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市水资源利用的驱动因素及效率评价探析16000字(论文)】_第1页
【S市水资源利用的驱动因素及效率评价探析16000字(论文)】_第2页
【S市水资源利用的驱动因素及效率评价探析16000字(论文)】_第3页
【S市水资源利用的驱动因素及效率评价探析16000字(论文)】_第4页
【S市水资源利用的驱动因素及效率评价探析16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市水资源利用的驱动因素及效率评价分析目录TOC\o"1-3"\h\u57361绪论 1241241.1研究背景 1312541.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00261.2.1研究目的 155431.2.2研究意义 17691.3国内外研究综述 26391.3.1国内研究综述 2138471.3.2国外研究综述 3110201.4研究内容与方法 3274281.4.1研究内容 390631.4.2研究方法 446152相关理论和概念 5116832.1相关概念 5191072.1.1水资源 5203772.1.2水资源利用效率 5272752.1.3水资源的外部性 589962.2相关理论 521022.2.1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 5273542.2.2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 646273S市水资源利用及产业结构现状 7248133.1S市水资源利用现状 7207363.1.1S市水资源利用情况 7113463.1.2S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849713.2S市产业结构情况 9163554S市水资源利用驱动因素分析 10282554.1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10316684.2Tapio脱钩模型建立 10112744.3经济增长与水资源消耗脱钩关系分析 12271294.3.1经济总量增长与水资源消耗量脱钩分析 12316254.3.2农业用水与农业经济脱钩分析 14317884.3.3工业用水与工业经济脱钩分析 14215004.3.4服务业用水与服务业经济脱钩分析 1546924.3.5S市水资源消耗驱动因素的贡献分析 16197475S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分析 1896325.1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体系建立说明 185435.2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体系建立 19153525.3水资源利用效率结果分析 20257336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展望 25151266.1研究结论 25259636.2政策建议 25164516.3展望 2613925参考文献 1绪论1.1研究背景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它既是基础的自然资源,也是重要的经济资源,对维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国作为一个水资源总量十分丰富的国家,水资源占有量约占世界总量的6%。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相对较少,位列世界第121位,且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水资源的污染破坏,开发过度等问题愈发严重,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面对复杂的水资源形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保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绿水青山,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水,习近平总书记就保障国家水安全问题提出了“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发展思路。S市位于我国的东部地区,属于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降雨时空分别不均匀,季节性强。全市水资源相对紧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06m³,仅占全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63%,属于人均占有量小于500m³的严重缺水地区。S市水资源形式严峻,一方面水资源紧缺,供需不平衡,用水结构急需优化。另一方面,用水效率相对较低,浪费现象严重,制约了S市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因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优化用水结构,加快转变水资源利用方式变得刻不容缓。1.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2.1研究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系统的分析S市水资源利用现状,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通过模型分析S市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消耗的关系以及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此来找出S市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方案。为S市解决水资源短缺,优化水资源利用提供依据。1.2.2研究意义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水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是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17个发展目标之一,也是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因此,了解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消耗的关系,分析影响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因素,正确评价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水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协调,是实现水资源利用过程中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衡的基础,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1.3国内外研究综述1.3.1国内研究综述陈爱侠[1](2007)分析了陕西省的水资源用水效率及其动态特征,从用水效率的提高和用水结构的调整等方面分析出了影响用水效率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只依靠用水量的增加和用水结构的调整并不能实现GDP的增长,只有提高用水效率才能促进经济增长。