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目录和介绍_第1页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目录和介绍_第2页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目录和介绍_第3页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目录和介绍_第4页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目录和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总目录一、工业类重点实验室〔53家〕广东省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工业外表活性剂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稀土合金材料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医用电子仪器及高分子材料制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激光生命科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建筑工程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数字信号与图像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计算机集成制造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矿物物理与材料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现代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动力学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显示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现代外表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性能与功能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新型涂料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电子有机聚合物材料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智能交通系统〔ITS〕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计算机网络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光电子器件与系统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金属新材料制备与成形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地震工程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软件共性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分子材料环境适应性评价与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化学危害应急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电子商务市场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矿产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信息平安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绿色化学产品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发酵与酶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数字音频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近岸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数字电视系统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绿色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性能计算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机器人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建筑节能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稀土开发及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低碳化学与过程节能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现代几何与力学计量技术重实验室广东省分布式能源系统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城市化与地理环境空间模拟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计算科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消防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短距离无线探测与通信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燃料电池技术重点实验室二、农业类重点实验室〔38家〕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畜禽育种与营养研究实验室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森林病虫害生物防治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食品添加剂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畜禽疫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植物保护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植物发育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功能食品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害虫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作物遗传改进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蔬菜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热带亚热带果树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果蔬深加工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产品枯燥加工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生经济动物良种繁育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兽药研制与平安评价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果蔬保鲜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动植物与食品进出口技术措施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植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产动物免疫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数字植物园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产经济动物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应用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养分资源循环利用与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甘蔗改进与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食品质量平安重点实验室广东茶树资源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园林花卉种质创新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产健康平安养殖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动物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天然产物绿色加工与产品平安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三、医药类重点实验室〔48家〕广东省风湿热、风心病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运动测试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呼吸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冠心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中医药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药物新剂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中医急症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天然药物开发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鼻咽癌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中医证侯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海洋药物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眼科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组织构建与检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肾脏病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生物工程药物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药用功能基因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应急病原学检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生物芯片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现代中药新药研发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肝脏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医学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分子肿瘤病理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医学休克微循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新药筛选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热带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肾功能衰竭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医学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中药制剂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病毒性肝炎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医学图像处理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骨科矫形技术及植入材料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实验动物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化学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神经科学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男性生殖与遗传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营养膳食与健康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胃肠疾病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生物活性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重大神经疾病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结直肠盆底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心理健康与认知科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医学分子诊断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中医治法与中药创制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分子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泌尿外科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法医遗传学重点实验室目录广东省电声电子技术研发与应用企业重点实验室 7广东省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8广东省工业外表活性剂实验室 10广东省稀土合金材料重点实验室 13广东省医用电子仪器及高分子材料制品重点实验室 16广东省激光生命科学重点实验室 21广东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24广东省建筑工程新技术研究实验室 26广东省数字信号与图像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 29广东省计算机集成制造重点实验室 31广东省矿物物理与材料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 33包括矿物物理学、矿物谱学研究;矿物微结构、局域成分及新材料根底研究;矿物材料的外表化学、外表物理学研究。 342、矿物材料应用开发研究。 34广东省现代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 36广东省水动力学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 39广东省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 41广东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44广东省显示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47广东省现代外表工程技术实验室 50广东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重点实验室 53广东省高性能与功能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 56广东省新型涂料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 60广东省电子有机聚合物材料重点实验室 63广东省智能交通系统〔ITS〕重点实验室 65广东省计算机网络重点实验室 67广东省光电子器件与系统重点实验室 70广东省金属新材料制备与成形重点实验室 73广东省/广州市地震工程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76广东省软件共性技术重点实验室 79广东省/广州市高分子材料环境适应性评价与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 82广东省化学危害应急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 85广东省电子商务市场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87广东省信息平安技术重点实验室 90广东省绿色化学产品技术重点实验室 92广东省矿产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95广东省发酵与酶工程重点实验室 97广东省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 98广东省数字音频重点实验室 101广东省近岸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 104广东省数字电视系统重点实验室 106广东省绿色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 108广东省高性能计算重点实验室 112广东省高性能计算重点实验室 114广东省机器人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 119广东省建筑节能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121广东省稀土开发及应用重点实验室 125广东省低碳化学与过程节能重点实验室 127广东省现代几何与力学计量技术重点实验室 130广东省现代几何与力学计量技术重点实验室 132广东省水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135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 138广东省城市化与地理环境空间模拟重点实验室 141广东省计算科学重点实验室 143广东省电声电子技术研发与应用企业重点实验室概

况广东省电声电子技术研发与应用企业重点实验室依托国光电器股份建设。2023年获批立项。研究方向电声技术根底研究;电声电子一体化技术研究;研究内容

电声新材料、新技术的根底性研究;声场处理技术;声学与心理学相关性的研究;平板超薄数字音响及专业监听音响研究及开发;无线音响传输技术研究;高档专业数字音响电子技术研究;电子系统核心芯片与软件的应用研究与再开发;高效节能数字音频设备开发;电子系统测试与检测中心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运营。建设目标

实验室将通过联合企业、高校共同突破电声电子技术研发平台的应用研究、电声电子公共效劳平台的开发应用,推广使用该领域关键共性技术,建立相关行业标准,进而带动产业链的进步。实验室主任简介

周海昌,国光电器股份总裁,公司董事长、中国电子行业协会常务理事、电声分会副理事长。1971年8月参加国光电器股份,历任工人、车间工艺员、班长、车间主任、劳动人事科长、副厂长、总经理、董事长。周董事长1984年开始引导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并走向外向型企业开展道路,二十多年来分别与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器跨国公司建立贸易及技术合作关系,使企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由国内电声行业排行第十几位上升到第一位。1988年组建国光第一间合资企业,担任总经理;1993年成功筹划,将国光改制为定向募集的股份;1995年成功将国光向美国国际集团〔AIG〕定向募集股份,融资3000万元,改制为外商投资股份;2000年,成功筹划职工受让国家股,改制为民营控股的股份公司。90年代至今,先后组建国光香港、美国、英国子公司,并引进海外专家,建立和扩大国光的国际市场营销网络。广东省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概

