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I论陈直先生的?史记?和?汉书?研究摘要陈直,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其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历史学、考古学、历史文献学、金石学、简牍学、文学等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他利用“二重证据法〞,广泛搜集传世文献史料与出土文物资料,所谓的残砖片瓦、散金碎玉、印章、封泥、简牍、碑刻、陶器、铜器,陈直先生都加以会聚考证,开辟了新的领地,在很多研究领域都取得巨大的成果。特别是在?史记?、?汉书?的研究方面成果颇丰,完成了?史记新证?、?汉书新证?两部几十万字的巨著。在这两部著作中,先生对古代史学名著?史记?、?汉书?的研究注入新活力,继承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并且有所创新,考证类型也极大的丰富,诸如,通假字、名物典制、习俗语、职官名称、姓氏人名、宫殿地理、人物价值等方面都有新的发现。并且对前人注解的合理之处,补充新的证据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前人失误之处,也在掌握确切证据的情况下给予订正。陈直先生?史记?和?汉书?的研究成果巨大,为我国的历史文献学事业做出巨大的奉献,同时也为历史文献学研究提供新的课题和手段。我的论文从五个方面论述陈直先生?史记?和?汉书?的研究成果:一、绪论,主要介绍关于陈直及其?史记新证?和?汉书新证?的研究现状,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本文的写作缘起、涉及范围、研究方法和意义、价值等。二、陈直及其治学经过,这一局部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陈直先生的生平事略,通过对陈直的生平考察,可以了解陈直在何种环境成长,以及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治学特色;二是?史记新证?、?汉书新证?的成书经过;三是陈直先生在其他领域的做出的奉献。从这些研究中可以看出,陈直先生做学问不仅博通而且精专。三、?史记?研究的成就。一是对?史记?原文的考释;二是对?史记?三家注的考订;三是对?史记会注考证?的考订;四是对?史记?其他方面的研究,包括对?史记?书名的由来以及汉晋人对?史记?的传播等。四、?汉书?研究的成就。一是对?汉书?原文进行考释;二是对前人注解II摘要进一步考证;三是对颜师古的?汉书注?重新考证,对颜师古的可取之处、缺乏之处都有阐释。五、陈直先生?史记?、?汉书?研究的特色和治学精神。陈直先生在研究?史记?、?汉书?的过程当中,解决了很多悬而未决的疑难问题,进一步推动了?史记?学和?汉书?学的开展;陈直先生的考证方法及其勤勤恳恳、凭材料说话的学术态度在历史研究领域有很大的学术影响,做出重要奉献。陈直先生的学术研究集中表现了治学与为人的统一,值得后来者学习和发扬。关键字:陈直?史记新证??汉书新证?二重证据法III论陈直先生的?史记?和?汉书?研究AbstractChenZhi,thefamoushistoriansandarchaeologistsinmodernChina,hisfieldofresearchisveryextensive,includingHistory,Archeology,HistoricalPhilology,Epigraphy,Literatureandsoon.Themostrepresentativeisthatheusingofthemethodofdoubleproves,collectinginformationonhistoricalandarchaeologicalfindsextensively,forexample,Brick,gold,copies,lettersmud,bambooslips,stone,pottery,bronze.Hehavetobroughttogetherresearch,openedupnewterritory,inmanyareasofresearchhavemadegreatresults.EspeciallyintheShiJiandHanShu,CompletedtwomasterpiecesnamedShiJiXinZhengandHanShuXinZhengInthesetwobooks,heinjectednewlifeintothestudyofShiJiandHanShu,inheritedWangGuowei’sthemethodofdoubleproves,andinnovation,thetypeofresearchisalsogreatlyenriched,forexample,hehasnewfoundsofTongjiaword,Codeofcomplexsystem,customlanguage,officialnames,namesofpersons,thepalaceandgeography,thevalueofpeopleandotherthingsandsoon.HeaddednewevidencetograntfullrecognitionasthereasonablecommentsonthepredecessorsoftheDepartment,andmasterthecaseofevidencegiventotherevisedasthemistakesofthepast.Mr.ChenZhi’sresearchmadeagreatcontributiontoourstudyofHistoricalPhilology,atthesametime,aswellasstudyofHistoricalPhilologyprovidenewtopicsandtools.Mypapermainlydividesfiveparts:First,introducedontheChenZhiandtheresearchstatusofhisbooksnamedShiJiXinZhengandHanShuXinZheng,previousresearchresultsandproblems,theoriginofwritingthisarticle,researchmethodsandthemeaningofvalueSecond,ChenZhiandhisstudyprocess,involvingthreepartsofthiscontentsFirst,thelifeofMr.ChenZhi,throughthelifeoftheChenZhi’study,couldunderstandtheenvironmentinwhichtogrowstraightandhowtoformtheirownuniquecharacteristicsandlearning;Second,introducethewritingprocessofthetwobooks;Third,Mr.ChenZhi’scontributioninotherareas,fromthesestudies,wecouldconclusethatMr.ChenZhinotonlyknowledgeablebutalsopursuitfineprofessionalIV摘要Third,theresearchachievementsofShiJi.First,releasedtheoriginaltestoftheShiJi;Second,thethreetextualResearchnotesofShiJi;Third,TheTextualResearchofShiJiHuiZhuKaoZheng;Fourth,inotherareasofShiJiresearch,includingtworespects,thetitleofShiJiaswellastheoriginandspreadofShiJibythepeopleofHanandJinDynastyFourth,theresearchachievementsofHanShu.First,releasedtheoriginaltestoftheHanShu;Second,previouscommentfurtherresearch;Third,there-verificationofYanShigu'sHanShuZhu,explained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Fifth,thespiritandthescholarshipcharacterofMr.ChenZhi'studyonShiJiandHanShu.Inthestudyprocess,hesolvedalotofoutstandingproblems,furtherlypromotethedevelopmentoftheShiJiandHanShuscience;Mr.ChenZhi'sresearchmethods,workdiligently,andwiththeattitudeofthematerialmadeagreatacademicinfluenceinthehistoricalacademicresearch,hisacademicresearchperformancefocusedontheunityofthescholarshipandlife,andbeingwellworthlearninganddevelopingbyjuniousKeyWords:ChenZhiShiJiXinZhengHanShuXinZhengthemethodofthedoubleprovesV目录目录摘要IAbstractIV绪论.1一、研究的缘起1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开展趋势1三、本文研究的目的.3四、本文研究的意义.4第一章陈直及其治学经过.5第一节陈直生平事略5第二节?