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大学附高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井冈山大学附高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材料一:
雅与俗分别拥有各自的美学起源。进入现代社会,雅与俗的不同根须伸入文化乃至社会各个层面,产生种种隐秘的回响。雅俗之辩至今风头不减,甚至历久弥新。
“雅者,正也。”雅被视为“正”的普遍规范。“雅”据说曾经是古代的乐器名称;中国古代诗学之中,“雅”又指一种文体,《诗经》之中有“大雅”“小雅”。从“正”的普遍规范转换为审美趣味,“所谓‘雅乐’又称‘先王之乐’,是指正统的音乐”,通常包括乐舞、乐曲、乐歌,“雅乐”流行于宫廷,严格按照祭祀对象、主持者与参加者的身份规定演奏的乐器、数量与形制,否则即为“非礼”。象征与维护“礼”的各种规范的“雅乐”,其风格趋于舒缓、凝重、内敛、肃然而不是轻快地激荡跳跃。由于儒家文化的倡导与规训,后世的诗词文赋很大程度上传承了这种美学:中正平和,持重端庄,怨而不怒,遵从“温柔敦厚”的诗教。所以,叶燮强调奉雅为宗:“雅也者,作诗之原。”古代批评家的论述之中,以“雅”为中心词的术语络绎不绝,例如典雅、高雅、淡雅、古雅、雅趣、雅训,如此等等。从“礼”到“雅乐”,同时意味着文化权威的确立与肯定,种种文化经典由于“雅”的品质而充当圭臬,尤其是儒家经典。刘勰的《文心雕龙·体性》释“典雅”为“典雅者,熔式经诰,方轨儒门者也”。经典是“雅”的至高范本,纳入经典意味着获得了“雅”的认可与批准。
“俗,习也。”“俗”首先指风俗民情,通俗文化的一个潜在标识是,可以成为风俗民情的组成部分,譬如说唱、评书、民歌、谚语、笑话、相声、小品、地方戏等底层大众熟悉的文化形式。如同宫廷之于“雅乐”,流传的社会阶层也是“通俗”的首要地标。艰涩古奥的诗文与文人雅士的学识修养相称,所谓的“通俗”必须进入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的视野——作品的主题、语言、表演形式无不凝聚了这个社会阶层的审美趣味。相对于高雅文化的文字记载与书面形式,相当一部分通俗文化具有口头文学或者身体表演的现场性质——中国古代的一批“通俗演义”即以声情并茂的说书形式叙述历史故事;相对于高雅文化的完整收集乃至官方支持的保存,通俗文化多半零散破碎,湮没无闻,或者仅仅流通于某个地域;相对于高雅文化的内敛节制与含蓄厚重,通俗文化倾向于放浪、泼辣以及乡野或者市井气息。进入现代社会,雅俗之辩既包含底层大众愈来愈明确的自我文化表述,也包含世俗社会愈来愈强大的经济诉求。
“俗”意味着日常人间与烟火气息,意味着渺小而质朴的劳作、欢乐与苦难,意味着田野、厂房、穷乡僻壤或者边陲之地,这一切提供了“雅”未曾有过的文化经验。这些文化经验天真未凿,不加修饰,单纯而自然。“俗”不再尊重“雅”维持的各种森严规范,相对于“雅”的庄重与严肃,底层大众所热衷的“俗”往往隐含某种狂欢性质。“俗”的狂欢性质是抛开“雅”的陈规陋习之际不无过激的反弹,种种精致微妙、典雅斯文、欲说还休、含蓄蕴藉都将在粗犷的哄然大笑之中解体。雅俗概念之所以能保持长盛不衰的理论活力,恰恰是因为与历史文化的广泛联系。从审美趣味、经典遴选、文化运动到文化遗产、阶层与阶级、经济与市场,人们都可能发现雅俗之辩的踪迹。
(摘编自南帆《论雅俗之辩》)
材料二:
陶渊明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诗句,那是一些雅人的乐事。“雅俗共赏”这个成语,“共赏”显然是“共欣赏”的简化,可是这是雅人和俗人或俗人跟雅人一同在欣赏,那欣赏的大概不会还是“奇文”罢。
唐朝的安史之乱可以说是社会变迁的一条分水岭。在这之后,门第迅速垮了台,社会的等级不像先前那样固定了。士人多数是来自民间的新的分子,他们多少保留着民间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他们一面学习和享受那些雅的,一面却还不能摆脱或蜕变那些俗的。“雅俗共赏”似乎就是新提出的尺度或标准。
宋朝不但古文走上了“雅俗共赏”的路,诗也走向这条路。胡适之先生说宋诗的好处就在“做诗如说话”,一语破的指出了这条路。自然,这条路上还有许多曲折,但是就像不好懂的黄山谷,他也提出了“以俗为雅”的主张,并且点化了许多俗语成为诗句。实践上“以俗为雅”,并不从他开始,梅圣俞、苏东坡都是好手,而苏东坡更胜。据记载,梅和苏都说过“以俗为雅”这句话,可是不大靠得住;黄山谷却在《再次杨明叔韵》一诗的“引”里郑重地提出“以俗为雅,以故为新”。他将“以俗为雅”放在第一,因为这实在可以说是宋诗的一般作风,也正是“雅俗共赏”的路。