广东省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是省科技厅、省计委和省机械所联合投资建成的研究开发基地,从86年立项开始,至今经三期重大改造建设,总投资2000多万元,拥有几十套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CAD/CAM/CAE软件和一批精密加工设备及检测设备。现有正式员工40多人,临工30多名,其中中高级职称30多名,技术力量雄厚。实验室近年来与国内外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承当国际、省部级科研工程10多项,其中获省部级三等奖以上工程5项。实验室是国家CAD咨询效劳中心广东省分中心,是美国EDS公司中国华南培训中心。研究方向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数控技术与装备开发;机械产品质量与平安检测技术;机械工业标准化与机械技术信息效劳。研究内容CAD/CAM/CAE一体化技术开展的跟踪研究与应用;CAD/CAM/CAE技术推广应用与人才培养;网络化制造技术的应用研究;通过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合作研究,强化已有的优势;数控机床的开发;专用数控装备的开发;CAD/CAM人才培训网络的建设;科研成果产业化中试和制造工艺研究;机械产品质量检验技术、平安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近期目标在三个研究方向上每年承当和完成2到3个省部级工程;每年至少有一个工程进入产业化转移;每年有5篇论文和一本编著;争取与高校联合带研究生,每年招收3名以上硕士;另外培训社会生员500~1000名以上。每年至少为20家企业提供技术效劳,推广软件20套以上;争取每年课题经费100万元以上,横向经济创收800万元以上。中长期目标成为广东制造业先进制造技术主要研究开发基地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每年承当和完成相关课题3到5项,论文10~15篇,争取科研经费300~500万元;成为广东先进制造技术培训基地和最权威的模具技术培训基地,争取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蓝领〞培训摇篮;每年培训社会生员3000~5000名,培训收入达2000万元;建成2~3个产业化基地,每年创收5000~8000万元。实验室主任简介钟燕锋,40岁,机械所副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1986年参与了实验室一期筹建工作,从事CAD/CAM技术工作已17年,对先进制造技术有深入的了解,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有较好的组织管理经验,善于团结全体同事开展研究工作。开放课题简介快速响应制造技术集成与应用;有限元技术在产品自主开发上的应用研究;数控机床关键零部件研究与开发;玻璃机械加工技术研究与设备开发。广东省工业外表活性剂实验室概况广东省工业外表活性剂实验室依托于广东省石油化工研究院,是以研究开发工业外表活性剂为主,将外表活性剂应用技术渗透到多个行业工业过程,形成了科研开发、工业应用、销售效劳一体化的技术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拥有一支具有跨学科、跨行业技术攻关能力、整体素质较高的科研队伍,一流的科研实验室和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共开展60多项科研工程的研究,目前在电子化学品、工业防霉及水处理剂、外表活性剂、面粉添加剂等领域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专业技术优势。研究方向以工业外表活性剂应用根底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主,结合我省经济建设与产业开展的特点及需要,进行有重点的多向性工业应用技术研究和开发,将外表活性剂应用技术渗透到多个行业工业过程,形成了以工业外表活性剂为主导,在电子、皮革、业工水处理、食品、日化等专业领域进行产品及其应用技术的研发方向。研究内容工业外表活性剂及应用技术的研究:新型专用外表活性剂的产业化技术的开发;外表活性剂协同增效复配研究;印制电路板外表处理化学品研究:黑化综化系列产品开发;蚀刻液系列产品开发;化学镀和有机膜的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工业防霉剂研究:金属加工防菌防霉、农作物杀菌防霉、水产养殖和饲料防菌防霉等产品开发;皮革化学品研究:皮革防霉、防腐防霉系列产品开发;水处理剂研究开发;食品添加剂研究开发。近期目标整合实验室和依托单位省石化院的现有资源,充分发挥重点实验室形成的具有特色的专业技术优势,联合高校、相关科研院所及知名企业,加强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开展;加强科研开发,为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提供技术研究和技术效劳,力争每年承当国家、省、市级科技工程2项以上;加大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力度,力争每年实现成果转化2项以上,系列产品年销售收入超过2000万元;加强与高等院校合作,培养人才,提升青年科技人员的素质。中长期目标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指导思想,与我省支柱产业和优先开展领域相结合,面向科技和社会开展的市场需要,加强工业外表活性剂应用技术,尤其是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核心技术研究,走科研、生产、销售、效劳一体化的道路,积极投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努力把实验室建设成为我省外表活性剂科技创新的重要科研基地,为我省经济建设和产业科技进步效劳。加强成果转化工作,开展重点实验室科研成果系列产品的产业规模;在印制电路板、皮革、涂料、工业防霉、食品添加剂等领域稳固和壮大实验室的在国内的技术优势;与科研大院和重点院校实现有机的结合,成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实验室主任简介实验室主任麦裕良,198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高分子化学专业,分配到广东省石油化工研究院工作,历任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课题组长、科办副主任、主任、副院长等职,现任广东省石油化工研究院院长,省专家库专家。主持和参与30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其中包括10多项省、市级以上工程。主要科研成果有:醇醚琥珀酸磺盐-荣获1998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研发的TCMTB防霉剂荣获2005年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开放课题简介纳米碳酸钙外表改性和外表活性剂及其复合体系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是与中山大学、恩平广平化工实业公司联合研究开发的省级攻关工程,目前已完成研究工作并通过省级验收;二聚外表活性沥青改性剂,是与华南理工大学联合开发的省级技术创新工程。目前已完成研究工作,正在申请创造专利;印制电路板〔PCB〕铜外表微处理材料,是与珠海科盈联合研发的粤港港澳关键领域重大科技招标工程,目前工程正在进行中。广东省稀土合金材料重点实验室概

况广东省稀土合金材料重点实验室在省计委、省科技厅的批准支持下,于1988年9月立项建设,依托于广东省钢铁研究所。1990年8月通过第一期工程验收,1996年4月通过第二期工程验收。经过两期工程建设及近几年的设备完善补充,本实验室形成以原材料--冶炼--锻造--压力加工--热处理--检测--产品等较完整的金属材料及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成为我省黑色金属材料特别是高性能合金材料科研和新产品开发基地,在金属功能材料研究开发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实力。研究方向以真空冶金技术为龙头带动精密合金的开发,其中包括软磁合金,永磁合金,膨胀合金,弹性合金,电阻合金;开展稀土在钢铁及合金材料的应用研究;金属软磁、永磁超细粉体与器件的研究开发;金属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开发;特种合金材料的研究开发,包括高强度防弹钢、高强度弹簧钢、高温合金、耐蚀合金等;开展黑色金属材料的失效分析研究。研究内容金属功能材料,其中包括软磁合金、永磁合金、膨胀合金、弹性合金、电阻合金、耐蚀合金等材料的棒、丝、带、极薄带产品的研究开发;超高强度防弹材料及其系列产品研究开发;金属软磁、永磁超细粉体与器件的研究开发;金属复合轧制技术的研究开发;承接钢铁和合金新材料的质量检验、缺陷鉴定等测试任务。近期目标加大力度研制开发电子信息产业所需的高性能金属功能材料,加大试制品成果转化力度,形成规模效益。发挥本室人才优势,增添新设备,开发试制其它众多的金属功能材料。如磁滞合金、膨胀合金、弹性合金等;充分发挥在军用、警用产品开发中已树立的品牌特色优势,继续开发军用、警用所需的特种合金材料及产品;加快超细金属粉体实验室的建设;整合所内所外资源,提升实验室研发水平并探索成果转化方式多样化。中长期目标1.建成一条从原材料到产品〔合金带材和丝材〕的合金材料工艺生产线,此生产线既可从事新材料、新产品的研究开发试制,又能使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产品,并结合利用外协加工基地,进行大批量生产,向市场提供优良产品,成为我省高性能合金功能材料及制品研究开发和生产基地;根据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广东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开展迅猛,所需的金属材料品种多、性能高的特点,利用本室的冶炼设备〔真空感应熔炼炉〕和金属材料方面的人才优势,致力研制电子信息行业所需的高新金属功能材料,并确定为本实验室的主要开发方向;充分发挥特色优势,继续研制开发国防事业所需的高新金属材料;利用专业技术和设备优势为省内相关企业提供黑色金属材料的质量检验、失效分析等技术效劳。实验室主任简介实验室主任何坤宏同志1985年毕业于广东机械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分配到广东省钢铁研究所工作,1986年评被评为助理工程师,1991年评为工程师,1992年担任电仪室主任工程师,1996年任电仪室主任,1998年评为高级工程师,同年,任科研办公室主任,2000年任科研办公室主任兼物业部经理,因工作出色表现,2001年提任所长助理,2002年任广东省钢铁研究所副所长,曾获节能恒温的禽畜电热保暖板、磁皮层浮地球仪两项专利,曾发表《四辊可逆式冷轧机电流电热复合恒张力调节系统》、《KGPS-250中频电源的改造》等论文,被中国期刊方阵入选,被CTFD收录。开放课题简介软磁超细粉体的制备;钕铁硼超细粉体制备。广东省医用电子仪器及高分子材料制品重点实验室概

