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解析)_第1页
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解析)_第2页
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解析)_第3页
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解析)_第4页
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解析)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5月份)

一、第一部分积累运用(20分)

1.(6分)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答题。

从古至今,有无数诗赋形容着苏州水巷的悠深与(mián)长。诚然,苏州水巷有诗意美,是水城锦绣画幅上的一条条碧色丝带。可是,你可曾留意过那些石驳岸和石埠(A.bùB.pù)头,它是水巷的母亲;还有那石拱桥,时时俯视着水巷,送水逝月流,它是水巷的父亲。修砌石桥驳岸的是苏州市郊的金山花岗石。这种石头石质坚硬细(nì),石色洁白而纯净,有“花岗白玉”之美称。头枕着水巷的水光入梦,曾隐隐听到过修筑驳岸石匠的锤子声,从临水的楼窗上探望,一串灯火映出一张张粗犷(A.kuàngB.guǎng)的脸,抿着嘴角,带着艰毅的神色,锤子一起一落,犹如在宣告:水城的灵秀是从他们的粗犷中孕育而成。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mián)长

②细(nì)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①改为

②改为

(3)请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选项)

①埠(A.bùB.pù)头

②粗犷(A.kuàngB.guǎng)

2.(8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春去春回几番景,花开花落总关情。春水初生,白居易信马踏春钱塘湖畔,“①浅草才能没马蹄”,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款款而至;夏花绚烂,周敦颐流连荷池。“予独爱②,濯清涟而不妖”,君子之风盈盈其间;秋风萧瑟,秋瑾小住京华,“③,秋容如拭”,知音难觅的孤独涌上心头;北风卷地,冬雪骤降,岑参戍守边塞,“④,”,以想象化冬为春,奇情逸发。而当落花时节,好友王昌龄左迁龙标,即便潇洒如李白,也不免在“⑥”时生出几分伤感;然而,也总有人能跳出落英伤怀的窠臼,龚自珍就以“⑦,⑧”赋予了落花别样的情意。

3.(2分)将句子依次填入横线处,句意正确、合理的一项是()

为何当下的青少年还需要习诵古典诗词?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人可以背几百首诗歌,有的人在诗词大会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①但是这还不够,习诵古典诗词不仅仅是为了应试备考,不仅仅是才学的积累,我们更应看到,古诗词在开启智慧、陶冶情操、塑造品格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②正是在这种传承中,我们实现了培育中国魂、树立中国心的育人目标,让青少年成长为有“魂”有“根”的新一代。

③这种靠内在起变化的质性特征,是道德教育的根本性特征。

④现在,教材里扩充了古典诗词的篇幅。

⑤“只有在人有内在的感受、属于自己的感受时,道德才能在人的心灵中扩展”。

⑥而青少年正能够从诗词中读出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动的力量,进而让古人的诗和当下的人之间产生一种呼应,这样就完成一种诗词上的传承,文化上的赓续。

A.⑤③④①⑥②B.④①⑤③⑥②C.②⑤③⑥①④D.④③①⑥②⑤

4.(4分)下面是某地读书活动宣传图标,请描述其画面内容,并简要说明图形的寓意。(80字左右)

二、第二部分阅读理解(50分)

5.(3分)下列有关名著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浒传》借鉴传统评书“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叙事方法。为避免行文呆板,增加叙事的节奏和波澜,往往在篇幅较长的故事中插入其他事件,如“三打祝家庄”中穿插“孙立孙新大劫牢”的情节。

B.阅读现实主义小说不仅要分析人物性格,也要结合社会环境,如《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最终理想幻灭,不仅因为他生性懒惰,而且更重要的是当时的社会容不下一个淳朴青年卑微的梦想。

C.艾青的诗歌一般通过描写太阳、土地等具有象征性的事物,表述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形式上,不拘泥于韵脚、字数、行数的划一,而是借助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一种变化中的统一。

D.《儒林外史》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的理想。

6.(3分)文学世界,万物有灵。下列作家笔下的哪种植物可以用来比喻简爱?请结合相关内容,简析两者的相似之处。

A.白杨树(茅盾)

B.小桃树(贾平凹)

7.(19分)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问题。

(一)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②,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③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①王禹偁(chēng),字元之,北宋诗人、散文家。政治上主张改革,刚直敢言,因此屡遭贬谪。②晚籁:指秋声。③棠梨:杜梨,又名白梨、白棠,落叶乔木。

(二)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王禹偁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①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②江濑,幽阒辽敻③,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④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⑤,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⑥而葺之庶⑦斯楼之不朽也。

①刳(kū):削剔,挖空。②挹(yì):望见。③幽阕(qù)辽敻(xiòng):幽静辽阔。④公退:办完公事,退下休息。⑤稔(rěn):谷子一熟叫一稔,引申指一年。⑥嗣(sì):接续、继承。⑦庶(shù):表示期待或可能。

(1)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所表现的画面。

(2)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文言词句方法解释

子城西北隅成语迁移法:向隅而泣A

因作小楼二间课内迁移法: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B

诗韵清绝字典查询法:①断;②绝妙的;③极,非常。C(填序号)

亦谪居之胜概也语境猜测法:在具体语境下词性改变,词义发生变化。D

(3)请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②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5)王禹偁和欧阳修都曾在滁州任职,有人认为,王禹偁与欧阳修很像,你赞同吗?请结合相关内容说明理由。

(6)这两篇诗文都描述了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但诗文结尾表述的情感却不尽相同。请结合诗文内容阐述你的理解。

