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现代文阅读(解析)_第1页
江苏省无锡市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现代文阅读(解析)_第2页
江苏省无锡市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现代文阅读(解析)_第3页
江苏省无锡市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现代文阅读(解析)_第4页
江苏省无锡市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现代文阅读(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江苏省无锡市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现代文阅读(解析)江苏省无锡市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

03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共9小题)

(2022无锡)

海斗一号:向万米海底深潜

①这是一条能游弋于万米海底的“中国鱼”。身长3.8米,橘色的鱼背、黄色的鱼腹,一双大眼睛明亮有神!要问它是谁?它就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海斗一号”。

②水深范围从6000米到11000米左右的深海空间,被科学家称作“海斗深渊”。深海技术,代表了当前国际深海工程技术的顶级水平;深渊科学研究,代表了当前国际深海科学研究的最新前沿。可想而知,探索海斗深渊有多难。

③通信、控制、材料……处处是难题。最难的,是如何克服深海压力。因为,海水深度每增加10米,压力就会增加一个大气压。这意味着,在万米海底,一个手指甲盖大小的面积就要承受一吨重量。

④克服这些困难是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要征服的高峰。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联合国内十余家科研单位,用近4年的时间协同攻关,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⑤“海斗一号”在国内首次采用全海深高精度声学定位技术和机载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能够满足科学研究的多种需求。它有灵活的手臂——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海深电动机械手,能抓取、能布放、能采样;它还能“看”——通过高清摄像系统等设备,人类终于可以看清海斗深渊的真实面貌。

⑥2020年5月,“海斗一号”首探马里亚纳海沟。10884、10907、10802、10863……这些数字不仅代表着一次次被打破的无人潜水器世界纪录,更显示出“海斗一号”卓越的稳定性。它获取的样品与影像资料为我国科学家深入研究海底世界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至今仍在产出科研成果。

⑦2021年10月,“海斗一号”再探马里亚纳海沟。它在万米海底工作的航时、航程以及连续坐底工作时间等多项技术指标取得重要突破,首次在国际上实现对马里亚纳海沟深渊西部凹陷区进行大范围、全覆盖巡航探测。

⑧“海斗一号”连续万米深潜与科考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无人潜水器技术与装备进入全海深探测与作业的新阶段,标志着我国在全海深无人潜水器领域迈向国际领先水平。

⑨“海斗一号”的故事还将继续,未来更加可期!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简要说明第⑥自然段中加点词“至今”的表述效果。

(2)通读全文,说说你对第④自然段画线句的理解。

(2022无锡)

宽容失败才能鼓励创新

①科技创新者以渊博的学识、惊人的毅力、播火的精神,在茫茫荒原上敢为人先,独辟蹊径,推动着历史车轮不断驶入文明繁荣的现代化殿堂,给人类带来不尽的福音。然而,“创新无坦途,‘麦城’难避免”,要创新就必然与风险同在,与失败共存。当今社会,为成功者叫好易,为失败者鼓掌难。因此,我们只有宽容失败,才能鼓励创新。

②宽容失败是科技创新走向成功的“催化剂”。在创新型劳动中,失败并非没有意义和价值,正是失败为最终的成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英国人怀特斯在1985年成为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以后,9年未发表一篇论文,但校方仍然一如既往地善待他。结果,他在1995年破解了世界级的数学难题——费马大定理。敢为人先、敢吃“螃蟹”的创新者,是崎岖道路上的跋涉者,而失败恰恰是其迈向成功的阶梯。

③_______。成功时的美酒鲜花固然需要,但失败时的一句鼓励、一声安慰、一个无言的帮助、一次真心的扶持更是难能可贵。正是这种敦厚宽容的科研环境,助推科研人员终于冲破了黎明前的暗夜,摘得科研皇冠上的明珠。因此,宽容失败的核心是要让失败者重拾信心,敢于再拼再试。只有每个人从自我做起,形成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才能让人不惧怕失败,才能让科技进步的活力竞相迸发,让自主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创新发展根深叶茂、硕果累累。

④宽容失败并非纵容失败,更不是以“交学费”为名把有限的科研经费“打水漂”,而是允许在“深思熟虑”后的“合理犯错”。真正在科技创新领域确立起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还必须注重从文化、舆论、机制等层面上,配合法律有效贯彻实施。

⑤我们要把宽容失败作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1)根据第③自然段的内容,在横线处拟写一个分论点。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自然段从社会问题出发,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B.第②自然段中,普林斯顿大学一如既往地善待怀特斯是他走向成功的“催化剂”。

C.第③自然段告诉我们,宽容失败的核心是宽容自我,重拾信心。

D.第④自然段对中心论点进行补充论证,使论证更加严密。

(2022无锡)

缺氧气,但不能缺志气

①“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1958年,21岁的吴天一响应党中央“支援大西北”的号召,带着这句誓言来到青海。

②那时的青海,遍地荒漠,满目苍凉。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面对肆虐的高原疾病,吴天一像胡杨树一样,把根深深扎在青藏高原,以碧血丹心守护高原人民的生命健康,被藏族群众誉为“马背上的好曼巴(医生)”。每当谈起自己的经历,吴天一总是说:“中国的高原医学搞得好,不是我吴天一有多了不起,而是高原人民了不起,青藏高原了不起。这里,是我科研事业的‘江河源’!”

③吴天一清晰记得,一名退伍军人被紧急送到医院,他呼吸困难,脸色发紫,大口大口的白沫从口鼻中喷出……医生们两天两夜没合眼,也没能挽回他的生命。“战场上,敌人的飞机大炮没把我打倒,在高原上得了这种怪病,看样子是挺不过去了!”患者离世前的这句话,刺痛了吴天一的心。

④此后,这种要命的“怪病”接连出现。吴天一意识到,这不是寻常的肺炎、肺充血症,而是高原低氧环境中的特发性疾病。当时,国内关于高原医学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吴天一暗下决心,要闯一闯这片“无人区”!经验表明,只有对自然人群的普查率达到90%以上,才能准确掌握疾病的人群分布和患病因素。而在高原上,牧民的毡房动辄相隔几公里,调查之难可想而知。

⑤“群体调查,一家也不能落!问题,可能就在这一家。”话音未落,吴天一蹬上皮靴,戴上毡帽,跃上骏马,冒着冰雪风沙,向最高最远的地方奔去。吴天一边治病、边调查,这项调查持续多年,覆盖人群达10万。在系统摸底基础上,吴天一首先提出了“高原心脏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等理论,钻研出符合我国实际的高原病防治措施。

⑥吴天一写了一篇介绍高原藏族人群的科普文章,发表在《光明日报》上,这篇短文竟给他带来了意外收获。“吴天一,你在美国的父母来电话找你了!”1981年的一天,吴天一刚从昆仑山西大滩考察归来,同事兴奋地告诉他。

⑦原来,早在1948年,吴天一11岁时,就同远在美国的所有亲人失去了联系。30多年来,他独自生活、求学、参军、从医。

⑧机缘巧合,大洋彼岸的妹妹翻看报纸时,“吴天一”的名字令她怦然心动。一番辗转联络,电话两端,无尽唏嘘。父母和妹妹向吴天一倾诉相思之苦,呼唤他来美国定居。

⑨吴天一渴望团聚,但他放不下挚爱的事业,更放不下青藏高原和这里的人民。“高原医学只能诞生在青藏高原,我不能离开这里!等攻克‘高原人类适应和高原病防治’的课题后,我再去看望你们!”在给父母的信中,吴天一写道。这又是一次无悔的选择。

