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_第1页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_第2页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_第3页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_第4页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的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一、梵天佛地:古代印度文化文化

古代印度包括今天的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广大地区1、古印度的时空特征古代印度:南亚次大陆今天的印度: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哈拉帕文化时期吠陀时代列国时代孔雀帝国笈多帝国约为公元前2350-前1750年,是南亚次大陆的青铜时代文化。成就:印章文字前1500-前600年,指雅利安人入侵形成婆罗门教和种姓制度。成就:种姓制度、婆罗门教、四吠陀【历史纵横】年代为前600-前400年列国分立,产生了早期佛教。成就:佛教产生约前324年-约前188年,统一的奴隶制君主专制帝国顶峰,阿育王推动佛教兴盛外传。成就:佛教兴盛公元320-500年,是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印度教逐渐成为主要宗教《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成就:印度教(以婆罗门教为基础)逐渐成为主要宗教一、梵天佛地:古代印度文化文化一、梵天佛地:古代印度文化文化2、文化成就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26--27,梳理古印度在宗教、文学、艺术、数学、文字领域的代表性成就。领域成就宗教文学艺术数学文字婆罗门教、佛教、印度教四“吠陀”、《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佛塔、石柱和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印章文字、梵文、巴利文原人之口,生婆罗门;彼之双臂,长刹帝利;彼之双腿,产生吠舍;彼之双足,出首陀罗。——《梨俱吠陀·原人歌》种姓制度种姓制度的特点、实质?特点:①严格等级,贵贱分明。②种姓、职业世袭;③内部通婚、法律、宗教地位不平等;实质:维护奴隶主贵族特权的社会等级制度【婆罗门教】主要经典:“四吠陀”核心教义:种姓制度意义: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与宗教基础

婆罗门教为种姓制度披上了一件神圣的外衣种姓制度与婆罗门教有何关系?评价:有利于维持统治及社会安定;激化社会矛盾,延缓社会发展进程;为佛教的产生提供了机遇。背景:创立者:教义:影响:公元前6世纪,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不满。释迦摩尼众生平等,忍耐顺从否定种姓制度,倡导众生平等具有进步意义。有利于社会稳定,也消磨了反抗意识。佛教材料一:尔时无有男女、尊卑、上下,亦无异名,众共生世故名众生。——《长阿含经》材料二:有生皆苦,有念皆妄。灭尽无余,不受后有。——《劝发菩提心文》提出“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特权宣扬只有消除欲望,忍耐顺从,才能到达“极乐世界”维护奴隶主统治,麻痹人民

公元4世纪时印度教以婆罗门教为基础,种姓制度为核心教义,吸收佛教教义和教规,使印度教成为包罗各种神明、多种哲学思想的混合宗教。10世纪,笈多帝国时印度教得到统治阶级支持,取代佛教在印度的地位,以后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13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印度教兴起:内容:影响:笈多帝国(320年-540年)第一个统一封建王朝以婆罗门教为基础,强化了种姓制度,吸收其他宗教成分打破了婆罗门的垄断特权,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梵天——创造之神湿婆——毁灭之神毗湿奴——保护之神婆罗门教、佛教、印度教是印度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们是印度历史上特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印度文化的主要成就,其他的文化成就或多或少地被打上了宗教的烙印。如文学和艺术。“四吠陀”

吠陀共有四部,以最早形成的《梨俱吠陀》最为重要。是古代印度祭祀活动中使用的经书,也是歌颂神明的诗集。《摩诃婆罗多》《摩诃婆罗多》成书时间约公元前四世纪,这部史诗以印度列国纷争时代为背景,描写婆罗多族的两支后裔居楼百子和般度五子为争夺王位而进行的战争。《罗摩衍那》成书于2世纪,史诗以罗摩和妻子悉多的悲欢离合为故事主线,表现了印度古代宫廷内部和列国之间的斗争。作品中神猴哈奴曼拥有四脸和八手,帮助罗摩战胜强敌,救出妻子。成为印度教神话中家喻户晓的角色。《罗摩衍那》文学艺术9

古印度的艺术很多都与宗教有关,就其原初意义而言,印度艺术往往是宗教信仰的象征或哲学观念的隐喻。其中,佛塔、石柱和石窟是佛教艺术的典型代表。

阿育王石柱

阿旃陀石窟

桑奇大塔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0”的起源深受佛教大乘空宗的影响。其梵文名称为Sunya,汉语音译为“舜若”,意译为“空”。

