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阶段测试语文试卷()_第1页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阶段测试语文试卷()_第2页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阶段测试语文试卷()_第3页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阶段测试语文试卷()_第4页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阶段测试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阶段测试语文试卷()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一阶段测验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这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它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应该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的。如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性格形象,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当然追求光明就会与黑暗面形成敌对,这原是矛盾的两面;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不同的,这事实上正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

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

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和平生活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格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国风》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则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

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

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

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相;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性格。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这是基于对饱满的生活热情、新鲜的事物的敏感,与时代的发展中人民力量的解放而相伴成长起来的。它带来了如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的美学

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诣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形象的飞动、想象的丰富、情绪的饱满,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也就是

传统上誉为“浑厚”的盛唐气象的风格。

(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

材料二:

唐朝继隋之后,经过太宗贞观之治,文化交融的过程大大地加速了。南朝的“文”妆点了北朝的“质”,北朝的“质”充实了南朝的“文”,“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一种融合了南北文化之长、与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新文化

达到了成熟的地步。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富有深厚内涵的新文化的升华。

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居住着许多外国的王侯、供职于唐朝的外国人、留学生、求法僧,外国的音乐家、舞蹈家、美术家,以及大量外来的商贾,至于外国的使臣更是络绎不绝。在宗教方面,佛教之外,伊斯兰教、袄教、景教和摩尼教也都得以流行。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交流也给盛唐社会注入新的气息。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

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

关于盛唐经济繁荣的局面,文献中不乏记载。“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元结《问进

士》)“四方丰稔,百姓殷富……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郑崇《开天传信记》)从中宗

神龙元年到玄宗天宝十四年,短短五十年间,唐朝人口增幅达40%。天宝年间人均粮食达

到了700斤。无法想象,在一个民生凋敝、战乱频仍、国家分裂的时代会有什么气象可言。

在安定的局面下,儒、释、道三教得以并用,思想界出现比较自由的气氛。在这样的气氛中,诗人们可以从各方面汲取营养。李白信道,杜甫尊儒,王维崇佛。他们的不同信

仰,对形成各自的诗歌风格起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与此同时,文化也从少数士族文人手中转移到中下层庶族文人手中。这批在唐朝建国后成长起来的新人,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比较了解社会的实际、政治的利弊和民生的疾苦。他们有抱负、有见识、有能力,敢于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盛唐文化实际上主要是这批新人创造出来的,盛唐气象也就是这批新人的气

象。

(摘编自袁行霈《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白“万古愁”的咏叹虽然感情沉重,但比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更为气象万千,

充沛饱满。

B.朝气蓬勃作为盛唐气象最为突出的特点,既是盛唐诗歌的艺术风格,也是盛唐时代的性

格特征。

C.盛唐时代和平繁荣,性情更为平易开朗,其深入浅出的诗歌风格与《国风》比较接近。D.唐代儒释道三教并用,诗人可以从多方面汲取营养,不同的诗风与其不同的信仰有一

定的关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盛唐时代,人民力量高涨,喜欢歌颂正面力量、追求光明理想的作品,不喜欢揭露

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的作品。

B.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借用玲珑剔透的意象表述饱满的内心感受,体现了盛唐

气象宏大浑厚而又精微敏感的艺术特征。

C.盛唐诗歌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从而使盛唐气象呈现出鲜明开朗、形象飞动、想

象丰富、情绪饱满等特征。

D.唐朝实行科举取士,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获得了较高的政治地位,门阀士族长期垄断

政治的局面也因此被打破。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盛唐气象”的一项是()(3分)

A.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B.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C.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D.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4.材料一在论述“盛唐气象”时,提到楚国的屈原和南唐后主李煜,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4分)

5.假如你在进行关于盛唐文化的研究性学习,要针对“盛唐气象的成因”写一份报告,请

结合材料二,列出报告要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被荒唐证实着的传说

铁凝

围绕一座赵州桥,有着许多故事,人们把它编辑成书,有字典样厚。那故事大都和八

仙联在一起。

中国人差不多都知道,鲁班修完这座长虹般的拱桥后,便有八仙纷纭而至的事:他们怀着对人间的疑惑且玩世不恭的心理,尽与鲁班开些不大不小的玩笑。先是张果老倒骑驴背对鲁班的戏弄,而后是柴王对这桥在力学方面所进行的更严峻的考验。然而鲁班经受住