汉书新证?、?史记新证?的成书过程8第三节其他领域的奉献10第二章?史记?研究的成就13第一节对?史记?原文的考释13第二节对?史记?三家注的考订18第三节对?史记会注考证?的研究.22第四节?史记?研究的其他成就.24第三章?汉书?研究的成就28第一节考证前人之说.28第二节考释原文34第三节对颜师古?汉书注?的进一步阐释.38第四章研究特色和治学精神.43第一节陈直?史记?、?汉书?研究的特色43第二节可贵的治学精神46结语50参考文献.52致谢.57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8绪论绪论一、研究的缘起我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特别是秦汉时期的历史文化,更是学者研究的重点。但是秦汉史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在没有新材料出现的情况下,很难提出新的问题,所以要想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已经非常困难。陈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秦汉史专家之一,其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历史学、考古学、历史文献学、金石学、简牍学、文学等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他利用“二重证据法〞,广泛搜集传世文献史料与出土文物资料,开辟了新的领地,在很多研究领域都取得巨大的成果。特别是在?史记?、?汉书?的研究方面成果颇丰,不仅对?史记?、?汉书?的原文考证取得新突破,对于前人的研究的成果,也敢于采用新材料,提出新问题,得出新结论。陈直先生的研究给我们留下了非常丰富的史学遗产,对于整个历史学的研究都意义重大,值得系统研究和总结。但是目前学术界对这方面的关注还不够,特别是对他在?史记?、?汉书?方面的研究成果还缺乏深入系统的总结。所以在导师的指导下,拟定这一题目,利用文献学和史学史的方法对陈直先生在?史记?、?汉书?方面的研究做系统的总结,此外,还要重点关注陈直先生先进、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客观、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秦汉历史,?史记?、?汉书?不得不看,但是历经两千多年的开展,?史记?、?汉书?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如何取得突破,是每个学者的责任。陈直先生独辟蹊径,充分利用新方法、新材料,在?史记?和?汉书?的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成果,但是目前学术界对陈直先生的学术成果研究以介绍性、追忆性居多,对陈直?史记?、?汉书?研究成果缺少系统的梳理和总结。陈直先生生前身后都受到学术界的敬仰和尊重,全国范围内已经有众多学者研究陈直的学术思想。但是,多数都集中在介绍性的文章上面,如李学勤先生发1论陈直先生的?史记?和?汉书?研究表的?陈直先生其人其事?、张岂之的?治学与为人??纪念陈直先生逝世十周年?、黄留珠发表的?中国著名历史、考古学家??陈直先生?都是介绍性的文章,西北大学秦汉史研究室主编的?陈直先生纪念文集?,收集了陈直先生诗篇和一些学者追忆性质的、有纪念意义的作品;另外,也有作品内容集中在陈直考古与文献学相结合的方法论和认识论上,其中不乏学术界的大家如:张岂之、林剑鸣、黄留珠、周天游等著名学者。林剑鸣的?陈直居延汉简研究评介??兼谈历史研究的方法?,对陈直先生在居延汉简的研究方面的成果和方法进行阐述;黄留珠发表了?陈直先生的治学精神和学术思想?,是对陈先生使文献与考古合为一家、搞手工业史、搞人民史三者结合的学术思想的总结;张岂之发表的?陈直先生的学术风格?是对陈先生学术风格的介绍;还有的论文是对陈先生在金石学、简牍学、经济史学、封泥、印章等方面的研究,如黄留珠发表的?陈直读金日扎评介?、周天游发表的?陈直先生与秦汉砖陶研究?、王廷洽?居延汉简印章资料研究?、丁光勋?对赵充国屯田业绩的评价不宜过高----与陈直先生商榷?等;即使有涉及到关于陈先生?史记?、?汉书?研究的,也只是对一些具体的问题的阐述,如施伟青发表的?“狱市〞新探?、王社教发表的?西汉上林苑的范围及相关问题?、蓝野发表的?说史记?陈涉世家“守令〞、“守丞〞?等,都是对一些细节问题发表看法,研究成果并不系统。此外港台和日本学者也十分关注陈直先生的学术研究,台湾学者陈文豪发表的文章有?