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3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卷(解析版)_第1页
【历史】2023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卷(解析版)_第2页
【历史】2023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卷(解析版)_第3页
【历史】2023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卷(解析版)_第4页
【历史】2023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填写清楚,并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上,否则作答无效,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卡。4.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1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战国时期,儒墨法三家的游学区域都在扩大,从游学的核心区域来看,儒墨两家从集中走向分散,而法家却由分散逐渐集中到楚地、秦和三晋地区,且在地理位置上是接壤的。这体现了该时期()A.社会变革导致分裂动荡 B.士人群体的崛起C.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D.统一趋势的加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据材料“法家却由分散逐渐集中到楚地、秦和三晋地区,且在地理位置上是接壤的”并结合所学,儒、墨等学派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分化为主张存在不少差异的不同的分支,对当时政局影响越来越小。而法家在经过一二百年的发展之后至战国后期渐趋集中和整合,战国时期很多法家代表人物在楚地、秦和三晋地区变法,如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魏国李悝变法等,法家思想及法家变法运动为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故材料信息体现了该时期统一趋势的加强,D项正确;AB项是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存在的现象,不能作为材料中变化的原因,排除AB项;C项符合史实,但不能据材料得出该结论,儒墨法三家游学核心区域,都既有经济发展好的也有经济发展不好的,三家游学的核心区域与经济发展好坏无必然关系,且各派在何地区流行受政治(诸侯采纳与否)、经济、思想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2.隋唐时期在丰富制图学、修著地理方志、探索域外知识、黄河源考察、海陆变迁及潮汐认识等方面较前代有明显进步。这反映了隋唐()A.重视科技的实用性 B.中外文化交流频繁C.科技研究侧重实验 D.民族交融得到加强【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隋唐时期对于一些地理知识进步明显,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各地人情风貌,因此反映了隋唐重视科技实用性,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外文化的交流,排除B项;古代科技更侧重经验总结,排除C项;材料只是涉及关于地理知识方面的进步,和民族融合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3.宋代不仅有官方铸造的标准权衡器、民间私铸的大型石权,还有专供军队使用的军权,种类和性质多样,且从权衡器的制作、发行、使用到校验,均有专门负责的机构和职官。由此说明宋代()A.交易的公平性得到保证 B.重视维护经济市场秩序C.统一稳定政治局面形成 D.官营手工业的发展迅速【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宋代的权衡器种类多且均有专门负责的机构和职官,据所学可知,权衡器是方便市场交易用具,宋代对权衡器的重视说明其重视维护市场秩序,B项正确;A项说法绝对化,宋代权衡器多且政府重视其制作、发行、使用到校验,这些举措有利于交易的公平,但是保证夸大了作用,排除A项;C项说法不符史实,宋朝并未形成统一的政治局面,排除C项;材料没有突出官营手工业,无法得出宋代官营手工业的发展迅速的认识,排除D项。故选B项。4.清王朝规定,蒙古、新疆、西藏地区的民事、行政和命盗刑事案件都归理藩院之直属机构理刑清吏司管辖。在案件的执行上,一般的刑事案件,可以罚牲畜来代替惩罚,对无力缴纳者或案情有疑者,可以顶佛经入誓,做出保证,则可免罪。这一做法旨在()A.加强边疆地区司法体制建设 B.促进佛教事业发展C.保证对辽阔帝国的治理效能 D.践行儒家民本思想【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在案件的执行上,一般的刑事案件,可以罚牲畜来代替惩罚,对无力缴纳者或案情有疑者,可以顶佛经入誓,做出保证,则可免罪。”并结合所学可知,对于边疆地区民事、行政和命盗刑事案件的处理,清王朝治理方式较为柔和,对百姓相对宽容,这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增强对辽阔帝国的治理效能,C项正确;“司法体制建设”并非材料所述做法的最终目的,排除A项;“顶佛经入誓,做出保证”,体现清政府处理案件的灵活和以民为本,这一做法并非为了促进佛教事业发展,排除B项;材料所述做法虽践行了儒家的民本思想,但并非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5.1846年至1856年的十年中,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和生丝几乎连年递增,茶叶从1846年的46746千磅递增到1856年的63278千磅,生丝从20270包递增到58551包。这一变化本质上反映了()A.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中国手工业品深受英国人喜爱C中英贸易中国处于顺差地位 D.