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考点总结 初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汇总_第1页
初中地理考点总结 初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汇总_第2页
初中地理考点总结 初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汇总_第3页
初中地理考点总结 初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汇总_第4页
初中地理考点总结 初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初中地理考点总结初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汇总学校地理考点总结学校地理必考学问点汇总

地理学问又多又杂,许多童鞋表示不知从何下手!下面这份《学校地理必考学问点汇总》,供同学们和家长参考!肯定要收好!

1、地球的外形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的不规章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赤道最长,往两极渐渐缩短,最终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全部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20W和160E的经线圈,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围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变化。

6、五带的划分

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四季变化明显。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

7、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图例与注记。

8、海拔和相对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10、世界海陆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

11、陆地地形

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12、促使地形变化的力气

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14、气温的变化

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消失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消失在日出前后。

15、世界气温的分布

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气温还受地势凹凸的影响,海拔大致每上升100米,气温约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规律:赤道四周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17、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①热带雨林气候

②热带草原气候

③热带季风气候

④热带沙漠气候

18、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①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②地中海气候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19、自然资源

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是自然资源。按其形成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一类是非可再生资源。

20、土地的利用类型

土地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类型。

21、土地资源的分布

温带潮湿的平原地的地势平坦,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气候冷湿的亚寒带地区和酷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保留了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面积宽阔,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22、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

23、森林

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整室。世界有森林面积40亿公顷,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24、世界上的铁矿

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马西、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

25、各大洲人口

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26、人口迁移主要以三种形式为主。

第一种是科技移民,第二种是劳动力输出,第三种是国际难民迁移。

27、世界人口的分布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人口最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带。

28、城市人口

世界上发达国家人口的70%以上为城市人口,进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只占人口的30%多一点。

29、世界的人种

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

30、世界上的国家

世界上有190多个国家,面积最大的俄罗斯有1700多万平方千米。中国的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居第三位。最小的是梵蒂冈。

31、领土

国界线范围以内的陆地、领海、领水和领空,总称为领土。

32、七大洲和四大洋

七大洲:亚洲、非洲、南极洲、南美洲、北美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3、东亚国家

东亚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侧,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等国家。蒙古的畜牧业占有重要的地位。日本为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

34、东亚人口

东亚是世界上黄色人种的主要分布区,居民绝大部分是黄色人种。

35、日本

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日本群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许多。富士山是其中闻名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

36、日本的经济

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

37、东南亚

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是世界上火山活动最多的国家。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38、东南亚居民与经济

东南亚是华人与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其祖先大多是中国广东、福建的居民。东南亚是世界上自然 橡胶、棕油、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产品的最大产地,各国居民多以稻米为主在食物。东南亚的矿产以锡和石油为最重要。新加坡有花园城市之称。

39、南亚

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恒河冲积而成,是南亚的主要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印度半岛大部分被德干高原所占据。

40、印度

印度的耕地面积很广,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和小麦,经济作物有棉花、茶、黄麻等。印度的矿产主要有煤、铁、锰等。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东北部。首都新德里。加尔各答盛产黄麻。孟买位于西部沿海,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

41、中亚

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深居亚洲陆。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乌兹别克斯坦因盛产棉花而称为白金之国。牲畜以细毛羊和羔皮羊为主。

42、西亚与北非

西亚和北非地处亚欧非三大洲、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枢纽地带。死海湖面海拔高度为-400米,是世界上陆地表面的最低点。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43、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终年高温少雨,植物稀有,沙漠下有丰富的石油。

44、阿拉伯人与伊斯兰教

西亚和北非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区,主要为白色人种。西亚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祥地。耶路撒冷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看做圣城。

45、西亚和北非

西亚和北非是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46、畜牧业与农业

枣椰树是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

47、巴基斯坦

位于阿拉伯半岛西侧,是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枢纽。进展滴灌和喷灌技术。

48、埃及

位于非洲东北部,全境90%以上是沙漠,尼罗河全长6600多千米,是世界上第一长河,发源于非洲东部高原,注入地中海。过去,长绒棉始终是埃及闻名的出口商品。近年,埃及的石油、水道、侨汇和旅游收入都超过了棉花,成为埃及的主要经济支柱。

49、非洲

非洲大陆的地形以高原为主,东非裂谷带,南起赞比西河,北经红海。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最高峰。东非大裂谷是地壳在运动过程中断裂形成的。动物主要以斑马、羚羊、长颈鹿、狮和豹子为主。黄金、金刚石的储量和产量都占世界第一位。