雅化的诗还不得不回向俗化,刚刚来自民间的词,在当时不用说自然是“雅俗共赏”的。词后来虽然渐渐雅化或文人化,可是始终不能雅到诗的地位,它怎么着也只是“诗余”。词变为曲,不是在文人手里变的,而是在民间变的;曲又变得比词俗,虽然也经过雅化或文人化,可是还雅不到词的地位,它只是“词余”。一方面从晚唐和尚的俗讲演变出来的宋朝的“说话”就是说书,乃至后来的平话以及章回小说,还有宋朝的杂剧和诸宫调等等转变成功的元朝的杂剧和戏文,乃至后来的传奇,以及皮簧戏,更多半是些“不登大雅”的“俗文学”。可是虽然俗,大体上却“俗不伤雅”,虽然没有什么地位,却总是“雅俗共赏”的玩艺儿。
“雅俗共赏”虽然以雅化的标准为主,“共赏”者却以俗人为主。固然,这在雅方得降低一些,在俗方也得提高一些,要“俗不伤雅”才成;雅方看来太俗,以至于“俗不可耐”的,是不能“共赏”的。但是在什么条件之下才会让俗人所“赏”的,雅人也能来“共赏”呢孟子说:“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这说的是人之常情,也就是所谓人情不相远。譬如北平罢,故宫和颐和园,包括建筑,风景和陈列的工艺品,似乎是“雅俗共赏”的。说到文章,《西厢记》无视传统的礼教,《水浒传》无视传统的忠德。俗人固然同情这些,一部分的雅人,跟俗人相距还不太远的,也未尝不高兴这两部书说出了他们想说而不敢说的。这可以说是一种快感,一种趣味,可并不是低级趣味。
(摘编自朱自清《论雅俗共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雅”是古代的乐器名称;还是一种文体,如《诗经》之中有“大雅”“小雅”。
B.叶燮强调奉雅为宗,提出了典雅、高雅、淡雅、雅趣等以“雅”为中心词的术语。
C.“俗”意味着日常人间与烟火气息,可提供“雅”未曾有过的单纯而自然的文化经验。
D.词不能雅到诗的地位,是“诗余”,而曲又比词俗,所以曲是最俗的文学作品形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雅乐”指正统的音乐,“雅乐”流行于宫廷,其演奏有严格的规定,“雅乐”象征与维护“礼”的各种规范。
B.雅俗之辩至今风头不减,人们在审美趣味、文化运动到文化遗产、经济与市场等方面都可能发现雅俗之辩的踪迹。
C.安史之乱之后,来自民间的士人一面学习和享受那些雅的,一面却还不能摆脱或蜕变那些俗的,“雅俗共赏"似乎更合适。
D.在雅方看来太俗,以至于“俗不可耐”的,雅人是不可能来“共赏”的,所以“雅俗共赏”是以雅化的标准为主的。
3.下列选项,不属于材料一中“俗”的范畴的一项是()
A.谚语、笑话、相声、小品等底层大众熟悉的文化形式。
B.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体作品——《论语》。
C.以声情并茂的说书形式来叙述历史故事的“通俗演义”。
D.具有狂欢性质的民歌演唱会、地方戏演出和庙会等。
4.两则材料都谈论了“雅俗”,但材料内容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
5.有评论认为,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可以实现雅俗共赏的。这首词为什么能够实现雅俗共赏呢请根据材料二的观点,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文本一:
炒米和焦屑
汪曾祺
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这样的感情,是外地人不易领会的。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这是很便宜的食品。孩子买了,咯咯地嚼着。四川有“炒米糖开水”,车站码头都有得卖,那是泡着吃的。但四川的炒米糖似也是专业的作坊做的,不像我们那里。我们那里也有炒米糖,像别处一样,切成长方形的一块一块。也有搓成圆球的,叫做“欢喜团”。那也是作坊里做的。但通常所说的炒米,是不加糖黏结的,是“散装”的;而且不是作坊里做出来,是自己家里炒的。
说是自己家里炒,其实是请了人来炒的。炒炒米也要点手艺,并不是人人都会的。入了冬,大概是过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筛子,手执长柄的铁铲,大街小巷地走,这就是炒炒米的。有时带一个助手,多半是个半大孩子,是帮他烧火的。请到家里来,管一顿饭,给几个钱,炒一天。或二斗,或半石。像我们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齐,没有零零碎碎炒的。过了这个季节,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着。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
装炒米的坛子是固定的,这个坛子就叫“炒米坛子”,不作别的用途。舀炒米的东西也是固定的,一般人家大都是用一个香烟罐头。我的祖母用的是一个“柚子壳”。柚子——我们那里柚子不多见,从顶上开一个洞,把里面的瓤掏出来,再塞上米糠,风干,就成了一个硬壳的钵状的东西。她用这个柚子壳用了一辈子。
