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职专用】中职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虚词基础知识运用职教高考专项复习与突破文体阅读与鉴赏语言运用及写作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词鉴赏语言运用应用文写作作文文体阅读与鉴赏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词鉴赏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文言综合阅读一、考纲解读考纲内容常见考点考试层次要求了解理解掌握
1.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的含义和常见的文言虚词的用法,以及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1.常见文言实词及其用法(含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语法现象)2.常见文言虚词及其用法3.常用文言句式4.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5.文言句子翻译√√√√√2.正确理解文章思想内容,能结合教材中的古代诗文了解相关的文化常识。3.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正确翻译文言句子。二、考情分析统招年度知识点分值难易程度试题类型容易较易中难较难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2020
2021
2022
解读分析之,且,以,而333√√√近几年虚词考查题型和分值稳定,考查虚词在具体语境里的意思和用法。难度等级较高。而,何,以,为而,之,为,因√√√解读分析近几年虚词考查题型和分值稳定,考查虚词在具体语境里的
和用法。难度等级较高。对口升学考试对文言虚词的考查要求是“了解
文言虚词
的用法”。我们可从两个角度把握考纲要求:一是“常见”,明确了考查的
。二是“在文中”的用法,考查考生在
中分析虚词用法的能力。意思常见在文中范围对文言虚词的考查,都是出现在统招试卷中,大体都是拿选段所涉及的虚词与
的虚词作用法和意义上的比较。这就要求我们对常见的,尤其是课文中出现过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牢固。具体语境课文学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2)表示
关系,可译为“
”“然后”“
”或不译。如:二、知识梳理(一)而(1)表示
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
”。如:1.连词蟹六跪而二螯(《劝学》)并列又于是承接就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表示
关系,可译为“
”或“
”。如:而且递进并且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6)表示
关系,可译为“
”。如: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劫也(《过秦论》)(4)表示
关系,可译为“
”“可是”“
”。如:但是(5)表示
关系,可译为“
”“
”。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转折却假如假设如果因果因而通“
”,用作第二人称代词,一般作定语,译为“
”;偶尔也作主语,译为“
”。如:2.代词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7)表示修饰与
(连接状语和中心语)的关系,不译或译为“
”。如:地(8)表示后一动作是前一动作的
,可不译,也可译为“
”。如: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被修饰来目的尔你的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3.复音虚词既而得其尸于井(《促织》)【既而】
,
。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而已】用在陈述句末,相当于“
”。如:罢了【而况】用
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如: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反问何况不久一会儿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并序)》)(2)作
,可译为“
”“哪”。如:(二)何(1)作
,可译为“
”。如:1.代词何谓天,何谓人(《庄子》)什么什么主语定语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3)单独做
,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
”。如:谓语什么原因(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
,可译为“
”“怎么”。如:2.副词(二)何大王来何操(《鸿门宴》)(4)作动词或介词的
,可译为“哪里”“
”。如: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什么宾语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反问为什么(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
”“
”“怎么这样”。如: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怎么多么【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
,可译为“怎么样”“怎么办”“
”。如:(二)何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3.通“呵”,喝问4.复音虚词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反问为什么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廉颇蔺相如列传》)(2)表示
语气,可译为“吗”“
”。如:(三)乎(1)表示
语气,可译为“
”“呢”。如:1.语气助词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吗呢疑问反问其皆出于此乎(《师说》)(3)表示
或商量语气,可译为“
”“吗”。如:推测吧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赤壁赋》)(5)形容词词尾,译为“
”“
”或不译。如:(三)乎(4)表示
、悲愤语气,用在感叹句或祈使句句末,可译为“
”“呀”“呢”“吗”等有时不译。如:1.语气助词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啊……地感叹……的样子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2.
