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得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材料所述的“革命性”主要表现为A.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B.国王权力全部转移至议会C.从传统君主专制向近代民主转变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2.下图是中国近代史某不平等条约的影印件,该文件底本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3.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联邦德国逐步建立了以强调经济效率和注重社会团结为特征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福利国家制度。沿着这一发展模式,联邦徳国经济奇迹般地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材料说明联邦徳国①政府积极推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②强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③开始了大规模私有化浪潮④社会改革与经济发展统筹推进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4.下图是一幅漫画作品《如此“修墙”》,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贴在墙上。下列表述内容与该漫画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A.“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 B.“遗其体而求其用”C.“然欲自强必先理财” 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5.1917年,孙中山认为美国立国之后,“政治蒸蒸日上,以其政治之基础全恃地方自治之发达也”;法国在大革命之后,“大乱相寻,国体五更”,其根源即在“其治向为中央集权,无新天地为之地盘,无自治为之基础也”。其意在A.通过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B.学习美国实行联邦共和制C.强调地方自治是立国的基础D.结合中国实际去理解各国政治6.《辛丑条约》规定,天津二十公里范围内,不准驻有中国军队。1902年,袁世凯仿照西法创设保定警务局,后接管天津地方治安。1905,清廷设立巡警部,统管全国警察事务。材料反映晚清A.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B.努力转变治理方式C.军阀统治逐步建立 D.坚决维护国家主权7.王国维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之际”的政治变革是A.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B.从方国联盟到封邦建国C.从方国联盟到郡国并立 D.从封邦建国到中央专制8.早在公元前18世纪某国王就宣布“从今往后,任何一个受害者都可以走到我所立的这座‘公正之主’石碑前,亲自读碑上内容,或者听别人念其中的条款,让我的石碑使他看清他所面临的纠纷。认清他所应当得到的权利,从而获得安慰。”此国王是A.梭伦B.汉穆拉比C.恺撒D.穆罕默德9.20世纪20年代以来,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形成了全国性高潮,毛泽东等人早年曾发动新民学会会员赴法勤工俭学。所学内容由科技实业学科发展到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等学科。此外,他们还学习和研究世界革命的经验,以实现彻底改造中国社会的任务。这表明A.民主和科学逐渐成为时代潮流 B.实业救国运动已经被人们抛弃C.五四浪潮激发了民族救亡意识 D.中共为旅法求学运动提供支持10.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社会特征之一,以下对其认识最全面的是A.直接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 B.有利于印度社会的稳定和发展C.对印度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D.对佛教的产生发展有一定影响11.两宋时期,人口迅速增长,土地使用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加剧了土地用养的矛盾。对养地投入需求的增加推动了长期租佃制的逐渐盛行。南宋时期农民逐渐拥有了土地的永佃权,且可将租佃权在土地市场上交换转让。土地租佃制的发展A.减少了对土地的掠夺式经营B.消除了土地用养的矛盾C.强化了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D.加剧了地主和农民矛盾12.1949年至1953年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A.全体会议代表是在选举基础上产生B.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C.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乔纳森·斯彭斯曾这样评价中国的某一个朝代(2000年1月1日《新闻周刊》):“上一个中国世纪是11世纪。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成功的国家。它的领导地位源于一系列的因素,从技术上的发明到工业企业的兴起和管理良好的农业,从普遍的教育和行政管理试验的传统到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上一个1000年的中国,是世界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问题:(1)请以史实论证美国教授的这一说法,并完成下列表格。观点证据①技术发明世界领先②农业管理良好③行政管理的试验④实行普遍的教育⑤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2)11世纪的中国也饱受后世学者诟病,你认为后世学者会提出哪些不满?14.(20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新中国成立后,针对旧的“国民党的六法全书及其一切反动法律”,作为政务院政法委员会主任的董必武指出“旧的必须彻底粉碎,断的才能顺利成长。”而对既有旧的法律从业人员、他的办法则是改造,从1949年下半年到1952年上半年有4000多名旧司法人员经过改造,被吸收到司法部门参加工作。在新的法律不能立即制定出来之前,董必武一方面指示“各级司法机关办案,有纲领、条例、命令、决议等规定的从规定;没有规定的,照新民主主义的政策办理。”使得新中国建立之初,国家各层面的运行都做到了“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在1949年至1953年间,他直接“参与和领导制订的各种法律、法令和条例就达到3000多种”,在1949年到1951年间,相继成立了中国政法大学、中央政法干部学校等,逐步创建了一套适合中国当时客观需要的多层次、多途径培养各种法律人才的法学教育系统。——摘编自王立《董必武对中国法制的两大贡献解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董必武领导法制建设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董必武对新中国初期法制建设的贡献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统治,对欧洲绝对君主专制制度和君权神授、君主万能、臣民必须无条件服从等思想,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英国属于君主立宪制政体,A选项排除;《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尚有行政权,B选项排除;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D选项排除。2、A【解析】

