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医疗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_第1页
2023年医疗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_第2页
2023年医疗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_第3页
2023年医疗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_第4页
2023年医疗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医疗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目录一、国内医疗信息化现状:曙光乍泄,前程似锦 41、政策频加码基层、区域、临床信息化一个都不少 5(1)医疗卫生事业成长期国策 5(2)医疗信息化成长期国策,超十年政策持续加码成大概率事件 5(3)基层、区域、临床信息系统一个都不能少 6(4)行业标准化建设加速,大厂将受政策倾斜 82、医院内生需求旺盛,信息化方兴未艾 10(1)各类医院对IT的重视程度和投入不断加大 10(2)医院临床类应用进入建设高潮 11(3)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中小医院迎来需求高峰 11(4)国内医院信息化发展阻碍因素转向产能受限 123、新技术的应用将加速产业发展 13(1)无线技术 13(2)大数据 14(3)云计算 14(4)语音识别 15二、中美比较分析:我国医疗信息化仍长路漫漫 161、两国医疗信息化的云泥之别 16(1)两国医疗信息化投入判若云泥 16(2)支出结构相差较大,我国医疗信息化仍处基础阶段 17(3)我国医疗信息化评价标准较为宽松,医院信息化水平偏弱 18(4)我国医疗信息化各应用整体渗透率较低 19(5)两国的医疗信息化发展限制因素不尽相同 192、两国在政策、发展方向上已渐趋一致,差距将逐渐缩小 20(1)中美两国医院信息化发展路径与政策方向大体相同 20(2)两国均在2023年后迎来电子病历的政策推广高峰 21(3)从医疗信息化的职能阶段而言,两国将相差无几 23三、行业标杆分析:中国卫宁软件VS美国Cerner 241、Cerner:美国医院信息化的翘楚 25(1)专注使公司充分地分享了医疗信息化长期行业红利 26(2)走出“区域化”,渠道覆盖面提升提供长期增长空间 27(3)产品平台化、应用多元化、运维服务长期化提升毛利率,提高营收和利润持续能力 282、卫宁软件:“专注、产品化、走出去”是成为Cerner的基因 29(1)卫宁的专注已为其奠定了行业地位 29(2)“产品化”思路有助于未来大幅降低管理成本,提升利润率和市场份额 30(3)顺应“走出去”战略,扩大省外市场,“跑马圈地”阵痛将换来光明 31四、行业风险 32一、国内医疗信息化现状:曙光乍泄,前程似锦新医改余音方落,医疗卫生信息化“十四五”规划、“3521工程”、基层医疗信息系统建设指导意见等实质性政策接踵而至,我国医疗信息化步入发展快车道,县医院、社区卫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成主要动力,医院应用需求向临床化和公众化横纵双向拓展,云计算、无线等技术被广泛接受并逐步渗透。根据IDC的报告,2023年,医疗行业IT花费是146亿元,约占到医疗总费用的0.8%。我们认为,在政府不断加大对医药卫生事业及医疗信息化产业的支持力度的背景下,医疗信息化热潮将加速升温,预计2023年投资将达340亿元,未来几年医疗信息化市场仍然可观。医疗信息化行业未来的长期增长逻辑涵盖政策、医院需求、技术迭代,几乎占尽天时、地利、人和。1、政策频加码基层、区域、临床信息化一个都不少(1)医疗卫生事业成长期国策2023年8月,卫生部发布耗时三年完成的《健康中国2023战略研究报告》,推出七大医疗体系重大专项,并提出卫生费用占GDP比重到2023年将从目前的5%提升0.5个百分点,到2023年将进一步达到6.5%-7%。相应财政投入也将大幅增加,目前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仅为5.3%,预计到“十四五”末期将提高到8%,而到2023年将进一步上升3个百分点到11%,政府卫生投入占GDP比重也将从目前的1.2%左右上升到2023年的2.2%,提高1个百分点。医药卫生事业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未来资金投资总规模有望达到4000亿左右。