词,相当于“
”如:介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2)强调某一行为
或违背常理,可译为“
”“却”“反而”等。如:(四)乃(1)表示
,可译为“
”“便”“于是”等。如:1.副词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就竟(然)承接出乎意料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3)表示
或条件,可译为“
”“才”“仅”等。如:限制只2.代词(四)乃(4)用在
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
”“就是”等。如:1.副词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是判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第二人称
,常作定语,可译为“
”“你的”。如:代词你3.复音虚词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乃尔】可译为“
”。如:这样(2)
代词。常用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她)的”“
”(包括复数)。如:(五)其(1)
代词。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可译为“
”“它”。如:1.代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他(她)第三人称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第三人称它的(3)
代词。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
”或“我的”。如:而余亦悔其随之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第一人称我(自己)(5)指示代词。表
,可译为“那”“
”“那些”。如:(五)其(4)
。表近指,可译为“
”“这个”“这些”。如:1.代词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这指示代词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远指那个(6)指示代词。表示“
”,后面多为
词。如: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其中的数3.连词(五)其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
、商量、期望、祈使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
”“难道”“还是”“可要”等,或不译。2.副词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大概反问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
,或表假设,可译为“
”;或表
,可译为“
”。如:句首如果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是……还是……选择4.助词(五)其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
、商量、期望、祈使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
”“难道”“还是”“可要”等,或不译。3.副词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大概反问助词,起
的作用,
。如:调节音节可不译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诗经·邶风·静女》)(2)表示
关系,连接两个形容词,译为“
”;连接两个动词,译为“一边……一边……”如:(六)且(1)表示
关系,可译为“
”“而且”。如:1.连词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况且递进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并列又……又……又有若老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3)表示
关系,相当于“
”“即使”“不过”“纵然”。如:让步转折尚且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2)表示动作行为
,可译为“
”“姑且”。如:(六)且(1)表示动作行为
或情况将要出现,可译为“
”“将要”。如:2.副词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将将要进行誓不相隔亲,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时间短暂且(3)用在
前,表示将要或接近某个数目,可译为“
”。如:数词将近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且夫】
,表示下文更进一步地议论。如:3.复音虚词且夫天下非小弱也(《过秦论》)句首助词(七)为(1)用作一般动词,有“
”“作为”“
”“变成”“
”等义,须结合上下文灵活翻译。如:1.动词(读
)做wéi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过秦论》)充当成为(2)表示心理活动,可译为“
”“
”。如:以为认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3)表示判断,相当于“
”。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是(七)为(1)表示动作行为的
,可译为“
”“对”“
”等。如:2.介词(表示被动读“
”,其余读wèi)对象wéi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跟向(2)表示动作行为的
或目的,可译为“因为”“
”。如:原因为了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3)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
”“等到”。如: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当(七)为(4)表示介绍涉及的
,可译为“
”“
”等。如:2.介词(表示被动读“
”,其余读wèi)对象wéi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侍之(《鸿门宴》)替给(5)表示
,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有时亦可不出现主动者);常跟“所”结合,构成“
”或“
”。如:被动为所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为……所……3.句末语气词,表示
或反诘,可译为“
”。如:疑问呢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
、方法,可译为“
”“拿”“
”等。如:(八)以动词,译为“
”“
”“
”等。如:1.动词认为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用做2.介词工具用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把(2)表示动作委为所凭借、依据的对象,可译为“
”“
”“按照”“依据”。如:凭(借)靠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八)以(3)表示动作行为所处置的
,可译为“
”。如2.介词对象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六国论》)把(4)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
,可译为“
”“
”。如:原因因为由于(5)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
、处所。可译为“于”“
”。如:时间在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苏武传》)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八)以(1)表示并列或
关系,可译为“而”“又”“
”等,也可不译。3.连词递进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并且(2)表示
关系,可译为“
”,也可不译。如:承接而(3)表示
关系,后一动作是前一动作的目的或结果,可译为“
”“用来”“以致”等。如:目的来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陈情表》)(八)以(3)表示并列或
关系,可译为“而”“又”“
”等,也可不译。3.连词递进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并且(4)表示
关系,可译为“
”“由于”。如:因果因为(5)表示
的关系,相当于“
”,可译为“
”或不译。如:修饰与被修饰而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并序)》)地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八)以(3)表示并列或
关系,可译为“而”“又”“