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46年至1856年(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列强掠夺中国农副产品,把中国变成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项正确;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材料并未说明英国人对于中国手工业品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只交代了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和生丝数量在连年递增,并未有交易数额的数据,所以不足以说明中英贸易中国处于顺差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他(毛泽东)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他根据对农村的直接考察断定,占人口70%的贫农是“革命的先锋……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由此可见,毛泽东的这一革命策略()A.借鉴了俄国十月革命经验 B.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C.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 D.指明了正确的革命道路【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认为毛泽东根据对中国农村的直接考察,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为中国革命制定了不同于俄国革命的新式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由此可见,毛泽东的这一革命策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B项正确;俄国十月革命是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据材料“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可知,“借鉴了俄国十月革命经验”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党内出现“左倾”错误,排除C项;材料侧重于毛泽东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没有说效果,排除D项。故选B项。7.下表是1923年—1928年青岛海关查获日军军火走私统计表,据表可知该时期()年份种类各种手枪(支)来复枪(支)机枪(支)步枪(支)各种子弹(发)飞机(架)19231128318670415648011924816623380192565662380019263223700001927706300066465978021928472014628021A.日本逐渐加紧侵华步伐 B.中国近代海关制度不够健全C.日本支持中国军事建设 D.日本意在扭转对华贸易逆差【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3年—1928年(中国)。根据所学可知,1922年2月,《解决山东悬案》正式签订,中国将收回青岛和胶济铁路的主权。日本对此不甘心,通过继续扶持盘踞在青岛当地的土匪,并阴谋策动土匪拦劫胶济铁路列车,以此贬损中国管理交通的能力,妄图重新掌控胶济铁路,想要继续维持其殖民统治,这期间大量向青岛走私烟火就是为了扶持盘踞在青岛的土匪,以便加紧对中国的侵略,A项正确;青岛海关查获了大量的日军军火走私,这说明海关制度是起了作用的,排除B项;日本支持中国军事建设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没有相关贸易数据,所以无法得出中日贸易存在逆差,排除D项。故选A项。8.1981年,首都钢铁公司在企业内部实行岗位分工承包和专业承包,即把每个岗位的责任、考核标准、经济效益同职工的收入挂钩,由此出现了很多干部、工人讲求经济效益,积极生产的动人事迹。该现象()A.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启迪 B.表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突出了城市企业职工的利益 D.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导向【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的、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1年(中国)。根据材料“把每个岗位的责任、考核标准、经济效益同职工的收入挂钩,由此出现了很多干部、工人讲求经济效益,积极生产的动人事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81年部分国企,将经济效益与员工的收入挂钩,这让城市企业职工的利益与经济效益一致,这调动企业员工的生产积极性,C项正确;1983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启迪”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在198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导向”在1992年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9.对于希腊人在希波战争中取得胜利的原因,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摒弃了神秘主义的认知倾向,将它归之为希腊装备精良、纪律严明、行动敏捷、领导有方以及处于防御优势的结果。希罗多德的上述观点反映出()A.希腊取得战争胜利具有必然性 B.民主政治提高了希腊作战实力C.史学观念从神本向人本的转变 D.经济繁荣促进历史认识的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希罗多德摒弃了神秘主义的认知倾向,认为希波战争中取得胜利的原因是希腊装备精良、纪律严明、行动敏捷、领导有方以及处于防御优势,这就使得神话性历史转为世俗、人类的历史,反映出史学观念从神本向人本的转变,C项正确;“必然性”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希腊装备精良、纪律严明、行动敏捷、领导有方以及处于防御优势,没有说民主政治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希罗多德对历史认识的发展与经济有关,排除D项。故选C项。10.1677年,英国议会不断致函查理二世,要求联荷反法。在多次越发激烈的请愿之下,查理二世拒绝道:“你们已经侵犯了一国之君的一项无可争议的特权,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们,从未有哪个时期,国君宣布战争和媾和的权利被如此侵犯过。”由此可知()A.议会提议不符合国家利益 B.国王与议会存在权力较量C.国王行为违背《权利法案》 D.国王统而不治的趋势明显【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77年英国。