我父亲有一个很怪的朋友,叫张仲陶。他很有学问,曾教我读过《项羽本纪》。他薄有田产,不治生业,整天在家研究易经,算卦。他算卦用蓍草。全城只有他一个人用蓍草算卦。据说他有几卦算得极灵。有一家丢了一只金戒指,怀疑是女佣人偷了。这女佣人蒙了冤枉,来求张先生算一卦。张先生算了,说戒指没有丢,在你们家炒米坛盖子上。一找,果然。我小时就不大相信,算卦怎么能算得这样准,怎么能算得出在炒米坛盖子上呢?不过他的这一卦说明了一件事,即我们那里炒米坛子是几乎家家都有的。
炒米这东西实在说不上有什么好吃。家常预备,不过取其方便。用开水一泡,马上就可以吃。在没有什么东西好吃的时候,泡一碗,可代早晚茶。来了平常的客人,泡一碗,也算是点心。郑板桥说“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也是说其省事,比下一碗挂面还要简单。炒米是吃不饱人的。一大碗,其实没有多少东西。我们那里吃泡炒米,一般是抓上一把白糖,如板桥所说“佐以酱姜一小碟”,也有,少。我现在岁数大了,如有人请我吃泡炒米,我倒宁愿来一小碟酱生姜,最好滴几滴香油,那倒是还有点意思的。另外还有一种吃法,用猪油煎两个嫩荷包蛋——我们那里叫做“蛋瘪子”,抓一把炒米和在一起吃。这种食品是只有“惯宝宝”才能吃得到的。谁家要是老给孩子吃这种东西,街坊就会有议论的。
炒米实在是很方便,其实,我们那里还有一种可以急就的食品,叫做“焦屑”。糊锅巴磨成碎末,就是焦屑。我们那里,餐餐吃米饭,顿顿有锅巴。把饭铲出来,锅巴用小火烘焦,起出来,卷成一卷,存着。锅巴是不会坏的,不发馊,不长霉。攒够一定的数量,就用一具小石磨磨碎,放起来。焦屑也像炒米一样。用开水冲冲,就能吃了。焦屑调匀后成糊状,有点像北方的炒面,但比炒面爽口。
我们那里的人家预备炒米和焦屑,除了方便,原来还有一层意思,是应急。在不能正常煮饭时,可以用来充饥。有一年,记不得是哪一年,总之是我还小,还在上小学,党军(国民革命军)和联军(孙传芳的军队)在我们县境内开了仗,很多人都躲进了红十字会。不知道出于一种什么信念,大家都以为红十字会是哪一方的军队都不能打进去的,进了红十字会就安全了。红十字会设在炼阳观,这是一个道士观。我们一家带了一点行李进了炼阳观。祖母指挥着,把一坛炒米和一坛焦屑带了去。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晚上,爬到吕祖楼上去,看双方军队枪炮的火光在东北面不知什么地方一阵一阵地亮着,觉得有点紧张,也觉得好玩。很多人家住在一起,不能煮饭,这一晚上,我们是冲炒米、泡焦屑度过的。没有床铺,我把几个道士诵经用的蒲团拼起来,在上面睡了一夜。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
第二天,没事了,大家就都回家了。
炒米和焦屑和我家乡的贫穷和长期的动乱是有关系的。
文本二:
汪曾祺散文真正的魅力在于“不装”,在于真实,在于有趣。在读者眼中,汪曾祺是个“可爱的妙人”,沈从文先生称其认真而有深度,有思想又有文才,最可爱还是态度,宠辱不惊。他以个人化的细小琐屑的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纠偏了那种空洞的宏大叙事:以平淡、含蓄节制的叙述,让人重温曾经消逝的古典主义的名士散文的魅力。
汪曾祺的文字,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让读者从中找到面对生活的雅趣,在嘈杂而迷茫的时代,给人一份特别的安静与平和。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11月9日,略有改动)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文中多处用细腻的笔触来写炒米和焦屑的制作、吃法等,是为了凸显其家乡的贫穷和动荡。
B.《项羽本纪》生动描述了悲剧英雄项羽的一生:从上下同心化险为夷的鸿门宴,到垓下之战乌江自刎。
C.虽然文章题为“炒米和焦屑”,但大部分篇幅写的是炒米,写焦屑相对很少,表明更钟情于炒米。
D.文章结尾部分写炒米和焦屑的应急之用。将其放在幼年躲避战乱的背景下抒写,增强了文章的年代感。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写四川“炒米糖开水”,再写家乡高邮的炒米,在对比中凸显食物特点,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中写到父亲的朋友算卦之事,主要体现了父亲的朋友算得准,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C.文章用田园牧歌式风格叙写了独特的湘西风光,这一点与沈从文的名作《边城》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语言平淡质朴,不事雕琢,多用民间鲜活的口语,少用修辞;多是聊天谈话的语气,如叙家常。
8.分析文本一为什么从《板桥家书》中有关炒米的叙述写起?
