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云南省部分名校高二3月大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云南省部分名校高二3月大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云南省部分名校高二3月大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云南省部分名校高二3月大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云南省部分名校高二3月大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云南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3月大联考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1、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面是某同学搜集的原始社会时期某遗址的相关图片。据此可知,当地的居民()A.种植的农作物种类丰富 B.自创先进的生产工具C.过定居生活并进行农耕 D.已迈入阶级社会门槛【答案】C【解析】通过观察三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房“巢居”、使用“骨耜”和储存“稻谷”等,反映了原始社会后期,先民们已过上了定居生活,从事农耕生产,C项正确;仅有“稻谷”无法得出其种植的农作物“种类丰富”,排除A项;没有骨耜发明及其它工具信息,不能得出当地居民自创先进生产工具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不能说明其已迈入阶级社会门槛,排除D项。故选C项。2.西周时期,城邑内的功能区是围绕“宫庙”为中心来布置的。手工业作坊和市较少,居民数量和城的规模也受到种种限制,居民区比较分散。由此可见,当时()A.城邑经济比较发达 B.城市设施十分落后C.商人遭到社会鄙视 D.城市政治功能突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城邑内的功能区是以‘宫庙’为中心来布置的”等信息可知,当时城市的规划强调政治功能,突出政治统治的需要,D项正确;A项表述与材料“手工业作坊和市较少”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城市设施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手工业作坊和市较少”并不能说明当时商人遭到社会鄙视,只能说明城市功能更偏向政治,排除C项。故选D项。3.秦始皇的巡游活动不仅频繁,而且每次巡游的方向与行程都是不同的。但是总体来说,都是以东巡即巡游原有的六国领地为主的。秦始皇的巡游活动旨在()A.统一百姓认知 B.威慑六国贵族C.巩固秦朝统治 D.确立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根据“总体来说,都是以东巡即巡游原有的六国领地为主的”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秦始皇巡游的根本目的是巩固秦朝统治,C项正确;统一百姓认知主要是通过思想控制措施来进行的,排除A项;威慑六国贵族不是巡游的根本目的,排除B项;确立中央集权是通过推广郡县制等措施达到的,排除D项。故选C项。4.对于唐代时敦煌的繁华,《旧唐书·地理志》记载,唐朝元宵节灯会盛况是“长安第一,敦煌第二,扬州第三”。据此可知,唐代敦煌地区()A.深受中原文化影响 B.中外文化交流频繁C.习俗已经完全汉化 D.经济发达闻名全国【答案】A【解析】唐代敦煌元宵节灯会盛况排全国第二,不仅反映了当地的繁华,还体现了中原习俗已传到敦煌,A项正确;元宵节灯会习俗不是外来习俗,排除B项;仅凭敦煌元宵节灯会无法得出敦煌地区习俗完全汉化,其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敦煌元宵节灯会闻名全国并不代表其经济发达闻名全国,排除D项。故选A项。5.宋代荆湖南路西部多山,“畲田”众多,“每欲布种时,则先伐其林木,纵火焚之,俟其成灰,即布种其间”。“畲田”生产“岁入人不饥”。这表明当地()A.多种经营方式并存 B.农耕方式较粗放C.人地矛盾十分突出 D.生产力水平较高【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众多”“布种时,则先伐其林木,纵火焚之,俟其成灰,即布种其间”可知,这是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方式,属于粗放式农耕,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多种经营方式,材料体现的是宋代农业的粗放式经营,排除A项;在刀耕火种这种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下,当地仍能做到“岁入人不饥”,可见人地矛盾并不突出,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宋代农业的粗放式经营,因此生产力水平较高不符逻辑,排除D项。故选B项。6.下图所示是四库全书本《齐民要术》(贾思勰)和《农书》(王祯)书影。这两部农学著作的共同点是()A.图文并茂地分析曲辕犁之弊B.对活字印刷术叙述详细C.总结了北方农牧业生产经验D.