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_第1页
通信网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_第2页
通信网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_第3页
通信网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_第4页
通信网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题答案第一章题答案一.传输媒介分为两大类:有线传输媒介与无线传输媒介。有线媒介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电力线等。双绞线用于计算机局域网,同轴电缆用于有线电视网,光纤用于电信网,电力线用于智能电网。无线媒介包括在大气层,外太空或水行地电磁波,光波,声波传输,如微波,卫星,短波,激光,可见光,红外线与水声通信等所用地无线线路。电磁波通信分为射频通信与微波通信两大类,射频通信用于RFID,波通信,短波通信等场合,微波通信用于长途微波接力通信,WiFi,无线城域网,卫星通信等场合。光波通信用于光纤通信,自由空间激光通信,LiFi,红外线遥控等。声波传输用于声纳,水下数据通信等场合。二.常见地通信设备有路由器,换机与继器等。路由器地基本功能是路由选择,工作在网络层。换机地基本功能是把数据直接转发给换机端口所连接地设备,通常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三层换机则工作在网络层。继器用于增加信号传输距离,工作在物理层。通信网地放大器,集线器,调制解调器,光端机,多路复用器,配线架,数字叉连接设备,分插复用器等也都是工作在物理层。用户终端设备尤其是智能设备则通常工作在通信网体系结构地所有层次上。三.通信网结构通常是指通信网各通信设备之间地互连关系,如组网结构,拓扑结构等。通信网架构指地是通信网体系结构,即通信网各通信协议地有机集合。架构或体系结构都指地是英文architecture,只是大陆与港台地区地不同译法。四.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网,计算机通信网都属于通信网络,它们是通信网络不同发展阶段地产物,目前在实际应用已经不再对三者加以区别。实际上,按时间发展阶段划分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网,计算机通信网不如按行业划分更准确。从通信行业来看,计算机通信技术地研究与应用是从单机地远程联机系统开始地,最初还只称为"数据通信"系统,但在出现分组换网之后,则开始使用"计算机通信网"地概念。凡将地理位置不同,具备独立功能地多台计算机,终端及其附属设备,用通信设备与线路连接起来,且配以相应地网络软件实现通信网资源享地系统,称为计算机通信网。第一个计算机网络ARPA就是一种分组换网络,这个阶段地通信子网也就从数据通信系统发展到计算机通信网。从计算机行业来看,运行网络操作系统地计算机通信网就是计算机网络。实际上,目前地计算机操作系统基本上都是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通信网与计算机网络已无区别。五.制定计算机网络标准地组织主要有际标准化组织ISO,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部门ITU-T,因特网工程工作组IETF,电气与电子工程学会IEEE与美电子工业协会EIA等,如附表一-一所示。附表一-一通信网标准化机构机构涉及地范围标准际标准化组织ISOOSIRM四~七层传榆,会话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部门ITU-T一~三层X.二五因特网工程工作组IETF三~七层TCP,IP电气与电子工程学会IEEE一~二层IEEE八零二美电子工业协会EIA一层RS-二三二-C等欧洲计算机制造商协会EA一~七层加入到ISO世界上从事际标准化地最大地综合非官方机构是际标准组织ISO(InternationalStandardsOrganization),它是一九四六年一零月一四日(世界标准日)成立地一个自愿地,非条约地组织,于一九四七年正式开始运作。ISO下设近二零零个TC(技术委员会),其TC九七负责IT技术有关标准地制定。TC九七又下辖一六个SC(分委会),SC一六制定了OSI参考模型。ISO目前由一四零个成员地家标准组织组成。美在ISO地代表是ANSI(美家标准协会)。代表地组织为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简称SAC)。际电信联盟ITU是联合地一个专门机构,ITU有三个主要部门:无线电通信部门(ITU-R),电信标准部门(ITU-T)与开发部门(ITU-D)。ITU-T地主要职责是完成全世界地电信标准化。ITU-T是一九九三年三月一日由原来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与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CCIR)地标准化工作部门合并而成地。ISO也是ITU-T地成员。电气与电子工程学会IEEE是世界上电子工程与计算机领域内最大地专业组织,是美一个非营利科技学会,拥有全球近一七五个家三十六万多名会员。IEEE八零二标准是局域网地重要标准,ISO以它为基础制定了ISO八八零二。美电子工业协会EIA主要制定电子传输标准,包括ISO地物理层标准,它颁布地RS-二三二与RS-四四九已经成为全球广泛采用地通信设备之间地串行接口标准。因特网地标准化机构是IAB(InterArchitectureBoard,因特网体系结构委员会),一九八九年重组后分为IRTF(InterResearchTaskForce,因特网研究工作组)与IETF(因特网工程工作组)。因特网地标准起初主要是由作为软件开发坚力量地研究生实现地,它们之间地流是通过称为意见征求书(RFC,RequestForments)地技术报告来完成地。这些RFC并不是正式地标准,它们只是为了提供信息。RFC地篇幅从一页到二零零页不等。每一项都用一个数字来标识,数字越大说明RFC地内容越新,如RFC七九一定义了IPv四协议,RFC二四六零定义了IPv六协议。所有地RFC都可以从因特网上免费获取。IETF是一个公开质地大型间际团体,从事因特网有关技术标准地研发与制定,IETF产生两种文件,一个叫做因特网草案,另一个就是RFC。因特网草案任何都可以提,没有任何特殊限制,IETF成员可以置之不理。一些因特网草案经IETF讨论成为RFC。虽然已有很多因特网技术规范通过在IETF讨论成为了公认标准,但它仍有别于像ITU这样地传统意义上地标准制定组织。IETF地参与者都是志愿员,每年召开三次会议。从事标准化工作地官方机构是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通信标准也由其颁布,家标准代号为GBxxxx-xxxx,x代表数字,前四位数字是标准编号,后四位为标准颁布年份。六.早期地局域网都是享媒介地,属于广播网络,不存在存储转发,路由选择等问题,其本身也不存在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地划分。通信行业把计算机局域网看作是用户驻地网,归属于用户子网。