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物探测量高级工理论知识试题_第1页
石油物探测量高级工理论知识试题_第2页
石油物探测量高级工理论知识试题_第3页
石油物探测量高级工理论知识试题_第4页
石油物探测量高级工理论知识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工理论知识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4个选题,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的选项号填入括号内)

1.一个惟一代表某量真实大小的数值,称为该量的().

(A)真值(B)准值(C)理论值(D)平差值

2.在误差理论中,某量的观测值与其真值之差,称为()。

(A)残差(B)中误差(C)真误差(D)标准差

3.在测量平差理论中,观测者、测量仪器和外界条件,总称为()。

(A)测量要素(B)测量环境(C)外界条件(D)观测条件

4.在测量平差理论中,人们认为,()直接决定着观测结果的优劣。

(A)观测时间(B)观测速度(C)观测条件(D)观测原因

5.如果()相同,尽管所得各次观测结果略有不同,但是仍然可以说观测成果的精度相

同。

(A)观测条件(B)观测时间(C)观测速度(D)观测原因

6.在测量平差理论中,根据观测误差对观测结果的影响性质,可将观测误差分为()两

类。

(A)照准误差和读数误差(B)人为误差和必然误差

(C)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D)人为误差和环境误差

7.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作一系列观测,如果误差在符号和大小上保持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

化,这种误差称为()。

(A)偶然误差(B)系统误差(C)固有误差(D)随机误差

8.就单个误差来看,其符号、大小没有规律性,但从大量误差的总体来看具有一定的统计

规律,这种误差称为()

(A)系统误差(B)偶然误差(C)统计误差(D)自然误差

9.由于观测者一时疏忽、测量仪器的偶然故障或外界条件的意外变化,有可能造成某个观

测结果中带有不可容忍的偏差,这种误差称为()

(A)人为误差(B)系统误差(C)偶然误差(D)错误或粗差

10.一般认为,()不属于观测误差,必须设法避免或剔除。

(A)方差(B)残差(C)粗差(D)随机误差

11.在测量工作中,必须采取适当措施消除或改正()的影响。

(A)偶然误差(B)系统误差(C)随机误差(D)观测误差

12.在角度测量中,通过正倒镜观测,可以消除照准差、指标差、等()的影响。

(A)偶然误差(B)系统误差(C)随机误差(D)观测误差

13.根据误差理论,偶然误差的绝对值()。

(A)趋近于零(B)不超过一定的限值

(C)总是小于系统误差(D)总是不超过系统误差

14.根据误差理论,当偶然误差的个数足够多时,绝对值较小的误差与较大的误差出现的频

率相比()。

(A)更高(B)更低(C)相差无几(D)有时高,有时低

15.根据误差理论,当偶然误差的个数足够多时,绝对值相等的正误差与负误差出现的频率

相比()。

(A)更高(B)更低(C)相差无几(D)有时高,有时低

16.根据误差理论,一定的(),对应着一定的误差分布,对应着同一个误差分布曲线。

(A)仪器精度(B)气象条件(C)观测条件(D)观测程序

17.在误差理论中,正态分布方程中的参数b2称为观测误差的()。

(A)方差(B)标准差(C)方根差(D)偏离差

18.在误差理论中,。称为观测误差的(),即。=±

(A)标准差(B)平均误差(C)中位误差(D)或然误差

19.在误差理论中,b的物理意义是指偶然误差分布的()。

(A)对称程度(B)均匀程度(C)正负抵消程度(D)密集和离散程度

20.在测量工作中,通常用()的估值,即()来表示精度。

(A)标准差,中误差(B)中误差,中位误差

(C)标准差,平均误差(D)中误差,平均误差

21.在误差理论中,标准差与中误差的区别,只在于()不同。

(A)观测值质量(B)观测值数量(C)观测值精度(D)观测条件优劣

22.在测量工作中,()是一组有限个数观测值实用上的精度指标。

(A)中误差(B)标准差(C)均方差(D)协方差

23.在误差理论中,()是指一组观测误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

(A)标准差(B)平均误差(C)中误差(D)中位误差

24.对于同一组观测值来说,当观测次数〃-8时,平均误差19与中误差加之间有确定的

比例关系:&*()。

2345

(A)—m(B)—m(C)—m(D)—m

3456

25.在误差理论中,()p是指误差出现在(-p,+0)之间的概率正好等于1/2。

(A)均方差(B)中误差(C)平均误差(D)或然误差

26.在实际应用中,()是取一组误差按绝对值大小排序后居中的一个误差值或居中的两

个误差值的平均值。

(A)标准差(B)中误差(C)或然误差(D)平均误差

27.对于同一组观测值来说,当〃―8时,或然误差p与中误差加之间有确定的比例关系:

X?®()。

2345

(A)—m(B)—m(C)—m(D)—m

3456

28.在测量实际工作中,普遍采用()作为评定精度的指标。

(A)标准差(B)平均误差(C)中误差(D)或然误差

29.在测量工作中,相对误差一般是指相对中误差,即中误差与()的比值。

(A)观测值(B)标准差(C)平均误差(D)最大误差

30.在导线测量中,()往往以其相对误差衡量,而不以其绝对误差衡量。

(A)全长闭合差(B)坐标闭合差(C)角度闭合差(D)方位角闭合差

31.用来阐述观测值中误差与观测值函数中误差之间的关系的定律,称为()。

(A)高斯定律(B)误差传播定律(C)高斯公式(D)误差缩放定律

32.根据误差传播定律,观测值倍数函数2=%》中的中误差等于观测值中误差的()倍。

(A)1/k(B)~k(C)k(D)k2

函数()的误差传播公式关系式是〃2,=加,+〃2

33.根据误差传播定律,zxy

(A)z=2xy(B)z=x±y(C)z=2x+2y(D)z2=x2+y2

34.根据误差传播定律,一列等精度观测值代数和的中误差,与该列观测值的()成正比。

(A)个数(B)个数的倒数(C)个数的平方(D)个数的平方根

35.根据误差传播定律,〃个等精度观测值代数和的中误差表达式为加,=()mv»

(A)n(B)n2(C)&(D)-

n

36.根据误差传播定律,〃个等精度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等于观测值中误差的()

倍。

(A)n(B)-(C)(D)

nyjn

37.根据误差传播定律,()误差传播公式直接表达为

2j22,722,,j22

恤=k\+k2mx2+.....+knmxn。

(A)线性函数(B)指数函数(C)三角函数(D)对数函数

38.当对某个量进行多次重复观测时,应以各次观测值的()作为该量真值的估值,称为

最或是值。

(A)最小值(B)最大值(C)算术平均值(D)最小值和最大值的中数

39.在测量平差中,某个量的观测值与其()的差值称为观测值改正数.

(A)真值(B)最或是值(C)观测误差(D)观测限差

40.在误差理论中,利用观测值改正数计算中误差的公式为(),该式又称为白塞尔公式。

41.从测站点放样一组相距500m的物理点,设距离放样精度为土(5mm+10ppm),角度放样

精度为±6",则该物理点的点位中误差约为()。

(A)16.58mm(B)165.8mm(C)约50mm(D)约100mm

42.在角度测量中,一测回测角中误差等于一测回方向中误差的()倍。

(A)2(B)A/2(C)—(D)――

2V2

43.在三角测量中,三角形闭合差的中误差等于角度测量中误差的()倍。

(A)3(B)V3(C)6(D)V6

44.在三角测量中,用来初步评定测角精度的重要公式机=土Ji~h又称()公式。

(A)白塞尔(B)菲列罗(C)高斯一克吕格(D)克拉索夫斯基

45.设有〃个三角形,则根据三角形闭合差w计算三角形闭合差中误差加”.的公式为()。

46.对方向法水平角观测而言,半测回归零差的中误差等于半测回方向中误差的()倍。

(A)2(B)A/2(C)—(D)—产

2V2

47.对方向法水平角观测而言,半测回归零差的中误差等于一测回方向观测中误差的()