⑩常年穿行于高山、草地、冰川,吴天一数不清遭遇过多少回事故。如今84岁的他,虽全身曾14处骨折,却步履稳健;虽经历两次耳膜穿孔、多次白内障手术,却耳聪目明。每年,他都坚持带队到“黄果树”(黄南、果洛、玉树)等地义诊。

2021年6月底,吴天一由西宁启程前往北京,参加“七一勋章”颁授仪式。透过飞机舷窗,他深情凝望着这片扎根63年的土地——昔日的荒山,早已变了模样;戈壁滩上,胡杨林蓬勃生长;一条条江河,在高原流淌,百折不回,奔向远方……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⑤自然段画线句。

(2)请简要分析文章标题“缺氧气,但不能缺志气”的妙处。

(3)阅读全文,探究吴天一做出“无悔的选择”留在国内的原因。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自然段加点词“刺痛”生动形象地写出患者的话给吴天一带来的极大痛苦。

B.第⑦自然段运用倒叙,交代了吴天一的身世,为后文写他做出重大抉择作铺垫。

C.第⑩自然段通过一系列数据写出吴天一经历磨难之多,体现出他对事业的坚守。

D.第自然段通过描写环境的改善,赞美了吴天一等为大西北建设做出贡献的人。

(2021无锡)现代文阅读。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节选)

“未知9分钟”

要想平稳地降落到火星表面,就要让高速奔驰的天问一号慢下来。超音速降落伞的开伞是减速技术中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天问一号在使用降落伞时要保证在超音速、低密度、低动压下打开,而这个过程存在开伞困难且不稳定等问题。

进入火星大气层后,天问一号首先借助火星大气进行气动减速,将下降速度减掉90%左右,这个过程需要克服高温和姿态偏差。紧接着,天问一号打开降落伞进行伞系减速,当速度降至每秒100米时,通过反推发动机由大气减速阶段进入动力减速阶段。距离火星地表100米时,天问一号进入悬停阶段,完成精准避障和缓速下降后,着陆巡视器在缓冲机构的保护下抵达火星表面。

整个着陆过程,天问一号需在9分钟内将约2万千米/小时的速度降至0米/小时,它在火星的软着陆显得相当艰难:一方面,火星表面大气的密度是地球大气的1%左右,比月球表面环境更复杂;另一方面,火星距离地球更遥远,通信时延达到20分钟左右,相距遥远的地表来不及做任何处置,只能靠天问一号自主完成,经历“未知9分钟”。

银色“冲锋衣”

天问一号能够成功着陆火星,靠的就是身上那件精心研制的银色“冲锋衣”。

天问一号在向火星靠近的飞行轨道里要经历多次温度循环变化。其中,最高温达100摄氏度,最低温达零下120摄氏度,这样一个温差巨大的环境对它内部设备正常工作的影响极大。此外,空间的高真空特性使得其在面对太阳的持续辐照下无法像飞机那样通过热对流或热传导传递热量,因此其向阳表面的温度会持续升高,造成与背阳面的巨大温差。这种工况导致着陆巡视器内部温度严重不平衡,使得天问一号内部的“五脏六腑”有的处于寒冷环境,有的处于高温环境,更不要说外部空间里持续不断的高能紫外线与电离辐射对其外表的损耗损伤了。

因此,天问一号必须要穿上特制的“冲锋衣”,它的学名为“低吸收一低发射热控涂层”。它是一种涂饰在航天器外表面的热控制材料,拥有对太阳光谱辐照的反射能力以及自身的红外辐射特性,能够有效减少空间环境对航天器内部造成的温度影响。与其他热控涂层一样,“冲锋衣”通过极低的太阳吸收比,可以长期有效地反射太阳辐照而来的绝大部分能量,有效解决天问一号内部冰火两重天的闽题。不同的是,“冲锋衣”不仅低吸收而且低发射。研制人员通过降低热控涂层的红外发射率,减少真空环境下舱内向外界的辐射漏热,保证着陆巡视器内部设备正常运转的温度,让天问一号的旅程更加安全与舒适。

(1)概括天问一号在着陆的“未知9分钟”里,遇到的主要困难(每条不超过18个字)。

进入阶段:①气动减速时需克服高温和姿态偏差;

②降落伞开伞困难且不稳定;

悬停阶段:③

着陆阶段:④

(2)下列有关“冲锋衣”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是研制人员为了保护天问一号研发的专用热控制装置。

B.它拥有对太阳光谱辐照的反射能力以及自身的红外辐射特性。

C.它能够有效减少空间环境对航天器内部造成的温度影响。

D.研制人员通过降低热控涂层的红外发射率,减少真空环境下舱内向外界的辐射漏热。

(2021无锡)现代文阅读。

俭以养德

①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追求奢侈,衣服买名牌,手机用高档。鲁迅说:“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生活和工作是相关的,一个人一旦在生活上抛弃了节俭的品格,追求了享受和安逸,他在工作上也就很难再经受住艰苦的考验,甚至会日渐堕落。

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一辈革命家堪称俭与廉的典范。周恩来总理一贯倡导勤俭节约,要求一切招待用品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不能铺张。毛泽东主席一件睡衣穿了多年。朱德同志每顿不过是一碗米饭、三小碟菜、一个汤。回溯历史,我们党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奢靡享乐,主张发扬俭以养德的优良传统。

④《左传》中有这样一句话:“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本身就是一个大财源,勤俭节约不仅给人们带来富裕安宁的生活,还给人们带来许多益处。它培养人们自我克制的习惯,使人们拥有理性、平和的心态。可是有些人,却因为奢靡享乐把自己送进了监狱。奢侈是一只无形的魔爪,它会把你推向犯罪的深渊,难以回头。因为你获得越多,就越贪婪,总感到不能满足,正如白居易所说的“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一。

⑤“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个人要成功,社会要进步,国家要发展,就要不忘初心、坚持不懈,保持简朴的作风。俭以养德,一个“俭”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只有做到,我们才能保持自己的操守,砥砺自己的德行,不断提升自己!

(1)简要概括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2)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021无锡)现代文阅读。

当代愚公

杨学义

①如今,一条蜿蜒8公里的公路悬挂在巨石嶙峋的山崖边,从高空俯瞰,竟似一条缠绕在群山之中的卧龙。如果天气晴朗,站在路途最险处的“私钱洞”观景台眺望,人们不禁会慨叹:有谁能想到,这竟是下庄村村民用双手硬生生凿出来的“天路”!带领村民凿出这条“天路”的,就是在2021年2月25日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的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

②有着五百年历史的下庄村,从自然条件来看,农业种植堪称得天独厚,一年四季都有收入。这种情况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下庄村姑娘出去了就不再回来,外村的姑娘也不愿嫁到这里来。1997年,一组修路前的数据让人触目惊心。在下庄村96户397人中,有100多人没去过县城,也没见过公路、汽车和高楼;有300多人没见过电视;有100多人从没看过电影。

③再高的山,都挡不住时代的变化。毛相林深刻地意识到:下庄村的闭塞与时代的巨变越来越格格不入。如果再不见世面,下庄村就难生存下去了。

④1997年,刚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不久的毛相林与驻村干部一拍即合,铁了心要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一条路来。毛相林对村民们说:“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辈人过上好日子。”村民们动容了,短短5天,就筹集了3960元,作为第一笔修路资金。毛相林的母亲是位老党员。毛相林找到母亲,母亲将省吃俭用的700块养老钱借给他。毛相林还将房子抵押出去,贷款修路。“如果这个时候我不冲在前面,不带头,老百姓怎么会服?”

