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知识梳理之冰山理论_第1页
外国小说知识梳理之冰山理论_第2页
外国小说知识梳理之冰山理论_第3页
外国小说知识梳理之冰山理论_第4页
外国小说知识梳理之冰山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国小说知识梳理之冰山理论

外国小说知识梳理之冰山理论

海明威认为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上。他

认为应该把思想、情感乃至语言与动作等八分之七的内涵隐藏起来,他认为,所有这一

切被省略的东西,读者会通过自己的想像加以联接与弥补。因此,“冰山理论”应包含

两层含义:一是文本的简洁,即“少”;二是叙述者的不动声色,即“静”。

高考链接

一、(2020课标全国I,7—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5分)

越野滑雪

[美悔明威

缆车又颠了一下,停了。尼克正在行李车厢里给滑雪板上蜡,把靴尖塞进滑雪板上的

铁夹,牢牢扣上夹子。他从车厢边缘跳下,落脚在硬邦邦的冰壳上,来一个弹跳旋转,蹲下身

子,把滑雪杖拖在背后,一溜烟滑下山坡。

乔治在下面的雪坡上一落一起,再一落就不见了人影。尼克顺着陡起陡伏的山坡滑下

去时,那股冲势加上猛然下滑的劲儿把他弄得浑然忘却一切,只觉得身子里有一股飞翔、

下坠的奇妙感。他挺起身,稍稍来个上滑姿势,一下子又往下滑,往下滑,冲下最后一个陡峭

的长坡,越滑越快,越滑越快,雪坡似乎在他脚下消失了。身子下蹲得几乎倒坐在滑雪板上,

尽量把重心放低,只见飞雪犹如沙暴,他知道速度太快了。但他稳住了。随即一搭被风刮

进坑里的软雪把他绊倒,滑雪板一阵磕磕绊绊,他接连翻了几个筋斗,然后停住,两腿交叉,

滑雪板朝天翘起,鼻子耳朵里满是雪。

乔治站在坡下稍远的地方,正喏僻啪啪她拍掉风衣上的雪。

“你的姿势真美妙,尼克,”他大声叫道,"那搭烂糟糟的雪真该死。把我也绊了一

跤。”

”在峡谷滑雪什么滋味儿?”尼克挣扎着站起来。

"你得靠左滑。因为谷底有堵栅栏,所以飞速冲下去后得来个大旋身。”

”等一会儿我们一起去滑。”

"不,你先去。我想看你滑下峡谷。”

尼克赶过乔治。他的滑雪板开始有点打滑,随后一下子猛冲下去。他坚持靠左滑,末

了,在冲向栅栏时,紧紧并拢双膝,像拧紧螺旋似的旋转身子,把滑雪板向右来个急转弯,扬

起滚滚白雪,然后慢慢减速,跟铁丝栅栏平行地站住了。

他抬头看看山上。乔治正屈起双膝滑下山来;两支滑雪杖像虫子的细腿那样荡着,杖

尖触到地面,掀起阵阵白雪,最后,他一腿下跪,一腿拖随,整个身子来个漂亮的右转弯,蹲着

滑行,双腿一前一后,飞快移动,身子探出,防止旋转,两支滑雪杖像两个光点,把弧线衬托得

更加突出,一切都笼罩在漫天飞舞的白雪中。

尼克用滑雪板把铁丝栅栏最高一股铁丝压下,乔治纵身越过去。他们沿路屈膝滑行,

进入一片松林。路面结着光亮的冰层,被拖运原木的马儿拉的犁弄脏了,染得一搭橙红,

一搭烟黄。两人一直沿着路边那片雪地滑行。大路陡然往下倾斜通往小河,然后笔直上

坡。他们透过林子,看得见一座饱经风吹雨打、屋檐较低的长形房子。走近了,看出窗框

漆成绿色。油漆在剥落。

他们把滑雪板竖靠在客栈墙上,把靴子蹬蹬干净才走进去。

客栈里黑咕隆咚的。有只大瓷火炉在屋角亮着火光。天花板很低。屋内两边酒渍斑

斑的暗黑色桌子后面摆着光溜溜的长椅。两个瑞士人坐在炉边,喝着小杯混浊的新酒。

尼克和乔治在炉子另一边靠墙坐下。一个围着蓝围裙的姑娘走过来。

“来瓶西昂酒,"尼克说,"行不行?"