广东省医用电子仪器及高分子材料制品重点实验室于1991年8月成立,1993年通过验收,依托单位为广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占地面积为1200平方米,拥有中试车间400平方米和10000平方米的生产基地,拥有90年代国际先进仪器100多台套。成立以来共完成国家工程9项、省部级工程23项和一大批企业横向合作工程。近三年承当国家和省部级工程29项,完成国家工程2项和省部级工程7项,承接了行业内外300多批次的试验任务。研究方向光机电一体化的医用电子仪器和一次性使用的医用高分子材料,着重开展人工脏器替代品的研究与开发;基于互联网及混合现实平台的虚拟治疗和视觉治疗工程化研究。利用后DNA时代的神经细胞修复及感知觉学习神经科学根底研究最新成果,以视/听/动统合、视觉/触觉统合、视觉/听觉统合为工程化的表现形式,与临床应用研究相结合,实现虚拟治疗与保健、视觉治疗与保健;建立基于互联网络的医疗保健产品应用数据库,开展医疗保健器具产品平安性能与试验的研究与效劳,形成面向行业、社会的公共信息效劳平台与体系。如医学保健与人类健康状态关系、人体生理与健康关系可视化数据库以及人体行为与发育可视化数据库。研究内容医用电子仪器产品和医用高分子材料制品:微电脑数字血压计、动态心电图监测与分析系统、中空纤维膜式氧合器、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等6个成果;将感知觉生物信息刺激分类技术根据临床需要进行科学的集约,提供具备科学性和工程性的临床可应用的知觉状态评估和诊断系统,对具有感知觉障碍患者的信息加工状态进行有效的分类评估。根据评测结果,对患者进行个性化虚拟治疗或视觉治疗;并且在网络技术根底上,建立治疗数据库、感知觉生物信息刺激数据库、治疗模式数据库等;采用智能互动方式对患者进行交互跟踪治疗。近期目标创新重点实验室运行机制,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水平:科研工程实现从数量向质量的转变,自身效劳向行业、产业和公共效劳的转变,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工程化前景的高新科技产品;积极参与重点技术、公共技术和实用技术的攻关,带动实验室综合能力的不断增强。立足于开放、共享、协作和效劳,以工程化技术作为平台和纽带,以资源共享、成果共享的有机互动方式,加强实验室基地建设,包括预实验研究基地、实验研究基地、产业化研究基地和成果的临床应用与推广基地建设;为中长期开展目标的实现奠定根底,做好在研究方向上的技术和人才储藏。中长期目标寻求突破点与创新点:

〔1〕人工脏器替代产品的研究开发:在已开展的植入式人工心脏起搏器、新型膜式人工肺、一次性自体血回输系统等成果的根底上,进一步深化和提升,推进产品系列化、工程化和产业化。

〔2〕基于网络和虚拟现实技术的生物信息感知觉科学研究:中期进行临床应用平台搭建,建立完善的临床互动研究平台以及网络诊断及跟踪治疗体系;长期目标进行产业化推广,与临床治疗单位形成良性产业链,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3〕基于互联网络的医疗保健公共效劳平台:中期目标是结合工程化研究成果构建国内最大、最全的医疗保健〔产品与效劳〕数据库;长期目标是将"医疗保健器具"杂志与网络相结合,形成互动的公共医疗保健效劳平台。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平台,提高和完善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能力。建立较为齐全的技术储藏,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开展奠定根底;在实验室的依托和带动下,形成较为强大的技术创新群体;促进实验室与相关研究机构的互动合作。支撑企业、行业的技术创新和成果孵化,建设我省甚至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科研成果的辐射中心和产业化基地。实验室主任简介实验室主任温志浩,生于1966年,大学本科学历、理学学士,医疗器械专业高级工程师,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疗器械专业委员会常委。1、主要从事生物工程尤其是医疗器械工程的研究与产品开发,精通医疗器械工程〔课题〕研发的特殊性、标准性。

2、积极创新实验室运行与管理体系、模式,使实验室在工程研究、成果推广、人才培养、对外效劳和产业化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提升了实验室的综合能力与整体水平。

3、主持完成二项和参与完成四项省部级科研工程,完成一个和参与完成二个单位新产品开发,负责过产品的生产和技术支持工作。

4、三次荣获广东省科学进步奖三等奖,获广东省医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次。开放课题简介国家"十五"科技攻关方案课题"儿童视觉及智能虚拟现实训练软件研制"〔课题编号:2002BA709B12〕:已通过验收,正在申请新产品和新技术成果3项。目前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儿童视觉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针对儿童视觉信息加工问题进行临床应用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工程"混合现实形态功能性电脑游戏多元认知与多维视觉表达模式研究"〔工程编号:2005-11200-4109-003〕:与中山大学合作的国家资助工程,目前处于在研阶段;虚拟技术减轻患者疼痛的临床应用研究〔工程编号:2005B33101001〕:与南方医科大学合作开展的省部级重点引导工程,处于在研阶段;儿童认知开展障碍的虚拟治疗系统成果转化研究〔工程编号:20005B3310100〕:与中山大学附属三院合作开展的省部级重点引导工程,处于在研阶段。广东省激光生命科学重点实验室概

况广东省激光生命科学重点实验室是在著名光学家、中科院院士刘颂豪教授倡导下,于1989年建立的我国第一个以激光生命科学命名的专业化实验室,也是我省第一批省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华南师范大学。1993年12月通过了省重点实验室的验收,现已向全省并逐步向全国的科研工作者开放。本实验室从"八五"期间开始承当了多项国家和省级的重要科研工程,取得了一些具有国内和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经十多年艰苦创业和稳步开展,初步建成一个以激光科学和生物科学交叉为主、结合物理学、光学、医学、遗传学等多学科交叉的重要科研基地和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研究方向活体代谢信息光子学检测及其应用;无损伤结构与功能成像技术及其应用;现代激光技术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激光生物工程技术与仪器。研究内容