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了1677年英国议会要求国王查理二世联合荷兰对付法国,结果国王查理二世认为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这说明国王与议会之间在进行权力的较量,B项正确;据材料无法得知英国联荷反法的建议不符英国国家利益,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权利法案》颁布的时间是1689年,题干涉及时间是1677年,当时英国还未颁布《权利法案》,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是在光荣革命后,排除D项。故选B项。11.下图是1940年至1944年美国妇女就业情况统计表劳动比例工厂雇佣家庭佣人幼儿母亲据图表分析,这一时期美国妇女就业情况发生变化根本原因是()A.自由贸易经济政策的推动 B.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C.社会化大生产的持续推进 D.女权运动的深刻影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0-1944年(美国)。根据材料可知,1940-1944年美国妇女在工厂就业劳动比例上升,家庭佣人就业比例下降,结合所学可知,这段期间是二战时期,男性劳动力短缺推动女性进入工厂就业,B项正确;自由贸易经济政策时间不符,排除A项;社会化大生产不符合二战背景,排除C项;女权运动的影响不是美国妇女就业情况变化的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12.1966年时任法国总统的戴高乐在记者招待会上明确宣布法国将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1968年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美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逐渐激烈;1969年勃兰特大选获胜当选联邦德国总理,主张实行与苏联缓和关系的“新东方政策”。上述国家的对外政策体现的实质是()A.外交政策打破意识形态壁垒 B.美国霸权主义政策阻碍东西方交流C.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 D.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世界)。根据材料“宣布法国将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日美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逐渐激烈”“主张实行与苏联缓和关系的‘新东方政策’”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60年代,随着法国、德国经济的发展及日本经济的崛起,国家实力的增强,它们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在外交上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要求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表明在两极格局之下世界政治、经济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D项正确;法国、德国、日本与美国同属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相似,排除A项;“美国霸权主义政策阻碍东西方交流”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只是揭示了上述国家的对外政策的表象,并未揭示其实质,排除C项。故选D项。第Ⅱ卷(160分)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美国对苏联的贸易管制政策可以追溯到苏俄革命时期……30年代美国承认苏联并给予最惠国待遇,美苏经济关系理应得到顺利发展。然而苏联在战争危机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谋求自保,使美国不愿意积极推动美苏经济关系的发展。美苏经济关系的“蜜月”实际上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度过的。战后苏联把经济复兴资金的来源,寄托在战败国的战争赔偿和美国的经济复兴援助上。美国却完全堵死了向苏联继续提供租借物资援助和经济复兴贷款的大门,并且从根本上改变了德国战争赔偿乃至德国重建政策的方向。苏联在战后经济复兴问题上越得不到美国的经济援助,在德国战争赔偿问题上与美国的对立越深化。美苏双方都重新估价对方的战略意图,走向全面对抗。美国对苏贸易政策也逐渐从自由多边贸易向贸易管制方向转变。——摘编自崔丕《美国的遏制战略与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论纲》材料二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国家一直没有放松过对中国的军事技术封锁及武器的禁运……1949年美国国会出台了《美国1949年出口管制法》,这是美国采取对中国武器禁运政策的开始,也是西方国家对华禁运的滥觞。1949年11月22日,美国又同英国、法国等一些国家举行秘密会议,成立了一个不公开的组织——“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限制对社会主义国家输出战略性物资和技术,而对中国的出口管制尤其严格……90年代中国开始与以色列接触寻求引进预警机等先进武器装备、寻求在无人机等领域进行合作等。美国大加阻拦并施加压力,迫使以色列有关公司中止与中国签署合同。在美国眼里“中国”与“军事”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美国出口到中国的任何东西,都可能与“军事”联系起来。这是美国封锁中国的一个生动写照。——摘编自韩旭东《美国对华技术封锁50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对苏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扼制中国发展的主要手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建国初期中国打破其封锁的主要措施。(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大国交往的认识。【答案】(1)变化:20世纪30年代美国缓和与苏联关系,承认苏联并给予最惠国待遇,但不愿意积极推动美苏经济关系的发展;二战期间美国与苏联建立合作和同盟关系,给予经济和军事援助,联合对法西斯国家作战;二战后美国对苏联采取遏制和对抗政策,形成美苏冷战对峙格局,美国对苏实行贸易管制。原因:国际形势的发展和美国国家利益的需要。