"行啊,"乔治说,"你对酒比我内行。”

姑娘走出去了。

”没一项玩意儿真正比得上滑雪,对吧?"尼克说,"你滑了老长一段路,头一回歇下

来的时候就会有这么个感觉。”

”嘿/乔治说,"真是妙不可言。”

姑娘拿进酒来又出去了,他们听见她在隔壁房里唱歌。

门开了,一帮子从大路那头来的伐木工人走进来,在屋里把靴子上的雪跺掉,身上直

冒水汽。女招待给这帮人送来了三公升新酒,他们分坐两桌,光抽烟,不作声,脱了帽,有的

背靠着墙,有的趴在桌上。屋外,拉运木雪撬的马儿偶尔一仰脖子,铃铛就清脆地叮当作响。

乔治和尼克都高高兴兴的。他们两人很合得来。他们知道回去还有一段路程可滑呢。

"你几时得回学校去?"尼克问。

"今晚,"乔治回答,"我得赶十点四十的车。”

"真希望你能留下,我们明天上百合花峰去滑雪。”

"我得上学啊,"乔治说,"哎呀,尼克,难道你不希望我们能就这么在一起闲逛吗?带

上滑雪板,乘上火车,到一个地方滑个痛快,滑好上路,找客栈投宿,再一直越过奥伯兰山脉,

直奔瓦莱州,穿过恩加丁谷地。”

"对,就这样穿过黑森林区。哎呀,都是好地方啊。"

”就是你今年夏天钓鱼的地方吧?"

"是啊。"

他们喝干了剩酒。

尼克双肘撑在桌上,乔治往墙上颓然一靠。

"也许我们再也没机会滑雪了,尼克。"乔治说。

"我们一定得滑,"尼克说,"否则就没意思了。”

“我们要去滑,没错。”乔治说。

”我们一定得滑。"尼克附和说。

"希望我们能就此说定了。“乔治说。

尼克站起身。他把风衣扣紧。他拿起靠墙放着的两支滑雪杖。

”说定了可一点也靠不住。"他说。

他们开了门,走出去。天气很冷。雪结得硬邦邦的。大路一直爬上山坡通到松林里。

(陈良廷译,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描写滑雪的段落多从尼克的角度来写,要么侧重他本人滑雪时的感受,要么通过

他的眼睛来观看乔治滑雪的姿态,虽多次描写而无雷同之感。

B.小说的多个细节描写突出了客栈的破败和黯淡,与白雪皑皑的山间峡谷形成鲜明对比,

小说氛围由此发生变化,情节也由此发生转折。

C.小说插入了对喝酒的瑞士人、客栈女招待、伐木工人等人物的描写,这符合主人公在

客栈小憩时的观察,也为小说增添了更真切的故事背景。

D.小说主旨与《老人与海》较为接近,都是通过描写人挑战大自然或者投身不甘平庸的

冒险生活,来塑造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

2.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

(6分)

3.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

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

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6分)

拓展练习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6分)

桥边的老人

海明威

一个戴着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

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

士兵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

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掷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

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

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

老人还在原处。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

斯的。”

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

土的灰色面孔,还有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

“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着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痢洲地区,寻思着究竟要过

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

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什么动物?”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撇下它们了?"我问。

“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在匆忙地驶下

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

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76岁了。我已经走了12公里,再也走不动

了。”

“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

的岔路上有卡车。”

“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

“巴塞罗那。”我告诉他。

“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

是不栗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

“你这样想吗?”

“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

“鸽笼没锁上吧?"我问道。

“没有。”

“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

“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

“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

坐了下去。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

动物。”

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

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

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尽管文中的“我”并没有发表议论和流露感情,但是通过与老人的谈话以及他催

促老人离开等细节可以看出,“我”既同情老人,又厌恶战争。

B.从“我”的“劝离”与老人的“不动”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老人难以动身的原因

在于对家园的留恋和对未来生活的茫然。

C.老人最后说“我只是在照看动物”,“只是"二字交织着一种既“怨”又“冤”

的情感:我招惹谁了?我们招惹谁了?为什么要毁了这一切?

D.本文旨在反映战争的罪恶,通过对战争场面的正面描写和一个孤苦的老人流离失

所、外出逃难的遭遇,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7.以下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桥边的老人》和《老人与海》均以“老人”为主人公。前者表现了战争环境中

人性的光辉,后者则力图展现面对困难时“人的精神的尊严”。

B.文中的老人多次说猫会照顾自己,经两次劝告始终没有挪动离开,表现出他的老

迈唠叨、对外界反应麻木的精神状态。

C.法西斯的威胁近在咫尺,老人却还在挂念自己照看的小动物,他对动物充满了爱

心,其形象与践踏人类生命的残酷战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小说的结尾说“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淡淡几笔写景,烘托出一个疲惫不堪的