8.(10分)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说到“研学”,就不得不提起“游学”。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游学”的历史,学子远游异地,求师问道,寻求真知。孔子带着诸弟子周游列国,抛却政治和历史的因素,本质上就是孔子做了一次游学活动。因此,在谈及“游学”时,一般都会把周游列国的孔子奉为游学的鼻祖。追溯历史,郦道元、玄奘、李时珍、徐霞客都可以算作游学的先行者,他们有明确的游学路线和资源,也有清晰的目标,方法则有访谈、记录等等。可见,我国古人就有游历四方,探寻真知的觉悟。

从2013年开始,国家就提出了“研学旅行”的概念。教育部的相关负责人也曾表示:“研学旅行不是一般的旅游,要有课程的开发,特别是到了富有教育意义的革命传统基地和文化基地,要把革命的精神、文化的内涵讲出来,让学生受到教育。”相较游学,研学是种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更加注重“学”,重视课程内容,更加强化其深刻的教育意义。

研学旅行是“旅游+”概念下的新模式,它延续和发展了古代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方式。随着体验式教育理念和旅游业的跨界融合,研学旅行成为市场热点,特别是近年来,在“文化+旅游”的时代浪潮推动下,未来的研学旅行甚至会出现许多倍的爆发峰值。

(选自《还你一个真实的研学旅行》,有删改)

材料二:

材料三:

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地将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此意见一出,也引发了多方思考:

家长:担忧!

研学旅行可以让孩子增长见识、扩展视野,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但是,当学生从传统的“课堂时间”离开家长视野,走出学校围墙,家长们多少有些担忧。

校长:需要保障机制。也很想带学生出去寓教于乐,可安全责任太大了,万一出事,学校就会被推向风口浪尖。此外,旅行涉及吃、住、行等,学校没有专项经费列支,按规定也不能向学生家长收费,活动很难开展。

老师:内容如何有意义?

很多老师担忧:“研学旅行如何才能真正与课改内容结合?怎么把这个研学做得有意义很重要,而不是单纯地吃吃喝喝像旅行一样。”

专家:需要专业组织来操作。

四川省教育学会秘书长纪大海提出自己的思考,他认为:现在一些旅行社搞的所谓研学旅行,是游而不研。而学校开展的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又是研而不游。真正的研学旅行,需要专业化的组织来操作。

(选自《研学旅行,要走的“路”还很远》,有删改)

材料四:

海外夏令营、校园考察、文化体验……近年来,随着国家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研学旅行迎来了“春天”。与此同时,各种乱象也开始显现。

任意“贴标签”,过度逐利。业内人士表示,研学旅行基地、机构的资质参差不齐、准入门槛高低不一,存在一哄而上、杂乱无章的现象。在一些地方,研学旅行甚至成了某些商家任意定高价、从中逐利的幌子。

“假大空”“走马观花”。目前,不少研学旅行项目仅仅停留在“走马观花”的层面,或是主打名校游、奢华游,但实质性的教育内涵和价值缺失,“假大空”现象普遍存在。

师生比失衡,安全存隐患。一些研学机构在师资选拔、培训等方面欠缺考虑,老师素质参差不齐,师生比严重失衡,甚至出现过1名老师负责三五十名学生的情况,学生的人身安全存在极大的隐患。

研学旅行,尤其是海外项目存在较多安全误区,包括文化误区、法律误区等,如果机构对项目把控率不高,且没有很好的界定和排查,可能会出现很大的风险。

行业标准和反馈机制缺失。不少学校只注重过程,但后续的督促检查、考核却乏人问津,这样就很难判断研学旅行是否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

受访专家认为,研学旅行需要有关部门制定行业标准,包括研学旅行机构的准入门槛、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等,从而使政府在履行检查监督职能时可以作为重要参照。

(选自《研学旅行有哪些“坑”》,有删改)

(1)下面对四则材料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研学旅行延续了古代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可以说是古代游学精神的当代再现。

B.从2014年到2017年,我国境内游学人数从140万人增长到340万人,境外游学人数则以35万人数增长到85万人,境内游学的增长率远远高于境外游学的增长率。

C.随着研学旅行的进一步推进,家长、校长、老师、专家等各个方面都表示出深切的担忧。

D.行业标准,包括研学旅行机构的准入门槛、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等,是政府在履行检查监督职能时的重要参照。

(2)阅读材料一,请简要说说“古代游学”与“研学旅行”的共同点有哪些。

(3)针对材料四“研学旅行”中的乱象,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有效阻止这些乱象呢?

9.(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问题。

春雷

梁柱生

①十多年前的一个早春傍晚,我和石头出来时,火车的硬座、无座、硬卧票都售完了,仅剩两张软卧票,价钱是硬卧的两倍。我便有些犹豫,因为我们身上的钱不多,买了软卧,就只能吃方便面了。

②归心似箭的石头说:“买,再啰唆,待会儿连这两张软卧也没有了,只好明天回去了。钱是王八蛋,花了再去挣。”

③就这样,我们买了平生第一张软卧车票,都是上铺,价格比下铺略低,但也让我们心痛了一阵。半个钟头后,我们饥肠辘辘地上了车。

④软卧跟硬卧最大的区别是有门,每格四个铺位,只有上下铺。我们进来时,下铺已经坐有人:一个年龄跟我们相仿的小伙子和一个中年人。中年人穿得花里胡哨,留着八字胡,戴着蛤蟆镜,A.目光高深莫测。

⑤我把简单行李塞到铺下,习惯打招呼:“两位到哪儿?”