50、非洲居民与经济

整个经济是以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51、南非

南非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首都比勒陀利亚。接近好望角的开普敦是南非最大港口。约翰内斯堡是金矿开采和机械制造工业中心。

52、欧洲

欧洲西部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海岸线非常曲折。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有伊比利亚、亚平宁和马尔干三个大半岛。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和山为主,波德的平原、西欧平原。气候主要是海洋性气候,冬季比较温柔,比较凉快,全年降水的季节安排也比较匀称。莱茵河流经德国鲁尔工业区,也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

53、欧洲居民

欧洲西部居民以白种人为主。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最低的。

54、英国

英国全称是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领土主要包括大不列颠岛和北爱尔兰岛东北部。是工业化最早的国家。目前商船吨位仍居世界前列。

55、法国

法国是欧洲西部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有着进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以平原和丘陵为主的地形、温柔潮湿的气候、肥沃的土壤,都有利于农业的进展。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园艺业发达,所产的葡萄酒世界著名。

56、德国

德国是欧洲西部邻国最多的国家。北部是北德平原,中部是山地,南部有高原和草地。德国工业的进展,主要是建立要本国丰富的煤炭资源,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雄厚的科技力气基础上。鲁尔区是德国重要的工业区。德国南部的慕尼黑是德国宇航、飞机制造和微电子中心,德国是欧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莱茵河是德国的黄金水道。

57、欧洲东部和北亚东部

欧洲东部和北亚欧洲东部是指西起波罗的海东岸,东到乌拉尔山,北到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山之间的欧洲部分。北亚是指亚洲北部属于俄罗斯的领土部分以。

58、北美

是一些以英语为主的美洲国家。西部高山区,东部高原、山地区,中部平原区有中央大平原。苏必利尔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北美大部分区属于北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在北美所占的范围最广。

60、美国

美国本土有48个州,位于北美西北角的阿拉斯加州,位于太平洋北回归线四周的夏威夷州。美国的全称为美利坚合众国。美国面积为930多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四位。

美国的农业生产可分为可抑制棉花带、玉米带、小麦带、乳畜带、畜牧和浇灌农业区等主要农业带。

加利福尼亚洲是西部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旧金山是西部的大港口,四周的硅谷是新兴的电子工业中心。

61、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北部,包括三个地理区域,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和西印度群岛。巴拿马水道位于中美地峡的最窄处。安第斯山被称叫做南美洲的脊梁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巴西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秘鲁四周的海洋,是世界闻名的渔场之一。阿根毛廷出口的牛肉,占世界第一位。

gz85.COM更多总结编辑推举

美国地理学问点总结

地理其实并不难学,而美国地理学问点更是相对简洁,下面美国地理学问点总结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在这里跟大家共享一下。

美国地理学问点总结

美国

1、西半球包括北美洲和南美洲,两洲分界线为巴拿马水道。一般把加拿大和美国称为北美,美国以南地区称拉丁美洲。

2、印第安人是美国土著居民,各国移民在美国形成了美利坚民族,美国全称美利坚合众国,国旗为星条旗。

3、美国主要人种为白种人,黑种人次之。在旧金山、洛杉矶和纽约有唐人街美国社会存在在种族卑视。

4、美国地形南北纵列分布,平原面积占全国一半以上,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科迪勒拉山系是世界上最大山系。

5、世界河流按长度排列:尼罗河、亚马孙河、长江、密西西比河。五大湖是世界上最大淡水湖群,通过圣劳伦斯河注入大西洋。苏必利尔湖为面积最大的淡水湖。密歇根湖全在美国境内。

6、美国农业生产实现了专业化和机械化,形成农业带,学校语文,主要农业带有玉米带、小麦带和乳畜带。需进口热带农产品。

7、硅谷是美国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位于旧金山东南面,生产硅片闻名。美国首都华盛顿,最大城市纽约,火箭城休斯敦,汽车城底特律。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国。

城市:A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B洛杉矶、C休斯敦、D首都华盛顿E纽约、F底特律。

河流、湖泊、海洋:①密西西比河,②圣劳伦斯河③苏必利尔湖④密歇根湖⑤大西洋⑥墨西哥湾⑦太平洋

国家、地区:

G加拿大H墨西哥I阿拉斯加州

山脉:

⑾科迪勒拉山系⑿落基山⒀阿巴拉契亚山

地形:

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原和山地

(1)位置和居民美国领土的主要部分在北美洲中部,北接加拿大,南临墨西哥湾,并与墨西哥接壤。东面是大西洋,西面是太平洋。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与太平洋上的夏威夷也是美国领土。全国而积936万平方千米,人口约2.7亿。美国居民绝大部分是欧洲白种人移民的后裔。有色人种居民有黑人、印第安人等。华人和华侨也不少。

(2)矿产资源美国的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石油、铜、铅。锌等。

(3)农业的现代化和特地化美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它生产的小麦、大豆、玉米、棉花、烟草、乳肉等都居世界前列,不仅能满意本国需要,还有大量粮食出口,成为世界上输出农产品最多的国家。

美国从事农业的人,不到全国人口的3%。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耕种、浇灌、施肥、锄草、收割、脱粒、贮藏、运输全部机械化,效率高,产量大。

美国农业的另一特点是地区产特地化。依据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市场需要,美国农业生产可分为棉花带、玉米带、小麦带、乳畜带、畜牧和浇灌农业区等主要农业带或农业区。

(4)工业分布和主要城市美国工业现代化的程度很高,工业生产总值居世界首位,钢铁、汽车、宇航、飞机、石汕、电子、化学等工业都居世界前列。在对外贸易方面,美国是输出工农业产品数量最多。产值最大的国家,也是进口小汽车、钢铁、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

美国工业分布,可分为三大地区。

①东部地区这里的阿巴拉契亚山区有丰富的煤矿,五大湖西部有大量的铁矿,大西洋沿岸有很多优良海港,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水运便利,是全国的钢铁、汽车、化学等工业的集中分布区。

纽约是本区重要城市之一;也是大西洋沿岸最大的工商业中心和港口。联合国总部设在纽约。首都华盛顿,工业、交通中心芝加哥也在本区。

自20世纪60年月以来,美国在开发区应用新资源、新技术的基础L,加快了南部和西部工业的进展,形成了新的人口密集的城市和工业区。这就是人们常讲的阳光地的兴起。

②南部地区这里是美国新兴的石油、飞机、宇航、电子等工业的分布区。其中,墨

西哥湾西北是美国主要的石油产地,休斯敦是南部石油化工、宇宙航空讨论和进展中心。

③西部地区美国的居民和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带。其中,加利福尼亚州是西部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宇航、电子、飞机制造等工业进展较快;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是西部的大港口,四周的硅谷是新兴电子工业中心;洛杉矾是西部人口最多的城市和海港,主要生产飞机、精密机械等;好莱坞是美国电影、电视工业中心。

高考地理重点学问点总结

2022年高考地理重点学问点总结

自然地理

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

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统)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外部:

(1)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2)比较平安的宇宙环境

自身:

(3)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相宜(平均气温为15度)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周期11年

(2)影响:发出电磁波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发出高能带电粒子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

影响地球气候、灾难水旱灾难,诱发地震

4.自转、公转的特点

5.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2)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3)地转偏向力: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6.昼夜长短的变化

(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消失极昼现象。夏至到秋分,秋分到冬至,北半球昼渐渐变短,夜渐渐变长。

(2)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消失极夜现象。

(3)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4)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状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7.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3)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4)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5)直射问题:一年之中,有两次直射的是南北纬回归线之间,有一次直射是南北纬回归线。没有直射的是南北纬回归线分别到达南北极的纬度。

(6)日出日落:昼夜长短。日出变早,日落同程度变晚。(7)影子问题:太阳高度角变小,影子变长。

8.四季的变化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9.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1)地球内部的圈层依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

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岩石的三大类

(1)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

(2)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积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

(3)变质岩(变质作用)。

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三大类岩石转化图)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造成地表凹凸不平。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

(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使凹凸不平的地表趋向平坦。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积累、固结成岩作用。

流水侵蚀地貌(V型谷、u型)、流水积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山前;河漫滩河流中下游;三角洲入海口);风蚀地貌(风蚀凹地、蘑菇)、风积地貌(沙丘)。

冰川侵蚀(冰斗,角峰)、冰川地貌(冰碛地貌)

3.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

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海洋。

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海沟。

4.大气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减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

①汲取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汲取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汲取红外线。对可见光汲取的很少。

②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

③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汲取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3)大气垂直运动

地面冷热不均。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直接缘由)