汉书新证两版本的比拟研究?、?陈直与简牍学?;日本学术最高奖“学士赏〞获得者大庭修也十分崇拜陈直“使考古与文献合为一家〞的研究手段,他在?秦汉法制史研究?的序中说:“如果那时的中日关系和今天一样正常化,并有可能到中国来留学的话,我一定①会到西北大学投到陈直教授的门下。〞由此可见,先生不仅在国内,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一定的影响。陈直先生继承开展王国维“二重证据法〞,利用出土的实物以及新文献资料对传统的文献学研究提供了很多新鲜的血液,国内外学术界对于陈直学术成就的关注与研究,对于我的这一课题研究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但是关于陈直先生?史记新证?、?汉书新证?以及?史记?、?汉书?其他方面的研究成就却不够系统,其价值还没有得到人们的充分认识。由于目前的系统研究远远不够,需要全面梳①[日]大庭修著,林剑鸣等译,秦汉法制史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12绪论理陈先生两部著作在文献学方面成就,才能够总结经验。特别是在很多的传世文献已经普遍被注释、考订的大环境下,如何突破传统考证方法、扩大考证资料的来源变得十分的重要。本文意在对陈直的?史记?、?汉书?研究及其成就做出合理的客观认识和评价,从而为历史文献学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和帮助。三、本文研究的目的首先是对陈直先生在?史记?、?汉书?研究方面的成果作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其次是对陈直先生的研究方法和学术思想进行阐述。著名学者陈直生于1901年卒于1980年,他生活的这一历史时期,中国文献学领域有很大开展,文献的积累和整理、研究、利用方面,取得了很多的成绩。陈直先生属于这一时期历史文献研究领域重要人物之一,代表性著作有十八种,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继承开展王国维的利用出土文献资料考证历史是陈直先生对文献学开展的一个卓著奉献,选择研究这一课题,目的在于总结陈直先生在?史记?、?汉书?研究方面的学术成就和他“使考古与文献相结合〞的思想,也有利于加深认识这一研究方法的重要作用,以及指导以后对于历史文献的进一步研究。?史记?和?汉书?是两部史学巨著,前人做了很多的研究,早已成为专门之学。陈直先生继承开展了清代考据学的方法,并且对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有新的发挥。陈直先生进一步扩大了资料的来源,所谓的残砖片瓦、散金碎玉、印章、封泥、简牍、碑刻、陶器、铜器等等,先生都加以会聚考证,开辟了新的领地,取得巨大的成果。虽然也有学者做过同样工作,如杨树达的?汉书窥管?亦兼采文物材料,但我们也要看到,杨著远远没有陈著资料之丰富。通过对陈直先生的生平及著述的综合考察,特别是他对?史记?和?汉书?的研究,从校勘、考证、训诂等几个方面入手,提炼出陈直先生对于历史文献学、考古学做出的杰出奉献。他继承了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的方法论精髓,利用出土的实物以及文献资料,大量的证明原书中没有被发现的问题,并且对前人注解的失误之处给与订正,完成了?史记新证?和?汉书新证?,给我国的历史文献学事业做出巨大的奉献,为历史文献学研究提供新的课题和手段。3论陈直先生的?史记?和?汉书?研究四、本文研究的意义在学术意义上,中国历史文献学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直到近现代才形成了一个专门的学科。陈直这一时期文献学方面的成绩,主要是成功运用考古与文献相结合的方法、并且扩大了资料的来源,在对?史记?、?汉书?的研究方面做出卓越奉献,推动了?史记?学和?汉书?学的开展。陈直先生生前任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考古研究室与秦汉史研究室主任,西北大学学术委员,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政协委员,陕西省社联及史学会参谋,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筹备小组组长等职。总结他的这些学术成绩与学术活动,揭示“二重证据法〞在历史文献研究方面的示范性意义,因为科学的历史研究方法要求拿出确切的证据来,但是如何拿证据来,如何搜集资料,如何拿得到确切可靠的证据资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衡量有没有科学的态度,是有严格标准的。