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_第1页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_第2页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_第3页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_第4页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一、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力扩种大豆油料,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大豆主产区,2022年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7397.5万亩,2023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7400多万亩,生产水平直接影响到国家大豆的供给水平和食品战略安全。然而,大豆平均每亩只有130公斤左右,单产低、比较效益差是当前大豆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增加种植密度是提高大豆单产的有效手段,但密植栽培条件下大豆单株茎秆强度降低、倒伏风险增加,冠层中下部光照不足引起落花落荚,导致增密不增产等现象发生。本技术通过完善大豆大垄密植栽培各关键环节的技术要点,提高标准化作业水平,实现密植增产增效。本技术以大豆大垄密植栽培为主体,先后制定了《大豆大垄栽培技术规程》(DB23/T2173-2018)、《大豆大垄滴灌栽培技术规程》(DB23/T2967-2021)、《大豆大垄覆秸栽培减施除草剂技术规程》(DB23/T3253—2022)、《大豆玉米轮作大垄少免耕栽培技术规程》(DB23/T3393-2022),申报发明专利“一种秸秆还田大垄双行种植方式农药减施增效的方法(CN202110476951.6)”。为本技术的优化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支持和生产经验支撑。(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黑龙江省先后在嫩江、海伦、克东、讷河等地经过多年多点试验,大豆大垄栽培技术增产效果显著。专门组建以大豆大垄栽培为核心的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近20个,2018~2021年,黑龙江省建立21个旱田玉米大豆轮作秸秆还田示范县大力推广大豆大垄栽培技术,每个县安排核心示范区面积1000亩,且依托当地农机合作社建立2个示范基地进行典型示范。黑龙江省2023年大豆种植面积7400多万亩,其中大垄大豆种植面积占37%,北大荒集团自2003年开始大面积应用示范大垄密植栽培技术,2023年大豆大垄栽培面积超过1000万亩,大豆平均产量183公斤/亩,较全省平均亩产高50公斤以上。该技术自2018年以来在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大豆产区开展试验示范和集成推广,累计推广930万亩。(三)提质增效情况前茬作物秸秆翻埋还田,大豆采用大垄密植栽培技术较传统垄作技术增产10%以上,同时秸秆全量还田,避免土壤板结,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土壤肥力不断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年增加量达0.02~0.04个百分点,并可减少因秸秆焚烧和除草剂大量施用导致的环境污染。(四)技术获奖情况“东北地区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入选农业农村部2022年主推技术;“提高大豆单产关键技术及配套技术模式研究与应用推广”获2020年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本技术为核心的科技成果—东北春大豆高产增效技术研发与推广,于2022年4月完成科技成果评价,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技术集成熟化、实用性和针对性强,推广方法与机制等有重大创新,对促进东北大豆生产具有引领作用,组织管理水平国内领先,推广规模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在促进东北农业绿色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及农民增收等方面成效显著。”本技术强有力的支撑了上述成果的取得。二、技术要点(一)整地起垄前茬玉米等作物采用具有秸秆粉碎装置的联合收获机收获。需要秸秆还田的地块,收获后采用秸秆粉碎还田机进行秸秆粉碎作业,田间秸秆粉碎作业时,要求土壤含水量≤25%,粉碎后的秸秆长度≤10cm,秸秆粉碎长度合格率≥85%,留茬高度≤10cm,粉碎后的秸秆应均匀抛撒覆盖地表,完成秸秆粉碎作业后秋翻起垄,翻地深度达到30cm;不需要秸秆还田的地块,实行秋深松耙茬起垄,深松深度25cm以上,耙茬、深松、起垄连续作业;大垄垄距110cm或130cm,垄面宽度为70cm~80cm或90cm~100cm,垄高达到12cm~15cm(图片1)。图片1田间130cm大垄(二)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选择经审定推广的成熟期适宜、高产、优质、抗倒伏强的大豆品种。播种前对所选用的种子进行精选,剔除病斑粒、虫食粒、破碎粒及杂质。精选后的种子质量,净度不低于99%,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5%,水分含量不高于13%。对精选后的种子进行包衣,宜选用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防治根腐病等病害。(三)播种密度及方式根据品种特性、地势、土壤肥水条件等确定密度和播种量,保苗密度30万株/公顷~45万株/公顷。110cm大垄垄上种植3行,平均行距20cm~25cm,外侧两行密度可增加15%~25%、中间行密度相应减少30%~50%;110cm大垄垄上种植2行大豆,平均行距40cm~50cm。130cm大垄垄上种植4行大豆,行距20cm~25cm,外侧两行密度可增加5%~7.5%、内侧两行密度相应减少5%~7.5%;130cm大垄垄上种植3行大豆,平均行距25cm~30cm,外侧两行密度可增加15%~25%、中间行密度相应减少30%~50%。播种深度3cm~5cm,播深一致、均匀无断条,播后及时镇压。图片2大垄密植苗情(四)施肥化肥在播种时施入,采取侧深分层施肥,施于种子侧向5cm~6cm、深度为种下5cm~6cm和10cm~11cm两层,分别占总施肥量的30%和70%。根据测土配方结果确定化肥用量,一般施纯N为30kg/hm2~45kg/hm2、P2O5为80kg/hm2~110kg/hm2、K2O为40kg/hm2~55kg/hm2,或等养分的复合肥。于开花期和结荚期,叶面喷施KH2PO4等有助于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的肥料。(五)中耕管理低洼地块,在大豆苗齐后进行深松散寒。宜采用双铲深松机沿垄沟分层深松,前铲作业深度10cm~12cm;后铲作业深度25cm~30cm。大豆2片~3片复叶期,在双铲深松机后铲安装分土板进行中耕培土,前铲作业深度10cm~12cm,后铲培土作业深度12cm~15cm;相隔7d~10d,可再进行一次中耕培土。岗地或平川地块,在大豆2片~3片复叶期,沿垄沟进行深松。宜采用双铲深松机分层深松,前铲作业深度10cm~12cm;后铲作业深度25cm~30cm。第一次深松后10d~12d,在双铲深松机后铲安装分土板进行中耕培土,前铲作业深度10cm~12cm;后铲培土作业深度12cm~15cm;相隔7d~10d,可再进行一次中耕培土。图片3大垄密植中耕后田间长势(六)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田间长势过旺,根据预测后期降雨较多的年份或土壤水分较为充足的地块需进行化学调控。一般选择烯效唑、多效唑、缩节胺、矮壮素等具有抑制节间生长作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作业,应选用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取得《植物生长调节剂登记证书》的商品。根据剂型、有效成分含量和产品使用说明进行配制。采用喷雾机将配制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均匀地喷洒在大豆叶片上,做到不重喷、不漏喷。在大豆开花期喷施,选择无风晴天喷施,且喷施后6小时内无降雨,根据大豆田间长势,第一次喷施以初花期为宜,抑制效果不明显时,相隔7d~10d可再喷施一次。(七)病虫草害防治地下害虫发生较重的地区或田块,可结合分层施肥,在浅层施肥的肥料中拌入杀虫剂施入;注重防治大豆根腐病、胞囊线虫病、灰斑病、食心虫、大豆蚜虫等,建议使用无人机防治大豆病虫害;选用高效、低残留对下茬作物安全的除草剂,宜采用播后封闭和苗期茎叶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