了这考验,在桥的存亡关头,他只身乘小舟用手托住了这桥,从此在桥的石拱上留下了永

恒的凭证——一个簸箕大的手印。

包括这鲁班在内的传说毕竟是传说,八仙当然不会光顾这里,设计并主持这建桥工程的也不是鲁班,那本是隋朝大匠人李春。这些建桥的荣誉不知何时、又因了一个什么契机而转移给鲁班的。人的主观愿望原来是这样顽强,即使解放后有人在桥头立塑像为李春正名,人们还是执拗地认定桥是鲁班所建,参观者还是不顾守桥者李春的存在直奔那桥的本身。也许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存在,李春和鲁班倒显得并不十分重要了吧,这本是一个民

族的璀璨,就像经过几个朝代才完整起来的长城,荣耀都归于秦嬴政一人那样。

我不止一次登上赵州桥,不止一次为它那宏伟的体魄、精巧而合理的结构、美不可言的装饰所倾倒。我尤其喜欢栏板上的装饰浮雕,那上面雕的尽是蛟龙的穿水和蛟龙们扭结

在一起的嬉戏。

有雕塑家告诉我,这龙和水、水和龙用浮雕表现本是一件不易之事,它不似明清两代宫廷的丹墀,不似那些黄瓦朱墙前的华表石柱,那些龙们都带着一身华责,带着一身皇族统治欲的威严,因而也带着一身程式和套数。这里的蛟龙不然,它纯属一些普通人没有限制的自由想象,好像在绘制草稿时,任何借鉴都没有,它们本是平民们大脑和手的自由驰骋。那些流畅的线,那些龙和水恰当的凹陷凸起,那些朴实无华、削石如泥的刀法,那实在是一种神奇的豪迈,是智慧和力量的结合。似这样神奇的豪迈,这样的智慧和力,你只

有在欣赏罗丹和米开朗琪罗时才会有同感。

然而,这些身着粗布大袄、曾在干涸的河床里做着棉花和梨的生意的赵州人,是怎样获得这智慧和力、这神奇与豪迈的?尽管他们有大匠李春做指导。也许不止我一人在获得

这欣赏的满足之后,又带着这疑问离去。

前不久我又一次来赵州,这次是陪几位文学和美术界同仁来看这座桥的。中午,由这县的政府招待我们在政府招待所吃午饭,我知道这里人不讲应酬、少寒暄。此时面对这一桌连我都认作名流的来客,政府方面竟连一个作陪的也没有。只有招待所的服务员双手捧着一个个大茶盘、大脸盆忙活着上菜,一只红烧肘子足有十几斤重,连着猪的蹄脚和盘端来;一块块油炸豆腐有半个鞋底大小且刀工之不规矩到你难以置信的地步;一脸盆“糊汤”

里漂着二三寸长的馃子段和大衣扣子般大小的葱花;其余菜肴被装在盘里都像山样地满

当。没有人为你劝酒夹菜,一切方便都留给你。你尽可不管不顾,你尽可吃得失态。这实在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失却了左顾右盼的境界,一种无须做作的境界。饭后,一位政府工作人员早将一筐上好的雪花梨搬上了我们乘坐的面包车。显然,它本来也是席间的一道水

果点心,因了我们的急于赶路才被搬至车上的。

车开起来,大饱了那肘子、那豆腐、那山模山样的炒菜的我们,便迫不及待地打开了这梨筐。原来就像赵州人炮制了那出其不意的菜肴一样,赵州的自然不知为什么也把这梨造就得如此出人所料。每个梨足有一斤以上吧,那粗犷的模样、沉重的分量,你拿在手里像拿起了一件称手的打制工具,好像人的嘴原本是不可以对付它的。面对这个大自然的随意造就,你怎么也无法将它与珍稀果品相提并论,充其量不过是个大水萝卜吧,虽然它以它的真正品格早已驰名中外了。有人把嘴张个满圆咬下一口,在证实了这梨本不是大水萝卜之后,高叫着说:现在我明白赵州人为什么能雕出那么好的栏板了。你们想,吞个红烧

肘子,喝一脸盆糊汤,再吃个斤把重的大梨,然后拿起榔头上桥。

又有人补充说:没人和你推让寒暄,你是自管自地吃饱的。

招来了一车人的笑。然而谁都觉得这是个最接近解析的解析,虽然它充满不折不扣的

荒唐。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班造桥,八仙纷纭而至的故事使赵州桥充满了传奇色彩,人们把与赵州桥相关的八

仙故事编辑而成的书,厚如字典一般。

B.赵州桥形如长虹,体魄宏伟,结构精巧,装饰美不可言,不仅是中华民族古代优秀建

筑的代表,也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C.隋朝人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了赵州桥,可人们却执拗地认定桥是鲁班所建,“执拗”一