⑤村民最担心的,还是安全问题。但最终村民们被说服了,纷纷签订生死状。1997年农历十一月初八,首批80名修路村民集体奔赴悬崖之上,去开凿他们的希望之路!

⑥几乎每一个村民,都有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从1997年开工到2004年贯通,全村因修路一共牺牲了六位村民。

⑦二十多年过去了,毛相林对黄会元至今心存愧疚。黄会元本来已经举家迁往湖北荆门,他在当地采石场学会了凿岩机技术。毛相林说服他回来。但是,在一次施工中,黄会元不幸被石头砸中,坠崖身亡。毛相林做好了被黄会元父亲打骂的准备。但没有想到,黄父将原本为自己准备的那口棺材给了儿子用,并且在儿子葬礼上说:“我儿牺牲了,我还要动员全村老幼再努一把力,再添一把火,把这条路修通。只有把路修通了,子孙后代才可以摆脱贫困!”后来又有四位村民牺牲,也有不少人受伤,但毛相林和村民们没有动摇过。

⑧2004年4月,这条8公里长的“天路”终于凿通了。可是,毛相林清醒地意识到,修路只是让他们摆脱贫困的开始。不久,他开始规划村中产业,种植利润最高的漆树,失败了;养蚕、养羊,又失败了。经历了这些教训,他又意识到,脱贫致富还是要靠科学。于是,他遍访县里的农业专家,还到周边各地请教能人。2013年,毛相林经过深思熟虑,重新出发,推广种植“纽荷尔”脐橙。他还积极争取上级的政策支持,得到了县农委的专项资金保障。现在的下庄村,种植了650亩脐橙,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2019年,他们迎来第一个丰收年。

⑨每个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但通往美好生活的道路,注定和那条“天路”一样,惊心动魄,险象环生。

⑩________。毛相林被称为“当代愚公”,但这种“愚”是一种“大智若愚”。毛相林说:“我想,这些不光在修路上有用,在脱贫攻坚上有用,在各行各业,也能让人终生受用!”

(1)简要分析第①段与第②段不能调换的理由。

(2)第⑦段介绍黄会元父子的事迹有何作用?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两个“竟”字,突出表述了对村民改造自然精神的赞叹。

B.第②段画线句中的一系列数字,突出了下庄村的封闭和落后。

C.第④段画线句对毛相林语言的描写,充分显示出他修路的坚定决心。

D.第⑧段两个“失败”,可看出农村干部缺乏经济头脑,管理水平有限。

(4)结合主旨,联系上下文,在最后一段中的横线上,用比较整齐的句式,具体诠释当代“愚公精神”,注意衔接自然,语句通畅。

(2020无锡)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台风暴雨能不能“灭”蚊

“床前明月光,蚊子好嚣张!”夏天,蚊子再次进入大家视野,有人大开脑洞:“让台风刮跑所有的蚊子吧!”

一、台风会把蚊子都吹跑吗?

台风是一个强大的气旋性旋涡,假如把蚊子放到台风中心,随着旋涡快速旋转,那风力足以把蚊子吹到“九霄云外”。

但台风登陆后,风力明显减弱,对蚊子产生的作用力也减弱。而且蚊子非常“鸡贼”,大风天它们会躲起来,风小了才出来。即使刮台风,它被吹跑的概率也大大降低。蚊子体重很轻,常随风而动。蚊子虽飞翔能力不强,但20多层的高楼也有它的身影,除了“坐电梯”,更多是被风吹上去的。

二、________

蚊子体重极轻,大约是几毫克。当它穿梭于雨滴之间,被重量远远超过自己的雨滴砸中,一滴毛毛雨,可能就是从天而降的一块巨石,蚊子一不小心就呜呼哀哉。真的是这样吗?

然而,蚊子除了继续发挥“鸡贼”特点外,它还有保命“秘诀”﹣﹣极轻的体重和疏水性细毛。飞翔中的蚊子与雨水碰撞时,采取不抵抗策略,或顺势而下,或“侧身翻滚”让雨滴从身侧滑落,或与雨滴融为一体,“以柔克刚”。此外,疏水性细毛使得它们能迅速摆脱雨滴重新飞起,在雨滴落地前逃出。从理论上说,暴雨台风能让蚊子毙命;但若要被彻底“消灭”,是不大可能的。

大雨过后蚊子为何不减反增?

闷热潮湿的天气为蚊虫滋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蚊子更猖狂。成蚊在气温20~30℃、相对湿度80%左右时最为活跃,有积水的地方容易成为蚊子的滋生地。风雨过后,地面上的积水和潮湿环境为蚊子生长、繁殖提供了绝好的温床。

蚊子繁殖力很强,从卵、幼虫、蛹到成蚊,最快只需几天。强风雨无法对蚊子产生大规模的“消灭”效果,不少地方大雨过后蚊虫反而会“报复性”增长。

(1)结合全文,分析开头“床前明月光,蚊子好嚣张”一句的妙处。

(2)依照第一、三两部分小标题的样式,为第二部分拟一则小标题。(不超过15个字)

(2020无锡)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顶线思维

①古来世人皆知的底线,也是处世为人的标准,似乎正被某种强大的力量冲撞,这种力量便是顶线。所谓顶线,这里指人类欲望的顶线,即某种期望达到的目的。[甲]

②只有控制住顶线,才能守得住底线。

③“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缺乏顶线思维的人往往放任顶线,被顶线牢牢控制,变成顶线的奴隶,最终上演了一个个人间悲剧。

④有顶线思维的人,知足常乐。他们深知自己真正所需,洞察什么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因而能够从容控制顶线,进而牢牢坚守做人做事的底线。

⑤东晋名将陶侃曾做过县吏,监管渔业,常有下属送东西给他。有位下属送了一坛腌鱼给他,孝顺的陶侃马上念及贫穷的慈母,便嘱托乡人带给母亲。谁知母亲却原封不动地将腌鱼退了回来,并在信中写道:“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已增吾忧矣。”陶侃收到母亲退回的腌鱼和回信,愧疚万分。他从此坚定决心,一生遵循母亲教导。[乙]

⑥欲望的顶线,既是每个人前进的不绝动力,也是人类生产、发展、活动的根本力量。当然,欲望的顶线不是纯粹的、绝对的东西,它需要理智的调控与节制。

⑦渴望高处的阳光,祈求奇迹与辉煌,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美好的顶线。[丙]倘若在追求顶线的过程中,需要突破底线方能成功之时,你是选择洁身自好,坚守底线?还是选择降低,甚至放弃自己的顶线?

