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3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整本书阅读练习——《红楼梦》知识点回头看(二)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3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整本书阅读练习——《红楼梦》归纳点回头看(二)
一、单项选择题
1.(2022高三上·浙江开学考)在《红楼梦》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群芳夜聚怡红院为宝玉庆生,大家占花名以兴。实际上,每个签上的画和诗句都暗示了掣签人的性格和命运。
下面四个签上的画和诗句内容与掣签人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签画的是芙蓉,诗句是“莫怨东风当自嗟”。
②签画的是并蒂花,诗句是“连理枝头花正开”
③签画的是牡丹,诗句是“任是无情也动人”。
④签画的是一支老梅,诗句是“竹篱茅舍自甘心”
A.①黛玉②香菱③宝钗④李纨B.①妙玉②香菱③李纨④惜春
C.①李纨②宝钗③妙玉④惜春D.①香菱②宝钗③黛玉④李纨
2.(2022高二下·南通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红楼梦》中的人物描写是符合其个性的。在第二十二回中,贾母替宝钗做生日,请了戏班演出之后,贾母赏了小旦和小丑两个孩子。这时“甲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乙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丙也猜着了,亦不敢说。丁接着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丙听了,忙把丁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
请依据人物性格判断甲、乙、丙、丁代表的人物依次是()
A.贾宝玉
王熙凤
史湘云
薛宝钗
B.薛宝钗
史湘云
王熙凤
贾宝玉
C.史湘云
贾宝玉
薛宝钗
王熙凤
D.王熙凤
薛宝钗
贾宝玉
史湘云
3.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宝玉不愿会客,湘云劝他谈讲仕途经济,宝玉马上放下脸,叫湘云到别处呆去,还说“林姑娘”从不说这些混帐话。
B.端午节,宝玉因金钏儿之事正心事不宁,恰巧晴雯给宝玉换衣服时失手把他的扇子跌折,便训斥了她几句,晴雯忍气吞声。
C.史湘云做东道,邀请众姐妹以菊花为题,饮酒吃蟹吟诗。黛玉的诗被评为最佳。
D.刘姥姥到稻香村,被凤姐插了一头菊花。在秋爽斋用饭时,凤姐和鸳鸯合伙捉弄刘姥姥,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4.《红楼梦》(庚辰本)第五十六回为“敏探春兴利除弊害,贤宝钗小惠全大体”,下列对该回目中写到的人物及其与他人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纨:字宫裁,金陵名宦之女,金陵十二钗之一,其别号为“稻香老农”;贾政长子贾珠的妻子,贾兰的亲生母亲。
B.贾探春:金陵十二钗之一,成立“海棠诗社”,自号“蕉下客”;比同辈份的贾迎春、贾惜春年龄小,在贾府通称“三姑娘”。
C.王夫人:荣国府掌权管事的家长之一;二老爷贾政的妻子,贾元春、贾珠、贾宝玉的母亲,王熙凤的姑母,薛宝钗的姨母。
D.王熙凤:金陵十二钗之一,贾府通称凤姐、琏二奶奶;贾母的孙媳妇,贾赦与邢夫人的儿媳妇,贾琏的妻子,巧姐的母亲。
5.对下面这一情节,以下选项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可巧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
A.林黛玉认为紫鹃多此一举。B.林黛玉感激紫鹃费心想到。
C.林黛玉害怕被薛姨妈误解。D.林黛玉借此奚落宝玉。
6.对《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
B.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
C.宝玉挨打实是贾政将因金钏之死而引发的对王夫人的不满转到宝玉身上。
D.贾政痛恨宝玉离经叛道、不走仕途之路,不能兴振家业,甚至有可能会损害家族利益。
7.下列关于《红楼梦》相关情节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黛玉初进贾府时,曹雪芹通过林黛玉的视角刻画了贾府一干人等,比如写迎春是“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写探春是“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令人观之可亲。
B.“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一句中,“木石前盟”对应的是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还泪”之说,而“金玉良缘”指的是宝玉的通灵宝玉和薛宝钗的金锁。其中,宝玉之玉正面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宝钗之锁錾刻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C.曹雪芹借门子抄给贾雨村“护官符”一事,为我们展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彼时的兴盛之势。其中,“珍珠如土金如铁”和“白玉为堂金作马”两句分别形容的是宝钗所在的薛家、宝玉所在的贾家。
D.得知贾琏在外偷娶了尤二姐,王熙凤就将尤二姐骗入贾府中,一面唆使指腹为婚的张家告状,一面又暗中煽动小妾秋桐故意刁难。后胡太医用了不当之药致其流产,痛苦绝望的尤二姐最终吞金自尽。
8.从下面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黛玉对自己读书的回答前后矛盾。下列解说中不准确一项是()
(甲)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乙)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A.听了贾母的话,黛玉自觉失言,因而后来小心更正。
B.改口反映了黛玉的机警、聪明和细心。
C.对贾母之言是出自亲情,对宝玉之言则出自谦虚。
D.反映了黛玉初到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心理状态。
9.下列对《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里也有很多风雅之事,比如那个著名的“海棠诗社”,在诗社成员中李纨年纪最大,所以大家推举她担任裁判。
B.《红楼梦》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见的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中暗示了妙玉的悲惨命运。
C.《红楼梦》中,“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一语出于林黛玉之口;“拼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一语出于凤姐之口。
D.《红楼梦》第九回中,为了尽早和秦钟相聚。贾宝玉择定了上学的日子,薛宝钗劝贾宝玉念书,“不然就潦倒一辈子”。
10.下列对《红楼梦》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湘江水逝楚云飞”,是贾探春的判词。
B.《红楼梦》第五十二回中“勇晴雯病补孔雀裘”,“孔雀裘”是贾母送给贾宝玉的。
C.贾宝玉的通灵宝玉正面文字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D.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贾元春、懦弱的贾迎春、精明的贾探春、孤僻的贾惜春,取“原应叹息”之意。
11.下列人物中不属于金陵十二钗的是()
A.王熙凤B.李纨C.薛宝钗D.晴雯
12.“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个判词中“金簪雪里埋”所指的人物是()
A.林黛玉B.薛宝钗C.贾探春D.贾迎春
二、语言表述
13.(2022高二上·湖南开学考)下列对《红楼梦》故事内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黛玉来贾府投亲,宝黛初见。宝玉因见黛玉“眉尖若蹙”,便送她“颦颦”二字。宝玉又问黛玉是否有玉,当黛玉回答没有时,宝玉则痛骂那玉是“劳什子”,并哭闹着当众摔玉。这场面惊坏了黛玉。
B.冷子兴同贾雨村谈起荣宁二府时,特别说到了荣府贾政的儿子宝玉。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
C.《红楼梦》第一回的开头交代了本书的缘起,其中很多人名展现了曹雪芹高超的谐音艺术。比“甄士隐”即“真事隐”之谐音,“贾雨村”即“假语村”之谐音,“甑英莲”即“真应怜”之谐音,“娇杏”即“侥幸”之谐音,“霍启”即“祸起”之谐音等。
D.“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这副对联是甄士隐在中秋夜晚,仰望明月,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自况。却不料世事难料,女儿英莲被拐,家宅被烧,投奔岳父又遭白眼。最终他参透世事,随跛足道人飘然而去。
