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是对社会物质的管理,人们的经济活动包括人类社会的生产、储蓄、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社会生活,广义上包括整个社会物质(包含物质的生产和消费)和精神(如文娱、社交、学习、信仰等)的活动。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经济活动。经济活动与社会生活又是有区别的。社会生活虽然离不开经济活动,但影响人类社会生活的除经济活动外,还有社会政治、文化、心理、环境等因素。选必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食物生产:社会生活:古代近代现代采集、渔猎→农业出现物质交流农业现代化私有制、阶级、国家出现丰富物种改善生活消除饥饿保障安全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单元概述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古代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食物采集:采集自然界的天然产物和渔猎野生动物。食物生产:农业耕作和畜牧养殖。知识线索:农业产生——农业发展——农业革命本课概述一、农业产生: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1.旧石器时代:采集和渔猎经济食物来源采集可食的植物果实和茎叶,捕捞鱼虾或猎取动物生产工具人们使用木、骨和石等材料制作的工具生活方式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过着迁徙的生活;用火取暖,烧烤食物社会生活女性除生育和抚养后代外,还负责采集植物果实、昆虫等▲远古人类的生活想象图一、农业产生: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1.旧石器时代:采集和渔猎经济(1)时间:远古时期(旧石器时代)(2)特点:①食物来源:采集植物果实和茎叶,捕捞鱼虾或猎取动物②生产工具:木、骨、石制作,生产工具落后③生活方式:在一定范围内迁徙,学会用火③社会生活:女性生育抚养后代,并提供大部分食物在旧石器时代的几百年中,男女之间的关系比此后任何时候都更为平等,其主要原因似乎在于当时的女性对于团体获得食物的贡献不说大于男性,至少也是同等的。——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一、农业产生: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早期农业产生的背景是什么?在长期的采集和渔猎的过程中,人类掌握了某些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学会了选择、驯化野生动植物。大约1万年前,原始的农耕和畜牧出现。材料二:大约距今1万年前,在环境和人口的双重压力下,局部的人地关系失衡导致了食物短缺和人类营生方式的转变……农耕的产生只能在特定的地区—第四纪冰川期影响适度的地球中纬度地区。这里的人们在食物相对多一些的季节采集一些食物以备乏食季节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对植物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又在贮藏过程中将食物尝试种植,从而萌发了农业行为。待到冰期结束以后,由于食物相对充裕,他们有条件也有必要将贮藏的种子用于种植,将一时吃不掉的野兽尤其是幼小的草食及杂食动物拘系起来。动物通过拘系以后则主要表现在性情方面发生变化,一些草食动物,如牛、羊相对来说性情较温顺,它们就成为家养动物了,农耕和畜牧业随之产生。

——《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历史选择性必修2》①②③小麦大麦北粟南稻玉米甘薯猪狗绵羊山羊骆马世界农业起源三大中心特点:多元中心;独立发展;具有多样性一、农业产生: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2.新石器时代:原始农耕和畜牧业的出现(1)背景:在长期的采集和渔猎中,人类逐渐学会选择、

驯化野生动植物(2)时间:大约1万年前(3)表现:地域原始农耕原始畜牧西亚小麦、大麦绵羊、山羊东亚水稻、粟猪、狗美洲玉米、甘薯骆马(4)特点:多元中心;独立发展;具有多样性【典例研析】(2022·山东高考·11)图3为世界物种交流过程中两种作物的传播路线示意图,两种作物是()A.小麦、玉米

B.玉米、水稻

C.小麦、甘蔗

D.水稻、甘蔗【答案】C【解析】据图可知,白色箭头所代表的的农作物从西亚向东亚、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传播,黑色箭头所代表的的农作物从南太平洋向南亚、东亚、非洲、欧洲等地传播,所以两种作物是小麦(西亚)、甘蔗(南太平洋新几内亚群岛),故选C项;玉米原产于美洲,图中美洲是传入地,排除A项;玉米原产于美洲,水稻原产于中国,图中美洲、中国是传入地,排除B项;水稻原产于中国,图中中国是传入地,排除D项。二、农业发展: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非洲尼罗河流域:古代埃及西亚两河流域:古巴比伦南亚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古代印度中国黄河和长江流域:古代中国二、农业发展: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1.共同点:灌溉农业发达(1)代表:四大文明古国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古巴比伦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中国(2)措施:为了减少旱涝对农业的影响,修建水利工程成为地区发展的大事二、农业发展: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2.不同点:农业文明的食物生产和社会生活区域食物生产土地所有制社会生活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中国古希腊古罗马古代美洲大麦、小麦山羊、绵羊、牛王室、神庙、官员、贵族、商人王室、神庙租赁制发达农业体系决定作用