(2)医疗信息化成长期国策,超十年政策持续加码成大概率事件《健康中国2023战略研究报告》提出,针对医疗信息化,卫生部将推出未来八年611亿元预算的全民电子健康系统工程,包括大型综合医院信息化系统的标准化建设、建立全民电子健康档案和区域性医疗信息化平台三项工作。其中“十四五”期间,国家将选择部分省份投入经费先行试点,开展信息化统一标准、组织编写健康档案标准等工作,随后逐步向全国推行。医疗卫生信息化“十四五”规划的发布和“3521工程”的推进,开启了我国医疗信息化的新一轮建设高潮,之后各种相关政策持续加大对医疗信息化的支持力度。我们认为,未来十年,政策持续加码将是推动医疗信息化热潮持续升温、行业不断向纵深发展的主要动力,医疗信息化行业将迎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3)基层、区域、临床信息系统一个都不能少目前,医疗信息化建设重点正在向HCIS过渡,下一步重点推广电子病历EMR(ElectronicMedicalRecord),实现区域内的联网使用。2023年,各级医院将重点部署电子病历和临床路径系统,卫生部已下发通知,决定在北京市等22个省(区、市)部分区域和医院开展电子病历试点工作,要求所有试点医院在年内完成相关试点项目。我们从“十四五”期间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来看,中央资金投入也集中在下述领域:第一,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即支持县级医院和中西部地区42万多个村级卫生室信息化建设,市场潜力大,地方政府将是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第二,区域医疗卫生平台建设,此次卫生部发布的电子健康系统工程预算将更多用于区域性医疗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目前已在上海的多个区县,广东省和江苏省的多个城市,以及河北省的唐山市等多地开始建立起来。第三,远程医疗与临床医疗路径管理系统建设。据统计,仅上述三项重点建设项目,政府直接补助就超过100亿元,期间投资力度可见一斑。未来几年,上述项目逐步由试点转向全面建设,各政府、医院势必加大配套投入,总体投资规模还将扩大数倍。与此同时全国多个城市也已经开始进行规划和计划,预计2023到2023年将是高速建设期。(4)行业标准化建设加速,大厂将受政策倾斜目前我国医疗信息化已进入到临床和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阶段,无论是电子健康档案还是区域医疗,必须要求区域内医院信息系统能够实现互联互通,而原来没有统一标准的医院信息系统将成为建设区域医疗的最大技术障碍。因此,医疗信息化标准建设便成为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此次健康中国战略中也可以看到,针对医疗信息化的全民电子健康系统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便是大型综合医院信息化系统的标准化建设,由此表明医疗信息化标准建设已经被提到更高的战略地位。从今年以来卫生部召开的关于医疗信息化标准建设会议的密集程度也可窥见一斑。资料来源:卫生部据此我们认为,与制定电子病历统一标准相同,卫生部还将加速推进其它信息化统一标准建设等工作。医疗信息系统标准将逐步统一,市场更加规范,这一方面将提升行业准入门槛;另一方面利好实力强大的企业快速推广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从而提高市场份额,促进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2、医院内生需求旺盛,信息化方兴未艾目前,多数公立医院在其功能完备性、人员配备、组织管理、科研技术等多方面已达到较高水平,部分领域在应对患者需求上已具备较大冗余,而信息管理作为起步较晚的重要发展基础之一,“木桶效应”凸显,也因此,医院信息化建设需求异常旺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各类医院对IT的重视程度和投入不断加大目前,多数医院已开始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其长期发展重点之一,近五年中小型医院效仿大型三级医院,纷纷开始建立信息化部门,并开始制定全面的信息化规划,反映了医院对IT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根据CHIMA的调查,2023年我国医院信息化平均投入仅95.8万元,2023年投入为252.0万元,5年内增长2.5倍。