(2022高三上·蚌埠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红楼梦》第十八回元妃省亲,元妃与王夫人、贾母的对话多用口语,,如元妃说:“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因问:“薛姨妈、宝钗、黛玉因何不见?”王夫人答曰:“外眷无职,未敢擅入。”后来再问:“宝玉为何不进见?”贾母答曰:“无谕,外男不敢擅入。”母亲对女儿、祖母对孙女居然说这样的书面化语言,显得刻板又僵化。
但这里的情境是,贾母和王夫人面对的不仅是孙女、女儿,,需要用一种非常严肃的书面化语言对答。从表面看,元妃说话情真意切,而王夫人、贾母的书面语言似乎在控制情感,但深一步看,这种语体的差异却暗含着礼仪的差异。贵妃对祖母和母亲用轻松随便的大白话可以交谈,以此表现她的亲切,且祖母和父母却不可以如此,这体现了皇家的尊严。一般而言,,这种身份和语体的差异反而表现出贵族阶层的体恤下情,而下层则需要用合乎上层身份的语体来应答,以此显示对上层贵族的尊重。语体的文白差异暗含着礼仪文化的等级制度,其中还进一步蕴含着情与礼、忠与孝的冲突。
1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5.下面文段是元妃与父亲的对话,结合上面的文段内容,分析父女二人的对话特征及其原因。
(元妃)隔帘含泪谓其父曰:“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贾政亦含泪启道:“臣,草莽寒门,鸠群鸦属之中,岂意得征凤鸾之瑞。今贵人上锡天恩,下昭祖德,此皆山川日月之精奇、祖宗之远德钟于一人,幸及政夫妇。且今上启天地生物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臣子岂能得报于万一!惟朝乾夕惕,忠于厥职外,愿我君万寿千秋,乃天下苍生之同幸也。贵妃切勿以政夫妇残年为念,懑愤金怀,更祈自加珍爱。惟业业兢兢,勤慎恭肃以侍上,庶不负上体贴眷爱如此之隆恩也。”(《红楼梦》第十八回)
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述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三、填上空题
17.(2022高一上·海州开学考)名著填上空
(1)孙权派鲁肃到江夏,以吊唁为名见到了刘备和孔明,于是两家共商之事。为了说服孙权,孔明随鲁肃来到江东。江东众人意见不一,诸葛亮。面对孙权的疑虑,诸葛亮频频使用激将之法,激起孙权抗曹之心。孙权拜为大都督,率军抗曹。
(2)《红楼梦》塑造了三个悲剧人物:,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空门;,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凄凉孤苦。
(3)下面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
宝儿宏儿阿发
六斤小尼姑
四、名著导读
(2022高三上·山东月考)学校读书文化节开展了以“从《乡土中国》的视角,窥破《红楼梦》里的诸事结局”为主题的整本书阅读主题活动。请参照示例,从以下两个问题中任选一个简要解读。
示例: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之争——从社会关系上说感情是具有破坏作用的。
解读:宝玉对黛玉是一种无比激动的、强烈的感情,而宝玉对宝钗更多的是一种姐弟式的听话、撒娇的平淡感情,费孝通曾指出只有这样淡漠的感情才能维持社会的稳定,而最终也正是宝玉和宝钗结为连理,避免了宝黛爱情的热烈可能会带来的不必要的变故。
问题:
18.探春理家——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商业是不能存在的。
19.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中国人最大的毛病是“私”。
20.(2022高一下·淄博期末)《红楼梦》主观题
判词①
枉自温柔和顺②,空云似桂如兰②。
堪羡优伶④有福,谁知公子⑤无缘。
这是谁的判词?②“温柔和顺”概括的是人物的,③“似桂如兰”暗指人物,④⑤各指谁?,“子无缘”则是指花袭人最后嫁给了优伶蒋玉函,而没有与贾宝玉成就姻缘。
五、综合题
(2022高三上·辽宁开学考)语言文字运用Ⅱ
英国小说家福斯特曾在其文艺批评著作《小说面面观》中,将人物分为扁平和圆形两种,扁平人物性格刻画比较单调,人物好人就好到底,坏人就十恶不赦,可以说是类型人物,给人印象鲜明强烈,如《红楼梦》中的赵姨娘,始终扮演着一个反衬别人光芒的廉价的丑角。而圆形人物性格复杂,更能使小说逼真。两者相辅相成,可以表现出人生的复杂真相。
21.请从《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刘姥姥中任选一个,写出她的圆形人物性格特征,请写出两种相对的性格特征,并分别举例加以简要说明。(100字以内)
22.“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女性形象,除王熙凤外,另写出其中的三个女性形象:、、。
(2022高一下·苏州期末)语言文字运用I
金陵“四大家族”是指《红楼梦》中以贾家()二府为代表,由“()”四家为主组成的一个封建利益集团。他们按照门当户对的观念,通过长期联姻等方式,形成家族式垄断,经济利益和政治资源,最终达到“联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共生模式。
金陵“四大家族”内部包括姻亲关系、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金陵“四大家族”外部存在荣辱与共,的密切关系。“四大家族”的姻亲关系,使得()爱情注定沦为悲剧,而“()良缘”则成为利益权衡的必然;“四大家族”的经济关系,使得他们为维持腐朽生活而加剧对底层劳动者的剥削;“四大家族”的政治关系,激化了他们和无产者之间的阶级矛盾。“四大家族”作为明暗线贯穿《红楼梦》始终,有三:一是通过介绍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为刻画人物性格及昭示其命运起伏增添了现实合理性;二是通过对“四大家族”的铺陈和渲染,故事发生的大背景,推动情节的起承转合;三是明写贾府从“钟鸣鼎食”到“树倒猢狲散”,。
23.结合你对《红楼梦》的阅读理解,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内容。
2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攫取唇亡齿寒盘根错节营造
B.攫取唇腐齿落根结盘据营造
C.获取唇亡齿寒根结盘据建造
D.获取唇腐齿落盘根错节建造
25.下列在文中波浪线上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暗述“四大家族”整体的由盛转衰,以点带面地描绘出封建社会末期贵族的没落衰亡。
B.暗述整体由盛转衰的“四大家族”,点面结合地描绘出封建社会末期贵族的没落衰亡。
C.暗述“四大家族”整体的由盛转衰,点面结合地描绘出没落衰亡的封建社会末期贵族。
D.暗述整体由盛转衰的“四大家族”,以点带面地描绘出没落衰亡的封建社会末期贵族。
六、现代文阅读
(2022高二上·射洪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红楼梦》是小说,是文学艺术。表述思想的方式是塑造典型形象,使用的语言是生活语言。只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形象,并且语言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第二十四回自“贾芸出了荣国府回家”至“一面趔趄着脚儿去了”,一千八百多字,却写了四个人:贾芸的舅舅卜世仁、贾芸的舅妈、醉金刚倪二和贾芸。前面三人虽然都只是寥寥数笔,但俱各传神,卜世仁夫妇的鄙吝和倪二的仗义,皆历历如绘。人物的语言也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一碗茶也争,我难道手里有蜜!”这是初恋中的智能儿的语言,反映她心里的甜意。“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这是金钏的语言,反映她因受宝玉的赏爱而心悦意肯、别无他虑的心态。“‘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这是李贵的语言,反映他护送宝玉读书,但不识字,也不理会读书,只是从旁听闻的状况。《红楼梦》里最能言善语的要数黛玉、王熙凤、红玉、麝月几人。林黛玉慧心巧舌、聪明伶俐;王熙凤先意承志、博取欢心;红玉伶牙俐齿,如簧百转;麝月在教训老婆子时词锋逼人,势猛气锐。对这四个人的语言是精心设计的,是特写。
《红楼梦》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确已成为“绝唱”,这是毋庸争议的,但它还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不仅仅是因为《红楼梦》里有许多诗,而且它从开头至八十回的叙述,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诗是什么?是抒情,抒喜怒哀乐各种各样的情而不是干巴巴的记事,《红楼梦》确有这种抒情性的特点。
(摘编自冯其庸《〈红楼梦〉的语言魅力》)
材料二:
《红楼梦》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正如鲁迅所言,经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才子见缠绵,革命家见排满……持自传说、索引说、阶级斗争说者亦众,此现象实属正常。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子儿,人间百态尽在其中。其实开篇就借空空道人说出,即“大旨谈情”。《红楼梦》可称为“言情小说”,但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不同。我们可以从“情”字来赏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第一层境界,是将“情”理解为爱情之情,认为《红楼梦》单纯是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若如此看待红楼,可谓未窥门径,枉费曹公十年辛苦。
第二层境界,认为《红楼梦》是为闺阁立传、为女儿正名。刘鹗《老残游记》言:雪芹之大痛深悲,乃是为“千红”一哭,为“万艳”同悲。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否定、自我牺牲。与玉钏儿一起,他烫了手,反急问玉钏儿烫着没有。龄官画蔷,天降大雨,他只提醒龄官“快避雨去罢”,却不在意自己也在雨中。受父笞打,黛玉来探,却只嚷不疼,希望黛玉不要伤心……
第三层境界,借写宝玉对女子的珍重体贴,探究人与人应如何相处。体贴,以己之心体人之心,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仁”的内核。当时“仁”道日渐僵化,而作为躯壳的“礼”反据要津,《红楼梦》中亦有暗讽,贾敬死后,贾珍、贾蓉“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回府后便寻欢作乐。而宝玉形象是对“仁”“礼”平衡的一次拨乱反正。有人说《红楼梦》的内核是对封建道德的反抗,宝玉就是代表。实则大谬,宝玉蔑视的是虚伪,是礼,而非道德,他领会到了仁道精髓,即体贴,是真道德的践行者。
第四层境界,《红楼梦》不仅是仁爱之书,更是充满无限情怀的天真之书、博爱之书。“仁”道建立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上,推己及人,即可得仁。宝玉对一切美好、纯净的事物都充满关爱,第三十五回说宝玉“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宝玉之“多情而善感”毫无矫揉、发乎真心,他有仁心,坚持、热爱、有信仰;他有诗心,天真、浪漫、充满想象。二者结合,便是宝玉这个“混世魔王”的真实面貌,而这或许也是《红楼梦》一书“大旨谈情”之“情”的真实面貌。
(摘编自王学良《如何赏析作为“言情小说”的〈红楼梦)》)
材料三:
人物视角叙事是古代小说常用的叙事观点,《红楼梦》可以从每个章节的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黛玉进府,是贵族少女兼伶仃孤女角度;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穷人兼世故老妪角度;查抄大观园是从权力顶峰跌落的王熙凤角度。这是熟谙人物视角叙事的结果。曹雪芹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但目标却始终围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盛衰。《红楼梦》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且华丽,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他(或她)和所叙之事或人又肯定有重要联系。
在《红楼梦》前三回中得到详尽外貌描写的依次是熙凤、宝玉、黛玉。熙凤和宝玉都映现在黛玉眼中,黛玉到荣国府,王熙凤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她夸黛玉长得好,主要为逗老祖宗开心,所以还有下边的话:“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至于黛玉标致到什么程度?曹雪芹却故意不写,他要将黛玉的外貌放到最应该观察的人眼中写,绛珠仙草只能在神瑛侍者面前显露绝世风姿。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必须从贾宝玉眼中看出,且要接着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从林黛玉眼中,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的外貌得到了详尽展示,他的通灵玉却绝对不能从林黛玉眼中叙出,所以当袭人要拿通灵玉给黛玉看时,被婉拒。宝玉的通灵玉只能从最终兑现了“金玉良缘”的薛宝钗眼中叙出。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一丝不苟又一丝不乱。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是《红楼梦》取得前所未有叙事成就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马瑞芳《红楼故事及文本写作》)
2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绝唱”,《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通过塑造典型形象来表情达意,人物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
B.材料一认为《红楼梦》不仅是小说,也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源于作品中穿插着很多诗,而且整本小说从始至终都是叙述与抒情的交融,具有梦幻色彩。
C.材料二列举了关于《红楼梦》主题的众多说法,指出其主题即开篇说的“大旨谈情”,我们可以从“情”字入手去理解把握小说的主旨。
D.材料三重点关注了《红楼梦》中的叙事特点,通过列举事例、引用原文,对《红楼梦》叙事特点进行阐释,准确到位。
27.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精妙传神,表现力很强,寥寥几笔就将智能儿、金钏以及李贵等人描绘得栩栩如生。
B.《红楼梦》精心设计了黛玉、王熙凤、麝月等人的语言特写,符合人物身份,凸显了人物性格,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点。
C.《红楼梦》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有相似之处,因此仅仅把它当作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也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门径。
D.《红楼梦》中“情”的实质可能是“仁心”与“诗心”的结合,这种结合在宝玉身上表现为坚持、热爱、有信仰与天真、浪漫、充满想象。
28.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的多次点戏、听戏都与小说人物命运紧密关联,如宝钗过生日时点了涉及和尚的戏,暗示她未来的丈夫将会出家。
B.《红楼梦》中很多文字是写景和叙事的最天然的结合,也是富有诗的素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读出它的味外味、韵外韵。
C.胡适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式,考证了曹雪芹是《红楼梦》,还得出了《红楼梦》是曹雪芹自传的结论。
D.无论人或物、有情或无情,宝玉都可以体贴其悲音,感谅其情愫。对他来说,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
29.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解析解答部分
1.A
欣赏文本的形象;红楼梦
①为黛玉:笺名芙蓉,暗喻黛玉性情高洁,签语为风露清愁,形容黛玉性情及容貌,解诗又说红颜薄命。“芙蓉花”在秋天开放,同时暗示黛玉的命运:红颜薄命,生不逢时,与东风无缘,被秋风吹落。无须埋怨,无须惆怅,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诗笺上说莫怨东风,然后又隐喻红颜薄命。
②为香菱:在元宵节前后,香菱被拐走,这不是巧合,注定香菱悲惨的一生。“连理枝头花正开”指的是“并蒂花”,“并蒂花”本是夫妻花,但花签往往是反话。香菱给薛蟠做妾,薛蟠待她却毫无情意。香菱本名甄英莲。“菱”就是菱花,通“凌”,被欺凌的意思;“莲”就是莲花,通“怜”,甄英莲就是“真应怜”。预示香菱会遭人凌虐结局悲惨可怜。在原著中,香菱是一个乐观知足的女子。
③为宝钗:“任是无情也动人”取之于唐末罗隐的《牡丹花》,“任是”,“纵然是”、“即便是”的意思。牡丹是富贵花,艳冠群芳。依的本意,“牡丹”纵然是含情不露,也自有她打动人心的魅力。这不仅表现在她于花色上“艳冠群芳”,也表现在她具有不肯趋炎附势的高贵品质上。具体到宝钗身上,“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住的蘅芜苑屋里“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而且“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需吃“冷香丸”等等描写,表面上看似冰冷“无情”。但宝钗却照顾过湘云,体贴过黛玉,帮衬过岫烟,提点过探春,她看似冷淡的表象下却潜藏着脉脉温情。所以她性格:沉稳大度、处事周全,外冷内热。
命运:享受富贵,最终与宝玉成婚,但家族势败、宝玉出家后守寡度日。历着炎凉,知著甘苦,虽离别亦能自安。
④为李纨:“竹篱茅舍自甘心”出自宋代王琪的《梅》:“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风流说得今。”王琪的这首咏梅诗,意思很浅显——前两句是说不想粘染红尘的是非曲直,即使粗茶淡饭、陋室茅舍也能自足自乐。这与李纨贞静淡泊、清雅端庄、处事明达、沉稳从事都不谋而合。