⑧[丁]有顶线思维的人,知止不殆。他们面对顶线的情感,始终心怀底线,坚守底线,克服贪婪心理和侥幸心理,从而能够牢牢把握顶线。他们立于天地之间,上有顶线,下有底线,既成全了自己,也成全了社会。

(1)“严控顶线,从而坚守底线,始终廉洁为官。”这句在原文中最合适的位置是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2)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在说理中的作用。

(2020无锡)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夜行

薛培政

①“那天夜里的月亮啊,白亮白亮的,就像被水洗过一样……”九十多岁的凤山爷,说起1941年白露前夜的月亮,依然啧啧称奇。

②1938年的秋天,为了抗日,八路军来到了鲁中南地区,我就担任了地下交通员。

③那天刚擦黑,镇上开羊肉馆的刘大眼来了,他是我的上线。一看他眨着那双忽闪忽闪的大眼,我就知道,有任务了。他摸出一张二指宽的纸条,交代我,务必在天亮前送到部队首长手中。我抽了袋烟,琢磨一下行程,向婆娘交代几句,就出发了。

④按说六十多里路,天亮前赶到不算啥,但自从鬼子来了之后,就在路上修了很多据点,国民党的部队也陆续进驻城西和南边的山区。方圆几十里的地盘上,日军、伪军、国民党、土匪盘根错节,敌我难辨。要将情报安全送到,就难了。

⑤出村后,大路不敢走,便疾步钻进了村南的野猫沟。

⑥月亮升起来了,像一个顶大的玉盘,把沟里照得如同白昼,一草一木看得真切,这对夜行极为不利。为了隐蔽,我顺手拔草编了个草帽戴在头上,悄悄前行。还好,一路上,除了几声狼嚎,也还顺利。

⑦从沟里出来,要过一个三岔路口,这是进山的必经之路,也是各路武装经常出没的地方。我躲在庄稼地里仔细观察,见没有动静,就想快速通过﹣﹣没走几步,忽然看到西边路上有个人影一晃,我惊得头皮一麻。

⑧站在明处的我,躲是躲不过去了。定了定神,小声朝那边喊道:“兄弟,都是过路人,出来吧!”

⑨不一会儿,那人站到我面前,庄稼人打扮。对方先开口了:“这位大哥,半夜三更,要去哪儿啊?”

⑩“唉,老娘病了,要去水泉村抓药哩!”我看了对方一眼,“这位兄弟是﹣﹣”

“俺是沟北刘家坡的,驴跑了,出来找驴哩。您从东边来,有没有看见大灰驴啊?”

“没有啊,要不您再找找?”我想尽快甩掉对方,离开此地。

“哦,那我再往前找找。”说罢,便朝南边那条小路上走去。我心里咯噔一下,这也是我要走的路啊,怎么办?改道已经来不及了:“正好,我也走这边,咱俩就做个伴吧!”

“那好,大哥请!”望见他不经意的一个手势,我就对他不敢小觑了。

半夜了,月亮依然亮得让人晃眼,青纱帐边的小路上,虫子忽近忽远地叫着。不明身份的结伴同行,非但没觉得壮胆,反让人心里发毛。每走一段路,他或说脚心被石头硌了一下,装作磕鞋;我或埋怨裤子被露水打湿,要拧裤腿。我俩心照不宣,变换着行进的位置,谁走在前面,都用余光左右扫视,提防来自背后的袭击。

突然,“扑棱棱”一响,几只野鸡腾空而起!霎时,我俩本能地拉开架势,同时朝腰间摸去。虽虚惊一场,彼此已多少猜出了对方的身份,相互对视一眼,继续赶路。

走出青纱帐,停下脚步,趴在草丛中,仔细观察周围动静。南边村口新建的炮楼上,探照灯照来照去;东边大路上,摩托车“突突”地来回穿梭。只有西边一片寂静,只能从西边绕过去了。我朝他使个眼色,他会意地与我同时起身,悄然向西摸了过去。

原来,西边不远处是一条深沟,站在沟边朝下看,深不见底,只见他紧紧身上的衣服,沿着沟边滚了下去。我正惊讶,就听见他在下面小声喊道:“下来吧。”我也照他的姿势,下到沟里。

穿过那条深沟,又前行十几里山路,在一个岔路口,他向我抱拳拱手告别。我沿路向东去,他朝西进山了。

月亮偏西,天快亮时,我终于赶到了目的地。看见村口站岗的八路军哨兵,我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便加快脚步朝前奔去。

(选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倒叙的方式讲述故事,开头设置悬念。

B.第④段交代了当地复杂的斗争形势,敌我难辨。

C.不期而遇的两人都为自己的夜行编了合理的借口。

D.小说大量使用长句,有利于营造紧张的气氛。

(2)夜行路上惊心动魄,“我”的心理反应也多有变化。请根据所列情节,将表格填写完整。(每空不超过4个字)

情节“我”的心理反应

想快速通过三岔路口时,忽见有人影一晃①

想甩掉对方,却发现对方与“我”同路迟疑

两人结伴同行,心照不宣地变换位置②

野鸡腾空而起,两人同时朝腰间摸去警觉

赶到目的地,看见村口站岗的八路军哨兵③

(3)小说多处描写“月亮”,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作用。

(4)请依据小说中的相关信息推断“同行人”的身份,并概括出三点理由。

参考解析与试题解答

现代文阅读(共9小题)

(2022无锡)

海斗一号:向万米海底深潜

①这是一条能游弋于万米海底的“中国鱼”。身长3.8米,橘色的鱼背、黄色的鱼腹,一双大眼睛明亮有神!要问它是谁?它就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海斗一号”。

②水深范围从6000米到11000米左右的深海空间,被科学家称作“海斗深渊”。深海技术,代表了当前国际深海工程技术的顶级水平;深渊科学研究,代表了当前国际深海科学研究的最新前沿。可想而知,探索海斗深渊有多难。

③通信、控制、材料……处处是难题。最难的,是如何克服深海压力。因为,海水深度每增加10米,压力就会增加一个大气压。这意味着,在万米海底,一个手指甲盖大小的面积就要承受一吨重量。

④克服这些困难是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要征服的高峰。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联合国内十余家科研单位,用近4年的时间协同攻关,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⑤“海斗一号”在国内首次采用全海深高精度声学定位技术和机载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能够满足科学研究的多种需求。它有灵活的手臂——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海深电动机械手,能抓取、能布放、能采样;它还能“看”——通过高清摄像系统等设备,人类终于可以看清海斗深渊的真实面貌。

⑥2020年5月,“海斗一号”首探马里亚纳海沟。10884、10907、10802、10863……这些数字不仅代表着一次次被打破的无人潜水器世界纪录,更显示出“海斗一号”卓越的稳定性。它获取的样品与影像资料为我国科学家深入研究海底世界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至今仍在产出科研成果。

⑦2021年10月,“海斗一号”再探马里亚纳海沟。它在万米海底工作的航时、航程以及连续坐底工作时间等多项技术指标取得重要突破,首次在国际上实现对马里亚纳海沟深渊西部凹陷区进行大范围、全覆盖巡航探测。

⑧“海斗一号”连续万米深潜与科考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无人潜水器技术与装备进入全海深探测与作业的新阶段,标志着我国在全海深无人潜水器领域迈向国际领先水平。

⑨“海斗一号”的故事还将继续,未来更加可期!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简要说明第⑥自然段中加点词“至今”的表述效果。

(2)通读全文,说说你对第④自然段画线句的理解。

(1)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至今”意思是“直到今天“,限制时间范围。根据“2020年5月,‘海斗一号’首探马里亚纳海沟“它获取的样品与影像资料为我国科学家深入研究海底世界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可知“海斗一号”首探马里亚纳海沟获取的样品与影像资料为我国科学家深入研究海底世界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根据“仍在产出科研成果”,可知“至今”强调了这些宝贵的资料,直到现在还非常有科研价值。从而表现了“海斗一号”的重要贡献,表述了的赞美之情。

(2)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啃’硬骨头”用比喻修辞,将“克服通信、控制、材料等困难”“比作“啃硬骨头”。根据“通信、控制……处处是难题。最难的,是如何克服深海压力”,可知“终于‘啃’硬骨头”突出了这些困难都难以克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国科学家为了克服这些困难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赞美了他们为了我国全海深无人潜水器技术的发展不畏艰难,勇敢拼搏的精神。