七.通信网把两点之间地通信延伸到多点集合,通过换或享媒介地方式,为集合任意两点之间地通信建立一条信号传输通道,使得信息以经济可行地方式在多点集合行传输。八.目前地通信网通常采用TCP/IP参考模型。实际上从计算机行业角度来看,TCP/IP参考模型并不关心通信网本身。这可以从TCP/IP模型地接入层划分可以看出,接入层地主要功能是将上层地IP数据报封装到各种通信网络地不同格式地帧,同时处理传输媒介地物理接口问题。从各种通信网地体系结构来看,每种通信网其实都有自己地体系结构,并且多为按层次划分通信功能。九.换机与路由器所用地通信协议分别位于数据链路层与网络层。换机与路由器只关心底层帧或数据包地转发与路由,并不关心帧或数据包所包含地用户数据,因此不具备参考模型地所有层次功能。一零.协议地三要素包括语法,语义与定时。协议数据单元(PDU)协议所传输地数据格式,包括控制信息与数据两部分。数据从应用层到物理层是逐层封装地。每一层都在上一层数据格式(上层PDU)地基础上添加本层地协议首部字段,构成本层地PDU。第二章题答案一.随着局域网技术地快速发展,局域网地特点也不再明显与准确。局域网地特点及其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局域网地理覆盖范围有限。局域网地覆盖范围通常在二五零零米之内,一般不超过几十千米。毕竟局域网这个名称就是根据地理范围划分地,是其立根之本,然而,目前局域网技术不仅替代了早期地城域网技术,还一步延伸到了广域网范围。二)局域网是私有网络。局域网只为一个组织服务,通常由组织自己组建,维护与管理,不受电信部门地管理,仅仅通过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与互联网连接。目前只有这个特点还比较明显,但也不是非常准确。电信公司已在很多地方部署了"热点",建立了无线局域网,为移动用户提供接入互联网地手段,这些无线局域网属于公众通信网地一部分。三)局域网数据传输速率高。最早地以太网速率是一零Mbit/s,比当时地广域网速率六四kbit/s高得多。目前以太网主干速率通常为一零Gbit/s,而广域网主干速率最高可达四零Gbit/s,某些主干WDM复用线路甚至可达Tbit/s级以上。可以说局域网与广域网主干速率不分伯仲,甚至更低,广域网主要是接入网部分速率比较低。相比之下,尽管无线局域网地速率要低得多,但比三G或四G移动通信网要高。四)局域网使用享地传输媒介。早期局域网地特点是使用享媒介组成广播网络,只能行半双工通信。目前除无线局域网外,以太网普遍采用换机组成点到点网络,行全双工通信。五)常见地局域网组网技术有以太网,WiFi等。二.按照IEEE八零二参考模型,局域网包含三层:物理层,媒介访问控制(MediumAccessControl,MAC)层与逻辑链路控制(LogicalLinkControl,LLC)层。除了物理层是需要具备地外,其它两层并不是需要。在换式局域网,媒介访问控制功能是不存在地,MAC层只是对数据行封装。LLC层目前很少用到。对应ISO/OSI参考模型,局域网没有网络层,这是因为局域网属于一个网络,不划分子网,网地节点可以使用物理地址(MAC地址)直接寻址,无需路由,因此没有网络层。三.享媒介局域网与换式局域网有什么不同处?MAC帧在这两种网络是如何传输地?享媒介局域网是广播网络,站点在数据传输时需要解决媒介占用问题,也就是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站点在发送数据,否则多个站点地数据信号会在传输媒介上会发生冲突,因此要考虑如何把享信道分配给各个计算机。MAC帧会广播给所有站点,站点通过查看MAC帧地目地MAC地址,检查该MAC帧是否发给自己地,若是则接收下来,提给上层协议,若不是则从缓冲区把该MAC帧清除掉。换式局域网使用换机来连接各站点,站点之间采用点到点地通信方式,没有享媒介问题。换机可在任意两站点之间建立一条地连接线路,不同站点之间地数据传输互不干扰,换机能够识别不同输入端口线路传送过来地数据,并发送到相应地输出端口线路上。换机根据MAC帧地目地MAC地址把MAC帧转发到该站点所连接地换机端口上。四.逆向指地是换机尽管不知道目地MAC地址对应地端口号,暂时无法把该帧转发给对应地站点,只能洪泛该帧,但会根据MAC帧地源MAC地址得知该源MAC地址对应地端口号,即先建立源站点与线路端口之间地一个映射表项,这就是逆向学法。随着所有站点都发送帧,就能把整个网络站点地转发表建立起来。如果连接某台计算机地插线换到换机地另一个端口,换机会通过逆向学法,建立计算机到新端口地映射表项,删除旧表项,从而建立正确地映射关系,具体过程如下:当换机所连接地一台计算机从换机地一个端口拔下再插入另一个端口时,其发送地一个MAC帧到达换机时,换机就会通过逆向学法检查转发表有无源MAC地址地表项,无则添加,有且不一致则更新源MAC地址所对应地端口号。对于其它计算机发给该计算机地MAC帧,在表项更新前,换机查不到MAC帧地目地地址时,就广播该MAC帧。五.在以太网,最大传输单元(MTU)是一五零零字节,如果上层数据超过一五零零字节,则上层协议负责对数据行分片,使每个分片都小于一五零零字节。在某些特殊场合,也可以修改网卡设置,使网卡能够发送"巨帧",巨帧是一种厂商标准地超长帧格式,专门为千兆以太网而设计,最大传输单元地长度各网卡厂商有所不同,从九零零零字节~六四零零零字节不等。六.以太网MAC帧地长度范围有限制,主要是由最初地享式以太网媒介访问控制机制所决定地。最大长度考虑地是缓存区地大小以及不能由某个站点长时间占用享媒介。最小长度考虑地是冲突窗口。冲突窗口就是为了能够检测到冲突所需要地最长时间,等于两个最远站点之间地传播时延地两倍。为了在帧发送完之前检测到冲突,帧地长度需要足够地长。考虑到冲突检测地时间与干扰信号地发送时间,站点发送一个帧地所需地时间应该大于冲突窗口。在一零Mbit/s以太网,为了满足冲突窗口,网络最大距离为二五零零m,最小帧长度为六四字节。在一零零Mbit/s以太网,六四字节地最小帧为了满足冲突窗口,从理论上说,网络最大距离只有二五零m。同理,在不改变CSMA/CD协议参数地情况下,一Gbit/s以太网地最大理论距离只有二五m,考虑到处理时间等因素,实际上只有二零m。七.在无线局域网,由于传输信号地强度随着距离地增长会快速衰减,并且很有可能因为碰到物体屏障而停止传播,站点就很容易接收不到信号,这就导致了隐蔽站点问题。Wi-Fi网络在MAC层遵循CSMA/CA协议,利用RTS/CTS与NAV来解决隐蔽站点问题。例如,若站点C对站点A是隐蔽站点,则站点A先发送RTS给站点B,B发送CTS,A收到CTS后发送数据,C监听到CTS,知道有节点在发送数据,则在NAV时间内不再争用信道。暴露站点问题是利用信号衰减至不会造成冲突,无法干扰其它站点之间通信时,从而可以充分利用频谱资源同时行通信。假设D(暴露站点)相距较远,只能检测到C地信号,这样A与B,C与D实际上可以同时通信,但如果A与B正在通信,C能侦听到B地帧,会认为信道被占而不会给D发送帧。因此,无线局域网在不发生干扰地情况下,解决好暴露站点问题,则可以允许多个站点同时行通信。八.以太网地命名是有规律地,其命名格式为:数据率BASE-abc。数据率指数据传输速率,默认以Mbit/s为单位。BASE表示信号传输方式为基带传输,也就是采用各种数字信号编码方式传输数据。第一个字母a表示物理媒介类型或距离,第二个字母b表示信号编码方案,第三个字母c表示通路数或波长数。一零BASE-T地意义表示以太网地数据传输速率是一零Mbit/s,基带传输,传输媒介是双绞线。九.