词,表明了对这种行为的否定态度。

D.明清两代的宫廷丹墀和黄瓦朱墙前华表石柱上的那些龙虽然华贵、威严,但因带着程

式和套数,并不难以用浮雕的形式来表现。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有关赵州桥的传说故事开篇,体现了赵州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为后文探

寻赵州人建桥之疑做了铺垫。

B.八仙怀着对人间的疑惑且玩世不恭的心理戏弄和考验鲁班的传说,从侧面表现了赵州

桥的建造技艺与所受的赞誉。

C.将欣赏赵州桥时的感受与欣赏艺术家罗丹和米开朗琪罗时的感受进行对比,意在

赞美普通平民的智慧和力量。

D.赵州雪花梨模样粗犷,是大自然随意造就,无法与珍稀果品相提并论,可是品格极高,

将其作为了赵州人的象征。

8.本文在写赵州时用大量笔墨写了吃午饭的情形,对此你如何理解?(4分)

9.“荒唐”一词是理解本文的钥匙,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琼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芝署为府长流参军。文襄以仪同开府,引为刑狱参军,每加勉劳。并州尝有强盗,长流参军推其事,所疑贼并已拷伏,唯不获盗赃。文襄付琼更令穷审,乃别推得元景融等十馀人,并获赃验。文

襄大笑,语前妄引贼者曰:“尔辈若不遇我好参军,几致枉死。”

除南清河太守,平原郡有妖贼刘黑狗,构结徒侣,通于沧海。琼所部人连接村居,无相染累,邻邑于此伏其德。郡中旧贼一百余人悉充左右人间善恶及长吏饮人一杯酒无不即知。郡民赵颍曾为乐陵太守,八十致事归。得新瓜一双自来送。颍恃年老,苦请,遂便为

留,仍致于听事梁上,竟不剖。人遂竞贡新果,至门间,知颍瓜犹在,相顾而去。

初,琼任清河太守,裴献伯为济州刺史,酷于用法,琼恩于养人。房延佑为乐陵郡,过州,裴问其外声,佑云:“唯闻太守善,刺史恶。”裴云:“得民誉者非至公。”佑答言:

“若尔,黄霸、龚遂君之罪人也。”后有敕,州各举清能。裴以前言,恐为琼陷,琼申其

枉滞,议者尚其公平。迁左丞,行徐州事。徐州城中五级寺忽被盗铜像一百躯,有司征检,四邻防宿及踪迹所疑,逮系数十人,琼一时放遣。寺僧怨诉不为推贼,琼遣僧,谢曰:“但且还寺,得像自送。”尔后十日,抄贼姓名及赃处所,径收掩,悉获实验,贼徒款引,道

俗叹伏。

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余。后淮北人饥,复请通余淮南,

遂得商估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后为大理卿而齐亡,仕周为博陵太守。

(节选自《北齐书·循吏》)

10.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每

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郡中旧贼A一百余人B悉充C左右D人间善E恶及长吏F饮人一杯酒G无不即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推,推求,与《屈原列传》中"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的“推”含义相同。

B.一时,指短时间,与《孔雀东南飞》中的“蒲苇一时纫”的"一时"含义相同。

C.至公,科举时代为对主考官的敬称,谓其大公无私。文中意为最公正。

D.岁,岁星,后为年的别称,有岁月之意,亦可指人的年龄。文中指年景,农事收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琼幼年跟随父亲在边境,曾去拜见东荆州刺史曹芝,曹芝很赏识他,即委任他为府长

流参军。

B.房延佑任乐陵郡太守,路过济州,裴献伯问他外界的反应,他将百姓的评价反馈给裴献

伯,裴献伯深以为然。

C.在徐州城中五级寺铜像失窃案中,寺院的僧人起先抱怨苏琼不为他们追寻贼人,但最后

僧人与百姓都对其叹伏不已。

D.以前的制度以淮河为禁区,不允许商贩随意往来。但因苏琼的上表,在两淮地区遭灾时,

商人得以往来,淮河两岸货物得以流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颍恃年老,苦请,遂便为留,仍致于听事梁上,竟不剖。(4分)

(2)裴以前言,恐为琼陷,琼申其枉滞,议者尚其公平。(4分)

14.结合全文,简要概括苏琼为官的特点。(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夷陵岁暮书事呈元珍表臣

