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公法考试要点总结——实用版国际法导论第一节国际法的概念和性质一、国际法的定义指在国际交往中形成的、主要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有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体。国际法的法律性质1、国际法具有一切法律所共有的规范性和强制性(强制性不等于强制执行)2、国际法被作为法律规范遵守和实施(1)各国政府承认国际法的约束力(2)实践中为各国所遵守(3)不能因违法行为的存在及违法行为没有得到有效制裁就否认国际法的法律性质国际法的特点(与国内法相比)1、调整对象不同(主体不同)2、制定法律的方式不同-没有中央立法机关,主要通过协议,权力分散化。3、强制实施的方式不同-没有中央执法机关,主要靠国家自身的行动(“弱法”)4、以任意性规范为主第二节国际法的渊源国际法渊源的概念形式渊源:国际法作为有效法律规范所由以形成的程序和方式,是表明国际法规则的法定形式。(实质渊源:指国际法中证明具有法律上拘束力并普遍适用的规则产生、发展和存在的证据。)国际法的各种渊源1、国际条约,造法性条约与契约性条约2、国际习惯(internationalcustom)形成要件:通例的存在;法律确念(信),国际习惯与国际惯例(internationalusage),条约与习惯相互影响3、一般法律原则。4、司法判例和权威公法家的学说。5、国际组织的决议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一元论,二元论国际法与国内法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两个法律体系。联系:(1)国际法规则的发展演变受到国内法的影响(2)国家参与制定国际法要有国内法依据(3)制定国内法时不能违背其国际义务(4)为了实施国际法,可以将国际法引入国内法国际法在国内的效力1、国际法在一国之内并不当然有效力,其效力原则上由国家自行决定。国家可以规定,当国际法与国内法抵触时国内法为优先,也可以规定国际法为优先。规定国内法优先并不必然意味着该国不履行国际义务。2、习惯在国内法上的效力,3、条约在国内法上的效力,4、国际法可以被引入国内法将国际法引入国内法的两种方式:转化;并入(直接适用)*不同引入方式对国家行为能力的影响并入方式会对国家形成更多限制,因为这将使政府更多地受制于本国法院。转化方式则使国家(政府)更便于采取违法措施,能够增强国家对外政策的灵活性。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概念:指国际法体系中得到各国公认的、普遍适用于国际法的一切领域、构成国际法基础的法律原则。国际法基本原则的特征:1、各国(国际社会)公认的,2、普遍适用于国际法的一切领域,3、在国际法体系中拥有特殊的最高地位,构成国际法的基础国际强行法的概念《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53条:“条约在缔结时与一般国际法强制规范抵触者无效。就适用本公约而言,一般国际法强制规范指国家之国际社会全体接受并公认为不许损抑,且仅有以后具有同等性质之一般国际法规范始得更改之。”国际法基本原则与强行法二者的相同点:1、都是国际社会公认和接受的;2、在效力上都是不容损抑的,并且优于其它国际法规则,3、都与国际公共秩序有关国际法基本原则属于强行法,但强行法规则不一定是国际法基本原则。国家主权平等原则,互不侵犯原则,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原则,和平共处原则民族自决原则:受到外国奴役和殖民统治的被压迫民族,有自主决定自己的命运,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本民族独立国家的权利。国际法主体第一节国际法主体的概念和类型国际法主体的概念:能够享有国际法上的权利和/或承担国际法上的义务的实体。现代国际法主体的类型(形态):(1)国家(2)国际组织(政府间、非政府间)(3)正在争取独立的民族,(4)地方政府/联邦的州/单独关税区(5)交战团体/叛乱团体,(6)个人能否成为国际法的主体国家基本权利的内容:(1)独立权(2)平等权(3)管辖权:属地管辖权(属地优越权)属人管辖权(国籍管辖)保护性管辖普遍性管辖(4)自保权:平时的国防权;遭到武力攻击时的自卫权(5)国家及其财产豁免权:国家行为和财产不受外国法律和法院管辖司法管辖豁免诉讼保全豁免强制执行豁免绝对豁免主义与限制豁免主义第三节国际法上的承认国家的承认:既存国家通过一定方式表示确认一定的政治实体为主权国家,并表示愿与其建立外交关系的一种法律行为。发生承认的情形:人权保护的历史发展人权的国内保护——人权的国际保护;《联合国宪章》国际人权宪章: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1966年《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及其《任意议定书》(国际人权公约)其他有关人权保护的国际文件。国际人权法:关于保护和促进人权的国际法原则、规则的总称。人权国际保护的范围:应是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国际人权条约确认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人权的国际保护与国家主权的关系1、国际人权法规则势必会对国家主权形成限制2、国家主权与人权保护的一致性3、国家主权与人权保护间可能的冲突4、关于以人权问题为借口干涉他国内政的问题。