根据本实验室的研究根底和人员的学科专长,以及激光生命科学近年的开展动向,目前提出实验室的特色应该是利用尖端激光光谱学技术,重点开展生命科学研究的形态学方法,即:生命过程动态信息的高灵敏度成像,包括从单生物功能分子、亚细胞、细胞到组织四个层次的多种光与生物分子作用信息的成像。同时,在不同层次上组织多元化专业人才深入开展机理和应用背景的研究,以开展应用根底研究为主,推动和促进相关学科以及相关产业的开展,并通过提供生命科学研究的新方法、新技术,开发有关的新仪器和生物新品种。近期目标

将以生命活动中代谢信息的实时光子学检测技术为核心,开展一整套生物体无创伤的光子学结构和功能诊断技术;建立一套表征职务生长发育的状态指标;试图建立植物病害的早期诊断技术;努力开发产业化的光子辐射快速环境监测仪;开发实用化的电化学发光转基因物种检测仪和高灵敏度特异性基因快速检测仪;建立生物光子学癌症早期诊断方法。通过对光声成像所涉及的关键科学问题的创新研究,为光声成像建立起较完整的理论根底核技术方法。中长期目标购置研究方向上国际先进的仪器设备,使实验室仪器设备总体上到达国际领先水平,进一步提高承当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工程的能力,从而确保使本实验室不断取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利用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方案〞特聘教授岗位,吸引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到实验室工作,同时加大对年轻人才的培养,确保实验室始终具有一支年轻化、高素质、知识结构多元化的高效率科研队伍;将以更大力度加强与国际一流水平的大学、科研机构及知名同行学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使研究方向能真正与国际水平平等对话;结合跨学科交叉的特色,不断凝练研究方向,使实验室始终具有自身开展特点;高效率全面开展,使激光生命科学重点实验室尽快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任简介邢达教授,1997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99年国家百千万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学术带头人。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生物物理方法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光生物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光学学会激光专业委员会委员。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论文280多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170多篇;获得创造专利10项;申请中的创造专利16项;2000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2001年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2002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三等奖;2003年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2004年获第七届广东省丁颖科学技术奖;2005年获广东省科技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开放课题简介实验室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研究激光与生物体的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的代谢、生理生化等个体和群体各层次的相互作用现象及其机制,揭示与生命活动过程有关的物理过程、演化规律及外界条件的诱导作用。目前重点以生命活动中正常与非正常代谢的实时光子学检测技术为核心,形成一整套生物体无创伤的光子学结构和功能诊断技术,在临床医学、农业科学方面,实现对典型生物代谢过程的光子学图像直接诊断,肿瘤的早期光子学诊断,以及动植物生长状态和调控的实时光子学监测。广东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概

况1993年广东省卢钟鹤副省长委托傅家谟院士组建“广东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该室是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院-地共建的第一个省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1995年建成并通过验收。2001年又获广东省重点实验室二期建设工程的资助,并在依托单位支持下,进一步加强了实验室的装备与建设。实验室现已成为国内环境有机污染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实验室之一。研究方向围绕广东省经济社会开展和环保科技需求,结合国际上环境科学前沿研究领域,经学术委员会论证,进一步凝聚实验室研究方向为:毒害有机污染物〔包括POPs、Eds和VOCs等〕环境科学研究和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环境治理应用根底研究与高新技术开发研究。研究内容近期承当的主要工程有:国家重点根底研究开展规划〔973〕工程,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和面上基金,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广东省重大攻关、重点等工程。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环境中毒害污染物分析方法及指标体系的建立〔如二恶英〕;珠江三角洲典型地区大气和水体有机污染现状、分布特征、成因与控制对策;空气传播质量与SARS病毒的行为研究等;分质供水技术;受污染水体〔如广州市河涌〕的治理;水产养殖水体环境改进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等。近期目标加强研究微量毒害有机污染物与广东省和珠江三角洲〔含港澳〕环境质量、包括水、土、气环境质量的关系,及其对生态与健康的影响,为改善我省环境质量、提高健康水平,以及履行POPs国际公约和保护外贸出口提供科学支持。中长期目标力争通过努力,办成为毒害有机污染物,包括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干扰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环境科学,特别是环境生物地球化学研究领域国际一流的实验室。重视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发表水平高并具重要影响的学术论文,研究开发相关环保先进技术和分析测试高技术产品,申请专利并实现产业化,提升学术水平,增强创收能力并扩大在国内外的影响。实验室主任简介傅家谟院士,博士生导师,我国有机地球化学学科及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奠基人。主持完成过多项国家攻关、院部级重大、重中之重、国家基金、联合国资助工程等科研工程,成绩卓著。出版4部专著,论文200余篇;获国家及省部级奖17项;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研究人员30余名;近十年来又在环境有机地球化学等研究领域做出开拓性研究工作。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和“有突出奉献专家〞称号。开放课题简介本室所设的开放课题,承当单位主要为省内各高校与科研单位,如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科院南海海洋所等青年专家。主要研究内容为环境中毒害有机污染物及其治理技术研究,如土壤有机质的连续萃取技术;土壤与海洋中石油类污染;土壤—蔬菜系统中毒害污染物的环境过程研究;毒害污染物的光降解新纳米材料的研究,毒害污染物降解微生物的构建;电、声和光协同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清洁水处理技术等。广东省建筑工程新技术研究实验室概

况1994年由省科委、省计委立项,建成后积极开展科研、开发及技术效劳等工作,同时也十分重视学术活动、人才培养及创造社会效益,针对建筑行业的特点,结合市场需求开发了领先技术,完成多项国家或地方标准主编或参编工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目前,本实验室已成为具有省内特色、拥有较强技术实力和较高综合水平的科研与实验基地,确立了省内行业技术领先地位。2000年评为建设部“全国建设技术创新先进单位〞。研究方向〔1〕地基根底技术;〔2〕亚热带建筑技术;〔3〕建筑物诊治技术;〔4〕建筑结构技术;〔5〕新材料技术;〔6〕建筑防水技术。在这些方向中,不断深化开展“地基根底〞和“风工程〞技术,开拓开展“建筑物诊治〞和“建筑节能〞新技术,同步开展其他技术,坚持技术的全面开展。研究内容地基根底技术主要包括桩根底、岩土试验、地基处理、深基坑支护等;亚热带建筑技术主要包括风工程、幕墙与门窗、建筑节能等;建筑物诊治技术主要包括既有建筑物的检测、鉴定、加固与改造综合技术;建筑结构技术主要包括钢结构、特殊结构、预应力等;新材料技术主要包括混凝土、钢材、化学建材、外加剂、新型墙材等;建筑防水技术主要包括建筑防水材料、防水工程等方面的检测及新技术研究。近期目标继续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围绕市场需求,加强研发,不断开拓开展。结合我国、我省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确实立研究和开展方向,一方面深化优势技术的研究,另一方面继续开发新技术,保证研究方向的正确性、超前性和先进性,稳固实验室在省内行业技术领先的地位,通过不断深化研究,在局部专业领域〔如风工程、建筑物理、桩基检测、地基处理、深基坑、建筑物诊治等〕保持国内领先水平。中长期目标在建筑科学开展的战略高度寻求开展有前景的重点学科,在现有技术优势的根底上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拓展研究方向,如智能建筑、计算机应用等;加强新产品的开发、生产和推广;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申请专利;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改善人才结构,提升整体素质;改善管理机制,实现科研活动中本钱、成果转化、市场推广、利益分配等环节科学地溶为一体;加强技术合作与交流,立足国内,寻求国际合作;加强硬件建设,如建设大型、先进的实验基地。实验室主任简介实验室主任曹华先院长本身是技术出身,MBA毕业,既熟悉技术,又精通管理。曹院长是建筑结构、地基根底工程方面的专家,特别在大型根底工程施工上有丰富经验,多项科研成果获省级科技进步奖;现担任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物诊治学术委员会主任、广东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基根底学术委员会主任等学术职务和博士后专家指导组组长等;2003年公派到美国进行高级访问活动。广东省数字信号与图像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概