同时,由医院信息化投入规模变化状况的有效统计数据中显示,68.14%医院信息化投入表现出增长态势,24.4%的医院投入规模将现大幅增长。(2)医院临床类应用进入建设高潮自2023年医院业务信息系统(HMIS)在大型医疗机构的建设热潮后,医院基础业务平台已逐步成型,信息化需求开始转向深化临床应用,从目前医院规划率前十名的临床应用来看,医院仍然处于极其重要科室、核心诊疗工具相关的应用,处于医院深化应用规划的初级阶段。因而我们认为,临床信息系统整体需求规模增速仍将维持在30%以上,且增速短期还将不断放大。(3)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中小医院迎来需求高峰目前我国医疗信息化投入中77.7%来自于三级医院,经济发达地区的投入占比达到62.8%,中西部地区、中小型医院信息化能力建设较慢。到考虑到国家对电子病历及未来结构化数据和应用的标准化需要建立在全国各医院信息系统的基础之上,中小医院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医院有望迎来需求高峰。在12年CHIMA的调研中,超过70%的欠发达地区医院信息化投入将有所增长,其中26.5%将出现大幅增长。(4)国内医院信息化发展阻碍因素转向产能受限2023年的调查统计中揭示了,除了资金因素外,信息化标准和领导的支持成为阻碍信息化发展的罪魁祸首,而到了2023年,在资金问题继续凸显的基础上,供应商产能和本身人力资源的匮乏成为了重要因素,反映了医疗信息化需求快速扩张下,需求和产能失衡的局面。考虑到未来政策对医疗信息化带来的资金倾斜,国内软件企业还将继续面临供不应求的局面。整体来看,小型医院和欠发达地区的增量需求与大型医院的临床应用深化在横纵两个方向对行业高增长形成支撑,在医院重视程度不断加大和政策资金倾斜的背景下,医院信息化发展阻碍因素也将逐步消除,行业高增长仍将延续。3、新技术的应用将加速产业发展任何一个信息化行业的有效技术升级都将使行业诞生巨大的技术迭代需求,医疗信息化也不例外,考虑到无线技术、云计算、语音识别、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医疗信息化的渗透率仍然较低,这些新技术的应用还将为医疗信息化带来巨大的增量空间:(1)无线技术随着近年无线临床技术的快速发展,医院无纸化、无胶片化趋势有了更好的技术保障,无线查房、无线床边护理、通信、监控、药库管理、无线科研以及与RFID结合的WLAN应用纷纷涌现,并在大型医院中得以应用。无线网络应用已成目前医院规划最多的新技术,未来随终端设备移动化、通信介质无线化趋势对医院的进一步影响,无线类应用仍将快速增长。(2)大数据医院产生的数据量令人震惊,医院正常CT图像单张就高达150-200MB,病理图、诊断图等动则上G,更不用说包含B超在内的视频影像文件,大部分病人数据均由于缺乏相应硬件和应用无法长期保存,从而最终被医院丢弃,麦肯锡曾测算每年美国由于缺乏对数据的分析和利用从而损失了超过3000亿美元的价值。随我国对电子病历结构化数据标准的不断补充,医院对大数据应用的建设也将催生行业的巨大机会。(3)云计算云计算在医疗信息化的应用主要分为两个层面:1.IT企业为中小型企业提供的云计算平台化服务,如SaaS,目前已在卫宁、金蝶、用友等企业中普遍使用,未来随中小医院客户数量的不断增长,这一技术的应用还将深化;2.实现区域内卫生信息互联互通,数据一体化的区域云平台,使得医院诊疗、数据向公众开放,并通过开源平台引入第三方企业丰富应用,已有华为、东软、IBM等企业分别介入基础层和中间层,目前应用层仍需要医疗结构化数据标准的统一。(4)语音识别作为交互方式的补充,语音识别是近年炙手可热的技术。美国著名语音识别企业Nuance与医疗IT软件企业合作的收入占比接近40%,主要应用于医嘱录入。2023年,国内已有5.58%的医院采用了语音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在医院信息化软件中的融入,也将增厚软件本身的附加值,提升医生的工作效率。考虑到目前发达地区大型医院的同质化竞争依然激烈,医疗服务能力与方式已成为各大医院考量的重点之一,在此背景下,成熟大型医院有较强动力来追逐医疗行业中的新兴技术,并通过此保持区域内或行业内的服务领先地位,新技术对其需求的拉动作用在未来也将发挥重大作用。二、中美比较分析:我国医疗信息化仍长路漫漫与世界医院信息化技术起源国美国相比,我国在起步阶段上落后10-15年,考虑到现阶段和美国在投入力度、执行效果上的巨大差距,我国医疗信息化仍长路漫漫,但随目前两国政策对医疗信息化时点、出发点、扶持方向以及目标上的渐趋一致,两国医疗信息化差距也将逐步缩小。