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宁德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满分150分,150分钟完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一)尽量少说否定话寻找历史真相,下断语时,肯定的断语比较容易有把握,只要你找到了可信的史料,纵然只有一条,有时也可以下肯定的断语。如说某人某年某月出生,某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你只要提出可信的证据,就可作一判断。但否定的判断就不容易,也可说极其困难,尤不可因为自己没有见到正面的史料,就否定有某件事的存在。因为过去发生的事,只有少数记录下来;有记录的,又未必一直传到现在;而现在保存的记录,自己也未必都已看到。所以个人所知道的、所掌握到的史料都极有限,不能因为自己没有看到可以肯定那件事的史料,就否定有那件事。这个道理极其明显,但学人们常常违犯这一铁的规律,而轻易说否定话。例如,伯希和在《交广印度两道考》中说:“唐以前中国人开拓云南与东京(今河内)交通事,今尚无迹可寻。六世纪初年之《水经注》似未言及此。”其实,《水经注》中记汉代由交趾(今河内)通益州郡(今滇池东宜良县)的水陆道有两段一百余字,可谓相当详悉。《汉书》《三国志》《华阳国志》也都有这条路的史料。伯希和没有详考古籍,就说无迹可寻,又未详看《水经注》,就说“未言及此”,这都是轻下否定断语的毛病。但伯希和终究为一老练的史学家,在“未”字前着一“似”字,这就大大减轻了错误的责任。这不是滑头,而是谨慎,也是我们极当取法的态度。又如,岑仲勉先生在《中外史地考证·前言》中说:“汉唐在玉门西未见驿传之记载。”岑先生认为玉门以西到了元代才开始置驿传。其实唐代玉门以西早已置驿,而且史料极多。不过岑先生只说“未见驿传之记载”,比说“没有驿传之记载”又好得多!(二)不要忽略反面证据研究一个问题,在最初期刚着手的时候,自己可能毫无意见;但到某一阶段,甚至刚刚开始不久,自己心中往往已有一个想法,认为事实真相该是如何。此时以后,自不免特别留意与自己意见相契合的证据,也就是能支持自己意见的证据;但切要记着,同时更须注意与自己意见相反的证据。这点极其重要,不能忽略。换言之,要注意关于这个问题的所有各方面的史料,不能只留意有利于自己意见的史料,更不能任意抽出几条有利于自己意见的史料。犯这种毛病的人极多,喜欢提概括性新见解的学人,尤其容易犯这种毛病。现在举个极有影响力的例子于下。庄季裕的《鸡肋编》中写道:“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今驻跸吴越,山林之广,不足供樵苏。”这是讲北宋汴京燃料的一条极好资料,但不免过分夸张。有一位当今国际知名的日本学者,从这条史料发挥,引了颇多史料作辅证,认为石炭(即煤)是北宋京师开封府一般人民生活中的主要燃料,认为这是一次燃料革命。这项概括性的结论,诚然很动听,显得光辉有魄力;一般学人也多风从其说,以为定论。但仔细看来,不无问题。按庄季裕这条笔记的主旨或许在说临安燃料的困难情况,缅怀往日的汴京,比对之下,不免有所夸张与虚美。其实北宋汴京的燃料恐怕仍以薪柴为主,至少薪柴与石炭参半。我不是研究宋史的人,宋代的史书文集看得很少,稍稍留意,已见很多汴京烧柴的史料,时间自北宋初期到末期都有,足以证明,整个北宋时代,汴京城里一般市民生活以及烧窑所用的燃料,薪柴至少仍占极重要的地位;不但一般市民,就是皇宫中也仍有烧柴薪的。可以证明庄季裕的话绝对是夸张的回忆,不足据为实证!若据庄氏此说,以为汴京一般市民燃料以石炭为主,甚至称为燃料革命,认为是中国近古文明进步的推动力,恐怕绝非事实!(三)转引史料必须检查原书引用史料最好都是自己搜集的,但有时也不免转引他人已用的史料。但转引史料,为慎重计,必须检查原书。若原书已佚,或自己找不到,则须说明转引自何处。若为不常见的史料,纵已查对原文,仍当注明原引者。何以要检查原书呢?因为原引的人往往引错,不查原文,就跟着错了。南宋的王象之在《舆地纪胜》中介绍隋朝时的明州庆元府,引《隋书·地理志》云:“(庆元)川泽沃衍,风俗澄清,海陆珍异所聚,蕃汉商贾并凑。”据此,似乎隋代明州庆元府地方已是国际贸易港。但检视《隋书·地理志》原文,并无“蕃汉”二字,二字是王象之所误加。这是因为作者是南宋人,其时明州已为对外通商口岸,设市舶司,所以无意中加上这两个字。若不检查原文,只根据此条,说明州地方在隋代已是国际贸易港,岂不大错!(摘编自严耕望《治史三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以前中国人开拓云南与河内交通之事,在史料中早有记载,而伯希和对此并未详查。B.喜欢提概括性新见解的学人,常常只留意有利于自己意见的史料,而忽视相反的证据。C.庄季裕认为:北宋时,汴京市民的燃料以石炭为主,这是中国近古文明进步的推动力。D.王象之的《舆地纪胜》中引《隋书·地理志》时加了“蕃汉”二字,与历史事实相悖。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寻找历史真相时,只要找到了史料,纵然只有一条,就可以下肯定的断语。B.