纵贯埃及全境的尼罗河为古埃及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

形成了以尼罗河为中心的农业体系,决定了整个古埃及的命运。

对尼罗河和太阳神的崇拜,成为古埃及人宗教信仰的核心内容。

呵!尼罗河,我称赞你,你从大地涌流而出,养活着埃及……

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呼吸。——古埃及长诗◎太阳神·拉二、农业发展: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2.不同点:农业文明的食物生产和社会生活区域食物生产土地所有制社会生活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中国古希腊古罗马古代美洲大麦、小麦山羊、绵羊、牛南稻北粟王室、神庙、官员、贵族、商人王室、神庙井田制→私有制租赁制发达农业体系决定作用小农经济重农抑商精耕细作精耕细作(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灌溉工具及水利)通过投入劳动和肥料、改进生产工具、提高耕作技术、修建水利工程、改进耕作制度等方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二、农业发展: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2.不同点:农业文明的食物生产和社会生活区域食物生产土地所有制社会生活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中国古希腊古罗马古代美洲大麦、小麦山羊、绵羊、牛大麦、小麦葡萄、橄榄玉米、甘薯、马铃薯王室、神庙、官员、贵族、商人王室、神庙公民拥有土地国有→贵族、富人贵族私有、村社公有租赁制发达农业体系决定作用普遍使用奴隶家庭生产→扩张破产份地终身使用两年不耕收回南稻北粟井田制→私有制小农经济重农抑商精耕细作世界不同地区人类文明的特点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人类文明具有统一性世界各地农业各具特色,人类文明呈现多样性【典例研析】(2020·全国·高考真题)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答案】A【解析】把福建的水稻推广到江浙一带甚至北方,同时广南和四川都种植小麦,这反映出宋代土地利用率的提高,A项正确;曹魏时已经有翻车,排除B项;仅从水稻种植的推广不能得出区域经济的均衡,区域经济不仅仅包含农业,排除C项;水稻种植推广会对饮食习惯的改变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会根本改变,排除D项。故选A项。三、农业革命:生产关系的变化1.含义:新时期时代,农业从原始的狩猎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型,人们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2.地位:

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3.生产和生活的变化:

(1)身份转变:人们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

(2)人口增加:增加食物供应,改善生存条件,加速人口增长

(3)生活方式: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开始形成聚落

(3)社会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

脑力劳动从体力劳动中分离

教材P6【学思之窗】除了自由民和奴隶的差别以外,又出现了富人和穷人的差别——随着新的分工,社会又有了新的阶级划分。各个家庭家长之间的财产差别,炸毁了各地迄今一直保存着的旧的共产制家庭公社;同时也炸毁了为这种公社而实行的土地的共同耕作。耕地起初是暂时地,后来便永久地分配给各个家庭使用,它向完全的私有财产的过渡,是逐渐进行的…——(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思考】恩格斯这段话描述的是什么?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1)思格斯描述的是生产、社会分工和交换的发展导致了私有制的产生和贫富分化的出现,私有制的产生是阶级矛盾产生的根源,也是氏族制度被破坏的重要原因。(2)描写的是人类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化。

【知识拓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定义: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要素:①生产工具;②劳动对象;③劳动者。生产关系:定义: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内容:①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

②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③产品分配的形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三、农业革命:生产关系的变化4.生产关系的变化:

(1)男女地位:男子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女子逐渐退居从属地位

(2)贫富分化:出现产品剩余,私有制产生,出现贫富分化

(3)奴隶制度:战俘奴隶和债务奴隶

(4)国家产生:手私有制出现,阶级产生,阶级矛盾,国家产生【典例研析】(2022·哈尔滨六中期末)据考古发现,陶寺遗址中有近乎完整的城墙和城门、规模宏大的贵族墓葬区、特殊的祭祀区、手工作坊区、仓储区,还有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阶级阶层分化也比较明显。这说明陶寺遗址()A.使传说时代的历史成为信史 B.奠定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C.是中华文明的最早起源 D.已具备了国家的初步形态【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国家出现的重要标志有城市的产生、礼制的出现及暴力机器的诞生等,据材料“城墙和城门”“还有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阶级阶层分化也比较明显”等信息可知当时陶寺遗址已具备了国家的初步形态,D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多元一体”“最早起源”均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C两项。农业革命私有制阶级分化国家产生战争剩余产品贫富分化社会分工调节冲突掠夺剩余产品俘虏奴隶男女社会地位变化男女分工变化城市定居,居住点扩大政治、宗教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演变决定反作用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随着农业的产生,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国家应运而生,人类开始从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知识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