9.文本二指出,汪曾祺的散文“以细小琐碎的题材”“让读者从中找到面对生活的雅趣”,谈谈文本一是如何体现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开运元年秋七月辛未朔,帝御崇元殿,大赦天下,河北诸州,曾经契丹蹂践处,与免今年秋税。八月辛丑,命十五将以御契丹。壬辰,太原奏,代州刺史白文珂破契丹于七里烽,生擒将校七十余人。冬十月戊午,诏曰:朕虔承顾命,获嗣丕基。常惧颠危,不克负荷,宵分日昃,罔敢怠宁,夕惕晨兴,每怀祗畏。向者,频年灾沴,稼穑不登,道殣相望,上天垂谴,凉德所招。仍属干戈尚兴,边陲多事。仓廪不足,则辍人之糇食;兵士不足,则取人之丁中;战骑不足,则假人之乘马。虽事不获已,而理将若何!访闻差去使臣,殊乖体认,不有敦于勉谕,而乃临以威刑,自有所闻,益深愧悼。旋属守臣叛命敌骑入边致使甲兵不暇休息军旅有征战之苦人民有飞輓①之劳疲瘵②未苏科徭尚急言念于兹寝食何安!得不省过兴怀,侧身罪已,载深减损,思召和平?所宜去无用之资,罢不急之务,弃华取实,惜费省功,一则符先帝慈俭之规,一则慕前王朴素之德。向者,造作军器,破用稍多,但取坚刚,不须华楚。今后作坊制器械,不得更用金银装饰。比于游畋,素非所好,几诸服御,尤欲去奢,应天下唐州不得以珍宝玩好及鹰犬为贡。在昔圣帝明君,无非恶衣菲食,况于薄德,所合恭行,今后大官尚膳,减去多品,衣服帷帐,务去华饰,在御寒温而已。峻宇雕墙,昔人所诫,玉杯象箸,前代攸非,今后凡有营缮之处,丹垩③雕镂,不得过度,宫闱之内,有非理费用,一切禁止。三月戊戌,契丹陷祁州,刺史沈斌死之。乙巳,左补阙袁范先陷契丹,自贼中逃归。杜重威奏,与李守贞、马全节、安审琦、皇甫遇部领大军赴定州。易州刺史安审约奏,二月三日夜,差壮丁斫敌营,杀敌千余人。
(节选自《旧五代史·少帝本纪》)
①輓(wǎn):同“挽”。②瘵(zhài):病。③丹垩:泛指油漆粉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旋属守臣叛命/敌骑入边/致使甲兵不暇/休息军旅有征战之苦/人民有飞輓之劳/疲擦未苏/科徭尚急言/念于兹/寝食何安
B.旋属守臣叛命/敌骑入边/致使甲兵不暇休息/军旅有征战之苦/人民有飞輓之劳/疲瘵未苏/科徭尚急/言念于兹/寝食何安
C.旋属守臣叛命/敌骑入边/致使甲兵不暇/休息军旅有征战之苦/人民有飞輓之劳/疲瘵未苏/科徭尚急/言念于兹/寝食何安
D.旋属守臣叛命/敌骑入边/致使甲兵不暇休息/军旅有征战之苦/人民有飞輓之劳/疲瘵未苏/科徭尚急言/念于兹/寝食何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未,辛为天干,未为地支,古代常以天干地支按顺序相配来纪年、月、日,而原文中用法与《登泰山记》中“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中“戊申”用法相同。
B.日昃,太阳偏西,地支中的未时,也相当于计时13点至15点这个时间区间。
C.宫闱,宫是皇宫,闱是皇宫里小侧门,供帝王游乐的离宫,一般指后妃住所。
D.游畋,同“游田”,是打猎,游逸田猎,专指皇帝出游打猎,游山玩水的情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帝爱戴子民,兢兢业业。他驾临崇元殿,大赦天下,河北各州,曾经被契丹践踏的地方,免除今年秋税,同时积极派遣将领抵御契丹。
B.少帝同情疾苦,懊悔忧虑。目前战争连绵,边境战事不断,仓库的米粟不够,人就没有饭吃;战马不够,就借人的战马,总担心自己德行不厚。
C.少帝注重反思,直面不足。他在诏书中提到自己要常常自省,平时谨慎地检查自己的错误,进一步省吃俭用,希望招来和平安定。
D.少帝仁慈俭朴,务去华饰。他减去不合理的费用,禁止一切费用,主张放弃华丽的东西而用实惠的东西,减少浪费,不得过度铺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频年灾沴,稼穑不登,道殣相望,上天垂谴,凉德所招。
(2)向者,造作军器,破用稍多,但取坚刚,不须华楚。
14.少帝在诏书中强调“尤欲去奢”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
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①秋试:科举时代科举举行的测试。②白苎: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测试得中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嫩凉”巧妙点题,突出题目中“秋试”之“秋”微凉、清爽的季节特点。
B.“春蚕食叶响回廊”句生动贴切描摹出考生奋笔疾书、考场庄严寂静的情形。
C.“又携书剑路茫茫”写廓之携书佩剑踏上前路,暗示应考之路艰难坎坷,隐含了担忧之情。
D.此词在意向运用与意境创设上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朝阳、路茫茫,意境开阔。
16.本词下阕最后两句表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出先达德高望重,弟子众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以钉子与粮仓中的粮食作比较,表现秦大兴土木奢侈靡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古诗中常以风和建筑搭配来表情达意,比如“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很多时候,斩获大奖于作家而言是一种挑战,然而曹文轩似乎没有这一烦恼,如今他笔下的故事已走出小小的油麻地,展开美丽的翅膀飞向①______________的天地。曹文轩生长在水乡,那里大河小河②______________。在他童年的记忆中,推门就是水,出门就坐船。大自然绝不仅仅是提供生存环境,而更多的是给予人精神上的滋养,正因为如此,他的生活经验是水。他小说的背景更是水,水甚至注定了他后来的情感方式和美学方式。
曹文轩喜欢水,因为当面对水时,会有一种清新的感觉。水是流动的,表现在语言上,就是去掉浮华做作的辞藻,让语言变得干净简洁,自然流淌,韵味无穷;表现在情节上,就是摒弃大起大落的冲突,让故事富有内在张力,轻推慢移,和缓悠然;表现在人物上,就是撇开大红大紫的形象,让人物显得优雅纯净,善良朴实,温婉如玉。
