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第1章)-2_第1页
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第1章)-2_第2页
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第1章)-2_第3页
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第1章)-2_第4页
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第1章)-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质量管理和项目质量管理一、质量管理的概念二、质量管理的产生和发展三、项目质量管理一、质量管理的概念美国质量管理专家(J.M.Juran)给质量管理下的定义是:质量管理是用来确定和达到质量规格的所有手段的综合。我国《质量名词术语》对质量管理下的定义是:为保证和提高产品或工程质量进行的调查、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检查、处理及信息反馈等各种活动的总称。ISO9000族标准中质量管理的定义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coordinatedactivitiestodirectandcontrolanorganizationwithregardtoquality)二、质量管理的产生和发展(一)质量管理的产生(二)质量管理的四个发展阶段(一)质量管理的产生

人类对物品质量的追求和重视已有很长的历史了。考古证实,在石器时代,人类就有了“质量”意识,如对所制的石器进行一些简单的检验。人类对产品质量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但直到20世纪以后,才进入了可以称为科学的质量管理时期。

质量管理是随着生产和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二)质量管理的四个发展阶段

20世纪初,弗雷德里克·温·泰勒(FrederickWinslowTaylor,1856~1915)倡导科学管理(《科学管理原理》),提出了按职能设置企业分工机构,实行专门化和专业化管理,并提出实行以标准为依据的检验监督活动。由此,开始了质量管理的新时期。1)质量检验阶段2)统计质量管理阶段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阶段科学管理之父泰勒

泰勒(FrederickWinslowTaylor,1856~1915):美国发明家、工程师,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1881年(25岁时)开始进行劳动时间研究,这就是他后来创立的管理科学的基础。要点是,仔细观察每一名工人,减少他在操作中浪费的时间和多余的动作,即可大幅度提高一个车间乃至一家工厂的生产效率。他利用晚间自学,于1883年获史蒂文斯理工学院的机械工程学学位。28岁时任米德瓦尔公司总工程师。他拥有40多项专利。泰勒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原理,后人称之为“泰勒制”。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泰勒制”的要点是(l)研究工人操作的时间和动作构成,制定出标准操作方法和时间定额;(2)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3)按标准操作方法对工人进行训练;(4)明确划分管理职能和作业职能,使管理工作专业化。泰勒制以提高作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它“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的最丰富的科学成就”。泰勒的管理原则和泰勒制的出现,促使工厂生产管理从经验管理走上了科学管理的道路。1、质量检验阶段时间: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手段:检测工具、设备和仪表(其中包括感官检验)方式:严格把关,逐件检验缺点:①事后把关,无预防作用;②全数检验,不经济;2、统计质量管理阶段时间:从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手段:数理统计方法方式:抽样检验缺点:①过分强调质量控制中的数理统计方法的“万能”,产生了“质量管理就是统计方法”的误解;②同时,由于忽视组织管理工作,也限制了质量管理的效果。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全面质理管理:TQC(TotalQualityControl(TotalQuality)Management)》全面质量管理:是以组织全员参与为基础的质量管理形式。》全面质量管理代表了质量管理发展的最新阶段,起源于美国,后来在其他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开始推行,并且在实践运用中各有所长。特别是日本,在60年代以后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引起世界各国的瞩目。》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全面质量管理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和深化,逐渐由早期的TQC(TotalQualityContr01)演化成为TQM(To—talQualityManagement),其含义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质量管理的领域,而成为一种综合的、全面的经营管理方式和理念。全面质量管理(全面、全过程和全员参与)时间: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特点:(1)执行质量职能是全体人员的责任。(2)应对产品从研究、设计、生产、服务全过程实施质量管理。(3)进一步采用现代生产技术,对一切与生产产品有关的因素进行系统管理,在此基础,保证建立一个有效的、确保质量提高的质量体系。(全方位)不足:(1)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各国之间的质量标准不尽统一,全面质量管理无力解决。(2)在世界经济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低价竞争愈演愈烈,是质量管理面临一个新的课题。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阶段(1)ISO9000系列标准产生的原因①因为没有国际统一质量标准,世界各国对产品质量彼此不信任、不认可,影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②世界各国技术标准不同,形成了新的技术壁垒。③各国之间互相检验,费用巨大,而且有些产品无法最终检验。(2)ISO9000标准的颁发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ISO/TC176),在多年协调努力的基础上,总结了各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经验,经过各国质量管理专家近10年的努力工作,于1986年6月15日正式发布ISO8402《质量—术语》标准,1987年3月正式发布ISO9000系列标准。→质量管理的代表人物WalterA.Shewhart

统计质量控制之父EdwardsW.Deming

管理观念(14点);注重质量体系建设;PDCA循环JosephM.Juran

质量三部曲(计划、控制和保证)PhilipB.Crosby零缺陷,从开始时就把事情做对,质量成本KaoruIshikawaIshikawa图,因果分析,公司范围的质量管理,质量控制循环ShigeoShingo系统的差错检验(“Poka-Yoke”)和差错原因的检验装置YoshioKondo质量与人的关系→质量运动:WalterA.Shewhart被尊称为“统计质量控制之父”和控制图的发明者首先将统计方法(如控制图和工作抽样)应用到工业生产过程中,将统计学、工程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结合起来。美国质量管理界给在质量控制与管理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颁发“Shewhart奖章”。1891-1967→质量运动:W.EdwardsDeming在Shewhart工作的基础上,Deming(戴明)注意到质量并不是由工作人员的能力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如何开展工作的程序和制度。