“0”的这一特殊符号就反映了“一切皆空”这一命题所留下的痕迹。数学文字①印章文字——古代印度早期文化的代表②梵文——古代印度最有代表性的文字③巴利文——书写佛经印章文字巴利文书写的佛经

梵文老挝大部分男人小时都当过和尚新冠疫情下的泰国三宝佛节缅甸乡间孩童集体出家盛大仪式

印度宗教文化传入之时,正是东南亚最早的国家开始建立之时。因此,印度宗教文化对东南亚的政治、宗教、文化、艺术、建筑、雕刻、风俗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并且加速了东南亚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渡。——摘选王冬梅《浅析印度宗教文化对东南亚的影响》传播(影响):9世纪时,吴哥王朝统一了柬埔寨。12世纪吴哥王朝兴建的规模宏大的石窟寺庙建筑,被后人称为“吴哥窟”。当时,佛教是柬埔寨的国教,但印度教也并行不衰。因此,佛教和印度教的特征在吴哥窟中都有体现。窟中很多浮雕的题材以《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的神化故事为蓝本,反映了印度文化对东南亚的影响。——摘自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1.史诗等文学作品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史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印度的社会风貌,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是由于其属于历史研究的二手资料,要和考古及其他史料相互印证。【问题2】结合教材p27第1段和p28图片文字分析《摩诃婆罗多》史诗与柬埔寨吴哥窟对历史研究有什么价值?◎

《摩诃婆罗多》◎东南亚柬埔寨吴哥窟2.吴哥窟建筑是历史遗迹,属于历史研究的一手史料,反映了佛教和印度教在柬埔寨的流行,对研究印度文化对东南亚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一、梵天佛地:古代印度文化文化类别内容宗教文学艺术数学文字婆罗门教:种姓制度为核心教义佛教:众生平等、忍耐顺从印度教:在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建立,并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四吠陀:《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阿达婆吠陀》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佛塔、石柱、石窟等是佛教艺术的代表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印章文字:早期文化代表梵文:古印度最有代表性的文字巴利文:书写南传佛教的佛经文化特征一:具有多样性、包容性和辐射性文化特征二:深受种姓制度影响文化特征四:以诗代史文化特征三:以宗教为中心思考:古印度文化的特点16材料一:每次外来民族的人侵,都给印度文明带来了新的成份。他们与本土文化融为一体,使之不断更新,不断丰富。与此同时,这些外来民族也无不在历史的长河中为印度民族所同化。……印度曾被称为是“人种的基因库”,几乎世界上所有的人种都能在印度被找到……另外,印度目前使用的语言共有18种之多,并且每种语言都包含有其他语言的些许成份。——《浅论印度文明的特征》刘湍康(贵州工业大学学报

材料二:大自然的毁灭力量给予古代印度居民不可磨灭的印象,在人还无力战胜自然控制自然之时,这种恐惧情绪自然地表现为宗教性的崇拜,将各种自然现象人格化、神奇化起来,想象他为各种的神,于是出现了各种神话和传说。

——摘编自雷海宗《世界古代史纲要》材料三:公元前9世纪恒河中游开始得到迅猛发展,取代印度河,成为印度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心。那里雨量充沛,光照时间长,树木参天,经冬不凋,自然界这种浓郁得过剩的生命力,启发了土著民对生命不死轮回问题的思考。——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印度文化形成的原因。一、梵天佛地:古代印度文化文化成因:(1)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得印度文化的宗教色彩浓厚①灾害频繁,使得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神的信仰特别强烈。②恒河流域草木常青引发了印度先民对生命不死轮回的思考。(2)外来民族频繁入侵,外来文化的影响(3)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变动;(4)文化创造者文化活动;古代朝鲜角度表现经济

天文

史学

文字

其他

公元5世纪前后,朝鲜出现了青铜器,稍后有了铁器7世纪,修建观测天象的瞻星台12世纪,完成《三国史记》为朝鲜半岛最早史书在汉字基础上,创立本国文字特色鲜明的音乐与舞蹈瞻星台遗址箕子朝鲜卫满朝鲜三国时代高丽王朝朝鲜王朝前122—前194前194—前107年前57—688年918年—1392年1392年—1910年二、儒风华俗:古代朝日文化二、儒风华俗:古代朝日文化与中华文化交流互鉴佛教、道教、儒学、典章制度、文字、学术文化、风俗习惯等传入中国中原地区,如乐舞。唐十部乐包含高丽乐互相影响中国朝鲜半岛交流互鉴参照汉字创造了一种音标文字——谚文,称为"训民正音"。