况广东省数字信号与图象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95年11月,当时依托在汕头大学数学研究所。1997年11月,顺利通过了上级主管部门和专家组织的验收。1998年以后,学校成立了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展中心,实验室作为一个研究实体纳入科技中心的管理。实验室已列入汕头大学重点学科建设规划,投入学科建设费500万元。目前,实验室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确定了新的开展方向,重点开展了现代医学信息处理、超声影像处理技术、智能信息处理与控制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使实验室得到了快速开展。研究方向在科学研究方面,实验室确定了以信号处理新方法新技术研究、医学信息处理、超声影像处理技术、智能信息处理与控制作为主攻方向,坚持以这些方向为龙头,围绕现代信号与图象处理及应用开展了一系列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研究内容生理信号的处理与成像,处理对象包括EEG、ECG、MEG、EP等;医学图像分析,处理的对象包括超声图像、CT、MRI、fMRI等;医学信息的传输与分析,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远程医疗传输和现代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在线目标测量与处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风力机气动与结构的设计与控制分析。近期目标

利用我校多学科的优势,以智能信息处理为龙头,把医学信号分析与成像、医学信息传输、图象处理与识别、模式信息处理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结合起来,稳定和吸引人才,进一步扩大实验室的研究队伍。另外,学校将设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吸引更多的校外科研人员参与本实验室的研发工作。将进一步加强与汕头市超声研究所的科研合作,以科研带动地方经济开展。中长期目标继续在医学信息处理、超声影像处理技术、智能信息处理与控制等方面积极开展研发工作,进一步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将通过与企业共同承当科研任务,联合研究与开发新技术与新产品,使广阔科研人员投入到新技术研发的第一线,并通过政府的特殊政策与引导,真正走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为广东省和本地区的经济建设效劳。力争经过几年的建设,使数字信号与图象处理实验室开展成为广东省信息与计算机学科融合产学研于一体的科研单位,将其建设成为在国内具有重要学术地位和影响力的实验室,为广东省及全国的企事业单位提供新技术,更好地促进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展。实验室主任简介沈民奋,男,1957年出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现代信号处理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已承当多项国家及省部级工程,出版专著2部。近3年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的文章近30篇次。广东省计算机集成制造重点实验室概

况1996年11月批准在广东工业大学建立,并于1998年底通过验收。实验室现有教授14名,副教授10名,具有博士学位者18名。实验室成立以来承当各类科研工程100多项,其中国家级工程20多项。获各类科技进步奖10多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励6项。实验室建立了国家863/CIMS培训中心,为广东工业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实验室还十分重视国际合作,与英、美、俄、日等多个国家的大学、研究所建立广泛的合作,其学术水平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2000年获省“优秀重点实验室〞奖,并获100万奖励,2001年获省高教厅千百十优秀团队奖。研究方向实验室主要从事有关现代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理论与应用研究、教学、技术培训、技术开发与效劳。其主要研究方向为:与CIMS相关的现代集成制造理论与新型生产模式研究;电液工程智能控制及仿真研究方向;生产过程控制与检测技术研究;微电子制造装备研究与开发。研究内容研究制造系统的建模、分析、优化和控制方法,并结合实际应用进行新的制造体系研究,为广东乃至全国的制造业信息化提供理论根底和应用工具。开展虚拟现实和虚拟制造的研究。研究和开发机电液工程新型系统和新元件,实现控制决策自动化和解决机电液工程中的关键难题。研究先进的生产过程控制与检测技术,开发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到达国际先进水平的机电一体化系统。研究方向面向微电子制造关键工序的制造设备开发,特别是微电子后封装装备,研究高速度、高加速度、高精度的IC封装设备相关技术。近期目标保持研究特色,继续在企业信息化和网络化制造方面投入研究力量。争取2年内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工程的立项资助。开展虚拟现实和微电子制造装备方面的研究,在2年内建立一个专业的虚拟现实研究室,获得8项左右专利,争取有一项创造专利。2年内获科技进步奖2项,自然科学奖1项,出版专著3-4部,SCI、EI、ISTP论文至少20篇。中长期目标4年内,以网络化制造的研究为根底,争取申请获得网络化制造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立广东省企业信息化培训教育基地,为企业信息化工程提供技术支撑和人员培训。大力开展虚拟现实和微电子制造装备的研究,在这两个研究方向争取国家或省的重大工程,微电子制造装备方面以技术转让方式为成果产品化提供支持;在虚拟现实方面,与国外公司合作,使虚拟现实实验室在研究和应用方面走在全省前列。4年内争取获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出版专著至少8部,SCI、EI、ISTP论文至少50篇实验室主任简介陈新:男,1960年2月出生,工学博士、广东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广东省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组长,全国高校机电研究会常务理事。近年来主持完成了10多项国家及省部级工程,年均科研经费超过200万,已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部。作为工程主持人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现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999被评为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2000为“广东省劳动模范〞,2000年获丁颖科技奖,2001为“全国劳动模范〞。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矿物物理与材料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概况自建室以来先后共承当包括国家“九五〞重大基金课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种课题六十余项,获课题经费约1233万元。在SCIENCE等国际著名期刊及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150篇,完成专著5部,申请国家创造专利5项。近年,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现有俄罗斯科学院外藉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中科院“百人方案〞入选者1人。本实验室在矿物学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与代表当今国际前沿学术水平的国外实验室均有密切的合作与交流。近年,与德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学术机构进行了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研究方向本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为充分发挥我室在矿物学根底理论研究领域的优势,以广东省矿产资源为依托,根据广东省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需要,以新型材料的研制为重点。研究方向包括:矿物物理学、材料外表物理化学、新型矿物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内容1、矿物及其材料有关的应用根底和矿物学的根底理论研究。包括矿物物理学、矿物谱学研究;矿物微结构、局域成分及新材料根底研究;矿物材料的外表化学、外表物理学研究。2、矿物材料应用开发研究。包括:⑴矿物材料开发应用关键技术研究。如:超细粉体的研制、加工及其应用,外表活化、外表改性和层间域插入技术等。⑵新型矿物材料合成技术。其中有:水热法,高温法,溶液法及CVD等方法。⑶功能型材料的研制和开发。有:功能型矿物填料、环境工程材料、催化材料、新型特殊涂层和涂料和以新型矿物材料为原料的高技术陶瓷材料。近期目标近期内在矿物学根底理论研究中进一步取得一些国际水平或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在矿物材料开发方面,以广东省矿产资源为依托,根据广东省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需要,以新型材料的研制为重点,开展有市场前景的矿物材料的应用根底和关键技术研究,研制出3—5种新材料,为广东省乃至国家经济建设效劳。中长期目标以“矿物及其相关的矿物物理根底性研究〞、“关键技术与材料研制开发〞,以及“高层次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以广东省矿物资源为依托,以新型矿物材料为重点,开展有市场前景的矿物及其相关材料研制开发工作,加强成果产业化,为广东省国民经济效劳。同时,把广东省矿物物理与材料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矿物物理研究与材料开发基地。实验室主任简介谢先德,男,1934年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历任中科院广州分院院长兼广东省科学院院长、国际矿物协会主席、广东省科协主席。他是我国硼酸盐矿物学、天体矿物学、动态超高压矿物学的开拓者之一。在我国地下核试验的科学研究中做出重要奉献。近期在太空中星体碰撞产生的矿物冲击变质研究上又取的新的成果。发表论文200篇,著作12部,获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11项。开放课题简介广东省矿物物理与材料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暂不设开放基金工程,但欢送相关科研人员与企业前来进行合作研究与产品的开发,实验室将在仪器设备的使用上给予优惠与支持。广东省现代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概