⑥那个小伙子正要回答,中年人抢先说:“终点站。”

⑦“我们也是终点站,”石头看了中年人一眼,“老板在哪儿发财?”

⑧中年人冷哼:“发啥财,刚从川北监狱出来,因为动刀斗狠,蹲了几年班房。”

⑨B.石头和我对视了一下。我从背包里摸出两桶廉价方便面,递给石头一桶,之后就出去接开水泡面。回来时,软卧的门虚掩着,只听那小伙子说:“叔,我看那两个人挺实在的,像是农民工,可能也像咱们一样车票买晚了,只好买软卧。大家相识是种缘分,你干吗骗他们说你坐过牢?”

⑩中年人道:“这样说,他们就不敢打咱们的主意了——劳改犯,谁敢惹?出门在外,小心为是。你那一万块钱学费要放好呀,那是你爹挖了一年煤才挣来的,如今供个大学生真不容易。我打工之余,就到学校看你。”

小伙子说:“放心吧,我把钱分作两部分,折叠后放到袜底脚掌心的地方。我穿着袜子睡觉,谁一脱袜子我就会知道,保险得很。”

“睡觉时放警醒点儿,莫睡得太沉。”

“可我总觉得世界没那么复杂。”

“小心无大错……”

我回头看了石头一眼。C.石头两眼放光,像有很多爪子在往外伸。

里面安静一会儿后,我们才进去。

吃完方便面,又累又困,我和石头爬到铺上,躺下睡觉,一会儿就进了梦乡。

半夜,我被窸窣之声惊醒。此时早已熄灯,列车在无边的黑暗中轰鸣着前进。借着车厢里微弱的脚灯光,我看到D.石头正伸头俯瞰睡在他对面下铺的小伙子,就像猎人在观察猎物。之后他悄然坐起,摸出在车站小卖部买来的刮胡刀片,刀片闪着蓝光。石头像幽灵一般走下扶梯时,我伸出强有力的手,逮住了他的手腕,将刀片缴了过来。

我伸头看了一眼下铺,小伙子睡得正熟,两只穿黑袜子的脚伸到了白色被子外面,格外醒目。中年人的鼾声像拉风箱一样抑扬顿挫,即使放鞭炮也不会把他震醒。

石头爬上去,重新躺下,似乎心有不甘。我从衣兜里把那张硬卡片掏出来递给他。他捏了捏,还给我,一会儿就打起了呼噜。

我却睡意全无,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

我怕石头装睡,就当起了小伙子的义务警卫,虽然他并不知道。

黎明时分,列车抵达一座大城市。小伙子和中年人下车。我们却是要到终点站的。那里,母亲倚门等我们归来,三年了……

石头醒来,看了眼空空的下铺,神情有些沮丧:“昨晚你不拦我,只要我这么一下,”他做了个用刀片划拉的动作,“一万块钱就到手了,哪里还用得着吃方便面。”

我小声道:“读了三年‘大专’,你难道没半点儿长进?三年时间用汗水挣钱,何止一万块?人不能一错再错!”

石头讪笑一下:“道理我懂,可一看到肥肉,就又忍不住嘴馋。昨晚你递给我‘毕业证’,我就知道不能犯浑,很快又睡着了。”

那是川北监狱发给我和石头的刑满释放证,它宣告我们过去生活的终结。

我起床,坐到下铺上,扭头看窗外。因是大站,停靠时间长。

外面下雨了,还传来了隆隆的声音。那是春雷,好多年没听到过了。我忍不住热泪盈眶,因为春雷一响,万物就会复苏,开始新生。

列车开动了,天色越来越亮。

(选自《2022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

小说初读简单,作家却匠心别具地讲好了一个故事。好故事是如何产生的?小沙和小坪邀请你参加一场别开生面的阅读之旅一“像作家一样去阅读”。

(1)小沙:小说时间的创设很有匠心,从“早春傍晚”到“半夜”,巧妙呼应了后文出现的春雷,又可以让故事从开始到结束聚焦在一个整晚。

小坪:同意。我觉得小说地点的创设也很有匠心,

(2)小沙查阅资料后发现,微型小说一般用单线条笔墨集中地勾勒人物的一个性格侧面。据此,小沙要为小说的两组人物绘制一份人物关系图,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3)微型小说常常聚焦于人物的一个细节特征。小坪发现本文多处出现对“眼神”的刻画,请你选择两处,用第一人称描写该人物眼神背后的心理活动。

A.目光高深莫测

B.对视了一下

C.两眼放光

D.俯瞰

我选,心理活动:

我选,心理活动:

(4)小说中的一些道具起着重要作用。你认为本文最重要的道具是什么?它对情节有什么作用?

