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药批准90款新分子创新高-GBI_第1页
2023年新药批准90款新分子创新高-GBI_第2页
2023年新药批准90款新分子创新高-GBI_第3页
2023年新药批准90款新分子创新高-GBI_第4页
2023年新药批准90款新分子创新高-GBI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总第20期GBIGBISOURCE会员刊物2023年新药批准90款新分子创新高2专题报道2023年新药批准90款新分子创新高作者:徐竞鸥自2015年国务院《关于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自2015年国务院《关于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颁布以来,中国药监全方位强制改革已接近第10个年头。10年来,国家药监局批准新药逐年增多,审批速度加快,国产创新药也得到空前发展。2023年,行业从新冠疫情的影响中逐渐恢复,全年国家药监局共批准90个新分子(以分子名计为十年来新高。本期,GBI通过梳理2023年获批的新药,总览过去十年来新药获批趋在2022年,由于疫情封锁的原因,新药临床试验和上市审批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延误。封锁解除以后,2023年新药批准迎来一波反弹,新分子获批数量来到新的高点,共90款(图1甚至高于2021年的84款。90个新分901954842341605957133813305515361528424352221017190195484234160595713381330551536152842435222101717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2025E来源:GBISOURCE,国家药监局注:*创新药以注册分类版本为标准:2016年以前版本为化学1类、生物1);2024~2025E只计算创新药,国产1类+化学5.1/生物3.1类;已814然而,创新药在批准的新分子中占比81%,并不是过去十年最高点,这主要与几个重磅政策有关。在国家药监局正式加入ICH的2017年,药监局批准的创新药迎来最高峰,大批海外创新药开始进入中国,当年创新药占批准新药的93%。但在2021年,创新药比例突然下降,主要源于一个重磅政策——《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指出肿瘤药研发时,应关注阳性对照药是否反映和代表了临床实践中目标患者的最佳治疗选择。由此,一批单纯以安慰剂为对照进行开发的药品不再2023年8月25日,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发布《药品附条意见稿)》,明确“某药品获附条件批准上市后,原则上不再同意其他同机制、同靶点、同适应证的同类药品开展相似的以附条件上市为目标的临床试验申请。”这对延缓同质化竞争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当然,业内也有评论认在政策的约束下,me-too类新药获批数量在一段时间内14150509134361533%35%41%51%50%59%74%77%6%12%93%15%24%5%35%22%27%38%2%16%7%32%18%3%35%15%15%13%11%2%2%9%国产创新药就更少,仅27种。国内企业需要更多支持以生物制品-CDE分类国产/进口27371915321171676332212314131414121212129111019171573615141312127656532221生物制品-按国内商业化权益归属3516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92714775322113617434344363115143027535201641365729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来源:GBI分析图3.2023年获批新药进口国产分布化学药品-CDE分类国产/进口图2.过去十年批准新药构成34%361533%35%41%51%50%59%74%77%6%12%93%15%24%5%35%22%27%38%2%16%7%32%18%3%35%15%15%13%11%2%2%9%国产创新药就更少,仅27种。国内企业需要更多支持以生物制品-CDE分类国产/进口27371915321171676332212314131414121212129111019171573615141312127656532221生物制品-按国内商业化权益归属3516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92714775322113617434344363115143027535201641365729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来源:GBI分析图3.2023年获批新药进口国产分布化学药品-CDE分类国产/进口图2.过去十年批准新药构成34%18%30%14%332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来源:GBI分析;2016年及以前,新药的定义与之后不同(注册分类版本不同)国产药获批的数量曾在2021年短暂地超过进口药,但随后到来的疫情影响和资本寒冬,国内企业受到的冲击显得这一趋势也延续到2023年。而且以创新药来看,国产创新药依然处于较低的水平,更多国内公司以获得进口药在69化学药品-按国内商业化权益归属总计444143444136343436341514272915142721215212111121188643246926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作用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受体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自2018年5月FDA首次获批上市以来,依瑞奈尤单抗已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累计应用超过80万名患者。