况本重点实验室是根据粤计科[1997]890号文于1997年11月批准建立的。建成以来,承当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程、863/CIMS应用示范工程工程、省自然科学基金工程以及一大批省内外重点工程。实验室具有国内一流的研究开发设备与环境、一流的科研开发人才。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学陈清泉教授、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浙江大学孙优贤教授担任学术参谋。实验室主要研究开发计算机集成综合自动化的软硬件产品,以及复杂工业过程控制系统,培养各层次的自动化技术人才。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应用,特别是网络建设、网络平安、信息技术。复杂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研究现场总线技术,控制网络技术及其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研究及其软硬件产品的开发,研究实现人、机器和管理的有机集成问题。研究内容研究开发计算机集成综合自动化的软硬件产品,以及复杂工业过程控制系统,培养各层次的自动化技术人才。除了致力于科研创新,注重研究开发之外,也一直致力于科研体制的创新,设立了专项科研开发基金,向优秀科技人才开放,促进国内、国际的科研合作与交流。重点实验室作为有关大学本科学生的实习基地、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基地和博士研究生的预备基地,还承当了为广东省培养各层次的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重任,以促进广东省企、事业的现代化技术改造和建设。近期目标在当前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体系的根底上,加快实验室的开展步骤,扩大实验室规模。进一步完善重点实验室的运行机制,克服困难,迎接体制改革的挑战。在目前科研工作根底上,积极争取国家级的科研工程,努力拓展国际合作,开展横向合作,加速实现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近期开发出一批有市场价值的产品,并将其产业化。在三年内,以重点实验室为培养基地,培养博士、硕士共20名以上;发表SCI、EI以及各类核心期刊高质量论文15篇;申请专利9项;软件版权三项。中长期目标不断跟踪自动控制领域最新技术的开展,贯彻中央提出的以“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加强技术创新,开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新时期科技工作方针,围绕广东省科技开展“十五〞方案及2023年远景规划纲要精神,继续做好建设和管理,为我省自动化、信息化技术的开展作出更大的奉献。把现代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建成国内一流的自动控制实验室,在网络技术和复杂工业过程控制领域的研究开发到达国内先进水平,局部到达国际先进水平。努力成为国内、省内自动化领域重大科研课题的研究、高级科研人才的培养基地。自动化学科的研究开展基地按照开展目标将主要从事三个层次的工作任务:根底性研究、高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实验室主任简介詹宜巨,男,46岁,香港大学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长期从事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和外设、自动化技术、电气技术、电机驱动技术、系统集成、电子商务、网络布线系统等方面的工作。近年主要研发方向:企业信息化、复杂工业过程控制、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现场总线、智能设备、网络集中监控系统;异构网络的互联技术;电气传动控制系统及其工业应用;电动车系统综合设计理论研究及其驱动系统;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等。开放课题简介重点实验室科研基金的对外开放工作进展顺利,到目前为止,资助的科研课题包括:“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智能化混合建模研究〞、“MIS工程的风险管理研究〞、“工业过程数据处理与故障检测新方法〞等6项,总共投入资金15万元,课题组配套资金22.7万元,目前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出版学术专著1本,相关论文26篇,其中4篇EI收录,推广成果2项。广东省水动力学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概

况水动力学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于1998年10月被批准列入“九五〞期间第三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方案,2002年1月通过专家验收。实验室依托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下设河道与港口工程、水力工程、水力机械等三个专业研究室。实验室有29名研究人员,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研究人员21人〔含教高5人〕,博士8名,硕士8名。实验室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波浪模拟设备和先进的测试仪器设备,在三维波浪试验研究方面填补了我省乃至华南地区的空白与缺乏。研究方向河道与近海工程水动力学应用研究;环境水动力学应用研究;水力工程试验研究;水力机械及量测控制技术研究。研究内容水动力学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的主要研究内容有河道与港口工程、近岸海洋工程、环境水动力学、水力工程、水力机械和量测控制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水资源优化调度与配置、水利现代化与信息化等。这些都是关系我省防洪减灾〔水多〕、水环境〔水脏〕、水资源利用〔水少〕等水平安的关键技术问题。近期目标近期目标是面向我省水利建设的主战场,针对我省尤其是穗港澳珠江三角洲地区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所遇到的并急待解决的以及经济可持续开展将要面临的水动力学的难题和关键问题,开展具有广东特色的水动力学应用研究;同时也能为我省和港澳地区其他相关行业的经济建设效劳。中长期目标远期目标是要建设成为华南和港澳地区具有现代化水平的水动力学试验研究基地和工程研究中心,在近河口三角洲复杂河网和近海工程的水动力学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实验室主任简介黎子浩,教授级高工,1945年10月生,1968年中山大学自然地理专业〔河口水文及海岸动力地貌专门组〕毕业,现任院长、实验室主任。1998年曾被聘为在香港召开的第七届河流泥沙暨第二届环境水力学国际科学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水利学会泥沙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水利学会常务理事,《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和《广东水利科技》等的编委。获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获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公开发表的论文有20多篇,其中有刊登在专著《海平面上升对中国三角洲地区影响及对策》中国科学院院士咨询报告[总第1号〔地01号〕],科学出版社1994年;专著《广东海平面变化经及其影响与对策》广东省科技出版社2000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厅资助出版和广东省优秀科技专著出版基金会推荐出版。开放课题简介生物防浪研究:主要进行波浪与防浪树相互作用及其消浪效果的研究,防浪树的类型、合理种植方式等。广东省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概况广东省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是广东省科学技术技厅于2007年批准建设的,其前身为广东省电动汽车研究重点实验室。主要依托于华南理工大学和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汽车工程研究院。广东省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现拥有固定工作人员约45人,方案三年内扩大到60人。在现有研究人员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双聘〞院士〕、教授10人,副教授25人。中青年研究和技术人员中均具有博士学位。研究方向电动汽车及其关键技术;汽车结构工程与优化设计;汽车计算机仿真与底盘系统综合控制技术;先进动力与传动系统及其控制技术。研究内容