不见得能够拿得出一些证据,占有一些资料,就算是科学的态度了,而是要看你资料的来源,资料是否确切可靠,资料是否足以支持你的立论等等。清代学者钱大昕主张治史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惟有实事求是,护惜古人之苦心,可与海①内共白〞。王鸣盛治史的目的在于“以校订之役,穿穴故纸堆中,实事求是,庶②几启导后人〞。为了求得事实的真相,钱大昕、王鸣盛等人在考证的时候利用金石碑刻等资料,与文献资料相互印证,这也形成了“二重证据法〞的雏形。陈直先生对前人的工作进一步发扬,不仅做到尊重证据、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还将这种方法和精神进一步的发扬光大,对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开展和学科建设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在社会意义上,?史记?和?汉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鲁迅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史记?做出最精当的评价。比起?史记?来,?汉书?更注意史料的严密、文字的凝炼、语言的典雅,两者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开展过程中都起到卓越的奉献。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史记?、?汉书?研究已经很难取得突破,而陈直的研究那么进一步彰显了这两部史学名著的价值,并且有助于加深人们对这两部著作的认识,更好的利用它们。本文的研究意在深入挖掘这份的史学遗产,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①[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序[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9:4②[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序[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9:24第一章陈直及其治学经过第一章陈直及其治学经过第一节陈直生平事略一、青少年时代深厚的家学渊源,为陈直的学术之路打下坚实的根底陈直(1901-1980),原名邦直,后改名直,字进宦(宜),号摹庐,又号弄瓦翁。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生前任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考古教研室与秦汉史研究室主任,西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政协委员,陕西省社联参谋,陕西省史学会参谋,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筹备小组组长等职。祖籍江苏镇江,迁居江苏东台。1901年3月13日出生于一个贫困的读书人家庭,陈家世代有较好的家学渊源,父祖两辈以设馆授徒为生。先生的祖父陈桂琛,父亲陈辅卿,伯父陈星南,都精于古文字学,博览群籍,工于作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均造诣很深,并且有许多著作传世,如其父陈辅卿著有?说文今义?、?六朝墓志题跋?、?武梁祠画像题字补考?等;伯父陈星南也撰有?且朴斋诗钞?文钞?书跋?、?盐铁论校补?等,心得独到,具有乾嘉风范。先生的嫡兄陈邦福、从兄陈邦怀,自幼亲聆二位老人的教诲,打下坚实的古文字学功底,喜治古文字,后都成为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①先生在这样家庭环境的影响熏陶下,他自少年时代便“尤喜治秦汉史〞。从13岁起,即系统研读?史记?、?汉书?,以后每二年必通读一次,相沿为习。由于受到浓厚的家学气氛的影响,陈直先生在幼年时期就已经奠定了厚重的学术基础。但是受到家庭条件的制约,为了糊口,17岁的陈直不得不到扬州宜之斋碑店当学徒,后又做家庭教师,县志编辑、义务教员等。也曾考取清华研究院,但终因家境贫穷,未能就读。在紧张劳作之余,先生亦不忘每日研习古籍,自学不辍,为以后的学术研究打下坚实的根底。正是艰苦的条件,磨练出先生坚强的品格和意志,先生在二十四岁时,编写出了?史汉问答?二卷,二十六岁时已经写①陈直.摹庐丛著七种[M].济南:齐鲁书社,1981:15论陈直先生的?史记?和?汉书?研究成?楚辞拾遗?,还被大东书局收入所编的?