命运:李纨因做了有损阴德的事情,因此她的儿子贾兰受到了报应,在爵禄高登的时候,却意外身亡,李纨虽然晚年荣华富贵,却老来丧子,加之青年丧偶,所以李纨也是红颜薄命,辛苦悲凉一生。故解析为:A。
本题考查整本书阅读的相关知识积累能力。名著阅读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同时还要与文学常识配合起来进行。
2.D
欣赏文本的形象;红楼梦;文化常识
甲处应是王熙凤,凤姐是说戏子像林妹妹,并非林妹妹像戏子。一语点破了老太太非常喜欢这个戏子的原因只是因为她像林妹妹而已。非常巧妙地道出了黛玉在老太太心中的重要性。这一句拍马屁的话更是拍到了贾母的心坎里。她准确地道出了贾母的心意,体现了她的精明;乙处应是薛宝钗,她善于自我把握,城府很深,故“不肯说”;丙处应是贾宝玉,他体恤黛玉,关心黛玉,所以“不敢说”;丁处应是史湘云,她的率真爽直,有话就说。
故解析为:D
本题考查对名著中的人物分析。名著是新高考改革后的必考题型,在阅读过程中,不但要明确其中的故事情节,还要对人物加以分析。
3.B
文学常识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B.“晴雯忍气吞声”是错误的。晴雯还是还击了一通,没有忍气吞声,还撕了扇子。故选B。
故解析为:B
此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4.B
文学常识;红楼梦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
B项“贾探春比贾惜春年龄小”错误。探春是三姑娘,惜春是四姑娘,探春比惜春年龄大。“四春”的年龄排序如下:元春、迎春、探春、惜春。
故解析为:B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
5.D
文学常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主要内容的能力。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名著《红楼梦》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熟读《红楼梦》,并能对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做出细致的解读,答题时运用平时掌握的相关知识找出解析。《红楼梦》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表述为,“黛玉磕着瓜子儿,只抿着嘴笑。可巧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宝玉听这话,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他,也无回复之词,只嘻嘻的笑两阵罢了”,可知,黛玉说这些话的目的是借此奚落宝玉。故选D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故解析为:D
此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6.C
文学常识;红楼梦
本题考查对经典名著《红楼梦》的阅读和理解的能力。
应对此类题目,必须对《红楼梦》有充分的了解。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主题。所以考生应把功夫下在平时对《红楼梦》的阅读和理解上。
C项,“贾政将因金钏之死而引发的对王夫人的不满转到宝玉身上”错,书中贾政并不知王夫人言行,也无因此不满之事。
故解析为:C
本题考查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
7.A
文学常识;红楼梦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情节、内容的把握能力。
A.“迎春是‘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写探春是‘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错误。“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描写的是探春,“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描写的是迎春。故选A。
故解析为:A
此题考核考生对文学名著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回想小说的主要情节,然后在整体理解文意的前提下分析每一项。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对于大纲要求的篇目,有时间时就要反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类似题目才能应对自如。
8.C
文学常识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相关内容的份理解能力。
C项的说法不够全面,只触及了表层,未体察黛玉的心理。黛玉听略贾母的话,自觉失言,因而后来小心更正。体现略其初到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心理状态。
故解析为:C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识记能力。该题的难度越来越大,原来考查的时候,仅仅是考查对名著情节、人物特点等识记能力,分析近几年的考题,我们会发现,考查的内容越来越细致、具体,包括重要的形象、情节、主题、艺术特色、个人感受等。应对方法:一要点面结合,范读与精读相结合,既要了解情节梗概和结构特点,理解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把握全篇的主题思想与语言风格。
9.D
文学常识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识记能力。
D项,劝宝玉念书,“不然就潦倒一辈子”的是袭人,而不是薛宝钗。
故解析为:D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对于大纲要求的篇目,阅读一定要细致,并要有时间就反复阅读,做到能熟练回想起小说的主要情节和相关人物。
10.A
文学常识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识记能力。
A项,“湘江水逝楚云飞”,不是贾探春的判词,而应该是史湘云的判词。表述错误。
故解析为:A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识记能力。该题的难度越来越大,原来考查的时候,仅仅是考查对名著情节、人物特点等识记能力,分析近几年的考题,我们会发现,考查的内容越来越细致、具体,包括重要的形象、情节、主题、艺术特色、个人感受等。应对方法:一要点面结合,范读与精读相结合,既要了解情节梗概和结构特点,理解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把握全篇的主题思想与语言风格。
11.D
欣赏文本的形象;红楼梦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
D.金陵十二钗为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晴雯不在其列。晴雯是在十二钗又副册。
故解析为:D。
本题考查对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名著阅读积累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从学生备考的实际出发,可以积累以下方面的内容:①作家作品常识,包括作家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②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等。③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④作品的大致主旨。
12.B
欣赏文本的形象;红楼梦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把握能力。
B.金簪雪里埋:金钗,宝钗有一个“金锁”,上面刻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金簪就是宝钗。雪谐薛,是她的姓。“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她虽然胜了黛玉,当上“宝二奶奶”,但也好景不常,终在宝玉出家离去后,空守闺房,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故解析为:B。
本题考查对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可以积累以下方面的内容:①作家作品常识,包括作家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②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等。③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④作品的大致主旨。
13.D
红楼梦
.“这副对联是甄士隐……”错,这副对联是贾雨村所作。意思是:玉和钗都被放置在盒子里,盼望有朝一日能实现它的价值,发挥出它的作用。当时他还没有考取功名,他吟诵这两句诗是表述他怀才不遇、不甘于济济无名的心情。