2022年7月,借助“港澳药械通”政策,依瑞奈感染领域药物也有所增加,其中包括4款用于新肌肉-骨骼系统8%7% 糖尿病,6% 糖尿病,4%统,1% 糖尿病,4% 糖尿病,5%10%感染,16%15%作用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受体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自2018年5月FDA首次获批上市以来,依瑞奈尤单抗已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累计应用超过80万名患者。2022年7月,借助“港澳药械通”政策,依瑞奈感染领域药物也有所增加,其中包括4款用于新肌肉-骨骼系统8%7% 糖尿病,6% 糖尿病,4%统,1% 糖尿病,4% 糖尿病,5%10%感染,16%15%系统,10%13%9%,2%感染,23%感染,15%7%感染,17%感染,13%感染,14%13%统,6%5%5%感染,9%肿瘤,9%2015肿瘤,36%12%肿瘤,31%肿瘤,31%肿瘤,28%肿瘤,28%感染,25%肿瘤,19%感染,6%肿瘤,6%2014纵观10年来,在中国市场上占据绝对领导地位的创新药绝大多数还是来自跨国药企,在获批药品数量top20的企业中,共有16家跨国企业(图5)。以诺华居首,累计已有22种药物在过去十年间在中国获批,到2025年十年来覆盖最广(图4)。其中,肿瘤药依然占主流,共批准27款,占比28%,较前几年比重有所下降。主要由于第二批罕见病目录发布后,几款肿瘤疗法变为罕见病疗法。比如司美替尼和纳鲁索拜单抗,就是肿瘤领域中可用于罕见病的疗法。阿斯利康司美替尼是一种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EK)抑制剂,2023年5月在中国获批,是国内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获批治疗3岁及3岁以上状、无法手术的丛状神经纤维瘤(PN)的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儿童患者的药物;石药集团纳鲁索拜单抗是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IgG4亚型全人源抗RANKL单克隆抗体,2023年9月获批上市,用于治疗不可手术切除或图4.获批新药各治疗领域分布来源:GBI分析;如果药品有罕见病适应证则算作罕见病,不再在其他治疗领域中重复显示本土企业有4家,分别为恒瑞医药、百济神州、豪森药业和再鼎医药。居首的是创新药研发起步最早的恒瑞医药,仅次于诺华,共18款药物在过去十年间获批,并预计在12%统,7%统,统,7%统,7%13%统,7%,17%7%,17%7%12%统,5%,8%7%5%19%7%5%19%8%8%4%7%感染,16%肿瘤,26%2023202220212016202020172018201920232022202120162020201720185诺华制药恒瑞医药罗氏制药强生辉瑞阿斯利康赛诺菲葛兰素史克默沙东武田药品勃林格殷格翰拜耳吉利德百济神州百时美施贵宝豪森药业艾伯维礼来制药协和发酵麒麟再鼎医药181817181816161515141515141414111311101281010108788662%5%16%7%诺华制药恒瑞医药罗氏制药强生辉瑞阿斯利康赛诺菲葛兰素史克默沙东武田药品勃林格殷格翰拜耳吉利德百济神州百时美施贵宝豪森药业艾伯维礼来制药协和发酵麒麟再鼎医药181817181816161515141515141414111311101281010108788662%5%16%7%27%43%图5.头部企业新药准入和未来获批格局预测2.672.282.112.172.112.031.831.741.641.771.741.461.481.431.381.371.491.461.481.431.381.371.181.341.21.181.341.141.012526262213107766566651712111291255386766262424预计到2025年底累计获批10年来获批新药数来源:GBI分析上市后,选择进入医保的新药平均在3年内完成报销覆盖(图5)。总体来看,已经进入医保的药品中,国产药大多图6.进医保的药品进入速度5%5%5%5%34%12%39%来源:GBI分析61.27..1.20..0.75.20142015201620171.27..1.20..0.75.20142015201620172018-2023来源:GBI分析2019202020212022在2022年时,进口药进入中国与国际的平均延迟缩短到滞素,在中国上市的时间晚于国外20年以上。格拉替雷最早于1996年在美国获批,在MS第一阶段症状出现入中国的速度又有所延缓,平均7年左右(图7主要延迟时间最长的是列入第二批临床急需药品名单的入中国的速度又有所延缓,平均7年左右(图7主要延迟时间最长的是列入第二批临床急需药品名单的上市,用于治疗肾上腺皮质癌。肾上腺皮质癌(ACC)是最致命的内分泌恶性肿瘤之一。局部肿瘤的根治性手术切除是ACC的唯一治愈选择,但许多患者中,癌症已被诊断为晚期,需要药物治疗,转移性ACC的主要药物治疗是米托坦。2002年,米托坦获欧洲药品管理局列为罕见病药物,随后,该药在加拿大、巴西、韩国等多个国家和中国港台地区获批上市。直到2023年9月,米托坦终于另外延迟较长的药物有梯瓦的多发性硬化(MS)疗法格拉替雷,以及苏庇医药旗下家族性地中海热治疗药阿那白另外,还有19款进口/引进药品在中国的上市时间比国际上市晚5年以上(5~14年)。但新药在中国上市审查的时间并没有大幅延缓,在疫情之后已经逐步向疫情前的水平恢复,尤其对进口新药来说,2023年平均上市审查图7.海外新药进入中国平均耗时(年)11.348.347.086.355.916.15.975.915.635.244.782.51.2.51..1.98.1.65.1.42.1.411.42.1.4178在2022年,信达生物在2022年,信达生物PD-1赴美上市的失败给国产创新药出海之路蒙上了一层阴翳,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本土创新的信心。