解析:

(1)限制了时间范围,强调2020年5月无人潜水器获取的样品与影像资料不但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科研资料,一直到今天,仍有科研价值。“至今”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运用比喻,将“克服通信、控制、材料等困难”比作“啃硬骨头”,“啃‘硬骨头’”突出研究的艰难,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中国科学家为了我国全海深无人潜水器技术发展不畏艰难,勇敢拼搏的精神,表述了的赞美之情。

(2022无锡)

宽容失败才能鼓励创新

①科技创新者以渊博的学识、惊人的毅力、播火的精神,在茫茫荒原上敢为人先,独辟蹊径,推动着历史车轮不断驶入文明繁荣的现代化殿堂,给人类带来不尽的福音。然而,“创新无坦途,‘麦城’难避免”,要创新就必然与风险同在,与失败共存。当今社会,为成功者叫好易,为失败者鼓掌难。因此,我们只有宽容失败,才能鼓励创新。

②宽容失败是科技创新走向成功的“催化剂”。在创新型劳动中,失败并非没有意义和价值,正是失败为最终的成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英国人怀特斯在1985年成为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以后,9年未发表一篇论文,但校方仍然一如既往地善待他。结果,他在1995年破解了世界级的数学难题——费马大定理。敢为人先、敢吃“螃蟹”的创新者,是崎岖道路上的跋涉者,而失败恰恰是其迈向成功的阶梯。

③_______。成功时的美酒鲜花固然需要,但失败时的一句鼓励、一声安慰、一个无言的帮助、一次真心的扶持更是难能可贵。正是这种敦厚宽容的科研环境,助推科研人员终于冲破了黎明前的暗夜,摘得科研皇冠上的明珠。因此,宽容失败的核心是要让失败者重拾信心,敢于再拼再试。只有每个人从自我做起,形成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才能让人不惧怕失败,才能让科技进步的活力竞相迸发,让自主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创新发展根深叶茂、硕果累累。

④宽容失败并非纵容失败,更不是以“交学费”为名把有限的科研经费“打水漂”,而是允许在“深思熟虑”后的“合理犯错”。真正在科技创新领域确立起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还必须注重从文化、舆论、机制等层面上,配合法律有效贯彻实施。

⑤我们要把宽容失败作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1)根据第③自然段的内容,在横线处拟写一个分论点。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第①自然段从社会问题出发,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B.第②自然段中,普林斯顿大学一如既往地善待怀特斯是他走向成功的“催化剂”。

C.第③自然段告诉我们,宽容失败的核心是宽容自我,重拾信心。

D.第④自然段对中心论点进行补充论证,使论证更加严密。

(1)本题考查议论文提炼观点。注意仿照原有格式拟写。第②段的分论点是“宽容失败是科技创新走向成功的‘催化剂’”。这句话运用了比喻修辞,将“宽容失败“比作催化剂”。可以仿照这句话的格式拟写。根据第③段“失败时的一句鼓励、一声鞍慰一个无言的帮助、一次真心的扶持更是难能可贵”“宽容失败的核心是要让失败者重拾信心可知宽容是使失败者心理稳定的关怀。可以将宽容失败”比作“稳压器”“定心丸”等。示例:宽容失败是科研人员重拾信心的“稳压器”。

(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辨析。

ABD.正确;

C.有误,第③段“宽容失败的核心是要让失败者重拾信心,敢于再拼再试。只有每个人从自我做起,形成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才能让人不惧怕失败”,意思是: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做一个宽容失败的人,形成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让失败者重拾信心,敢于再拼再试。由此可知宽容的核心不包括“宽容自我”。

故选:C。

解析:

(1)宽容失败是科研人员重拾信心的“稳压器”。

(2)C

(2022无锡)

缺氧气,但不能缺志气

①“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1958年,21岁的吴天一响应党中央“支援大西北”的号召,带着这句誓言来到青海。

②那时的青海,遍地荒漠,满目苍凉。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面对肆虐的高原疾病,吴天一像胡杨树一样,把根深深扎在青藏高原,以碧血丹心守护高原人民的生命健康,被藏族群众誉为“马背上的好曼巴(医生)”。每当谈起自己的经历,吴天一总是说:“中国的高原医学搞得好,不是我吴天一有多了不起,而是高原人民了不起,青藏高原了不起。这里,是我科研事业的‘江河源’!”

③吴天一清晰记得,一名退伍军人被紧急送到医院,他呼吸困难,脸色发紫,大口大口的白沫从口鼻中喷出……医生们两天两夜没合眼,也没能挽回他的生命。“战场上,敌人的飞机大炮没把我打倒,在高原上得了这种怪病,看样子是挺不过去了!”患者离世前的这句话,刺痛了吴天一的心。

④此后,这种要命的“怪病”接连出现。吴天一意识到,这不是寻常的肺炎、肺充血症,而是高原低氧环境中的特发性疾病。当时,国内关于高原医学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吴天一暗下决心,要闯一闯这片“无人区”!经验表明,只有对自然人群的普查率达到90%以上,才能准确掌握疾病的人群分布和患病因素。而在高原上,牧民的毡房动辄相隔几公里,调查之难可想而知。

⑤“群体调查,一家也不能落!问题,可能就在这一家。”话音未落,吴天一蹬上皮靴,戴上毡帽,跃上骏马,冒着冰雪风沙,向最高最远的地方奔去。吴天一边治病、边调查,这项调查持续多年,覆盖人群达10万。在系统摸底基础上,吴天一首先提出了“高原心脏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等理论,钻研出符合我国实际的高原病防治措施。

⑥吴天一写了一篇介绍高原藏族人群的科普文章,发表在《光明日报》上,这篇短文竟给他带来了意外收获。“吴天一,你在美国的父母来电话找你了!”1981年的一天,吴天一刚从昆仑山西大滩考察归来,同事兴奋地告诉他。

⑦原来,早在1948年,吴天一11岁时,就同远在美国的所有亲人失去了联系。30多年来,他独自生活、求学、参军、从医。

⑧机缘巧合,大洋彼岸的妹妹翻看报纸时,“吴天一”的名字令她怦然心动。一番辗转联络,电话两端,无尽唏嘘。父母和妹妹向吴天一倾诉相思之苦,呼唤他来美国定居。

⑨吴天一渴望团聚,但他放不下挚爱的事业,更放不下青藏高原和这里的人民。“高原医学只能诞生在青藏高原,我不能离开这里!等攻克‘高原人类适应和高原病防治’的课题后,我再去看望你们!”在给父母的信中,吴天一写道。这又是一次无悔的选择。

⑩常年穿行于高山、草地、冰川,吴天一数不清遭遇过多少回事故。如今84岁的他,虽全身曾14处骨折,却步履稳健;虽经历两次耳膜穿孔、多次白内障手术,却耳聪目明。每年,他都坚持带队到“黄果树”(黄南、果洛、玉树)等地义诊。

2021年6月底,吴天一由西宁启程前往北京,参加“七一勋章”颁授仪式。透过飞机舷窗,他深情凝望着这片扎根63年的土地——昔日的荒山,早已变了模样;戈壁滩上,胡杨林蓬勃生长;一条条江河,在高原流淌,百折不回,奔向远方……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⑤自然段画线句。

(2)请简要分析文章标题“缺氧气,但不能缺志气”的妙处。

(3)阅读全文,探究吴天一做出“无悔的选择”留在国内的原因。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第③自然段加点词“刺痛”生动形象地写出患者的话给吴天一带来的极大痛苦。