开发了一种系统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后来为人们所熟知的“戴明循环”或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他后来将其中的“检查”改成了“研究”。

他关于“消费者是生产线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的论断促进了日本的工业革命。

鼓励高层管理人员参与到质量计划之中。发展了关于协作、创新和双赢策略的14点管理哲学。1900-1993→质量运动:JosephM.Juran“质量三部曲”质量计划确定谁是顾客确定顾客的需求开发产品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优化产品性能质量改进开发生产产品的过程优化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证实所开发的过程能在运行环境下生产产品将过程转换为“运行”1904-2008→质量运动:PhilipB.Crosby提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首先由美国空军采用的“零缺陷”计划,将质量定义为“符合要求”。工人不应该对质量差负责,管理部门责无傍待(自上而下的方法)质量管理的四条定则:质量被定义为“符合要求”,而不是定义为“精华”或“经典”导致高质量的体系是预防,而不是鉴定(检验)执行的标准必须是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就行”质量的度量是对不合格的具体描述,而不是简单地标记

1926-2001→质量运动:

KaoruIshikawa(石川馨)简化了统计技术,发明了因果图(Ishikawa图或“鱼刺图”)促进了质量控制循环(QCC)的思想发扬了公司范围质量控制(CWQC)的概念1915-1989→ShigeoShingo(新郷重夫)

曾提出:统计质量控制方法本身并不能自动地彻底消除质量缺陷。提倡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就应该停止生产过程并查明导致问题的原因,而不是进行统计抽样。将机械监控装置应用到装配操作中,从而预防工人装配过程中的差错(该过程称为“Poka-Yoke”)。建议应该强调对质量改进结果(而不是对质量缺陷)的宣传与展示;这种强调积极方面而非消极方面的做法将会提高士气,进而提高生产力。1909-1990→YoshioKondo(近藤良夫)注意到人的工作通常都包括三个组成部分:1)创造力,2)自然活动,3)社会活动,以及当工人认为他们在从事有意义的工作时,质量就会得到改善提倡促进创造性及高质量工作的四项措施在下达工作指令时阐明工作目标鼓励工人对他们所从事的工作的责任感为创造性思维和好的创意的产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培育创意并促进它们的产生1910-1990参考:ISO9000:2000术语和定义简介1.有关质量的5条术语:

1.1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注1:术语“质量”可使用形容词如差、好或优秀来修饰。

注2:“固有的”(其反义是“赋予的”)就是指在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

1.2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1.3等级:对功能用途相同但质量要求不同的产品、过程或体系所作的分类或分级

1.4顾客满意: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注1:顾客报怨是一种满意程度低的最常见的表达方式,但没有抱怨并不一定表明顾客很满意。

注2:即使规定的顾客要求符合顾客的愿望并得到满足,也不一定确保顾客很满意。

1.5能力:组织、体系或过程实现产品并使其满足要求的本领2.有关管理的15条术语:

1)体系(系统):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组要素

2)管理体系: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3)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4)质量方针: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

注1:通常质量方针与组织的总方针相一致并为制定质量目标提供框架。

注2:本标准中提出的质量管理原则可以作为制定质量方针的基础。

5)质量目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

注1:质量目标通常依据组织的质量方针(2.4)制定。

注2:通常对组织(3.1)的相关职能和层次分别规定质量目标。

6)管理: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7)最高管理者: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组织的一个人或一组人

8)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注: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4)和质量目标5)以及质量策划9)、质量控制10)、质量保证11)和质量改进12)。

9)质量策划: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地运行过程和相关的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10)质量控制: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11)质量保证: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12)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13)持续改进: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

14)有效性: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

15)效率:达到的结果与所使用的资源之间的关系3.有关组织的7条术语:

1)组织: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

如:公司、集团、商行、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慈善机构、代理商、社团或上述组织的部分或组合。

注1:安排通常是有序的。

注2:组织可以是公有的或私有的。

2)组织结构: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的安排

3)基础设施:组织运行所必需的设施、设备和服务的体系

4)工作环境:工作时所处的一组条件

5)顾客: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如:消费者、委托人、最终使用者、零售商、受益者和采购方。

注:顾客可以是组织内部的或外部的

6)供方:提供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如:制造商、批发商、产品的零售商或商贩、服务或信息的提供方。

注1:供方可以是组织内部的或外部的。

注2:在合同情况下供方有时称为“承包方”。

7)相关方:与组织的业绩或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团体

如:顾客、所有者、员工、供方、银行、工会、合作伙伴或社会。

注:一个团体可由一个组织或其一部分或多个组织构成。4、有关合格(符合)的术语13条:

1)合格(符合):满足要求

2)不合格(不符合):未满足要求

3)缺陷:未满足与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

4)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注1:一个潜在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

注2: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