孤老头在战火纷飞、人们竞相逃命时那孤独而悲凉的内心世界。

8.小说一开头便描绘了人群、车队蜂拥过河的场景以及那个坐在桥边的老人,请谈

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4分)

9.海明威曾提出著名的''冰山”创作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

在海面上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请据此简

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6分)

变式练习

三、桥边的老人

海明威曾提出著名的“冰山”创作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

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试探究小说从哪些方面体现

了这一创作原则。(6分)

四、大神的审判海明威

迪克•海伍德扣上厚呢短衣领子的纽扣,领子竖起到了耳朵边上。小木屋里,

壁炉上方的鹿角挂着来福枪。迪克取下枪,戴上他厚重的毛草连指手套。“皮埃尔,

今天我要去看看朝着卢恩河的那条布阱线路。”他说道,“天杀的,这天可真够冷。”

他扫了一眼温度计,“零下四十二度。好了,再见,皮埃尔。”皮埃尔只是咕哝一

声作为回应。迪克穿上雪靴,在地面上,以一种旅行家在荒地上穿着雪靴迈步的姿

势,大摇大摆地出发了。

皮埃尔站在木屋的门口,看着迪克大摇大摆地往前走。他露出一个恶毒的笑容:

“当他只能用一只脚在雪地上走,像只兔子一样蹦蹦跳跳,这个小贼一定会知道什

么才是真正的寒冷。他偷了我的钱,肯定是他。”皮埃尔重重地甩上门,把几根柴

扔到壁炉里,又爬回了自己的床上。

迪克一边大步走着,一边自言自语,像是在对“寂静地方”的旅行者说话一样。

“我很好奇,只不过是丢了些钱,皮埃尔为什么要如此光火?我敢说,他肯定是放

错了什么地方。可现在,他只会像只乖戾的猪一样发脾气。有时,我还能感觉到他

在背后用恶毒的眼光盯着我。如果他以为是我偷了他的钱,为什么不说出来,跟我

对质!怎么会这样!他以前很快乐,总是乐呵呵的。在密塞那坝,当我们一致同意

要成为伙伴,来翁加瓦这里布陷阱捕猎的时候,我还以为他会是个让人愉快的同伴。

可是现在,他已经一个星期没跟我说过话了,除了偶尔咕哝一声,或者用克里语咒

骂。”

天气很冷,却是一种干燥、让人精神爽利的、属于北地的寒冷。显然,迪克很

享受这种干冷的空气。很快,他就沿着布阱线路走了五英里的路。可是,一路上他

总感觉到有什么东西跟着他。他几次停下来,四处张望,却什么也没发现。他喃喃

自语道:“我想那应该是库兹乌兹作怪吧。”在北地这里,只要有人们无法解释某

些事情,他们就会认为是那个“克里族的坏心眼儿小神”在作怪。然而,当他进入

到一片云杉树林时,突然整个人被猛地抽起,拉向空中。当他的脑袋从与冰冷的地

面碰撞中恢复清醒后,他发现自己被系在一棵云杉树上的绳子吊在半空中。这棵云

杉树被折弯了,以充当这个陷阱所需要的弹力,一个像是捕猎兔子的陷阱。迪克的

手指根本无法碰到地面。随着他不断的挣扎,腿上的绳子越来越紧。这时,他见到

了一直跟随他的东西。一群瘦削的、饥饿的白毛大灰狼从这片树林里慢慢出现了。

它们慢跑着过来,围着迪克,蹲坐下来。

而在小屋里,正躺在床上的皮埃尔被头顶上传来的啃咬声吵醒了。他懒懒地

抬头望向屋梁,一只红色的小松鼠正急急地啃着他丢失的钱包的皮革。他想到了自

己给迪克设计的陷阱,整个人从床上弹起来,抓起他的来福枪,来不及披上大衣或

戴上手套,就冲了出去,沿着陷阱线狂奔起来。当他跑到那片云杉林时,他已经上

气不接下气,快要喘不过气来。两只乌鸦飞走了,离开它们之前一直啄着的食物。

眼前这个不成样的东西,曾经是名叫迪克•海伍德的人。两只乌鸦拍着翅膀,懒洋

洋地飞到旁边的云杉树上。在这片布满血丝的雪地上,印满了属于大灰狼的脚印。

当皮埃尔往前走一步时,他听到捕熊用的钢夹子合起来的叮当声。这个陷阱一

向是迪克负责照看的。现在,这个钢夹子在他脚上合上了。他往前倒了下去。当他

倒在雪地上时,他说道:“这是大神的审判。我会为这些大灰狼省一点麻烦。”