孙才志等[2](2009)利用改进的数据包络分析法,计算我国不同地区在各个时期的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在时间上呈上升趋势,欠发达地区的用水效率较低,发达地区的用水效率较高。刘庆生[3](2010)采用因子分析法,从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3个方面对浙江省2000~2007年八年间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水资源利用效率最重要、最显著的因素是水资源紧缺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曹永强等[4](2010)以辽宁省锦州市为研究对象,引入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系数,给出了可持续度的定义,采用模糊隶属度描述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结合辽宁省水资源利用的实际状况,研究了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查建平等[5](2011)利用相对“脱钩”和“复钩”理论,分析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碳排放之间的脱钩关系。杨仁发等[6](2015)基于水足迹理论与脱钩理论,对江西省的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的脱钩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1.3.2国外研究综述从十八世纪开始,人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就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马尔萨斯从经济学角度向我们表明人类的消费欲望和消费需求是无限的,但是资源却是有限的、稀缺的,因此,要对生产资源的使用进行合理配置,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ColenbranderHJ.[7](1986)指出,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荷兰的工业用水量呈现出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而其工业产值在1957-1982年间增长了3倍。Thompson,StephenA.[8](1999)在工业用水效率方面指出,在1980-1985年期间,美国工业用水量减少了32%,主要是因为工业用水循环利用技术的进步和应用。Karagiannis等[9](2003)通过SFA方法,分析了希腊克里特岛蔬菜灌溉用水技术效率和其影响因素。MaríaMolinos-Senant等[10](2016)采用非径向DEA模型研究2013年智利25家水务公司的效率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智利大约有1/3的水务公司是完全有效的。综上所述,目前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面的评价已经做了很多研究,研究方法也比较成熟。大多数的研究都是对区域间宏观的效率分析,或者对某一地区的农业用水效率进行分析,或者对某一地区的工业用水效率进行研究,或者是对其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但是对某一城市或地区的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用水总量方面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的研究还较少。本文对S市水资源利用驱动因素及效率进行了研究,在分析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关系的同时,对S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行全面评价,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从而为S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其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和建议。1.4研究内容与方法1.4.1研究内容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以及总体思路框架和论文研究方法。这部分阐述了中国及国外研究水资源利用效率和驱动因素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相关理论与概念。这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及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含义与特性。整理了相关的理论,为探索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优化水资源配置指出思路和理论依据。第三部分通过数据调查具体分析了S市水资源利用现状和问题以及三大产业结构情况。第四部分运用Tapio脱钩模型和LMDI分解法,分析S市经济发展与水资源脱钩关系以及影响S市水资源利用的驱动因素。第五部分通过对S市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数据分析。以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为基础上,建立起S市水资源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法计算了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得分。第六部分是在前面的计算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并对改善S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出对策和建议。S市水资源利用的驱动因素及效率研究评价技术路线如下图1-1所示:SS市水资源利用的驱动因素及效率分析收集整理文献资料收集整理文献资料S市经济发展现状与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S市经济发展现状与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水资源利用驱动因素分析水资源利用效率分析水资源利用驱动因素分析水资源利用效率分析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政策与建议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政策与建议研究结论与展望研究结论与展望1.4.2研究方法(1)历史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和资料,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水资源可的持续发展等做出了解和分析,把握S市水资源利用的现状,通过统计年鉴、相关公报等来获取有关数据。