(5)小沙和小坪读完小说后,用了两个关键词来总结他们的理解,你支持哪一个?请结合文章多个人物,说明你的理由。

小沙:拯救

小坪:新生

三、第三部分表述交流(60分)

10.(60分)有人说,无际的蓝、满山的绿,这些色彩过于单一乏味,色彩缤纷五彩斑斓则更绚烂夺目。但是,大自然却因这些本色而纯粹厚重,生命因拥有这样的本来面貌而富有生趣。本色是一股清泉,本色是生活的底色,是人生的亮色,是品质是精神,是追求是方向……

请以“其实本色很美”为题,写一篇文章。

说明:①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思考感悟,不得抄袭;

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④请勿透露考生个人信息,如地名、校名和人名。

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5月份(参考解析)

一、第一部分积累运用(20分)

1.(6分)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答题。

从古至今,有无数诗赋形容着苏州水巷的悠深与(mián)长。诚然,苏州水巷有诗意美,是水城锦绣画幅上的一条条碧色丝带。可是,你可曾留意过那些石驳岸和石埠(A.bùB.pù)头,它是水巷的母亲;还有那石拱桥,时时俯视着水巷,送水逝月流,它是水巷的父亲。修砌石桥驳岸的是苏州市郊的金山花岗石。这种石头石质坚硬细(nì),石色洁白而纯净,有“花岗白玉”之美称。头枕着水巷的水光入梦,曾隐隐听到过修筑驳岸石匠的锤子声,从临水的楼窗上探望,一串灯火映出一张张粗犷(A.kuàngB.guǎng)的脸,抿着嘴角,带着艰毅的神色,锤子一起一落,犹如在宣告:水城的灵秀是从他们的粗犷中孕育而成。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mián)绵长长

②细(nì)腻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①悠改为幽

②艰改为坚

(3)请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选项)

①埠(A.bùB.pù)头A

②粗犷(A.kuàngB.guǎng)B

解析:

(1)①绵②腻

(2)①悠幽②艰坚

(3)①A②B

2.(8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春去春回几番景,花开花落总关情。春水初生,白居易信马踏春钱塘湖畔,“①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款款而至;夏花绚烂,周敦颐流连荷池。“予独爱②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君子之风盈盈其间;秋风萧瑟,秋瑾小住京华,“③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知音难觅的孤独涌上心头;北风卷地,冬雪骤降,岑参戍守边塞,“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想象化冬为春,奇情逸发。而当落花时节,好友王昌龄左迁龙标,即便潇洒如李白,也不免在“⑥杨花落尽子规啼”时生出几分伤感;然而,也总有人能跳出落英伤怀的窠臼,龚自珍就以“⑦落红不是无情物,⑧化作春泥更护花”赋予了落花别样的情意。

解析:

①乱花渐欲迷人眼(注意“渐”的写法);

②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注意“淤”的写法);

③为篱下黄花开遍;

④忽如一夜春风来;

⑤千树万树梨花开;

⑥杨花落尽子规啼(注意“啼”的写法);

⑦落红不是无情物;

⑧化作春泥更护花。

3.(2分)将句子依次填入横线处,句意正确、合理的一项是()

为何当下的青少年还需要习诵古典诗词?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人可以背几百首诗歌,有的人在诗词大会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①但是这还不够,习诵古典诗词不仅仅是为了应试备考,不仅仅是才学的积累,我们更应看到,古诗词在开启智慧、陶冶情操、塑造品格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②正是在这种传承中,我们实现了培育中国魂、树立中国心的育人目标,让青少年成长为有“魂”有“根”的新一代。

③这种靠内在起变化的质性特征,是道德教育的根本性特征。

④现在,教材里扩充了古典诗词的篇幅。

⑤“只有在人有内在的感受、属于自己的感受时,道德才能在人的心灵中扩展”。

⑥而青少年正能够从诗词中读出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动的力量,进而让古人的诗和当下的人之间产生一种呼应,这样就完成一种诗词上的传承,文化上的赓续。

A.⑤③④①⑥②B.④①⑤③⑥②C.②⑤③⑥①④D.④③①⑥②⑤

④句由为了青少年多接触古典诗词的举措“教材里扩充了古典诗词的篇幅”写起;①句中“但是”表转折,“习诵古典诗词不仅仅是为了应试备考,不仅仅是才学的积累”承接④句中的做法,引出强调古诗词的作用;⑤句点明怎样才能将古典诗词内化,怎样做才有用;③句“这种靠内在起变化的质性特征”指代的即为⑤句;进而⑥句点明如何实现诗词、文化的传承;②句点明“传承”的意义;故排为:④①⑤③⑥②;

故选:B。

4.(4分)下面是某地读书活动宣传图标,请描述其画面内容,并简要说明图形的寓意。(80字左右)

认真观察题干中的漫画图片,按照一定顺序描绘漫画内容,并联系实际,说说漫画寓意。这幅漫画像翻开的书,又如打开的两扇门,中间偏上有一只眼睛,偏下处有把钥匙。漫画说的是:读书可以让人开阔眼界,阅读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倡导大家积极参与读书活动。注意80字左右。

解析:

示例:内容:图标主体形似一本翻开的书,也像两扇打开的门,书的中间是一只眼睛,眼睛下方是一把钥匙。

寓意:读书可以让人开阔眼界,阅读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倡导大家积极参与读书活动。

二、第二部分阅读理解(50分)

5.(3分)下列有关名著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浒传》借鉴传统评书“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叙事方法。为避免行文呆板,增加叙事的节奏和波澜,往往在篇幅较长的故事中插入其他事件,如“三打祝家庄”中穿插“孙立孙新大劫牢”的情节。

B.阅读现实主义小说不仅要分析人物性格,也要结合社会环境,如《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最终理想幻灭,不仅因为他生性懒惰,而且更重要的是当时的社会容不下一个淳朴青年卑微的梦想。

C.艾青的诗歌一般通过描写太阳、土地等具有象征性的事物,表述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形式上,不拘泥于韵脚、字数、行数的划一,而是借助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一种变化中的统一。

D.《儒林外史》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的理想。

ACD.正确;