第七章国家领土国家领土:处于国家主权支配下的地球的特定部分。领土是一国物质财富的重要来源,国家和人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领土的构成:立体构成—领陆、领水、领陆和领水的底土、领空领陆:国家疆界内的陆地。国家领土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领水和领空存在的基础。领水:包括内水和领海狭义的内水仅指领海基线向陆地一面的海域。广义的内水还包括一国境内的河流、湖泊、运河、港口、内陆海等内陆水。领陆及领水的底土:领陆和领水的地下层。地下层的深度没有统一规定,大多主张以现代科学技术能达到的深度为准。领空:领空高度尚无定论毗连区、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国家可以行使一定范围的管辖权,但并不构成国家领土。“虚拟领土”:在国外的大使馆、领事馆、在公海或外国领土上的飞机、军舰及其他公用船舶,也并不能构成国家领土。国家领土主权:领土管辖权:属地管辖权/属地优越权受到条约或习惯法规则限制的除外。领土所有权:联合国《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规定:“每个国家对其全部财富、自然资源和经济活动享有充分的永久主权,包括拥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在内。”领土主权不容侵犯对领土主权的限制:一般性限制:来自一般国际法的限制特殊性限制:1、共管:两个以上国家对同一特定领土共同行使主权。2、租借3、国际地役:一国依据条约使本国部分领土为他国的利益服务。条件:主体双方只能是国家;限于国家部分或全部领土,大陆架、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不能成为国际地役的客体。4、势力范围:主要是为了经济利益,不一定以取得领土或建立殖民地为目的。第二节领土的取得与变更传统国际法上领土取得与变更的方式1、先占:主体是国家;客体须是无主地;明确表示占领的意图;应实现有效占领。2、时效:指原先不正当或非法地占有他国领土,经过相当长期、安稳的占有,从而取得领土的方式。在现代国际法中不再是一种合法的方式。3、添附:指由于自然原因或人为作用形成新的土地,使国家领土得到扩大或增加。自然添附如涨滩、三角洲等,人为添附如围海造田等。但一国的近海设施和人工岛屿,以及一国在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和公海上建造的人工岛屿、设施不构成领土的添附。割让:根据条约将部分领土主权转移给另一国。有偿的/无偿的;强制性的/非强制性的。强制性割让通常是战争或战争威胁的结果。征服:以武力兼并他国的全部或部分领土。有效征服的条件:有征服之意并宣告之;战败国放弃抵抗。征服与割让的不同:征服并不缔结条约,只是在战时或战后宣布对所占领土予以兼并。如果战后订有条约,则变成强制性割让。征服须有兼并行为,否则只能属于战时占领现代领土取得和变更的新方式1、民族自决:主要发生在殖民地独立的场合。方式多样:政治斗争,公民投票,武装斗争等。2、全民公决/公民投票:指领土主权有争议地区的居民自主投票确定领土归属的方式。在殖民地或托管领土取得独立的场合往往进行公民投票。也可能在领土状态不确定的情况下进行。条件:有合法和正当的理由;要有相关国家的同意;没有外国的干涉、威胁或操纵;应由联合国监督投票。3、其他方式:恢复行使领土主权、交换土地、放弃土地等。第八章海洋法第三节领海和毗连区领海:邻接国家领陆、内水或群岛水域,受国家主权管辖和支配的一定宽度的海水带。领海基线的确定:三种方法1、正常基线:海水的低潮线。多适用于海岸线比较平直、沿海外缘缺少岛屿、海陆界线分明的情况。2、直线基线:在大陆沿岸和沿海外缘的岛屿上选择适当的点,将一系列相邻的点用直线连接起来形成的一条折线。公约强调,一国采用这种方法不得将另一国的领海同公海或专属经济区隔断,也不应在任何明显的程度上偏离海岸的一般方向,而且基线内的海域必须充分接近陆地领土。3、混合基线领海的宽度公约规定:每一国家有权确定其领海宽度,直至从按照本公约确定的基线量起不超过12海里的界线为止。领海的外部界线:平行线法;交圆法;共同正切线法领海的法律地位:属于沿海国的领土,国家在领海享有主权权利,并且这种主权不需要宣告;沿海国的主权还及于领海的上空、海床和底土。外国船舶在一国领海享有无害通过权,无须事先通知或获得批准。但一般限于平时适用,战时可以禁止外国商船通过。外国军舰能否享有无害通过权,公约没有明确规定,实践中由各国自行决定。中国:须经批准。沿海国的领海主权:(1)具有属地管辖权;(2)具有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专属权利;(3)专属航运权;(4)有权制定有关领海的法律规章,并采取相应的执行措施。毗连区:领海以外邻接领海并由沿海国对若干事项行使必要管制的一定宽度的海域。管制事项的范围:防止和惩治在其领土或领海内违反其海关、财政、移民或卫生法律规章的行为。相当于一个“治安区”。毗连区的宽度:从基线量起不超过24海里。毗连区的法律地位:沿海国对其不享有主权,只在某些方面可行使管制,而且这种管制不及于毗连区的上空。专属经济区:沿海国在其领海之外邻接领海的海域,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既非公海也非领海。