朝鲜乐舞传入中国文化交流:二、儒风华俗:古代朝日文化古代日本文化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国名意为“日出之国”,领土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大岛及7200多个小岛组成弥生时代(前300-250):倭奴国古坟时代(250-592)大和统一飞鸟时代(592-710)大化改新(646);天皇制形成;奈良时代(710-794)平安时代(794-1192)(镰仓幕府)幕府时代武士阶层崛起(武士道)镰仓时代(1185—1333)室町时代(1336-1573)战国时代(1467-1615)安土桃山时代(1573-1603)江户时代(1603-1867)明治维新时代(1867-1912)大正时代(1912-1926)昭和时代(1926-1945)(二战)发展进程类别成就宗教多神崇拜神道武士道文艺文学

建筑绘画中日文化交流文字其他【自主预习】阅读教材p29,根据表格归纳古代日本文化的主要概况大和绘以贵族的日常生活为题材,追求及时行乐的唯美主义情趣,具有华丽的特征。浮世绘日本传统的风俗绘画(版画),为顺应市民经济文化发展而产生,表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被称为江户时代的“百科全书”。法隆寺是日本古代建筑的代表。古太阳、海、河、蛇等都有神灵,应该加以崇拜。7世纪天皇制形成,天皇为巩固权力,自称是太阳神的后裔。12世纪后,随着武士阶层的崛起,神道融合了佛教等外来文化,逐渐形成了武士道《万叶集》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源氏物语》享誉世界的日本古典文学名著来自中国的制度、儒学、佛教等深刻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发展。日本人先是直接使用汉字,后来根据日本语言的发音,借用汉字的楷体笔画和草体,分别创制了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二、儒风华俗:古代朝日文化

神道教简称神道,是日本大和民族和琉球族的本土宗教,最初以自然崇拜为主,起源于本州岛和四国岛本地的崇神传统,属于泛灵多神信仰(精灵崇拜),视自然界各种动植物为神祇。后来天皇为巩固权力,把神话中的天照大神当成自己的祖先,天皇从此成了神的代言人。而神道教也逐渐变成了天皇统治臣民的有力武器。如今,神道教成为日本国社会文化构建的源泉和基础,更是日本民族性构成的基本要素和出发点。天照大神(太阳女神),被奉为日本天皇的始祖,也是神道教最高神。

武士道12世纪以后,随着武士阶层的崛起,神道融合了佛教和儒学等外来文化,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所遵守的道德原则被称为“武士道”,其核心是忠、仁、勇。德川幕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为武士道思想增添了儒家伦常观念,强调武士的责任和义务。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封建社会中武士阶层的道德规范以及哲学。它是日本武士阶级必须严格尊奉的道德规范,以重名誉、忠君为基本精神支柱。

武士道精神是日本人的行为准则,也是日本人精神上的支柱,使得日本人形成重视集体、有双重性格、崇拜天皇、有危机意识、冷酷无情的民族特性,可见,武士道精神对日本民族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之后,武士道经历了一次畸变。武士道作为传统封建制度的精神规范,却在日益法西斯化的国家军队中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成为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诗歌集《万叶集》和小说《源氏物语》《万叶集》是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相当于中国的《诗经》。收录自4世纪至8世纪中叶的长短和歌共计四千五百余首。《源氏物语》是由日本平安时代女作家紫式部创作的长篇小说。描写了贵族光源氏的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创造了日本独特的“物哀”审美思想。法隆寺是日本古代建筑的代表在奈良县的法隆寺地区,有48座佛教建筑,它们代表了日本最古老的建筑形式,是木质建筑的杰作。其中的11座建筑修建于公元8世纪之前或公元8世纪期间,它们标志着艺术史和宗教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即再现了中国佛教建筑与日本文化的融合。这些建筑与佛教同期被传入日本。