B.有误,《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勤劳、善良、要强,“不仅因为他生性懒惰”的表述错误。

故选:B。

6.(3分)文学世界,万物有灵。下列作家笔下的哪种植物可以用来比喻简爱?请结合相关内容,简析两者的相似之处。

A.白杨树(茅盾)

B.小桃树(贾平凹)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人物及课文内容的把握能力。此题难度较大,一要了解名著中简爱的经历及性格特征,其次要了解所给的三篇文章所赋予的抒情对象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出与人物最相似的植物,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似点。简爱的性格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自尊自主、叛逆反抗。简爱在寄居的舅妈家里敢于和骄横残暴的表哥约翰发生冲突,具反抗性格和捍卫独立人格的精神,这一点和虽然平凡,却能力争上游的白杨树很相似。②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平等。当简爱发觉她爱上了主人后,在地位悬殊的情况下,她敢于去爱,因为她坚信人在精神上都是平等的。她的这种敢于追求的精神,与历经苦难依旧开出花来的小桃树很相似。③意志坚强,智慧过人。在慈善学校的悲惨体验,表现了简爱的坚强和惊人的意志力。简爱凭借顽强的生命力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呆了10年。这一点也与小桃树相似。④感情炽烈,敢于追求真正意义上、完整的爱情。得知罗彻斯特还有疯了的合法妻子,她拒绝了他的爱,她不愿作人情妇,她要的还是一份真正意义的完整爱情。然而,当简爱离开了罗彻斯特后,并没有在感情上抛弃他;相反,她的爱情像殉道一般,专一到打算为其作永远的牺牲,贫困时是这样,富有后仍是这样,更不会因为罗彻斯特身体上的残缺而弃之不顾。

解析:

示例一:我选A。白杨树是普通的,但它不屈于恶劣的环境,力争上游,有坚强的意志和精神。这和简爱的处境与抗争精神是相似的。简爱从小失去父母,寄住在舅妈家,饱受欺凌,但她敢于反抗表哥的欺侮,后来又同冷酷、自傲的劳渥德学校校长抗争。她积极进取,后来成为家庭教师。简爱说“我虽然卑微,但并不卑贱”,这与极普通而绝不平凡的白杨树是十分相似的。

示例二:我选B。小桃树生长在院子角落里,在逆境中成长,经历风雨仍然顽强生存,枝头上还长出花苞。这与简爱的成长历程是相似的。简爱从小失父母,寄住在舅妈家,在盖兹海德府饱爱欺凌,在劳渥德学校以到不公平的待遇,在桑菲尔德经历坎坷的爱情,但她追求自己的梦想,依靠不懈的奋斗,收获了人生的幸福。

7.(19分)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问题。

(一)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②,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③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①王禹偁(chēng),字元之,北宋诗人、散文家。政治上主张改革,刚直敢言,因此屡遭贬谪。②晚籁:指秋声。③棠梨:杜梨,又名白梨、白棠,落叶乔木。

(二)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王禹偁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①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②江濑,幽阒辽敻③,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④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⑤,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⑥而葺之庶⑦斯楼之不朽也。

①刳(kū):削剔,挖空。②挹(yì):望见。③幽阕(qù)辽敻(xiòng):幽静辽阔。④公退:办完公事,退下休息。⑤稔(rěn):谷子一熟叫一稔,引申指一年。⑥嗣(sì):接续、继承。⑦庶(shù):表示期待或可能。

(1)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所表现的画面。

(2)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文言词句方法解释

子城西北隅成语迁移法:向隅而泣A角

因作小楼二间课内迁移法: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B于是

诗韵清绝字典查询法:①断;②绝妙的;③极,非常。C②(填序号)

亦谪居之胜概也语境猜测法:在具体语境下词性改变,词义发生变化。D乐

(3)请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②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5)王禹偁和欧阳修都曾在滁州任职,有人认为,王禹偁与欧阳修很像,你赞同吗?请结合相关内容说明理由。

(6)这两篇诗文都描述了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但诗文结尾表述的情感却不尽相同。请结合诗文内容阐述你的理解。

(1)本题考查对诗中画面的理解掌握。作答时,需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适当的想象和联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诗中画面即可。不要求统一解析。第三联写山乡的红叶与荞麦花,抓住“胭脂”与“白雪”关键词来描绘。

(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A句意:子城的西北角上。隅:角。

B句意:我于是就地建造小竹楼两间。因:于是。

C句意:诗的韵味清雅绝妙。绝:绝妙。故选:②。

D句意:这也是谪居生活中的一大乐事。胜:乐。

(3)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希望接任我的人与我志趣相同,继我爱楼之意而常常修缮它,那么这座竹楼就不会朽烂了。故断为: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皆,都;然,这样。句意为:家家房屋都是这样,因为竹瓦价格便宜而且又省工。

②中重点词语有:之,的;而已,罢了。句意为:这里江山形胜之外,只见轻风扬帆,沙上禽鸟,云烟竹树一片而已。

(5)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此题是开放性题,结合对文章的分析,言之成理即可。首先回答观点:赞同,再阐述理由。示例:赞同,结合“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可见王禹偁与欧阳修很像,他们都沉醉于山水之乐,有着乐观豁达的情操。

