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江苏省盐城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儒道两家思想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相对独立、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并逐渐形成了相辅相成的互补机制。
首先是儒家追求发展与道家倡导复归互补。儒家思想认为,社会和人性需要发展,通过后天的教育发展,才能充分地发挥其价值。但是儒家在注重人性的进步与发展时过于理想化,忽略了其中可能出现的人性的扭曲或错误的引导。这个时候,道家提出以“返朴归真”的思想来扭转这种理想出现偏差的情况,提出要保持人性中先天的淳朴天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宁静祥和。但道家难以划清“复归”与“倒退”的界限,在追求本我回归的同时,却摒弃社会的发展,这也是相对偏执的。儒道互补并不是折中,而是在人性的进步与发展的同时追求“复归于朴”的状态,这样使得人性既能在发展中积累智慧,亦能在发展的道路上始终保持本我的纯净自然。
其次是儒家讲究务实与道家倡导求虚互补。讲究务实是儒家的一大特点,人不仅生活在自然的世界中,也生活在社会中。社会中的人区别于禽兽之处在于人是遵守伦理规范的。孔子自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就是儒家的要求。儒家是注重现实主义的人学,而道家却往往超脱于现实。道家偏重于讲自然之道,把自然之道当作最根本的东西,而仁义之类的出现是由于自然之道的隐没,因此他们追求“返朴归真”。其途径常是将自己的身心调整到与自然合一的状态,如《庄子》中所描述的“坐忘”。道家推崇超越意识,向往将自我的精神从市井中解放,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在时代不断演替的过程中,儒家不断地从道家借鉴哲学思想,道家为了与现实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也一直向儒家学习处世思想。虚实互补,在追求务实的同时,也将人们的思想境界提高到超脱于世俗的境界,这便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哲学精神。
最后是儒家追求阳刚与道家倡导贵柔互补。儒家所倡导的人文精神是刚毅进取的,其“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的人生态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理想等,无不透露出儒家的阳明之气。尽管儒家也有刚柔调和、阴阳互补之说法、但实际上儒家思想中仍然是将以刚主柔、以阳制阴之道作为主导的。而较之于儒家之阳刚,道家更多的则是讲究谦和精神,推崇水德,以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为宗旨。老子提出“上善若水”,倡导水之阴柔及能包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在儒家思想培养出一批批社会中流砥柱的同时,道家以其自然无为的人生态度熏陶出一批隐士或居于市井的文人,让他们自下而上地观察这个社会,发现社会的问题,使得社会的发展愈发稳定。儒家与道家的联系便如阴阳乾坤一般,互补却不能替代,相关却不相同。
(摘编自崔雪茹、李明睿《儒道互补对古代文人的影响探析》)
材料二:
儒道互补之说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念。所需注意的是,一些持道家主干说的论者之所谓儒道互补,是建立在道家之主导地位的基础上的,互补的方式主要是“以道补儒”,进而反映出儒学的道家化。
从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上看,确实存在着一种儒学的道家化倾向。但是否也意味着还存在一种道学的儒家化倾向呢?目前尚无人明确这么说,但一种较为普遍的认识是“儒道互补”,而不仅是“以儒补道”。“互补”是双向的,不是单向的,是相互刺激、相互吸收的。无论是偏重于“以儒合道”,还是偏重于“以道合儒”,其主旨都在“儒道兼综”“情理兼到”,以企求“自然”和“名教”的统一。王泽应先生认为,儒道互补既通过以改造了的道家思想解释儒家经典和援道入儒的方式来进行,也通过以改造了的儒家思想解释道家经典和援儒入道的方式来进行。前者如王弼、何晏等正统玄学,后者如东晋葛洪的学说。
有专家认为,儒道互补途径大致有三。一是哲学思维方式的途径。如儒家正面求解,通过对仁义道德的正面倡导,来表述自己修齐治平的愿望;道家以反求正,通过知雄守雌、主静贵柔来为人们设立安身立命之道。这正与负是互补的。二是伦理学和人生哲学的途径。儒家入世,故心在庙堂之上,一心想参政;道家避世,故钟情于山林,淡化当官心理。这两者形成了对立又相互补充的关系,为中国人提供了进退取守皆可从容对待的精神调节剂。三是文学艺术的途径。儒家强调“文以载道”,重在人的心理、性情的陶冶塑造和社会现实的批判改造,突出文学艺术的教化功能和现实效用,充溢着一种现实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价值精神;道家强调“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主张冲破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和现实世俗的人伦纲常,突出艺术和美的独立,追求忘怀得失、忘已忘物的“天乐”,这是一种超现实、超世俗的审美境界和浪漫情怀,二者恰恰可以相互补充。
(摘编自余国瑞《中国文化历程》)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追求发展还是倡导复归、讲究务实还是倡导求虚、追求阳刚还是倡导贵柔,这是儒道思想的本质区别。
B.道家“返朴归真”的思想虽然有偏执的一面,但能弥补儒家在追求人性进步发展时过于理想化的不足。
C.道家推崇超越意识,将自然之道作为根本,认为“坐忘”能够将人的身心调整到与自然合一的状态。
D.儒家思想培育出的入世之人能够匡扶天下,道家思想熏陶下的隐逸之士同样能够推动社会稳定发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正是由于儒家的讲究务实与道家的倡导求虚,才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哲学精神。
B.儒家以阳制阴之道与道家以阴柔包容天下的思想虽不能相互替代,但可以相互转化。
C.学术界对“儒道互补”的具体认识有所不同,但其主旨都在“儒道兼综”“情理兼到”。
D.只有通过哲学思维拓展、伦理哲学渗透以及文学艺术熏陶,儒道互补才可具体落实。
3.下列各项说法中,不能很好地体现儒道互补思想的一项是()
A.陶渊明少年时曾“猛志逸四海”,后弃绝官场,归隐田园,自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B.李白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述入世之意,以“且放白鹿青崖间”的旷达自我排解。
C.苏轼既有“西北望,射天狼”建功立业的思想,又有“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样超然物外的心态。
D.清代学者胡文英曾说:“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无端。”
4.请简要概括两则材料在论证方法、论证思路上的异同点。
5.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说:“道家像药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则非去不可……儒家的思想则是粮食店,是要天天吃的。”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天的等待
[美国]海明威
他走进我们房间关窗户的时候,我们还未起床。我见他一副病容,全身哆嗦,脸色苍白,步履缓慢,好像一动就会引起疼痛。
“你怎么啦,宝贝?”
“我头痛。”
“你最好回到床上去。”
“不,我很好。”
“你先上床。我穿好衣服后就来看你。”
可是当我来到楼下,他已穿好衣服,坐在火炉旁,显出一副重病在身的九岁男孩的凄惨模样。我摸了摸他的额头,知道他发烧了。
“你上楼去睡吧,”我说,“你病了。”
“我没病,”他说。
医生来后,量了孩子的体温。
“多少度?”我问医生。
“一百零二度。”
下楼后,医生留下用不同颜色胶囊包装的三种药,并嘱咐如何服用。一种是退烧的,另一种是通便的,还有一种是去酸的。他解释说,流感细菌只能在酸性环境中存活。他似乎对流感很内行,并说,如果高烧不超过一百零四度,就用不着担心。这是轻度流感,要是不引起肺炎,就没有危险。
我回到房里,记下了孩子的体温,并对各种胶囊的服用时间作了记录。
“想让我读点书给你听吗?”