B.第⑦自然段运用倒叙,交代了吴天一的身世,为后文写他做出重大抉择作铺垫。

C.第⑩自然段通过一系列数据写出吴天一经历磨难之多,体现出他对事业的坚守。

D.第自然段通过描写环境的改善,赞美了吴天一等为大西北建设做出贡献的人。

(1)本题考查句子赏析。通过句中“群体调查,一家也不能落!问题,可能就在这一家”的内容可知,运用了语言描写,联系“经验表明,只有对自然人群的普查率达到90%以上,才能准确掌握疾病的人群分布和患病因素。而在高原上,牧民的毡房动辄相隔几公里,调查之难可想而知”的内容可知,表现出吴天一对待工作高度认真负责和不畏艰险,坚定执着的性格特点;通过句中“话音未落,天一蹬上皮靴,戴上毡帽,跃上骏马,冒着冰雪风沙,向最高最远的地方奔去”的内容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通过“蹬”“戴”“跃”奔的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吴天一斗志昂扬、义无反顾的奔向“高原病前线的勇士”形象,突出他不辞劳苦,坚持在恶劣环境下开展调查研究的精神品质,表述出的赞美之情。

(2)本题查标题作用分析。通过“那时的青海,遍地荒漠,满目苍凉。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面对肆虐的高原疾病”的内容可知,标题首先概括为青藏高原,高寒缺氧的气候特征,突出了环境的恶劣;通过“群体调查,一也不能落!问题,可能就在这一家”“话音未落,天蹬上皮靴,戴上毡帽,跃上骏马,冒着冰雪风沙,向最高最远的地方奔去。吴天一边治病、一边调查,这项调查持续多年,覆盖人群达10万。在系统摸底基础上,吴天一首先提出了高原心脏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等理论,钻研出符合我国实际的高原病防治措施”的内容可知,突出人物“有志气”的精神品质;同时,以“缺氧气但不能缺志气”题目新颖,不落俗套,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通过“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1958年,21岁的吴天一响应党中央支援‘大西北’的号召,带着这句誓言来到青海”的内容可知,天热爱祖国,具有赤子情怀;通过“吴天清晰记得,一名退伍军人被紧急送到医院,他呼吸困难,脸色发紫,大口大口的白沫从口鼻中喷出……医生们两天两夜没合眼,也没能挽回他的生命……患者离世前的这句话,刺痛了吴天一的心”“此后,这种要命的‘怪病’接连出现。吴天一意识到,这不是寻常的肺炎、肺充血症,而是高原低氧环境中的特发性疾病。当时,国内关于高原医学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吴天一暗下决心,要闯一闯这片无人区”的内容可知,天一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那时的青海,遍地荒漠,满目苍凉。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面对肆虐的高原疾病,吴天一像胡杨树一样,把根深深扎在青藏高原,以碧血丹心守护高原人民的生命健康,被藏族群众誉为‘马背上的好曼巴’(医生)。每当谈起自己的经历,吴天一总是说:‘中国的高原医学搞得好,不是我吴天一有多了不起,而是高原人民了不起,青藏高原了不起。这里,是我科研事业的江河源’”“吴天一渴望团聚,但他放不下挚爱的事业,更放不下青藏高原和这里的人民。高原医学只能诞生在青藏高原,我不能离开这里!等攻克高原人类适应和高原病防治的课题后,我再去看望你们”的内容可知,天一对青藏高原和青藏人民的无比热爱,以及对事业执着追求。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

ACD.正确;

B.有误,“第⑦自然段运用倒叙”表述有误,根据第⑦段中“原来,早在1948年,吴天﹣11岁时,就同远在美国的所有亲人失去了联系。30多年来,他独自生活、求学、参军.从医”的内容可知,本段采用的是插叙。

故选:B。

解析:

(1)运用了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出。

(2)概括出青藏高原氧气稀薄的状况,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题目新颖,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3)高度执着的爱国热情;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追求;对青藏高原和青藏人民的热爱。

(4)B

(2021无锡)现代文阅读。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节选)

“未知9分钟”

要想平稳地降落到火星表面,就要让高速奔驰的天问一号慢下来。超音速降落伞的开伞是减速技术中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天问一号在使用降落伞时要保证在超音速、低密度、低动压下打开,而这个过程存在开伞困难且不稳定等问题。

进入火星大气层后,天问一号首先借助火星大气进行气动减速,将下降速度减掉90%左右,这个过程需要克服高温和姿态偏差。紧接着,天问一号打开降落伞进行伞系减速,当速度降至每秒100米时,通过反推发动机由大气减速阶段进入动力减速阶段。距离火星地表100米时,天问一号进入悬停阶段,完成精准避障和缓速下降后,着陆巡视器在缓冲机构的保护下抵达火星表面。

整个着陆过程,天问一号需在9分钟内将约2万千米/小时的速度降至0米/小时,它在火星的软着陆显得相当艰难:一方面,火星表面大气的密度是地球大气的1%左右,比月球表面环境更复杂;另一方面,火星距离地球更遥远,通信时延达到20分钟左右,相距遥远的地表来不及做任何处置,只能靠天问一号自主完成,经历“未知9分钟”。

银色“冲锋衣”

天问一号能够成功着陆火星,靠的就是身上那件精心研制的银色“冲锋衣”。

天问一号在向火星靠近的飞行轨道里要经历多次温度循环变化。其中,最高温达100摄氏度,最低温达零下120摄氏度,这样一个温差巨大的环境对它内部设备正常工作的影响极大。此外,空间的高真空特性使得其在面对太阳的持续辐照下无法像飞机那样通过热对流或热传导传递热量,因此其向阳表面的温度会持续升高,造成与背阳面的巨大温差。这种工况导致着陆巡视器内部温度严重不平衡,使得天问一号内部的“五脏六腑”有的处于寒冷环境,有的处于高温环境,更不要说外部空间里持续不断的高能紫外线与电离辐射对其外表的损耗损伤了。

因此,天问一号必须要穿上特制的“冲锋衣”,它的学名为“低吸收一低发射热控涂层”。它是一种涂饰在航天器外表面的热控制材料,拥有对太阳光谱辐照的反射能力以及自身的红外辐射特性,能够有效减少空间环境对航天器内部造成的温度影响。与其他热控涂层一样,“冲锋衣”通过极低的太阳吸收比,可以长期有效地反射太阳辐照而来的绝大部分能量,有效解决天问一号内部冰火两重天的闽题。不同的是,“冲锋衣”不仅低吸收而且低发射。研制人员通过降低热控涂层的红外发射率,减少真空环境下舱内向外界的辐射漏热,保证着陆巡视器内部设备正常运转的温度,让天问一号的旅程更加安全与舒适。

(1)概括天问一号在着陆的“未知9分钟”里,遇到的主要困难(每条不超过18个字)。

进入阶段:①气动减速时需克服高温和姿态偏差;

②降落伞开伞困难且不稳定;

悬停阶段:③精准避障和缓速下降

着陆阶段:④需在9分钟内降速至0米/小时

⑤火星表面环境复杂且通信时延达20分钟左右。

(2)下列有关“冲锋衣”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它是研制人员为了保护天问一号研发的专用热控制装置。