介绍玉米等作物的种植【答案】C【解析】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了北方农牧业生产经验,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元朝王祯《农书》集北方和南方农(牧)业技术于一体,C项正确;曲辕犁出现于唐朝,《齐民要术》没有记载,排除A项;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宋代,《齐民要术》没有记载,排除B项;明朝时玉米传入中国,两部农学著作都不可能记载,排除D项。故选C项。7.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写道:“从汗八里城(今北京市),有通往各省四通八达的道路。每条路上,按照市镇坐落的位置,每隔四十或五十公里(之间),都设有驿站(或邮传所),筑有旅馆,接待过往商旅住宿。”这反映出元代()A.允许百姓自由流动 B.地方管理严格C行省办事效率较高 D.交通比较便利【答案】D【解析】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介绍了元代交通建设的相关状况,这反映出当时交通的通畅与便捷,D项正确;元朝的驿站和官道交通发达,这并不能证明允许百姓自由流动,也无法证明地方管理严格,排除A、B项;交通便利和行省办事效率高低无因果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8.“和珅在乾隆朝柄政凡二十年,高宗崩,仁宗赐令自尽,籍没家产,至八百兆有奇,时人为之语曰‘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这本质上反映出当时()A.官吏贪腐现象严重 B.君主专制强化C.挪用兵饷现象盛行 D.民众生活困苦【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权臣和珅倒台后被抄家,其家产约有八亿两银子,时人称其贪污的财物充实了嘉庆皇帝的腰包,当时官吏贪污腐败之严重,实质上是君主专制的必然结果,B项正确;A项表述的是现象,不属于本质,排除A项;和珅贪污腐败不代表当时挪用兵饷现象盛行,而且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材料在本质上反映出当时君主专制强化,没有体现民众生活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9.某学者认为,这场战争(指鸦片战争)最大的失败不在战场上,而是战争的结局根本没有改变中国一丝一毫。该学者意在强调()A.中国失败主要表现在政治和经济上 B.战后中国对英贸易仍然是出超C.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原因 D.战争没有促进国家民族的觉醒【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这场战争(指鸦片战争)最大的失败不在战场上,而是战争的结局根本没有改变中国一丝一毫。”可知,该学者认为军事失败并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失败后中国没有任何改变,即战败并未促使中国各阶层以全新的面貌应对危机,没有促进国家民族的觉醒,D项正确;中国的失败体现在诸多方面,不仅仅是政治和经济方面,排除A项;材料重在强调鸦片战争的结局“没有改变中国一丝一毫”,而不是中英双方的贸易情况,排除B项;材料中学者并未指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排除C项。故选D项。10.下表所示反映出,鸦片战争后()1844年中国第一次施行膀胱结石手术,主刀医生为伯驾(美国传教士医生)1844~1848年英、美以教会名义相继在澳门、厦门、宁波、上海、福州等地设立医院和医学校1847年第一本医学字典《中英文医学词汇》出版。中国第一次使用乙醚麻醉法,医生为伯驾1848年中国第一次使用氯仿麻醉法,医生为伯驾A.西方近代医学逐渐影响中国 B.西方对华宗教侵略日益加深C.中国传统医学开始走向没落 D.西医成为传教士传教工具【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国第一次施行膀胱结石手术,英、美以教会名义相继在澳门、厦门、宁波、上海、福州等地设立医院和医学校第一本医学字典《中英文医学词汇》出版。中国第一次使用乙醚麻醉法,中国第一次使用氯仿麻醉法”可知,鸦片战争后,美国传教士医生使用西方近代手术方式或技术为中国人治病,教会医院和医学校相继在通商口岸设立等,这体现了西方近代医学对中国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近代医学,没有涉及宗教问题,排除B项;材料描述西学对中国的影响,没有描述中国传统医学,排除C项;西医成为传教士传教的工具,在材料中没有说明,排除D项。故选A项。11.一方面,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后,清王朝的统治相对稳定,另一方面,19世纪七八十年代,外国人陆续提出在华开矿、修铁路的主张,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日益显著。在此背景下,洋务派()A.兴办大批军事工业 B.创办一些民用工业C.着手进行洋务运动 D.