曹文轩曾说过,中国最优秀的儿童文学就是世界儿童文学的水准,“我们最优秀的部分和他们最优秀的部分是③______________的。我不比你弱,我们有十足底气把独特的中国故事讲给全世界听。”他的获奖是这一观点的有力佐证。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请用“水”作开头,重组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述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图片,完成21~22题。
21.这是《红楼梦》连环画的一个插图,请结合图片场景,用一个对偶句为这幅图取一个标题,不超过16个字。
22.戏剧旁白分为客观性叙述与主观性自述两种,前者指的是戏剧创或故事叙述者从客观角度对戏剧的背景、人物、事件直接进行议论或抒发感情。树人学生戏剧社将把上图内容排演成《红楼人物系列剧》中的一幕话剧,请为女主角创作一个客观性叙述旁白,要求:结合原著中与上图相关的情节内容,体现人物典型性格,不少于50字。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样的生活
不一样的人生
这幅漫画,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表述你的看法和观点。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C2.D3.B4.①材料一侧重阐述雅与俗的内涵及其差别。雅与俗的概念影响到文化乃至社会各个层面,雅俗之辩历久弥新。②材料二侧重阐述中国古代文学是如何走上雅俗共赏之路的。5.①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语言通俗质朴,晓白如话:如“怎敌他”“雁过也”“守着窗儿”“怎一个愁字了得”等。但这首词俗不伤雅,而且词人能够将俗语点化成词句,以俗为雅。②词人在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后只身逃难,词人选取淡酒、大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意象,渲染了冷清凄苦的气氛,烘托了凄惨悲切的心情,词人叙写的日常生活和流露的真情实感是人之常情,能够引发广泛共鸣,实现雅俗共赏。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雅’是古代的乐器名称”说法绝对,原文是“‘雅’据说曾经是古代的乐器名称”。
B.“叶燮强调奉雅为宗,提出了……”不合文意,原文是“所以,叶燮强调奉雅为宗……古代批评家的论述之中,以‘雅’为中心词的术语络绎不绝,例如典雅、高雅、淡雅、古雅、雅训,如此等等”,可见,“典雅、高雅、淡雅、雅趣等以‘雅’为中心词的术语”不是叶燮提出的。
D.“所以曲是最俗的文学作品形式”于文无据。原文“曲又变得比词俗,虽然也经过雅化或文人化,可是还雅不到词的地位”是比较词而言,曲更俗,没有说“最俗”。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所以‘雅俗共赏’是以雅化的标准为主的”强加因果,前后不构成因果关系。由原文最后一段“‘雅俗共赏’虽然以雅化的标准为主,‘共赏’者却以俗人为主。固然,这在雅方得降低一些,在俗方也得提高一些,要‘俗不伤雅’才成;雅方看来太俗,以至于‘俗不可耐’的,是不能‘共赏’的”可知,二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B.《论语》属于儒家经典,属于“雅”的范畴。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结构思路、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材料一,第一段是总说,中间两段,结合“雅者,正也”“俗,习也”可知,侧重阐述雅与俗的内涵及其差别;再结合“进入现代社会,雅与俗的不同根须伸入文化乃至社会各个层面,产生种种隐秘的回响。雅俗之辩至今风头不减,甚至历久弥新”“进入现代社会,雅俗之辩既包含底层大众愈来愈明确的自我文化表述,也包含世俗社会愈来愈强大的经济诉求”可知,阐述雅与俗的概念影响到文化乃至社会各个层面,雅俗之辩历久弥新。
材料二,共有五段,第一段引出“雅俗共赏”的概念,然后后面四段“唐朝……”“宋朝不但古文走上了‘雅俗共赏’的路,诗也走向这条路”“雅化的诗还不得不回向俗化,刚刚来自民间的词,在当时不用说自然是‘雅俗共赏’的”“‘雅俗共赏’虽然以雅化的标准为主,‘共赏’者却以俗人为主”侧重阐述中国古代文学是如何走上雅俗共赏之路的。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雅俗共赏”,结合材料二“‘雅俗共赏’这个成语,‘共赏’显然是‘共欣赏’的简化,可是这是雅人和俗人或俗人跟雅人一同在欣赏”可知,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从语言运用看,全词语言通俗质朴,明白如话:如“怎敌他”“雁过也”“守着窗儿”“怎一个愁字了得”等都是生活语言,通俗易懂,简单直白。但这首词俗不伤雅,词人将俗语点化成词句,以俗为雅,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实现雅俗共赏。
从情感抒发看,此词作于女词人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后,“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词人选取淡酒、大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意象,渲染了冷清凄苦的气氛,烘托了凄惨悲切的心情,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虽是叙写日常生活,却流露真情实感,能够引发广泛共鸣,实现雅俗共赏。