(4)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的示意图),山谷风、海陆风、城市热岛。

5.气压带和风带

全球近地面有7个气压带(凹凸压相间分布),6个风带。(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图,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与气候(干湿冷热),地图册)

(1)低纬度环流:

①赤道低压带:因为热力作用形成,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带。常年受其掌握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东南亚的马来群岛)

②副热带高压带:因为动力作用而形成,气流在30度纬度上空聚积而下沉,形成少雨带(东亚季风区除外),常年受其掌握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亚的沙漠、北美美国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鲁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亚大沙漠)

③信风带: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左偏成东南信风。

(2)中纬度环流:

④副极地低压带:由来自低纬的暖气流与来自高纬的冷气流相遇运动上升而形成。形成温带多雨带。

⑤中纬西风带:由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风,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风,习惯上叫西风,受其常年掌握的地区,在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温哥华四周、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侧、澳大利亚南端及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等)

(3)高纬环流:

⑥极地高压带:因为热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气下沉,形成少雨带。不过极地因为气温低,蒸发更少,所以极地属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为潮湿地区。

⑦极地东风带:由极地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东北风,南半球左偏成东南风。

(4)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移动的缘由: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动。

△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5)单一气压带或风带作用形成的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西风带)。

(6)气压带、风带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

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掌握,冬季受低纬信风带掌握)

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掌握,冬季受中纬西风带掌握)。

(7)北半球受影响的气压中心

冬季一月,亚欧大陆:亚洲高压,太平洋:阿留申低压。

夏季七月,亚欧大陆:亚洲低压,太平洋:夏威夷高压。

6.常见的天气系统

在低压槽上形成了锋面系统。

锋面与气旋是一个整体(高压系统是没有的)

反气旋,中心高,四周低。多晴朗干燥天气。

7.水循环(循环示意图)

(1)类型:海陆间大循环(大循环)、陆地循环(水量很少)、海洋循环(水量最大)

(2)各环节的名称: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

(3)意义:维持全球水量平衡;维持全球热量平衡;更新陆地水资源;塑造地表形态;联系四大圈层。

中纬度半潮湿半干旱区,若降水量不变,增温将加速陆地蒸发,使土壤中水分削减,导致作物产量下降。对工业生产也有肯定的影响,温度上升将削减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明显增加低纬度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

8.常见的自然灾难

水灾、旱灾、台风、暴雨、寒潮、沙尘暴、暴风雪、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了解它们发生的主要缘由及危害。

环境治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进展

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化过程

崇拜自然采猎文明人与自然是恐惊与依靠的关系;

改造自然农业文明人对自然的依附性大大减弱,对抗性增加;

制服自然工业文明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冲突快速激化;

谋求人地协调当今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和谐进展

2.人类所面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方面的问题

(1)环境污染:水、大气(光化学烟雾、臭氧空洞、酸雨、气候变化)、土、固体废弃物、噪声、放射性物质、海洋污染

(2)生态破坏:荒漠化、盐碱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环境破坏(森林、湿地)

3.可持续进展的基本内涵、基本原则

(1)概念:既满意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意其需求的力量。

(2)内涵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进展

(3)原则:

①公正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正。

②持续性原则:经济活动和社会进展必需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量之内。

③共同性原则: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环境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4.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进展的主要途径

循环经济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则从原料开采生产消费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1.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难监测中的作用

遥感:猎取,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资源普查:矿产、生物、水资源。

环境灾难监测:环境监测,灾难预警。

特点和优点:

可以首先从面上的区域分析讨论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不仅可以提高讨论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而且节约人力、财力,提高效率。

2.在定位导航中,全球定位系统(GpS)的作用

3.在城市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功能

处理地理空间数据,地理空间信息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

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城市环境管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城市规划。

4.数字地球的基本含义

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1)GpS,主要是定位,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

三大部分: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掌握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2)地理信息系统

GIS,特地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全部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在区域地理环境讨论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

人文地理

人口增长

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训练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诞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难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三低(发达国家,欧洲美国,中国)、凹凸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进展中国家)。底和高的分界值:0.1%

3.世界人口增长

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掌握人口(中国实行方案生育)

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舞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进展生产力)

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主要缘由

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斗、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卑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亲靠友、躲避卑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

(1)利:

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

②加强文化沟通

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

④为迁入地供应廉价劳动力。

(2)弊:

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

②给迁入地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

3.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1)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给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