故解析为:D
本题考查识记名著阅读的能力。阅读名著,感知作品内容,了解故事情节是怎样发生、发展、达到高潮且结束的,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等等,了解人物性格及主题思想都是在情节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展现出来的。
14.而他人回答却多用文言书面语;更是皇家贵妃;高层贵族可以用口语言说
15.①元妃与父亲说话时选用的是文言语体,因为父亲毕竟是朝廷命官,双方需要遵循皇家礼仪,所以她只能用文绉绉的话语来述说内心的哀怨,这也从侧面体现了元春的素养与见地;
②贾政的话语全部用整肃的文言表述形式,贾政是以臣子身份和元春对话,表述对皇上的感恩和忠心,对元妃的劝说和希冀,话语中需体现臣子对皇家礼仪的尊重。
16.示例:贵妃对祖母和母亲可以用轻松随便的大白话交谈,以此表现她的亲切,而祖母和父母却不可以如此,这体现了皇家的尊严。
语句连贯;语言表述简明、准确、鲜明、生动;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述艺术;红楼梦;小说
(1)本题考查语言表述连贯之语境补写的能力。语境补写题,要求考生认真分析空缺处上下文语境,存在何种逻辑关联,其次表述成句时注意句子的语体风格,要保持与整段话一致。最后注意字数要求。
(2)本题考查筛选、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然后翻译并理解文章内容,根据题目要求找出关键语句;最后组织语言,概括解析。
(3)本题考查现代汉语常见语病辨析及修改能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14.①处,文段涉及到口语和书面语两种语体,结合后文“母亲对女儿、祖母对孙女居然说这样的书面化语言”,对应“元妃与王夫人、贾母的对话多用口语”,则此处是别人的回答,故应填“而他人回答却多用文言书面语”。
②处,和前一句为递进关系,元春为贵妃,再结合后文“这体现了皇家的尊严”,故填“更是皇家贵妃”。
③处,概括为后文“这种身份和语体的差异”,“这种身份”指高层贵族,“语体”指口语,据此推出应填“高层贵族可以用口语言说”。
15.①结合“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今虽”“然终”等语言可知,元妃与父亲说话时不再是口语,而是选用文言语体;“骨肉各方、终无意趣”等语言表现了内心的哀怨。因为自己是皇家贵妃,父亲是朝廷命官,二人是君臣关系,双方都需要遵循皇家礼仪,所以她只能用文绉绉的话语来述说内心的哀怨,而不能像在贾母、王夫人面前直言流泪。这也从侧面体现了元春的素养与见地。
②结合“臣,草莽寒门……”“岂意……”“上锡天恩,下昭祖德”“惟朝乾夕惕……”“愿我君……”等语言可知,贾政的话语全部用整肃的文言表述形式,句首先称“臣”,可见贾政是以臣子身份和元春对话,“且今上启天地生物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臣子岂能得报于万一!惟朝乾夕惕,忠于厥职外,愿我君万寿千秋”等语表述对皇上的感恩和忠心,“贵妃切勿以政夫妇残年为念,懑愤金怀,更祈自加珍爱。惟业业兢兢,勤慎恭肃以侍上,庶不负上体贴眷爱如此之隆恩”等语表述对元妃的劝说和希冀,话语中需体现臣子对皇家礼仪的尊重。
16.本题注意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①“用轻松随便的大白话可以交谈”语序不当,改为“可以用轻松随便的大白话交谈”;②“且”不合逻辑,此处应是转折关系,改为“而”。
17.(1)刘表;联合抗曹;舌战群儒;周瑜
(2)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
(3)《明天》;《故乡》;《社戏》;《风波》;《阿Q正传》
文学常识;名篇;红楼梦;三国演义;文化常识
(1)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情节的整体把握能力。
孙权想借曹操和刘备大战之机,夺取荆州城。孙权派鲁肃到江夏,借吊唁刘表为名见到了刘备和孔明,于是两家共商联合抗曹之事。诸葛亮为了说服孙权,随鲁肃来到江东。江东众人意见不一,诸葛亮舌战群儒。面对孙权的疑虑,诸葛亮频频使用激将之法,激起孙权抗曹之心。周瑜在孙权面前,详细地分析了曹军的劣势,从而坚定了孙权的决心,于是孙权便拜周瑜为大都督,率军抗曹。
(2)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情节的整体把握能力。
林黛玉与贾宝玉相爱却不能相守,她因贾宝玉身体日渐消耗,最终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因此第一空应为林黛玉;
贾宝玉在林黛玉去世后万念俱灰,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了空门,因此第二空应为贾宝玉;
薛宝钗,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真正赢得爱情,陪伴她提终生的凄凉孤苦。她和林黛玉,只不过是同一条封建毒草藤上两颗属性不同的苦瓜而已,因此第三空应为薛宝钗。
(3)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相关篇目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
小说《明天》为我们讲述了发生在还具有一点儿古风的鲁镇上在特定的“三个晚上两白天”这个时间段的故事,故事围绕着主人公寡妇单四嫂子失去自己的儿子宝儿这个事件展开全篇的事件叙述。
小说《故乡》依据“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表述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宏儿是“我”的八岁的侄儿。
阿发是小说《社戏》中“我”少年时代的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
六斤是小说《风波》中的人物。《风波》通过对在江南某水乡发生的一场由辫子引起的风波的描写,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示了当时封建制度还在统治着农村、农民愚昧落后的状况。
小尼姑是鲁迅所作小说《阿Q正传》中的人物,是《阿Q正传》中最软弱的人,也是唯一一个阿Q敢欺负的人。
(1)-(2)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情节的整体把握能力。名著阅读积累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从学生备考的实际出发,可以积累以下方面的内容:①作家作品常识,包括作家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②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等。③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④作品的大致主旨。
(3)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相关篇目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的议论或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18.探春理家的举措是建立在与嬷嬷、丫鬟们的交情上,还是以她们的人情来维持的熟人与熟人间的交易,没有打破根深蒂固的乡土观念,更没有进化到真正的商业思维。这就注定了开源举措格局过小,虽然能为贾府赚来银子,却远比不上贾府这个大窟窿花掉银子的速度。
19.王熙凤对于秦可卿的托梦,虽因弄权铁槛寺而惊疑,但后来经过大试身手,误以为自己当家的能力超强;且秦可卿建议虽好,却要自掏腰包出钱实施。王熙凤出于自己的私心,遂将可卿所托抛于脑后,而正是这种“私”,导致了宁荣二府最终走向衰亡之路。
文学常识;红楼梦
(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
(2)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课外阅读的积累,只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回答本题时,先要根据题目的提示在记忆仓库中搜索,叙述时既要注意合乎原著的有关内容、语言要通顺,还应注意须分点陈述。
18.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乡土中国》第12章“血缘和地缘”中提到: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商业是不能存在的。这并不是说这种社会不发生交易,而是说他们的交易是以人情来维持的,是相互馈赠的方式。也就是说,亲戚之间发生的利益关系,往往被“接收方”视作是人情,具备很强的馈赠属性。在《红楼梦》探春理家一节中,探春打理的是荣国府,这里住的是贾家的几代人及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各色人等,嬤嬤、丫鬟都与主子有着关联,因此荣国府是一个血缘社会,探春理家的举措是建立在与嬷嬷、丫鬟们的交情上,是以她们的人情来维持的熟人与熟人间的交易,这些交易是乡土观念的表现,根本没有进化到真正的商业思维。而探春的所谓开源,只不过是几百两银子的规模,这就注定了开源举措格局过小,虽然能为贾府赚来银子,却远比不上贾府这个大窟窿花掉银子的速度。
故解析为:探春理家的举措是建立在与嬷嬷、丫鬟们的交情上,还是以她们的人情来维持的熟人与熟人间的交易,没有打破根深蒂固的乡土观念,更没有进化到真正的商业思维。这就注定了开源举措格局过小,虽然能为贾府赚来银子,却远比不上贾府这个大窟窿花掉银子的速度。