倍。

(A)2(B)V2(C)—(D)—尸

2V2

48.对方向法水平角观测而言,同一方向两个半测回较差的中误差是一测回方向观测中误差

的()倍。

(A)2(B)V2(C)V3(D)V6

49.对方向法水平角观测而言,同一方向两个测回较差的中误差是一测回方向观测中误差的

()倍。

(A)2(B)V2(C)V3(D)3

50.在水准测量中,设各测站的高差观测精度相同,要测定A、B两点的高差需经”个测站,

则A、B两点的高差打"的中误差的,AB等于一测站高差观测中误差的()倍。

(A)n(B)1/n(C)&(D)n2

51.在水准测量中,设每公里的高差观测精度相同,要测定A、B两点的高差需经s公里,

则A、B两点的高差4B的中误差等于一公里高差观测中误差的()倍。

(A)s(B)Ms(C)4s(D)52

52.就直伸导线而言,若有〃个大致相等的导线边,设每个导线边的距离观测精度相同,

则导线的全长中误差等于一个导线边距离中误差的()倍。

(A)n(B)1/n(C)(D)n2

53.在测量平差中,权是用来反映各个()之间的相对关系的数字指标。

(A)观测值相互(B)观测值精度(C)观测值大小(D)观测值各测回

54.在测量平差中,定权的原则是各观测值的权与该观测值()的平方成反比。

(A)方差(B)中误差(C)测回数(D)绝对值

55.在定权时,若选定的不同,则各观测值的权也不同,但各观测值权之间的()

不变。

(A)总和(B)较差(C)比例(D)平方和

56.在一个测量平差问题中,只能选定惟一的O;;,以保证各个观测值()之间的()

不变。

(A)权,比例(B)中误差,比例(C)权,总和(D)中误差,总和

57.在测量平差中,定义权为()时相应的方差为单位权方差。

(A)0(B)1(C)最大(D)最小

58.在测量平差中,定义权为()时相应的中误差为单位权中误差。

(A)0(B)1(C)最大(D)最小

59.在测量平差中,用观测值真误差计算单位权中误差的公式为()。

土府…土尸…土陶…。卡

(A)CF0=

60.在测量平差中,用观测值改正数计算单位权中误差的公式为()o

61.在确定一组观测值的权时,如果观测值中误差的单位分别为“米”和“秒”,设单位权

中误差单位采用“米”,则长度观测值的权(),角度观测值权()。

(A)无单位,单位为机2/秒2(B)无单位,单位为秒2/机2

(C)单位为机2/秒2,无单位(D)单位为秒2/22,无单位根/秒

62.设有函数:Z=/(M,/,…,演),式中孙占,…X"为独立观测值,则有权倒数传

播公式:

(A)—=

〃z

⑻下室”给炳+一管小

63.在权倒数传播定律」-=(孚■)?—+(^-)2—H--H(^-)21一中,观测值函数

Pz朋P\ox2p2dxnpn

所涉及到的变量必须为()。

(A)相关观测值(B)独立观测值(C)同类观测值(D)异类观测值

64.在权倒数传播率-=(']厂----卜(1//----1----卜(//---中

2小1P\Sx2p2dxnpn

)为函数对各个变量取()并以观测值代入所算得的数值。

(A)极限(B)偏导数(C)积分(D)偏微分

65.设对某量作不等精度观测,得观测值网,工2,一,”,则该量的广义算术平均值计算公式

为:

(A)x=W(B)X=H(C)X=M(D)X=M

[P][Pinn

66.在误差理论中,一组等精度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的权与观测值个数()o

(A)成正比(B)成反比(C)的平方成正比(D)的平方成反比

67.在误差理论中,有一组(〃对)等精度双观测值的差数求观测值中误差的公式为()。

68.在误差理论中,由一组(〃对)等精度双观测值的差数求双观测值平均值的中误差的

公式为()o

69.在误差理论中,由一组(n对)不等精度双观测值的差数求单位权中误差的公式为()。

(A)外(B)cr0(C)a0(D)八=±;

vnV2/7、\np\2

70.在误差理论中,由一组(n对)不等精度双观测值的差数求观测值中误差的公式为()。

71.在误差理论中,由一组(〃对)不等精度双观测值的差数求观测值平均值中误差的公

式为()。

72.地形图是指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采用特定的()系统,以模拟或数字的形式表示地

球表面上各种地物和地貌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图。

(A)文字(B)线型(C)符号(D)观测

73.地形图是指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采用特定的符号系统,以模拟或数字的形式表示地球

表面上各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图.