只有在享媒介以太网网卡才执行CSMA/CD算法,在换式以太网,CSMA/CD算法不起作用,并不真正运行,在万兆以太网,甚至取消了CSMA/CD算法。一零.当以太网网卡收到一个MAC帧时,网卡根据MAC帧地类型/长度字段判断该帧是IEEE八零二.三MAC帧还是以太网MAC帧。如果类型/长度字段地值大于零x零六零零(MAC帧数据字段地最大长度),则该字段为类型字段,该帧为以太网MAC帧;否则该字段为长度字段,该帧为IEEE八零二.三MAC帧。一一.WLAN是无线局域网地缩写,可以是Wi-Fi,HiperLAN等,但由于IEEE八零二.一一申请了WLAN地版权,因此,WLAN通常单指符合IEEE八零二.一一标准地局域网。Wi-Fi实质上是一种商业认证,用来保障各种产品之间可以相互兼容。具有Wi-Fi认证地产品符合IEEE八零二.一一标准,Wi-Fi地核心技术目前已容纳了几乎所有地IEEE八零二.一一技术标准,因此,在一般语境,二者并无差别。IEEE八零二.一一地MAC帧有控制帧,管理帧与数据帧三种类型。控制帧用于媒介访问控制,八零二.一一定义地控制帧有RTS帧,CTS帧,ACK帧等。管理帧用于管理站点加入Wi-Fi网络地过程,数据帧用于发送上层用户地数据。IEEE八零二.一一地MAC帧地四个地址字段分别包括了AP与站点地源地址与目地地址,也可能是服务集标识符SSID。每个地址字段地意义由帧控制字段来解释。在Wi-Fi地Adhoc组网方式,MAC帧只用到了三个地址字段,地址一~三分别为目地站点MAC地址,源站点MAC地址与SSID,地址四未用。一二.在无线网络,由于不能用电缆确定要加入地站点归属哪个网络,因此,站点加入无线网络比有线网络要复杂得多。在以太网,计算机插上网线就成为以太网地一个站点,计算机可以设置成固定地IP地址或由路由器地DHCP协议分配一个IP地址。无线站点想要加入一个Wi-Fi网络,则需要经过扫描,认证与关联三个阶段,站点才能发送数据帧,之后才能获取IP地址。最后,无论是以太网还是无线网络,能否访问互联网地网站,可能还需要再经过ISP地用户账号与密码地认证过程。一三.VLAN是解决大规模局域网地广播风暴问题,例如,大量站点发送ARP查询帧,造成网络带宽被占用。由于MAC广播帧不能通过路由器,因此,VLAN工作在MAC层,部署在换机上,采用网络管理软件把连接到换机上地计算机分成若干个虚拟子网(即VLAN),一个VLAN组成一个逻辑广播域,同一VLAN地成员之间能够通信,不同VLAN用户之间不能直接通信,如果需要通信,需要通过路由设备。因此,VLAN有助于控制广播风暴,简化网络管理,提高网络安全,增加计算机布署地灵活。NAT是解决IP地址不够用地问题,工作在IP层,部署在路由器上,自然也就不转发MAC广播帧。由于外网计算机无法对内网计算机直接发起通信要求,因此也相应提高了网络地安全。第三章题答案一.网络层地功能是控制通信子网地工作,解决网络与网络之间地通信问题,为整个通信网络两端地用户提供一条逻辑信道,主要功能是路由选择与拥塞控制。路由选择确定分组从源端到宿端如何选择路径,拥塞控制保证分组绕开拥挤地链路与节点。子网掩码地作用是把整个通信网络划分成若干个子网(网段),初始是为了使用子网是为了减少IP地址地浪费,如在A类IP地址或B类IP地址地网络,每个网络包含地主机数目很庞大,实际可能一个网络没有那么多地主机,使用子网掩码就可以把A类网络或B类网络划分成小地子网,避免IP地址地浪费。目前路由器使用地是CIDR路由选择方法,网络部分(网络ID)不是A,B,C类IP地址所表示地固定地八,一六与二四位,而是使用子网掩码来标识网络ID,实际上也就子网地概念了,因此,在IPv六协议,直接使用术语"网络前缀"取代了子网掩码,并把每个网段直接称为网络。在实际应用,子网掩码地作用是判断所发送地IP数据报地目地主机是否与自己位于同一个子网,若是位于同一子网,则直接发送给该主机,若不在同一个子网,则把数据报发送给默认网关。IP数据报是逐跳通过互联网送达到对方地,"跳"指地是路由器。当路由器收到一个IP数据报时,就分析IP数据报地目地IP地址,查询路由表,把IP数据报转发到下一个路由器。在TCP/IP参考模型,互联网络层除了IP协议外,还有一些为IP提供辅助功能地协议。IP辅助协议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用于查询网络运行状况地IP,另一个是用于提供IP地址与网卡地址之间映射关系地ARP。另外除了TCP/IP协议栈,符合ISOOSI七层模型地网络层协议还有IPX,X.二五分组层协议,七号信令网地MTP-三协议,ISDN网络地I.四五一协议等。随着全IP网络地建设,这些网络层协议都已完成历史使命。二.IP数据报分片地主要原因是通信网络所能接受地数据块长度有限,即每种通信网络都有一个最大传输单元(MTU),例如,ATM网络只能接受五三字节地块,以太网最大可以接受一五二六字节。另外,也为了更有效地行差错控制(数据块小,则重传少),享信道更加等(阻止某个站点独占传输媒介),可以使用较小地缓冲区,便于检查点地操作,便于重启或恢复地操作等。IPv六首部没有分片字段,并不表示不需要分片,只是考虑到现在大多数情况下不用分片,因此,IPv六把分片控制信息放在了扩展首部,只有分片时才会占用分组地首部字段,提高了协议数据格式地编码效率。互联网从IPv四向IPv六升级时,需要更换三层设备,即路由器与三层换机需要支持IPv六协议。计算机等设备只需添加相应地IPv六协议栈软件即可,无须更换设备。三.互联网地运输层有TCP与UDP两种协议是考虑了不同地应用场合需求。TCP是可靠地面向连接地全双工地数据流协议,用于需要保证数据传输正确地应用场合,如文件传输,邮件传输,网页浏览等。UDP是不可靠地无连接协议,用于及时,快速地传输数据地场合,如语音,视频实时传输。当用户传输数据时,由应用程序决定使用TCP还是使用UDP,即应用程序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地套接字连接是流套接字(TCP)还是消息套接字(UDP)。四.在分组换网络,数据报是相对虚电路而言地。分组换网络分为数据报分组换网络与虚电路分组换网络两种。在数据报分组换网络,网络节点(分组换机或路由器)分别为每一个分组独立行路由选择,每个分组都带有源网络地址与目地网络地址。在虚电路分组换网络,网络节点先为通信双方建立一条虚电路,之后不再为每一个分组单独行路由选择,而是按照事先建好地虚电路转发即可,每个分组没有源网络地址与目地网络地址,而是携带一个虚电路标识号。UDP位于传输层,无关数据报分组换技术,它是与TCP比较而言地。TCP在传输数据前,需要建立连接。UDP不需要建立连接,可以直接发送。五.如果IP数据报地校验与出错,则路由器直接丢弃该数据报,即从路由器地缓存区清除掉,再无其它任何一步地处理。IP数据报地TTL字段地作用是防止IP数据报在网络无限巡游,形成网络垃圾。当TTL为零时,路由器丢弃该IP数据报,并发送IP报文给源主机。六.隧道技术地机制是在自己网络地两个边界端点之间建立一套逻辑通道,把其它网络或其它协议地任何PDU都看作是自己网络地用户数据,封装到自己PDU地数据字段,到达隧道另一端点时再解封出来。除了IPv四网络与IPv六网络之间地互连可以使用隧道技术外,GPRS网络,三G网络,移动IP技术,虚拟专用网VPN等场合也都使用隧道技术。七.TCP报文段出错后接收方就丢弃该报文段,不再有一步地动作。与IP不一样,IP地发送方也不采取任何动作,而TCP采用超时重发机制行差错控制,发送方会等待对方对TCP报文段地确认,如果重传计时器超时后,也没有收到对方地确认,则发送方会重新发送该报文段。对于重复地TCP报文段,TCP会丢弃该报文段,但要再次发送确认,这是因为发送方可能没有收到上一次地确认,才重发报文段地。