19.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乡土中国》第4章“差序格局”中提到:中国人最大的毛病是“私”。在这种关系格局中,自己总是这种关系的中心,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私”与“公”是相对的。秦可卿托梦让王熙凤“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这样的话,日后家族“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久。”但以“己”为中心的王熙凤却浑然不觉。在弄权铁槛寺一节中,王熙凤更是为了一己私利,酿成悲剧。且秦可卿建议虽好,却要自掏腰包出钱实施。王熙凤出于自己的私心,遂将可卿所托抛于脑后,而正是这种“私”,导致了宁荣二府最终走向衰亡之路。
故解析为:王熙凤对于秦可卿的托梦,虽因弄权铁槛寺而惊疑,但后来经过大试身手,误以为自己当家的能力超强;且秦可卿建议虽好,却要自掏腰包出钱实施。王熙凤出于自己的私心,遂将可卿所托抛于脑后,而正是这种“私”,导致了宁荣二府最终走向衰亡之路。
20.袭人;性格;姓名;优伶指蒋玉函;公子指贾宝玉
欣赏文本的形象;红楼梦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是贾宝玉的贴身丫鬟花袭人的判词。“温柔和顺”概括了花袭人的性格特点,指袭人善于用“温柔和顺”的姿态去博得主子们的好感。而“似桂如兰”暗点其名。宝玉从宋代陆游《村居书喜》诗“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小说中改“骤”为“昼”)中取“袭人”二字为她取名,而兰桂最香,所以判词中举出这一特点而暗指“袭人”之名。“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则是指花袭人最后嫁给了优伶蒋玉函,而没有与贾宝玉成就姻缘。故解析为:袭人;性格;姓名;优伶指蒋玉函;公子指贾宝玉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阅读名著,感知作品内容,了解故事情节是怎样发生、发展、达到高潮且结束的,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等等,了解人物性格及主题思想都是在情节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展现出来的。
21.王熙凤。①治家能手。掌管荣国府的内务,协理宁国府操办秦可卿丧事。②贪婪营私。拖延各房月例银拿出去放贷,勾结官府包办官司。
22.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语言表述简明、准确、鲜明、生动;欣赏文本的形象;红楼梦
(1)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人物形象、主要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要理解圆形性格这一概念,然后从两个人物中选取一个,分析其性格中两种相对的性格特征,同时要举例加以说明。
(2)本题考查识记名著阅读的能力。阅读名著,感知作品内容,了解故事情节是怎样发生、发展、达到高潮且结束的,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等等,了解人物性格及主题思想都是在情节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展现出来的。
21.所谓圆形性格,就是性格复杂。如王熙凤,作为《红楼梦》中一个立体可感的人物形象,王熙凤其“美”其“才”得到了曹雪芹的赞赏和肯定,而她性格的“丑”和“恶”也是被鞭笞和批判的,美丑互渗在这个圆形人物身上展露得尽致淋漓。凤姐之“才”首先就表现为“好刚口”的口才。她出场一开口就与众不同(第三回):“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这短短几句话,既有对林黛玉的恭维,又有对贾府众姐妹的关照,同时也不忘讨好“老祖宗”,这一席话可谓“一石三鸟”,果然是“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他不过”。她的“才”还体现在“治家”上,最典型的就是“协理宁国府”(第十三回)。她对宁国府的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事无专职,临期推诿;需用过当,滥支冒领;事无大小,苦乐不均;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的五大弊病,条分缕析,深中腠理。她一眼看出了宁府纷乱的问题症结所在,并在办理事务时“挥霍指示,任其所为”,把混乱不堪的宁国府“筹划得十分整齐,于是合族中上下无不称叹”。但同时她的“恶”也十分可怕,王熙凤在《红楼梦》里办的头件大事就是毒设相思局,害死贾瑞(第十一、十二回)。如果说贾瑞的死也是由于贾瑞自身的无赖品行招致的恶果,王熙凤的手段有几分“自卫”维护其二奶奶的管家主子尊严,那王熙凤“弄权铁槛寺”逼得一对有情人自尽,就是她金钱、权力欲望的膨胀(第十五、十六回),而“闻秘事”将“苦尤娘赚入大观园”,“弄小巧用剑杀人”(第六十七回至六十九回)则真是十恶不赦。
再如刘姥姥,这个人物的性格是丰富复杂的。一方面描写了她的乡气和见识不广,因而就带有几分可笑的意味。如第三回,写她初见自鸣钟情景: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很似打罗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似的,却不住的乱晃,……陡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磐一般,倒吓得不住的展眼儿。但另一方面,又着力地描写了刘姥姥本质是忠厚善良的,具有劳动人民的可贵品质,刘姥姥灵魂中的“劳动人民正直的、耿介的高贵品质”,集中表现在她机智勇敢地营救巧姐的行为上。
22.“金陵十二钗”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正册中的十二位女子,有: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23.荣宁(荣国府、宁国府);贾史王薛;宝黛(贾宝玉、林黛玉);金玉
24.A
25.A
语言表述简明、准确、鲜明、生动;近义词辨析;成语的使用;红楼梦
(1)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人物、情节和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名著阅读积累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从学生备考的实际出发,可以积累以下方面的内容:①作家作品常识,包括作家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②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等。③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④作品的大致主旨。
(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其测验重点是:一感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之情境补写的能力。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述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23.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人物、情节和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金陵四大家族指《红楼梦》中贾、史、王、薛(家亡血史)四大家族。以贾家荣国府、宁国府为代表,四家同为金陵的显贵,有权有势,透过长期的权宜婚姻,关系密切。如贾母娘家为史府;王夫人与王熙凤嫁入贾府;王夫人胞妹王氏嫁入薛家;薛宝钗嫁给贾宝玉等等。书中道:“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
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正因如此,才有“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红楼梦》是以宝黛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来写四大家族的兴衰。“四大家族”的姻亲关系以及他们的兴亡,是导致宝黛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
红楼梦中,薛宝钗和贾宝玉的姻缘被誉为金玉良缘,暗指一个有宝玉,一个有金锁,所以是天造地设,而且金子对美玉也是门当户对,非常的般配。但实际上宝玉心仪黛玉,宝钗和宝玉的婚姻是在贾家陷入绝境时封建家长互相救助的牺牲品。
2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攫取:掠夺,贬义词。获取:获得,取得。语境指四大家族对经济利益的掠夺占有,带有贬义,应填“攫取”。
唇亡齿寒:指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切相关。唇腐齿落:比喻读书讽诵极为勤苦。语境指关系密切,应填“唇亡齿寒”。
盘根错节:比喻事物的关系错综复杂,很难处理。根结盘据:形容基础牢固,势力强大。语境指关系复杂,应填“盘根错节”。