美国FDA的做法表明,如果目标市场上已有相同机制的产品覆盖相同的适应证,那么只依靠美国以外的临床试验数据是无法获得FDA认可的。美国FDA的决定直接影响了本土药企和跨国公司的合作径”的合作。比如信达生物达伯舒上市失败后,和礼来的表1.在欧美市场获批的国产创新药合作结束;基石药业和EQRx之间也终止了合作关系。尽管如此,此前GBI依然预测在2023年会有国产创新药在欧美获批,且事实也确实如此。2023年9月,百济神州百泽安在欧盟获批上市(商品名:Tevimbra),开启物PD-1制剂特瑞普利单抗(商品名:Loqtorzi)、和黄医药呋喹替尼(商品名:Fruzaqla)和亿一生物艾贝格司来源:GBI分析,数据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本维莫德大中华区以外的开发权几经转手,2012年葛兰素史克斥资2.3亿美元购得,2018年以约3.3亿美元代价转让给DermavantSciencesFruzaqla2018-092018-092023-112023-112018-122023-102023-10CoherusBioVtama2019-052019-052022-052022-05GSKGSKDermavantSciences*Tevimbra2019-122019-12肝细胞癌、MSI-H/2023-092023-09Brukinsa2020-062020-062019-112019-11症艾贝格司亭艾贝格司亭αRyzneuta2023-052023-052023-112023-11症传奇生物:传奇生物:Carvykti/2022-022022-02业普那布林美国上市申请遇挫,FDA指出普那布林提供的注册试验结果不足以证明其获益,需进行额外对照试验按截至2023年底提交的创新药上市申请数量,如果药品上市申请资料都不会被要求补充资料,据GBISOURCE预测,2024年共有超过100种创新药在中国获批上市,1.ADC受到持续关注在ADC成为行业大热的环境下,即将获批的ADC成为重点关注对象。2024年预计有5种ADC业普那布林美国上市申请遇挫,FDA指出普那布林提供的注册试验结果不足以证明其获益,需进行额外对照试验按截至2023年底提交的创新药上市申请数量,如果药品上市申请资料都不会被要求补充资料,据GBISOURCE预测,2024年共有超过100种创新药在中国获批上市,1.ADC受到持续关注在ADC成为行业大热的环境下,即将获批的ADC成为重点关注对象。2024年预计有5种ADC将获批,分别是科伦药业的SKB264和A166、瓴路药业/ADCThera的泰朗妥昔单抗、安斯泰来的维恩妥尤单抗和华东医药引SKB264为科伦药业靶向TROP-2的ADC,2022年5月曾由默沙东斥资14.1亿美元获得其中国以外商业化开发权。A166是全球首个通过赖氨酸定点定量偶联、百悦泽(泽布替尼)BTK百泽安(替雷利珠单抗)PD-1ElevarTherapeticsPD-1+VEGFBCMAP2Y12LY03010(帕利哌酮缓释混悬注射液)HTR2A/D2百济神州一样,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可能会比美国FDA更快批准。2024年美国FDA可能批准的其他国产创新药表2.预计2024年可能在美国FDA获批的中国创新药来源:GBI分析2023年,国家药监局针对两款创新药的上市申请发布通知件,拒绝批准其上市。这两款创新药分别为嘉和生物PD-1杰诺单抗和万春医药普那布林。嘉和生物被拒的PD-1产品早在2020年7月底被纳入优先审评名单,适应证为用于治疗复发性/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据嘉和生物消息,外周T细胞淋巴瘤有超过20种亚型,各亚型发病机制非常复杂,部分亚型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全球没有PD-1产品被批准用于PTCL的治疗,所以国家药监局对于相关适应证产品的审评就更加谨慎。除了对PTCL的临床研究外,该药对治疗宫颈癌、罕见肉瘤、原发性纵膈大B细胞淋巴瘤等多个普那布林于2023年3月收到国家药监局通知件,拒绝批准上市。这是普那布林继被美国FDA拒绝批准之后再次被拒批。2020年9月,普那布林先后获得中、美药监机破性治疗品种”双认定。2021年,普那布林的CIN适应证上市申请先后获得美国和中国受理并被授予“优先审评”资格。2021年8月,恒瑞医药拟斥资不超过13亿元首付款加里程碑款引进普那布林,获得普那布林在大中华地具有创新连接子和高活性毒素小分子的第三代抗HER2ADC,兼具抗体药物的靶向性以及化疗药物的高杀伤性等具有创新连接子和高活性毒素小分子的第三代抗HER2ADC,兼具抗体药物的靶向性以及化疗药物的高杀伤性等特点。维恩妥尤单抗是同类首创的直接作用于Nectin-4的ADC,于2019年在美国获得有条件批准用于治疗成人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并于2021年获得完全批准。这也是安斯泰来和美国Seagen合作后成功获批的唯一药物。2023年3月,辉瑞斥资430亿美元收购Seagen,加码ADC领域。索米妥昔单抗是靶向叶酸受体α(FRα)的ADC,2020年10月,华东医药斥资逾3亿美元获得其大中华区独家权益。泰朗妥昔单抗是一种靶向CD19的ADC,ADCThera旗下泰朗妥昔单抗等4款ADC产品在大中2.后起新秀小核酸药物从2023年的药品许可交易来看,小核酸药物开始在众多交易中崭露头角。尤其随着诺华siRNA调脂疗法英克司兰获批上市后的大获成功,小核酸疗法成为可商业化的潜渤健旗下SOD1突变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疗法托夫生有望于2024年在中国获批上市。Tofersen所针对的靶点是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SOD1是第一个被确定为家族性ALS的遗传基因,具有SOD1突变的患者约占所有ALS患者的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