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土地利用)发生集聚

(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力量强。★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

(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大路经过。

(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美丽,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城市建设要留意爱护文物古迹。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缘由

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

3.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围

★小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供应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

★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明显,供应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

二、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1.自然方面

(1)地形平原地区城市密度大

(2)气候气候暖和潮湿的地区城市密度大

(3)河流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打算城市区位。

2.社会经济方面

(1)农业基础

(2)交通条件:沿海、沿江、沿铁路线、沿高速大路可以形成城市轴线。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汇合处。

★交通线的变化,会给城市进展带来影响。(如扬州:水道通航时兴,水道淤塞后衰)。

(3)政治(如行政中心)、军事防卫、宗教、科技、旅游等也能促进城市的形成和壮大。

三、城市化

1.城市化的标志

①城市人口增加

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城市化特点

①大城市进展速度超过小城市;

②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

③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进展快。大城市化趋势

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①特点: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消失逆城市化现象。

②逆城市化的缘由: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4.进展中国家城市化

①特点: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大城市化趋势明显。

②我国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

③城市进展不合理:大城市快速膨胀,中小城市进展缓慢,人口集聚于少数大城市。

5.城市化的一般规律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四、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热岛效应、大气污染严峻

(2)对水文的影响:对地下水下渗量削减、地下水漏斗区范围和深度增大。

对河流水坡面流水的流速加快,河流汇水时间缩短,更易形成洪峰。

对水质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

(3)对生物的影响:草坪和人工林品种单一;破坏生物栖息地,生物的多样性削减。

2.爱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生态城市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散城市职能。

(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环境。扩宽主干道,建环城大路,建高架大路、地铁、轻轨交通。

(3)爱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大力加强绿化建设。

人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一.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光热、水源、地形、土壤):

改造温室农业、梯田、施肥、浇水。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地租、政策、劳动力)

★市场打算着农业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条件(特殊是保鲜和冷藏技术)的进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展。

3.技术因素(育种、机械、化肥、农药)

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1.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等国。

(2)主要品种:小麦、玉米(旱地作物,便于机械化生产)。

(3)形成条件

★自然条件:地势平坦,耕地宽阔,地广人稀。

★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发达,技术水平高(机械化程度高)

(4)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家庭农场为主

2.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分布:东亚、东南亚、南亚季风区典型地域:亚洲

区位条件:

气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

地形:河流下游平原或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利于耕作

劳动力:属劳动密集型农业,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利于精耕细作

特点:小农经营以家庭为单位;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

3.混合农业

主要牲畜和谷物的混合农业。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主要是渔业与林业的混合农业。

六、传统工业区

1.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传统工业区多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形成和进展起来的。

★我国鞍钢进展的条件:煤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我国宝钢进展条件:交通便利、市场宽阔(铁矿石主要从澳大利亚、印度等国进口)

2.存在的问题

(1)以重工业为主,生产结构单一;

(2)原料、能源消耗量大,运输量大,经济效益下滑;

(3)环境污染严峻等。

3.解决措施(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1)调整经济结构:进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和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2)进展科技:进展科技,促进旅游,富强经济,促进可持续进展

(3)优化环境:消退污染,植树造林,美化环境

七、新兴工业区

1.主要新兴工业区:美国硅谷、日本硅岛等。

2.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科技发达、交通便利(高速大路和机场)、环境美丽

八、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大气的影响: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造成大气污染。

(1)全球气候变暖: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大量砍伐森林,使大气中CO2浓度上升

(2)酸雨:燃烧煤炭排出大量SO2所致。我国硫酸型酸雨,发达国家硝酸型酸雨

(3)臭氧层破坏:厂矿企业、家庭等使用冰箱、制冷设备等,排出大量氟氯烃。

(4)光化学烟雾:汽车尾气排放出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在紫外线的作用下,会发生光化学反应。

★治理思路:削减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①改善能源消费构成:开发利用水能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③削减有害物质排放:综合利用,清洁生产,达标排放,查找替代品

2.水污染: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造成水体污染重金属污染、水体的富养分化

3.固体废弃物污染

九、生产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包括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等

