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历史讲义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原卷版)_第1页
选择性历史讲义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原卷版)_第2页
选择性历史讲义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原卷版)_第3页
选择性历史讲义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原卷版)_第4页
选择性历史讲义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课标解读1.通过学习当代中国民族政策的概况,让学生从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的角度了解其形成过程。2.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认识当代中国实施中国民族政策的意义。时空线索知识点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背景原因1.地域分布:各民族在分布上大杂居,小聚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逐渐形成多元一体格局2.历史根源: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传统源远流长3.传统经验:古代封建社会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治理提供了有益的理念和思路4.现实原因:(1)在旧中国,许多少数民族几乎完全被排除在国家政治生活之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2)中国近代政府存在一定的民族歧视和压迫现象(3)自1840年以来,中国各民族都面临着反帝反封建、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共同任务和命运。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长期斗争中,中国各民族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互相离不开的政治认同。这就为建立一个统一的新中国,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4)我国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只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昌盛5.理论来源: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问题,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明确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目的直接目的:满足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根本目的: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法律标志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195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概况1.五大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2.特点:(1)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2)民族自治地方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西南等地(3)是中央领导下的地方自治3.三大原则:(1)民族平等(2)民族团结(3)共同繁荣意义1.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2.有利于维护国家的集中统一,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3.有利于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调动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4.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繁荣昌盛【微点拨】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各民族的自治,并非哪一少数民族的自治,不仅仅要突出“少数民族”,还要突出“区域”。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自治区相当于省级行政单位,自治州是介于自治区与自治县之间的民族区域,自治县相当于县级行政单位。【知识拓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1.特点:(1)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体现了民族平等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之一。(2)前提是国家统一领导,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一定的自治权,这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4)国家统一领导和享有民族自治权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5)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2.优越性:(1)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2)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3)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4)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知识辨析】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不同点与相同点不同点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解决问题我国的民族问题港澳台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权限民族自治权高度自治权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实行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港澳台地区历史作用加强了民族团结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有利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自治程度无高度自治权高度自治相同点都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受中央人民政府的管辖,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但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图解历史】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947年成立的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第一个省级自治区,标志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毛主席会见库尔班大叔西藏农奴解放“大团结”这张十元纸币为什么会被称为大团结呢?因为其票面正面是各族人民代表走出大会堂,所以说被称为“大团结”。这张纸币是1966年1月10日发行的,是三版币中面值最大的,也是票幅最大的。五大省级自治区分布图【即学即练1】周恩来曾说:“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这说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是()A.民族团结平等的历史传统 B.各民族反侵略的政治需要C.民族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 D.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即学即练2】清朝理藩院负责少数民族事务,元朝在西南实行土司制度,新中国建立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上述材料说明()A.中国具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传统 B.中国社会治理模式具有传承性C.中国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格局 D.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当家做主【即学即练3】“(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新中国的这一“创造”()A.团结了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 B.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C.成为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是基层民主制度的成功实践【即学即练4】陕甘宁边区分别在1941年和1944年建立了蒙、回民族自治区,开始了民族区城自治的实践。这表明我国()A.抗战时期已经建立省级民族自治机构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有经验可循C.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的依据是《共同纲领》D.民族区域自治已是当时的基本政治制度【即学即练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毛泽东并未挪用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中的联盟模式,而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创了新的制度。这一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村民自治制度【即学即练6】根据国情,我国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都()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B.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C.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D.