B.它拥有对太阳光谱辐照的反射能力以及自身的红外辐射特性。

C.它能够有效减少空间环境对航天器内部造成的温度影响。

D.研制人员通过降低热控涂层的红外发射率,减少真空环境下舱内向外界的辐射漏热。

(1)本题考查梳理文章内容。从“天问一号进入悬停阶段,完成精准避障和缓速下降后,着陆巡视器在缓冲机构的保护下抵达火星表面”分析概括可知“精准避障和缓速下降”;“从第三段“天问一号需在9分钟内将约2万千米/小时的速度降至0米/小时”“另一方面,火星距离地球更遥远,通信时延达到20分钟左右”分析可知,着陆阶段面临着“需在9分钟内降速至0米/小时”“火星表面环境复杂且通信时延达20分钟左右”等问题。

(2)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理解。

BCD.正确。

A.有误,“冲锋衣”是“一种涂饰在航天器外表面的热控制材料”,而非“专用热控制装置”。

故选:A。

解析:

(1)③精准避障和缓速下降;④需在9分钟内降速至O米/小时;⑤火星表面环境复杂且通信时延达20分钟左右。

(2)A

(2021无锡)现代文阅读。

俭以养德

①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追求奢侈,衣服买名牌,手机用高档。鲁迅说:“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生活和工作是相关的,一个人一旦在生活上抛弃了节俭的品格,追求了享受和安逸,他在工作上也就很难再经受住艰苦的考验,甚至会日渐堕落。

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一辈革命家堪称俭与廉的典范。周恩来总理一贯倡导勤俭节约,要求一切招待用品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不能铺张。毛泽东主席一件睡衣穿了多年。朱德同志每顿不过是一碗米饭、三小碟菜、一个汤。回溯历史,我们党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奢靡享乐,主张发扬俭以养德的优良传统。

④《左传》中有这样一句话:“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本身就是一个大财源,勤俭节约不仅给人们带来富裕安宁的生活,还给人们带来许多益处。它培养人们自我克制的习惯,使人们拥有理性、平和的心态。可是有些人,却因为奢靡享乐把自己送进了监狱。奢侈是一只无形的魔爪,它会把你推向犯罪的深渊,难以回头。因为你获得越多,就越贪婪,总感到不能满足,正如白居易所说的“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一。

⑤“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个人要成功,社会要进步,国家要发展,就要不忘初心、坚持不懈,保持简朴的作风。俭以养德,一个“俭”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只有做到,我们才能保持自己的操守,砥砺自己的德行,不断提升自己!

(1)简要概括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2)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本题考查重要语段的作用。第①段,引用诸葛亮的名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直接点明中心论点,并且还可作为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引用名言名句还起到激发读者兴趣的作用。根据这几点概括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论证方法一般包括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此处,将“奢侈”比作“一只无形的魔爪”,是比喻论证,证明了“奢侈”的错误,从而证明要保持“节俭”的传统美德。

解析:

(1)引用诸葛亮《诫子书》中的语句,直接表明本文的中心论点;作为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引发下文的论述;以名句开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运用了比喻论证,将“奢侈”比作“一只无形的魔爪”,形象地描述了“奢侈”导致的后果,告诫人们要保持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2021无锡)现代文阅读。

当代愚公

杨学义

①如今,一条蜿蜒8公里的公路悬挂在巨石嶙峋的山崖边,从高空俯瞰,竟似一条缠绕在群山之中的卧龙。如果天气晴朗,站在路途最险处的“私钱洞”观景台眺望,人们不禁会慨叹:有谁能想到,这竟是下庄村村民用双手硬生生凿出来的“天路”!带领村民凿出这条“天路”的,就是在2021年2月25日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的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

②有着五百年历史的下庄村,从自然条件来看,农业种植堪称得天独厚,一年四季都有收入。这种情况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下庄村姑娘出去了就不再回来,外村的姑娘也不愿嫁到这里来。1997年,一组修路前的数据让人触目惊心。在下庄村96户397人中,有100多人没去过县城,也没见过公路、汽车和高楼;有300多人没见过电视;有100多人从没看过电影。

③再高的山,都挡不住时代的变化。毛相林深刻地意识到:下庄村的闭塞与时代的巨变越来越格格不入。如果再不见世面,下庄村就难生存下去了。

④1997年,刚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不久的毛相林与驻村干部一拍即合,铁了心要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一条路来。毛相林对村民们说:“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辈人过上好日子。”村民们动容了,短短5天,就筹集了3960元,作为第一笔修路资金。毛相林的母亲是位老党员。毛相林找到母亲,母亲将省吃俭用的700块养老钱借给他。毛相林还将房子抵押出去,贷款修路。“如果这个时候我不冲在前面,不带头,老百姓怎么会服?”

⑤村民最担心的,还是安全问题。但最终村民们被说服了,纷纷签订生死状。1997年农历十一月初八,首批80名修路村民集体奔赴悬崖之上,去开凿他们的希望之路!

⑥几乎每一个村民,都有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从1997年开工到2004年贯通,全村因修路一共牺牲了六位村民。

⑦二十多年过去了,毛相林对黄会元至今心存愧疚。黄会元本来已经举家迁往湖北荆门,他在当地采石场学会了凿岩机技术。毛相林说服他回来。但是,在一次施工中,黄会元不幸被石头砸中,坠崖身亡。毛相林做好了被黄会元父亲打骂的准备。但没有想到,黄父将原本为自己准备的那口棺材给了儿子用,并且在儿子葬礼上说:“我儿牺牲了,我还要动员全村老幼再努一把力,再添一把火,把这条路修通。只有把路修通了,子孙后代才可以摆脱贫困!”后来又有四位村民牺牲,也有不少人受伤,但毛相林和村民们没有动摇过。

⑧2004年4月,这条8公里长的“天路”终于凿通了。可是,毛相林清醒地意识到,修路只是让他们摆脱贫困的开始。不久,他开始规划村中产业,种植利润最高的漆树,失败了;养蚕、养羊,又失败了。经历了这些教训,他又意识到,脱贫致富还是要靠科学。于是,他遍访县里的农业专家,还到周边各地请教能人。2013年,毛相林经过深思熟虑,重新出发,推广种植“纽荷尔”脐橙。他还积极争取上级的政策支持,得到了县农委的专项资金保障。现在的下庄村,种植了650亩脐橙,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2019年,他们迎来第一个丰收年。

⑨每个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但通往美好生活的道路,注定和那条“天路”一样,惊心动魄,险象环生。

⑩________。毛相林被称为“当代愚公”,但这种“愚”是一种“大智若愚”。毛相林说:“我想,这些不光在修路上有用,在脱贫攻坚上有用,在各行各业,也能让人终生受用!”