楚辞四种?,与洪兴祖、戴震等学术大家的著作并列,可见先生的早年学术研究功力何其深厚。二、中年时期坎坷的生活经历和崎岖的治学之路造就了其学术品格青年时期的陈直为了生计,做过学徒、家庭教师、县志编辑、义学教员等。在极艰难的条件下,他仍坚持学术研究,完成了多种著述,三十九岁之前,已经刊行著作有?楚辞大义疏?、?楚辞拾遗?、?汉晋木简考略?、?列国印制?等,并参加了丁福保主编的?古钱大词典?的撰写和研究工作。他以文献学和古文字学为根底,以出土文物证史,二者相结合,推进学术研究的治学特点和方法,于此时初步确立。当陈直先生顽强的在学术的海洋中遨游、在学术研究领域初展宏图的时候,抗日战争爆发了,先生的家乡也不幸沦陷。由于在这期间,先生在国内学术界已经获得一定的声望,日伪试图对他进行拉拢。先生断然拒绝了日伪的封官许愿,于1940年毅然逃出沦陷区,绕道香港、经昆明、贵阳、成都,抵达陕、甘。此后供职于兰州、西安等地的金融机构,迫于生活压力,从事与学术研究毫无关系的工作。但是在谋生的同时,先生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在?摹庐藏瓦?小引?中,陈直先生曾提到:“秦中人士尚目验,不讲著录;江浙人士重考证,不作远游,①以至西京文字淹没不彰。〞陕西丰富的出土文物资料与烂熟于心的秦汉文献相结合,使陈先生集中两地的优势,在研究中如鱼得水。他充分利用关中为秦汉故都的客观条件和优势,致力于搜罗秦汉瓦当、货币、玺印、陶器等文物,作为考史之资料,故号弄瓦翁。“他以学者的敏锐眼光,从古董商手中,挽救保护了许多②稀世国宝。〞也为自己的学术研究增添重要的砝码。坎坷的生活经历和崎岖的治学之路磨砺先生的意志,当稳定的经济生活、优越的研究环境和条件来临之时,使他的才识得以充分发挥。①陈直.关中秦汉陶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6②黄留珠.陈直先生的治学精神和学术思想[C],西北大学秦汉史研究室主编.陈直先生纪念文集.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986第一章陈直及其治学经过三、新中国建立以后,是陈直先生重要的学术开展期,形成自己独特的治学特色新中国建立以后,教育部长马叙伦和西北大学校长侯外庐“早已读过陈先生的著作,赞赏陈先生治学严谨,材料扎实,文献材料和考古实物两相结合,立论①准确,文风朴实无华。〞后经马叙伦推荐,由侯外庐邀请,先生于1950年开始执教于西北大学历史系,直到谢世。这一时期是陈直先生重要的学术开展期,形成自己独特的治学特色,总结这一时期陈直先生在文献学理论方面所取的成就与奉献,对于认识这一时期同类型的学者转型,具有普遍的意义。他的学术成就集中完成于在西北大学工作的三十年间,尤其1955-1966年,成果最为丰硕,攀上了学术事业的巅峰。现?摹庐丛著?所收的论著根本完成于该时期。1963??1964年应著名学者翦伯赞及佟冬的邀请,分别赴北京大学和东北文史研究所讲学。中华书局委托西北大学历史系标点?汉书?,他任总校,另与冉昭德共同主编?汉书选?。“文革〞期间,陈直先生受到冲击,他的研究工作被斥为“四旧〞而遭受批判,却未能动摇他坚持学术研究的决心。在严峻的政治形势下,其家境亦因老伴不幸去世而急剧恶化。他白天挨批判,面对各种压力,晚上那么紧闭窗帘,以惊人的毅力,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于灯下默默地开始修订旧稿的工作。他把全部文稿亲手用毛笔抄写了四份,整个工程在1000万字以上,分别为四川、陕西两省图书馆、西北大学图书馆及其家人收藏,从而给后人留下了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粉碎“四人帮〞后,他已接近八十高龄,主要从事培养研究生工作及指导中、青年教师业务进修。1980年6月2日在西安逝世,终年80岁。在他逝世前一刻,还在为一位研究生答疑。李学勤1980年到西北大学参加学术会议,陈直先生非常欣赏李先生的学识与为人,吩咐家人打扫住所,邀请李先生到家中做客,“先生知道我来,非常快乐,说有问题要与我讨论??于是约定第二天早上去看先生。〞正当陈直先生的研究生到招待所邀请李学勤的时候,有人跑来告知,“陈先生不好,华青同志急忙跑去看,我只好留在招待所等待讯息,谁知陈先生就在此②时去世了。〞李先生的这段文字,深切表达了对先生的思念之情。先生为人正直,①张岂之.治学与为人[C].西北大学秦汉史研究室编.陈直先生纪念文集.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15②李学勤.陈直先生其人其事[C].西北大学秦汉史研究室.陈直先生纪念文集.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237论陈直先生的?史记?和?汉书?研究不求名利,甘于寂寞,把毕生献给了祖国的学术事业,表达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美德和奉献精神,堪称一代楷模。