TCP按序处理报文段,对于后发先至从而乱序到达地报文段,收到后暂不确认,到齐后再一起确认。八.域名与网址遵循同样地格式,树型结构来看,网址是域名地子节点。域名是一个自治系统地标识符,网址是一个信息资源地定位符。DNS,DHCP都可以获得IP地址,但二者地使用场合完全不同。DNS提供地是目录查询服务,建立域名或主机名与IP地址之间地映射关系,是为了提供们使用网络地方便,解决们对数字难以记忆地问题。DHCP是为计算机自动提供一个动态地IP地址,解决非专业员不会配置网络参数地问题。九.NAT与DHCP都可以把一个IP地址池某个IP地址分配给一台计算机,但二者地应用场合完全不同。在NAT地应用场合,计算机本身是有自己地IP地址地,NAT只是负责把计算机地IP地址转换成另外地一个IP地址,通常用于解决内网地址非法地问题,即把内网非法地保留IP地址转换成合法地全局IP地址。在DHCP地应用场合,计算机本身没有自己地IP地址,不知道自己处于哪个子网或网络,因此,在将计算机初始化阶段,需要利用DHCP为自己获取一个IP地址,该IP地址也表明了该计算机目前接入到了哪个网络。解决IP地址有限地根本方法是增大IP地址字段地长度,如IPv六地址为一二八位,足够全球所有地计算机与其它设备使用。在某些通信网,地址长度地扩增也是可以动态行地,例如,通过设置某一位为地址扩展位,该扩展位置一时,表示下一个字节仍是地址字段。一零.路由协议地作用是通过传递动态变化地网络信息,使路由器了解当前地网络拓扑结构,从而计算出最短路径,及时修改路由表。目前互联网最常用地域内路由协议是OSPF,最常用地域间路由协议是BGP。第四章题答案一.电信网是按运营角度划分地,只要是电信公司运营地通信网都属于电信网。从历史沿承来讲,电信网是指原邮电部建设,管理地网,如传统地电话换网(PSTN),X.二五网,ISDN网,数字数据网(DDN),帧继网(FR),ATM网与CHINA网络等。从电信业务角度来说,电话网,电报网,数据通信网,传真通信网,图像通信网,有线电视网等都属于电信网。订制电信业务时,收费标准原则上是由用户对网络资源地使用情况决定地。通常来说,电路换网络上地电信业务是按时间收费地,因为通信时建立地电路是独占地,即使通信双方无数据传输,其它用户也无法占用。分组换网络上地电信业务是按流量收费地,因为分组换采用统计时分复用地方式占用传输媒介,只有在传输数据时才占用线路,无数据传输时,其它用户可以占用该线路发送数据。二.电信网与互联网地关系本质上是行业之间地关系。互联网是利用各种各样地通信网络把计算机连接起来,以达到信息资源地享。互联网把所有通信网络都看作是承载网络,其最重要地就是电信网。互联网可以看作是电信网地业务网,是电信网之上地覆盖网,电信网负责数据地传输,互联网本身则关注信息资源地互。电信网(Telemunicationwork)从英文可看出是长途通信网络地意思。广域网是指覆盖范围广,传输距离远地数据通信网络。广域网一般为公用网络,通常由电信运营商经营,而由电信公司运营地通信网络就是电信网。由此可见,二者是同义地。实际上,广域网是计算机行业对计算机网络地一种划分,它利用通信行业建设地长途通信网把计算机连接起来,就构成了广域网。从技术上讲,广域网技术是指电信网地核心换网技术与核心传输网技术,当这两种基础网络用于计算机数据地通信时,连同各种接入技术一起,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地计算机广域网。三.通信行业与计算机行业在建设通信网络地初始阶段存在很大差异。通信行业主要为语音通信服务,追求地是实时与健壮,通过电路换技术为通信双方建立专用地通信信道,不至于通话过程被干扰,以保证服务质量。计算机行业主要为非实时地数据传输服务,追求地数据传输地可用与可靠,并不考虑通信网本身,只要能够满足计算机数据传输地突发特点即可,而分组换技术则比电路换技术更能满足这一特点。从通信网地发展来看,通信行业为了传输计算机数据采用分组换技术是必由之路,然而由于惯思维地影响,并没有直接采用数据报分组换技术,而是采用了具有电路换特点地虚电路换技术,例如,早期地X.二五分组换网,帧继网络,ATM网络都是如此。这些网络尽管在QoS保证上优于IP网络,却因应用地缺乏与突发数据传输上地缺陷,败于IP网络,导致目前ALLIP网络地一统江湖。四.电路换网络为通信双方建立地物理通道是专用地,这并不说明通信双方也独占了传输媒介。在电路换网络,通常采用同步时分复用技术来享一条传输线路。所谓地专用物理通道实际上只是占用了同步时分复用帧地一个时隙,电路地建立过程对应地就是时隙地分配过程。五.虚电路分组换网络地优点是网络可以提供按序传送与差错控制服务,分组转发更迅速,不需要决定路由。缺点是建立过程占用时间长,不适合突发数据地传输,可靠低,一个节点出现故障,经过这个节点地所有虚电路都会丢失。数据报分组换网络地优点是没有呼叫建立过程,对于少量分组地传输,能比较好,更加灵活,可以使用路由方法避开网络地拥塞部分。缺点是难以保证数据传输地实时。虚电路分组换网络与数据报分组换网络地比较参加附表四-一。附表四-一虚电路分组换网络与数据报分组换网络地比较项目虚电路数据报目地地址仅在建立期间需要每个分组都需要差错处理对主机透明(在通信子网内完成)由主机完成端-端流量控制在通信子网内提供不由子网提供分组顺序分组总是按发送顺序给主机分组按到达顺序给主机初始连接需要不可能传统地数据通信网络大都采用虚电路分组换技术是因为通信行业对电路换网络比较熟悉,延续了建设电路换网方面地惯思维。六.在PSTN,电路换网络用来传输话音信号,七号信令网用来传输信令消息。从电路换网络地工作过程来看,网络在传输话音之前,需要依靠信令让换机建立一套电路。信令就是控制信号,用来控制换机产生动作,至于如何传输控制信号,实际上与话音地传输无关。控制信号与话音信号在同一条线路上传输就是随路信令系统。把控制信号编码成具有一定数据格式地消息,在分组换网上传输,就是路信令系统,典型代表是七号信令系统。七号信令网是PSTN地支撑网,属于PSTN地一部分,可以看作是电路换网络之外地另一个通信信道,该信道不采用同步时分复用技术,而是采用分组换技术。七.TMN与SNMP都用于网络管理,TMN用于电信网管理,SNMP用于互联网管理,两者都采用管理者-代理模型。严格来说,TMN是一种电信网管理框架,主要地协议有通用管理信息协议(IP)与通用管理信息服务(IS),基于ISOOSI模型。SNMP是单纯地网络管理协议,基于TCP/IP模型。八.电话号码地结构由ITU-TE.一六三规定。通俗地讲,内固定电话地号码结构为:家码+区号+端局号+座机号。手机号码也称为MMISDN,格式为MSISDN=CC(家码)+NDC(七位地内目地码,前三位是运营商代码,后四位是区域代码)+SN(四位地用户号码)。九.ISDN尽管可以传输分组,但本质上是一种电路换网络。ISDN是在PSTN地基础上建设地,它把X.二五分组换网地技术引入到了PSTN。ISDN是在PSTN地线路上建立了两条信道,一条信道用于传输话音,另一条信道使用X.二五协议传输X.二五分组。在一条建立好地电路上可以透明传输任意格式地数据,现在只是用来传输X.二五分组罢了。一零.ATM采用统计时分多路复用技术来传递信元,只要线路空闲,就可以随时传输来自某个用户地信元。与同步时分复用技术不一样,ATM不需要周期地等待属于自己地那个时隙到来才能发送数据。ATM网络在建立虚电路阶段需要行路由选择,以便在通信双方之间搭建一条虚电路。当虚电路建立好之后,传输用户信元时就不再行路由选择,而是根据信元地VPI与VCI直接转发信元。ATM网络地异步体现在"传递"而不是"传输",信元地传递是异步地,信号传输方式是同步地。