1.重要性

沟通不同地域之间的联系,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淌。

(1)政治意义有利于人民的交往和文化沟通,促进民族团结;有利于巩固国防平安。

(2)经济意义促进资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促进经济进展。

2.主要运输方式

铁路、大路、水路、航空和管道

3.通信

包括邮政(传递信件、物品等)和电信(传递声、像、图等,包括电报、电话、互联网)。

4.商业中心形成的条件

(1)稳定的商品来源区

(2)稳定的销售区

(3)交通发达

十、交通运输布局

1.主要区位因素

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地形、河流、自然灾难等);技术因素

★线路的总体走向打算于经济因素,而某一段的详细走向可能取决于地形、地质或技术条件。

2.区位因素变化过去自然因素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因素越来越重要。

3.上海港的主要区位因素

水域条件(航行条件,停靠条件),陆域条件(筑港条件,腹地条件,以城市为依托)

4.机场建设

(1)要有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

(2)要有良好的地质条件,以保证地基稳定;

(3)要避开低湿地点;

(4)与城市保持适当距离:用地广、城市有烟幕等。

5.大路建设

(1)平原地区:避开沼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和城镇进展的关系。

(2)山区:在陡坡上成之字形弯曲,山谷中的道路应避开陡坡。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简单的地段。

十一、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影响

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的影响

(1)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开展商贸活动,通常会形成较大的居民点。

(2)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布局

①不同运输方式对聚落空间布局的影响:南方以水路交通为主,聚落临水布局

②不同环境对聚落空间布局的影响

★北方地势平坦开阔,聚落多呈团块状,形态比较规章,道路呈棋盘式。

★南方河流密集的平原地区,聚落沿河流、铁路、大路分布,布局形态呈带状。

(3)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河流航运的起点、终点、与其他交通线的交点处常形成城镇。

(4)交通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的影响:如水道航运地位的变化与扬州的兴衰、城市中心的迁移。

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的影响:交通便捷,有利于人流和物流的集散。

(2)交通运输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随着高速大路的进展,很多商业集聚在高速大路和城市结合部。

★随着交通运输和现代物流业的进展,消失各种类型的专业化市场、超市、连锁店等。

★随着城市交通的改善,人们出行范围扩大,一些多功能的大型购物休闲中心诞生。

★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展,网上购物、电子商务、无人售货等得到进展。

区域地理地理环境与区域进展

1.区域(区域划分,有无明显界限)

(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肯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2)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异:①地理位置差异:长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暖和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产资源条件差异:长矿产资源贫乏,松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2.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对农业:长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进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受水热条件的限制,进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一年一熟。长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相宜进展畜牧业。

对商业:长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便利,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进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进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四周地区的煤、铁等资源进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3.区域不同进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早期:长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进展缓慢。

农业社会:

(1)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长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供应了自然 水道。

(2)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进展。

(3)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长人口越来越稠密。

(4)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农业社会后期:

(1)工商业的进展使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

(2)耕地被分割得很破裂,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

(3)今日长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1.两类能源

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自然 气等矿物能源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和能源基地建设

开采条件

(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

(2)市场宽阔

(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能源基地建设

(1)扩大煤炭开采量

(2)提高晋煤外运力量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建设坑口电站;进展炼焦业

三条产业链

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

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

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环境的爱护与治理

(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2)调整产业结构;

(3)三废的治理

3.流域的发发以田纳西河为例

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在肯塔基市四周注入俄亥俄河。

不同地段的爱护

山地:河流的发源地,爱护好植被生态

河谷平原: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是生态环境爱护的重点。

河流: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留意水资源的合理安排和水质的爱护。

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地形:多山,地形起伏大,隐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陆路交通不便,河流航运作用非常突出。气候:亚热带地区,冬末春初降水多。

水系: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受气候影响,水量很不稳定。

矿产资源:特别丰富。

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1)18世纪下半叶:农业发达,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

(2)19世纪后期:人口急增,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

(3)20世纪30年月初:田纳西河流域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流域的综合开发

TVA将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

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

田纳西河两岸形成工业走廊的缘由

大规模的火电和核电使田纳西河流域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流域内炼铝、化学等高耗能工业的进展

区域经济进展

1.东北地区地理条件

(1)气候条件: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2)地形、土壤条件:为农业多种经营供应了条件;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

工业: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农牧兴工、共促农牧

交通:交通发达,对外联系便利,进展外向型农业。

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进展。

三山脉三平原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小兴安岭、大兴安岭、长白山

农业布局特点

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地区。

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宝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

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

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

东北商品粮基地生产特点

(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2)地区专业化生产

农业进展方向

平原区:进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加快进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西部草原区:大力进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山区农业: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条件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学问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赐予很多优待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