6.D7.B8.①内容上:《板桥家书》中有关炒米的叙述形象生动地介绍了炒米是百姓普遍的吃食,也体现了其背后的温暖情谊。②结构上:文章开头以《板桥家书》中的话引出下文对自己家乡的炒米的叙述。③效果上: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吃炒米这一风俗具备雅趣。9.①写炒米和焦屑的制作、吃法等细节,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生活的热爱。②写祖母用柚子壳舀炒米这一细节,既介绍了柚子壳这独具特色的家乡舀炒米的工具,又表现了他对祖母的怀念之情,用细腻的笔触传达了苦难生活中的温情。③说在红十字会躲避打仗的晚上是“浪漫主义的夜晚”,体现了他的幽默达观、淡定从容。
6.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A.“是为了凸显其家乡的贫穷和动荡”错误,在文中多处描写炒米和焦屑的制作和吃法,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并非“为了凸显其家乡的贫穷和动荡”。
B.鸿门宴上上下同心化险为夷的是刘邦,不是项羽。
C.“表明更钟情于炒米”表述错误,炒米之所以用的篇幅较多,主要是它的制作工艺和储存比焦屑复杂,需详细介绍,而焦屑相比之下就简单多了。但二者所起“应急”作用是一样的,对于二者不存在厚此薄彼。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B.“主要体现了父亲的朋友算得准”错,主要体现“我们那里炒米坛子是几乎家家都有”。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内容上,“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文章引用《板桥家书》中关于炒米的叙述,介绍了炒米是百姓普遍的吃食及背后的温暖情谊,使吃炒米这一风俗更具雅趣,表述出对故乡风味特有的感情。
结构上,《板桥家书》中关于炒米的叙述用在文章开头,下文“觉得很亲切。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我们那里也有炒米糖,像别处一样,切成长方形的一块一块”有UI故乡炒米的介绍,可见有引出下文的作用。
效果上,开篇引用《板桥家书》中有关炒米的介绍,使炒米这一民小吃具有了文化的深层意蕴,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使吃炒米这一风俗更具雅趣。
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题材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这是很便宜的食品。孩子买了,咯咯地嚼着”“舀炒米的东西也是固定的,一般人家大都是用一个香烟罐头”“糊锅巴磨成碎末,就是焦屑”,可知写炒米和焦屑的制作、吃法等细节,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生活的热爱。
“我的祖母用的是一个‘柚子壳’。柚子——我们那里柚子不多见,从顶上开一个洞,把里面的瓤掏出来,再塞上米糠,风干,就成了一个硬壳的钵状的东西。她用这个柚子壳用了一辈子”,可知写祖母用柚子先舀炒米这一细节,既介绍了柚子壳这独具特色的家乡舀炒米的工具,又表现了他对祖母的怀念之情。
“有一年,记不得是哪一年,总之是我还小,还在上小学,党军(国民革命军)和联军(孙传芳的军队)在我们县境内开了仗,很多人都躲进了红十字会……祖母指挥着,把一坛炒米和一坛焦屑带了去”“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明明是躲避打仗的夜晚,却说是“浪漫主义的夜晚”,体现了他的幽默达观、淡定从容。
10.B11.D12.D13.(1)连年发生自然灾害,庄稼歉收,道路上随处可见饥饿的人,(这是)上天降下的责难,是(我)德行浅薄所招致的
(2)以前,制造军用兵器,花费得较多,但应该只讲求坚硬锋利,不需要浮华美丽。14.①少帝感觉治国大业责任重大,积极反省自身过错、振兴志向,尤其强调不要奢侈。②少帝不好奢侈,一方面遵循先帝的仁慈俭朴的准则,另一方面仰慕前王朴素的品德。③少帝自认为德行浅薄,不应该奢侈,应当减去不合理的费用。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不久又遇上守卫疆土的臣子谋反,敌人的骑兵侵犯边境,致使身披盔甲的战士没有时间休养生息,军队有征战的艰辛,百姓有运送军需的劳苦,疲劳病痛不堪尚未恢复体力,科敛徭役又催得紧急,想到这些,(我)寝食怎能安宁!
“甲兵不暇休息”的意思是“士兵得不到时间休息”,意思完整,应独立成句。同时“军旅有征战之苦”与“人民有飞輓之劳”结构相同,且为并列关系,应各自独立成句。据此排除AC。
“疲瘵未苏”“科徭尚急”结构相同,且为并列关系,应各自独立成句。据此排除D。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D.“游畋……专指皇帝出游打猎”说法错误。“游畋”一词并非专用于皇帝,诸侯也可以用。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D.“禁止一切费用”说法错误。原文为“宫闱之内,有非理费用,一切禁止”,意思是“宫阙之中,凡是有不合理的费用,都要禁止”,并非禁止一切费用。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灾沴”,指自然灾害;“登”,丰收;“垂”,降下;“凉德”,德行浅薄。
(2)“向者”,以前;“造作”,制造;“华楚”,浮华美丽。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在诏书中强调“尤欲去奢”的原因可以从文中“常惧颠危,不克负荷,宵分日昃,罔敢怠宁,夕惕晨兴,每怀祗畏”可知,少帝感觉治国大业责任重大,积极反省自身过错、振兴志向,尤其强调不要奢侈。
从“一则符先帝慈俭之规,一则慕前王朴素之德”可知,少帝不好奢侈,一方面遵循先帝的仁慈俭朴的准则,另一方面仰慕前王朴素的品德。
从“在昔圣帝明君,无非恶衣菲食,况于薄德,所合恭行,今后大官尚膳,减去多品,衣服帷帐,务去华饰,在御寒温而已。峻宇雕墙,昔人所诫,玉杯象箸,前代攸非,今后凡有营缮之处,丹垩雕镂,不得过度,宫闱之内,有非理费用,一切禁止”可知,少帝自认为德行浅薄,不应该奢侈,应当减去不合理的费用。