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知识点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全面恢复和落实党的民族政策表现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以基本法律的形式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固定下来,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此被纳入法制轨道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自治地方进行了有关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工作1990年,中共中央提出“三个离不开”,深刻阐述了中国各民族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作用维护国家的集中统一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微点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历程(一)1941年陕甘宁边区历史经验(二)1945年中共中央对蒙方针(三)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省级(四)1949年《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五)1952年《实施纲要》第一部法律(六)1954年《五四宪法》基本国策(七)1975年文革遭到破坏(八)1984年《自治法》基本法、标志纳入法制轨道(九)1990年中共中央“三个离不开”(十)1997年十五大中国特色、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十一)2001年《自治法》修正(十二)十八大以来“五个认同”(十三)十九大以来“两个共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四大基本原则1.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与维护国家统一相结合2.维护和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3.保障自治机关充分行使自治权4.加速发展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事业【图解历史】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西部大开发典型工程上图分别为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三个离不开”“三个离不开”精辟地概括了我国56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休戚与共、互助合作的紧密关系,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历史构成的客观事实——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三个离不开”思想既充分考虑了我国民族关系的历史,全面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的生动现实,又着眼于我国民族关系的长远发展,充分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发展的共同愿望,是新形势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指导原则。【即学即练7】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了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和上级国家机关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职责,规定了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民族自治地方内的民族关系。据此可知,该法的颁布()A.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B.进一步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为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D.体现了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追求【即学即练8】1949年《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明确载入宪法,此后历次《宪法》修改都坚持实行这一制度。1984年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民族区域自治法》。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A.有充分的法律保障 B.和谐了民族关系C.促进了法制化建设 D.发展了民族经济【即学即练9】2001年,在根据宪法修改《民族区域自治法》时,特别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修改为“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提法()A.突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定位B.说明了国家已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根本制度C.使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此有了明确的法律保障D.说明我国已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国家的中心工作知识点3中共十八大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1.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2.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赋予民族工作新的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4.党和国家努力创造各族人民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目标。【即学即练10】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将宪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表述,修改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这体现了我国()A.国家宪法是民族地区自治的前提 B.政府重视发展和完善民族关系C.明确提出了民族平等与团结原则 D.以立法形式确保民族自治的实施【即学即练11】民族区域自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新时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的重点是()A.全面贯彻“三个离不开”“两个共同”“五个认同”,实现民族平等B.健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相配套的法规体系C.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D.努力创造各族人民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考法01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认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因素《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写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频繁迁徙,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了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及实施前提。史料说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平等政策的需要,是基于国情实行的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典例1】1.《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写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频繁迁徙,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了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材料主要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沿袭了古代的民族政策 B.符合我国具体国情C.实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 D.推动西部地区发展2.有学者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是从天而降的全新事物,它的出现与设计,与历史上中国的族群政治与边疆政治的传统有直接关联。”这一观点意在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开创了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 B.体现了历史传统与现实的结合C.照搬了治理边疆的传统模式 D.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考法02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认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规定第十九条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第二十条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批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第二十五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根据本地方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和计划第三十七条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班级)和其他教育机构,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根据情况从小学低年级或者高年级起开设汉语文课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使自治区获得了哪些自治权?从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五条、第三十七条中分别看出自治区获得了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典例2】1.如表为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进程。这主要反映了新中国()A.政治协商会议的覆盖面广 B.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制化C.开创民族区域自治新模式 D.