(A)建、构筑物(B)房屋和道路(C)地物和地貌(D)土地和房产

74.地形图是指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采用特定的符号系统,以模拟或数字的形式表示地球

表面上各种地物和地貌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

(A)平面投影图(B)正射投影图(C)中心投影图(D)高斯投影图

75.地形图的基本特征是具有严密的数学基础、采用特定的符号系统和反映地球表面上各种

()的分布情况以及()的起伏形态。

(A)水系,土质(B)地物,地貌(C)物类,地类(D)社会现象,自然现象

76.()地形图一般采用普通测量方法通过实地测绘而成。

(A)大比例尺(B)中比例尺(C)小比例尺(D)中、小比例尺

77.小比例尺地形图通常根据航天遥感或航空摄影资料编绘,或则()。

(A)实测(B)调绘(C)采用普通测量方法测绘(D)根据较大比例尺地形图编绘

78.中比例尺地形图大多采用()或根据较大比例尺地形图编制而成。

(A)平板仪测绘(B)经纬仪测绘(C)航测方法成图(D)根据较小比例尺地形图编制

79.地形图的精度包括两种意义:比例尺精度和()精度。

(A)物理点(B)碎部点(C)测站点(D)控制点

80.()的精度,通常以图上地物点的位置中误差和间距中误差、高程注记点和等高线插

求点的高程中误差来衡量。

(A)控制点(B)测站点(C)碎部点(D)物理点

81.为测绘地形图而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统称为()。

(A)地形测量(B)地形点测量(C)碎部测量(D)碎部点测量

82.地形测量主要分为图根控制、碎部点采集、()等环节。

(A)物理点采集(B)地形图编绘(C)地形图扫描(D)图形矢量化

83.地形测图的传统方法有()、大平板仪测绘法、经纬仪小平板仪联合测绘法等。

(A)罗盘仪测绘法(B)水准仪测绘法(C)经纬仪测绘法(D)测距仪测绘法

84.地形测图的传统方法有经纬仪测绘法、大平板仪测绘法等,这些方法习惯上称为()。

(A)平面测图(B)地面测图(C)地表测图(D)白纸测图

85.目前,全站仪数字测图已成为大比例尺地形测图的主流方法,用()方法开展大比例

尺数字地形测量也已进入实用阶段。

(A)航天遥感测量(B)航天摄影测量(C)航空摄影测量(D)卫星摄影测量

86.大比例尺地形测图的作业流程主要包括技术设计、图根控制、()、地形图编绘等作业

步骤。

(A)碎部点采集(B)物理点采集(C)加密控制点(D)补充控制点

87.在大比例尺地形测图中,()是碎部点采集的主要依据。

(A)平面控制点(B)高程控制点(C)加密控制点(D)图根控制点

88.根据作业模式的不同,地形图编绘可与碎部点采集同时进行,或在碎部点采集之后进行,

后者广泛用于()。

(A)大平板仪测图(B)经纬仪白纸测图(C)水准仪数字测图(D)全站仪数字测图

89.为大比例尺地形测图而建立的基本控制网,当需要归化到高斯平面上时,应采用()

投影。

(A)6度带高斯(B)4.5度带高斯(C)6度或3度带高斯(D)3度或1.5度带高斯

90.为大比例尺地形测图而建立的基本控制网,其密度和精度应以满足()的需要为基本

原则。

(A)高程控制(B)图根控制(C)碎部点测量(D)细部点测量

91.传统上,()多以导线测量、小三角测量为主,而以测角、测边交会作为补充形式。

(A)基本平面控制(B)基本高程控制(C)图根平面控制(D)图根高程控制

92.在图根高程控制测量中,当基本等高距为0.5m时,可采用()0

(A)经纬仪视距三角高程测量(B)经纬仪量距三角高程测量

(C)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D)GPS绝对定位

93.在图根高程控制测量中,当基本等高距为0.5m时,不能采用()。

(A)几何水准测量(B)经纬仪视距三角高程测量

(C)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D)GPS静态定位

94.在大比例尺地形测图中,图根控制测量原则上()。

(A)分三级(B)分四级(C)分五级(D)不分等级

95.在大比例尺地形测图中,图根控制测量允许()发展()。

(A)同精度,三次(B)降低精度,三次

(C)同精度,一次或二次(D)降低精度,一次或二次

96.在平坦开阔地区利用经纬仪测图时,()测图对图根点的密度要求不宜少于15个/Km?。

(A)1:500(B)1:1000(C)1:2000(D)1:5000

97.在平坦开阔地区利用经纬仪测图时,()测图对图根点的密度要求不宜少于50个/Km)

(A)1:500(B)1:1000(C)1:2000(D)1:5000

98.在一般测图规范中,要求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

(A)0.01mm(B)0.1mm(C)0.5mm(D)1mm

99.在大比例尺地形测图中,碎部点平面位置的测定方法主要有()、方向交会法和距离

交会法。

(A)极坐标法(B)导线测量法(C)三角测量法(D)小三角测量法

100.当碎部点的平面位置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测定时,其高程通常采用()高程法同时