(6)本题考查情感主旨。诗句“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意为:是什么让我在吟诗时突然觉得很惆怅,原来乡村的小桥原来像极了我的家乡!诗歌以设问结尾,诗人由眼前小桥想到家乡的小桥,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结合“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茸之,庶斯楼之不朽也”可知,回顾自己四年当中奔波不息,进而联想带自己不知道明年又在何处,担心竹楼败坏,希望能找到志趣相同的人在自己离开后修缮它。抒发了自己漂泊流浪的凄凉之感及谪居生涯的迷茫慨叹之情。

解析:

(1)经霜的棠梨叶随风飘落,红艳似火,在山野间分外耀眼;成片的荞麦花开如雪,阵阵清香扑鼻而来。

(2)A角。

B于是。

C②。

D乐。

(3)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4)①家家房屋都是这样,因为竹瓦价格便宜而且又省工。

②这里江山形胜之外,只见轻风扬帆,沙上禽鸟,云烟竹树一片而已。

(5)赞同,结合“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可见王禹偁与欧阳修很像,他们都沉醉于山水之乐,有着乐观豁达的情操。

(6)第一首诗歌,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秋日乡村晚晴图,结尾设问,抒发了诗人思乡之情;第二篇散文,记述了在小竹楼的生活片段,虽身处困境但乐观豁达,结尾回想四年间的奔波困顿,抒发谪居的幽愤与迷茫。

8.(10分)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说到“研学”,就不得不提起“游学”。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游学”的历史,学子远游异地,求师问道,寻求真知。孔子带着诸弟子周游列国,抛却政治和历史的因素,本质上就是孔子做了一次游学活动。因此,在谈及“游学”时,一般都会把周游列国的孔子奉为游学的鼻祖。追溯历史,郦道元、玄奘、李时珍、徐霞客都可以算作游学的先行者,他们有明确的游学路线和资源,也有清晰的目标,方法则有访谈、记录等等。可见,我国古人就有游历四方,探寻真知的觉悟。

从2013年开始,国家就提出了“研学旅行”的概念。教育部的相关负责人也曾表示:“研学旅行不是一般的旅游,要有课程的开发,特别是到了富有教育意义的革命传统基地和文化基地,要把革命的精神、文化的内涵讲出来,让学生受到教育。”相较游学,研学是种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更加注重“学”,重视课程内容,更加强化其深刻的教育意义。

研学旅行是“旅游+”概念下的新模式,它延续和发展了古代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方式。随着体验式教育理念和旅游业的跨界融合,研学旅行成为市场热点,特别是近年来,在“文化+旅游”的时代浪潮推动下,未来的研学旅行甚至会出现许多倍的爆发峰值。

(选自《还你一个真实的研学旅行》,有删改)

材料二:

材料三:

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地将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此意见一出,也引发了多方思考:

家长:担忧!

研学旅行可以让孩子增长见识、扩展视野,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但是,当学生从传统的“课堂时间”离开家长视野,走出学校围墙,家长们多少有些担忧。

校长:需要保障机制。也很想带学生出去寓教于乐,可安全责任太大了,万一出事,学校就会被推向风口浪尖。此外,旅行涉及吃、住、行等,学校没有专项经费列支,按规定也不能向学生家长收费,活动很难开展。

老师:内容如何有意义?

很多老师担忧:“研学旅行如何才能真正与课改内容结合?怎么把这个研学做得有意义很重要,而不是单纯地吃吃喝喝像旅行一样。”

专家:需要专业组织来操作。

四川省教育学会秘书长纪大海提出自己的思考,他认为:现在一些旅行社搞的所谓研学旅行,是游而不研。而学校开展的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又是研而不游。真正的研学旅行,需要专业化的组织来操作。

(选自《研学旅行,要走的“路”还很远》,有删改)

材料四:

海外夏令营、校园考察、文化体验……近年来,随着国家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研学旅行迎来了“春天”。与此同时,各种乱象也开始显现。

任意“贴标签”,过度逐利。业内人士表示,研学旅行基地、机构的资质参差不齐、准入门槛高低不一,存在一哄而上、杂乱无章的现象。在一些地方,研学旅行甚至成了某些商家任意定高价、从中逐利的幌子。

“假大空”“走马观花”。目前,不少研学旅行项目仅仅停留在“走马观花”的层面,或是主打名校游、奢华游,但实质性的教育内涵和价值缺失,“假大空”现象普遍存在。

师生比失衡,安全存隐患。一些研学机构在师资选拔、培训等方面欠缺考虑,老师素质参差不齐,师生比严重失衡,甚至出现过1名老师负责三五十名学生的情况,学生的人身安全存在极大的隐患。

研学旅行,尤其是海外项目存在较多安全误区,包括文化误区、法律误区等,如果机构对项目把控率不高,且没有很好的界定和排查,可能会出现很大的风险。

行业标准和反馈机制缺失。不少学校只注重过程,但后续的督促检查、考核却乏人问津,这样就很难判断研学旅行是否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

受访专家认为,研学旅行需要有关部门制定行业标准,包括研学旅行机构的准入门槛、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等,从而使政府在履行检查监督职能时可以作为重要参照。

(选自《研学旅行有哪些“坑”》,有删改)

(1)下面对四则材料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

A.研学旅行延续了古代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可以说是古代游学精神的当代再现。

B.从2014年到2017年,我国境内游学人数从140万人增长到340万人,境外游学人数则以35万人数增长到85万人,境内游学的增长率远远高于境外游学的增长率。

C.随着研学旅行的进一步推进,家长、校长、老师、专家等各个方面都表示出深切的担忧。

D.行业标准,包括研学旅行机构的准入门槛、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等,是政府在履行检查监督职能时的重要参照。

(2)阅读材料一,请简要说说“古代游学”与“研学旅行”的共同点有哪些。

(3)针对材料四“研学旅行”中的乱象,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有效阻止这些乱象呢?