欧阳修

萧条鸡犬乱山中,时节峥嵘忽已穷。

游女髻鬟风俗古,野巫歌舞岁年丰。

平时都邑今为陋,敌国江山昔最雄。

荆楚先贤多胜迹,不辞携酒问邻翁。

①这首诗写于景祐三年(1036)岁末,被贬夷陵,元珍、表臣都是峡州的官员。②敌国,指春秋时的楚国,夷陵古属楚,另一说三国时,吴蜀战争于此。③邻翁,

指处士何参,居于县舍之西,多知荆楚故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写夷陵偏僻荒凉,鸡狗在山中乱跑,年关之时,诗人生活陷入困苦。B.颔联展现夷陵的风土人情,女子发髻古朴,巫师载歌载舞,庆祝谷物丰收。C.颈联句诗人思接古今,追忆起这里昔日的繁盛雄姿,增强了夷陵的历史感。

D.本诗写得平实有味,富有生活情趣,虽无一句抒情,但处处浸透诗人情感。

16.本诗尾联与杜甫的《客至》中“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都是以酒款待邻

翁,请简要分析其中蕴含情感的异同。(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夸张的手法描写宫人早晨梳妆打扮时的情景,她们倒掉洗

脸水后,就会出现“”的景象;她们焚香熏衣时,就会出现“”的景象。

(2)《神农食经》记载茶的功效“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而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中“,”两句,说明陆游喝茶不为提神之效。

(3)小明看完《长安三万里》后,了解到少年杜甫的事迹和胸襟,但不知道杜甫之后的情况。刘老师认为他可以从古诗中直接找到解析,比如“,”就是杜

甫晚年的真实写照。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媒体时代,①短视频作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②具有趣味性、生动性、故事性、交互性等特点,③并以碎片化、低门槛和强时效性等特征被视为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路径。④乡村短视频博主基于丰富多彩的乡村资源为基础,⑤以个人化视角和主体性意识进行创作。⑥他们将短视频这一形式与乡村本土文化内容创造相结合,⑦以日常化、生活化的乡村为叙事场景,⑧来发现真实自然的中国乡村面貌,⑨形成极具艺

术风格的烟火气息。

像“禾下乘凉梦”“开渔第一网”,这些短视频的关键词承载着不同视角下的乡村故事,唤醒了几代人的集体记忆,引发乡情共鸣,使乡村短视频成为很多拥有乡村生活经历者的

心灵慰藉与乡思寄托,也成为很多城市生活者不曾见过的“新鲜世面”。

A,乡村生活不断流动变化。乡村短视频内容生产者也与时俱进,不断建构形成新的风格化影像,展现中国乡村的迷人魅力,使观众对乡村产生无限想象。无论是优雅诗化的田园牧歌、粗犷豪迈的农村纪实,或是真切乡愁、工匠精神、民族风情,还是烟火气

息,都让人们看到B,以及乡村影像创作的多种可能。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19.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述准确流畅,逻辑严

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儿时的春节,其实和现在没有太大的不同,这种喜庆团圆的氛围,在我们的生命里汩汩流淌,像万古长存的精神图腾。我记事起的第一个春节,是幼儿园中班。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给我买了新衣服,再加上爸爸妈妈给买的新衣服,瞬间收获了三身新衣服。鞋子呢?初次参加工作的大舅用自己的工资给我买了人生的第一双红皮鞋;从上海出差回来的大伯,从西装口袋里掏出一双棕色搭扣的小牛皮鞋,把上海滩的时尚洋气带到了我的身边。

除夕还没到,姥姥就把过年吃的烧肉、烧鸡、烧鱼、炸糕等吃食送到了我家。

后来,筹备年货的工作就落到了爸爸妈妈头上。早早地,爸爸会买好年画、对联、福字,给我讲倒着贴“福”字的习俗。妈妈则在用满满当当一桌又一桌的美食,抚慰过年那

几天家人和亲友的胃。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年货的筹备悄然落在了我肩上,不仅要准备自己家的,还有父母和亲戚的,遇到了好货,总要问他们一句:“有没有,我这边先备上了。”这是过年的仪式

感,点滴亲情在不经意间流淌。

20.文中加点的词“筹备”可换成“准备”,“抚慰”可换成“喂饱”,但表述效果不如原

词,为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2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如话家常,读来倍感亲切温馨,这一表述效果是怎么取得的?(2

分)

22.语言文字运用I和II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像”,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4分)

(1)像“禾下乘凉梦”“开渔第一网”这些短视频的关键词承载着不同视角下的乡村

故事。

(2)这种喜庆团圆的氛围,在我们的生命里汩汩流淌,像万古长存的精神图腾。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国家领导人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的回信中指出:“你们在信中