测定。

(A)GPS水准(B)全站仪水准(C)光学视距三角(D)电磁波测距三角

101.当碎部点的平面位置采用经纬仪极坐标法测定时,若地势比较平坦且对高程精度要求

较高,则其高程通常采用()法同时测定。

(A)GPS水准高程(B)经纬仪水准高程

(C)光学视距三角高程(D)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

102.利用经纬仪测绘法测定高程的计算公式"=+i—v中的i为

2

()。

(A)仪器高(B)目标高(C)视距加常数(D)视距减常数

103.利用经纬仪测绘法测定高程的计算公式H=H0+LKLsin2cr+i-v中的u为

2

()。

(A)标尺中丝读数(B)视距加常数(C)视距减常数(D)视距负常数

104.利用全站仪测记法(记录坐标、高程)进行碎部测量时,一般应将后视方向的水平度

盘读数配置为()。

(A)0。00,00"(B)180°00,00"(C)其坐标方位角值(D)其子午线收敛角

105.在地形测图中测绘与表示地物时,一般是测定其(),并以规定的线划或符号表示.

(A)中心点(B)轮廓拐点(C)特征点(D)平均位置

106.在地形测图中,凡能够依比例尺表示的地物,应测定其(),必要时填注符号和注记。

(A)中心点(B)轮廓拐点(C)最高点(D)平均位置

107.在地形测图中,凡不能够依比例尺表示的地物,应测定其(),并配置以相应的符号。

(A)最高点(B)轮廓拐点(C)中心点(D)边界拐点

108.在大比例尺地形测图中,房屋的测绘一般以()为准,适当测注高程,并标注材质

和层次。

(A)墙基角(B)房檐线(C)阳台线(D)接雨线

109.在大比例尺地形测图中,公路的测绘一般是以路边线为准,两边交错立尺或一边立尺

并量取宽度,并每()左右于路面中心测注一个高程点。

(A)实地15〜30m(B)实地30〜50m(C)图上10〜15cm(D)图上15〜20cm

110.在地形测图中,当测绘公路时,应在图内适当位置标注出公路的名称、编号、等级和

()等。

(A)路面材质(B)路面坡度(C)路面宽度(D)公路长度

111.在大比例尺地形测图中,自然形态的地貌一般用()表示,特殊的用陡坎、斜坡等

符号表示。

(A)等高线(B)示坡线(C)山脊线(D)山谷线

112.地形图上的文字注记,其排列格式有水平字列、垂直字列、雁行字列和()等四种。

(A)上下字列(B)左右字列(C)倾斜字列(D)屈曲字列

113.在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中,经内业编辑所生成的图形成果一般为()o

(A)GIS数据库文件(B)二进制数据文件

(C)栅格格式图形文件(D)矢量格式图形文件

114.常用的大比例尺数字测图作业模式有草图法、()、和电子平板方式等。

(A)扫描法(B)编码法(C)矢量化法(D)数字化法

115.一般来说,采用全站仪测记法进行数字化测图时,碎部点的视距要求()。

(A)比经纬仪测图要长(B)比经纬仪测图要短

(C)与成图比例尺无关(D)随成图比例尺的增大而增大

116.按照大地测量学的传统定义,经典大地测量学分为几何大地测量学和()。

(A)三角大地测量学(B)解析大地测量学(C)天文大地测量学(D)物理大地测量学

117.近年来,大地测量学又出现空间大地测量学、海洋大地测量学、()和动态大地测量

学等分支。

(A)陆地大地测量学(B)天文大地测量学(C)重力大地测量学(D)惯性大地测量学

118.现代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通过()来确定一系列地面点的精确位置并监测

其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A)建立监测站(B)建立跟踪站(C)建立控制网(D)研究重力场

119.现代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研究地球重力场及其变化,确定和描述极移、固体

潮及地壳运动等()现象。

(A)地球几何学(B)地球动力学(C)空间大地测量学(D)惯性大地测量学

120.大地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三角测量、导线测量、水准测量、天文测量、()、惯性大

地测量、卫星大地测量等。

(A)大气测量(B)重力测量(C)地形测量(D)地理测量

121.大地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三角测量、导线测量、水准测量、天文测量、重力测量、惯