(1)A.有误,从材料一“研学旅行是‘旅游+概念下的新模式,它延续和发展了古代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方式”可知,“古代游学精神的当代再现”理解有误。

B.有误,从材料二“数据换算一一境内游学人数从140万人增长到340万人,增长率为2.5%境外游学人数则以35万人数增长到85万人,增长率为2.4%可知,“境内游学的增长率远远高于境外游学的增长率”理解有误。

C.有误,从材料三可知家长、校长、老师、专家都发表了看法,但表示担忧的只有家长,故表述不当。

D.正确。

故选:D。

(2)从材料—“远游异地,求师问道,寻求真知”“有明确的游学路线和资源,也有清晰的目标,方法则有访谈,记录等等”可知,古代游学的特点是:远游异地,寻求真知,目标明确;明确的游学路线和资源;方法是访谈和记录。从“相较游学,研学是种硏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更加注重‘学’,重视课程内容,更加强化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可知,研学丰富和发展了“游学”,因此,可以理解为,游学有的,研学都有,研学有的,游学不定有。所以,游学的特点,就是二者的共同点。

(3)需要根据乱象的具体表现,逐一提出针对性措施。材料四共列举了四种乱象:任意“贴标签”,过度逐利;“假大空”“走马观花”;师生比失衡,安全存隐患;行业标准和反馈机制缺失。对应的措施有:有关部门要强化监督管理,杜绝暴利行为;设立专门机构,研究研学旅行的教育内涵和价值,规划研修路线;加强师资培训,杜绝安全隐患;制定行业标准,建立反馈渠道。

解析:

(1)D

(2)①都有明确的目标,游历四方,探寻真知。②都有明确的路线规划和丰富的学习资源。③都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如访谈,记录等.

(3)①政府要强化监督管理,制定行业标准,包括研学旅行机构的准入门槛、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加强反馈机制;②研学机构要精心规划研学路线,挖掘其中的文化和精神底蕴,强化研学旅行的教育内涵和价值,避免走马观花的“假大空”现象;③加强研学机构的师资选拔和培训,避免生师比失调带来的安全隐患;④提升对项目的把控率,尽量避免法律误区、文化误区等安全误区。

9.(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问题。

春雷

梁柱生

①十多年前的一个早春傍晚,我和石头出来时,火车的硬座、无座、硬卧票都售完了,仅剩两张软卧票,价钱是硬卧的两倍。我便有些犹豫,因为我们身上的钱不多,买了软卧,就只能吃方便面了。

②归心似箭的石头说:“买,再啰唆,待会儿连这两张软卧也没有了,只好明天回去了。钱是王八蛋,花了再去挣。”

③就这样,我们买了平生第一张软卧车票,都是上铺,价格比下铺略低,但也让我们心痛了一阵。半个钟头后,我们饥肠辘辘地上了车。

④软卧跟硬卧最大的区别是有门,每格四个铺位,只有上下铺。我们进来时,下铺已经坐有人:一个年龄跟我们相仿的小伙子和一个中年人。中年人穿得花里胡哨,留着八字胡,戴着蛤蟆镜,A.目光高深莫测。

⑤我把简单行李塞到铺下,习惯打招呼:“两位到哪儿?”

⑥那个小伙子正要回答,中年人抢先说:“终点站。”

⑦“我们也是终点站,”石头看了中年人一眼,“老板在哪儿发财?”

⑧中年人冷哼:“发啥财,刚从川北监狱出来,因为动刀斗狠,蹲了几年班房。”

⑨B.石头和我对视了一下。我从背包里摸出两桶廉价方便面,递给石头一桶,之后就出去接开水泡面。回来时,软卧的门虚掩着,只听那小伙子说:“叔,我看那两个人挺实在的,像是农民工,可能也像咱们一样车票买晚了,只好买软卧。大家相识是种缘分,你干吗骗他们说你坐过牢?”

⑩中年人道:“这样说,他们就不敢打咱们的主意了——劳改犯,谁敢惹?出门在外,小心为是。你那一万块钱学费要放好呀,那是你爹挖了一年煤才挣来的,如今供个大学生真不容易。我打工之余,就到学校看你。”

小伙子说:“放心吧,我把钱分作两部分,折叠后放到袜底脚掌心的地方。我穿着袜子睡觉,谁一脱袜子我就会知道,保险得很。”

“睡觉时放警醒点儿,莫睡得太沉。”

“可我总觉得世界没那么复杂。”

“小心无大错……”

我回头看了石头一眼。C.石头两眼放光,像有很多爪子在往外伸。

里面安静一会儿后,我们才进去。

吃完方便面,又累又困,我和石头爬到铺上,躺下睡觉,一会儿就进了梦乡。

半夜,我被窸窣之声惊醒。此时早已熄灯,列车在无边的黑暗中轰鸣着前进。借着车厢里微弱的脚灯光,我看到D.石头正伸头俯瞰睡在他对面下铺的小伙子,就像猎人在观察猎物。之后他悄然坐起,摸出在车站小卖部买来的刮胡刀片,刀片闪着蓝光。石头像幽灵一般走下扶梯时,我伸出强有力的手,逮住了他的手腕,将刀片缴了过来。