研究历史问题,如果只留意与自己意见相契合的证据,结论很可能不正确。C.在历史研究中,要小心鉴别史料,对有过分夸张倾向的资料应当谨慎对待。D.在转引史料时,应该查阅原书,以避免因为原引的人引错而自己跟着犯错。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本第三部分观点的一项是(3分)A.“转引别人论著中的史料,更须慎重行事。记得自己治史之初,张泽咸先生特别告诫我,凡是看到别人引用的史料,务须查对原书。”(王曾瑜《治辽宋金史杂谈》)B.“不要为图省事而轻信二三手转引的史料。应自己动手去核实,尽量查到准确可信的原始文献,然后做出有根据的判断。”(张希坡《广州武汉国民政府法制改革研究》)C.《舆地纪胜》引用《隋书·地理志》说隋代会稽郡“市埒二京,人杂五方,俗类京口,东通吴、会,南接江湖,西连都邑”。但检视《隋书·地理志》的原文,这一段是综述古扬州风俗的。D.一位研究生引用《三国志》中曹彪“徙封吴王,五年改封寿春县”的文字,断言《三国志》中的“徙封”是指封地迁徙,“改封”只是改封名号而封地没有迁徙。事实上,他忽视了原文中许多封地迁徙的“改封”的例子。4.请简述本文小标题的作用。(4分)5.在第一部分末尾,作者为什么认为“未见驿传之记载”比“没有驿传之记载”好得多?(4分)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采访李松周起乡村公路虽然有点窄。但交通很顺畅,很快就到了李松家。眼前是一座三层小楼,小楼前是稻场,小楼的东边是一排平房。我走进院子时,莱香味扑鼻而来。这李松,难道想开了吗?要用美食拉拢我?市文明办推荐和平村的李松参评“江城好人”,派我去采访李松。我听说过李松的事迹,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没想到,李松竟然不配合,给他打了好几次电话才打通。他说他在地里拔草。没工夫。我只好迁就他说,那我们在电话里聊几句吧。他犹豫片刻,勉强同意了。我说,你15年如一日.照顾身边的孤寡老人李火。你孝老爱亲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他打断我的话,说,李火是我叔,照顾他,没啥好讲的。我只好换个话题说,你多年义务照顾五保户老人李东——他又打断我的话,说,李东都83岁了,住在一个村里,难道不该照顾他吗?我接过话茬说,应该照顾,应该照顾,但不是每个人都这么想、这么做的,市文明办决定推荐你为“江城好人”。听到这儿,李松很诧异地说,就为这些,推荐我当“江城好人”?那我们村的人,都是“江城好人”!我说,市里上报的是你,现在需要报送关于你的材料。市里安排我来采访你,所以,请你讲讲自己是如何孝老爱亲的。李松有些不耐烦了,说,我不是好人!随后把电话挂了。李松这人,怎么这样!我只好如实向市文明办汇报遇到的情况。文明办的领导便与和平村村主任取得了联系,让和平村的王主任陪我去李松家采访。王主任指着正往灶膛里添柴的人说,记者同志,这位是李松的爱人秋菊。李松不在家,你可以先和他爱人谈谈。秋菊见到我们,立刻站起身来请我们到屋子里喝茶。秋菊是个爽快人,还没等我问话,就开始说了起来。她说,李松的父母过世早,叔叔李火一直照顾他,后来,叔叔带着李松出门打工挣钱。叔叔生病后,李松就一直照顾他,陪他聊天,他们俩像父子一样。趁她休息,我插话说,请你说说李东的事。秋菊说,李东是我家的邻居,他无儿无女的。李东不能照顾自己了,村里就把他送到敬老院去了。敬老院的条件挺好的,可李东就是离不了我们家李松,一到晚上,就说想李松了,整天睡不着觉,吵着要回家。敬老院没办法了,只好把他送回来了。真是的!秋菊的嗓门大,引来许多村里人围观。秋菊笑着说,记者不是要采访好人嘛,我们村里的好人可多了;春桃姑娘常帮邻居老人打扫卫生;夏荷嫂子隔三岔五就给李东老人送菜;卫生室的张医生经常上门给村里的老人看病……正在这时,李东老人拄着拐杖走到院子里,大伙儿立刻上前扶着他坐下来。我赶忙来到李东老人面前,问道,老人家,我听说,李松不是好人,这是为啥,您知道吗?李东听了,生气地说,胡说八道!人家李松原来在南京打工,很受老板器重,他叔叔生病了,他才回家照顾叔叔的。他是个闲不住的人啊,除了照顾他叔叔,还种地。前几年,外出打工的村民把多余的土地租给了李松,他付的钱多,得罪了一些人。李松可是好人啊,他不亏待乡亲们。哎呀,不好了!李松回来一定要骂死我的,饭莱还没烧好,工友们就快要收工吃晚饭了。王主任和大记者可要留下来喝几杯啊!秋菊说着。快步朝灶台走去。我对王主任说,我要回去赶稿子,就不在这里吃了。说罢,和王主任匆匆告别。在村口,我回望和平村,只见余晖洒在绿色的田地上,风里飘着庄稼的清香。我打开车窗,把车开得比来时慢了许多。开着开着,我觉得这里的空气有淡淡的甘甜……(《天池小小说》2023年8月)文本二:大批来自乡村的中国人,从“土”里拔出来,抖抖身上的泥土,向城市进军,渐渐脱离了“土气”的面貌。有些村子变成了工业发展基地,有很多人来打工,从而发展成了镇或者城;有些城郊村庄的村民在城市开发中变成了市民。不再是农民;大部分村庄虽然还是农村,但是土地与农民的关系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大多数农民主要的经济收入不再靠土地,而是靠进城打工。