“好的,如果你想读的话,”孩子说。他脸色苍白,眼窝下方有黑晕。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无动于衷。
我朗读霍华德派尔的《海盗的故事》,但我看得出他并没在听我朗读的内容。
“你感觉怎么样,宝贝?”我问他。
“到目前为止,还是老样子。”他说。
我坐在床脚边自个儿看书,等着到时间再给他服一粒胶囊。按理,他本该睡着了,然而,当我抬头看时,他却双眼盯着床脚,神情异常。
“你为什么不试着睡觉呢?到吃药时,我会叫醒你的。”
“我宁愿醒着。”
过了一会儿,他对我说:“你不必呆在这里陪我,爸爸,要是你嫌麻烦的话。”
“不嫌麻烦。”
“不,我是说,要是你过一会儿嫌麻烦的话,你就不必呆在这里。”
我想,或许他有点儿神志不清了。十一点钟,照规定给他服药后,我便出去了一会儿。那是个晴朗而又寒冷的日子,地上覆盖着一层已结成冰的冻雨,因此看上去仿佛所有那些光秃秃的树木,那些灌木丛,那些砍下来的树枝,以及所有的草坪和空地都用冰漆过似的。我带着我那条爱尔兰红毛小猎犬,沿着大路和一条冰冻的小溪散步,但在这玻璃般光滑的地面上站立和行走是很困难的。那条红毛狗一路上连跌带滑,我自己也摔倒了两次,摔得挺重,一次摔掉了猎枪,使猎枪在冰上滑出去老远。
高高的土堤上长着倒垂下来的灌木丛,我们从那下面撵起了一群鹌鹑。当它们快要从堤岸顶上消失时,我击落了两只。有几只鹌鹑停落在树上,但大部分飞进了一堆堆的柴垛中。你得在这些被冰裹着的柴垛上跳上好几下,才能把它们撵出来。当人在这些既滑又有弹性的树枝上摇摇晃晃尚未立稳之际,它们却飞了出来,使你很难射中。我击落了两只,逃掉了五只。动身返回时,我感到很高兴,因为我在离房子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群鹌鹑,而且还剩下许多,改日可再去搜寻猎取。
回到屋里,他们说孩子不让任何人进入他的房间。
“你们不能进来,”他说,“你们千万不要传染上我的病。”
我来到他身边,发现他仍像我离开时那样躺着。他脸色苍白,但两颊上部烧得发红,眼睛依旧一动不动地盯着床脚。
我量了他的体温。
“多少?”
“大约一百,”我说。实际上是一百零二度四分。
“原先是一百零二度。”他说。
“谁说的?”
“医生。”
“你的体温没问题,”我说,“用不着担心。”
“我不担心,”他说,“但是我不能不想。”
“不要想,”我说,“放心好了。”
“我很放心,”他说着,眼睛直盯着前方。显然,他有什么心事,但在尽力控制着自己。
“将这个用水服下。”
“你看这有用吗?”
“当然有用。”
我坐下来,打开了《海盗故事》,开始读给他听,但我看得出来他不在听,于是我停了下来。
“你看我大概什么时候会死?”他问道。
“什么?”
“我大概还有多少时间就要死了?”
“你不会死。你怎么啦?”
“啊,不,我会死的。我听到他说一百零二度。”
“人不会因为得了一百零二度的高烧而死去的。你是在说傻话。”
“我知道会的。在法国上学的时候,同学告诉我说,烧发到四十四度就不能活了。我已经一百零二度了。”
原来自上午九点起,整整一天他都在等死。
“你这可怜的宝贝,”我说,“哦,可怜的宝贝,这就像英里和公里。你不会死的。那种温度计不一样。在那种温度上,三十七度是正常的。在这种温度上,正常体温是九十八度。”
“你肯定?”
“绝对没错,”我说,“这跟英里和公里的区别一样。你知道,就像我们车速开到七十英里该折合成多少公里一样。”
“噢,”他说。
他那凝视着床脚的目光松弛了。他的紧张状态也终于缓解了。第二天,越发轻松了。为了一点无关紧要的小事,他会动辄哭起来。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一天等待”为线索展开叙述,同时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
B.男孩虽竭力保持平静,但内心是恐惧的。他不断用行动和语言暗示父亲,但都被忽略了。
C.文章以平淡的日常对话为主,没有旁白与独白,依靠读者想象和情感体验,去体味意蕴。
D.小男孩用意志力承受着对死亡的恐惧,在直面死亡的等待中成为笔下的“另类硬汉”。
7.关于文中父亲外出打猎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这一环节作了细腻的描写,与全篇简练的笔调形成了鲜明对比,塑造了一个英勇无畏、热爱生活的硬汉父亲形象。
B.打猎期间,未对孩子的心理活动作直接描写,留下叙事空白,却让读者想象出孩子在独自面对死亡时内心的矛盾和恐惧。
C.用较多的笔墨展现了冬季室外的风光,冰天雪地象征了严酷的大自然,鹌鹑仍在雪里嬉戏,它们都象征了顽强的生命。
D.打猎时父亲所呈现出来的豪放、勇敢更加衬托出孩子的含蓄、恐惧,表述了想要孩子快点长大,追随其父亲的期待。
8.小说多次写到小男孩眼睛“盯着床脚”的细节,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9.对话性是海明威小说的显著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本文对话描写的艺术效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元和初,权知国子博士。改都官员外郎,迁职方员外郎。
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既御史覆问,得涧赃,再贬封溪尉。愈是以复为博士。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迁刑部侍郎。
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王公士人奔走膜拜。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帝曰:“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
既至潮,以表哀谢。帝得表,颇感悔,欲复用之,曰:“愈前所论是大爱朕,然不当言天子事佛乃年促耳。”皇甫镈素忌愈直,即奏言:“愈终狂疏,可内移。”乃改袁州刺史。
袁人以男女为隶,过期不赎,则没入之。愈至,悉计庸得赎所没,归之父母七百余人。召拜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
愈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终始不少变。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愈官显,稍谢遣。其徒李翱、李汉、皇甫湜从而效之,遽不及远甚。从愈游者,若孟郊、张籍,亦皆自名于时。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
B.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
C.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
D.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
1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成年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呼,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孤:可以指幼年丧母的孩子也可以指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本文意思属于前者。
C.表:是古代臣子给君王奏章,一般用于较重大的事件,例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D.祭酒:汉代有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隋唐以后的国子监祭酒,是国子监的主管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华阴令柳涧因为有罪行,前任刺史准备上奏弹劾他,还没来得及上报,刺史就离职。
B.宪宗迎佛骨,韩愈上表劝谏,宪宗震怒,裴度、崔群及一些外戚权贵都在为他求情。
C.韩愈计算出全部费用赎回已经归债主所有的袁州儿女,还给他们父母的有七百多人。
D.韩愈常常帮助后辈,受过韩愈指教的人,都称“韩门弟子”。他显达后,逐渐谢绝教授。
13.把下列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会卒,嫂郑鞠之。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
(2)愈前所论是大爱朕,然不当言天子事佛乃年促耳。
14.文章中韩愈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①
宋·苏轼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尊前呵手镊霜须。
①此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冬,此时词人被贬黄州。有序云:“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太守徐君携酒见过,坐上作《浣溪沙》三首。明日酒醒,雪大作,又作二首。”此篇为“又作二首”之二。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不记”切合词序中“酒醒”,描写词人酒醉后依稀听见风雪大作,记不清何时苏醒的情景。
B.“雪晴”一句,诗人在雪兆丰年的联想中,想象到麦千车的丰收景象,表述了对百姓能够饱食的企盼。
C.下阕追叙前一日的酒筵。“翠袖”借代席间的歌姬;“烂樱珠”则喻指酒后歌姬红润欲滴的朱唇。
D.尾句摄取“呵手镊霜须”这一富有代表性的动作,极大增强了艺术形象性,表现了诗人享受宴席时的愉悦。