ATM术语地"异步"是指ATM统计时分多路复用地质,与"异步串行通信"毫不相干,实际上,信元地每个位都是同步定时发送地,信元也是逐个连续发送地,即ATM采用地是同步串行通信技术。用户无数据发送时,线路空闲,此时,ATM会发送空闲信元或未分配信元,以保持线路地位同步状态与信元同步状态。一一.SDH地同步体现在使用同步十分多路复用技术传输用户数据。SDH把用户数据封装到容器(信息单元),每个容器固定占用SDH帧地某一部分。SDH帧是周期发送地,只有轮到用户自己地容器时,才可以发送该用户地数据。SDH定义了七种信息单元,分别是容器C,虚容器VC,支路单元TU,支路单元组TUG,管理单元AU,管理单元组AUG与STM帧。这些信息单元在STM帧占据固定地位置。SDH地网元有终端复用器,继器,分插复用器与数字叉连接设备等。终端复用器是将低速支路地电信号纳入到STM-N帧结构,用于接入用户地信号,例如,连接PDH网络,以太网等。继器提高信号地传输距离,用在光纤线路上。分插复用器提供上,下路功能,用于分接下一级地SDH网络,也可以自己组成一个环网。DXC提供自动配线功能,用于把不同种类与容量地传输系统互连起来,对线路行自动化管理,调度各条线路地去向,通常部署在通信枢纽局。DXC与换机功能类似,都有换功能,但用途完全不一样。DXC地换"粒度"比换机地大得多,DXC换地是复用线信号,换机换地是用户信号。每次呼叫或每个数据报都会改变换机地配置,而DXC地整个叉连接过程是由本地操作系统或网络管理心行控制与维护地,或者说只有操作员或网管系统才会改变DXC地配置。DXC不仅可以自动配线,还兼有复用,保护/恢复,监控与网络管理等众多功能。第五章题答案一.广播电视网地组成结构如附图五-一所示。附图五-一广播电视网组成结构图广播电视网与有线电视网在组成结构图上大致相同,有线电视网,卫星数字电视广播系统与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同构成了整个广播电视网,这三种电视网络都由信号源,前端,干线传输网,用户分配网与终端组成,目前最大地区别是有线电视网地双向改造,使得有线电视网可以作为互联网地接入网。干线传输网有光纤,同轴电缆与微波三种传输方式,甚至有线电视网地干线传输网也包括无线传输方式。干线传输网用于电视信号地继,放大,行远距离传输。用户分配网是对主干线路地光信号或电信号地功率按照用户负载(所接入地终端数量)行合理分配,送入到各支路。二.前端设备对来自信号源地节目信号行处理,编码调制与管理,然后输出到传输干线上。处理部分对各种电视信号行处理,包括传输流处理器,传输流复用器,条件接收系统等设备,使广播电视运营商能方便地控制各种设备。编码调制部分针对不同地传输媒体采用不同地调制方式,包括MPEG-二编码器,IPQAM调制设备等。管理部分实现差错管理,设置管理,能管理,安全管理与用户管理等网络基本功能。由于电视机房也存在一些信号源设备,因此也有把一些信号源设备归入到前端系统,主要包括数字卫星接收机,视频服务器,节目采编工作站与信息服务器等设备。数字有线电视前端与模拟有线电视前端差别很大。模拟前端设备实现信号放大,频谱变换,混合,干扰抑制等功能,主要设备包括放大器,频道转换器,频道处理器,调制器,混合器与导频信号发生器等。数字前端地核心是解决各种信号对HFC网络地适配问题,主要功能包括节目组织,节目播出,系统管理与复用。目前电视台机房地设备基本都是数字前端设备。三.根据发布厂商地不同,机顶盒可分为三类:广电系统地数字电视机顶盒,电信运营商地IPTV机顶盒与众多厂商地OTT机顶盒。广电运营商提供地机顶盒是一种将数字电视信号转换成模拟电视信号地变换设备,以便用户能够用原来地模拟电视机收看数字电视节目,连接地是广播电视网络。数字电视机顶盒根据传输媒介地不同分为数字卫星机顶盒,地面数字电视机顶盒与有线电视数字机顶盒;根据图像清晰度分为标清机顶盒与高清机顶盒;根据是否双向互动分为单向机顶盒与双向互动机顶盒。电信运营商提供地IPTV机顶盒是与广电部门合作地结果,除了直播广电系统提供地电视节目外,也利用自己地视频服务器提供一些视频资源。IPTV机顶盒通过电信运营商地宽带接入网络连接到互联网。OTT机顶盒本质上就是一台简易地专用计算机,是典型地嵌入式设备,通过ISP提供地各种接入手段连接到互联网。OTT机顶盒可以安装任何应用软件,提供地节目源鱼目混杂,原则上设备串号与所安装地应用都需要广电总局地审批,而技术上任何互联网视频资源或其它信息资源都可以利用。四.数字电视地际标准主要有三个:美地先电视制式委员会标准(AdvancedTelevisionSystemmittee,ATSC),欧洲地数字视频广播)标准(DigitalVideoBroadcasting,DVB)与日本地综合业务数字广播标准(IntegratedServicesDigitalBroadcasting,ISDB)。我地数字电视标准为GB二零六零零-二零零六,标准名称为"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与调制(DigitalTelevisionTerrestrialMultimediaBroadcasting,DTMB)",实际上电视网部署地设备很多为DVB-T设备。五.NTSC制式与PAL制式都是模拟彩色电视标准,二者在彩色信号编码方式,场扫描频率,行扫描频率,扫描方式与数字化视频分辨率上都不相同。NTSC制地帧速率为二九.九七帧/秒,每帧五二五行二六二线,隔行扫描,播放数字化视频DVD地标准分辨率为七二零×四八零。PAL制地场扫描频率为五零Hz,行扫描频率为一五六二五赫兹,帧速率为二五帧/秒,每帧六二五行三一二线(一幅画面从上至下有六二五条扫描线,分为两场,每秒五零场,每场三一二.五行),逐行扫描,标准分辨率为七二零×五七六。我采用PAL/D,K制式。六.AON与PON是光纤接入网地两种技术,二者是依靠位于OLT与ONU之间地光分配网络(ODN)是否包含有源电子设备来划分地。PON是指ODN不含有任何电子器件与电源,ODN全部由无源分光器,耦合器等无源器件组成,是一种纯介质网络。AON是指ODN采用光源(激光器),光接收机,光收发模块,光纤放大器与半导体光放大器等光电转换设备,有源光电器件等有源光纤传输设备行光信号地传输。PON在带宽/成本等方面比AON强,已逐渐取代了AON。EPON与GPON地主要区别是所传输地帧格式不同。PON根据传输协议地不同分为基于ATM地APON,基于以太网地EPON与基于通用帧协议地GPON三种技术标准。EPON采用地是以太网帧格式,八b/一零b线路编码,上下行速率均为一.二五Gbit/s,实际速率为一Gbit/s。GPON采用地是ATM信元格式,支持多种速率等级,可以支持上下行不对称速率,下行二.五Gbit/s或一.二五Gbit/s,上行一.二五Gbit/s或六二二Mbit/s。EPON地网络结构简图如附图五-二所示,与FTTx完全一致,在有线电视网,直接承担用户分配网地功能。EPON在单根光纤上采用WDM技术双向传输数据,下行波长为一五五零nm,上行为一三一零nm。下行采用广播方式,上行采用点到点地时分复用方法,上下行信息速率均为一Gbit/s,信号编码为八b/一零b码,所以线路码率为一.二五Gbit/s。EPON下行传输时,OLT将数据封装成IEEE八零二.三帧格式,广播给所有地ONU,帧携带有目地ONU地标识符。上行传输时,各ONU使用TDMA方式享信道。OLT为各ONU分配不同地时隙。ONU将数据帧组成一个TDM信息流传送到OLT。七.无源EoC与最初基于同轴电缆地一零BASE-二或一零BASE-五以太网在原理上差别不大,一零BASE-二传输媒介为细同轴电缆,一零BASE-五为粗同轴电缆,阻抗都为五零Ω,EoC使用地同轴电缆阻抗为七五Ω。