(1)简要分析第①段与第②段不能调换的理由。

(2)第⑦段介绍黄会元父子的事迹有何作用?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第①段两个“竟”字,突出表述了对村民改造自然精神的赞叹。

B.第②段画线句中的一系列数字,突出了下庄村的封闭和落后。

C.第④段画线句对毛相林语言的描写,充分显示出他修路的坚定决心。

D.第⑧段两个“失败”,可看出农村干部缺乏经济头脑,管理水平有限。

(4)结合主旨,联系上下文,在最后一段中的横线上,用比较整齐的句式,具体诠释当代“愚公精神”,注意衔接自然,语句通畅。

(1)本题考查段落顺序安排的理由。作答时可从段落描述的内容形成的对比效果进行归纳,第一段主要讲述公路的实景的壮观,再回顾修路,这样对比鲜明,说明这条路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以及现代发扬“愚公精神”之必要。这里运用了“愚公”的典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所以将第①段放在前面更合适,不可调换。

(2)本题考查分析重要情节的作用。作答时可从内容及结构两个角度展开:内容上诠释了“愚公精神”中的自我牺牲内涵,结构上为下文的发展做铺垫。

(3)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

ABC.正确。

D.有误,文中的两次“失败”不能体现“农村干部缺乏经济头脑,管理水平有限”,毛相林帮助村民摆脱贫困的尝试没有成功,他意识到“脱贫致富还是要靠科学”。

故选:D。

(4)本题考查诠释重要概念及语句的衔接连贯。作答时,“愚公精神”的内涵可从文本中归纳总结,再用自然、通畅的语言加以描述。

解析:

(1)①先说修路后的壮观,再回顾修路前的情况,形成强烈对比,说明这条路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以及现代发扬“愚公精神”之必要;②先展示发扬“愚公精神”的成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

(2)在内容上这一事迹体现了“愚公精神”的深刻内涵:在阵痛中拥抱变化,有义无反顾的牺牲,但是为达到既定的目标,绝不动摇。在结构上,为下文“天路”终于凿通做铺垫。

(3)D

(4)示例:只有主动迎击人生的难、世间的险、岁月的苦,在阵痛中拥抱变化,甚至在必要时义无反顾地牺牲,才能真的迎来美好的人生。

(2020无锡)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台风暴雨能不能“灭”蚊

“床前明月光,蚊子好嚣张!”夏天,蚊子再次进入大家视野,有人大开脑洞:“让台风刮跑所有的蚊子吧!”

一、台风会把蚊子都吹跑吗?

台风是一个强大的气旋性旋涡,假如把蚊子放到台风中心,随着旋涡快速旋转,那风力足以把蚊子吹到“九霄云外”。

但台风登陆后,风力明显减弱,对蚊子产生的作用力也减弱。而且蚊子非常“鸡贼”,大风天它们会躲起来,风小了才出来。即使刮台风,它被吹跑的概率也大大降低。蚊子体重很轻,常随风而动。蚊子虽飞翔能力不强,但20多层的高楼也有它的身影,除了“坐电梯”,更多是被风吹上去的。

二、________

蚊子体重极轻,大约是几毫克。当它穿梭于雨滴之间,被重量远远超过自己的雨滴砸中,一滴毛毛雨,可能就是从天而降的一块巨石,蚊子一不小心就呜呼哀哉。真的是这样吗?

然而,蚊子除了继续发挥“鸡贼”特点外,它还有保命“秘诀”﹣﹣极轻的体重和疏水性细毛。飞翔中的蚊子与雨水碰撞时,采取不抵抗策略,或顺势而下,或“侧身翻滚”让雨滴从身侧滑落,或与雨滴融为一体,“以柔克刚”。此外,疏水性细毛使得它们能迅速摆脱雨滴重新飞起,在雨滴落地前逃出。从理论上说,暴雨台风能让蚊子毙命;但若要被彻底“消灭”,是不大可能的。

大雨过后蚊子为何不减反增?

闷热潮湿的天气为蚊虫滋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蚊子更猖狂。成蚊在气温20~30℃、相对湿度80%左右时最为活跃,有积水的地方容易成为蚊子的滋生地。风雨过后,地面上的积水和潮湿环境为蚊子生长、繁殖提供了绝好的温床。

蚊子繁殖力很强,从卵、幼虫、蛹到成蚊,最快只需几天。强风雨无法对蚊子产生大规模的“消灭”效果,不少地方大雨过后蚊虫反而会“报复性”增长。

(1)结合全文,分析开头“床前明月光,蚊子好嚣张”一句的妙处。

(2)依照第一、三两部分小标题的样式,为第二部分拟一则小标题。(不超过15个字)

(1)本题考查开头段落的作用。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台风暴雨能不能“灭”蚊,文章开头化用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引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能够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想知道利用台风暴雨能否消灭蚊子。

(2)本题考查拟题的能力。通读全文可知,本文共分为三个小节。第一小节介绍的说明对象都是台风会把蚊子都吹跑吗;第二小节介绍了暴雨台风能让蚊子毙命吗;第三小节介绍大雨过后蚊子为何不减反增。根据第一、三两部分小标题的样式,可以拟写标题为:一滴雨就能让蚊子呜呼哀哉吗?

解析:

(1)①化用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②突出蚊子之多,让人们对利用台风暴雨消灭蚊子的办法抱有期待。③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和可读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示例:一滴雨就能让蚊子呜呼哀哉吗?

(2020无锡)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顶线思维

①古来世人皆知的底线,也是处世为人的标准,似乎正被某种强大的力量冲撞,这种力量便是顶线。所谓顶线,这里指人类欲望的顶线,即某种期望达到的目的。[甲]

②只有控制住顶线,才能守得住底线。

③“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缺乏顶线思维的人往往放任顶线,被顶线牢牢控制,变成顶线的奴隶,最终上演了一个个人间悲剧。

④有顶线思维的人,知足常乐。他们深知自己真正所需,洞察什么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因而能够从容控制顶线,进而牢牢坚守做人做事的底线。

⑤东晋名将陶侃曾做过县吏,监管渔业,常有下属送东西给他。有位下属送了一坛腌鱼给他,孝顺的陶侃马上念及贫穷的慈母,便嘱托乡人带给母亲。谁知母亲却原封不动地将腌鱼退了回来,并在信中写道:“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已增吾忧矣。”陶侃收到母亲退回的腌鱼和回信,愧疚万分。他从此坚定决心,一生遵循母亲教导。[乙]

⑥欲望的顶线,既是每个人前进的不绝动力,也是人类生产、发展、活动的根本力量。当然,欲望的顶线不是纯粹的、绝对的东西,它需要理智的调控与节制。

⑦渴望高处的阳光,祈求奇迹与辉煌,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美好的顶线。[丙]倘若在追求顶线的过程中,需要突破底线方能成功之时,你是选择洁身自好,坚守底线?还是选择降低,甚至放弃自己的顶线?

⑧[丁]有顶线思维的人,知止不殆。他们面对顶线的情感,始终心怀底线,坚守底线,克服贪婪心理和侥幸心理,从而能够牢牢把握顶线。他们立于天地之间,上有顶线,下有底线,既成全了自己,也成全了社会。

(1)“严控顶线,从而坚守底线,始终廉洁为官。”这句在原文中最合适的位置是B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2)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在说理中的作用。

(1)本题考查语句的位置。第⑤段举陶侃母亲退回他送的腌鱼,告诉他做官要清廉的例子,和“严控顶线,从而坚守底线,始终廉洁为官。”相照应。

故选:B。

(2)“欲望的顶线,既是每个人前进的动力,也是人类生产、发展、活动的根本力量。”阐述了“欲望的顶线”的正面作用,它可以促使人前进。“欲望的顶线不是纯粹的、绝对的东西,它需要理智的调控与节制。”阐述了“欲望的顶线”的正面,指出它需要“理智的调控与节制”才能发挥正确的作用。这句话通过对“欲望的顶线”的辩证认识,引出下文对如何进行“理智的调控与节制”的讨论。

解析:

(1)B

(2)这句话阐述了“欲望的顶线”的正反面,一方面它可以促使人前进,另一方面它需要“理智的调控与节制”才能发挥正确的作用。这句话通过对“欲望的顶线”的辩证认识,引出下文对如何进行“理智的调控与节制”的讨论。

(2020无锡)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夜行

薛培政

①“那天夜里的月亮啊,白亮白亮的,就像被水洗过一样……”九十多岁的凤山爷,说起1941年白露前夜的月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