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堂教学落实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复习提问:
1、列举正面战场五次会战的时间、概况、意义?
2、《论持久战》的背景、内容、意义
3、工业和高校内迁的概况、意义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战法和意义5、百团大战:时间、人物、背景、结果6、皖南事变:背景、中共对策7、加强抗日根据地建设的措施?8、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背景、标志?9、中国抗日战争的地位?原因?
10、开罗会议:时间、国家、内容?11、中共七大:时、地、背景目的、意义?1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过程?
13、两个战场的相互关系?抗日战争的特点?课堂教学落实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导入新课: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是举足轻重的两个政党。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国共两党经历了两次合作,国共两党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中国的历史的进程,决定着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两党时而合作,握手言欢,时而分裂,兵戎相见。这种既合作又有分裂的复杂关系,构成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奇观。由合作到对抗,由再次合作到再次对抗。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1945.8—1949.10)读教材:提出梳理问题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读第一目,梳理两种命运及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的两次努力。1、两种建国方针:2、重庆谈判:3、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和平、民主、团结,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的国家独裁、内战,一党专政中共:国民党:(1)时间、人物、结果;(2)蒋介石目的:争取时间,准备内战;欺骗民众争取政治主动。
(3)中共目的:(4)谈判意义:
①争取和平民主;②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
内战”的阴谋;③团结广大人民。①赢得了人民的信任;②争取了政治上的主动。思考:既然蒋介石内战的方针早就制定了为什么他还要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一是中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内战;二是国际舆论也希望国共两党和平解决矛盾,避免内战;更重要的是国民党军队还远在“大后方”,内战的部署还需要时间。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一可以争取内战准备的时间,二可以向外界摆出国民党要和平的姿态,欺骗舆论。时间、内容、结果二、全面内战的爆发:读教材:提出梳理问题
读第二目,全面内战的爆发、粉碎国民党全面和重点进攻的概况:1、爆发:1946年6月标志:进攻中原解放区。2、粉碎全面进攻:3、粉碎重点进攻:背景;概况:①陕北解放区②山东解放区1946年7—10月;中共方针:4、内战爆发的必然性: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②国共两党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有不同的建国纲领。③国共两党都有自己的军队,控制着不同地区。练习:1946年6月,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爆发,期间世人议论纷纷,下列评述中,更接近史实本质的是?
A.煮豆燃豆箕,相煎何太急。B.楚汉之争,成者为王败者寇。C.“五四”以来,社会势力演化之必然。D.玩偶皮影之戏,列强其后也。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读教材:提出梳理问题
读第三目,梳理国民党统治政权统治危机在经济和政治上的表现?1、经济上:2、政治上:(1)
(2)
(1)
3、反对美蒋的第二条战线:性质、核心、作用:配合了人民解放军的作战,加速了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读教材:提出梳理问题
读第四目,梳理下面八个方面的知识点:1、土地改革:2、战略反攻:3、战略决战:4、七届二中全会(迎接胜利):5、北平谈判:6、渡江战役:7、胜利原因:8、胜利意义:1947年夏
、纲领、内容、意义1947年6月
、标志、意义
名称、时间、参战部队、战果、影响;总影响1947年春、西柏坡、内容:①②③④背景:①②③概况:结果:开始、战线、概况、影响国民党方面:①②③中共:①②①是——②是——③从——是——南京总统府,蒋介石办公桌上的日历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天——民国三十八年四月23日。听讲解:重点难点突破1、解放战争的“一二三四”?学案83页(结合图解历史)
一个目标:和平民主;
二次谈判:重庆谈判、北平谈判;
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
四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渡江战役2、国共两党关系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影响因素?学案84页(1)过程:①国民革命时期的合作,至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对抗;②抗日战争时期的合作,至解放战争时期的对抗。(2)影响因素:①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③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家环境的影响。3、人民解放战争取胜的原因?学案84页整理笔记:构建体系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1、两种建国方针:2、重庆谈判:3、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和平、民主、团结,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的国家独裁、内战,一党专政中共:国民党:(1)时间、人物、结果;(2)蒋介石目的:争取时间,准备内战;欺骗民众争取政治主动。
(3)中共目的:(4)谈判意义:
①争取和平民主;②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
内战”的阴谋;③团结广大人民。①赢得了人民的信任;②争取了政治上的主动。时间、内容、结果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整理笔记:构建体系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二、全面内战的爆发:1、爆发:1946年6月标志:进攻中原解放区。2、粉碎全面进攻:3、粉碎重点进攻:背景;概况:①陕北解放区②山东解放区1946年7—10月;中共方针: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1、经济上:2、政治上:(1)
(2)
(1)
3、反对美蒋的第二条战线:性质、核心、作用:配合了人民解放军的作战,加速了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整理笔记:构建体系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土地改革:2、战略反攻:3、战略决战:4、七届二中全会(迎接胜利):5、北平谈判:6、渡江战役:7、胜利原因:8、胜利意义:1947年夏
、纲领、内容、意义1947年6月
、标志、意义
名称、时间、参战部队、战果、影响;总影响1947年春、西柏坡、内容:①②③④背景:①②③概况:结果:开始、战线、概况、影响国民党方面:①②③中共:①②①是——②是——③从——是——补充:1、解放战争的“一二三四”?学案83页(结合图解历史)2、国共两党关系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影响因素?学案84页当堂检测:巩固日清1919一1927年开天辟地,北伐凯歌1927—1937年星火燎原,万里长征1931—1945年团结抗战,驱逐日寇1945—1949年