(2)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实证分析的重要研究方法,本文将会通过对S市水资源消耗驱动因素的比较分析,找出推动S市水资源消耗的主要因素。(3)计量模型法在本文研究中,通过数学模型来分析研究对象,主要有Tapio脱钩模型,LMDI分解法,层次分析模型。(4)经验分析与理论分析结合的方法本文在写作时首先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理论基础以及理论模型进行了分析,在构建指标体系的过程中结合经验分析法,同时在对指标进行赋权的过程中层次分析法运用的也是经验分析的方法。2相关理论和概念2.1相关概念2.1.1水资源水资源指的是一定地域范围之内能够为人类活动提供效用的所有形态水的总和,通常用水资源供给量来表示。这些水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另一种形态,不同形态的水资源按照其自身特征为人类活动提供不同的帮助,既有独特性又有统一性。具体来说,水资源主要包含四大板块,分别是自然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以及中水,这四大板块之间又相互联系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其中,水资源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自然降水,自然降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成地表水、地下水和中水,如通过径流的方式变成溪流和湖泊等地表水,进一步经由下渗的方式变成地下水,而地表水和地下水经使用之后产生的污水经过特定的过滤手段处理后就转化成了中水,仍然可以为人类活动提供效用。当然,不仅自然降水可以转变成地表水,反过来地表水经过自然蒸发便形成了降水,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循环转化。2.1.2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利用效率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实现程度,可以用来描述人类利用水资源创造效益的总体能力,是衡量人类生产生活对水资源的配置和经济活动的效益,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联系密切。2.1.3水资源的外部性水资源外部性指为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使用,导致使用每单位水资源的产出成本增加,或者是在某一时间,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减少了未来的水资源可获取量,而存在外部效应。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外部性主要包括:水资源存量外部性、取水成本外部性、代际外部性、取水设施外部性、环境外部性。由于外部性的存在,导致市场机制对水资源的配置无效,造成使用者“搭便车”和机会主义的倾向,导致市场失灵,使市场价格不能反映边际社会效益成本。2.2相关理论2.2.1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理论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水资源的使用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对后代的需求不构成危害的利用方式。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为了保证人类社会、经济和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对水资源实行持续利用的方法。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从用水量来讲,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指从河流、水库及其他水源引用的水量不能超过自然水文循环所能补充的水的数量和速度;另一方面,从水质上来讲,要满足使用者的要求,不能因降低水资源的质量引起水资源短缺,保证水资源的高质高用,低质低用,不能混淆使用或以量代质。进一步讲,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水资源开发利用要统筹考虑,合理利用,既要考虑当代的需求,也要从长远考虑后代的开发利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要与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相协调;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要实现整体、协调、优化与高效。合理配置和节约水资源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和前提,所以,为了保证未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提高对当前水资源的利用效率。2.2.2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水资源优化配置是指在特定的区域范围之内,秉持公平、高效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考虑市场经济规律和资源配置准则,通过合理控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等手段,对多种可利用水资源在区域间和各用水部门间进行的合理调配,实现有限水资源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综合效益最大,以及水质和水量的统一和协调。3S市水资源利用及产业结构现状3.1S市水资源利用现状3.1.1S市水资源利用情况用水结构上,工业和服务业用水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农业用水量依然保持在80%左右。依据S市水资源公报及其他相关统计数据,按生产用水统计2011-2018年S市用水情况,见表3-1。自2011年以来,S市总用水量虽有波动,但整体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从2011年的16.5亿m³增加至2018年18.21亿m³,增长了10.4%。(1)农业用水量。农业用水量虽有波动,但整体趋势是逐年增加的,从2011年的13.23亿m³增加至2018年14.49亿m³,增长了9.5%左右。(2)工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量先增加后减少,从2011年的1.74亿m³增长到2014年的2.2亿m³,再减少至2018年的1.92m³.(3)服务业用水量。服务业用水量呈增加趋势,2011年全市服务业用水量1.53亿m³,到2018年增至1.8亿m³,增长了0.27亿m³,增长幅度为17.6%,大于总用水量的增长幅度。