营造:①经营建造。②经营制造。建造:打造一些楼房等建筑,制造依照规划而建,造成规划的实施。语境指经营关系,应填“营造”。
故解析为:A。
25.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照应前句“明写”,应先说“暗述”,“点”指的是“贾府”,“面”指的是“四大家族”,前文明写的是“点”,下面应衔接暗述的“面”,排除BD;
贾府是“四大家族”的代表,“以点带面”更准确,描绘出的应该是封建社会的“没落衰亡”,排除C。
故解析为:A。
26.B
27.C
28.D
29.①引证法引用了鲁迅、刘鹗的语句
②例证法选取了宝玉与玉钏儿、龄官、黛玉的交往事例
③比喻论证运用了饺子、西瓜子等比喻。
④对比论证将宝玉与贾珍、贾蓉进行对比。
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让论证更清晰、更有说服力。
社会科学类;分析作品的结构和表现手法;红楼梦;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1)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这类题选项往往是对原文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改动(或删或添或调或漏或拼),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述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
(2)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推断能力,四个选项所涉及的内容或观点,并非直接出自文本,而是命题人依据文本所做的“推断”性表述,大多以前提与结论的方式组合,构成一个简单复句,形成假设关系、条件关系、因果关系、顺承关系。需要透彻地理解了文本的内涵,真正理解了的观点态度,才能正确地作出正误判断。注意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点和论据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把握材料的观点;注意辨析四个选项,判断选项论据是不是都能够证明题干所说的论点,也可以辨别哪一个论据与众不同,即可排除确定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先讲论点还是论据,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进而判断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26.B项“整本小说从始至终”说法错误。原文只是说“从开头至八十回的叙述,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而不是从始至终;另外,“梦幻色彩”错,无中生有。
故解析为:B
27.C项“因此仅仅把它当作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也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门径”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认为《红楼梦》单纯是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若如此看待红楼,可谓未窥门径”,“未窥门径”即是说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门路。
故解析为:C
28.材料二的观点是:《红楼梦》主题是“大旨谈情”。
A项是说小说中“戏文”与人物命运的关联。
B项说的是《红楼梦》富有诗意,具有言外之意。
C项是作为考据派的胡适的成果。
D项是从“情”的角度来谈宝玉的,所以可以论证《红楼梦》的主题。
故解析为:D。
29.①“正如鲁迅所言,经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才子见缠绵,革命家见排满”“刘鹗《老残游记》言……”,引用鲁迅、刘鹗的话,使用了引证法;
②“与玉钏儿一起,他烫了手,反急问玉钏儿烫着没有。龄官画蔷,天降大雨,他只提醒龄官“快避雨去罢”,却不在意自己也在雨中。受父笞打,黛玉来探,却只嚷不疼,希望黛玉不要伤心……”,选取宝玉与玉钏儿、龄官、黛玉的交往事例,使用了例证法;
③“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子儿,人间百态尽在其中”,使用了喻证法;
④“贾敬死后,贾珍、贾蓉‘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回府后便寻欢作乐。而宝玉形象是对‘仁’‘礼’平衡的一次拨乱反正……他领会到了仁道精髓,即体贴,是真道德的践行者”,将宝玉与贾珍、贾蓉进行对比,使用了对比论证法。
在线组卷平台(zujuan.)自动生成1/1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3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整本书阅读练习——《红楼梦》归纳点回头看(二)
一、单项选择题
1.(2022高三上·浙江开学考)在《红楼梦》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群芳夜聚怡红院为宝玉庆生,大家占花名以兴。实际上,每个签上的画和诗句都暗示了掣签人的性格和命运。
下面四个签上的画和诗句内容与掣签人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签画的是芙蓉,诗句是“莫怨东风当自嗟”。
②签画的是并蒂花,诗句是“连理枝头花正开”
③签画的是牡丹,诗句是“任是无情也动人”。
④签画的是一支老梅,诗句是“竹篱茅舍自甘心”
A.①黛玉②香菱③宝钗④李纨B.①妙玉②香菱③李纨④惜春
C.①李纨②宝钗③妙玉④惜春D.①香菱②宝钗③黛玉④李纨
A
欣赏文本的形象;红楼梦
①为黛玉:笺名芙蓉,暗喻黛玉性情高洁,签语为风露清愁,形容黛玉性情及容貌,解诗又说红颜薄命。“芙蓉花”在秋天开放,同时暗示黛玉的命运:红颜薄命,生不逢时,与东风无缘,被秋风吹落。无须埋怨,无须惆怅,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诗笺上说莫怨东风,然后又隐喻红颜薄命。
②为香菱:在元宵节前后,香菱被拐走,这不是巧合,注定香菱悲惨的一生。“连理枝头花正开”指的是“并蒂花”,“并蒂花”本是夫妻花,但花签往往是反话。香菱给薛蟠做妾,薛蟠待她却毫无情意。香菱本名甄英莲。“菱”就是菱花,通“凌”,被欺凌的意思;“莲”就是莲花,通“怜”,甄英莲就是“真应怜”。预示香菱会遭人凌虐结局悲惨可怜。在原著中,香菱是一个乐观知足的女子。
③为宝钗:“任是无情也动人”取之于唐末罗隐的《牡丹花》,“任是”,“纵然是”、“即便是”的意思。牡丹是富贵花,艳冠群芳。依的本意,“牡丹”纵然是含情不露,也自有她打动人心的魅力。这不仅表现在她于花色上“艳冠群芳”,也表现在她具有不肯趋炎附势的高贵品质上。具体到宝钗身上,“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住的蘅芜苑屋里“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而且“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需吃“冷香丸”等等描写,表面上看似冰冷“无情”。但宝钗却照顾过湘云,体贴过黛玉,帮衬过岫烟,提点过探春,她看似冷淡的表象下却潜藏着脉脉温情。所以她性格:沉稳大度、处事周全,外冷内热。
命运:享受富贵,最终与宝玉成婚,但家族势败、宝玉出家后守寡度日。历着炎凉,知著甘苦,虽离别亦能自安。
④为李纨:“竹篱茅舍自甘心”出自宋代王琪的《梅》:“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风流说得今。”王琪的这首咏梅诗,意思很浅显——前两句是说不想粘染红尘的是非曲直,即使粗茶淡饭、陋室茅舍也能自足自乐。这与李纨贞静淡泊、清雅端庄、处事明达、沉稳从事都不谋而合。
命运:李纨因做了有损阴德的事情,因此她的儿子贾兰受到了报应,在爵禄高登的时候,却意外身亡,李纨虽然晚年荣华富贵,却老来丧子,加之青年丧偶,所以李纨也是红颜薄命,辛苦悲凉一生。故解析为:A。
本题考查整本书阅读的相关知识积累能力。名著阅读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同时还要与文学常识配合起来进行。
2.(2022高二下·南通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红楼梦》中的人物描写是符合其个性的。在第二十二回中,贾母替宝钗做生日,请了戏班演出之后,贾母赏了小旦和小丑两个孩子。这时“甲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乙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丙也猜着了,亦不敢说。丁接着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丙听了,忙把丁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
请依据人物性格判断甲、乙、丙、丁代表的人物依次是()
A.贾宝玉
王熙凤
史湘云
薛宝钗
B.薛宝钗
史湘云
王熙凤
贾宝玉
C.史湘云
贾宝玉
薛宝钗
王熙凤
D.王熙凤
薛宝钗
贾宝玉
史湘云
D
欣赏文本的形象;红楼梦;文化常识