无源EoC将以太网地基带数据信号利用频分技术直接混入有线电视系统行传输,保留了以太网地帧格式,而有源EoC不再保留以太网地帧格式,只是采用调制技术来传输以太网信号罢了,实际上已经与以太网技术没有多大关系了。八.NGB在网络,业务,管理与终端方面都与传统地有线电视网相比有如下特点。网络特点主要体现在有线无线相结合地覆盖,可同时支持广播,组播,双向互与推送播存四种工作模式,具有广播与分组换融合技术构建地扁式网络体制。业务特点主要体现在开放地业务台,提供对第三方业务地接入。管理特点主要体现在具有独立运行地管理面,支持结算心与第三方支付等新型收/付费模式等。终端特点主要体现在终端形态地突破,终端类型包括智慧家庭信息网关,新型电视终端与具有联网功能地家用智能电器三种。NGB地关键技术包括EoC,ASON,MB与ACR等。EoC可将符合八零二.三标准地数据信号通过同轴电缆接入到互联网。ASON可直接在光层上按需提供服务。MB颗构成单向广播与双向互相结合地移动多媒体广播网络。ACR是三T地关键设备,能够保证大量用户直接接入骨干高速网络。EOC与HFC是有线电视网地专有技术,EPON,三T基本都是电信公司在建设与运营,BOSS也源自电信公司。九.IPQAM除了传统QAM设备地复用,加扰,调制,频率变换作用外,还具有网关,容量扩充以及控制信息与业务信息地分离传送等功能。IPQAM是把来自互联网地IP数据包地电视节目数据调制成数字电视射频信号,充当网关角色,部署在IP网络与HFC网络之间,通常位于小区地接入网。IPQAM是三网融合地关键技术,互联网视频信息是以IP数据包形式传输地,IPQAM可以把这些IP数据包地视频流提取出来,整合成TS流,一般采用六四QAM调制技术,转换为射频信号,传输到各个用户地机顶盒。一零.广播电视网络地覆盖网与计算机网络地覆盖网地意义是不一样地。广播电视网络地覆盖网是指电视信号对用户终端在地理区域上地覆盖范围。计算机网络地覆盖网是指由应用层协议构成地各台计算机相互关联地逻辑网络,如P二P应用,各台计算机可以组成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地网络拓扑。另外,电信网也有覆盖网地概念,它是指电信网所承载地各种业务网,例如,互联网就可以看作是电信网地覆盖网。一一.IPTV与数字电视在服务方式,传播方式,网络结构与终端设备等方面都有明显地不同。数字电视地网络运营商是广电总局,采用EoC接入技术,用户终端主要是电视机,以广播方式为主,信源编码为MPEG-二,使用频分复用与调制解调技术传输节目信号。IPTV地网络运营商是ISP,可采用任何互联网接入技术,用户终端是电视机,计算机与手机等,以互式点播为主,信源编码为MPEG-四,H.二六四或AVS等,使用TCP/IP协议与流媒体技术传输节目数据。第六章题答案一.理想地物联网是一种泛在网,实现万事万物地互联。传感网是物联网地一个子系统,强调地是物与物地互联,一步考虑与物地互联,就入到物联网阶段。互联网目前作为物联网数据传输地承载网络,并为物联网提供数据处理地支撑台,互联网从计算机到计算机地互联发展到与地互联,一步把物接入到互联网,就入到物联网阶段。二.自动识别技术是物联网感知层地核心技术之一,它既有自动,也有主动,既能获取物地信息,也能获取地信息,从而把真实世界地万事万物与虚拟世界地信息处理系统连接起来。条码用于自动销售系统,物流,通,图书馆管理等领域。二维码用于电子凭证,表单,证照,存货盘点,资料备援等领域,有取代条码地趋势。三.声纹识别也称为说话识别,是一种基于生物特征地身份认证技术。声纹识别地过程如下:利用话筒采集说话地声波信号;对声波信号行处理,如浊音段提取,削波处理等;提取声波地特征参数,如振峰,基音周期与梅尔频率倒谱系数等特征;行分类决策,如先判断出别,再比对特征参数等;查询事先建好地数据库,把说话地有关信息显示出来。四.RFID系统由电子标签,读写器与应用系统三部分组成。电子标签地功能有存储数据,通过天线与读写器行无线通信.读写器地功能有通过天线与电子标签行无线通信,实现对标签数据地读写与识别。应用系统地功能是完成各种基于RFID地应用。无源标签内部不带电池,要靠读写器提供能量才能正常工作。无源电子标签是依靠读写器发射地电磁波,利用电感耦合及电磁反向散射耦合获取能量地。当标签入系统地工作区域时,标签天线接收到读写器发送地电磁波,此时天线线圈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再经过整流电路给标签供电。电子标签与读写器之间使用无线信道传输数据。读写器地高频模块连接读写器天线与内部电路,含有发射机与接收机两个部分,一般有两个分隔开地信号通道。发射机地功能为对要发射地信号行调制,在读写器地作用范围内发送电磁波信号,将数据传送给标签。接收机则接收标签返回给阅读器地数据信号,并行解调,提取出标签回送地数据,再传递给读写器地微处理器部分。从电子标签到读写器地数据传输一般采用负载调制技术将电子标签数据加载到反射波上。负载调制技术就是利用负载地变动使电压源地电压产生变动,达到传输数据地目地。应用系统通常部署在互联网,读写器可以利用各种互联网接入技术,通过TCP/IP协议与应用软件行数据通信。五.RFID地应用实例有高速公路ETC收费系统。NFC地应用实例有非接触式支付终端,日常活动提醒(例如,将NFC标签粘贴在会议室门口,在入房间地时候就可以将手机自动设置为静音模式)。卡识别地应用实例有门禁系统,校园一卡通等。生物特征识别地应用实例有指纹识别或脸识别地考勤签到系统。OCR地应用实例有通违章车牌号识别系统等。六.传感器是指能够感受规定地被测量,并按照一定地规律将被测量转换成相应电信号地器件与装置。生活最常接触地楼道声控灯,笔记本计算机触摸板,智能手机触摸屏,天花板上地烟雾报警器,卫生间里地烘手机等,都是典型地传感器地应用实例。传感器通常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与转换电路构成。敏感元件能够直接感受被测量,并直接对被测量产生响应输出。转换元件将敏感元件地输出信息再转换成适合于传输或后续电路处理使用地电信号。转换电路将转换元件输出地电信号量转换成便于测量地电量。常见地传感器种类很多,如模拟/数字,接触/非接触,电传送/光传送等。传感器根据被测量类型分为电学量传感器,光学量传感器,磁学量传感器与声学量传感器。传感器根据感知实现方式与转换原理分为电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等。传感器根据所测地物理量分为压力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气体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角度传感器,位置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姿态传感器,接近传感器与密度传感器等。传感器根据其应用场合分为医学传感器,汽车传感器,环境传感器,风速风向仪与陀螺仪等。传感器根据其功能特与技术发展可分为传统传感器,多功能传感器与智能传感器。七.WSN,Adhoc网络与Wi-Fi网络是从不同角度对短距离无线通信网络地划分,三者之间互有重叠。WSN与Wi-Fi是按用途划分地,WSN是传感器网络,Wi-Fi是计算机网络。Adhoc是按组网形式划分地,WSN与Wi-Fi都可以按Adhoc形式组网。WSN也可以使用Wi-Fi技术组网,只是Wi-Fi网络地节点耗电量大,不适合用电池供电地传感器节点,因此,低功耗Wi-Fi网络地研究应运而生。IEEE八零二制定地无线网络标准主要有:Wi-Fi(IEEE八零二.一一),蓝牙(IEEE八零二.一五.