意义:缩小了公海的面积,扩展了非海洋强国的利益范围;在公海渔业资源面临枯竭危险的情况下,有利于海洋生物资源的养护(使36%的海洋面积处于沿海国的管辖之下)。沿海国的权利:对该区域的自然资源有勘探、开发、养护和管理的主权权利;对区域内的人工岛屿、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环境保护有管辖权;有权制定有关本国专属经济区的法律和规章。其他国家的权利和义务:1、外国在该区域享有船舶航行、飞机飞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2、经沿海国同意,可在专属经济区进行科学研究。3、内陆国或地理条件不利的国家,有权在公平基础上参与开发同一区域的沿海国专属经济区内的生物资源的剩余部分。4、外国在行使以上权利时,应适当顾及沿海国的权利和义务,并遵守沿海国的有关法律规章专属经济区的划界不同观点:一些国家主张等距离中间线原则,另一些国家主张公平原则。海洋法公约主要规定了划界所涉国家在此问题上应遵循的程序,并未提供实体上的规则或指引。大陆架地理上的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大陆边法律上的大陆架海洋法公约: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如果从领海基线量起到大陆边外缘的距离不到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如果从领海基线到大陆边外缘超过200海里,则可扩展到不超过350海里处,或不超过2500米等深线之外100海里处大陆架的法律地位沿海国对大陆架的权利:有勘探、开发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建造或授权建造、使用和管理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授权和管理一切在大陆架上进行钻探的权利。上述权利的享有不取决于有效或象征性占领或任何明文公告。限制:行使权利不得对其他国家的海上航行等权利造成损害或不当干扰;对200海里以外大陆架上的非生物资源的开发,应向国际海底管理局缴付一定的费用或实物;不得影响大陆架上覆水域和水域上空的法律地位及其他国家在大陆架上的合法权利(如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大陆架的划界问题关于划界标准的主张:1、等距离中间线原则1969年国际法院在“北海大陆架案”的判决中否定了等距离中间线规则已成为习惯国际法规则。2、公平原则:必须从具体情况出发依公平原则划定。具体情况:要充分考虑大陆架是陆地的自然延伸;必须考虑相关的具体条件和因素,如海岸线的比例、构造,岛屿的位置等等。3、自然延伸原则海洋法公约主要规定了解决争端的程序,而没有规定明确的划界规则中国在海洋划界问题上的一贯立场协议划界,即划界应当由有关国家通过协议加以解决,反对单方面将自己的划界立场强加于对方。划界应根据公平原则,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等距离中间线方法只是一种划界方法,只有在能够达到公平结果时才能够使用。第十三章国际组织法国际组织:一种跨越国界的、以促进国际合作与理解为目标,以一定协议形式而建立的国际机构。(政府间)国际组织的特征1、是主权国家之间的联合体(有少数例外)2、依国家间的正式协议而创立3、有常设性机构4、具有国家间合作的职能5、绝大部分组织拥有独立的法律人格国际组织的分类民间组织与政府间组织;全球性组织与区域性组织;开放性组织与封闭性组织一般性组织与专门性组织;传统的国家间组织与超国家组织国际组织法:指规范和调整国际组织的创立、法律地位、内外活动及有关法律关系的法律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国际组织法主要包括三类规范(形式渊源):1、每个国际组织自身的法律体系—建立组织的基本文件和组织的决议。2、国际组织参与签订的条约和协定。3、适用于所有国际组织的一般条约和习惯法规则第二节国际组织的成员会员/成员(完全会员/成员)1、取得会员资格的两种方式:参与了组织的创立,成为创始会员;加入。(一国符合一国际组织章程规定的加入条件,是否即可加入?)2、会员国资格的丧失:自愿退出;被开除;会员国本身不复存在;组织解散。(在章程未规定能否退出的情况下,成员能否退出?)部分会员:只参加组织部分机关工作的会员。在特定机关中是正式成员,但并不是整个组织的正式成员。准会员:指权利受到限制的成员。通常没有表决权、选举和被选举权。观察员:通常可参加组织的会议,接受组织的文件,可散发自己的文件,但没有表决权第三节国际组织的法律地位国际组织可根据其章程而取得国际法律人格,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有限的国际法主体:由于国际组织的法律人格是派生的,因此它只能在章程规定的范围内参与国际关系,在章程规定的范围内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超越授权开展活动即为违法,并可能对成员国主权构成侵害。国际组织的行为能力一、在国际法层面的行为能力缔约能力—特权与豁免协定,总部协定,与成员国、非成员国或其他组织间的协定。对外交往权承认与被承认的权利(未得到一国承认意味着什么?)调解国际争端在国际法层面的行为能力具有独立求偿的能力;具有承担国际法律责任的能力(前提是独立承担国际义务。)