1、电动汽车及其关键技术。承当国家863工程-广州市实际行驶工况研究用道路交通流量调查及道路试验路线的规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程-双模式汇流复合CVT系统的组合拓扑机理及优化,基于电磁耦合无齿轮无级变速装置,省市重点科技攻关工程-基于CAN局域网的先进混合动力电动大客车的研制,基于双转子电机的轴间差速混合动力系统研究,省自然科学基金工程-燃料电池快速制氢及控制。同时通过企业资助及自筹经费,开展了飞轮电池,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针对电动汽车的智能控制器和CAN总线测控网络化系统等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的研究。

2、汽车结构工程与优化设计。主要包括车身覆盖件及模具CAD/CAM理论和一体化技术、车体结构性能分析与轻量化设计理论、FE分析及产品信息集成技术、车体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及车身覆盖件成形数值模拟和回弹控制等。3、汽车计算机仿真与底盘系统综合控制技术。在汽车振动、噪声分析及故障诊断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在机械故障诊断中信号处理的一些关键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上处于领先地位;尤其在频谱校正理论方面具有突出的奉献,这些方法已在扭振分析、旋转机械振动分析等工程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噪声控制研究理论和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在上海通用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国产化研究中得到应用。解调分析及其优化算法、齿轮箱及发动机等典型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技术研究在国内也处于领先地位,并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中。在智能故障诊断方面,基于核方法的机械故障非线性特征提取与模式分类研究在国内也处于领先地位。4、先进汽车动力与传动系统及其控制技术。在动力总成技术方面,我国汽车行业的“空心化〞问题尤为突出,与国外存在很大差距。本学术方向主要瞄准这类“空心化〞问题,从事各种动力机械及工程和热流体工程前沿技术的研究,包括燃料高效燃烧、能量高效利用及其对环境影响的原理、调控方法和相关设备的设计、运行、控制的关键技术;也包括汽车发动机排放到达欧洲4号法规所需的关键技术,新动力能源如天然气应用关键技术,汽车空调CO2冷媒应用关键技术等。近期目标

1、电动汽车及其关键技术方向:电动汽车整车设计、多能源动力总成设计及控制研究、电动汽车试验研究。

2、汽车结构工程与优化设计方向:汽车轻量化设计、汽车平安设计计算的现代理论、汽车车身及重要底盘部件的平安设计。3、汽车计算机仿真与底盘系统综合控制技术方向:汽车计算机仿真技术、先进底盘系统综合控制技术。4、先进汽车动力与传动系统及其控制技术方向:发动机匹配与标定技术、发动机排放控制关键技术、汽车自动变速理论与控制技术。中长期目标为能解决包括电动汽车关键技术在内的汽车自主研发的共性根底支撑综合技术。面向广东省汽车工业的自主开发,建成系统地进行假设干关键核心技术和工程方法的研究,系统地突破形成汽车自主开发能力所必需的关键核心技术,建成专门从事汽车设计与制造、关键零部件材料和加工的根底理论研究的学术基地,培养一流的高层次技术人才,提升广东省汽车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实验室主任简介兰凤崇,男,汉族,1959年7月出生,吉林省人,博士后学历,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院长。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业设计专业分委员会委员;中国汽车标准化协会车身标准化分委员会委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特聘专家;美国SAE会员。1982.01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汽车设计与制造专业获学士学位,1986.12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汽车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1998.12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2000.09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出站。曾于1982.02-1984.07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勤务学院车辆教研室教员,1987.01任吉林工业大学汽车工程学院车身工程系讲师,1993.09任副教授,1998.09任教授。2001.09-2005.12在英国Birmingham大学工程学院从事研究工作。2000年以前在吉林大学汽车学院车身工程系工作期间,曾承当车身工程专业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中各项环节的工作,主讲汽车车身结构、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车身结构设计、汽车车身计算机辅助造型设计、汽车车身模具CAM、汽车车身试验学等10几门课程,曾经获吉林工业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指导硕士研究生40余名。1996-2000年期间,每年指导国内外访问学者和进修教师2-3人。在吉林大学举办的多轮企业工程师汽车开发培训工程和高级研讨班中担任主讲和指导教师。分别于1994、1995、1996、1998年度被评为吉林工业大学优秀教师;1998年被评为汽车车身工程学科方向部级跨世纪学术骨干。长期从事汽车车身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工作,主持或参加国家、省部委及汽车企业研究和开发工程30余项,科研经费逾千万。获部省级科技攻关一等奖1次,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三等奖2次,出版专著1部。英国工作期间,围绕汽车车身覆盖件曲面模型、车身结构轻量化开展了研究工作。近五年〔2001.05-2007.05〕在国内外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检索收录:SCI、ISTP、EI光盘版共15篇〕。目前研究的领域包括车身结构与平安理论和技术、车身覆盖件及模具CAD/CAM/CAE一体化技术、车体结构性能分析与轻量化设计理论、车身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及车身覆盖件成形数值模拟和回弹控制等。广东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概