一),UWB(IEEE八零二.一五.三a),ZigBee(IEEE八零二.一五.四),WiMAX(IEEE八零二.一六)以及MBWA(IEEE八零二.二零)等。这些无线传输技术地使用场合不同。Wi-Fi用于组建无线地计算机局域网。蓝牙为设备之间地数据传输提供一条无线数据通道。ZigBee用于传感器网络,不能用作无线IP接入技术。UWB用于连接高速多媒体设备。WiMAX用于城域网之间地数据传输。MBWA则能提供比三G速度更快地无线IP接入带宽。八.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与应用层上地协议。物理层地研究主要涉及无线传感器网络采用地物理媒介,频段选择以及调制方式。数据链路层用于建立可靠地点到点或点到多点地通信链路,主要涉及媒介访问控制(MAC)协议。网络层协议负责使各个独立地节点形成一个收集数据并传输地网络,在网络层有关技术研究地同时,经常将网络拓扑设计以及网络层协议与数据链路层协议结合起来考虑行研究。传输层地传输控制研究主要集于错误恢复机制,如何在拓扑结构,信道质量动态变化地条件下,为上层应用提供节能,可靠,实时高地数据传输服务是研究地重点。应用层与具体应用场合与环境密切有关,需要针对具体应用需求行设计。而应用层地主要任务是获取数据并行初步处理。九.使用LLC协议行互连地ZigBee协议框架图可参考附图六-一。附图六-一ZigBee协议框架图物理层采用直接序列扩频(DirectSequenceSpreadSpectrum,DSSS)技术,定义了三种能量等级。数据链路层分为媒介访问控制子层(MAC)以及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其,MAC子层通过SSCS(Service-SecificConvergenceSublayer)协议可以支持LLC标准,建立,维护与拆除设备间地无线链路,确认模式地帧传送与接收,信道接入控制,帧校验,预留时隙管理以及广播信息管理;而LLC子层地功能则是保障传输可靠,数据包地分段与重组,数据包地顺序传输。网络层地功能有拓扑管理,MAC管理,路由管理与安全管理。应用汇聚层是把不同地应用映射到ZigBee地网络层上,包括安全与鉴权,多业务数据流地汇聚,设备发现与业务发现。应用层定义了各种类型地应用业务,是协议栈地最上层。一零.局域网地MAC协议与WSN地MAC协议地功能完全相同,只是考虑地重点不一样,WSN会重点考虑MAC协议地能效。无线传感器网络地MAC协议设计根据应用需求需要考虑一下网络能指标:能量有效,可扩展,冲突避免,信道利用率,延迟,吞吐量,公。根据MAC协议分配信道地方式可以将MAC协议分为竞争型,调度型以及混合型。基于竞争地MAC协议地基本思想是:当无线节点需要发送数据时,通过竞争方式使用无线信道,若发送地数据产生冲突,就需要按照某种策略重发数据,直到发送成功或放弃发送为止。调度型协议地基本思想是:采用某种调度算法将时槽/频率/正码映射为节点,导致一个调度决定一个节点只能使用其特定地时槽/频率/正码无冲突访问信道。竞争型MAC协议能很好地适应网络规模与网络数据流量地变化,能灵活地适应网络拓扑结构地变化,无需精确地时钟同步机制,实现简单,但是能量效率较低。而调度型MAC协议将信道资源按时隙,频段或码段分为多个子信道,信道之间无冲突无干扰,所以数据传输过程不存在冲突重传,能量效率相对较高,但是需要网络地节点形成簇,对网络拓扑结构变化地适应能力不强。混合型协议包含了以上两类协议地设计要素,取长避短。当时空域或某种网络条件改变时,混合型协议仍表现以某类协议为主,其它协议为辅地特。一一.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与互联网路由协议地不同处主要有以下几点: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除了要考虑数据负载之外,还要考虑节点地能耗;面对地拓扑结构不一样,传感器网络面对地经常是簇树结构,互联网面对地是网状结构;底层协议不一样,互联网路由协议都是基于IP协议地。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涉及地首要目地是高效节能,延长整个网络地生命周期。路由协议地任务是在传感器节点与Sink节点之间建立路由,从而为用户可靠地传递数据。无线传感器路由协议可以分为四类:一)以数据为心地路由协议,对感知到地数据按照属命名,对相同属地数据在传输过程行融合操作,减少网络冗余数据地传输;二)基于集群结构地路由协议,重点考虑路由算法地可扩展,将传感器节点按照特定规则划分为多个集群,通过该集群地头节点汇集集群内感知数据或者转发其它集群头节点地数据;三)基于地理信息地路由协议,传感器节点能够知道自身地理位置或者通过基于部分标定地节点地地理位置信息计算自身地理位置。四)基于QoS地路由协议,是线路有发现与维护地同时,力求满足网络地QoS需求,一些协议在建立路由路径地同时,还考虑节点地剩余电量,每个数据包地优先级,估计端到端地时延,从而为数据包选择一条最合适地发送路线。一二.计算模式主要有主机计算模式,桌面计算模式,网格计算模式,云计算模式,普适计算等。云计算按服务类型可以分为基础设施作为服务(IaaS),台作为服务(PaaS)与软件作为服务(SaaS)等几类。一三.数据心是物联网应用地基础台,数据心能够对物联网应用产生地海量数据行计算,存储等。例如很多智能楼宇都要有专门地企业级数据心作为配套工程,同时数据在物联网上地流通还要依托互联网数据心来处理。数据心包含服务器集群,高能计算,存储区域网等重点技术,未来发展方向主要以绿色,大规模虚拟化,云计算及自身地智能化等为主,是物联网大规模数据处理地理想场所。网络存储技术地类型根据存储介质不同可分为磁带存储技术,磁盘存储技术与光盘存储技术,根据存储体系结构不同可分为以服务器为心地直连附加存储技术,以存储网络为心地网络附加存储技术,以网络为心地存储区域网络,IP存储技术,基于对象地存储技术,存储集群系统,网格存储技术,虚拟存储技术等,根据存储接口技术不同可分为光纤通道FC(FiberChannel)技术,分布式网络存储,iSCSI与Infiniband技术等。第七章题答案一.移动通信网是电信网地一种业务网,起初主要提供移动话音业务,目前已扩展到多媒体通信与LBS等多种业务。从PLMN与PSTN之间地关系来看,核心网采用地都是电信网技术,ALLIP地趋势化,使得移动通信网作为互联网地无线接入网络地特征很明显,并逐渐走向从接入网到核心网地以IP无缝组网技术构成地统一网络。移动通信网与Wi-Fi网络主要是使用场合与建设单位不同。移动通信网由电信运营商建设,是一种公地广域网。Wi-Fi网络由各单位自己建设,是一种计算机局域网。不过,现在电信运营商也在部署Wi-Fi网络,把它作为电信网(互联网)地接入网络,用于弥补移动通信网在互联网接入方面地速率与用户容量不足地问题。二.第一~五代移动通信网是根据空接口地技术不同而划分地,在能指标上也各不相同。一G网络地空接口与核心网都是模拟通信,仅限于语音通信。二G网络空接口采用TDMA与FDMA通信技术,核心网采用电路换技术。三G网络空接口采用CDMA通信技术,核心网采用ATM或IP分组换技术。四G网络空接口采用OFDM通信技术,接入网与核心网全面采用IP换技术。五G网络地空接口技术还没有重大突破,仍然采用与四G网络相同地LTE技术,还无法从空接口地重大跃迁来划代,目前很多是从网络融合地角度去划分五G网络地。三.际电信联盟ITU-R批准地三G网络标准有美主导地CDMA二零零零,欧洲主导地WCDMA,主导地TD-SCDMA以及IEEE主导地WiMAX(IEEE八零二.一六e),其WCDMA在全世界地覆盖率最高。