性大地测量、()等。

(A)几何大地测量(B)三角大地测量(C)物理大地测量(D)卫星大地测量

122.()是大地测量中最重要的基准之一,是描述地球形状的一个重要物理参考面。

(A)起始子午面(B)大地水准面(C)参考椭球面(D)重力等位面

123.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形体称为()。

(A)大地体(B)水准体(C)大地水准体(D)大地椭球体

124.用以代替大地体的椭球体称为()。

(A)大地水准体(B)大地椭球体(C)地球椭球体(D)水准椭球体

125.一个与大地体外形符合最好的地球椭球,称为()。

(A)总地球椭球(B)平均椭球体(C)标准椭球体(D)理想椭球体

126.总地球椭球的体积与大地体的体积相等,其表面与()最为吻合。

(A)地球自然面(B)大地水准面(C)参考椭球面(D)重力等位面

127.一个与大地水准面充分符合且具有确定的相对关系的地球椭球,称为()。

(A)大地椭球(B)国家椭球(C)基准椭球(D)参考椭球

128.在大地测量中,确定参考椭球面与()之间关系的工作,称为参考椭球的定位。

(A)地球自然面(B)大地水准面(C)起始子午面(D)总地球椭球面

129.在参考椭球定位时,需确定参考椭球面和大地水准面在()处的关系数据,并以此

作为起算数据建立大地坐标系。

(A)地极原点(B)大地原点(C)起始子午面(D)格林尼治零点

130.在大地测量学中,一个完整的坐标系统是由()和坐标系统两方面因素构成。

(A)大地基准(B)高程基准(C)投影参数(D)转换参数

131.所谓(),是指坐标原点位于地球的质心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或在一个中心与地球质

心重合的椭球上建立的空间大地坐标系。

(A)地质坐标系(B)地空坐标系(C)地心坐标系(D)参心坐标系

132.所谓(),是指坐标原点位于参考椭球中心(与地球质心不重合)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或在一个中心与地球质心不重合的参考椭球上建立的空间大地坐标系。

(A)参考坐标系(B)参心坐标系(C)参空坐标系(D)地空坐标系

133.对于仅涉及一个国家内部的常规测量而言,由于参考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符合的最好,

因此采用()比较适宜。

(A)地心坐标系(B)参心坐标系(C)质心坐标系(D)地质坐标系

134.在()内,地面固定点的坐标是随时间变化的,因而不宜用来表达地面观测站在地

球上的空间位置。

(A)地平坐标系(B)地固坐标系(C)平时坐标系(D)瞬时坐标系

135.在大地测量学中,空间直角坐标系的X轴指向()与赤道的交点。

(A)起始子午线(B)中央子午线(C)天文子午线(D)大地子午线

136.在大地测量学中,空间直角坐标系的X,Y,Z轴构成()坐标系。

(A)左手(B)右手(C)顺时针(D)逆时针

137.在大地测量学中,空间直角坐标系的()与地球自转轴或参考椭球旋转轴重合并指

向北极。

(A)X轴(B)丫轴(C)Z轴(D)N轴

138.空间大地坐标系是以参考椭球面为依据,以()和起始子午面作为基本面而建立的

坐标系。

(A)赤道面(B)参考椭球面(C)水准面(D)大地水准面

139.测量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般是利用一定的投影变换,将()及其特征点、线映