提出实业救国方针【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后,清王朝的统治相对稳定,外国人也陆续提出在华开矿、修铁路的主张,在这样的背景下,洋务派逐渐兴办民用企业,B项正确;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是从19世纪60年代初开始的,排除A项;着手进行洋务运动是从19世纪60年代初开始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甲午中日战争后,张謇等民族企业家提出“实业救国”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12.《戊戌变法史》记载,在百日维新103天中,各衙门、各省、各州天天奉诏,这是清朝历史上下达中央政府文件最密集的时期。不过,除湖南有些动作外,京官和各处督抚对新法的落实多停留在口头上,所以事实上只形成了一场短命的“口水变法”。由此可见,百日维新()A.遭到民众的公然抵制 B.以湖南全省为试点地区C.急于求成却缺乏贯彻 D.对京官的利益损害最大【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百日维新的103天中,各衙门、各省、各州天天奉诏,这是清朝历史上下达中央政府文件最密集的时期”可以得出百日维新急于求成,根据材料“除湖南有些动作外,京官和各处督抚对新法的落实多停留在口头上,所以事实上只形成了一场短命的‘口水变法’。”可以得出缺乏贯彻,C项正确;材料不体现百日维新遭到民众的公然抵制,排除A项;B项材料不体现并且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D项材料不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13.“7月初,红二、四方面军从甘孜、炉霍、绥靖出发,共同北进……通过了茫茫数百里的草地……于9月初进入甘南……10月……红四、二方面军先后在甘肃省会宁……中红一方面军会师。”这段记载发生在()A.1934年 B.1935年 C.1936年 D.1937年【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段记载是关于红军长征的,1936年10月,红四、红二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省会宁会师,C项正确;1934年10月开始长征,从江西瑞金出发,1936年,在甘肃省会宁会师,排除A项;甘孜、炉霍、绥靖(今金川)在四川省,1936年7月初,红四、红二方面军从甘孜、炉霍、绥靖(今金川)出发,排除B项;1936年10月,长征胜利会师,193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4.1944年,中外记者参观团考察延安时,有记者说:“共产党施行三三制,并非假的……而今确然有不少党外人士参加行政工作,例如边区政府中,副主席李鼎铭,是米脂富绅,建设厅厅长霍子乐、教育厅厅长柳湜都是有名的党外人物。”这一记述可以用来说明()A.右倾思想对中国共产党影响深远 B.边区对新民主主义政治的探索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初步形成 D.国民党开始承认边区的地位【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陕甘宁边区政府实行三三制,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对新民主主义民主政治的探索,B项正确;陕甘宁边区政府实行三三制,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的正确探索,排除A项;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瓦窑堡会议上就已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排除C项;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民党政府就已承认边区的政治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15.1981年3月,福建厦门在全国率先由地方利用科威特政府的2100万美元贷款修建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开创了举外债搞基础设施建设的先例。这主要得益于()A.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B.国家对经济特区的政策支持C.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 D.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正式确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1981年3月,福建厦门在全国率先由地方利用科威特政府的2100万美元贷款修建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开创了举外债搞基础设施建设的先例”信息可知,厦门开了举外债搞基础设施建设的先例,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对经济特区政策的支持,B项正确;1984年,我国决定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排除A项;1992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后又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排除C项;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故选B项。