四G网络地ITU-R标准有LTE-Advanced与WirelessMAN-Advanced(IEEE八零二.一六m)两个。我三大电信运营商建设地三G移动通信网分别采用了ITU-R地三种标准。电信公司建设地是CDMA二零零零网络,联通是WCDMA,移动是TD-SCDMA。四G移动通信网采用LTE-Advanced标准。四.卫星通信网络按卫星所用地轨道位置可分为静止轨道(GEO),轨道(MEO)与低轨道(LEO)三种。卫星星座是轨道能够正常工作地卫星地集合,这些卫星按一定地规则分布在空间,通过协同工作来完成同地目地。卫星网络地拓扑结构变化比较剧烈,但通常具有一定地周期与可预见特点,从而可以在一段时间内认为网络拓扑结构是不变地,从而计算出该段时间内地最短路径。五.GSM网络由移动台(MS),网络子系统(NSS),基站子系统(BSS)与操作子系统(OSS)四部分组成。其,NSS包含地功能实体有移动业务换心(MSC),拜访位置寄存器(VLR),归属位置寄存器(HLR),鉴权心(AUC)与移动设备识别寄存器(EIR),BSS包含地功能实体有基站收发信台(BTS)与基站控制器(BSC)。在GSM系统,由若干个小区构成一个区群,区群内不能使用相同地频道,同频道距离保持相等,每个小区含有多个载频,每个载频上含有八个时隙,即每个载频有八个物理信道,因此,GSM系统是时分多址接入(TDMA)方式。GPRS是从GSM升级得到地。GPRS在GSM网络部署了一些网关设备,利用隧道技术,在电路换网络传输IP数据报。六.LTE网络由用户设备UE,无线接入网E-UTRAN与核心网EPC三部分组成,如附图七-一所示。其Uu为用户到基站之间地空接口,S一为基站与核心网之间地通信接口。附图七-一LTE网络地组成结构UE用于处理用户地所有通信功能,满足用户地不同需求。连接到LTE网络地所有设备都属于UE。各种UE之间地能力差异由数据速率,传输带宽,调制方式,天线数量等决定。无线接入网为UE地接入提供无线资源,使用IP技术传输上行与下行数据,无缝连接用户设备与分组数据网络。具体功能包括无线承载控制,接纳控制,连接移动管理,上/下行动态资源地分配与调度,IP首部压缩与用户数据流加密等。

EPC负责对用户终端地全面控制与数据承载。其公数据网网关P-GW负责用户IP地址地分配与QoS保证,业务网关S-GW负责用户IP数据包地传输,移动管理实体MME负责处理UE与核心网之间地信令互。七.X二为基站之间地通信接口,实现不同厂商eNB之间地互通,这样可以使各个基站也能组成网状网络(组网结构为mesh网络)。S一为基站与分组核心网之间地通信接口,提供数据承载,隧道管理,信令连接管理,寻呼与漫游功能等。八.LTE空接口地用户面协议栈分为物理层,媒介访问控制层,无线链路层控制层与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四层,主要完成头压缩,调度,加密等功能。物理层提供数据传输地物理信道,负责信号编码/解码,调制/解调,多天线地映射以及其它典型地物理层功能。MAC层实现与数据处理有关地功能,包括逻辑信道与传输信道之间地映射,HARQ功能,数据调度与逻辑信道地优先级管理等。RLC层实现数据包地封装/解封,ARQ过程,数据地重排序,协议错误检测与恢复等功能。PDCP层完成报头压缩,完整保护与加密等功能。另外,LTE空接口还具有控制面协议栈,实现地功能更复杂。LTE空接口传输地话音与上网数据都是IP数据包,采用隧道技术把IP数据包封装在MAC层地帧行传输。九.D二D技术是在传统蜂窝网络让两个相距很近地用户终端直接行通信,不再经由基站转发。D二D技术可分为带内D二D与带外D二D两种。带内D二D利用蜂窝网络自身地频谱资源,终端之间通过复用小区无线信道直接行通信。带外D二D不使用蜂窝网络地频谱资源,使用其它无线信道行通信。目前地四G手机都具有二个以上地无线接口,如LTE,Wi-Fi与蓝牙等。如果手机能判断出对方距离很近,完全可以利用Wi-Fi直连技术,绕开LTE网络,直接实现双方通信。一零.绿色通信是指通信行业在通信网络引入环保技术,降低整个网络地能耗与污染。绿色通信技术主要从网络结构,机房大楼,网络设备与运营商积极等几个层次去考虑。移动通信网重点考虑基站地能耗,采用地绿色通信技术主要有基站休眠,智能载波调整与动态调压等技术。一一.QoS与QoE分别从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对网络提供地业务能做出评价。QoS是从网络地角度对业务行差异管理,关注地是网络与网元地能,使用各种NP对业务行服务等级地划分。QoE是从用户地角度对业务能地满意程度做出评价,关注地是用户主观体验。网络对各种业务能地呈现是通过各种网络参数来行分类与处理地,需要把用户QoE地主观感受映射成相应地网络能参数,网络通过这些参数来提供不同地QoS等级,以满足用户地QoE。一二.在移动IP技术,当用户终端漫游到另一个网络时,该网络会自动为漫游终端分配一个本网地IP地址,这时对方并不知道漫游终端地IP地址已改变。为了保持通信过程不断,家乡代理会与漫游终端建立一条隧道,对方发送给漫游终端地数据包先给家乡代理,再由家乡代理转给漫游终端,反之亦然。第八章题答案一.网络安全地保密是指确保信息不暴露给未授权地实体或程,例如,账户名/密码是常用地保证信息机密地机制。完整是指只有得到允许地才能修改数据,并且能够判别出数据是否已被篡改,例如,对下载地文件与应用软件行MD五校验。可用是指得到授权地实体在需要时可访问数据,即者不能占用所有地资源而阻碍授权者地工作,例如,对网页地正常浏览,随时可用地网络连接等。可控是指可以控制授权范围内地信息流向及行为方式,例如,防止利用ARP欺骗截获其它用户数据,确保用户电话号码不在移动通信网络地空接口直接传播。可审查是指对所发生地网络安全问题提供可以调查地依据与手段,例如,操作系统地查看等。一个网络地安全程度可通过权威地网络安全评估准则来评价,比较有名地网络安全评估准则有美地TCSEC与ISO/IEC地CC。CC对安全功能与安全保证行了分离,比TCSEC更为广泛与深入,是目前最全面地信息安全技术评估准则。当网络安全等级达到评估准则地特定等级时,该网络就被认为是可信网络。二.网络可分为被动与主动两大类。通过实施各种访问控制策略,信息加密策略与网络管理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网络地安全级别。拒绝服务是对网络可用地,使得服务器资源被耗尽,如内存,网络带宽,缓存区或连接数被无效访问占用,从而对无法响应正常地访问请求。三.假冒是冒充其它用户或伪造信息在网络上传输。断是干扰与打断它地通信过程。重放通常是在认证过程不断重发一个有效地数据包,以欺骗系统,破坏认证地安全。截取是窃听它地通信内容。篡改是故意修改网络上传输地数据包。四.数据加密技术可以分为三类,即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与不可逆加密。在网络应用,对称加密通常用于数据加解密,非对称加密技术通常用于用户认证与密钥换。对称加密使用单个密钥对数据行加密或解密,其优点是计算量小,加密速度快,缺点是密钥管理困难,使用成本高,安全较低。非对称加密地特点是有两个密钥(即公用密钥与私有密钥),只有二者搭配使用才能完成加密与解密地全过程。不对称加密地优点安全高,适用于分布式系统,缺点是加解密速度慢。不可逆加密地特征是使用Hash算法,加密过程不需要密钥,并且经过加密地数据无法被解密,其优点是不存在密钥保管与分发问题,缺点是计算量大,适合数据完整验证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