甲处应是王熙凤,凤姐是说戏子像林妹妹,并非林妹妹像戏子。一语点破了老太太非常喜欢这个戏子的原因只是因为她像林妹妹而已。非常巧妙地道出了黛玉在老太太心中的重要性。这一句拍马屁的话更是拍到了贾母的心坎里。她准确地道出了贾母的心意,体现了她的精明;乙处应是薛宝钗,她善于自我把握,城府很深,故“不肯说”;丙处应是贾宝玉,他体恤黛玉,关心黛玉,所以“不敢说”;丁处应是史湘云,她的率真爽直,有话就说。
故解析为:D
本题考查对名著中的人物分析。名著是新高考改革后的必考题型,在阅读过程中,不但要明确其中的故事情节,还要对人物加以分析。
3.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宝玉不愿会客,湘云劝他谈讲仕途经济,宝玉马上放下脸,叫湘云到别处呆去,还说“林姑娘”从不说这些混帐话。
B.端午节,宝玉因金钏儿之事正心事不宁,恰巧晴雯给宝玉换衣服时失手把他的扇子跌折,便训斥了她几句,晴雯忍气吞声。
C.史湘云做东道,邀请众姐妹以菊花为题,饮酒吃蟹吟诗。黛玉的诗被评为最佳。
D.刘姥姥到稻香村,被凤姐插了一头菊花。在秋爽斋用饭时,凤姐和鸳鸯合伙捉弄刘姥姥,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B
文学常识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B.“晴雯忍气吞声”是错误的。晴雯还是还击了一通,没有忍气吞声,还撕了扇子。故选B。
故解析为:B
此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4.《红楼梦》(庚辰本)第五十六回为“敏探春兴利除弊害,贤宝钗小惠全大体”,下列对该回目中写到的人物及其与他人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纨:字宫裁,金陵名宦之女,金陵十二钗之一,其别号为“稻香老农”;贾政长子贾珠的妻子,贾兰的亲生母亲。
B.贾探春:金陵十二钗之一,成立“海棠诗社”,自号“蕉下客”;比同辈份的贾迎春、贾惜春年龄小,在贾府通称“三姑娘”。
C.王夫人:荣国府掌权管事的家长之一;二老爷贾政的妻子,贾元春、贾珠、贾宝玉的母亲,王熙凤的姑母,薛宝钗的姨母。
D.王熙凤:金陵十二钗之一,贾府通称凤姐、琏二奶奶;贾母的孙媳妇,贾赦与邢夫人的儿媳妇,贾琏的妻子,巧姐的母亲。
B
文学常识;红楼梦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
B项“贾探春比贾惜春年龄小”错误。探春是三姑娘,惜春是四姑娘,探春比惜春年龄大。“四春”的年龄排序如下:元春、迎春、探春、惜春。
故解析为:B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
5.对下面这一情节,以下选项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可巧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
A.林黛玉认为紫鹃多此一举。B.林黛玉感激紫鹃费心想到。
C.林黛玉害怕被薛姨妈误解。D.林黛玉借此奚落宝玉。
D
文学常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主要内容的能力。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名著《红楼梦》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熟读《红楼梦》,并能对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做出细致的解读,答题时运用平时掌握的相关知识找出解析。《红楼梦》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表述为,“黛玉磕着瓜子儿,只抿着嘴笑。可巧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宝玉听这话,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他,也无回复之词,只嘻嘻的笑两阵罢了”,可知,黛玉说这些话的目的是借此奚落宝玉。故选D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故解析为:D
此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6.对《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
B.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
C.宝玉挨打实是贾政将因金钏之死而引发的对王夫人的不满转到宝玉身上。
D.贾政痛恨宝玉离经叛道、不走仕途之路,不能兴振家业,甚至有可能会损害家族利益。
C
文学常识;红楼梦
本题考查对经典名著《红楼梦》的阅读和理解的能力。
应对此类题目,必须对《红楼梦》有充分的了解。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主题。所以考生应把功夫下在平时对《红楼梦》的阅读和理解上。
C项,“贾政将因金钏之死而引发的对王夫人的不满转到宝玉身上”错,书中贾政并不知王夫人言行,也无因此不满之事。
故解析为:C
本题考查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
7.下列关于《红楼梦》相关情节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黛玉初进贾府时,曹雪芹通过林黛玉的视角刻画了贾府一干人等,比如写迎春是“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写探春是“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令人观之可亲。
B.“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一句中,“木石前盟”对应的是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还泪”之说,而“金玉良缘”指的是宝玉的通灵宝玉和薛宝钗的金锁。其中,宝玉之玉正面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宝钗之锁錾刻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C.曹雪芹借门子抄给贾雨村“护官符”一事,为我们展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彼时的兴盛之势。其中,“珍珠如土金如铁”和“白玉为堂金作马”两句分别形容的是宝钗所在的薛家、宝玉所在的贾家。
D.得知贾琏在外偷娶了尤二姐,王熙凤就将尤二姐骗入贾府中,一面唆使指腹为婚的张家告状,一面又暗中煽动小妾秋桐故意刁难。后胡太医用了不当之药致其流产,痛苦绝望的尤二姐最终吞金自尽。
A
文学常识;红楼梦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情节、内容的把握能力。
A.“迎春是‘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写探春是‘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错误。“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描写的是探春,“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描写的是迎春。故选A。
故解析为:A
此题考核考生对文学名著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回想小说的主要情节,然后在整体理解文意的前提下分析每一项。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对于大纲要求的篇目,有时间时就要反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类似题目才能应对自如。
8.从下面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黛玉对自己读书的回答前后矛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药制造中的市场推广与宣传策略考核试卷
- 塑料制品的透明性与光学特性研究考核试卷
- 创业空间社交媒体推广考核试卷
- 2021年中科院心理咨询师心理学题库
- 测绘合同范例格式
- 物业消毒合同模板
- 换牙合同模板
- 房屋买卖租房合同范例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数学第2章等式与不等式2.22.2.1第1课时不等式及其性质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第一册
- 水泥稳定碎石合同范例
-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6.1 分数混合运算 |西师大版 (共15张PPT)
- 《化学反应工程》试题及答案基础部分
- 建筑工程勘察项目-技术标
- 道路运输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台帐(全版通用)参考模板范本
- 大马大马告诉我
- TSG 81-2022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技术规程
-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课件:牙源性肿瘤
- 通用模板-封条模板
- 高考冲刺主题班会——勇往直前无畏风雨课件(17张PPT)
- 种群的数量特征——第2课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