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县当归产业发展现状_第1页
岷县当归产业发展现状_第2页
岷县当归产业发展现状_第3页
岷县当归产业发展现状_第4页
岷县当归产业发展现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岷县当归产业发展情况岷县地处陇中黄土高原、甘南草原和陇南山地接壤区。总流域面积3578平方公里(536.7万亩),其中水域面积22万亩,森林面积97万亩。辖9个乡、9个镇,310个村(社区)委会,总人口46万人,有回、藏、东乡、撒拉、裕固和满族等6个少数民族共1.5万人。总耕地面积62.7万亩,人均耕地1.5亩。境内海拔2040—3754米,年平均气温5.7摄氏度,降水量600毫米。岷县历史悠久,秦统一六国前即建县制,北朝西魏文帝大统十年始置岷州,民国二年改为岷县,解放前为国民政府甘肃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岷县地理位置特殊,地处定西、天水、陇南、甘南几何中心,国道212线贯通南北,省道306线横贯东西,自古就是“西控青海,南通巴蜀,东去三秦”的交通要道,有“茶马互市”的传统和“陇原旱码头”的美称,是甘肃南部久负盛名的商品集散地。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孕育了独特的自然资源,境内主要有药材、草畜、农副产品、水电、矿产、旅游六大资源,其中中药材资源最为丰富,素有“千年药乡”之称,是全国有名的地道中药材主产区,盛产当归、红芪、黄芪、党参、贝母等名贵中药材238种,尤以当归种植历史悠久,质量最佳,产量第一而闻名于世。岷县当归又称“岷归”,远销东南亚、港澳台及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欧洲人誉为“中国妇科人参”,早在1500年前,“岷归”已是极为珍贵的贡品。据兰州大学专家测定,“岷归”有挥发性和水溶性物质106种,其中挥发油含有41种成份,并含有以多糖为主的18种水溶性物质,还有19种氨基酸(其中8种人体不能合成)和15种微量元素。另据测定,“岷归”中挥发性油所含藁本内脂较全国其他产地当归、欧洲当归含量高出10%和20.7%,较日本当归含量高21倍;其所含羟基脯酸、鸟安酸、天冬氨酸是全国其他地产当归所没有的,胱氨酸、组氨酸、γ-氨基丁酸是日本当归所没有的。其药用价值极高,除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通便、破瘀生新外,还有镇静大脑、护肤、减少色素沉积、抗辐射和调节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对冠心病、脉管炎、脑血管病及白细胞减少有显著疗效,对肿瘤疾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农展会甘肃馆内为“岷归”题词“发扬祖国医药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并把岷县誉为“药材之乡”。1989年“岷归”获世界博览会金奖;2001年岷县被中国农学会、中国特产之乡推荐宣传活动组委会授予“中国当归之乡”称号;2002年“岷归”获得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原产地标记证书,成为西北地区第一个获得原产地标记论证的农产品;2003年通过绿色食品认证;2004年取得了岷县证明商标;2005年通过了国家GAP基地认证,实现了甘肃省中药材GAP认证零的突破。一、岷县当归产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岷县是当归的地道产区,也是全国当归的主产区,悠久的种植历史,浑厚的当归文化,使得“岷归”享誉全国、享誉世界,探索岷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之路,大致经历了传统种植、产业培育、特色产业成型三个发展阶段。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为传统种植阶段,这一阶段的中药材发展史基本上是当归的发展史,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当归为特殊的经济作物,当归种植面积一直徘徊在3至5万亩,主要以农民自发种植为主,规模小,种植技术传统粗放。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初为产业培育阶段,通过实施“药材立县”战略,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种植品种多元化,产业基础初步形成,商品外销显著增加,市场体系初步建立,加工企业开始兴起,逐步走上了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的道路,种植面积接近20万亩,其中当归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从2002年开始,进入“特色产业”成型阶段,中药材产业科研开发实力不断增强,全县中药材、尤其是当归的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之首;基地规模不断扩大,集约化、标准化、订单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产品开始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方面发展;市场流通体系日益完善,市场占有份额不断提高;产品品牌不断强化,产品竞争力逐步提升。2008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5万亩,总产量达5.2万吨,其中当归种植面积10万亩,产量达2万吨;中药材种植面积占到全国的5.5%,全省的12%,全市的22.7%;当归总面积占全国的25%、全省的40%、全市的60%。中药材加工总量超过2万吨,其中:当归饮片达1万吨,占到全球总需求量的54%,中药材及其加工品已覆盖全国20多个省区市,远销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近千万元。2008年全县中药材纯收入达到5亿元,占全县GDP的50%,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其中仅当归就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以上。岷县的中药材产业已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岷县的中药材产业已呈现出美好的发展前景。(一)围绕标准化生产,狠抓“质”的提升。近年来,我们按照中医药现代化生产的要求,先后与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甘肃农业大学、甘肃中医学院、兰州大得利公司等院校及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开展科研攻关,在当归优质新品种(系)选育、规范化种植、生物肥料应用、低残留新农药新肥料筛选、熟地育苗、当归种质资源保护、有效成份提取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药材研究步伐正在加快,制约岷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正在逐步加以解决。(二)围绕精深加工,培育产业龙头。据统计,全县已办理登记注册手续的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加工企业有117户,其中年加工能力在1000吨以上的有3户,200—1000吨之间的有6户,100—200吨之间的有20户,50—100吨之间的有88户。这些企业有固定从业人员5400多人,年加工能力在2万吨以上,产值8390万元,销售收入6200万元,上缴税金219万元。目前已开发的当归系列产品主要有浓缩丸、当归美肤水、当归醋、当归酒等系列当归药品、保健品和化妆品。重点扶持实施建设的康达公司CO2超临界萃取中药材有效成份项目、岷当鲜汁系列皮肤保健品项目、草春堂美肤水项目、岷州集团微孔草油胶囊、兰州大得利公司当归标准化饮片加工厂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三)围绕拓宽销售渠道,完善市场体系。近年来,我们实施了中国当归城和梅川中药材市场扩建等项目,2006年在中国当归城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当归节,各专业市场的功能正在发挥,服务体系正在完善。全县各类中药材综合交易市场达到28处。同时,县上还积极扶持发展中药材骨干营销企业10多户,药材加工贩运大户2100多户,运销人员3万多人。另外在拓展外地市场上,岷县的加工企业在广州、深圳、玉林等市场建立销售窗口,在经营模式上实现了定单交易、期货交易等现代手段。(四)围绕健全服务体系,加强服务机构建设。一是成立了当归产业协会,为当归产业整体参与市场、竞争市场提供了载体和基础,目前全县中药材协会已发展到33个;二是成立了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