浮世绘: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年间,也叫德川幕府时代)兴起的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风俗画、木刻版画艺术,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艺术,为顺应市民经济文化发展而产生,表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被称为江户时代的“百科全书”。

大和绘:日本10世纪前后产生的民族绘画。以贵族的日常生活为题材,表现其思想感情及日本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适应日本人的审美要求,在技法和样式上不断追求日本风味。追求及时行乐的唯美主义情趣,采用浓艳的色彩,具有华丽的特征。区域文明时间国家形态中美玛雅文明

前2500年至16世纪城邦中美阿兹特克文明14世纪至16世纪结构松散王国南美印加文明13世纪至16世纪统一大帝国代表文化: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印加文化(一)时空定位新航路开辟前,与其他大陆处于隔绝状态的美洲印第安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三、独立发展:古代美洲文化领域玛雅文化印加文化阿兹特克文化相同宗教建筑不同文字历法数学交通医学手工业创造独特的图画文字无文字,结绳记事玛雅太阳历太阳历、太阴历“零”、20进制修筑驿道麻醉剂、人体解剖锻造铜器,制作陶器、石雕、木雕和金银首饰图画文字记事多神崇拜(玛雅人:自然神;阿兹特克、印加人:太阳神)建造规模宏大的金字塔三、独立发展:古代美洲文化三、独宗教立发展:古代美洲文化

印加神话中的太阳神“印蒂”

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在宗教上是多神崇拜。玛雅人崇拜的大多是与其物质利益紧密相关的自然神。创造之神伊查姆·纳是最重要的神。在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的信仰中,太阳神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玛雅文化和阿兹特克文化中的羽蛇形象

玛雅文明中的玉米神雕像阿兹特克神话中的烈日之神“托纳蒂乌”玛雅羽蛇神金字塔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玛雅古城奇琴·伊察,建于9世纪,高约30米,共9层,上有神庙,被誉为玛雅文化最后和最伟大的庙宇。金字塔每面有91级台阶,加上神庙的1级台阶,整座金字塔共有365级台阶,代表一年365天。

阿兹特克太阳神金字塔

印加阿卡帕纳金字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印第安金字塔遗址有哪些历史价值?历史价值:印第安人修筑的金字塔是美洲文明的历史见证,为研究美洲文明提供了可信的素材。这些遗址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对于研究美洲文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金字塔玛雅文字印加开颅手术阿兹特克的图画文字阿兹特克的太阳历雕刻玛雅数字印加古道30在白人踏上美洲几个世纪前,危地马拉、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经拥有几乎具有一切文明特征的较高的文化。假如不是被征服的话,他们完全可以会为发展中南美自己的文化打下一个基础,这一文化可以同任何其他洲的文化相媲美。

——伯恩斯、拉尔夫《世界文明史》人类学家博厄斯认为:“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临近社会群体的经验。一个社会群体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群体;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它们不能从邻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探究】上述史料反映出造成印第安文化衰亡的原因是什么?原因:①西方殖民者的侵略;

②疾病、瘟疫等灾害;

③缺少与外界的沟通和交往;④内部之间的交往有限。消失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后,印第安人遭到大肆屠杀,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p32【问题探究】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分析美洲印第安文明的特点,谈谈你对文化交流重要性的认识。特点:1.历史悠久;2.独立发展,独具特色;3.相对隔绝(封闭性、脆弱性)特点:认识:

当今世界,文化交流依然是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交流促进文明间优秀成果的传播,从而推动文明的进步;文明的交流促进文明多样性发展,推动文化的繁荣。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应该主动开放,学习其他民族和国家的先进文化与技术,适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学思之窗P31】:欧洲殖民者的入侵对印第安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消极【史纲下】:①中断了美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②打破了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③给当地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④使得美洲居民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和原有社会的解体。积极:欧洲殖民者带来了欧洲文化

使欧美文化在交融中发展

打破了美洲的孤立局面影响:1.古代印度文化丰富多彩,对东南亚产生了重要影响。2.古代朝鲜和日本在吸收了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3.印第安人独立发展出了特色鲜明的古代文化。小结:1.理解文化形成的可能性2.尊重文化发展的多样性3.认同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启示:【典例研析】

唐朝时期,新罗频繁更换年号。根据考古学的发现,在庆州雁鸭池出土了刻有“调露二年”字样的砖铭,在月城附近的望星里瓦窑遗址发现了“仪凤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