射到平面上而形成的。

(A)地球自然面(B)大地水准面(C)参考椭球面(D)高斯投影面

140.所谓高斯投影正算,就是已知某点的(),求该点的()。

(A)大地经、纬度,平面直角坐标(B)平面直角坐标,大地经、纬度

(C)空间直角坐标,平面直角坐标(D)空间直角坐标,空间大地坐标

141.所谓高斯投影反算,就是已知某点的(),求该点的()。

(A)大地经、纬度,平面直角坐标(B)平面直角坐标,大地经、纬度

(C)空间直角坐标,平面直角坐标(D)空间直角坐标,空间大地坐标

142.大地基准是指为确定点在空间中的位置而采用的()及其在空间的定位、定向方式,

另外还包括在描述空间位置时所采用的()的定义。

(A)椭球参数,转换参数(B)椭球参数,单位长度

(C)投影参数,转换参数(D)投影参数,单位长度

143.大地基准的起算数据是指()的大地经度、大地纬度、大地水准面差距和至相邻点

方向的大地方位角,以及用以确定大地坐标系统和大地控制网长度基准的起算边边长。

(A)大地原点(B)地球质心(C)椭球中心(D)赤道与起始子午线交点

144.现代地球椭球参数主要包括4个几何和物理常数,即地球椭球赤道半径、地心引力常

数、()和正常化二阶带谐系数,由这4个常数可导出椭球的其他参数。

(A)椭球的扁率(B)椭球短半轴(C)椭球长半轴(D)地球自转角速度

145.()又称大地基准点、大地起算点,是确定国家大地坐标系统和国家水平控制网中各

点大地坐标的基准点。

(A)大地原点(B)格林尼治天文台

(C)赤道与起始子午线交点(D)赤道与中央子午线交点

146.在参考椭球定位时,需精确测定大地原点的()和方位角,并在参考椭球面和大地

水准面尽量接近的条件下规定该点的大地经度、纬度和大地水准面差距。

(A)大地经、纬度(B)天文经、纬度(C)空间直角坐标(D)平面直角坐标

147.不同大地基准间转换的数学模型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为布尔沙模型,又称为()。

(A)一步转换法(B)三参数转换法(C)四参数转换法(D)七参数转换法

148.在不同大地基准间的转换中,总共有7个转换参数,其中有3个平移参数、3个旋转

参数和1个()。

(A)时间参数(B)尺度参数(C)方位参数(D)旋转角速度参数

149.1954年北京坐标系采用的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元素为(

(A)a=6378245m,a=1/298.3(B)a=6378135m,a=1/298.26

(C)a=6378137m,e=1/298.257(D)a=6378140m,a=1/298.257

150.1954年北京坐标系的()是以前苏联1955年大地水准面重新平差的结果为起算值,

按我国天文水准路线推算出来的。

(A)天文异常(B)重力异常(C)高程异常(D)垂线偏差

151.1954年北京坐标系的椭球定位参数不太符合我国实际情况,造成在全国范围内参考椭

球面与大地水准面存在着明显差距,全国平均值为(),并呈()的系统性倾斜。

(A)+29m,东高西低(B)+29m,西高东低(C)-29m,东高西低(D)-29m,西高东低

152.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参考椭球采用1975年国际第3个推荐值,长半轴和扁率分

别为(

(A)a=6378245m,a=1/298.3(B)a=6378135m,a=1/298.26

(C)a=6378137m,a=1/298.257(D)a=6378140m,a=1/298.257

153.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参考椭球是按()的原理进行定位的,定义明确,理论严

密。

(A)单点定位(B)双点定位(C)三点定位(D)多点定位

154.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是一个参心地固坐标系,其椭球短轴与地球的自转轴(),

起始子午面与格林尼治平均天文子午面()。

(A)平行,平行(B)重合,平行(C)平行,重合(D)重合,重合

155.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参考椭球面与我国大地水准面密合得较好,全国平均差值为

(),广大地区的差值在15m以内。

(A)Im(B)2m(C)5m(D)10m

156.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的点位相对精度为(),距原点最远点的点位中误差约为土

0.84mo

-6

(A)1x10-8(B)2x10'(C)3X10(D)4x10-5

157.所谓“新1954年北京坐标系”,是将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1975年国际椭球)的

坐标经()变换至1954年北京坐标系(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而成。

(A)3个平移参数(B)3个旋转参数

(C)1个尺度参数(D)3个平移参数和1个尺度参数

158.新1954年北京坐标系的椭球参数与()一样,桶球定位方式与()一样,坐标值

与1954年北京坐标系接近,点位精度与1980年国家坐标系相同。

(A)1954年北京坐标系,1954年北京坐标系

(B)1980年国家坐标系,1954年北京坐标系

(C)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年国家坐标系

(D)1980年国家坐标系,1980年国家坐标系

159.理论上,两点之间的高差,是两点沿()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之差,具有()。

