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题型详解-选择题:光学_第1页
中考物理题型详解-选择题:光学_第2页
中考物理题型详解-选择题:光学_第3页
中考物理题型详解-选择题:光学_第4页
中考物理题型详解-选择题:光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物理题型详解■选择题:光学

一、中考试卷中的选择题

选择题是中考物理试卷中的固定题型,也是一种基本题型,在中考物理

试卷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从全国各地历年中考试卷来看,选择题所

占分值在15分一30分之间,分值比例在25%—38%范围内,平均分

值比例高达30%左右;由此可见,对中考物理选择题的考查方向、问

题形式、解答技巧和考试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掌握,其重要性不言而

喻。

二、选择题考直内容分类

选择题是客观题中最广泛的基本题型,主要考查物理的基本知识、基本

概念和基本技能,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形式,故题目难度一般不会太

高,属于中低档难度题。选择题是由题干和若干选项组成的。"题干"

提出问题,告诉学生要解答的问题,"选项"作为试题的主要内容,可

以考查一个或多个知识点,学生通过对备选选项的分析和理解,找出正

确答案。由此看来,解答选择题,除了应该具备完整、扎实的基本知识

外,还应对选择题的常考知识点和考查方式熟练掌握。下面对选择题常

考内容进行分类说明:

L概念辨析型选择题

用所学物理知识或基本概念解释物理现象,并对题干中的每一项内容进

行分析(辨析),找出答案,此为概念辨析型选择题。此种类型的考题,

考查的知识点广泛,涵盖内容多,并能很好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程度,所以题目出现概率很高。

例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C.敲鼓时越用力,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D.优美动听的交响乐有时也会成为噪声

【答案】Do

【解析】超声波也是声波,它的传播同样需要介质,故A的说法是错误

的;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但人们能否听到声音,还需要有介质把物

体振动产生的声波传送到我们耳朵里,所以说B选项中只有物体振动就

能听到声音是错误的;用力敲鼓,会使鼓面振动幅度增大,鼓的声音(响

度)增大,所以用力敲鼓不影响声音的音调,故C的说法是错误的;凡

是影响人们正常活动,让人感到烦躁,影响人们健康的声音都叫噪声,

就算是优美动听的交响乐只要影响到人们的活动时,也就成了噪音;故

D的说法正确。

2.规律应用型选择题

利用所学物理规律,对某种物理现象或表述进行分析判断,此类题型属

于规律应用型选择题。规律应用型选择题需要学生能很好的理解物理概

念,能运用物理规律分析、解释问题,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

例2:人们的许多活动都与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有关,下列对涉及压强

和浮力的事例论证不正确的是()。

A.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B.石头扔进河里下沉过程中,浮力越来越小;

C.用吸管能把饮料吸入嘴里,其实是大气压强的作用;

D.拦河坝做成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答案】Bo

【解析】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木块受到重力和浮力两个力的作用,此两

个力是平衡力,所以浮力等于重力,故A的说法正确;根据阿基米德原

理,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石头在下沉过程中,

石头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排开水的重力不变,浮力不变,故B的说法是

错误的;用嘴吸吸管,吸管内液体流动,内部压强变小,在大气压强作

用下,饮料吸入嘴里,故C的说法是正确的;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

度有关,在同种液体中,压强只与深度有关,并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拦河坝做成上窄下宽也就是这个原因,故D的说法正确。此题表述不正

确的是B。

3.现象判别型选择题

利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或物理现象进行判断、辨别就

是现象判别型选择题。此类考题问题形式简洁、考查方向明确,会经常

出现,也是选择题中常考类型,应该加以重视。

例3: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来源,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在地球

上的循环。对以下自然现象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熔化;

B.夏季的清晨,河面上飘起淡淡的白雾-汽化;

C.深秋时节,树叶、瓦片上出现白霜-凝固;