1.下表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四个阶段。其中,空白处应该填写()A.民族耻辱,抗争探索B.十年内战,国共对峙C.打倒美蒋,人民解放
D.恢复经济,巩固政权C2.观察下面的战役态势,它反映的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A.辽沈战役B.渡江战役C.平津战役D.淮海战役
碾庄徐州D当堂检测:巩固日清3.1945年8月,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到达重庆,山城为之沸腾.重庆各界纷纷在《新华日报》上表达他们喜悦的心情和对谈判的希望。这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打倒列强.除军阀”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D.“要和平.争民主”4.从1946年下半年到1949年9月的3年中,烟台各县大批支前民工随军支前,先后支援了鲁南战役、孟良崮战役、潍县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据此可知,这些战役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A.国民党军队战斗力低下B.国民党统治腐败C.人民群众积极拥护支持D.解放军作战方针正确DC当堂检测:巩固日清5.下图是国民政府某一时期发行的一套纸币中一张(金圆券500万元)。该套纸币的发行(
)
A.推动了国统区经济的健康发展
B.造成中国对外贸易严重入超
C.使中国自然经济走向完全解体
D.沉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业D6.下图为解放战争示意图,请结合图中信息填出△所在位置的内容()A.消灭国民党主力B.推翻国民党统治C.建立新中国
D.实现国家统一B当堂检测:巩固日清7.暑假期间,小明在旅行社报名参加了北京和天津五曰游活动,导游向他介绍了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这里的一次重要战役。这次重要的战役是()A.淮海战役B.平津战役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8.1947年底,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中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匪帮的车轮,使之走向颠覆的道路。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即在前头。”毛泽东作出此判断的背景是(
)A.解放区军民不断粉碎国民党的进攻B.人民解放军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C.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D.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BB当堂检测:巩固日清9.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2008年高考广东文基卷)
A.抗日战争的胜利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
C.三大战役的胜利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0.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
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断是:
——(2007年高考江苏卷)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②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③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课堂教学落实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复习提问:
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的两种建国方针?
2、重庆谈判:时、人、结果、双方目的、意义?
3、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时间、内容、结果4、内战爆发的标志、粉碎国民党全面和重点进攻的概况
5、国民党政权统治危机在政治、经济上的表现?第二条战线?6、1947年土地改革的、纲领、内容、意义7、战略反攻的时间、标志、意义8、三大战役:时间、参战部队、战果、影响?总影响?9、七届二中全会:时间、地点、内容?
10、北平谈判的概况、结果?渡江战役的概况、影响?1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意义?12、国共两党关系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课堂教学落实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复习提问:——第25课
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的两种建国方针?
2、重庆谈判:时、人、结果、双方目的、意义?
3、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时间、内容、结果4、内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广东依顿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第三事业部总经理拟录用人员阅读模式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教学设计)九年级历史下册同步高效课堂(部编版)
- YesNo or Maybe So绘本阅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新目标Go For It!英语八年级上册
- 4.2《炉中煤》《红烛》教案-【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教学(高教版2024·拓展模块下册)
- 第一章《走进信息社会》第4课时《信息技术促进社会变革与发展》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
- 11-2《与妻书》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同步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下册)
- 探索1 物联网的传感技术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 苏科版(2023)初中信息科技 八年级上册
- 2024年12月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太阳活动与空间天气重点实验室实验人员公开招聘2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河南省郑州市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1套
- Module 2 Public Holiday Unit 2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英语九年级上册
- 消防设施操作和维护保养规程
- -精益与智能工厂三年规划
- 中医基础理论(一)
- 中小学校园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件:筑牢安全红线、守护校园平安
- 高空作业考试题(带答案)
-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探索勾股定理 同步练习【基础版】(附答案解析)
-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1套】
-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件 王新惠 模块二 供应链管理系统
- 美容院会员积分营销方案
- 水利水电工程金属结构制作与安装安全技术规程
- DL5000-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