陈直先生平生最敬佩的学者是王国维.他虽非王门弟子,但却以王氏的学生自居。他倡导的“使文献与考古合为一家〞,实际上就是师承于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在中国学术界,如此旗帜鲜明地倡导这一思想方法的,陈直先生是王国维之后的又一重要人物。当然,无庸讳言,由于受多种条件的制约,陈直先生未能象前辈那样,在众多领域内充分显露才华,但他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特别是在扩大资料来源方面,他独辟蹊径,别开生面,确实做出了非凡的奉献,他终生为此而奋斗。他也更自觉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从事历史研究,从而使自己的研究工作显示了特色。第二节?汉书新证?、?史记新证?的成书过程陈直先生的主要著作有?史汉问答?二卷、?楚辞大义述?、?楚辞拾遗?一卷(收入大东书局印行之?楚辞四种?)、?汉晋木简考略?、?汉封泥考略?、?列国印制?、?周秦诸子述略?、?史记新证?、?居延汉简综述?、?居延汉简解要?、?居延汉简纪年?、?居延汉简甲编释文订误?、?敦煌汉简释文平议?、?关中秦汉陶录?、?秦汉瓦当概述?、?两汉经济史料论丛?、?盐铁论解要?、?三辅黄图校正?、?文史考古论丛?等18种。已发表的论文约百余篇,散见?历史研究?、?光明日报?等杂志报刊。现已出版的著作有?汉书新证?、?史记新证?、?两汉经济史料论丛?、?三辅黄图校正?、?摹庐丛著七种?、?居延汉简研究?、?文史考古论丛?、?摹庐藏陶捃存?、?读金日札?、?关中秦汉陶录?等,另有诗集?摹庐诗约?已由三秦出版社出版。陈直先生真正走上学术之路,正是由于对?史记?和?汉书?浓厚的兴趣,?史记?、?汉书?的研究不仅是陈直学术活动的发端,所取得的成就也同样为世人瞩目。一、?汉书新证?成书过程陈直先生对?史记?、?汉书?的研究,发端很早。堂兄弟们喜欢学习古文字,先生却有自己独特的爱好,非常喜欢研习秦汉史。他从13岁起即系统研读?史8第一章陈直及其治学经过记?、?汉书?,“忆余在十三岁时,从先君子读书于苏北东台县西溪乡之三贤祠,始开始读史记,句读依照史记评林本,仅略识大意。〞“嗣后越两年必一读〞,相①沿为习,“偶有心得,签纸别注〞。在24岁时,他便写出了?史汉问答?二卷,虽然后来先生谦虚的指出,?史汉问答?中的论点大多站不住脚,可存之说仅百分之五,但这不仅反映出他在这方面研究的浓厚兴趣和功底,而且也说明先生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后来他在西安供职期间,充分利用这里曾是周秦汉唐故都所在地的文物优势,采用文献与文物考古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史记?、?汉书?,研究古史,从而使其水平到达更高的层次。此后不断增订积累材料,在前人研究的根底上,1957年,写出了13万字的?汉书新证?,1959年,天津人民出版社首先出版。但是先生并没有就此止步,一旦发现新出土文物资料,还是不忘考证文献,以致他研究?汉书?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汉书新证?也由最初的13万字扩充到后来的30多万字,1979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再版。2021年4月中华书局推出了最新出版的?汉书新证?。二、?史记新证?成书过程先生在秦汉历史研究方面的浓厚兴趣当然并不仅仅表现在?汉书?上面,他对于?史记?的研究更加深入。写出?汉书新证?的次年,在日本学者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和水泽利忠?史记会注考证校补?根底上,对?史记?三家注加以会聚考释,又完成了14万字的?史记新证?,“因汉书完成在先,与之重复②者,大局部均已删削〞。陈直先生这样的做法,也表达其客观、老实、谨慎的治学态度,治学并不是为了篇幅的大小和多少,之前已经做出推论和判断的结论,决不愿重复研究。这是他对?史记?、?汉书?研究的新成果,是陈直先生自认为可以传世之作,先生在该书自序中指出:“余之为新证,是在?会注考证?,及?考证校补?之外,③加以解释,其材料多取材于考古各方面〞。由此可知,?史记新证?一书是运用考古资料对?史记?加以重新考订解释。“书名新证者,多以出土之古器物,①陈直.史记新证[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②陈直.史记新证[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③陈直.史记新证[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9论陈直先生的?史记?和?汉书?