16.“一带一路”倡议是开放的、多元的共赢的,它的核心理念包含了国际角色、周边外交、义利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文明互鉴观和共同发展观等新思路、新观念新论断。其“核心理念”体现在()A.相互尊重、维护公义 B.走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C.共商、共建、共享 D.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带一路”建设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潮流的倡议,其核心内涵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加强经济政策协调和发展战略对接,促进协调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C项正确;中国推动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维护公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排除A项;走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强调的是中国自身的发展,排除B项;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最终目的,不是核心理念,排除D项。故选C项。17.在诚信的基础上,古罗马产生了一种新的诉讼形式,即“程式诉讼”或“诚信诉讼”,这类诉讼“指在程式书中,大法官于原告请求一项后批注‘依诚信’字样的诉讼”。由此可见,古罗马法律实践()A.要求民众诚实守信 B.根据人品定刑罚C.要求法官以情入法 D.有道德规范要求【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诚信诉讼”“大法官于原告请求一项后批注‘依诚信’字样的诉讼”等信息,可见古罗马法律实践有道德规范要求,强调诚信的重要性,D项正确;“大法官于原告请求一项后批注‘依诚信’字样的诉讼”并不代表古代罗马法要求民众诚实守信,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一种诉讼形势,没有体现具体怎样定刑罚,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罗马法维护的是公平、正义,所以法官必须依照法律进行判决,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18.1352年,旅行家伊木·巴图塔访问马里后说,那里的妇女比男子受尊敬。人们不称自己是父亲的后裔,而说自己是“母亲的弟兄的后裔”。男子的继承者不是自己的儿子,而是自己姊妹的儿子。这()A.反映了当时马里帝国的社会习俗 B.是对马里文化的歧视和污蔑C.表明巴图塔对马里帝国评价极高 D.说明马里帝国已经走向衰落【答案】A【解析】据材料“那里的妇女比男子受尊敬”“男子的继承者不是自己的儿子,而是自己姊妹的儿子”可知,当地的习俗中妇女的经济社会地位较高,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伊本·巴图塔对马里帝国及其文化的评价,排除B、C两项;仅凭尊敬妇女不能说明马里帝国衰落,排除D项。故选A项。19.1581年,西班牙和葡萄牙签订的《八项和平条款》中规定:葡萄牙原有属地可以同西班牙各属地间进行自由贸易。以此为依据,葡萄牙可以与西班牙殖民地秘鲁、马尼拉(菲律宾)进行自由通商。由此可知,该条款的签订()A.确立了葡萄牙海洋霸权地位 B.导致葡萄牙垄断了欧亚贸易C.推动了全球商贸体系的形成 D.便于西葡垄断奴隶贸易市场【答案】C【解析】16世纪后期,葡萄牙、西班牙通过《八项和平条款》,同意双方及其殖民地间自由贸易,有利于国际贸易的扩展,推动了全球商贸体系的形成,C项正确;16世纪确立海洋霸权地位的是西班牙,不是葡萄牙,排除A项;葡萄牙垄断了欧亚贸易与“葡萄牙原有属地可以同西班牙各属地间进行自由贸易”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黑人贸易,排除D项。故选C项。20.1815年9月,俄、普、奥三国君主在巴黎发表宣言,建立所谓的神圣同盟。宣扬反对一切资产阶级和民族主义的运动。同时通过集体保证的方式防止某一大国谋求新的霸权,以维护现存秩序。该同盟旨在()A.捍卫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 B.防止本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C.彻底颠覆法兰西第一帝国 D.抵制英国在欧洲大陆的扩张【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神圣同盟的宗旨是“反对一切资产阶级和民族主义的运动”、“同时通过集体保证的方式防止某一大国谋求新的霸权,以维护现存秩序”,根本目的是为了捍卫欧洲封建统治秩序,A项正确;防止本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是直接目的,不能全面反映本同盟建立根本目的,排除B项;1815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但法兰西第一帝国影响依然存在,无法彻底颠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同盟目的是抵制一切资本主义,并非针对英国,排除D项。