1、两国医疗信息化的云泥之别我国人口众多、医院数量庞大、医疗体系问题较多、医疗信息化起步较晚,因此与美国相比,我国差距甚大,主要体现在:(1)两国医疗信息化投入判若云泥即便我国对医疗行业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但医疗开支占财政支出比例仍差美国4倍左右,美国医院IT总支出约为273亿美元,占医疗总开支的3.09%,而中国即便是在较小的医疗投入基数下,IT支出占比仍不及美国。考虑到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医院数量众多,我国人均医疗IT支出更是微不足道,与美国相差37倍。美国2023年奥巴马签署的经济复苏和在投资法案中,仅电子病历的支出就高达200亿美元。(2)支出结构相差较大,我国医疗信息化仍处基础阶段根据赛迪顾问的统计,我国医疗信息化支出中,硬件支出高达71.2%,服务仅占11.9%,而美国的产品结构则更偏向于服务和软件,反映了我国医疗信息化仍处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平台框架搭建阶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IT厂商的毛利率水平和盈利的持续性。(3)我国医疗信息化评价标准较为宽松,医院信息化水平偏弱两国权威机构均发布了针对医疗机构的电子病历成熟度评价模型,并将所有样本分为8个等级,在评价体系上,我国标准制定的较为宽松。从两国信息化达到的标准来看,我国医院相对偏弱。(4)我国医疗信息化各应用整体渗透率较低美国核心医疗信息化应用如EMR、CPOE、临床分析系统等渗透率已经较高,同类应用与我国相比高30%-40%,但至今美国医疗信息化应用仍在向纵深化和区域化两个维度发展,行业需求较为旺盛,因而我国医疗信息化应用的发展道路仍不见边际。(5)两国的医疗信息化发展限制因素不尽相同上文中提及,我国现阶段医疗信息化的最大阻碍因素在于缺乏资金,而HIMSS在美国的调查显示,随美国200亿美元的刺激政策出台后,美国医疗机构已将主要障碍因素转向人力资源匮乏,这点体现了我国政策的作用仍然是滞后的。2、两国在政策、发展方向上已渐趋一致,差距将逐渐缩小即便我们看到两国之间,由于起步时间和国情的因素,导致两国目前在医疗信息化上的巨大差距,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未来差距缩小的可能性。(1)中美两国医院信息化发展路径与政策方向大体相同虽然美国医疗信息化起步较早,且医疗服务和管理模式与我国有较大的差别,但相同之处就在于:1.发展历程主要都经历了从财务系统为核心的医院管理信息化系统,逐步转向了以HER电子病历为工具的临床管理信息化,最终走向园内业务整合为核心实现的区域卫生信息化;2.目前均处于医院管理信息化向临床信息化的切换阶段,政策和资金推动显著,但该阶段的探索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2)两国均在2023年后迎来电子病历的政策推广高峰2023年奥巴马签署的经济复苏和在投资法案(ARRA)将美国医疗信息化推到了新的制高点,政府共计投入约200亿美元专项资金用于推广电子病历EMR,由Mediacare为使用电子病历的医生最高补助4.4万美元,为医院补助至少200万美元,Mediacaid对个人最高补助6.38万美元,医院补助200万美元起。并将2023年发布的电子病历推广计划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2023年-2023年:有效使用(MU),临床数据存储与共享阶段,包含28个平价店,23个核心指标,要求实现CPOE、药物交互作用、药物过敏核查、实时更新问题和诊断列表等;第二阶段,2023年:以电子病历数据来优化临床过程,草案包含18个评价点、16个核心指标;第三阶段,2023年:提高整体医疗质量阶段,包含13个评价点,10个核心指标。从我国目前的电子病历的政策推广现状来看,时点和政策导向上与美国大致相同,但在标准制定、推广方式上具备明显差异,总体仍然是先做试点,再做总结并制定下一步计划。截止到2023年底,中美在电子病历的推广上,均遇到了一定的难度,回报期过长及短期成本过高是美国目前的最大问题,而中国的问题则在于标准制定。(3)从医疗信息化的职能阶段而言,两国将相差无几从医疗信息化的职能来看,Gartner将其主要分为五个时代,依次为信息收集者、文档化工具、助手、工作伙伴和良师诤友,而我国目前正处于文档化工具阶段,美国则介于文档化工具和助手之间,从系统发挥的作用来看,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因此,我国医疗信息化虽然起步晚、现阶段投入较小、面临的问题不少,但同时也应看到两国渐趋一致的政策导向和发展路径,使两国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并为我国带来了巨大发展空间。