研究①证实太史公之纪载,与逐字作训诂音义者,尚微有区别〞。从这句话也可以看出,陈直考证历史,并不简单拘泥于字、句的解释或者就事论事,通常情况下,是联比考索、追根数源,将细节放到历史大背景下综合考证,得出确切的结论。?史记新证?也于1979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年4月中华书局推出了最新出版的?史记新证?。第三节其他领域的贡献陈直先生一生著述甚丰,十八种著作、数百篇论文,三百余万字的成果可见一斑。他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经济史学、考古学、简牍学、金石学、古文字学、文学、谱牒学、医学史、数学史等等,虽然内容繁多,但是先生并不仅表现为“博通〞而忽略了“专精〞,也同样给史学界留下很多研究成果。一、金石学陈直先生对瓦当陶文收藏研究多年,辨伪断代、考究源流,创见甚多,尤其是他利用瓦文研究历史,订正?史记?、?汉书?等古籍所取得的成就,素为学界所推重,?关中秦汉陶录?一书就集中表达了他在这一领域的成就。此书由三局部组成,“第一局部为?关中秦汉陶录?及?补编?,其中?关中秦汉陶录?分为陶器、瓦当瓦片、砖文、钱范四类,共收录器物四百三十四品,?补编?亦分四类,收录器物六十七品;第二局部为?云纹瓦图录?,收录器物五十五品;第三部分是?摹庐藏瓦?(附陈直先生其他藏瓦),共收录器物一百②一十一品。〞书中所收拓片均为原拓,原器多毁佚不存,拓片亦多孤本,具有极高的文物收藏价值,陈直先生手书考释文字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他把文字瓦当分为宫殿类、官署类、祠墓类、吉语类、杂类等。然后详释每类各个品种的著录、出土及功用。最后在综论中,从瓦当释义、画瓦与云纹瓦、造瓦手法、断代、出土地址、书体及规格、词句、瓦文字数、瓦范与面积、版瓦与瓦钉、瓦窑、造陈直.史记新证[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②周天游.陈直与秦汉砖陶研究[J],中国史研究动态.1994:610第一章陈直及其治学经过瓦官吏、藏家、瓦价、拓墨、伪刻、古物商人等各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记录研究,“这是瓦当从北宋中期受到重视以来,第一篇瓦当研究集大成之作,也是瓦当研①究从传统金石学走向现代考古学的开山之作。〞先生的学生周天游撰文对这一成就做出精当的评价。二、简牍学简牍是纸张在没有普遍用于书写前主要的书写用具之一,使用的时间大约是春秋战国时期至魏晋时期,其后遂逐渐湮没。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简牍开始大量出土。由于简牍的内容有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直属学院战略讲义》课件
- 企业融资借款合同模板
- 个人建房安全合同
- 《管理咨询培训》课件
- 电子劳动合同编写指南
- 心态如何培训
- 腰椎手术配合
- 《电阻电压电压教学》课件
- 17《孤独之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
-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寓言二则 揠苗助长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第25课技术产品与生活(教学课件)四年级科学上册(青岛版)
- 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2024年面向应届毕业生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历年(高频重点复习提升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办法
- 国有企业采购管理规范 T/CFLP 0027-2020
- 2023年贵州省12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卷
- 网课智慧树知道《生理学(宁波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 互联网与营销创新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华东师范大学
- GB/T 17215.301-2024电测量设备(交流)特殊要求第1部分:多功能电能表
- 19物质结构式元素推断解题模型(原卷版+解析)
- (正式版)HGT 20593-2024 钢制化工设备焊接与检验工程技术规范
- 遇事如何不推诿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