”等,也可不译。3.连词递进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并且(1)
,表示
、方位和范围,不译。如:语气助词时间(2)语气助词,起
的作用,不译。如:调整音节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4.助词【是以】【以故】【以是】表原因,可译为“
”。如:(八)以【无以】意思是“
”。如:5.复音虚词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没有用来……的办法项王未有以应(《鸿门宴》)有用来……的办法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因此【有以】意思是“
”。如:【以为】意思是“
”或“
”。如: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廉颇蔺相如列传》)把……当作(作为)认为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九)因(1)介绍动作行为依据的对象,可译为“
”“凭借”“
”。如:1.介词因河为池(《过秦论》)依靠(2)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条件,可译为“
”“趁着”。如:经由(3)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可译为“
”“
”。如:趁机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疏》)由于因为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九)因动词,“
”“
”。如:2.动词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沿袭3.名词。“
”“缘由”。如:继续4.副词。可译为“
”“就”“
”等。如:原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冲上冠(《廉颇蔺相如列传》)因而于是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十)之(1)
代词(可用作复数),有时也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如:1.代词作《师说》以贻之(《师说》)第三人称(2)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
”“这类”,通常做复指性定语。如:2.动词这动词,
、
。到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2)结构助词,
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或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
”。如: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十)之(1)
,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
”或不译。如:3.助词古之学者必有师(《劝学》)结构助词(3)结构助词,
的标志。用在前置的宾语与中心语(动词或介词)之间,不译。如:得宾语前置补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的(5)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
之间,取消句子的
,不译。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十)之(4)结构助词,
的标志。用在后置的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
”。如:3.助词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定语后置(6)语气助词,用在
、形容词或动词后,或用在三个字之间,起补充音节的作用,不译。如:独立性时间名词谓语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的三、方法指导文言虚词的复习,首先要
,落实掌握
常见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在此基础上对同一虚词的用法进行归类掌握,通过
加强理解。此外,实用的辨析技巧和方法有助于提升我们准确把握文言虚词用法和意义的能力。立足课本18个比较辨析如“焉”在文言中常用作
、兼词和
。在“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中,我们可以针对“焉”提问:“得”什么?由此推断“焉”是
。而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中,我们的问题变成“风雨”
“兴”?这里的“焉”就是兼词。“或师焉,或否焉”(《师说》)“圣心备焉”(荀子《劝学》)中的“焉”用在句中或
,都没有实在意义,是语气助词。一个词语的义项能够是
的,但在一定的语境中它的义项又是
的。虚词也是这样。所以我们只要
,仔细分析虚词所处的
,就能判别它的用法。(一)语境推断法多项确定结合上下文语境代词语气词代词从哪里句尾又如“不拘于时”和“学于余”(《师说》)中两个“于”字都用在
后,名词前,不结合文意就难以判断出用法的不同。“不拘于时”的意思是不受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很显然,这里“于”是表
的;而“学于余”的意思是向我学习,“于”是介词“
”,和表被动无关。一个词语的义项能够是
的,但在一定的语境中它的义项又是
的。虚词也是这样。所以我们只要
,仔细分析虚词所处的
,就能判别它的用法。(一)语境推断法多项确定结合上下文语境动词被动向一些虚词在句中
不同,其作用和意义也不同,比如“也”,句末助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在
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再如“其”,在句首一般是
,如“其皆出于此乎”(《师说》);在句中,
后一般是代词,如“秦王恐其破璧”(《廉颇蔺相如列传》),在
后一般是语气副词,如“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三)句位辨析法位置句中语气副词动词名(代)词例如“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过秦论》)中“因”和“
”处于对应位置,“乘”是介词,“
”的意思,由此判定“因”也是“
”“乘着”。又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以”和“
”处于对应位置,根据“而”是
的连词,判定这里“以”也是
的连词。语言结构
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
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
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
的用法。(四)对应判定法相同或相似对应位置熟悉虚词疑难虚词乘趁着趁着而表修饰表修饰如“为……所”表
,“……者,……也”表
;“孰与”表示
,“是故”表示事情的关联,可译为“
”,“至于”用在句首
上文,表示另外再说一层意思,用法与现代汉语同。文言中一些特殊句式或者固定表达,往往都有虚词充当
。可以根据这些标志性词语或结构,推断其用法。(五)标志识别法标志性词语被动判断比较因此承接如“而”在文言中可表承接或
,若判为承接,可用“
、随后、那么”替代;若判为
,可用“
、但是”替代。替代后若前后语意不通畅,说明判断不准。把一个虚词的不同意思分别
到句子中,辨析出正确的意义和用法或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
,以此检验判断的准确性。(六)代入检验法代入代替转折就转折可是1.下列各句中的“之”的词性与其他三项都不同的一项是()A.后人哀之而不鉴之B.奈何取之尽锱铢C.秦人视之,亦不甚惜D.杳不知其所之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延安大学《数据结构与算法》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制定家庭财务规划的策略计划
- 烟台大学《编译原理》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许昌学院《计算机技术实训》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秋季服务性学习项目计划
- 施工项目紧急情况应急响应
- 股权收购借款合同三篇
- 中华传统乐器社团的表演计划
- 多元文化教育在课堂中的实践计划
- 小班促进语言发展的游戏设计计划
- 不锈钢导磁及生锈的说明
- 注塑模具DFM-报告模板
- 冷库设计负荷计算软件
-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讲义
- 《趣味语文》PPT课件(优秀)
- 中南大学钢结构课程设计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级财务会计(一)》期末试题及答案六(试卷代码:2590)
-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第五版测试题库 (14)
- 体育耐久跑教案
- 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
- 职工思想动态调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