D.寒冷的冬天,树枝上雾淞的形成-升华

【答案】Ao

【解析】冰雪消融是固态的水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故A的

说法正确。

夏季的清晨,河面飘起淡淡的白雾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清晨遇冷液

化形成的小水滴形成的现象,是液化现象,故B是错误的。

深秋时节,树叶、瓦片上出现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为固态

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的说法是错误的。

寒冷的冬天,树枝上雾淞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

是凝华现象,故D的说法是错误的。由此可知,上述现象判断正确的是

Ao

4.图表信息型选择题

图表信息型选择题是通过题干给出的图像、表格信息,利用所学概念和

规律进行分析、判断或计算的题型。此类考题除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和

规律理解程度外,也考查了学生读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例4: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判断正

确的是()O

A.开始计时,晶体开始熔化;

B.第25min后,晶体开始熔化;

C.温度达到8CTC时,晶体开始熔化;

D.温度达到5(rc时,晶体开始熔化

【答案】Co

【解析】读取图像信息:找出晶体处于固态、固液共存态和液体随时间

变化的规律,时间点和对应的温度。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晶体熔化过程

的特点,并且要掌握熔点的概念。会分析晶体的熔化图象,若有一段时

间温度不变,则为晶体;此时的温度即为该晶体的熔点。从开始熔化到

完全熔化完则为晶体的熔化时间。

A、B:该物质从第10分钟开始熔化到第25分钟完全熔化结束,故A、

B错误。

C、D:由图知,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80。(2不变,该物质的熔点为

80℃,故温度达到80。(:时,若继续吸热,晶体开始熔化,故C正确,

D镯吴。

5.实验探究型选择题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对所探究的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理论验证等,进

行分析、判断和总结,找出题干中符合要求的答案,此类考题就是实验

探究型选择题。解答此类问题,需要学生熟悉要验证的理论和规律,实

验探究过程会得到什么结论。

例5:如图所示,是进行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实验探究活动。用弹簧测

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使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木块只受到拉力、滑动摩擦力两个力;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C.木块的速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D.在木块上再放置一个怯码,则滑动摩擦力会变大

【答案】Do

【解析】解答从此题需要以下知识: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受到

平衡力作用;在水平桌面上,拉力和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摩擦力的大小只与桌面受到的压力和接触面间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

运动状态无关。

A:木块在受到拉力和摩擦力的同时,还受到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撑力

的作用。木块只受到拉力、滑动摩擦力两个力的说法是错误的。

B:物体做匀速运动说明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拉力和物体受到的摩擦

力是一对平衡力,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等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故此

说法错误。

C:摩擦力大小与木块的速度无关;只与木块和桌面之间的粗糙程度和

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有关;此说法错误。

D:滑动摩擦力与物体受到的压力有关,压力大,摩擦力就大;在木块

上再放置一个祛码,压力增大,则滑动摩擦力会变大;此说法正确。

6.应用计算型选择题

计算型选择题是利用所学物理规律、公式进行计算,并通过计算找出正

确答案的考题类型。计算型选择题主要涉及到压强、浮力、机械效率、

功和功率、杠杆、电路、电功率和电热等,考查学生计算能力和运用理

论解题能力。

例6:将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先后浸没在水和酒精中,金属块

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如图中甲、乙所示。则下列关于金属块的几个物理量计算正确的是()o

A.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2N;B.质量为3kg;

C.体积为10cm3;D.密度为3.0xl03kg/m3

【答案】,

【解析】(1)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受到浮力、重力、拉力作用,其关系

为G=F浮+F拉,

浸没在水中:G=F浮1+F拉1,浸没在酒精中:G=F浮2+F拉2,即

F浮1+F拉1=F浮2+F拉2,

由图中信息和阿基米德原理F浮=「液gV排,得:p水gV排+F拉1=

P酒精gV排+F拉2,

即1.0x103kg/m3x10N/kgxV排+2N=0.8x103kg/m3x10N/kgxV

排+2.2N,

V排=lxl0-4m3,物体完全浸没,故V物=丫排=lxl0-3m3,故选

项C错误。

(2)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液gV1.0x103kg/m3xlON/kgx

lxl0-4m=lN,故选项A错误。

(3)浸没在水中时,重力G=F浮1+2N=1N+2N=3N,质量:

;故B选项错误。

(4)物体的密度

,故选项D正确。

7.物理量估测型选择题

估测题是利用所学的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生活常识对物理量的

数值和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和取值范围合理估测。估算法是一种科学的

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

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估测型选择题主要

考查对长度、速度、时间、温度和热量、质量和重力、体积和容量、压

力和压强、功和功率等常见物理量的估测,考查一般为数值判断式和单

位判断式两种。

例7:下列估算符合实际的是()o

A.一只新铅笔的长度约lcm;B.人的正常体温约37℃;

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500kg;D.一个鸡蛋的重力约10N

【答案】Bo

【解析】根据所学有关知识和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理解进行估测计算。

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铅笔的长

度略小于此数值,在16c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正常情况下,人

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B符合实际;成年人的质量在

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故C不符

合实际;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0.05kg左右,受到的重力为

G=mg=0.05kgxl0N/kg=0.5N,故D不符合实际;综上选Bo

考曼班竞

专题二一光学所涉及到主要知识点有:光的直线传播与传播速度、光的

反射与反射定律、球面反射和镜面反射、平面镜成像及其应用、光的折

射与折射现象、光的色散和复色光、透镜及其作用、生活中的透镜、凸

透镜成像规律、眼镜与视力矫正和透镜的应用等。这些知识点都会作为

考点出现在中考试卷中,但经常在选择题中出现的知识点有:光的直线

传播、光的反射与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现象、光的色散、

凸透镜成像规律和透镜的应用。所以了解这些知识点在选择题中出现的

概率,问题形式对做好本专题复习尤为重要。

一、考点分析

作为选择题对光学知识点的考查,在整个试卷中是肯定会出现的。常见

考查内容除了考查对这些知识点理解、认识程度外,更多的是如何利用

所学知识点分析、判断和解释我们看到的现象。

根据历年全国各地中考试卷来看,在选择题中,对以上知识点的考查主

要集中在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凸透镜成像规律以及透镜的应用等内容。这些考点与生活中的现象相结

合,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灵活多样;但无论怎么出题,都离不开对基本

概念、基本规律和应用的掌握、理解和认识。所以,了解这些特点,对

此专题的复习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常见考查方式

本专题常见考查方式见下表。

序问题方式序问题方式

号号

1光的直线传播(通过现象判断)2光的反射(通过实例进行判断)

3平面镜成像(成像规律,生活4光的折射(通过现象分析判断)

中的例子)

5光的色散(生活中的自然现象)6凸透镜成像规律(像的大小、方

位、虚实)

7透镜的应用(视力矫正、照相

机等)

斛观方陪

一、选择题考查内容分类

本专题常见选择题类型有概念辨析型、现象判别型、规律应用型和实验

探究型四个大类。

二、解题方略

解答选择题,一定要避免题目的干扰和误导,防止和减少凭猜测确定答

案的做法;二要认真审题,明确对选项的要求,如所要选择的选项是"正

确"的还是"不正确(错误)"的,防止由于"眼误”而导致解题错误;

三要针对不同题目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解答光学选择题常见方法有:直接判断法、排除法(剔除法)、概念辨

析法和推理法四种方法。

方法一:直接判断法

直接判断法是直接运用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对备选项中的答案进行判

断。选项常以物理观象、知识点和基本概念等内容为主,对应的题型多

数是识记型选择题。这类题目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和理

解程度,属常识性知识的题目。

【典例解析】(2021•宜昌)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

灯光下的手影;B.

国家大剧院在水中的倒影;

C.

人在船上看到水中的鱼;D.

海市蜃楼

【答案】B。

【解析】A.灯光下的手影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

B.倒影形成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故B符合题意;

c.人在船上看到水中的鱼是鱼的出射光经水面折射后进入人的眼睛,

是一种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光发生了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o

【跟踪练习】

1.(2021•武汉)如图所示,桥在水中的倒影形成的原理是()o

A.光的色散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直线传播

【答案】Bo

【解析】桥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ACD

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o

2.(2021•临沂)2021年5月26日,天空先后出现超级月亮和月全食

的少见天象,与月全食成因相同的是()。

A.

墙上"兔";B.