16.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本词流露出的诗人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天姥山时隐时现的句子是“_____”。
(2)杜甫的《登高》中“______”一句描绘秋天落叶飘摇的悲凉之景。
(3)《劝学》一文中,以蟹为例,指出其“______”是态度浮躁不专一所致。
(4)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描绘巨浪澎湃的一句是:_____。
(5)《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的观点相同。
(四)课内文言文考查
1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直中绳中:合乎金就砺则利砺:磨刀石
B.假舆马者假:借助圣人无常师常:固定的
C.则耻师焉,惑矣惑:迷惑圣益圣益:更加
D.枉用相存存:问候、探望烟涛微茫信难求信:确实
19.下列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列缺霹雳君子生非异也
B.虽有槁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契阔谈讌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不耻相师或师焉,或不焉
20.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句读之不知B.不拘于时
C.蚓无爪牙之利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①自2022年5月以来,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平台上线了IP地址属地显示功能。该功能因为是各平台设定,用户不能主动打开或关闭,所以很快有人从中发掘“商机”,推出了各类付费变更IP地址属地。这也再次引发了人们对IP代理等服务的关注。
②IP代理本是一种重要的安全防护工具,具有加快访问速度、保护隐私信息、提高下载速度、充当防火墙等功能。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很容易被违法犯罪者用于隐匿犯罪行踪,极大增加了执法部门监测、识别和追踪线上违法犯罪活动的难度。对此,公安机关曾依托“净网”专项行动,会同有关部门对动态IP基础资源进行专项治理。
③对变更IP地址属地行为的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围绕产业链开展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和生态治理。虽然我国相关法律法规都以服务提供方的行为作为重点规制对象,但违法犯罪市场存在供需两方,目前在抑制需求方面尚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规范。IP代理的需求群体,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通过网络实施违法犯罪的不法分子;另一类是不愿公开IP地址属地的网民,如网红博主、海外代购、明星大V等。对于前者需要加大打击力度,对于后者宜出台专门规范,引导其诚信经营。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该功能因为是各平台设定,用户不能主动打开或关闭,所以很快有人从中发现“商机”,推出了付费变更IP地址属地的各类服务。
B.因为该功能是各平台设定,用户不能主动打开或关闭,所以很快有人从中发现“商机”,推出了付费变更IP地址属地的各类服务。
C.因为该功能是各平台设定,用户不能主动打开或关闭,所以很快有人从中发现“商机”,推出了各类付费变更IP地址属地的服务。
D.因为该功能是各平台设定,用户不能主动打开或关闭,所以很快有人从中发现“商机”,推出了各类付费变更IP地址属地。
22.下列句子中“规范”和文中加点的“规范”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B.用制度规范行为,让自觉养成习惯。
C.多地文旅部门已加强露营景区规范管理。
D.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23.简要概括第二、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运用包含转折关系和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述简洁,不超过60字。
四、写作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后唐庄宗李存勖玩物丧志,亡身误国。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说:“智勇多困于所溺。”
“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一辈子在玩,有业无业、有名堂无名堂地玩,玩醉了,玩透了。他玩出了古鉴成就、收藏成就、学术成就、美食成就……
有些人“玩物丧志”,有些人“玩物长志”……关于“玩”,你有怎样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儒道两家思想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相对独立、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并逐渐形成了相辅相成的互补机制。
首先是儒家追求发展与道家倡导复归互补。儒家思想认为,社会和人性需要发展,通过后天的教育发展,才能充分地发挥其价值。但是儒家在注重人性的进步与发展时过于理想化,忽略了其中可能出现的人性的扭曲或错误的引导。这个时候,道家提出以“返朴归真”的思想来扭转这种理想出现偏差的情况,提出要保持人性中先天的淳朴天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宁静祥和。但道家难以划清“复归”与“倒退”的界限,在追求本我回归的同时,却摒弃社会的发展,这也是相对偏执的。儒道互补并不是折中,而是在人性的进步与发展的同时追求“复归于朴”的状态,这样使得人性既能在发展中积累智慧,亦能在发展的道路上始终保持本我的纯净自然。
其次是儒家讲究务实与道家倡导求虚互补。讲究务实是儒家的一大特点,人不仅生活在自然的世界中,也生活在社会中。社会中的人区别于禽兽之处在于人是遵守伦理规范的。孔子自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就是儒家的要求。儒家是注重现实主义的人学,而道家却往往超脱于现实。道家偏重于讲自然之道,把自然之道当作最根本的东西,而仁义之类的出现是由于自然之道的隐没,因此他们追求“返朴归真”。其途径常是将自己的身心调整到与自然合一的状态,如《庄子》中所描述的“坐忘”。道家推崇超越意识,向往将自我的精神从市井中解放,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在时代不断演替的过程中,儒家不断地从道家借鉴哲学思想,道家为了与现实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也一直向儒家学习处世思想。虚实互补,在追求务实的同时,也将人们的思想境界提高到超脱于世俗的境界,这便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哲学精神。
最后是儒家追求阳刚与道家倡导贵柔互补。儒家所倡导的人文精神是刚毅进取的,其“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的人生态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理想等,无不透露出儒家的阳明之气。尽管儒家也有刚柔调和、阴阳互补之说法、但实际上儒家思想中仍然是将以刚主柔、以阳制阴之道作为主导的。而较之于儒家之阳刚,道家更多的则是讲究谦和精神,推崇水德,以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为宗旨。老子提出“上善若水”,倡导水之阴柔及能包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在儒家思想培养出一批批社会中流砥柱的同时,道家以其自然无为的人生态度熏陶出一批隐士或居于市井的文人,让他们自下而上地观察这个社会,发现社会的问题,使得社会的发展愈发稳定。儒家与道家的联系便如阴阳乾坤一般,互补却不能替代,相关却不相同。
(摘编自崔雪茹、李明睿《儒道互补对古代文人的影响探析》)
材料二:
儒道互补之说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念。所需注意的是,一些持道家主干说的论者之所谓儒道互补,是建立在道家之主导地位的基础上的,互补的方式主要是“以道补儒”,进而反映出儒学的道家化。
从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上看,确实存在着一种儒学的道家化倾向。但是否也意味着还存在一种道学的儒家化倾向呢?目前尚无人明确这么说,但一种较为普遍的认识是“儒道互补”,而不仅是“以儒补道”。“互补”是双向的,不是单向的,是相互刺激、相互吸收的。无论是偏重于“以儒合道”,还是偏重于“以道合儒”,其主旨都在“儒道兼综”“情理兼到”,以企求“自然”和“名教”的统一。王泽应先生认为,儒道互补既通过以改造了的道家思想解释儒家经典和援道入儒的方式来进行,也通过以改造了的儒家思想解释道家经典和援儒入道的方式来进行。前者如王弼、何晏等正统玄学,后者如东晋葛洪的学说。