服务业用水量的增加与人口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表3-1S市三大产业用水量Table3-1WaterconsumptionofthethreemajorindustriesinLiaocheng年份农业用水量(亿m³)工业用水量(亿m³)服务业用水量(亿m³)总用水量(亿m³)201113.231.741.5316.5201214.541.731.5117.78201314.132.161.4617.75201413.912.21.5617.67201514.361.91.6117.87201614.481.871.7418.09201714.051.941.7517.74201814.491.921.818.21平均14.151.931.6217.73.1.2S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1)总用水量中,农业用水量所占的比重很大,约为80%左右,但是当前仍然有80%以上的耕地采用的是传统土渠灌溉方法,这种方法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渗漏情况严重,造成用水的大量损失;工业用水的主要部门为化工、电力、纺织等行业,虽然都安装了计量设施,但是依然处于从自由取水到量化取水的过渡过程中,定额用水、计划用水等节水措施还未在S市全面实施;节水器具相对落后且普及率低,全市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达13%,;水资源重复利用率较低,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率仅为25%左右。(2)水资源调配工程体系尚不完善,S市的骨干水网体系虽然已经建成,但其配套设施仍不完善,例如部分农村地区供水集中化、规模化的程度不高,农业污染、农村生活垃圾等依然威胁着人们饮用水的安全:局域水网及雨洪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不完善,据相关资料显示,S市从2015-2019年近5年来,当地地表水的实际利用率为仅32.4%,距离当地规划的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还有很大差距。(3)人水和谐的生态保护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人们节约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普遍不高,浪费现象依旧比较严重,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污染排放超出了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地下水位下降、河道断流、水体污染等一系列水生态问题也急需解决。3.2S市产业结构情况S市2011-2018年产业结构大致呈现出“二三一”结构,工业和农业占比在60%-70%左右,随着时间推移,工业、服务业占比逐渐趋近,工业占比呈下降趋势,服务业占比呈上升趋势(见图3-1)。从产业结构来看,2011年S市一、二、三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57:30,而2018年变为10:49:41。这表明自2011-2018年S市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呈现不断下降趋势,由2011年13%下降到2018年10%,下降了3.0%;工业比重逐年下降,从2011年57%下降到2018年49%,下降了8%;服务业整体呈现出大幅上升趋势,从2011年30%上升到2018年41%,提高了11%。了解S市的产业结构情况,有利于分析S市目前的经济发展情况,为优化水资源配置提供依据。图3-12011-2018年S市产业结构Figure3-1IndustrialstructureofLiaochengfrom2011to20184S市水资源利用驱动因素分析4.1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本章对S市2011-2018年经济增长与水资源消耗进行分析,需要的数据有S市2011-2018年生产总值数据,用水量数据,人口数据。数据来源于历年的《山东省水资源公报》《S市统计年鉴》《山东省统计年鉴》。(1)生产总值数据:农业,工业,服务业的GDP均按照2011年不变价(2011=100)来进行调整,三大产业之和便为S市生产总值。(2)用水量数据:以三大产业用水量之和为总用水量。(3)人口数据:选取每一年年末常住人口数作为当年的人口数据。由于第四次经济普查对《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进行了修改,普查方式方法,经济手段都发生了改变,使得2019、2020年的GDP数据与之前年份差距较大。因此,本章基于2011-2018年S市有关的时间序列数据,首先运用Tapio脱钩弹性系数模型对S市的经济增长与水资源消耗进行脱钩分析,然后通过LMDI模型,对水资源消耗进行因素分解,进行S市水资源消耗驱动因素的贡献分析。4.2Tapio脱钩模型建立Tapio脱钩模型将脱钩划分为强脱钩、弱脱钩、强负脱钩、弱负脱钩、衰退脱钩、扩张连接、扩张性负脱钩以及衰退连接八大类。通过对所得数据的分析,本文选用Tapio脱钩模型,对S市2011-2018年经济增长与水资源消耗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了研究。Tapio脱钩模型能反映经济增长与水资源消耗间的关系,计算公式如下:E∆∆其中E为脱钩弹性系数,弹性值0,0.8和1.2为临界值,∆Q和∆GDP为水资源消耗的变化量和生产总值的变化量,Qt根据脱钩弹性系数的数值范围、经济发展状况等对脱钩的类型和状态进行了划分,将经济增长与水资源消耗的脱钩关系分为八大类(见表4-1)。表4-1经济增长与水资源消耗的脱钩关系划分Table4-1Thedivisionofdecouplingrelationshipbetweeneconomicgrowthandwaterresourceconsumption脱钩类型三级指标脱钩程度判别经济学含义负脱钩△GDP>0,△W>0E>1.2扩张性负脱钩经济,水资源消耗量同时增加,但水资源消耗增速快于经济的增速△GDP<0,△W>0E<0强负脱钩经济衰退,水资源消耗却在增加,最差的脱钩状态△GDP<0,△W<00<E<0.8弱负脱钩经济,水资源消耗量同时减少,但经济衰退的速度快于水资源消耗减少的速度正脱钩△GDP>0,△W>00<E<0.8弱脱钩经济、水资源消耗量同时增加,但经济增长速度快于水资源消耗增速,是一种较为协调的状态△GDP>0,△W<0E<0强脱钩经济增长,而水资源消耗在减少,最佳脱钩关系△GDP<0,△W<0E>1.2衰退性脱钩经济、水资源消耗量同时减少,但水资源消耗减少的速度快于经济衰退的速度连接△GDP>0,△W>00.8<E<1.2增长连接经济、水资源消耗量增加,且经济增速、水资源消耗基本保持一致△GDP<0,△W<00.8<E<1.2衰退连接经济、水资源消耗量减少,且经济增速、水资源消耗基本保持一致资料来源:TAPIOP.Towardsatheoryofdecoupling:degreesofdecouplingintheEUandthecaseofroadtrafficinFinlandbetween1970and2001[J].Transportpolicy,2005,12(2):137-151.[11]我们考虑到分解结果解释的难易程度,本文选用LMDI模型,该模型可以分解多个因素,分解后的残差项为零[12]。因此,该方法可以让不同的部门效应总和等于各个部门作用于总体水平上获得的总效应。