具有继承权;具有召集国际会议的能力;组织及其官员可在一定范围内享有特权与豁免二、在国内法层面的行为能力具有订立契约的能力;可以购置财产;可以在国内进行诉讼(前提是该国承认其法律人格)第五节联合国了解第十四章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国际法主体之间(主要是国家之间)关于法律权利、特定事实或政治利益等方面的对立。国际争端的种类:1、法律争端—基于法律上的权利义务是否存在而产生的争端,又称“权利争端”、“可裁判的争端”。2、政治争端—当事方基于利益冲突而产生的争端。“不可裁判的争端”。3、事实争端—对于某一具体事实存在与否有分歧。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义务第二节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政治方法一、政治方法的类型1、谈判与协商。2、斡旋(goodoffice)与调停(mediation),二者的区别在于第三方是否参加谈判。3、调查与调解/和解(conciliation)二、政治方法的特点普遍适用;自愿采用;具有灵活性;可与其他争端解决程序同时使用。第三节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方法国际仲裁的特点1、仲裁依据是当时国之间的仲裁条约、仲裁协议或仲裁条款。2、仲裁使用的程序规则可由当事国共同拟定。无约定时,仲裁法庭才有权确定程序规则。3、当事国可以按照特定的规则选择、指定仲裁员。4、仲裁裁决具有法律约束力,且为终局裁决。5、仲裁裁决是不能强制执行的。常设仲裁法院1、根据1899年《海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成立。上世纪90年代进行了重大改革。2、原来主要受理国家之间的争端,现在也受理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国家与私人之间、国际组织与私人之间的案件。3、原来只进行仲裁,现在也进行和解、调查、斡旋和调停。4、设计了有针对性地、更具灵活性的仲裁规则。5、适用的实体法律规则与国际法院相同。司法解决方式的特点(1)法院是根据公约或国际组织的基本文件而建立的(2)管辖权取决于国家的同意。(3)适用的实体法在建立法院/法庭的基本文件中有一般规定。(4)有固定的程序规则。(5)组成法庭的法官由法院指派,当事国不能选择。国际法院的地位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国际司法机构。是联合国的主要机关之一,但有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非联合国成员国可以参加《国际法院规约》而成为规约的成员国。国际法院的管辖权1、诉讼管辖权2、咨询管辖权诉讼管辖权的范围1、对人管辖权。只有国家才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科技学院《无人机航测与规划制图》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花灯演唱与欣赏》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合唱指挥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工业大学《社区发展与社会治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法语语音》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白云学院《影视编导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安全与环境保护》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宪法课件培训内容
- 赣西科技职业学院《经济效益审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赣东学院《中外经典戏剧与文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肿瘤病例随访调查表
- 游乐园、滑雪场、冰雪乐园建设合作协议
- 建设项目环境监理 环境监理大纲的编制 环境监理大纲的编制
- 粉末涂料有限公司检维修作业安全风险分级清单
- 【苏教版】2022-2023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 2023-2024学年连云港市灌云县四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 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2023年数学三下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项目工程安全管理责任区域划分表
- 2023年学校食堂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报告3篇
- 教育培训学校(机构)课堂教学反馈表
- 2023年全国测绘生产成本费用定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