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2.2001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民族区域自治法》进行修改,修改与增加的条款大多涉及支持与帮助民族自治地方、落实自治权等方面。据此可知,《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修订()A.为民族自治地方发展提供保障 B.扩大了自治机关的自治权C.突出民族自治体制的长效化 D.提高了少数民族政治地位考法03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认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大意义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典例3】1.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说:“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少数民族独享的自治B.我国五个省级自治区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建立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动国家统一大业的实现2.自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来,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少数民族代表的比例都高于少数民族人口的比例,55个少数民族均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如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有438名,占总代表人数的14.7%。这一状况有利于()A.满足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要求 B.开创民主统一战线的新局面C.促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制订 D.少数民族行使当家作主权利3.如表为改革开放30年来民族地区经济状况统计,这反映出()时间GDP总量人均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78年324亿元248元76亿元2008年30626.2亿元16057.26元1.8万亿元A.少数民族当家做主实现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越C.民族平等原则得到贯彻 D.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突破4.下图为内蒙古日报记述的内蒙古自治区70年发展历程的宣传画。这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B.集中反映了各阶级的根本利益C.使各民族实现了共同繁荣 D.保证了内蒙古地区的长期稳定题组A基础过关练1.周恩来曾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单一体的多民族国家,而不是联邦国家”“若实现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民族的团结和发展是不利的。”这是在分析()A.中苏两国民族矛盾复杂的情况 B.中苏人口与所占地区比例的对比C.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D.中国不实行苏联式联邦制的原因2.唐朝在西北边疆设羁縻府州,元明在西南地区采用土司制度,延至清代,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同时中央政府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便形成了“苗疆、回疆、蒙古、西藏”几大自治区域。新中国成立前后,逐步建立起系统完备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材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体现了“求同存异”的指导思想B.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践的成功结合C.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历史的传承性3.近年来,我国政府在2万多公里的边境线上大力组织实施“兴边富边行动”,以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这体现了()A.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B.民族平等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C.国家的支持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原因D.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4.据统计,西藏的少数民族干部由1965年的7600多名,到1986年底,发展到3.1万名,2014年底,少数民族干部已有11万多人,约是1965年的14倍多,占全区干部总量的70%以上。材料体现了()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以践行 B.政治协商制度得以贯彻实施C.基层民主建设得到巨大发展 D.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5.下图为2016年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本地财政收入和获得的国家补贴情况(单位:亿元),该图说明()A.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缺乏自主性B.西部民族风俗文化不断进步C.各民族基本实现了共同繁荣D.国家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题组B能力提升练1.下图为创作于1962年的藏族题材人物画《翻身奴隶的儿女》,描绘了一群藏族孩子盘坐在毡子上读书写字的场景。据此可知,当时()A.义务教育普及塑造了时代新风 B.绘画艺术彰显了浪漫主义风格C.民主改革开启了藏区发展新篇 D.西部开发缩小了儿童发展差距2.1953年,一位美国记者记述:在(中国)东北的工业区,少数民族的人民在各种工业部门里工作,他们担任着经理、管理员以及技术人员或者一般的职务。在大规模的训练班里,少数民族工人被培养成熟练的技工,劳动模范之中有许多人是来自各个少数民族。这表明()A.民族平等政策得到较好贯彻 B.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取得成效C.东北老工业基地得到复兴 D.少数民族地区向工业化迈进3.著名少数民族歌手简表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同胞在艺术殿堂中获得认可,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保障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B.推动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C.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D.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4.如图反映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两项政治制度,对其共同点的认识错误的是()A.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C.社会制度完全不同于内地 D.实行本区域的人民自治5.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宣告成立,强调区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建立各民族间的亲密合作团结互助的新民族关系。这一举措()A.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借鉴 B.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提供前提C.为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做好了准备 D.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供保障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49年12月至1952年7月,邓小平主政中共中央西南局期间,高度重视构建新型的民族关系。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区情是少数民族众多,且经济文化落后,民族与汉族间隔阂严重。邓小平认为,“只有在消除民族隔阂的基础上,经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形.成中华民族美好的大家庭。”他主张在政治上,通过“坚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民主联合政府”使各民族真正平等;在经济上,“要在少数民族地区研究出另外一套政策,诚心诚意地为少数民族服务”,通过组织贸易活动“使各兄弟民族人民的经济生活一天天的好起来”;在文化上,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通过“举办一些教育事业",“尽快提高少数民族的文化水平”。邓小平还特别强调“要采取非常稳当的态度”,“要同少数民族商量”,和平解放西藏就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实现的。——摘编自田姝《邓小平与重庆的不解之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主张构建西南地区新型民族关系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构建西南地区新型民族关系的意义。题组C培优拔尖练1.下图是内蒙银行发行的二百元面值的纸币的正面,它的正上方是“内蒙银行”四个字,两侧是“内蒙各族县、公私款项通用”的字样,正下方是“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印”。这种纸币()A.属于国民政府认可的法币 B.见证了中共民族政策的胜利C.国民革命时期在全国流通 D.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2.学者竺可桢的日记记载:“午后至怀仁堂开会,通过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宪法……投票分为八组,票上有汉、藏、蒙、畏吾儿四种文字……主席团开会,说明廿二号的政治报告因翻译蒙、藏文需时,延期到廿三日。”该日记可以佐证()A.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B.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效果显著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建立 D.新中国的民族政策得以落实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于1951年发布了《关于处理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碑碣、匾联的指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