具体而言,20世纪30年代美国与苏联关系缓和但没有明显发展,主要是因为帝国主义国家扼杀苏俄的企图失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要成就,经济、军事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增强,帝国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敌视和偏见,美国不满苏联谋求自保,向法西斯国家妥协。二战期间美国与苏联建立合作和同盟关系,主要是出于与法西斯国家作战的需要。二战后美国对苏冷战,主要是由于美国和苏联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冲突。(2)主要手段:技术封锁,包括军事技术封锁及武器的禁运;政治上不承认;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和威胁;外交孤立。主要措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加强经济和科技等方面的合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亚非会议,发展与亚非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坚持独立自主、自立更生,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发展科学、教育、文化事业;实施改革开放,引进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3)认识:国际形势和国家利益是影响国家外交政策和国家间关系的主要因素;强大的综合国力是保障国家利益和开展平等外交的基础和后盾;在对外交往中要坚持独立自主,勇于捍卫国家尊严和利益;要根据国内、国际形势变化制定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要重视发展与大国的外交关系,推动友好平等基础上的交流合作;要摒弃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对抗,坚持和平发展、携手合作,为维护国际和平和推动世界发展贡献力量,做负责任的大国。【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和苏联。变化:据材料“30年代美国承认苏联并给予最惠国待遇,……然而……美国不愿意积极推动美苏经济关系的发展”得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缓和与苏联关系,承认苏联并给予最惠国待遇,但不愿意积极推动美苏经济关系的发展;据材料“美苏经济关系的‘蜜月’实际上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度过的”并结合所学得出二战期间美国与苏联建立合作和同盟关系,加强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联合对法西斯国家作战;据材料“战后……美苏双方都重新估价对方的战略意图,走向全面对抗。美国对苏贸易政策也逐渐从自由多边贸易向贸易管制方向转变”得出二战后美国对苏联采取遏制和对抗政策,形成美苏冷战对峙格局,美国对苏实行贸易管制。原因: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对苏政策的变化源于国际形势的发展和美国国家利益的需要。结合所学,20世纪30年代美国与苏联关系缓和但没有明显发展,主要是因为帝国主义国家扼杀苏俄的企图失败,苏联苏维埃政权得到稳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取得重要成就,经济、军事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增强,帝国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敌视和偏见。据材料“ 苏联在战争危机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谋求自保,使美国不愿意积极推动美苏经济关系的发展”并结合所学得出美国不满苏联谋求自保,向法西斯国家妥协。结合所学,二战期间美国与苏联建立合作和同盟关系,主要是出于与法西斯国家作战的需要。据材料“战后苏联把经济复兴资金的来源,寄托在战败国的战争赔偿和美国的经济复兴援助上。美国却完全堵死了向苏联继续提供租借物资援助和经济复兴贷款的大门,并且从根本上改变了德国战争赔偿乃至德国重建政策的方向”并结合所学得出二战后美国对苏冷战,主要是由于美国和苏联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冲突。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主要手段:据材料“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国家一直没有放松过对中国的军事技术封锁及武器的禁运”得出技术封锁,包括军事技术封锁及武器的禁运;结合所学,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和外交上孤立的政策,企图扼杀新中国。主要措施:结合所学,从对内和对外两大方面分析,对外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加强经济和科技等方面的合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亚非会议,发展与亚非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对内坚持独立自主、自立更生,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发展科学、教育、文化事业。实施改革开放,引进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教育。【小问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结合所学,从影响大国外交关系的因素、发展与大国外交应当采取的政策方针等方面分析。比如国际形势和国家利益是影响国家外交政策和国家间关系的主要因素;强大的综合国力是保障国家利益和开展平等外交的基础和后盾;在对外交往中要坚持独立自主,勇于捍卫国家尊严和利益;要根据国内、国际形势变化制定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要重视发展与大国的外交关系,推动友好平等基础上的交流合作;要摒弃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对抗,坚持和平发展、携手合作,为维护国际和平和推动世界发展贡献力量,做负责任的大国。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间和空间本是一切事物研究的两个基本维度,不过以往的各种学科研究中,对两个维度地位的轻重认识不统一。