三、行业标杆分析:中国卫宁软件VS美国Cerner我国目前医疗信息化仍处于大量基础设备和平台搭建阶段,因此服务类市场仅仅是HIS厂商在做一些配套咨询和运维服务,但同时,我国在业务和临床层的企业分布较为分散,仍然有众多小型企业能够在市场中立足,体现了应用深化程度仍然较低。美国医疗信息化上市企业热度较高,在2023年奥巴马颁布ARRA发案时,多数企业如QualitySystems、Cerner等当年PE均高达40-80倍,目前根据美国市场普遍预期,多数企业仍然维持较高的市盈率。他山之石,可以为错。我们以业务最为类似的Cerner为例来审视卫宁软件。1、Cerner:美国医院信息化的翘楚Cerner是美国最大的纯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上市以来业绩显赫。其1986-2023年收入复合增长率高达21%,净利润复合增长率高达23%,近十年净利润复合增速甚至高达25%,股价表现显著。我们认为其成长主要源于三大逻辑:(1)专注使公司充分地分享了医疗信息化长期行业红利公司自创立以来,始终专注于医院信息化,从业务信息系统到临床系统,应用不断深化,目前其解决方案已覆盖超过全球9000家医疗机构。公司近十年的业务主要分为五大块:1)核心是美国医疗机构信息化市场,分享行业2.3万亿美元的市场,预计到2023年实现翻倍;2)包含25个国家和六大洲的医疗电子信息化传输和共享;3)医药设备,成为HIT行业中的重要部分;4)制药企业的数字化系统,并结合药品在医疗机构的临床试验和监控;5)大众化个人2C信息化市场;(2)走出“区域化”,渠道覆盖面提升提供长期增长空间自2000年以后,欧洲各发达国家也开始进入电子健康记录或电子病历的规划热潮,部分医院信息化需求空前膨胀,Cerner通过自身长期积累的经验技术,不断拓展海外市场,2023年-2023年期间海外收入均出现翻倍增长。(3)产品平台化、应用多元化、运维服务长期化提升毛利率,提高营收和利润持续能力公司在2000年期间就已逐步将咨询、解决方案类服务产品化,并在2023年推出uCern、uDevelop、uCernStore等平台化产品,在抓住医院信息化基础系统和平台的基础上,为其添加应用,客户黏性较高,从而运维服务、平台化业务为其提供了长期增长动力,并逐步拉高毛利率水平。正是基于以上几点因素,Cerner能够从医疗信息化小行业中逐步成为一家全球瞩目的大型IT企业,从此,“小行业的大作为”在医疗信息化领域中也得到了充分验证。2、卫宁软件:“专注、产品化、走出去”是成为Cerner的基因中国虽然医疗信息化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但参与竞争的IT企业依然较多,这之中不乏有从ERP软件或系统集成商中转型而来的竞争者,但是,我们从美国发展的角度重新预判我国未来的医疗信息化竞争格局,集中化趋势下谁主沉浮,答案已经非常鲜明了。(1)卫宁的专注已为其奠定了行业地位在IDC报告中,卫宁被排为国内医疗信息化市占率第一的IT企业,公司1998年进入医疗行业至今,一直从事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开发、设计,在资本、企业规模、先发优势上一直居于行业的相对领先地位。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围绕医疗IT领域深耕细作,并不断伴随行业需求转变,从医院基础业务系统向临床、公卫方向延伸和开拓,2023年来营收复合增速达38.6%,净利润达34.1%,近三年公司营收在整个医疗IT行业中的占比持续小幅提升,反映了公司的行业地位不断增强。(2)“产品化”思路有助于未来大幅降低管理成本,提升利润率和市场份额现阶段医疗信息化产能瓶颈凸显,早期产品化的巨头投入将在未来有助于降低实施人员流动带来的损失、提升产品的可复制性,与东软、杭创等项目制企业相比具备显著的实施周期和成本优势。另外,医疗信息化行业割据化竞争明显,市场极度分散,技术标准层次不齐。根据其它市场的经验,未来行业集中度的提升通常依赖于两类事件:一类是价格战,另一类有企业抢占了行业标准制定的制高点。而我们认为,“产品化”既有利于降低边际成本、提升服务效率、形成价格优势,又能够为增强标准制定的话语权。公司目前提倡“柔性产品化”,通过不断增加研发投入,降低实施人员占比,逐步向标准化、产品化、模块化进军,该举措有望在未来为公司提升毛利率、扩大市场份额提供先决条件。(3)顺应“走出去”战略,扩大省外市场,“跑马圈地”阵痛将换来光明目前,我国医疗信息化发展状况仍呈现明显的“东高西低”态势,未来中西部地区、中小型医疗机构信息化空间及发展潜力巨大。