总用水量公式如下:Q公式中,Q表示水资源消耗总量;Qi表示第i产业水资源消耗量;GDP表示国内生产总值;P表示总人口数;GDPi表示第i产业的生产总值;G代表人均GDP;Si根据LMDI加法模型,我们假设用水总量的变化是在经济水平效应(∆QG)、产业结构效应(∆QSi)、技术进步效应(∆QTi∆∆∆∆∆公式中,∆Q表示从t年到t+1年间用水的变化量;Qit+1表示第t+1年间第i产业的耗水量;Qit表示第t年第i产业的耗水量。如果∆QG4.3经济增长与水资源消耗脱钩关系分析通过计算S2011-2018年GDP变化率、用水量变化率以及Tapio脱钩弹性系数,判断S市总用水量与GDP、农业用水量与农业GDP、工业用水量与工业GDP、服务业用水量与服务业GDP之间的关系,进行经济增长与水资源消耗的脱钩分析。4.3.1经济总量增长与水资源消耗量脱钩分析利用脱钩分析法,对计算S市水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指数,并对历年脱钩状态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见表4-2、图4-1。从动态变化来看,2011-2018年间,S市经济增长与水资源消耗主要呈现出弱脱钩和强脱钩两种状态,在这八年间,S市经济GDP高速增长,但增速有所下降,从2011年12.6%的增长率,下降到了2018年的5.4%,用水总量上虽然有增有减,但整体处于上升状态。2013-2014、2017年出现强脱钩态势,说明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对水资源消耗也在下降,这是一种最优的状态。总体而言,在2011-2018年间,S市GDP的平均增长率为8.73%,总用水量的平均增长率为1.47%,因此经济增长与水资源消耗表现为弱脱钩关系。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全市的用水总量处于不稳定状态,有升有降,GDP增长率处于平稳状态,GDP与用水量的关系较为协调,故经济增长与水资源使用量主要表现为强脱钩和弱脱钩关系。表4-2经济增长与水资源消耗脱钩分析Table4-2Analysisofdecouplingbetweeneconomicgrowthandwaterresourceconsumption年份可比价GDP(亿元)总用水量(亿m³)△GDP/GDP△Q/Q脱钩弹性系数脱钩判别20111943.1916.520122188.0317.7812.67.80.62弱脱钩20132406.817.7510-0.17-0.017强脱钩20142633.0817.679.5-0.45-0.047强脱钩20152864.7917.878.81.130.128弱脱钩20163073.9218.097.31.230.168弱脱钩20173304.4617.747.5-1.93-0.257强脱钩20183482.918.215.42.650.49弱脱钩平均2737.217.708.731.470.155弱脱钩图4-1S市经济增长与水资源脱钩弹性系数变化Figure4-1ChangeofelasticitycoefficientbetweeneconomicgrowthandwaterresourcedecouplinginLiaocheng4.3.2农业用水与农业经济脱钩分析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用水量的关系,如表4-3所示。从动态变化来看,S市农业经济大致为持续增长的态势,但增长速率越来越慢,农业用水量并不稳定,有增有减。2014-2015年,经济增速与用水量增速基本持平,两者呈现出增长连接的脱钩关系,2015-2016年,经济出现了衰退,但用水量却依然在增加,呈现出强负脱钩关系,这是一种最差的关系,2017-2018经济增长,同时,水资源消耗量也在增加,但水资源消耗速度快于经济增速,是一种较差的脱钩关系,其他年份都表现出较为协调的状态。总体来看,2011-2018年,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为4.6%,农业用水量平均增长率为1.39%,农业经济与水资源消耗实现了弱脱钩,农业经济增长与水资源消耗之间的关系较协调。表4-3经济增长与农业用水量脱钩分析Table4-3Analysisofdecouplingbetweeneconomicgrowthandagriculturalwaterconsumption年份可比价GDP(亿元)总用水量(亿m³)△GDP/GDP△Q/Q脱钩弹性系数脱钩判别2011243.3713.232012290.2814.5419.289.900.51弱脱钩2013309.3614.136.57-2.82-0.43强脱钩2014332.7813.917.57-1.56-0.21强脱钩2015344.2314.363.443.240.94增长连接2016319.9314.48-7.060.84-0.12强负脱钩2017321.1014.050.37-2.97-8.07强脱钩2018327.7114.492.063.131.52扩张性负脱钩平均311.114.154.61.390.3弱脱钩4.3.3工业用水与工业经济脱钩分析按照脱钩分析法,计算S市工业经济增长与水资源消耗的脱钩指数,并对S市历年的脱钩状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见表3-4。从动态来看,2011-2018年工业经济持续增长,且增速不稳定,有下降趋势,工业用水量先增加后减少,主要呈现强脱钩。2012-2013年,经济增长,但由于技术上还相对比较落后,使得水量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两者出现扩张性负脱钩的态势,2016-2017年,工业规模迅速扩大,用水量也迅速增长,故呈现出增长连接状态。总体而言,2011-2018年,山东省经济平均增长率为5.86%,工业用水量平均增长率为1.95%,二者之间实现了弱脱钩。表4-4经济增长与工业用水量脱钩分析Table4-4AnalysisofdecouplingbetweeneconomicgrowthandindustrialWC年份可比价GDP(亿元)总用水量(亿m³)△GDP/GDP△Q/Q脱钩弹性系数脱钩判别20111110.581.7420121365.941.7322.99-0.57-0.02强脱钩20131424.622.164.3024.865.79扩张性负脱钩20141465.492.22.871.850.65弱脱钩20151519.891.93.71-13.64-3.67强脱钩20161560.911.872.70-1.58-0.59强脱钩20171627.641.944.273.740.88增长连接20181631.071.920.21-1.03-4.89强脱钩平均1463.271.935.861.950.33弱脱钩4.3.4服务业用水与服务业经济脱钩分析从表4-5可以看出,2011-2018年服务业经济与用水量持续增长,2011-2013年服务业经济增长,用水量下降,脱钩状态表现为强脱钩,其他年份服务业经济增速高于用水量增速,均表现为弱脱钩,服务业经济增长与水资源的消耗的关系较为协调。总体来说,2011-2018年S市服务业平均增长率为13.07%,服务业的用水量平均增长率为2.42%,二者之间实现了弱脱钩。表4-5经济增长与服务业用水量脱钩分析Table4-5Analysisofdecouplingbetweeneconomicgrowthandwaterconsumptioninserviceindustry年份可比价GDP(亿元)总用水量(亿m³)△GDP/GDP△Q/Q脱钩弹性系数脱钩判别2011589.231.532012791.951.5134.40-1.31-0.04强脱钩2013903.351.4614.07-3.31-0.24强脱钩2014993.281.569.956.850.69弱脱钩20151075.321.618.263.210.39弱脱钩20161194.691.7411.108.070.73弱脱钩20171290.831.758.050.570.07弱脱钩20181363.591.85.642.860.51弱脱钩平均1025.281.6213.072.420.3弱脱钩4.3.5S市水资源消耗驱动因素的贡献分析根据2011-2018S市的水资源消耗量,对其驱动因素进行分解,结果如表4-6所示。