有专家认为,儒道互补途径大致有三。一是哲学思维方式的途径。如儒家正面求解,通过对仁义道德的正面倡导,来表述自己修齐治平的愿望;道家以反求正,通过知雄守雌、主静贵柔来为人们设立安身立命之道。这正与负是互补的。二是伦理学和人生哲学的途径。儒家入世,故心在庙堂之上,一心想参政;道家避世,故钟情于山林,淡化当官心理。这两者形成了对立又相互补充的关系,为中国人提供了进退取守皆可从容对待的精神调节剂。三是文学艺术的途径。儒家强调“文以载道”,重在人的心理、性情的陶冶塑造和社会现实的批判改造,突出文学艺术的教化功能和现实效用,充溢着一种现实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价值精神;道家强调“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主张冲破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和现实世俗的人伦纲常,突出艺术和美的独立,追求忘怀得失、忘已忘物的“天乐”,这是一种超现实、超世俗的审美境界和浪漫情怀,二者恰恰可以相互补充。
(摘编自余国瑞《中国文化历程》)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追求发展还是倡导复归、讲究务实还是倡导求虚、追求阳刚还是倡导贵柔,这是儒道思想的本质区别。
B.道家“返朴归真”的思想虽然有偏执的一面,但能弥补儒家在追求人性进步发展时过于理想化的不足。
C.道家推崇超越意识,将自然之道作为根本,认为“坐忘”能够将人的身心调整到与自然合一的状态。
D.儒家思想培育出的入世之人能够匡扶天下,道家思想熏陶下的隐逸之士同样能够推动社会稳定发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正是由于儒家的讲究务实与道家的倡导求虚,才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哲学精神。
B.儒家以阳制阴之道与道家以阴柔包容天下的思想虽不能相互替代,但可以相互转化。
C.学术界对“儒道互补”的具体认识有所不同,但其主旨都在“儒道兼综”“情理兼到”。
D.只有通过哲学思维拓展、伦理哲学渗透以及文学艺术熏陶,儒道互补才可具体落实。
3.下列各项说法中,不能很好地体现儒道互补思想的一项是()
A.陶渊明少年时曾“猛志逸四海”,后弃绝官场,归隐田园,自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B.李白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述入世之意,以“且放白鹿青崖间”的旷达自我排解。
C.苏轼既有“西北望,射天狼”建功立业的思想,又有“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样超然物外的心态。
D.清代学者胡文英曾说:“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无端。”
4.请简要概括两则材料在论证方法、论证思路上的异同点。
5.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说:“道家像药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则非去不可……儒家的思想则是粮食店,是要天天吃的。”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A2.C3.D
4.①同:两则材料都通过引证法进行道理论证,同时借助儒道思想的差异进行对比论证。②异:材料一在论证思路上主要采用总分的结构,思路清晰;材料二采用并列式结构,对儒道互补学说的不同观点以及儒道互补的途径进行了分析。
5.①儒家是现实主义的,它教士人积极进取,承担社会责任,我们需要儒家思想去推动社会发展,所以说儒家是粮食店。②道家“返朴归真”的思想将自我的精神从市井中解放出来,道家培养出的文人自下而上地观察这个社会,发现社会的问题,所以说道家是药店。③形象地说明了儒道互补的哲学对中国士人的影响,即为中国士人提供了进退取守皆可从容对待的精神调节剂(或使得中国土人刚柔相济,进退自如)。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这是儒道思想的本质区别”说法有误。根据原文“儒道两家思想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相对独立、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并逐渐形成了相辅相成的互补机制”“首先是儒家追求发展与道家倡导复归互补”“其次是儒家讲究务实与道家倡导求虚互补”“最后是儒家追求阳刚与道家倡导贵柔互补”可知,选项所讲的这三类内容是儒道双方的互补机制,不能简单理解为这些就是“儒道思想的本质区别”。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正是由于儒家的讲究务实与道家的倡导求虚”说法有误。根据原文“虚实互补,在追求务实的同时,也将人们的思想境界提高到超脱于世俗的境界,这便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哲学精神”可知,是儒道双方的互补,而并非双方本身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哲学精神。
B.“但可以相互转化”说法有误。根据原文“儒家与道家的联系便如阴阳乾坤一般,互补却不能替代,相关却不相同”可知,文中并未说可以相互转化。
D.“只有……才……”说法过于绝对。原文只说“有专家认为,儒道互补途径大致有三”,而没有说只能靠这三者。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A.陶渊明少年时“猛志逸四海”是儒家思想,后期归隐时是道家思想,体现了儒道互补。
B.李白的入世之意是儒家思想,旷达自我排解是道家思想,体现了儒道互补。
C.苏轼建功立业的思想体现了儒家思想,超然物外心态是道家思想,体现了儒道互补。
D.是对庄子的评价,是说作为道家思想的代表,庄子也有着热心肠的二面,并不能体现儒道互补思想。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中“孔子自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如《庄子》中所描述的‘坐忘’”“其‘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的人生态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理想等”引用了儒家和道家代表的相关语句,用实际可信的典型例子,并在“首先是儒家追求发展与道家倡导复归互补”“其次是儒家讲究务实与道家倡导求虚互补”“最后是儒家追求阳刚与道家倡导贵柔互补”这三组对比中,展现了儒家与道家的差异性和互补性。
材料二中,引用了如“一些持道家主干说的论者之所谓儒道互补,是建立在道家之主导地位的基础上的但一种较为普遍的认识是‘儒道互补’,而不仅是‘以儒补道’”“王泽应先生认为,儒道互补既通过以改造了的道家思想解释儒家经典和援道入儒的方式来进行,也通过以改造了的儒家思想解释道家经典和援儒入道的方式来进行”等前人的典型观点和论述,以及“如儒家正面求解,通过对仁义道德的正面倡导,来表述自己修齐治平的愿望;道家以反求正,通过知雄守雌、主静贵柔来为人们设立安身立命之道”“儒家入世,故心在庙堂之上,一心想参政;道家避世,故钟情于山林,淡化当官心理”等对比论证,指出了互补双向的原则。
因此,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是都通过引证法进行道理论证,同时借助儒道思想的差异进行对比论证。
而两则材料的区别主要在论证思路和行文结构上。材料一中,第一段“儒道两家思想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相对独立、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并逐渐形成了相辅相成的互补机制”是总论点,其后则分别用“首先是儒家追求发展与道家倡导复归互补”“其次是儒家讲究务实与道家倡导求虚互补”“最后是儒家追求阳刚与道家倡导贵柔互补”这三个并列的分论点进行论述,故所用的是总分结构。材料二中,在第一段首先指出有些人认为互补方式是“以道补儒”的观点,然后在第二段思考除了儒学道家化的倾向外,是否还存在道学儒家化的可能性。最后一段,则论述专家对于儒道互补方式的观点。由此可见,材料二是以并列结构,逐层展开进行论述的。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的能力。
南怀瑾先生之所以说儒家是粮食店,是因为儒家是注重现实主义的人学,讲究务实,就像粮食一样是人们每日现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存品。
而结合文中“但是儒家在注重人性的进步与发展时过于理想化,忽略了其中可能出现的人性的扭曲或错误的引导。这个时候,道家提出以‘返朴归真’的思想来扭转这种理想出现偏差的情况,提出要保持人性中先天的淳朴天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宁静祥和”“在儒家思想培养出一批批社会中流砥柱的同时,道家以其自然无为的人生态度熏陶出一批隐士或居于市井的文人,让他们自下而上地观察这个社会,发现社会的问题,使得社会的发展愈发稳定”可知,道家就像药一样,能够弥补儒家思想过于理想化的缺失,道家思想熏陶的文人也能发现社会的问题,并使得社会的发展愈发稳定,故道家就像药店。
南怀瑾先生用粮食店和药店的相互关系,阐述了儒家和道家对立又相互补充的关系,为中国人提供了进退取守皆可从容对待的精神调节剂这一道理。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天的等待
[美国]海明威
他走进我们房间关窗户的时候,我们还未起床。我见他一副病容,全身哆嗦,脸色苍白,步履缓慢,好像一动就会引起疼痛。
“你怎么啦,宝贝?”