水中"塔";

C.

空中"桥”;D.

镜中"字"

【答案】

Ao

【解析】月全食是由光在真空或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A.墙上"兔"属于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水中"塔”是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现象,

故B不符合题意;

C.空中"桥”是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

不符合题意;

.镜中"字"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故选

DDAo

3.(2021•湖北荆州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移动光屏距

透镜时,在光屏上正好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则(

20cm)o

A.蜡烛距透镜的距离大于20cm;

B.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0cm;

C.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D.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答案】

co

【解析】B.光屏距透镜20cm时,在光屏上正好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

像,说明像在二倍焦距以外,即20cm>2f,f<10cm,故B不符合题

意;

A.此时物体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物距10cm<u<20cm

故A不符合题意;

CD.在光屏上正好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

成像规律,故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故选

CDCo

4.(2021•湖北十堰市)小华在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他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蜡烛的像,

这个像是图中的()O

|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r[T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T[nii-

Ocm10203040506070SO90100

A

B

z

n

u

Q

V

V

A

a

c

X

A

P

V

A

M

D.

【答案】

Bo

【解析】由图可知,物距为u=35.0cm-5.0cm=30.0cm

因为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凸

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故选

ACDBBo

5.(2021•湖南郴州市)如图所示,把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放在光具

座上,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焦点6cm处,则蜡烛通过该凸透镜所成的

像()。

A.一定是倒立的B.一定是正立的

C.一定是放大的D.一定是缩小的

【答案】

Co

【解析】该透镜焦距12cm,两倍焦距为24cm。蜡烛距焦点6cm,有

可能离透镜12cm+6cm=18cm,此时位于该透镜的T音焦距和二倍焦

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也有可能离透镜12cm-6cm=6cm,此时

位于该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BD不符合题意;

C符合题意。故选C。

方法二:排除法

按照题意的要求,熟练运用物理概念、规律,对选项与题干的关系或对

选项本身的科学性进行判断,将与题干无关或缺乏科学性的选项排除;

此方法常应用于单选题。注意有时题目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那就是排

除正确的选项。

【典例解析】(2021•河南中考真题)图为投影式电子白板,它利用投

影机将画面投影到屏幕上,投影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O

A.投影机的镜头与近视眼镜为同一种透镜;

B.光经投影机的镜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

c.画面经投影机镜头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D.屏幕上的丰富色彩由红、白、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答案】Be

【解析】A.投影机的镜头是凸透镜,与近视眼镜是发散透镜,即凹透

镜,故是不同的透镜,故A错误;

B.光经投影机的镜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光经过透镜发生折射,

故B正确;

C.画面经投影机镜头成的是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

D.屏幕上的丰富色彩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故D错误。故

选B。

【跟踪练习】

1.(2021•广西南宁市)图是一位同学眼球成像的示意图,他所患眼

疾及矫正视力应配戴的透镜类型是()O

A.远视眼,凸透镜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D.近视眼,凹透镜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平行光经过眼球后在视网膜前会聚成像,屈光能力

变强,属于近视眼。此时要矫正的话,需要在眼球前加一个凹透镜,将

光线提前发散,从而使得最后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故选

Do

2.(2021•临沂)我市滨河景区湿地公园是全国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

大量珍稀水禽在此迁徙繁殖,如图所示,一只白鹭正在平静的水面上展

翅起飞。关于白鹭在水中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中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白鹭飞得越高,水中的像越小;

C.河水越深,水中的像离水面越远;

D.水中的像与白鹭关于水面对称

【答案】D。

【解析】A.白鹭在水中所成的像,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

A错误;

B.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可知白鹭飞得越高,水

中的像大小不变,故B错误;

C.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可知不会因

为河水变深导致水中的像离水面越远,故C错误;

D.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可

知水中的像与白鹭关于水面对称,故正确。故选

DDo

河北)下列光现象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3.(2021•()o

A.在平静的湖面看到蓝天白云——光的直线传播;

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光的反射;

C.日出时,看到在地平线以下的太阳——光的折射;

D.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光的反射

【答案】

Co

【解析】A.在平静的湖面看到蓝天白云是光的反射现象,故A错误;