传统的历史研究往往是见“人”而不见“地”,见“时”而不见“空”;或是只将“地”和“空”无机地作为“人”和“时”的序幕和陪衬;或是见一“小地”而见一“大人”,或是尽全了“时”而无机地择一二“空”作为点缀。具体而言,就是传统历史研究一是只注重历史的时间迁移,不注重历史的空间差异;一是只注重历史的个别空间,而不尽全地关注历史的所有空间。换句话说,即是指传统历史研究习惯于用极个别定性文字进行全方位的“归纳推理”,只注重个别地域点上的时间迁移,“泛泛而谈”地以个别空间点代替全部空间面进行推论,而这种地域空间“点”资料的选择往往是无机的或是主观的。——摘编自蓝勇主编《中国历史地理学》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围绕“时空”的两个基本维度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论题:古代中国大运河因时空变化而开凿、调整。论述: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了进攻齐国,运兵运粮,征调民夫,在长江与淮河之间开凿一条运河,叫做“邗沟”,这就是后来大运河在江苏境内的一段。隋朝建立后,以长安为都城并营建东都洛阳,政治中心仍在北方,但是,北方的粮食生产却不能满足京师的需要,需要把南方的粮食运往北方,河运具有很大优势,而我国缺少南北走向的大河,故用人工开凿南北走向的运河以开通南北水道交通,已经成为统治者的当务之急。另外隋朝的政治统一和武库充实,又为开凿大运河提供了条件。开通大运河虽然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社会负担,但它贯通了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为了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对隋唐大运河进行取直,大大缩短了航程。综上所述,在解读古代中国历史现象时需要结合特定的时空特征,运用唯物史观展开历史学习研究。(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这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这一题所涉及的最大范围的时空古代中国。论题:据材料“传统的历史研究往往是见‘人’而不见‘地’,见‘时’而不见‘空’;或是只将‘地’和‘空’无机地作为‘人’和‘时’的序幕和陪衬。”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论题为,古代中国大运河因时空变化而开凿、调整。论述:按朝代顺序展开论述。每个阶段从时空背景、概况、影响等角度展开。结合所学,“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了进攻齐国,运兵运粮”是背景,“征调民夫,在长江与淮河之间开凿一条运河,叫做‘邗沟’”是概况,“这就是后来大运河在江苏境内一段”是影响。“隋朝建立后,以长安为都城并营建东都洛阳,政治中心仍在北方,但是,北方的粮食生产却远远不能满足京师的需要,需要把南方的粮食运往北方。河运在运量和运价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而我国缺少南北走向的大河,故用人工开凿南北走向的运河以开通南北水道交通,已经成为统治者的当务之急。隋朝的政治统一和武库充实,又为开凿大运河提供了条件。”是背景,“开通大运河虽然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社会负担,但它贯通了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是影响。“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为了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是背景,“元朝对隋唐大运河进行取直,大大缩短了航程。”是概况和影响。最后归纳总结,升华主题,完成表述,如综上所述,在解读古代中国历史现象时需要结合特定的时空特征,运用历史唯物史观展开历史学习研究。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至恭亲王奕䜣等奏请购买外国洋枪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轮船之速,洋炮之远,在英、法则夸其所独有,在中华则震于所罕见……若能陆续购买,据为己物,在中华则见惯而不惊,在英法亦渐失所恃……购买成功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将,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摘编自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派主张优先发展军事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洋务派优先发展军事的主张。【答案】(1)原因:外部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略,有必要加强国防建设以抵抗外国侵略;内部镇压太平天国和北方的捻军起义的需要;清朝的统治者认为大清之所以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是因为西方船坚炮利。(2)评价:洋务运动时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开展的一场运动,其目的是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对外抵抗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腐朽统治,表面上发展的军事只是一种工具而已。洋务运动的前期的口号是“自强”,这说明了当时的人们迫切想摆脱帝国主义压迫的愿望。恭亲王奕䜣和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通过试用洋船洋炮、建立军事工业、开办军事学堂等举措,艰难开启了中国的军事现代化,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但发展军事不能是没有资金支持的,当时的清政府因为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需要不断地向外国列强赔款,财政已经是极度的紧张,而发展军事工业的初期又难以避免的要从西方的发达国家进口先进武器来增加国防实力,而这又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的,当时的清政府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洋务运动的优先发展军事的主张并没有达到自强的目的,最终以甲午战争的战败,洋务运动破产了。