我伸头看了一眼下铺,小伙子睡得正熟,两只穿黑袜子的脚伸到了白色被子外面,格外醒目。中年人的鼾声像拉风箱一样抑扬顿挫,即使放鞭炮也不会把他震醒。

石头爬上去,重新躺下,似乎心有不甘。我从衣兜里把那张硬卡片掏出来递给他。他捏了捏,还给我,一会儿就打起了呼噜。

我却睡意全无,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

我怕石头装睡,就当起了小伙子的义务警卫,虽然他并不知道。

黎明时分,列车抵达一座大城市。小伙子和中年人下车。我们却是要到终点站的。那里,母亲倚门等我们归来,三年了……

石头醒来,看了眼空空的下铺,神情有些沮丧:“昨晚你不拦我,只要我这么一下,”他做了个用刀片划拉的动作,“一万块钱就到手了,哪里还用得着吃方便面。”

我小声道:“读了三年‘大专’,你难道没半点儿长进?三年时间用汗水挣钱,何止一万块?人不能一错再错!”

石头讪笑一下:“道理我懂,可一看到肥肉,就又忍不住嘴馋。昨晚你递给我‘毕业证’,我就知道不能犯浑,很快又睡着了。”

那是川北监狱发给我和石头的刑满释放证,它宣告我们过去生活的终结。

我起床,坐到下铺上,扭头看窗外。因是大站,停靠时间长。

外面下雨了,还传来了隆隆的声音。那是春雷,好多年没听到过了。我忍不住热泪盈眶,因为春雷一响,万物就会复苏,开始新生。

列车开动了,天色越来越亮。

(选自《2022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

小说初读简单,作家却匠心别具地讲好了一个故事。好故事是如何产生的?小沙和小坪邀请你参加一场别开生面的阅读之旅一“像作家一样去阅读”。

(1)小沙:小说时间的创设很有匠心,从“早春傍晚”到“半夜”,巧妙呼应了后文出现的春雷,又可以让故事从开始到结束聚焦在一个整晚。

小坪:同意。我觉得小说地点的创设也很有匠心,地点创设在一个软卧四人车厢内,聚焦小说发生的场景;软卧车厢有门,让后文“我”和石头听到虚掩的门里的对话,使后文发生的情节合情合理。

(2)小沙查阅资料后发现,微型小说一般用单线条笔墨集中地勾勒人物的一个性格侧面。据此,小沙要为小说的两组人物绘制一份人物关系图,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②冷静理智/改过自新的“我”。

③假装老练/老练/阅历丰富/谨慎的中年人。

④单纯/阅历浅的小伙子。

(3)微型小说常常聚焦于人物的一个细节特征。小坪发现本文多处出现对“眼神”的刻画,请你选择两处,用第一人称描写该人物眼神背后的心理活动。

A.目光高深莫测

B.对视了一下

C.两眼放光

D.俯瞰

我选A,心理活动:目光高深莫测:这两个有没有可能会打我们的主意?我要装得凶恶一点,让他们怕我。

我选B,心理活动:对视了一下:跟我俩一样,他也是川北监狱出来的,咱俩遇到狱友了!

(4)小说中的一些道具起着重要作用。你认为本文最重要的道具是什么?它对情节有什么作用?

(5)小沙和小坪读完小说后,用了两个关键词来总结他们的理解,你支持哪一个?请结合文章多个人物,说明你的理由。

小沙:拯救

小坪:新生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结合“软卧跟硬卧最大的区别是有门,每格四个铺位,只有上下铺”分析,地点创设在一个软卧四人车厢内,聚焦小说发生的地点,人物刚好围绕四人发生故事;结合“回来时,软卧的门虚掩着,只听那小伙子说:“叔,我看那两个人挺实在的,像是农民工,可能也像咱们一样车票买晚了,只好买软卧。大家相识是种缘分,你干吗骗他们说你坐过牢”分析,软卧车厢有门,让后文“我”和石头听到虚掩的门里的对话,半夜偷东西成为可能,使后文发生的情节合情合理。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结合“读了三年‘大专’,你难道没半点儿长进?三年时间用汗水挣钱,何止一万块?人不能一错再错”,②概括为:冷静理智/改过自新的“我”;结合“中年人冷哼:“发啥财,刚从川北监狱出来,因为动刀斗狠,蹲了几年班房”“叔,我看那两个人挺实在的,像是农民工,可能也像咱们一样车票买晚了,只好买软卧。大家相识是种缘分,你干吗骗他们说你坐过牢”,③概括为:假装老练/老练/阅历丰富/谨慎的中年人;结合“可我总觉得世界没那么复杂”,④概括为:单纯/阅历浅的小伙子。

(3)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揣摩。此题解析不唯一。A目光高深莫测:这两个是不是好人?有没有可能会打我们的主意?我要装得凶恶一点、老练一点,让他们怕我。B对视了一下:跟我俩一样,他也是川北监狱出来的,咱俩遇到狱友了!C两眼放光:一万块!这么多钱,太想搞到手了!D俯瞰:小伙子睡实了没有啊?脚底的钱有没有可能搞到手?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第一问,结合“他做了个用刀片划拉的动作”“昨晚你递给我‘毕业证’,我就知道不能犯浑,很快又睡着了”“那是川北监狱发给我和石头的刑满释放证,它宣告我们过去生活的终结”分析,道具是硬卡片、“毕业证”、刑满释放证。第二问,这些道具可以推动情节发展,“我”拿出刑满释放证,打消了石头偷盗的念头;“我”用硬卡片打消石头偷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