参考译文:
开运元年秋季七月辛未初一,少帝驾临崇元殿,大赦天下,黄河以北各州郡,曾经被契丹(军队)践踏过的地方,对(百姓)免除今年的秋税。八月辛丑日,(少帝)委派十五位将领(前去)抵御契丹(的军队)。壬辰日,太原州府上奏,代州刺史白文珂在七里烽击败契丹(的军队),活捉将校七十多人。冬季十月戊午日,(少帝)下诏说:我虔诚地顺承先帝临终的遗命,得以登上位继承伟大的基业。(我)常常害怕(国家)颠覆危亡,(自己)不能够承担继承,夜晚白天,都不敢有丝毫松懈,晚上警惕,清早起床,每时每刻都深感敬畏。以前,连年发生自然灾害,庄稼歉收,百姓饥荒,道路上随处可见饥饿的人,(这是)上天降下的责难,是(我)德行浅薄所招致的。(现在)仍然战争连绵,边境战事不断。(军队)存粮不够,就夺走百姓的干粮;士兵不够,就捉走百姓中的壮丁;战马不够,就借走百姓的坐骑。虽说(这些)事是不得已,但是按道理又能怎样呢!(我)听说(我)委派下去的使臣,很是违背规则辨识,不能尽力鼓励劝慰(百姓),而是用威严的刑罚逼迫(他们),自从听说此事,更加深了(我的)内疚。不久又遇上守卫疆土的臣子谋反,敌人的骑兵侵犯边境,致使身披盔甲的战士没有时间休养生息,军队有征战的艰辛,百姓有运送军需的劳苦,疲劳病痛不堪尚未恢复体力,科敛徭役又催得紧急,想到这些,(我)寝食怎能安宁!岂能不有所感发地反省悔过,谨慎地检查自己的罪过,更进一步减少损耗,希望招来和平安宁的想法呢?所以(我)应当减去没有意义的花费,停办不是很急的事务,舍弃浮华讲求实用,减少浪费来节省功力,一方面符合先帝的仁慈俭朴的训导规定,一方面仰慕前代帝王朴素的美德。以前,制造军用兵器,花费得较多,但应该只讲求坚硬锋利,不需要浮华美丽。从今往后作坊中制造兵器,不得再用金银装饰。至于出游打猎,本来不是(我)所喜欢的,凡是各种衣服和车马,更要去除奢侈,让天下府州不得把珍宝、玩艺和鹰、犬作为贡品。过去的圣帝明君,无一不是衣着简陋、饮食寡淡,何况(我)德行浅薄,更应该恭谨地执行,今后掌管饮食的官员,要减少过多的食物,衣服帷帐,务必避免奢华的装饰,能够防寒保暖就可以了。高高的楼房雕饰的墙壁,是从前的人引以为戒的,玉石酒杯、象牙筷子,从前的朝代都不敢使用,今后凡是有必要经营修缮的场所,油漆粉刷、雕刻涂饰,不能过分奢华。宫阙之中,凡是有不合理的费用,都要禁止。开运二年三月戊戌日,契丹攻陷祁州,刺史沈斌战死。乙巳日,左补阙袁范先前被契丹擒获,(现在)从敌军中逃回来。杜重威奏报,和李守贞、马全节、安审琦、皇甫遇统率军队奔赴定州。易州刺史安审约奏报,二月三日晚上,派遣强壮的士兵攻击敌人军营,杀死了一千多名敌人。
15.C16.此词下阕最后两句表述了对廓之参加科举应试的热情鼓励和美好祝福。运用虚写的手法,想象明年的今日,他必已金榜高中,青云直上,那时他会笑着回看世间还在为科举测试忙碌的举子,非常轻松愉悦。
15.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表述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解析。本题中,C项,“写廓之携书佩剑踏上前路,暗示应考之路艰难坎坷,隐含了担忧之情”错误,从词中来看,词中“携书佩剑”展现的是儒雅、刚健、自信的形象,“路茫茫”是写廓之会踏上广阔辽远的应考之路,而不是“暗示应考之路艰难坎坷”,整句流露出的是诗人的鼓励、赞赏之情,而不是“担忧之情”。故选C项。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本词下阕最后两句表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题干虽然问的是下阕最后两句表述的情感,但考生依然要结合诗歌的标题、背景以及上阕中的景和情进行分析。诗歌标题是“送廓之秋试”,这是送别词,且是送对方去参加秋试,自然应是对对方的祝福和鼓励;词下阕最后两句说“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意思是“明年的今天,你早已青云直上,那时你可以轻松愉悦地闲看世间的举子还在为功名奔忙”,“明年今日”可见是词人的想象,“青云去”也作“青云上”,“青云直上”比喻人仕途顺遂,升迁很快,亦即官运亨通,迅速升到高位,词中是想象廓之连中两试后轻松愉快的心情,表述了对廓之的美好祝福。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述技巧的鉴赏,如表述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解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述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17.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示例二: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示例三: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要注意的字词有:“磷”“庾”“粟”。
18.①广袤无垠(无边无垠、无边无际)
②纵横交错
③并驾齐驱(旗鼓相当)19.水是他的生活经验,更是他小说的背景,甚至注定了他后来的情感方式和美学方式,因为大自然绝不仅仅是提供生存环境,而更多的是给予人精神上的滋养。20.①排比:连用三个“表现在”,把曹文轩作品的三方面特点依次表述出来,形式整齐,节奏感强。
②比喻:由前句自然的水虚化为曹文轩的作品具有“水”一般的特点,对作品特点的介绍由此而更具形象性。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依据“已走出小小的油麻地”和“展开美丽的翅膀飞向”推测应飞向广阔的世界,故可填写“广袤无垠”或“无边无垠、无边无际”。“广袤无垠”:形容广阔得望不到边际,辽阔无边,比喻非常广阔。“无边无垠”“无边无际”: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第二空:依据“曹文轩生长在水乡”和“大河小河”推测河道多而纵横,故可填写“纵横交错”。“纵横交错”:横的竖的交叉在一起。