“我头痛。”
“你最好回到床上去。”
“不,我很好。”
“你先上床。我穿好衣服后就来看你。”
可是当我来到楼下,他已穿好衣服,坐在火炉旁,显出一副重病在身的九岁男孩的凄惨模样。我摸了摸他的额头,知道他发烧了。
“你上楼去睡吧,”我说,“你病了。”
“我没病,”他说。
医生来后,量了孩子的体温。
“多少度?”我问医生。
“一百零二度。”
下楼后,医生留下用不同颜色胶囊包装的三种药,并嘱咐如何服用。一种是退烧的,另一种是通便的,还有一种是去酸的。他解释说,流感细菌只能在酸性环境中存活。他似乎对流感很内行,并说,如果高烧不超过一百零四度,就用不着担心。这是轻度流感,要是不引起肺炎,就没有危险。
我回到房里,记下了孩子的体温,并对各种胶囊的服用时间作了记录。
“想让我读点书给你听吗?”
“好的,如果你想读的话,”孩子说。他脸色苍白,眼窝下方有黑晕。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无动于衷。
我朗读霍华德派尔的《海盗的故事》,但我看得出他并没在听我朗读的内容。
“你感觉怎么样,宝贝?”我问他。
“到目前为止,还是老样子。”他说。
我坐在床脚边自个儿看书,等着到时间再给他服一粒胶囊。按理,他本该睡着了,然而,当我抬头看时,他却双眼盯着床脚,神情异常。
“你为什么不试着睡觉呢?到吃药时,我会叫醒你的。”
“我宁愿醒着。”
过了一会儿,他对我说:“你不必呆在这里陪我,爸爸,要是你嫌麻烦的话。”
“不嫌麻烦。”
“不,我是说,要是你过一会儿嫌麻烦的话,你就不必呆在这里。”
我想,或许他有点儿神志不清了。十一点钟,照规定给他服药后,我便出去了一会儿。那是个晴朗而又寒冷的日子,地上覆盖着一层已结成冰的冻雨,因此看上去仿佛所有那些光秃秃的树木,那些灌木丛,那些砍下来的树枝,以及所有的草坪和空地都用冰漆过似的。我带着我那条爱尔兰红毛小猎犬,沿着大路和一条冰冻的小溪散步,但在这玻璃般光滑的地面上站立和行走是很困难的。那条红毛狗一路上连跌带滑,我自己也摔倒了两次,摔得挺重,一次摔掉了猎枪,使猎枪在冰上滑出去老远。
高高的土堤上长着倒垂下来的灌木丛,我们从那下面撵起了一群鹌鹑。当它们快要从堤岸顶上消失时,我击落了两只。有几只鹌鹑停落在树上,但大部分飞进了一堆堆的柴垛中。你得在这些被冰裹着的柴垛上跳上好几下,才能把它们撵出来。当人在这些既滑又有弹性的树枝上摇摇晃晃尚未立稳之际,它们却飞了出来,使你很难射中。我击落了两只,逃掉了五只。动身返回时,我感到很高兴,因为我在离房子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群鹌鹑,而且还剩下许多,改日可再去搜寻猎取。
回到屋里,他们说孩子不让任何人进入他的房间。
“你们不能进来,”他说,“你们千万不要传染上我的病。”
我来到他身边,发现他仍像我离开时那样躺着。他脸色苍白,但两颊上部烧得发红,眼睛依旧一动不动地盯着床脚。
我量了他的体温。
“多少?”
“大约一百,”我说。实际上是一百零二度四分。
“原先是一百零二度。”他说。
“谁说的?”
“医生。”
“你的体温没问题,”我说,“用不着担心。”
“我不担心,”他说,“但是我不能不想。”
“不要想,”我说,“放心好了。”
“我很放心,”他说着,眼睛直盯着前方。显然,他有什么心事,但在尽力控制着自己。
“将这个用水服下。”
“你看这有用吗?”
“当然有用。”
我坐下来,打开了《海盗故事》,开始读给他听,但我看得出来他不在听,于是我停了下来。
“你看我大概什么时候会死?”他问道。
“什么?”
“我大概还有多少时间就要死了?”
“你不会死。你怎么啦?”
“啊,不,我会死的。我听到他说一百零二度。”
“人不会因为得了一百零二度的高烧而死去的。你是在说傻话。”
“我知道会的。在法国上学的时候,同学告诉我说,烧发到四十四度就不能活了。我已经一百零二度了。”
原来自上午九点起,整整一天他都在等死。
“你这可怜的宝贝,”我说,“哦,可怜的宝贝,这就像英里和公里。你不会死的。那种温度计不一样。在那种温度上,三十七度是正常的。在这种温度上,正常体温是九十八度。”
“你肯定?”