在2011-2018这八年间,技术进步效应呈现出负向驱动效应,累计达-6.904亿m³,绝对值占总效应比的4.8%,充分说明了技术进步抑制了用水量的增加。产业结构效应呈现出波动性的负向驱动效应,累计达-3.351亿m³,这说明虽然高耗水的农业逐渐被用水效率较高的工业和服务业所替代,但S市的产业结构依然存在不合理之处,只有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才能使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更加协调。人口规模效应的正向驱动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累计0.678㎡,占总效应比重的0.47%,人口规模效应在促进用水量的增加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与经济效应相比,远远小于经济效应。经济效应也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累计达132.556m³,站总效应的92.4%,这说明经济效应是增加用水量的主要因素。总体来看,在四种效应的综合作用下,用水量呈现出了一定的波动性,各效应的的影响排列程度:经济效应>技术进步效应>产业结构效应>人口规模效应。2011-2018年间,经济水平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表现为增量效应,促进了用水量的增加,其中经济效应是导致用水量增加的主要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表现为减量效应,抑制了S市用水量的增加,但技术进步的减量效应远大于产业结构的减量效应。同时,人口规模效应和经济水平效应所带来的增量效应远大于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减量效应,因此,2011-2018年间总效应表现为增量效应,总用水量逐年增加。表4-6S市资源消耗驱动因素分解Table4-6DecompositionofdrivingfactorsofresourceconsumptioninLiaocheng年份人口规模效应经济水平效应产业结构效应技术进步效应总效应2011-20120.13719.003-0.731-0.97418.2442012-20130.05419.4610.132-1.40318.1522013-20140.07318.7690.332-1.02217.1382014-20150.10418.711-0.558-1.11918.3762015-20160.19819.137-0.107-0.85217.3412016-20170.08118.734-0.353-1.12116.2942017-20180.03018.742-2.065-0.41317.435累计值0.678132.556-3.351-6.904122.979平均0.09718.937-0.479-0.98617.5685S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分析5.1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体系建立说明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的运筹学家在20世纪提出的,它是一种结合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层次化、系统化的分析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可以透彻分析复杂问题的本质和影响该问题的因素本质,将分析对象和影响因素按层次构建模型,利用简洁明了的定量信息将决策的过程数学化,为解决某些难以确定的多准则问题或无法具体确定的多目标问题提供一种便捷的决策办法。层次分析法将决策问题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等层次,对影响决策问题的影响因素用1~9标度法给予具体数值进行量化,再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决策办法。打分值及其含义如表5-1所示。表5-1“1-9”比例标度法Table5-1"1-9"proportionalscalemethod标度值含义解释1两个指标相比,重要性一致3两个指标相比,前者比后者稍微重要5两个指标相比,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7两个指标相比,前者比后者强烈重要9两个指标相比,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2、4、6、8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资料来源:SaatyTL,TheAnalytieHierarehyProeess.Ne,York:MeGra,Hill,1980.[14]本文对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价体系构建时运用此分析方法对多层次的分析结构中,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各个因素之间,通过分类组合形成一个清晰的结构框架。根据打分法对各个元素进行重要性比较,并通过数值进行量化,最后采取判断矩阵计算的方法确定全部因素的数值,从而得出重要性权重。由此,得到表5-2中呈现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表5-2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体系Table5-2Evaluationsystemofwaterresourceutilizationefficiency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属性单位资源环境承载力水资源与社会发展城镇人均用水量负向m³/人人均用水量负向m³/人农村人均用水量负向m³/人5水资源与经济系统人均GDP正向万元工业用水率正向%农业用水率负向%万元GDP用水量负向m³/万元水资源与自然条件年降雨量正向亿m³地下水资源量正向亿m³地表水资源量正向亿m³5.2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体系建立(1)指标的无量纲化由于水资源利用效率各指标单位不同,量纲差异较大,所以无法直接进行线性计算。为了消除量纲的不同对计算的影响,需要把负向指标正向化,便于计算和解释,因此需要对不同用水效率指标数据进行指数化处理。在指数化处理中,为便于比较,最低效率的指数化指数取为0.5,最高效率取为1。其计算公式如下:评价值随着指标值的增大而增大时:Pi=0.5+(Xi-Xmin)/(X评价值随着指标值的增大而减小时:Pi=1-(Xi-Xmin)/(X式中:PiXiXmax——所选指标在八年Xmin——所选指标在八年(2)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将想要研究的复杂问题分解为各个元素的组成部分,将这些元素按其属性及关系形成若干层次。上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的元素起到支配作用。