第三空:依据“我不比你弱”推测中国儿童文学和世界儿童文学是一样优秀的,故可填写“并驾齐驱”或“旗鼓相当”。“并驾齐驱”:指并排套着的几匹马一齐快跑,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或地位相当。“旗鼓相当”:比喻双方实力或者能力不相上下。
19.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
改写后的句子主语应为“水”;
“他的生活经验、他小说的背景、他后来的情感方式和美学方式”可以作为主语的宾语存在,即“水是他的生活经验,更是他小说的背景,甚至注定了他后来的情感方式和美学方式”;
“大自然绝不仅仅是提供生存环境,而更多的是给予人精神上的滋养,正因为如此……”可知大自然是上述句子的原因,故:“水是他的生活经验,更是他小说的背景,甚至注定了他后来的情感方式和美学方式,因为大自然绝不仅仅是提供生存环境,而更多的是给予人精神上的滋养”。
2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常见修辞手法的表述效果的能力。
“表现在语言上……表现在情节上……表现在人物上”,文章连用三个“表现在”的排比句式,从语言上、情节上和人物上把曹文轩作品的三方面特点依次表述出来,形式整齐,节奏感强。
“面对水时,会有一种清新的感觉。水是流动的”,结合前句我们可知“水”的特性“清新”“流动”。句子用水的特性来比喻曹文轩作品的审美特质,对作品特点的介绍由此而更具形象性,比如形容作品语言“干净简洁,自然流淌”就具有了水的特点“清”“流动”。
21.尤三姐拔剑自刎,柳湘莲落入空门(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22.尤三姐情寄柳湘莲,而柳湘莲却不相信她的清白。绝望中,她想到了以死证清白。或许只有鲜血才能还自己一个清净的女儿身。只一句“还你的定礼”,尤三姐什么也没多说,就剑锋一横,倒在了柳湘莲脚下。那一道冰冷的剑光,映亮了柳湘莲的眼睛,也划亮了整座红楼,那是一个女子为了有尊严地存在而做出的无声地呐喊,刚烈的抗争。“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就是尤三姐性格的真实写照。
2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经典名著章节以及图文转换的能力。
从肖像、服饰很容易判断图中向后倾倒身体的为一用剑自刎的女子,从右下角遗落地上的剑鞘来看,应该是右侧男子身上的佩剑。对《红楼梦》熟悉的学生会很快想到六十六回中的尤三姐和柳湘莲的爱情悲剧。主要讲尤三姐虽素行不端,但却刚烈有加,发誓说非柳湘莲不嫁。后贾琏外出,路遇柳湘莲,言尤三姐之意。柳湘莲欣然允诺。柳湘莲回京后与贾宝玉闲谈,知尤三姐是贾珍妻妹,就生出毁约的意思来,柳湘莲疑尤三姐入于下流,后悔留剑作为定礼。尤三姐听到他的话,就将剑送还,并愤而自杀,自刎而亡。柳湘莲追悔莫及,遁入空门。于是拟题为:尤三姐拔剑自刎,柳湘莲落入空门。抑或“情小妹耻情归地府,冷二郎一冷入空门”,这里的“情小妹”指的是尤二姐的妹妹尤三姐,“冷二郎”指柳湘莲。也可以拟写为: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揉碎桃花:比喻颈血迸溅。玉山倾倒:比喻跌倒在地。《世说新语》中记载,晋代嵇康风度很好,人家说他平时如孤松独立,醉后如玉山将倒。
2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经典名著相关情节并图文转换写旁白的能力。
尤三姐,是尤氏的继母改嫁到尤家时带来的女儿,与尤氏并无血缘关系。这个出身,在中国,哪怕今天,也是可能被歧视的。后来尤氏的父亲也去世了,尤老娘和这两个女儿的生活“着实艰难”,这时他们便依赖女婿贾珍帮衬。天下没有白沾的光。贾珍父子根本没把尤氏姐妹当亲戚或是当长辈,而是“权当粉头取乐”。但尤三姐跟尤二姐又不同。二姐是甘心被贾珍父子做玩物,安心做贾琏的外室,自谓嫁了贾琏就终身有靠了。尤三姐则沦落而不堕落,不甘心永远被丑恶的男性摆布,想要自己选择理想的婚姻,要努力跳出肮脏的火坑,虽然她的命运早已注定她跳不出去了。最终,尤三姐以自刎向这个罪恶的世界控诉。三姐有才有见识。从兴儿的话可以知道,尤三姐口才极好。他拿尤三姐和凤姐比口才,可见尤三姐口才也很出色,是个聪慧的人。而她对于现实清醒的认识,可知她也是个有头脑有见识的人。她,也被称作玫瑰花,贾琏说她“玫瑰花儿可爱,刺大扎手”。
柳湘莲又被称为冷面二郎、冷二郎。尤三姐发誓非他不嫁,本也已与他许亲,但他听说尤三姐是贾珍妻妹,说“这事不好了,万万做不得!你们东府里,除了两个看门的石头狮子,哪还有什么干净的”,认为尤三姐也是一个素行不端的女子,便生出毁约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医药对慢性病管理的效果评估与激励
- 产房紧急呼救系统管理制度
- 地质灾害防治双向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
- 文化节活动应急预案设计
- 郑州大学《机械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旅游景区人工造林美化方案
- 疫情期间大学宿舍院感管理制度
- 2024年度宁波智能制造设备租赁合同
- 2024年度软件开发与维护合同:金融行业风险管理系统
- 2024年度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合同标的属性分析
- 解读三中全会决定《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课件
- 脊柱损伤固定搬运术教学课件
- 初中英语阅读-篇章结构强化练习(附答案)
- 医疗器械安装调试方案
- 巴林投资环境分析课件
- 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的护理查房课件
- 银行运营主管演讲
- 员工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培训
- 创业培训教学管理制度
- 银行送礼品方案
- 苏教版五上9、《推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