公司上市后提出“走出去”战略,力图全国化布局。基于目前公司牺牲毛利换取上海以外市场的现状,我们认为,这类在分散行业中常见的“跑马圈地”行为将有望在未来一、两年内进入贡献期,伴随公司省外订单的不断增加,毛利与省外营收的双丰收也将渐行渐近。异地扩张研发与实施人员进入贡献期,将缩小营收净利增速“剪刀差”。公司2023年实施的异地扩张及产品化策略拉动员工人数大幅增长,净利被费用侵蚀明显,考虑到员工的成本和收入贡献确认之间存在一年左右的时滞,未来人员扩张增速放缓将有望使营收净利增速“剪刀差”缩小,利润绽放渐行渐近。至今,公司仍处医疗信息化行业中的佼佼者,其三大战略无一不体现了03年后Cerner不断扩张、做大企业的基因,考虑到目前公司作为百亿医疗信息化市场龙头,仅不到30亿元的企业市值,有被低估之嫌。我们认为,伴随着未来行业与公司的持续成长,企业价值也将逐步被市场认可。四、行业风险1、市场需求与快速扩张导致人才瓶颈凸显的风险(缺乏有经验的项目经理和研发人员,导致公司短期投入仍然较大);2、政策变化导致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2023年金融IC卡行业分析报告2023年2月目录一、金融IC卡受益于政策利好,社保金融化提供有利支撑 31、央行推动银行卡IC升级 32、安全与便利性是推动的主要因素 43、社保卡金融功能有效支撑银行卡IC升级进程 64、社保卡金融功能有效支撑银行卡IC升级进程 7二、金融IC卡未来几年有望保持复合90%增速增长 81、POS与ATM改造基本完成,IC卡放量提供便利条件 82、金融IC卡有望保持90%以上增速增长,社保卡支撑力度大 9三、金融IC卡放量带来产业链投资机会 111、设备改造基本完成,芯片与制卡环节进入高速成长期 112、制卡市场增量巨大,利好全行业增长 123、一季度发卡量低预期,全年金融IC渗透率或进一步提升 14四、重点公司简况 151、东港股份:智能卡业务放量 162、恒宝股份:行业龙头,公司增长依然稳健 173、天喻信息:招标进展顺利,金融IC与移动支付催化剂不断 184、东信和平:电信卡静待发令枪,金融IC卡放量快速放量 185、同方国芯:金融IC芯片国产化最大受益者 196、国民技术:立足安全芯片,发展移动支付 20一、金融IC卡受益于政策利好,社保金融化提供有利支撑1、央行推动银行卡IC升级本次磁条银行卡向IC卡升级,主要受到央行政策性推动。早在05年央行正式确认采用“积极应对,审慎实施”的策略来推动金融IC卡;11年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下同),正式启动银行卡IC升级的序幕。根据《意见》计划,金融IC卡推广分为支持终端(POS与ATM)改造与银行卡升级两部分;二者同步启动,率先完成支持终端的推广与改造,然后推进金融IC的普发以及普及。银联将首先实现新增POS与ATM等终端支持金融IC卡,并推动全国性商业银行改造存量终端,12年底基本实现境内POS与ATM全部支持金融IC卡功能;推出支持终端的同时,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以及邮政银行开始发行金融IC卡,在12年底支持终端全部完成改造之后,全国性银行开始普发金融IC卡,2023年基本实现普及。2、安全与便利性是推动的主要因素(1)与磁条卡相比,IC卡具有显著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安全以及便利性方面(在用户看来是便利,在银行看来则是有利于支付业务的进一步拓展)。金融IC卡本身以IC芯片为介质,较磁条银行卡容量更大,可以存储密钥、数字证书等信息,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更高的加密方式;与此同时本身逻辑加密集成电路,伪造的难度极高,基本杜绝了克隆卡的问题;另外IC卡在防磁放水防静电方面的能力也明显更高,减少失磁造成损失。便利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使用方面,金融IC卡分为接触式与非接触式,尤其是非接触式在数据读取方面更加的便利,且不依赖于终端与网络的连接,使用起来更加快捷;另外最主要还是在功能方面,金融IC卡可兼容更多的功能,比如交通卡、社保卡、移动支付功能,在完成改造的终端方面实现小额现金的功能(比如自动售货机、便利店甚至是菜场)。(2)在银行看来金融IC卡推广起来唯一的难点在于成本方面,一方面IC卡成本超过磁条卡的10倍多,另一方面则是终端改造需要一次支出较多的投入。对此我们认为随着金融IC卡逐步实现放量,制造成本或出现回落,且银行转嫁换卡成本的难度并不大。同时,银行卡功能增多带来交易量的提升远比成本的增加更加有利。