【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60年代(中国)。原因:据材料“可以勤远略”,可以得出外部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略,有必要加强国防建设以抵抗外国侵略;据材料“可以剿发捻可”,可以得出内部镇压太平天国和北方的捻军起义的需要;据材料“轮船之速,洋炮之远,在英、法则夸其所独有,在中华则震于所罕见”,可以得出清朝的统治者认为大清之所以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是因为西方船坚炮利。【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60年代(中国)。结合洋务运动的目的、背景、内容、影响等知识点进行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评价。举例如下:洋务运动时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开展的一场运动,其目的是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对外抵抗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腐朽统治,表面上发展的军事只是一种工具而已。洋务运动的前期的口号是“自强”,这说明了当时的人们迫切想摆脱帝国主义压迫的愿望。恭亲王奕䜣和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通过试用洋船洋炮、建立军事工业、开办军事学堂等举措,艰难开启了中国的军事现代化,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但发展军事不能是没有资金支持的,当时的清政府因为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需要不断地向外国列强赔款,财政已经是极度的紧张,而发展军事工业的初期又难以避免的要从西方的发达国家进口先进武器来增加国防实力,而这又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的,当时的清政府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洋务运动的优先发展军事的主张并没有达到自强的目的,最终以甲午战争的战败,洋务运动破产了。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世纪初,西方列强将侵略的触手伸向了日本,在外国的压力之下,日本被迫签订了一些不平等条约。为了缓解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本于1868年开始转变国体发展资本主义,但由于国内市场狭小、资源匮乏,日本急需谋求海外市场,军阀官僚统治集团为此炮制了“大陆政策”。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三国干涉还辽”使日本大受挫折,日俄矛盾激化,随着两国在远东地区争夺的加剧,俄国的远东政策和日本大陆政策的矛盾也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终于引发了1904年的日俄战争。1905年9月,日俄双方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沙俄把包括旅顺、大连在内的辽东半岛的租界权和中东铁路的一段支线(从长春到大连)转让给日本,并承认朝鲜为日本的势力范围。日俄战争的结束,不仅意味着传统的欧洲强国在亚洲争夺势力范围的首次失败,也标志着东亚范围内一个地区强国的崛起,对日本今后国家发展方向的选择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摘编自鲍玲《日俄战争对二十世纪初日本国家发展方向的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俄战争的影响。【答案】(1)原因: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及帝国主义阶段;列强在中国和世界范围掀起瓜分狂潮;甲午战争后,俄国三国干涉还辽,日俄矛盾激化;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积极对外扩张;甲午战后到二十世纪初,清政府逐步沦为列强侵华工具。(2)影响:俄国在战争中的惨败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战争给中国东北地区的人民带来的巨大的灾难,生命跟财产都遭到了浩劫;进一步扩张了日本在东亚地区的势力,为发动九一八事变准备了条件;促进了日本工业化模式的转型;推动了日本军阀制度的建立过程。【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日本、俄国、中国)。原因:根据材料“为了缓解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本于1868年开始转变国体发展资本主义,但由于国内市场狭小、资源匮乏,日本急需谋求海外市场”并结合所学可知,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积极对外扩张;从时代背景的角度分析,即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及帝国主义阶段,列强在中国和世界范围掀起瓜分狂潮;根据材料“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三国干涉还辽’使日本大受挫折,日俄矛盾激化”可知,甲午战争后,俄国三国干涉还辽,日俄矛盾激化;并结合所学,日俄战争在中国的东北爆发,从中国的角度分析,即甲午战后到二十世纪初,清政府逐步沦为列强侵华工具。【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日本、俄国、中国)。影响:根据材料“1905年9月,日俄双方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沙俄把包括旅顺、大连在内的辽东半岛的租界权和中东铁路的一段支线(从长春到大连)转让给日本,并承认朝鲜为日本的势力范围。”并结合所学可知,俄国在战争中的惨败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从中国的角度分析,战争给中国东北地区的人民带来的巨大的灾难,生命跟财产都遭到了浩劫;根据材料“日俄战争的结束,不仅意味着传统的欧洲强国在亚洲争夺势力范围的首次失败,也标志着东亚范围内一个地区强国的崛起,对日本今后国家发展方向的选择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并结合所学可知,进一步扩张了日本在东亚地区的势力,为发动九一八事变准备了条件;经济方面,促进了日本工业化模式的转型;政治方面,推动了日本军阀制度的建立过程。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