于是他把手伸向了那支来复枪。(选自《海明威短篇小说集》)

【注】①北美印第安人克里族的语言。②克里族的一个神灵,即“克里族的坏心眼

儿小神”。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以迪克和皮埃尔两条线索共同推动情节发展,两人由亲密到生分,又走向相

同的结局,整个情节富有戏剧性。

B.小说结尾戛然而止,留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皮埃尔“把手伸向了那只来复

枪”有多种可能,使得小说悬念迭生。

C.天气寒冷,白雪覆盖大地,这既是客观环境描写,也为下文二人先后落入自己人

设计的陷阱、身死雪地作了铺垫。

D.“大神的审判”暗示了人物的宿命,难得的友情因为一方的不信任而导致了悲剧

的结局,陷害对方的同时也害了自己。

8.皮埃尔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

9.海明威认为,一部作品好比“一座冰山”,写作只需表现“水面上”的部分,而

让读者自己去理解“水面下”的部分。这就是著名的“冰山理论”。那么,本文是

如何体现这一理论的?请你联系文本阐释。(6分)

外国小说知识梳理之冰山理论

答案

一、高考链接(2020课标全国I,7—9)1.DD项,''小说主旨与《老人与海》较为接近,

都是通过描写人挑战大自然或者投身不甘平庸的冒险生活”错,《老人与海》的主旨是

通过圣地亚哥捕鱼的故事,写出老人在重重困难面前永不屈服的精神,集中体现了海明威

对人的力量与意志的赞美,对人的命运的关注,显示了人类战胜自然的坚强意志。《越野

滑雪》写两个年轻人相约滑雪,在运动中挑战极限,享受身体与心灵的快乐以及他们对这

项运动的真心热爱。

2.答案①两人一再相约,表明他们对此有强烈的愿望;②分别之际的一再相约,也表达出

依依不舍的心情;③但已经感觉到这一愿望不会实现,心情有些惘然。

解析“'我们要去滑,没错。‘乔治说。""'我们一定得滑。'尼克附和说。”这里

显示了他们对越野滑雪这项颇具挑战的运动有共同的热爱;“'也许我们再也没机会滑

雪了,尼克。‘乔治说。""'我们一定得滑,‘尼克说,'否则就没意思了。'”两个人

在越野滑雪中志同道合,共存共荣,但回到现实,还是被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击溃,显示

出他们无奈的心理;“'希望我们能就此说定了。‘乔治说。”“'说定了可一点也靠

不住。'他说。”乔治在滑雪运动中触碰到默契与精神上的快乐,重视友谊,重视承诺,

尼克害怕承诺无力兑现。

3答案①小说的情节是两人的越野滑雪及在小客栈的逗留,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

分之一”;②通过小说已有的情节安排,可以推测出其背后隐藏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尤其是

两人在滑雪之外的生活;③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人遐思。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海明威的“冰山”理论的效果。海明威认为,冰山露出水面的八分之

一是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外部特征,即小说的人物、环境、情节。冰山隐藏的思想内

容,具有巨大的张力,需要我们去填充。这篇小说,一开始就安排了既客观又如实景一般的

雪景描写,又像摄影师一样聚焦越野滑雪精彩刺激的动作,让人如临其境,同时也引起悬

念,让人想要追问两位人物何时何地相识,为何如此默契;在客栈休息时,通过他们简短的

对话,我们能感受到他们对这项极限运动的热爱,感受到滑雪给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

上的享受,更是心灵上的冲击与诱惑,情节安排使小说留白,引起读者对人物的好奇。

拓展练习桥边的老人

二、【答案】6.D7.B

8.①真实地描绘出了大战在即、人们仓皇逃命的混乱景象,表现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

苦难。②他人的紧张慌乱与老人的纹丝不动形成鲜明的对比,着重突显主人公的形象。

③在结构上,引出了后文“我”对他的关注,进而与之攀谈起来。④设置悬念,引起读

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

9.①小说的情节是一个战前的场景,叙述了一段老人与''我”的对话,这只是小说“露

出水面的八分之一”;②通过小说已有的情节安排,可以推测出其背后隐藏着更为丰富

的内容,尤其是小说没有交待的老人的过去和结局,表现了宏大的战争主题;③这种情

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人遐思。(每点2分)