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咨询有关专家,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体系的B层评价要素为水资源与社会发展,水资源与经济系统,水资源与自然条件。C层评价要素再具体根据B层要素细分为成若干个评价要素,如农业用水率、工业用水率、人均GDP等。(3)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采用因子两两比较的方法,建立成对比较矩阵。即每次取两个因子xi和xj,以aij表示xi,xj对Z的影响程度大小之比,全部比较结果用矩阵A=aijn×n表示,称A为Z-X之间的成对比较判断矩阵。由此可以得出,若xi与xj对Z(4)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求判断矩阵A的特征根(AW=λmaxW),用算术平均法将W按列归一化,即同一层次诸因素对上一层某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权值。但是得到的判断矩阵A不一定满足矩阵的一致性条件。所以我们要进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因此,还CI其中λmaxλ而随机构造的正互反矩阵,其平均一致性指标为RI当n=1-9时,RI值如下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n123456789RI000.580.91.121.241.321.411.45据此计算随即一致性比率CR:CR当CR<0.1时,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就需要调整判断矩阵,使之具有满意的一致性。(5)将各指标的权重与其标准化后的数值相乘,从而计算出每一年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综合得分情况。5.3水资源利用效率结果分析通过对各指标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将原指标值变为0.5-1之间无量纲的小数,结果如表5-3所示:表5-3指标无量纲化处理结果Table5-3Resultsofdimensionlesstreatmentofindicators年份城镇人均用水量人均用水量农村人均用水量人均GDP工业用水率农业用水率万元产值用水量年降雨量地上水资源地下水资源20110.5000.7390.9930.5000.6500.7610.5001.0000.5880.93920120.7010.9411.0000.6160.5000.5000.5560.5450.5000.51220130.7181.0000.9940.7100.9480.8550.6710.8320.7570.76220140.9070.8130.7740.7721.0001.0000.7730.5000.5380.50020150.9690.8070.7140.8300.6660.7320.8450.6490.6330.63920160.8820.5000.5880.8870.6120.7840.8990.9991.0001.00020170.9360.5650.5690.9440.7220.9220.9790.7860.7710.77220181.0000.5710.5001.0000.6500.8611.0000.9950.8490.928根据层次分析法,通过专家打分的方式,对影响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各指标进行处理,得到各影响因素的权重,结果如表5-4所示:表5-4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权重Table5-4Waterresourceuseefficiencyevaluationindexsystemweight目标层A准则层B准则层权重指标层C相对权重权重水资源利用效率A水资源与社会发展B10.333城镇人均用水量C10.31430.1046人均用水量C20.46060.1534农村人均用水量C30.22510.0750水资源与经济系统B20.375人均GDPC40.20870.0782工业用水率C50.08310.0311农业用水率C60.46510.1744万元GDP用水量C70.24310.0911水资源与自然条件B30.292年降雨量C80.33330.0972地下水资源量C90.33330.0972地表水资源量C100.33330.0972说明:1.一级指标的权重之和为1。2.级指标中各个评价因素下属的下一级评价因素的相对权重之和为1。3.二级指标的权重总排序之和为1。所以指标层对目标层的总排序为:C6>C2>C1>C8=C9=C10>C7>C3>C4>C5。将准则层各指标得分指数分别乘各自权重,再相加得到S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综合得分,结果如表5-5所示:表5-5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得分Comprehensivescoreofwaterresourceutilizationefficiency年份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综合得分0.72150.68430.85450.77380.74440.78050.76410.8305通过对每年的自然条件、社会发展和经济系统三个评价维度的计算,测算出S市水资源利用效率能力的综合评分,在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根据0.6,0.7,0.8,0.9对水资源综合评分进行了划分等级,将它们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和很差五个等级,得分越高,代表对水资源得利用效率越高[15]。结果如图5-1、图5-2、表5-6所示。图5-1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得分Figure5-1Comprehensivescoreofwaterresourceutilizationefficiency图5-2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分变化图Fig.5-2Changesinwaterresourceutilizationefficiencyscores表5-6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结果分级Table5-5Gradingofevaluationresultsofwaterresourceutilizationefficiency指标年份社会发展评价经济系统评价自然条件评价综合评价2011一般较差良好一般2012良好很差较差较差2013优秀一般良好较好2014良好良好很差一般2015良好一般很差一般2016较差良好优秀一般2017较差优秀较差一般2018较差优秀优秀良好总体来看,S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得分虽然不是十分稳定,但是总体趋势是曲折上升的,其中2013年的增幅最为明显,2013-2015年间略有下降,这是在社会发展,经济系统,自然条件三者综合作用下的结果。2011-2018年,S市水资源与社会发展评价结果整体上处于下降得趋势。