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错误;

C.日出时,看到在地平线以下的太阳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正确;

D.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

现象,故错误。故选

DCo

4.(2021•四川眉山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

凸透镜的焦距为

o如图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

刻线处,通过移动蜡烛和调节光屏的位置来进行探究实验。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O

A.将蜡烛移到

刻线处,光屏上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将蜡烛移到

刻线处,光屏上呈现正立放大的虚像;

C.将蜡烛移到

刻线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

D.将蜡烛从

刻线处移向

刻线处的过程中,光屏上呈现的像会变大

【答案】D。

【解析】A.将蜡烛移到

刻线处,物距为40cm,大于两倍焦距,故成的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故A错误;

B.将蜡烛移到

刻线处,物距为5cm,成的是虚像,光屏上无法承接,故B错误;

C.将蜡烛移到

刻线处,物距为15cm,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故成像特点倒立

的放大的实像,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故C错误;

D.将蜡烛从

刻线处移向

刻线处的过程中,成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故光屏上呈现的像会变

大,故D正确。故选D。

5.

(2021•湖南衡阳市)如图所示,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消费

者结账时站在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前约

的位置,面对镜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信息后,即可进行

后续工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摄像头的焦距可能是

B.人脸通过摄像头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C."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D."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

【答案】D。

【解析】AD.当u>2f

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

头两倍焦距之外,

即lm>2f,f<0.5m

故A错误,D正确。

B.人脸通过摄像头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故B错误;

c."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故选

Do

方法三:概念辨析法

利用所学概念和理论,对需要解答每个选项进行分析,判断选项的正误,

找出需要的答案。此方法与直接判断法类似,但有不同点。直接判断法

可以直接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正误判断;但概念辨析法需要对选项进行分

析,找出题干中不符合概念要求或不正确的论述。

【典例解析】(2021•衡阳)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及解

释正确的是()

A.

图中,筷子"弯折”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B.

图中,手影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c.

图中,塔影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D.

图中,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形成的

【答案】D

【解析】A、碗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折断一样,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

时发生的折射现象,故A错误;

B、手影游戏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光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B错误;

C、水中的“塔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

错误;

D、太阳光射入雨后空气中的小水滴时,太阳光经过折射发生色散,从

而形成彩虹,故D正确。故选:Do

【跟踪练习】

1.(2021•岳阳)如图是用墨水成像观看日食的情景。在容器中装上黑

墨水放在太阳下,通过水面可看到太阳的像。关于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

正确的是()。

A.平静的水面可以看做是平面镜;

B.这个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这个像是实像;

D.这个像比太阳小

【答案】Ao

【解析】AB、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这样就能通过水盆观看日食,

是因为阳光在物体表面发生反射而进入我们的眼睛,故A正确。

B、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原理,即这个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

B错误;

CD、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这个像是与太阳等大的虚像,故CD错

误。故选:Ao

2.(2021•云南昆明市)如图1所示,从P点发出的三条特殊光线经过

凸透镜后会聚于

点。现有一条光线也从P点发出,经过凸透镜后的传播路径,在图2

的四种表示中,正确的是()O

PA

图1

甲P'乙

丁I

图2

A.甲B.乙C.丙D.丁

【答案】Ao

【解析】

点为像点,经过P点发出的光线最终都会通过

点,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o

3.(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的

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你认为下面介绍符合实际的是()。

A.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B.用照相机拍摄景物时,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C.阳光通过凸透镜可形成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

线有会聚作用;

D.近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来矫正近视的

【答案】BCDO

【解析】A.在

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

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故A不符合题意;

B.在

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故用

照相机拍摄景物时,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故B符合题意;

C.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阳光通过凸透镜可形成一个很小很亮的

光斑,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C符合题意;

D.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长,导致像成在视网膜的

前方,而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可延迟光线的会聚,从而使像成在

视网膜上,因此近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来矫正近视的,

故D符合题意。故选BCD。

4.(2021•天津中考真题)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和点燃的蜡烛固定在光具座上(如图),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

清晰的像(图中光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B.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