【6题详解】

D项,“对战争场面的正面描写”错。这篇小说没有正面描写战争场面,而是要通过一

个孤苦的老人流离失所、外出逃难的遭遇,侧面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表

达了对战争的控诉。故选D。

【7题详解】

B项,“表现出他的老迈唠叨、对外界反应麻木的精神状态”错。多次谈及猫,是因为

挂念和担心;不挪动离开,不是因为反应麻木,而是因为他的疲惫和对前路的茫然,对

命运的绝望。故选B。

【8题详解】

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

其作用。

(1)小说一开头便描绘了人群、车队蜂拥过河的场景一一“大车、卡车、男人、女人

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

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哪躅着",这

样的场景表现了人们的紧张与慌乱,真实地描绘出了大战在即、人们仓皇逃命的混乱景

象,表现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

(2)在人群、车队蜂拥过河时,“一个戴着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

尘土”,,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从老人“衣服上尽

是尘土”可知,因为战争到来,老人已经逃了很远的路。此时,老人疲惫劳累至极,以

致他坐在桥边不走了,也就是走不动了。他人紧张慌乱的与老人的纹丝不动形成鲜明的

对比,着重突显主人公疲惫、孤独、无助的形象。

(3)当“我”完成任务后,又从桥上回到原处时,我发现“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

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大战即将到来,敌人快速推进,他人慌乱逃

命时,只有老人孤独无助地依然坐在桥边,这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才有了下文“我”

和老人的交谈,也才有了''我”的询问,以及老人的回答,进而了解了老人的情况。所

以,开头第一节的描写引出了后文“我”对他的关注,进而与之攀谈起来。同时,作者

设置了一个悬念一一为何别人都在慌忙过桥,只有老人“纹丝不动”,显然,这个悬念

的设置,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9题详解】

此题要求分析海明威小说的“冰山理论”,实际是分析海明威的小说的特征。答题时,

注意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从人称的选择、叙述视角、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等角度作

分析。

(1)这篇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有限的有限叙述视角。小说中“我”的一系列看似平静

简单的对话与动作中,也暗藏着紧张、激烈的心理活动:“我”边问老人,边“注视着

浮桥的另一头”,看到“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看来这里即将

成为战场,老人再不走就太危险了。“我”对老人的话不大关心,恰恰是对老人命运的

最大关心。所以当读者从“我”的眼中看到老人“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仰,终于

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时,便会强烈地感受到老人的疲劳至极以及思念故乡之苦,

还有对未来的迷茫、求生欲望的淡薄,通过“我”的眼睛似乎能看到老人凶多吉少的未

来。所以,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有限视角来叙述故事,第一人称的叙事带给读者真实感,

读者还只能在叙述者的带领下走进情节去感知人物,挖掘小说深刻的反对战争,并表达

对遭受战争迫害的人们的同情。

(2)这篇小说采用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小说没有交待老人的过去和结局,只是截取

了桥边因战争来临拥挤、紧张、慌张的人群逃亡和一位纹丝不动坐在桥边的老人的画面

和“我”和老人的一段对话这样“小”的事情,反映了宏大的战争主题。所以,《桥边

的老人》是一个小小的窗口,以小见大地揭示出战争的罪恶。显示出战火纷飞的年代里

人性的善良对生命的尊重与对和平的渴望。

(4)这篇小说独特的语言风格。“'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政治跟我不相干,'

他说,'76岁了。我已经走了12公里,再也走不动了'""'那时我在照看动物,'

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显示了小说语言凝练简

洁,不事渲染,却包含深刻的内容一一战争不是人民发动的,而是政治家的阴谋。

“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你这样想吗?”“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

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

了。”“鸽笼没锁上吧?"我问道。“没有。”“那它们会飞出去的。”“嗯,当然会

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

起来,走走看。”文中“我”与老人的对话多用短句,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在老人絮

絮叨叨告诉“我”他的“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等动物时,读者能深切地

感受到老人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变式练习

三、桥边的老人

工。.海明威曾提出著名的“冰山”创作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

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试探究小说从哪些方面体现

了这一创作原则。(6分)

答案①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有限视角来叙述故事,导致读者只能在叙述者的带领下走进

情节,必须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去感知人物,挖掘小说的内涵。②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小说没有交代老人的过去和结局,而是仅仅截取了一个战前的场景,叙述了一段老人与

“我”的对话,却表现了宏大的战争主题。③简约的“电报体”语言风格。小说语言凝

练简洁,不事渲染,多用短句,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引人遐思。

解析此题要求分析海明威的“冰山”创作理论在小说中的体现,实际上是分析小说含蓄

隐晦、内涵丰富的特征。答题时,可从人称的选择、叙述视角、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等

角度进行分析。

①这篇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的有限叙述视角。小说中“我”的一系列看似平静简单的话

语与动作中,也暗藏着紧张、激烈的心理活动:'‘我"边问老人,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

看到“那儿最后几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