根据图片中“将香港一岛给予英国”可知该条款出自中英1842年《南京条约》,故A项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3、B【解析】

由材料信息“以强调经济效率和注重社会团结为特征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福利国家制度”可知,此时的联邦徳国强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注重社会改革与经济发展统筹推进,故②④正确;该模式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①③错误。由此可知,本题答案为B,ACD错误。4、B【解析】

漫画主旨是对以西方先进技术修补封建专制制度的讽刺,漫画中的思路恰好是洋务运动的思路,即主张中体西用,因此漫画讽刺了洋务运动“遗其体而求其用”,B正确;A主张以传统文化维护国家主权,是地主阶级顽固派的主张,其不赞成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排除;漫画中未涉及理财,排除C;D是洋务运动的主张,但是与漫画讽刺内容相反,排除。5、C【解析】

材料表明,孙中山以美、法两国为例,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地方自治的重要性,故选C;1911年辛亥革命通过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时间不符,排除A;主张地方自治,并不能说明要实行联邦共和制,排除B;材料未提到结合中国实际,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其治向为中央集权,无新天地为之地盘,无自治为之基础也”,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6、B【解析】

20世纪初,从创设保定警务局到清廷设立巡警部,统管全国警察事务,说明清政府正努力调整地方治理方式,转变治安管理模式,B项正确;由保定警务局管理地方治安到巡警部的建立,不能体现中央集权,A项错误;近代军阀统治是在辛亥革命以后建立起来的,C项错误;《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通过“清政”建立起统管全国警察事务的治安管理体系,不能体现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立场,D项错误。7、B【解析】

“殷、周之际”是指商朝到西周时期政治制度变革,商朝是方国联盟,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B正确;A是夏朝时期;郡国制度是西汉时期,C错误;中央专制是秦朝时期实行,D错误。8、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公元前18世纪某国王……‘公正之主’石碑……让我的石碑使他看清他所面临的纠纷。认清他所应当得到的权利”反映了公元前18世纪汉穆拉比制定了《汉穆拉比法典》,原文刻在石柱上,故B正确;梭伦属于古代雅典时期,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错误;恺撒属于古罗马时期,故C错误;穆罕默德生存于公元6-7世纪,故D错误。9、C【解析】

“20世纪20年代以来”正是五四运动之后。“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形成了全国性高潮……实现彻底改造中国社会的任务”说明五四运动激发了民族救亡意识,故C正确;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宣传的思想,排除A;“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的研究增加并不是说实业救国运动被彻底抛弃,排除B;材料中没有说明派出国外的人员是中国共产党支持,排除D。故选C。10、C【解析】

注意限定信息“最全面”,结合所学可知,种姓制度是印度与其他南亚地区普遍存在的社会体系,最重要的特征是职业世袭和内婚制,种姓之间界限森严,互相不能通婚、交往,不能共食、并坐,这在一定程度上向成员提供了保护,但它制造种姓隔离,维护社会的不平等,不利于印度社会的稳定,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故C正确,B错误;A项错在“直接”,排除;种姓制度对佛教产生关系不大,排除D。11、A【解析】

租佃制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从长佃到永佃的发展,可以使农民更好地去协调用地与养地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甚至避免实行短期契约的分租制带来的对土地的掠夺式经营,故A项正确。但是土地租佃制的发展不能消除土地用养矛盾,故B项错误;农民长期甚至永久租种土地,并且可以转让租佃权,会使得农民对土地的使用自主性增强,有利于弱化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也有利于缓解地主和农民矛盾,故C、D两项错误。12、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1953年我国尚未建立最高权力机关,决定由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替行使全国人大的职权。故答案为B项。A项政协代表并不是由选举产生的,排除;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1950年6月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的,排除;D项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由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排除。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观点证据技术发明世界领先活字印刷和火药的发明与传播农业管理良好王安石变法推出青苗法、农田水利法等利农措施行政管理的试验实行重文轻武的文官体制。实行普遍的教育科举制度完善推动教育普及。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儒、道、佛等哲学宗教并存或理学的兴起(2)官僚体制和军队规模臃肿,财政开支庞大;(对少数民族的战事处于不利地位,以输送岁币求和;在保守势力攻击之下,王安石变法不幸夭折。【解析】

(1)依据技术领先世界可以从北宋时期四大发明来列举证据;依据农业管理可以从王安石变法中农业管理措施填写;依据行政管理可以从北宋重文轻武的文官体制填写;依据“普遍的教育”可以从科举考试的完善填写;依据“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可以从理学回答。(2)依据所学从北宋时期官僚体制和军队规模臃肿、财政开支庞大、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以及王安石变法失败等回答。14、(1)废除一切反动法律;改造旧法律人;以变通方式填补立法和司法空白;领导大规模的立法活动;推行新型的法律教育。(2)为建国之初的治国方略提供了制度和行动基础(有利于建国初期法律制度的建立);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和社会秩序;造就了大批的法律教学研究和法律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