故选A项。21.某学者曾说:“对拉美地区殖民地革命影响最深的是美国独立和法国革命,而法国革命尤为重要。”在此,该学者强调了()A.殖民扩张客观上推动拉美近代化 B.拉美独立运动发生的外因C.法国革命与拉美独立运动的同步 D.拉美国家借助外力而独立【答案】B【解析】由材料“对拉美地区殖民地革命影响最深的是美国独立和法国革命,而法国革命尤为重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法革命传播了民主与平等的理念,推动了拉美地区独立运动的爆发,可见该学者强调拉美革命发生的外因,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不是殖民扩张的影响,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法国大革命与拉美独立运动不是同步的,法国大革命早于拉美独立运动,排除C项;拉美国家独立主要是自身的力量,排除D项。故选B项。22.19世纪中后期,德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之一。除钢铁这一传统工业部门延续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增长势头外,德国尤其重视开拓电气、化学等工业部门,并进一步确立了其在全球的优势地位。由此可见,这一时期德国的崛起主要得益于()A.第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 B.新技术的大力引进C.资产阶级掌控国家实权 D.新技术产业的运用【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19世纪中后期,德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之一……德国尤其重视开拓电气、化学等工业部门,并进一步确立了其在全球的优势地位”,可知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源地之一,可见其注重技术创新,而德国还尤其重视开拓电气、化学等工业部门,可见它重视新技术的运用,D项正确;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是在二战后,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新技术的创新,并不是引进新技术,排除B项;德意志统一后,掌控实权的是容克地主阶级,并不是资产阶级,排除C项。故选D项。23.1927年5月,英国宣布与苏联断绝外交关系与商务关系,并发起英、法、德、日、意等多国外长会议,提出“和共产国际作斗争”。同年8月,苏共中央决议指出:“反革命的反苏战争危险是目前时期最尖锐的问题。”这可以用来说明()A.苏联与西方国家的矛盾不可调和 B.苏联模式的建立具有历史必要性C.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D.国际环境干扰了苏联工业化建设【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27年5月,英国宣布与苏联断绝外交关系与商务关系,……提出‘和共产国际作斗争’。同年8月,苏共中央决议指出:‘反革命的反苏战争危险是目前时期最尖锐的问题。’”可知,西方国家打着反社会主义旗号对苏联搞经济和外交孤立,战争威胁促使苏联在工业建设中强调重工业优先、追求高速度、依靠本国积累、推行指令性计划等,苏联模式得以构建,B项正确;随着此后法西斯势力的膨胀,英、法与法西斯国家矛盾加深,二战中与苏联共同建立反法西斯同盟,排除A项;1917年,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存、竞争的格局,排除C项;1928年开始,苏联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工业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排除D项。故选B项。24.1958年,美苏开始讨论太空的和平利用问题,并在联合国中提出议题。1967年1月27日、联合国最终制定了管理国家太空探索和利用活动的条约原则,由美、苏、英共同签署,同年10月生效。这说明()A科技发展决定美苏关系 B.美苏冷战中心发生转移C.美苏在冷战中有过合作 D.美苏联手维护世界和平【答案】C【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至1967年是美苏冷战激烈对峙时期,此时双方就太空探索和利用问题达成条约,反映了彼此在冷战时期的合作,C项正确;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所以科技发展并不是美苏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排除A项;美苏冷战中心始终在欧洲,排除B项;美苏在太空探索和利用方面的合作,并不能说明美苏联手维护世界和平,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宋代画学(宋徽宗设立的培养宫廷画师的皇家美术学校)制定有严格、独特的招考和日常管理制度。首先,画学招生纳入科举考试体系,并采用独特的择优录取招考方式,不论“士流”“杂流”,均可参加考试,为民间的画工开通了一条入仕途径。其次,画学入学考试不仅注重技能,要求技法娴熟,而且更重视考生以画艺表现诗意的能力,多以典故和“唐人诗句命题试之”,看其画意“能通诗意与否”。