“绝对没错,”我说,“这跟英里和公里的区别一样。你知道,就像我们车速开到七十英里该折合成多少公里一样。”
“噢,”他说。
他那凝视着床脚的目光松弛了。他的紧张状态也终于缓解了。第二天,越发轻松了。为了一点无关紧要的小事,他会动辄哭起来。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一天的等待”为线索展开叙述,同时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
B.男孩虽竭力保持平静,但内心是恐惧的。他不断用行动和语言暗示父亲,但都被忽略了。
C.文章以平淡的日常对话为主,没有旁白与独白,依靠读者想象和情感体验,去体味意蕴。
D.小男孩用意志力承受着对死亡的恐惧,在直面死亡的等待中成为笔下的“另类硬汉”。
7.关于文中父亲外出打猎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这一环节作了细腻的描写,与全篇简练的笔调形成了鲜明对比,塑造了一个英勇无畏、热爱生活的硬汉父亲形象。
B.打猎期间,未对孩子的心理活动作直接描写,留下叙事空白,却让读者想象出孩子在独自面对死亡时内心的矛盾和恐惧。
C.用较多的笔墨展现了冬季室外的风光,冰天雪地象征了严酷的大自然,鹌鹑仍在雪里嬉戏,它们都象征了顽强的生命。
D.打猎时父亲所呈现出来的豪放、勇敢更加衬托出孩子的含蓄、恐惧,表述了想要孩子快点长大,追随其父亲的期待。
8.小说多次写到小男孩眼睛“盯着床脚”的细节,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9.对话性是海明威小说的显著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本文对话描写的艺术效果。
6.B7.D
8.①通过凝视床脚表现出男孩心中压抑着的紧张与恐惧,也渲染出室内凝重压抑的气氛。②凝视床脚的目光从沉重到松弛体现了男孩的心理变化。③男孩一直盯着床脚导致父子的眼光没有相遇,无法达成真正的交流,“床脚”象征了父子之间交流的屏障。
9.①通过父子的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交代清楚且客观真实。②通过对话来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在男孩误会了大人的102度之后,简短的语言表现出了他的冷静与坚强。③对话凝练而富有意蕴,避免了过多修饰影响读者,却能使读者产生联想,为读者对作品的解读留下了空间。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他不断用行动和语言暗示父亲,但都被忽略了”错。小男孩并没有暗示父亲,想引起父亲的重视,相反,他不断催促父亲离开,怕传染给他,“你不必呆在这里陪我,爸爸,要是你嫌麻烦的话”“不,我是说,要是你过一会儿嫌麻烦的话,你就不必呆在这里”。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分析鉴赏能力。
D.“想要孩子快点长大,追随其父亲的期待”于文无据。父亲的豪放虽然和孩子的含蓄形成了对比,但父亲的勇敢的品质孩子也具备了,只是以隐忍的方式表述而已。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从原文“我坐在床脚边自个儿看书,等着到时间再给他服一粒胶囊。按理,他本该睡着了,然而,当我抬头看时,他却双眼盯着床脚,神情异常”“我来到他身边,发现他仍像我离开时那样躺着。他脸色苍白,但两颊上部烧得发红,眼睛依旧一动不动地盯着床脚”可知,当他一开始以为自己会因为高烧一百零二度而死去的时候,内心无比痛苦,却因为害怕家人担心而不敢表露出来,因此他只能通过凝视床脚的行动,来掩饰和压抑自己的内心的恐惧。面对此情此景,室内没有哭闹、叹息,只有小男孩躺在床上默默地盯着床脚,这也渲染了室内因安静而无比凝重压抑的气氛。
从“他紧盯着床脚的目光渐渐轻松了一些,一直绷着的那股劲儿也终于缓了下来。第二天,他轻松极了,为了一点儿无关紧要的小事儿就大哭大叫起来”中可知,当他误以为自己将要死去而等待了一天,最终却发现是自己对温标产生了误解,同一行为,“盯着床脚”的目光却有了实质性的变化,故可得出:其凝视床脚的目光从沉重到松弛体现了男孩的心理变化。
结合全文,高烧一百零二度本只是因为摄氏度和华氏度的误读而引起的一场误会。这场误会若是小男孩能和父亲沟通,就可消除。但是,小男孩在自己内心忧伤恐惧时却不能跟父亲沟通清楚,而只是自己一个人默默地“盯着床脚”,独自忍受这份痛苦。因此,从男孩一直盯着床脚导致父子的眼光没有相遇,无法达成真正的交流,“床脚”象征了父子之间交流的屏障。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文章语言风格特点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首先要把握“电报式”语言的特点和效果,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
“电报式”一般是简明,避免使用过多描写手法以及华丽辞藻,尽量采用直截了当和生动鲜明的对话或者动作描写,句子简短,语汇准确生动;结构上单纯,形象上鲜明,主题上含蓄。
如本文,主体部分由父亲和儿子的对话构成,通过父亲“我”的眼睛来写儿子,让主人公自己讲话,展现了儿子生病发烧、等待“死亡”这一过程,使文章交代清楚且客观真实。
从形象塑造角度来看,小男孩是本文的主人公,他误解温标认为自己将会死去,于是在这一天中等待自己的“死亡”,对话之中能让人感受到他的悲痛和坚强,如父亲要给他读书的时候,他说“好的,您想读就读吧”,询问他病情的时候,他说“目前为止,还是那样儿”,让他睡一觉的时候,他说“我还是醒着好”,并且告诉父亲“爸爸,要是您觉得心烦的话,就不用在这儿陪我”“不,我是说,如果这事会给您带来烦恼的话,您就不用待在这里了”,他担心自己的病会传染别人的时候说“你们不能进来,”他说,“千万不要被我传染”,父亲让他放松不要担心的时候,他说“我不担心”“可是我忍不住。”“我挺放松的”,父亲让他喝水,他说“您觉得这有用吗”,等等,这些语言中有他认为将会死去的悲痛,也有面对死亡时表现出的坚强,还有对亲人的关心,通过对话,塑造了小男孩的形象,展现了他冷静与坚强的“硬汉”特质。
从语言来看,“我大概什么时候会死?”“我还能活多久?”“哦,不,我会死的。我听到他说一百零二度。”“我知道会的。在法国上学的时候,同学们告诉我,发烧到四十度就活不了了。我已经一百零二度了”,这些对话凝练而富有意蕴,避免了过多修饰影响读者,却能使读者对于小男孩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和他最终的结局产生联想,为读者对作品的解读留下了空间。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元和初,权知国子博士。改都官员外郎,迁职方员外郎。
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既御史覆问,得涧赃,再贬封溪尉。愈是以复为博士。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迁刑部侍郎。
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王公士人奔走膜拜。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帝曰:“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
既至潮,以表哀谢。帝得表,颇感悔,欲复用之,曰:“愈前所论是大爱朕,然不当言天子事佛乃年促耳。”皇甫镈素忌愈直,即奏言:“愈终狂疏,可内移。”乃改袁州刺史。
袁人以男女为隶,过期不赎,则没入之。愈至,悉计庸得赎所没,归之父母七百余人。召拜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
愈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终始不少变。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愈官显,稍谢遣。其徒李翱、李汉、皇甫湜从而效之,遽不及远甚。从愈游者,若孟郊、张籍,亦皆自名于时。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
B.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
C.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
D.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
1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成年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呼,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孤:可以指幼年丧母的孩子也可以指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本文意思属于前者。
C.表:是古代臣子给君王的奏章,一般用于较重大的事件,例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D.祭酒:汉代有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隋唐以后的国子监祭酒,是国子监的主管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华阴令柳涧因为有罪行,前任刺史准备上奏弹劾他,还没来得及上报,刺史就离职。