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这告诉我们,青年人就要

有“自找苦吃”、艰苦奋斗的精神。

以上材料,能给当代青年以深刻的启示。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语文解析参考

1.A2.B3.B

4.①文章以屈原的《离骚》为例,论证有思想性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②文章将李煜的《虞美人》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体现两者在描写愁怨及形象上的差异,突出盛唐气象饱满蓬勃的特点。(2点4分)

5.①南北文化、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对盛唐气象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②和平安定、经济繁荣的社会局面,为盛唐气象的形成奠定了基础。③自由开放的思想氛围,对盛唐诗人的诗歌风格形成起了重要作用。④抑制门阀士族政策的实行,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创造出盛唐文化。(答出3点6分)

6.B7.C

8.①以吃午饭的情形,体现赵州人的处事风格。虽来客都是名流,政府却没人作陪,不讲应酬,表现了赵州人认真务实、不屈意阿附的处事风格。②以饮食文化,体现赵州人的性格特征。大茶盘、大脸盆以及山模山样的肘子、豆腐,满当的菜肴,表现了赵州人热情好客、粗犷豪迈的性格特征。③以写午饭情形为切入角度,解开心中的疑惑:赵州桥体现的智慧和力、神奇与豪迈,正是来自赵州人骨子里认真务实行事风格和粗犷豪放性格特征。(1点2分,2点4分)

9.①“荒唐”一词正话反说,众人得出的结论看似荒谬无理,实侧形象化地揭示了赵州的普通人却能造出精美的赵州桥的原因。②“荒唐”对应“传说”,众人联想的夸张和赵州传说的传奇相得益彰,唯有如此方能使赵州桥的传奇得以合理解释,增添了赵州桥的传奇色彩。③“荒唐”幽默诙谐,赞美了赵州劳动人民粗犷豪迈却凭借自由想象、智慧与力量创造的伟大成就。(1点2分,3点6分)

10.BDG

郡中旧贼一百余人/悉充左右/人间善恶及长吏饮人一杯酒/无不即知

11.A推:审理;推此志:推赞、推许

12.B

13.(1)赵颍仗着自己年纪大,竭力请求苏琼收留,苏琼于是把瓜留下,他把瓜放到大堂的梁上,始终不切开。(苦,致,竟,句意大体准确)

13.(2)裴献伯因为先前的话,担心被苏琼陷害,而苏琼反而去为他申诉长期停滞(不能提升)的委屈/不得申雪的冤屈,议论的人都很称许苏琼的公平。(为,枉滞,尚,被动句)

14.①恪尽职守,治理有方②依法执政,清廉自律/不徇私枉法

③心胸宽广,持平公正④广施恩义,为民请命

(一点1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给满分)

15.A

16.相同点:都表现出诗人与邻翁相交的快乐,情深义重。(2分)

不同点:本诗尾联叙述夷陵有很多名人遗迹,诗人携酒拜访邻家老翁,与他畅谈地方典故,展示出诗人虽遭贬谪,身处荒僻,但不愁苦悲戚,却寻古访幽的生活情趣,充满了一种积极达观的精神。(2分)

杜诗的尾联描写诗人酒至酣处,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的情形,表现出诗人的率真诚朴,兴致高昂。(2分)

17.①.渭流涨腻②.烟斜雾横

③.矮纸斜行闲作草④.晴窗细乳戏分茶

⑤.万里悲秋常作客⑥.百年多病独登台(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8.A随着社会经济发展B更为全面的乡村面貌(每处2分)

19.④乡村短视频博主基于丰富多彩的乡村资源(或“乡村短视频博主以丰富多彩的乡村资源为基础”);

⑧来呈现(或“展现”等)真实自然的中国乡村面貌;

⑨形成极具烟火气息的艺术风格。(每处2分)

20.①“筹备”指筹划、考虑,比“准备”更加周到、更加全面,多指重大的事情。“准备”指预先安排,多指一般行动。这里将“筹备”大词小用,更能够突出春节在家人心中的重要性,表现出对春节的浓厚的感情。

②“喂饱”指让对方吃饱,而“抚慰”意思是抚恤、安慰。此处使用“抚慰”一词将胃与心相连,体现了妈妈准备的美食不仅让家人和亲友的胃得到满足,心灵也得到安抚,表现了浓浓的亲情和大家对春节的期盼(1点2分)

21.画横线句运用朴实日常的口语,情境化地再现了筹备自家、父母和亲戚的年货的情形,充满生活气息,流露出对父母和亲戚的关心惦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