再次,画学和太学基本一致。将学制班次分成三舍三等,即外舍、内舍、上舍,每舍又分三等。初入学的为外舍生,外舍生中的一、二等可升为内舍生。内舍生中舍试成绩是优、平二等的,同样参酌其人品和才能,升入上舍生。上舍生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暨特举孝悌行能之士”可以命官,中等可免礼部试,下等可免解试。画学坚持独特的考试方式,注重对学生文学修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文化课主要考经义,以考核学生的文化水平。专业课多以古诗命题,力求创新。——摘编自任靖宇、吴宝瑞等《宋代画学人才培养模式与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宋代画学人才培养模式。【答案】(1)特点:将画学招生纳入科举考试体系,招考方式独特;招录对象范围较广;考试注重技能和文学素养;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采用“三舍三等”分级管理法;关注学生道德品行;注重文化传承。(答出三点即可)(2)评价:适应了封建统治阶级对画学人才的需求;推动了文人写意画的发展;促进了绘画艺术的繁荣;有利于宋代文学的发展;传播了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1)特点:根据“宋代画学(宋徽宗设立的培养宫廷画师的皇家美术学校)制定有严格、独特的招考和日常管理制度。首先,画学招生纳入科举考试体系,并采用独特的择优录取招考方式”得出将画学招生纳入科举考试体系,招考方式独特;根据“不论‘士流’杂流”,均可参加考试,为民间的画工开通了一条入仕途径”得出招录对象范围较广;根据“画学入学考试不仅注重技能,要求技法娴熟,而且更重视考生以画艺表现诗意的能力”得出考试注重技能和文学素养;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根据“画学和太学基本一致。将学制班次分成三舍三等,即外舍、内舍、上舍,每舍又分三等”得出采用“三舍三等”分级管理法;根据“画学坚持独特的考试方式,注重对学生文学修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文化课主要考经义,以考核学生的文化水平。专业课多以古诗命题,力求创新”得出关注学生道德品行;注重文化传承。(2)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宋代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适应了封建统治阶级对画学人才的需求;推动了文人写意画的发展;促进了绘画艺术的繁荣;有利于宋代文学的发展;传播了传统文化价值观念。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嘉庆道光年间,社会对改革科举的舆论压力已经形成,一是新“立”内容,增设特科;二是“破”和“革”,废除八股文,改革武科。1862年起,洋务派设立各种军事、技术、语言类学堂,仿照西方办学方式,采取新的招考制度,开设西学课程,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翻译人员和科技人才。但学堂人员学西学,却没有相应的科举科目应试,考与学的矛盾十分尖锐。1887年,江南道监督御史请将明习算学人员归入正途考试,量子科甲出身,清廷基本采纳了这一奏议。1888年,戊子乡试开始单独录取算学科举人,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中学和西学同考,近代科举改革终于取得突破。戊戌时期,严复等人提出:“欲讲实学,非另立选举之法。”科举考试改革进入“破立”结合阶段。戊戌变法中科举改革最大的一步是停试八股,改试策论。光绪帝诏令天下:“着自下科为始,乡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一律改试策论。”清末,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钦定考选入学章程》,督令办好京师大学堂,地方开办高中初等小学堂。——摘编自刘海峰《中国考试发展史》材料二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文官考试的主持,由铨叙局负责,但铨叙局是专司人事行政管理的中央机构,事务繁杂,有限的人员无法完成文官考试的具体筹划和直接操作工作。于是,依照1913年《典试委员会编制法草案》,由每次考试前临时成立的典试委员会主持文官考试。该委员会从大学校长、法科大学校长及教授、法制局局长、铨叙局长、各部参事及长官中选择人员组成,考后立即解散,并非政府之常设机构。地方普通典试委员会受各该省行政长官之监督,管理该署文官普通考试事宜,委员长须将考取人数及姓名报告铨叙局。其人员由该省行政长官于所属之荐任以上官员及官立中学以上学校教员中选派组织。用法律形式规定铨叙局和各种典试委员会的职掌与组成,实际上是在组织管理上,将各类文官的考试权分别纳入中央和省级行政管理之下,这一点,既是对科举考试管理办法的继承,也为南京国民政府采取更高层次和级别的考试行政管理打下基础。——摘编自徐矛《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清时期影响考试制度发展的重要因素。(2)根据材料二非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管理制度的特点。并简析其历史作用。