(A)法线,惟一性(B)法线,多值性(C)铅垂线,惟一性(D)铅垂线,多值性

160.若想获得某点的正高,必须从一己知高程点出发沿水准路线进行水准测量和(),同

时还必须知道沿该点到大地水准面间铅垂线上不同深度处的重力平均值。

(A)三角测量(B)导线测量(C)天文测量(D)重力测量

161.由于不同深度处的重力值无法实测,重力平均值也无法精确计算,因此,严格地说,

不能精确获得地面点的()。

(A)正高(B)正常高(C)大地高(D)椭球高

162.假设地球是一个以一定角速度旋转并且内部质量以一定规律分布的地球桶球,在该假

设条件下产生的重力称为正常重力,由一系列正常重力位相等的各相邻点形成的曲面

称为()。

(A)重力等位面(B)重力椭球面(C)正常位水准面(D)似大地水准面

163.似大地水准面和大地水准面非常接近,在海洋范围内为(),在平原地区约为几厘米,

在高山地区最大为3m左右。

(A)0(B)几毫米(C)几厘米(D)几分米

164.大地高、正高〃.和大地水准面差距N之间的关系为()。

(A)Hd=H&+N(B)Hd=H.-N(C)H4=?土N(D)都不正确

165.似大地水准面与参考椭球面之间的距离(高程差),称为()。

(A)高程异常(B)参考椭球面高程(C)参考椭球面差距(D)大地水准面差距

166.大地高正常高〃,和高程异常J之间的关系为()。

(A)Hd=凡士自(B)储=凡+&(C)Hd=Hy-&(D)都不正确

167.我国原以()至1956年7月青岛验潮站观测资料所求得的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全国

统一的高程基准面,由该高程基准面起算的高程系统,称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

(A)1950年(B)1951年(C)1952年(D)1954年

168.我国1956年黄海高程系的水准原点(全国统一的高程起算点)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其

高程为()。

(A)±0(B)0m(C)72.260m(D)72.289m

169.我国现以()至1979年间青岛验潮站观测资料所求得的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全国统

一的高程基准面,由该高程基准面起算的高程系统,称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

(A)1950年(B)1951年(C)1952年(D)1954年

170.我国()的水准原点(全国统一的高程起算点)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其高程为72.260m。

(A)1980年黄海高程系(B)1980国家高程基准

(C)1985年黄海高程系(D)1985国家高程基准

171.根据现行的《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三角测量的平面坐标采用()。

(A)1954北京坐标系(B)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

(C)高斯一克吕格平面坐标系统(D)笛卡儿平面坐标系统

172.国家()等三角测量属于国家基本控制,主要用于地球动力学研究和地壳形变测量。

(A)一、二(B)二、三C)三、四(D)超一等

173.国家()等三角测量属于加密控制测量,直接用于地形测图、地籍测量、工程测量

等的基础控制。

(A)一、二(B)二、三C)三、四(D)四、五

174.根据现行的《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和《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水

准测量的高程系统采用由1985国家高程基准起算的()系统。

(A)正高(B)正常高(C)大地高(D)海拔高

175.国家()等水准测量属于国家高程控制的骨架,用于地壳升降监测和平均海水变化

的研究。

(A)-(B)二(C)三(D)四

176.国家()等水准测量属于加密高程控制测量,直接用于地形测量、工程测量等的基

本高程控制。

(A)二(B)三(C)二、三(D)三、四

177.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级GPS测量主要用于区域

性的地球动力学研究和地壳形变测量。

(A)AA(B)A(C)B(D)C

178.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级GPS测量主要用于局部

形变监测和各种精密工程测量。

(A)AA(B)A(C)B(D)C

179.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级GPS测量主要用于大、

中城市的基本控制网及大型工程的控制测量。

(A)AA(B)A(C)B(D)C

180.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级GPS测量主要用于中、

小城市的基本控制网及地形、地籍、房产、建筑等的控制测量。

(A)C(B)D(C)C、D(D)D、E

181.中国国家A级和B级GPS大地控制网的三维坐标体系是建立在先进的、国际公认的、

具有严格动态定义的()框架之内。

(A)GPS(B)WGS(C)IGS(D)ITRF

182.中国国家A级和B级GPS大地控制网分别由30个点和800个点构成,它们的平均边长

分别为()。

(A)350km和150km(B)650km和150km(C)1000km和300km(D)2000km和500km

183.中国国家A级和B级GPS大地控制网的相对精度分别为10-8和10-7量级,绝对精度(相

对地心)分别不低于()。

(A)±0.001m和±0.01m(B)±0.01m和±0.1m

(C)±0.01m和±lm(D)±0.Im和土lm

184.“全球定位系统”英文首字母的缩写为()。

(A)GPS(B)GIS(C)GPRS(D)NAVSTAR

185.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以()建立的子午卫星系统为代表。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