这是因为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不可避免地导致人均用水量的增多,同时,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的节水意识有所降低,水资源的浪费情况比较严重,从而导致水资源与社会发展的评价结果有所降低,2011-2018年S市与经济系统评价结果平均得分为0.8,整体处于较好,且上升的水平,评价结果从2011年的较差逐渐到2018年的很好,这一成果得益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S市政府及时调整和优化经济产业结构,将经济增长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使得经济发展更加合理,经济发展水平也有所提高。2011-2018年S市水资源与自然条件的整体评价结果处于一般水平,但波动较大,这是因为S市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和季风气候特征,降雨量不均匀且不稳定,导致年降雨量差异较大,水资源与自然条件评价结果不稳定。6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展望6.1研究结论本文首先通过Tapio脱钩弹性模型,对S市经济增长与水资源消耗进行脱钩分析,找出S市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的关系,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体系,分析2011-2018年S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出以下结论。通过研究分析经济增长与水资源消耗得关系得出:(1)S市2011-2018年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结构,随时间的变化,农业和农业占比逐渐下降,服务业占比快速上升。(2)S市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绝大部分,虽然随着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飞速发展,服务业用水也逐渐增长,但农业和工业仍然是主要的用水部门,用水比重仍占90%以上;(3)S市经济增长与水资源消耗关系主要以弱脱钩为主;农业经济增长与其用水量出现较差的脱钩关系扩张性负脱钩;工业经济增速高于农业,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工业用水量增速远远小于经济增速,主要表现为弱脱钩;服务业经济比较平稳,服务业用水量持续增长,增速却逐年下降,主要表现为弱脱钩。(4)S市水资源消耗量的变动是在人口规模效应、经济水平效应、产业结构效应以及技术效应四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经济效应>技术进步效应>产业结构效应>人口规模效应。人口规模的扩大是用水量增加的驱动力,影响程度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下;经济水平的提高是导致用水量增加的直接原因,影响程度相对稳定;产业结构调整是导致用水量减少的充分条件,影响程度逐年递减;技术进步是用水量减少的决定性因素。通过研究分析评价S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出:(1)S市的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虽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但也只是处于良好的阶段,也就是说,依然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2)由于农业的用水量远大于工业和服务业用水量,由综合权重可以看出,农业用水效率对综合用水效率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如何采取措施提高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一个关键步骤。(3)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均用水量越来越多,所以,节约用水变得更为迫切和重要。这些结论对S市合理有效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意义在于: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同时降低高耗水行业的用水量,采取措施提高高耗水行业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合理规划人力资本的投入,提高人力资本的劳动效率,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建立和健全适应当前发展形势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形成产权明细、价格合理及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制度;加快节水技术的研发,引进和推广先进的节水技术和设备;积极制定有利于提高用水和节水效率的政策及法律法规,加大节约用水的宣传力度,加强对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监管,提高企业以及个人的节水意识。6.2政策建议通过对S市水资源利用的驱动因素及效率调查研究,可以看得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优化水资源配置是一项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工程,既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也需要各方建立和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因此,根据分析评价结果,本文给出以下建议:(1)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树立节水意识。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根据我国当前形势制定的一项重要国策,发展节水型工业和节水型农业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在全社会大力开展环境科学教育,加大节水宣传力度,普及节水知识,改变用水习惯,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我国的水情,改变人们对水资源的错误认识,树立全民水资源节约和保护意识,将外部的约束和要求内化为自身节水的动力,使农民在发展农业的同时重视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2)优化产业结构,积极调整产业布局,提高用水效率。根据国家的发展政策和要求,积极发展耗水量少、水资源利用效率高的行业,逐渐加强对水资源的重复和循环利用。S市作为水资源紧缺地区,应该以政府为主体,加大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引导企业优化其原料结构、产品结构和规模结构,增加低耗水、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的生产。逐步减少用水量,尤其是降低农业用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