【答案】(1)因素:列强侵华,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初步发展;西学东渐;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开展;知识分子群体及社会舆论的推动。(答出三点即可)(2)特点:注重法律和管理制度建设;中央与地方并重;考试机构人员素养较高,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性;受行政机构影响;缺乏专门的组织机构保证。(答出两点即可)历史作用:便于选官制度平稳过渡;有利于增强人才选拔公正性;为民国后期选官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答出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因素:根据材料一“清嘉庆道光年间”可知,列强侵华,民族危机加深;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初步发展;根据材料一“学堂人员学西学”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学东渐;根据材料一“1862年起,洋务派设立各种军事、技术、语言类学”“戊戌时期”可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开展;根据材料一“严复等人提出:‘欲讲实学,非另立选举之法’”可知,知识分子群体及社会舆论的推动。【小问2详解】特点:根据材料二“依照1913年《典试委员会编制法草案》,由每次考试前临时成立的典试委员会主持文官考试”等可知,注重法律和管理制度建设;根据材料二“由铨叙局负责,但铨叙局是专司人事行政管理的中央机构”“地方普通典试委员会受各该省行政长官之监督,管理该署文官普通考试事宜”可知,中央与地方并重;根据材料二“该委员会从大学校长、法科大学校长及教授、法制局局长、铨叙局长、各部参事及长官中选择人员组成”可知,考试机构人员素养较高,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性;根据材料二“其人员由该省行政长官于所属之荐任以上官员及官立中学以上学校教员中选派组织”可知,受行政机构影响;根据材料二“该委员会……考后立即解散,并非政府之常设机构”可知,缺乏专门的组织机构保证。历史作用:根据材料二“既是对科举考试管理办法的继承,也为南京国民政府采取更高层次和级别的考试行政管理打下基础”可知,便于选官制度平稳过渡,为民国后期选官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根据材料二“用法律形式规定铨叙局和各种典试委员会的职掌与组成,实际上是在组织管理上,将各类文官的考试权分别纳入中央和省级行政管理之下”可知,有利于增强人才选拔的公正性。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到大战结束时,欧洲对其他地区的控制已明显削弱,而且在各地正受到挑战。尽管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挑战在世界上大多数地区都被成功地设法阻止了,但这种缓解只持续了20年,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这一削弱过程,使欧洲各地的帝国处于大混乱之中。不仅从欧洲历史的角度、而且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也都是作为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而引人注目的。——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历时六年的“二战”终于结束。这场战争使世界经历前所未有的大灾难,它留给全人类的是无比巨大的创伤和破坏。美国在战争中损失不算太大,1945年10月在美国纽约成立了联合国。虽然成员国不断增多,但在其成立初实际上为英国所操纵。美国世界第一强国优势依然得以保持。苏联实力虽遭到削弱,但仍得以保存,成为战后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强国。苏联在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勃烈日涅夫先后上台执政进行改革,特剧是在勃烈日涅夫缓和战略和霸权主义的维护下,苏联一跃成为与关国匹敌的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大国。——摘编自韩德芹《浅析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使欧洲对其他地区的控制明显削弱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二战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答案】(1)原因:欧洲是一战的主战场,遭受战争破坏严重;一战使欧洲人口锐减;一战使欧洲经济损失惨重,经济实力下降;一战使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美、日等国迅速崛起;亚非拉地区民族民主意识的高涨。(答出四点即可)(2)影响: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使社会主义力量壮大;导致西欧国家普遍衰落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