(3)可以说央行的政策是金融IC卡推进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央行决策的主要依据,或者说是吸引银行推进金融IC卡升级主要驱动因素还是金融IC卡在功能拓展方面的广阔的空间,在承接原有银行卡功能的前提下,能够有效的实现小额交易银行卡支付,开发其他认证付费场合功能,提供能多的自助服务等。3、社保卡金融功能有效支撑银行卡IC升级进程(1)人社部与央行2023年共同发布《关于社会保障卡加载金融功能的通知》(简称《通知》,下同),明确提出社保卡将加载银行卡的功能;国家“十四五”规划确定将社会保障卡纳入国家总体部署,明确期间发卡数量达到8亿张,覆盖60%的人口。这是对金融IC卡迁移过程中强有力的支持。首先,社保卡附加金融功能同时也是金融IC卡增加社保功能的过程,是国家推动银行卡整合其他功能的重要举措,对于交通等的整合以及新功能的开发也将逐步完成。其次,社保卡巨大的发行量将有效带动金融IC卡规模的提升,11-15年4年内将新发行超过6亿张社保金融卡。(2)根据人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管理办法》(简称《办法》,下同)规定,人社部负责管理全国社会保障卡发行和应用工作,省级社保部门在人社部批准的情况下,负责全省/市的社保卡发放,省级部门不具备相应能力,在得到人社部同意的情况下,可以交由地市级社保部门或是第三方机构承担。部分直辖市以及得到授权的地级市社保部门采取与单一银行合作的方式,则相应的制卡、初始化、发放等可能交由该银行负责,如北京相应的业务由北京银行承担。大部分的省级社保部门通过招标,寻求当地多家银行合作支持,同时也对制卡商进行挑选。4、社保卡金融功能有效支撑银行卡IC升级进程人社部与央行2023年共同发布《关于社会保障卡加载金融功能的通知》(简称《通知》,下同),明确提出社保卡将加载银行卡的功能;国家“十四五”规划确定将社会保障卡纳入国家总体部署,明确期间发卡数量达到8亿张,覆盖60%的人口。这是对金融IC卡迁移过程中强有力的支持。首先,社保卡附加金融功能同时也是金融IC卡增加社保功能的过程,是国家推动银行卡整合其他功能的重要举措,对于交通等的整合以及新功能的开发也将逐步完成。其次,社保卡巨大的发行量将有效带动金融IC卡规模的提升,11-15年4年内将新发行超过6亿张社保金融卡。根据人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管理办法》(简称《办法》,下同)规定,人社部负责管理全国社会保障卡发行和应用工作,省级社保部门在人社部批准的情况下,负责全省/市的社保卡发放,省级部门不具备相应能力,在得到人社部同意的情况下,可以交由地市级社保部门或是第三方机构承担。部分直辖市以及得到授权的地级市社保部门采取与单一银行合作的方式,则相应的制卡、初始化、发放等可能交由该银行负责,如北京相应的业务由北京银行承担。大部分的省级社保部门通过招标,寻求当地多家银行合作支持,同时也对制卡商进行挑选。二、金融IC卡未来几年有望保持复合90%增速增长1、POS与ATM改造基本完成,IC卡放量提供便利条件根据央行对于金融IC卡推广的计划,2023年之前相应的支持终端应该基本改造完毕;这为13年金融IC卡放量奠定了基础。根据媒体报道,截至2023年3季度末,全国金融IC卡累计发卡7455.7万张(新发行),较2023年底增长206%。2023年第3季度新增IC卡占新增银行卡比率已达到15.05%。同期,终端改造方面,全国共布放POS终端658万台,其中98%已完成改造;共布放ATM终端40.8万台,改造率为79.1%。POS终端和ATM终端改造均按计划完成,为2023年大规模发卡奠定坚实基础。2、金融IC卡有望保持90%以上增速增长,社保卡支撑力度大预计15年金融IC卡基本实现普及,因此可以带动整个金融卡销售量的快速增长。根据我们的预测,不考虑换卡需求13-15年金融IC卡渗透率将会有显著的提升,年均增速基本在100%左右;与此同时金融社保卡年均发卡量预计在1.5亿张左右,尽管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市场绝对的规模依然十分巨大。具体的假设与测算过程参见下图。我们假设未来新增银行卡量10%左右的增长,增速逐步放缓,金融IC卡的渗透率由12年的16%,逐步提升到15年的100%左右(均为新增卡片),13-15年金融IC卡制卡量增速分别增长119%、85%、75%;随着金融IC卡的放量,卡片价格都会出现一定的回落,目前一张金融IC卡的价格在9元左右,假设未来两年价格分别降到8、7元,则金融IC市场将从12年的10.3亿元提升到15年的51.08亿元,13-15年分别同比增长96.8%、64.6%、53.1%。金融IC卡放量会造成价格的下降,主要还是芯片等原材料价格下降驱动。