B.宪宗迎佛骨,韩愈上表劝谏,宪宗震怒,裴度、崔群及一些外戚权贵都在为他求情。
C.韩愈计算出全部费用赎回已经归债主所有的袁州儿女,还给他们父母的有七百多人。
D.韩愈常常帮助后辈,受过韩愈指教的人,都称“韩门弟子”。他显达后,逐渐谢绝教授。
13.把下列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会卒,嫂郑鞠之。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
(2)愈前所论是大爱朕,然不当言天子事佛乃年促耳。
14.文章中韩愈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10.B11.B12.A
13.(1)韩会去世之后,嫂子郑氏抚养他。他操行坚定端正,言论鲠直无所顾忌。
(2)韩愈以前议论的事是出于对朕的爱护,但是不应该说天子事奉佛就会寿命短促。
14.①韩愈操行端正,言论鲠直(耿直忠贞);
②韩愈心怀百姓,乐于助人(为官尽责);
③韩愈本性无私,不随波逐流(待人以诚)。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句意:柳涧指使百姓拦路索要军队停驻时差役的工钱,后任刺史厌恶他,审查这个案子,把柳涧贬为房州司马。韩愈路过华州,认为刺史暗中互相勾结,上疏请求处理。
“后”是“刺史”的修饰形容词,表示“后来的”,故应在“后”前断开,排除AC。
“阴”是“相党”的状语,表示这一行为的不为人知,故中间不能断开,且“刺史阴相党”整体都是“以为”的宾语,故应在“党”后断开,排除AD。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幼年丧母”说法有误。“孤”应指幼年丧父。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还没来得及上报”说法有误。原文“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意思是华阴令柳涧有罪,前任刺史上奏弹劾他,没有答复而刺史离职,故应是上报但还没收到回复。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卒”,去世;“鞠”,抚养;“鲠”,鲠直。
(2)“爱”,爱护;“当”,应当;“事”,事奉;“年促”,寿命短促。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赏析人物的形象特点的能力。
分析韩愈的性格特点,需要结合他生平经历中的言行举止以及写对他的直接评价去梳理。
从原文第一段的直接评价“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以及第二段他揭露官官相护的现象“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可以归纳出:韩愈操行端正,言论鲠直(耿直忠贞)。
从原文第五段韩愈在袁州为官时的所作所为“袁人以男女为隶,过期不赎,则没入之。愈至,悉计庸得赎所没,归之父母七百余人”可以归纳出:韩愈心怀百姓,乐于助人(为官尽责)。
从韩愈为了劝谏皇帝不要沉迷于佛事,专心政务而勇于进谏等的相关内容“愈闻恶之,乃上表”“愈前所论是大爱朕,然不当言天子事佛乃年促耳”中可以看出韩愈本性无私,不随波逐流;而从原文最后一段“愈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终始不少变”可知他对任何人都是待人以诚,故可归纳为:韩愈本性无私,不随波逐流(待人以诚)。
参考译文:
韩愈,字退之,是邓州南阳人。韩愈三岁的时候就成为了孤儿,他跟随大哥韩会贬官到岭外居住。韩会去世之后,嫂子郑氏抚养他。他操行坚定端正,言论鲠直无所顾忌。元和初年,暂时任国子博士。改任都官员外郎,升任职方员外郎。
华阴令柳涧有罪,前任刺史上奏弹劾他,没有答复而刺史离职。柳涧指使百姓拦路索要军队停驻时差役的工钱,后任刺史厌恶他,审查这个案子,把柳涧贬为房州司马。韩愈路过华州,认为刺史暗中互相勾结,上疏请求处理。御史复查后,查出柳涧有贪赃罪,再次贬为封溪尉。韩愈因此受牵连重任国子博士。(后来)改任比部郎中、史馆修撰,升任刑部侍郎。
宪宗派遣使者到凤翔迎接佛骨到宫中,过了三天,才送回佛寺。王公士人奔走膜拜诵经,韩愈听说后很厌恶,于是上表。奏表递上去后,皇帝大怒,拿着它给宰相看,准备处以死刑。裴度、崔群说:“韩愈出言不逊,治罪确实是应该的。然而若不是心怀最大的忠诚,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希望圣上稍微宽容他。”皇帝说:“韩愈身为人臣,竟敢这样狂妄,决不能赦免。”这时候朝里朝外的人们惊骇恐惧,就是外戚权贵也为韩愈说情,于是贬为潮州刺史。
韩愈到潮州后,上表悲哀地谢罪。皇帝接到奏表,十分感动追悔,打算重新任用他,说:“韩愈以前议论的事是出于对朕的爱护,但是不应该说天子事奉佛就会寿命短促。”皇甫镈向来忌恨韩愈直率,就上奏说:“韩愈毕竟太狂妄,可以暂且酌情内移。”于是改任袁州刺史。
袁州人为了借钱将儿女抵押给人作奴隶,过期无力赎回,就归债主所有。韩愈到任后,计算出全部费用,赎回已经归债主所有的人,还给他们父母的有七百多人。(后来被)召入朝廷拜授国子祭酒,改任兵部侍郎。
韩愈天性聪明敏锐,不随波逐流。与人交往,自始至终没有一点改变。成全后辈,常常帮助他们成名。凡受过韩愈指教的人,都称“韩门弟子”,韩愈官位显达后,逐渐谢绝教授。他的门徒李翱、李汉、皇甫湜从而效法他,最终(却依然)远远不及他。跟韩愈交往的,如孟郊、张籍,也都有成就闻名于当时。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①
宋·苏轼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尊前呵手镊霜须。
①此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冬,此时词人被贬黄州。有序云:“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太守徐君携酒见过,坐上作《浣溪沙》三首。明日酒醒,雪大作,又作二首。”此篇为“又作二首”之二。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不记”切合词序中的“酒醒”,描写词人酒醉后依稀听见风雪大作,记不清何时苏醒的情景。
B.“雪晴”一句,诗人在雪兆丰年的联想中,想象到麦千车的丰收景象,表述了对百姓能够饱食的企盼。
C.下阕追叙前一日的酒筵。“翠袖”借代席间的歌姬;“烂樱珠”则喻指酒后歌姬红润欲滴的朱唇。
D.尾句摄取“呵手镊霜须”这一富有代表性的动作,极大增强了艺术形象性,表现了诗人享受宴席时的愉悦。
16.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本词流露出的诗人情感。
15.D16.乐景写哀情。上阙由雪景即联想到的丰收景象,却以“但令”表述了词人美好的愿望与深沉的忧虑:丰年是否真能使人民饱食。下阕描写了前一日酒筵间的热闹情景,抒发了词人对于民生疾苦的深刻忧思。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表现了诗人享受宴席时的愉悦”错误,呵手捋须的动作不是为了表述诗人沉醉于酒席,而是若有所思,关心百姓疾苦的神情。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思想感情的能力。
词上片写词人酒醉之后依稀听见风声大作,已记不清何时苏醒过来,待到天明,已是一片银装世界。词人立刻从雪兆丰年的联想中,想象到麦千车的丰收景象,而为人民能够饱食感到庆幸。但令”一词,确切地表述了由实景引起的联想中产生的美好愿望与深沉的忧虑:丰年是否真能使人民饱食。
下片回叙前一天徐君猷过访时酒筵间的情景。歌伎的翠袖柳絮般洁白、轻盈的雪花萦绕中曳,她那红润的嘴唇酒后更加鲜艳,就像熟透了的樱桃。而词人却酒筵歌席间,呵着发冻的手,捋着已经变白了的胡须,思绪万端。词人摄取“呵手镊霜须”这一富有典型特征的动作,深刻地揭示了抒情主人公谪贬的特定环境中的忧思,抒发了词人对于民生疾苦的深刻忧思。
以乐景表忧思,以艳丽衬愁情,巧妙地运用相反相成的艺术手法,极大地增强了艺术的形象性,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天姥山时隐时现的句子是“_____”。
(2)杜甫的《登高》中“______”一句描绘秋天落叶飘摇的悲凉之景。
(3)《劝学》一文中,以蟹为例,指出其“______”是态度浮躁不专一所致。
(4)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描绘巨浪澎湃的一句是:_____。
(5)《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的观点相同。
①.云霞明灭或可睹②.无边落木萧萧下③.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④.卷起千堆雪⑤.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⑥.师不必贤于弟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睹”“萧”“鳝”“卷”“贤”。
(四)课内文言文考查
1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直中绳中:合乎金就砺则利砺:磨刀石