况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省政府早在1995年开始就通过省长专项基金支持实验室根底建设工作,并在1999年11月正式立项建设,2002年10月通过广东省科技厅验收。2003年初开始进行学科调整,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线设置3个研究方向:生物质能、天然气水合物、能源战略。2003年9月立项进行二期建设,并搬迁到五山创新园区,根据研究方向布局建立相应的创新体制和机制,实行与国际接轨的实验室管理。拥有热能工程硕士点,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方向生物质能研究:资源及能源作物、生物质热化学利用、燃料合成、固体废弃物能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相关理论与技术及其衍生技术理论与开发能源战略研究:微能源系统、能源与环境、能源政策分析与战略研究〕研究内容生物质能:能源植物选育,利用过程环境与生态影响评估,分布及特性,生长与生物质能利用过程碳、氢、氧、氮循环模拟;生物质气化与燃烧,气化发电,热解液化,高能转化;化学合成液体燃料,生物质柴油改性提质及利用,气化制氢;RDF的研究及技术开发,特种垃圾的热解燃烧,固体废弃物处理成套技术设备及系统集成。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机制和分布特征研究;探测技术、资源评价和综合判识系统的研究;热力学、动力学、和传热、传质学理论研究;开采理论与技术;能源利用及环境保护技术研究。能源战略:能源战略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能源资源、结构分析;能源政策分析与战略研究,能源利用过程的经济、环境评价与污染控制;微能源系统,微流体MEMS,生物传热理论与技术;近期目标建设先进实验平台和购置新的实验仪器设备,使科研硬件条件与同时期国际水平相同。结合依托单位创新园区建设,完善实验室场地条件和根底设施。增强承当国家重点重大工程的能力,争取使两个面开展学科生物质能和天然气水合物建成国家级的科研基地,承当国家重大科技工程。获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加快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引进高级人才、增加研究生招生规模、与科研机构广泛联合〔客座〕等方式,增强了科研队伍实力。对重点实验室主要科技骨干〔高级助理以上〕层次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以开放、共建、交叉为原那么,根据研究方向布局建立相应的创新体制和机制,实行与国际接轨的实验室管理。中长期目标重点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领域,开展生物质能、天然气水合物及能源开展战略和能源系统优化、评价的研究与开发。在不同学科方向研究出在领域内有一定影响的前沿根底理论;开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建立科学的、全面的、系统的能源战略和能源系统的评价体系。逐步将实验室建成具有自身特色、代表我国科学水平的国家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高技术创新研究基地。实验室主任简介陈勇,1993在日本名古屋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1993-1996在日本名古屋大学任教,1996年入选中科院“百人方案〞,1998至今任中科院广州能源所所长、博士生导师,2001至今任中科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洁净煤技术,固体废物能利用技术,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共发表论文100多篇,获国家专利8项。2001年获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2001年首届广东杰出留学青年回国创业之星;2002获全国环保先进工作者称号。担任广东省科学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环保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能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煤炭转化》杂志编委,国家清洁煤燃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工程热物理学会能源专业委员副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中国科学院能源委员会委员,国家后续能源战略规划编写组成员,国家“十五〞863能源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广州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参谋。开放课题简介根据拟定的重点实验室各学科方向研究目标与近期工作重点,设立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科学基金,对实验室内外本领域研究人员开放,以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并促进本领域学科自身的成长。如华南理工大学、湛江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所得到了重点实验开放基金的支持,与实验合作开展研究工作。广东省显示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概

况广东省显示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广东省高校第一个建立的省重点实验室,目前它是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核心局部之一,现任实验室主任是许宁生教授。该实验室以开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材料及其在平板显示器和其它光电器件上的应用为目标,在涉及大面积冷阴极电子发射材料及其在平板显示器和其它光电器件上的应用研究上进行了具有开拓性的工作。1999年以来承当国家省部级等科研工程三十多项,发表论文一百五十篇以上;申请创造专利九项;获得一项可以进入产业化的成果。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上形成良好的学术影响:200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0年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在国际学术大会上获最正确论文一等奖两项;论文被同行广泛引用450篇次以上,引用者的论文发表在Nature,Science,PhysicalReviewLetters等国际权威期刊上。研究方向大面积冷阴极场发射材料研制及场发射物理机制的研究冷阴极发光器件研究有机发光材料及其器件研究平板显示电子技术研究显示材料与器件的根底理论研究研究内容新型冷阴极材料在器件中的应用研究,包括小分子有机发光材料、物理机制及其应用研究场致发射理论研究近期目标建设场致发射平板显示器的研制和国际前沿研究课题的科研基地,并在三年内开始为广东及国内大型企业提供可产业化的科研成果。建设国内特别是广东电子信息制造业急需的高级科技攻关和工程研究人才培养基地,并在三年内开始提供上述人才。开展广东电子信息制造业急需的碳纳米管和新型复合材料等冷阴极电子发射薄膜材料的研制,以及相关的国际前沿科研课题。中长期目标中长期目标是在5至10年内把重点室建成国际闻名的信息材料与显示技术创新中心。即:第一,把重点实验室建成一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创造基地,社会科技的一个依托点;第二,把重点实验室建成一个培养广东省以及国内大型电子企业的科研和工程技术骨干及管理人才的基地。博士生的每年输出能力为十名以上,硕士生每年输出能力为二十名以上。第三,把重点实验室建成一个拥有3-5名国际闻名教授和先进设备的、从事信息材料与显示技术方面的国际前沿课题的科研基地。每年产生高档次SCI论文不低于30篇,并具有冲刺Nature,Science,PhysicalReviewLetters,AdvancedMaterials等杂志的能力。实验室主任简介许宁生,1982年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物理系,1986年在英国Aston大学获博士学位。之后,受聘任职于该校。1994年受聘为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被聘为首批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方案〞特聘教授;现任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院长。许宁生教授主要致力于“场致电子发射及其在平板显示器上的应用〞的研究,局部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他是国际公认的开拓CVD金刚石等薄膜作为场致电子发射材料研究的先驱者之一;在AppliedPhysicsLetter等国际期刊和国际大会论文集上发表科技论文一百五十篇以上,论文被国际同行引用450篇次以上,单篇最高引用超过150篇次;申请创造专利9项,取得多国保护专利一项。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工程、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者〔第一完成人〕。广东省现代外表工程技术实验室概

况广东省现代外表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于2000年10月由广东省科技厅立项批准成立,它依托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以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材料外表工程中心、原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材料外表重点实验室为根底组建起来的,设在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内。该实验室下设四个研究室:1、热喷涂技术研究室;2、金刚石、类金刚石涂层研究室;3、PVD、PCVD技术研究室;4、外表分析测试研究室。成立了以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原院长周克崧为主任的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和以中国工程院院士胡壮麒、丁传贤、闻立时为正副主任的学术委员会。该实验室拥有研究人员38名,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9人,高级工程师7人;拥有各种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分析测试仪器100多台套,价值近2000万元。研究方向重点加强以下5个领域的研究开发:应用根底理论研究,为外表技术与工程提供理论指导;以超音速火焰喷涂和等离子喷涂为主的厚涂层研究;以金刚石、类金刚石为主的高性能薄膜研究;以PVD、PCVD技术为主的薄膜技术研究;以外表分析测试为主的分析测试技术应用研究。研究内容应用根底理论研究热喷涂热障涂层热喷涂镜面涂层热喷涂生物涂层金刚石涂层刀具的研究多层膜及纳米多层膜研究低温大面积透明类金刚石膜技术研究精致的装饰镀技术激光雕刻陶瓷涂层网纹辊技术近期目标完成重点实验室的根底建设:修建500平方米的薄膜实验室和300平方米热喷涂实验室,完善和改造局部旧实验室、实验车间;完成新设备的选购、安装、调试、运行;完善和改造局部旧设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建立:形成高效、精干、有力的管理体制和开放、流动、竞争、协作、高效的实验室运行新机制。完成一定数量的科研工程和成果:完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科研工程6项以上;申请到国家、军工、省市科研工程6项以上;申请科技专利4项以上、发表高水平论文10篇以上。成果转化:开发出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的涂层技术和涂层产品4项以上,并进行中试和实现产业化;在建设期最后一年实现经济效益800万元以上。人才引进和培养:引进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人员6人以上;和有关大学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6人以上。中长期目标将广东省现代外表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全国一流的,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材料外表工程技术的应用根底理论研究中心和实用技术研究开发基地。在较短时间内开发出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的涂层技术和涂层产品,以完善的工程化成果向社会辐射,逐步在广东省外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或我省形成高新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