由于芯片在金融IC卡占比超过70%,芯片价格的下降将推动金融IC卡整体价格下降;而其他材料费用以及制造费用(包括折旧、人工等)占比较小,下降的空间十分有限,考虑到由于近年来金融IC需求量快速增长,相应产品毛利水平出现明显下降的可能性不大,同样毛利水平得以维持的概率较高。三、金融IC卡放量带来产业链投资机会1、设备改造基本完成,芯片与制卡环节进入高速成长期金融IC卡产业链主要分为芯片设计、卡片制造以及系统集成等过程,按照金融IC卡推进的进程来看,系统集成版块快于IC卡推广速度,且应用软件以及运营维护长期收益;芯片与制卡环节与IC卡推广的进程基本同步。就目前情况来看,银联相应的POS与ATM等改造基本完成,读写终端逐步今年入稳定增长期;芯片与制卡环节随着金融IC卡快速放量,而进入爆发性增长的区间,这也是接下来重点关注的板块。另外随着金融IC卡的普发与普及,系统集成中的应用软件以及运营维护将获得更长时间尺度下的增长。经过梳理,A股中相应的标的参照图表11,重点关注芯片与卡片制造环节,长期关注系统集成板块。2、制卡市场增量巨大,利好全行业增长从产能以及市场规模来看,恒宝股份、天喻信息、东信和平都有一定的优势,是行业的龙头企业,该类企业能够能够获得相当充足的订单,在行业性快速增长的过程中获益;而对于业务规模依然相对较小的企业如东港股份而言,同样也可以享受行业爆发性增长带来的业务量的增长。13-1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速度超过90%,巨大的行业性增长空间。我们认为,这将带来巨大的行业性增长,行业龙头可以获得更多的订单,而竞争相对弱势的企业以也可以获得高速成长的空间。我们认为,由于市场空间巨大,且社保、金融等都是国家和社会正常运行的根本,招标方不可能将如此巨大的业务量全部交给少数龙头厂商生产,特别是山东、河南、四川等人口规模较大的省份,而累计发卡量达到数亿张的商业银行也会采取同样的策略。因此中小规模的厂商也可以获得一定的订单规模。从目前已经公布的招标情况来看,金融社保卡中标企业基本都在5家以上,人口大省如山东、河南等社保项目中标企业更是达到8-9家。而银行方面尽管缺少足够的资料,但根据上市公司公告来看,建设银行IC卡中标企业超过4家的概率极大,其他银行大概也会是这样情况。另外社保卡涉及到初始化业务,考虑到国家信息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外资背景的制卡商如金邦达、捷德万达等较难获得初始化的业务,预计将由国内厂商分享。3、一季度发卡量低预期,全年金融IC渗透率或进一步提升根据央行与银联相关方面的要求,13年全年金融IC卡在新增银行卡中的渗透率达到30%左右,全年新增金融IC卡发卡量在2.3-2.5亿张;根据1季度的情况来看,尽管金融IC卡发卡总量相对较为平稳,约为6600万张,但由于1季度整体发卡量增速有所回落,同比增长不足5%,使得新增金融IC卡渗透率提升提升到38%左右。预计全年新增发卡量同比增速维持在10%甚至以上的概率较大,2季度开始银行或加大银行卡发行力度。根据1季度金融IC卡渗透率情况来看,全年超出30%预期的可能性较大,或超过35%,意味着将超出市场预期17%左右。四、重点公司简况我们认为央行推动的磁体卡向IC卡升级过程,将会带动相应的制卡量未来几年内出现明显增长,加上社保卡附加金融功能,相应的芯片与制卡企业业务量有望获得显著的提升;同时芯片厂商还能够享受国内化带来的超速增长;而读取设备,或随着QuickPass规模的提升逐步提升。1、东港股份:智能卡业务放量金融IC卡爆发,公司低基数带来高增长:公司智能卡业务处于拓展初期,规模相对较小,但相关产品已经得到了银联、人社部等的认证;本轮金融IC卡爆发为全行业性机会,招标规模大,且主体相对较为分散,行业龙头外企业也可以获得足够的订单;目前公司已经获得山东、河南等人口大省社保金融卡(图表13),并入围建行IC卡项目;我们初步估算,公司手持银行IC卡与社保金融卡总量有望在6800万张以上,这些订单有望在2023年之前全部释放,从而推动公司业绩快速增长!传统业务稳定增长:公司传统的票据印刷业务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而公司其他的新业务——RFID和个性化印刷业务,亦有望保持稳步上升的态势。我们预计13-15年公司智能IC业务量分别达到500万,2500万,4000万的规模,制卡以及初始化带来2.4元/张左右的净利润;由于1季度智能卡业务开工率不足拖累业绩,剔除1季度则三个季度业绩同比增长超过60%。2、恒宝股份:行业龙头,公司增长依然稳健行业龙头优势有望得到延续:公司在传统磁条卡时代就处于行业龙头地位,金融I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