的实像

C.光屏一定位于60~70cm刻度之间D.光屏一定位于70~90cm刻

度之间

【答案】

ACO

【解析】AB.由题意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由图可知物距为

u=50.0cm-20.0cm=30.0cm

因为物距u>2f,在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A正确;

C.因为物距u>2f,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像品欧于1倍焦距,小

于2倍焦距,即10cm<v<20cm

所以,光屏一定位于60~70cm刻度之间,故D错误,C正确。故选

ACO

5.(2021•枣庄)如图是光源S发出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光路

图,下列关于人在岸上观察到光源S所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源S所成的虚像在直线①上;

B.光源S所成的虚像在直线②上;

C.光源S所成的实像在直线①上;

D.光源S所成的实像在直线②上

【答案】Ao

【解析】AB..人在岸上观察到光源S所成的像为虚像,由于人觉得光

沿直线传播,所以感觉光源S所成的虚像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即

直线①上,故A正确,B错误;

CD.人在岸上观察到光源S经水面折射所成的像为虚像,故CD错误。

故选Ao

方法四:推理法

推理法是根据题干给出的条件,利用有关的物理规律、物理公式或物理

原理通过逻辑推理或计算得出正确答案,然后再与备选答案对照作出选

择。

【典例解析】(2021•成都)夜晚,小林在明亮房间里,通过一面窗户

玻璃看到了自己的像,而在晴朗的白天却看不见。对于此现象,他作出

如下分析,正确的是()O

A.夜晚和白天,人都可以通过这面玻璃成像;

B.射向这面玻璃的光,夜晚发生镜面反射,白天发生漫反射;

C.白天,射向这面玻璃的光全部透过玻璃,没有反射;

D.白天,人通过这面玻璃成的像更小

【答案】Ao

【解析】A、夜晚和白天,人都可以通过这面玻璃成像,白天阳光从屋

外照射进来,由于阳光的亮度远超镜子反射的物体的成像的亮度,所以

在晴朗的白天却看不见,

晚上外面暗室内亮,所以外面几乎没有反射光线进来,室内灯光越亮,

反射的光线越强,像也就越清晰,故A正确;

B、射向这面玻璃的光,夜晚和白天发生的都是镜面反射,故B错误;

C、白天,射向这面玻璃的光一部分透过玻璃,发生折射,一部分反射,

故C错误;

D、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白天,人通过这面玻璃成的像与人时等大

的,故D错误。故选:Ao

【跟踪练习】

1.(2021•乐山)下列图示光现象中,正确的是()。

N

A.平面镜成正立B.光从空气中斜射入C.凸透镜对光D.凹透镜对光

放大的虚像水中远离法线偏折有会聚作用有会聚作用

【答案】C。

【解析】平面镜成的是等大的虚像,A选项错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

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B选项错误;凸透镜对光有会

聚作用,而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D错误,C正确。

2.(2021•泸州)位于泸州国家高新区的渔子溪生态湿地公园,秉承

生产、生活、生态的理念,下列涉及的物理知识判断正确的是()。

A.湖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这是因为光的折射形成的;

B.戴着蓝色玻璃墨镜的游客看见湖面的荷叶是绿色的;

C.高楼在湖面所成的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D.烈日当空,湖中水温要比岸边鹅卵石的温度低,是因为水的比热容

比鹅卵石的小

【答案】

Ao

【解析】A、湖底看起来比实际要浅一些,这是由于光在水面处发生了

折射,故A正确;

B、湖面的荷叶发散绿光,蓝色玻璃墨镜只能让蓝色光透过,戴着蓝色

玻璃墨镜的游客看见湖面的荷叶是黑色的,故B错误;

C、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晴朗的天气里,高楼在湖面所成的像是

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C错误;

D、烈日当空,湖中水温要比岸边鹅卵石的温度低,是因为水的比热容

比鹅卵石的大,根据Q=cmH分析可知,在同样的日照条件下,吸收

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小,鹅卵石的温度变化大,所以海水凉,鹅

卵石烫,故错误。故选:

DAo

3.(2021•辽宁中考真题)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