B.假舆马者假:借助圣人无常师常:固定的
C.则耻师焉,惑矣惑:迷惑圣益圣益:更加
D.枉用相存存:问候、探望烟涛微茫信难求信:确实
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句意: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金属被磨石打磨之后就会变得锋利。
B.句意:借助车马的人。/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老师。
C.惑:糊涂。句意: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句意:圣人就更加圣明。
D.句意:屈驾来访。/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
故选C。
19.下列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列缺霹雳君子生非异也
B.虽有槁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契阔谈讌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不耻相师或师焉,或不焉
D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前句,“列”通“裂”,添上的裂缝,指闪电。句意:突发的响雷、电闪雷鸣。
后句:“生”通“性”,本性。句意:君子的资质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
B.前句,“有”通“又”,又一次,再一次。句意:即使又一次晒干。
后句,“知”通“智”,见识。句意:那么他就会见识清明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C.前句,“讌”,通“宴”,指宴饮宴会。句意:久别重逢欢宴畅谈。
后句,“受”通“授”,教授。句意:是用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
D.前句,没有通假字。句意:不以相互学习为耻辱。
后句,“不”通“否”,表否定。句意:不知句子(如何)停顿,向老师请教,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
故选D。
20.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句读之不知B.不拘于时
C.蚓无爪牙之利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
例句: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句意:老师,是用来传授知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A.宾语前置句,应为“不知句读”,句意:不知道断句(的方法)。
B.被动句,“于”表被动,句意:不受时俗的拘束。
C.定语后置,应为“蚓无利爪牙”,句意: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
D.判断句,“也”表判断。句意: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故选D。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①自2022年5月以来,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平台上线了IP地址属地显示功能。该功能因为是各平台设定,用户不能主动打开或关闭,所以很快有人从中发掘“商机”,推出了各类付费变更IP地址属地。这也再次引发了人们对IP代理等服务的关注。
②IP代理本是一种重要的安全防护工具,具有加快访问速度、保护隐私信息、提高下载速度、充当防火墙等功能。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很容易被违法犯罪者用于隐匿犯罪行踪,极大增加了执法部门监测、识别和追踪线上违法犯罪活动的难度。对此,公安机关曾依托“净网”专项行动,会同有关部门对动态IP基础资源进行专项治理。
③对变更IP地址属地行为的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围绕产业链开展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和生态治理。虽然我国相关法律法规都以服务提供方的行为作为重点规制对象,但违法犯罪市场存在供需两方,目前在抑制需求方面尚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规范。IP代理的需求群体,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通过网络实施违法犯罪的不法分子;另一类是不愿公开IP地址属地的网民,如网红博主、海外代购、明星大V等。对于前者需要加大打击力度,对于后者宜出台专门规范,引导其诚信经营。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该功能因为是各平台设定,用户不能主动打开或关闭,所以很快有人从中发现“商机”,推出了付费变更IP地址属地的各类服务。
B.因为该功能是各平台设定,用户不能主动打开或关闭,所以很快有人从中发现“商机”,推出了付费变更IP地址属地的各类服务。
C.因为该功能是各平台设定,用户不能主动打开或关闭,所以很快有人从中发现“商机”,推出了各类付费变更IP地址属地的服务。
D.因为该功能是各平台设定,用户不能主动打开或关闭,所以很快有人从中发现“商机”,推出了各类付费变更IP地址属地。
22.下列句子中的“规范”和文中加点的“规范”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B.用制度规范行为,让自觉养成习惯。
C.多地文旅部门已加强露营景区规范管理。
D.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行为规范。
23.简要概括第二、三自然段主要内容,要求运用包含转折关系和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述简洁,不超过60字。
21.C22.D
23.因为IP代理服务既是安全防护工具,又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所以要展开系统治理,但不能只关注服务提供方。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
(1)语序不当。因前一个分句主语是“功能”,后一个分句的主语是“有(的)人”,前后主语不一致,因此应将“因为”放在句首。
(2)成分残缺。缺少与“推出”搭配的宾语中心词,应在“属地”后加上“的服务”。
只有C修改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及用法的理解能力。
文中“规范”为名词,是指群体所确立的行为标准。
A.形容词,合符规范的意思,修饰“汉字”,作其定语。
B.动词,使合乎规范。
C.动词,使合乎规范。
D.名词,指群体所确立的行为标准。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之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第二段共由三句话构成,第一句“IP代理本是一种重要的安全防护工具,具有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道路绿化工程施工中的质量保障措施
- 施工企业内部质量控制措施
- 艺术文化委员会的组成及其职责探讨
- 九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与多元化教学策略
- 中心学校“双培双带”艺术教育计划
- 企业法律意见书范文
- 社区服务设施自查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 2025年春季幼儿园科技教育工作计划
- 地质学专业实习报告的评审标准
- 企业年终聚会小班策划方案
- 2024年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专题06 压强计算(压强与浮力结合题)-上海市2024年中考复习资料汇编(培优专用)【解析版】
- 2024年辅警招聘考试试题库含完整答案(各地真题)
-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23年版》
- 壶口瀑布公开课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 航天禁(限)用工艺目录(2021版)-发文稿(公开)
- 中医中药在罕见病中的应用
- 《起重机械安全评估规范》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
- 人教版PEP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完整)
- 《陶瓷彩绘装饰工艺》课程标准
- 预防颈动脉斑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