农村人里有些力气的,或者有些知识技能的,基本上都外出打工了,除了年龄偏大些的,也就是目前六七十岁以上的人以外,大多数农民都有外出打工的经历,年青一代更是几乎和城里人没什么差别了。哪里还有年轻人在农村种地呢?土地已经不再能束缚人了,不少农户干脆撂了荒,或者把土地承包给别人。承包土地的人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了,他们办了工厂,成立了“公司”,当上了“经理”,不再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这种从“土”里拔出来的人们,游走自由多了,所以农村社区的“熟悉”也在转向“陌生”。比如像我这样多年都不回到村子里的人,越来越多。早些年人们还注重春节,过年一定要回去的,乡亲邻居拜个年,一年还可以见上一面。可是,现在春节的吸引力大大降低,越来越多的人把老婆孩子等家人带到了城里,过年也不回村了,甚至数年都不回去了。即使是兄弟姊妹、堂兄弟姊妹之间,也会多年不见面,更何况与其他村民呢。(节选自陈心想《乡土本色:走出乡土》)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题为《采访李松》,实际是为了去采访李松的爱人秋菊,“我”有意通过侧面采访来了解李松在和平村孝老爱亲的事迹。B.“我”是小说的叙述者,也是小说的线索人物,贯穿故事的始终。故事由“我”的所见所感展开,推动了情节的发展。C.小说借次要人物李东之口,交代了李松放弃个人发展,回乡照顾叔叔,关爱村民的感人事迹,突出了李松的“好人”形象。D.小说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巧借田地的余晖、庄稼的清香,表现“我”被和平村淳朴善良的民风深深地打动了。7.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现代乡土社会呈现新面貌,即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流动,农村地区年轻力壮的年轻人外出务工、农村人口空心化、老龄化现象明显。B.今天的农民开始摆脱土地的束缚,与外界频繁互动,价值观发生巨变,乡土性越来越淡薄,不再留恋乡村生活,足见其自私与冷漠。C.农村社区的“熟悉”之所以转向“陌生”,是因为乡村社会流动性趋高,人际交往变得不那么确定,摸不清集体所共同认同的规则。D.现在春节的吸引力大大降低,越来越多人过年也不回村了,于是故乡成为人们记忆里的存在,村庄就成了地理空间位置的一个坐标。8.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这个‘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请运用“差序格局”的原理来解释李松诧异自己被推荐为“江城好人”的合理性。(6分)9.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结合文本一与文本二,谈谈中国乡村社会从“乡土”到“走出乡土”的变化。(6分)二、古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文本一: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众,患上之人不欲其众;不患士之不欲为,患上之人不使其为也。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惟其遇事而事治,画策而利害得,治国而国安利,此其所以异于人也。上之人苟不能精察之,审用之,则虽抱皋、夔、稷、契之智,且不能自异于众,况其下者乎?马之在厩也,驾骥杂处,求其所以异者盖寡。及其引重车,不屡策,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方驾,则虽倾轮绝勒,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与驽骀别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为天下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铢量其能而审处之。如是则士之愚萦鄙陋者,皆能奋其所知以效小事,况其贤能智力卓荦者乎?呜呼!后之在位者,盖未尝求其说而试之以实也,而坐曰天下果无材,亦未之思而已矣。噫!今天下盖尝患无材。吾闻之,六国合纵而辩说之材出,刘、项并世而筹画战斗之徒起,唐太宗欲治而谟谋谏诤之佐来。此数辈者,方此数君未出之时,盖未尝有也;人君苟欲之,斯至矣。天下之广,人物之众,而曰果无材者,吾不信也。(节选自王安石《材论》)文本二:古之取士,取于盗贼,取于夷狄。古之人非以盗贼、夷狄之事可为也,以贤之所在而已矣。夫贤之所在贵,而贵取焉;贱,而贱取焉。是以盗贼、夷狄,虽奴隶之所耻,而往往登之朝廷;而绳趋尺步、华言华服者,往往摈弃不用。何则?天下之能绳趋而尺步、华言而华服者众也。朝廷之政、郡国之事,非特如此而可治也。彼虽不能绳趋而尺步、华言而华服,然而其才果可用于此,则居此位可也。布衣寒士而贤,则用之;公卿子弟而贤,则用之;巫医方技而贤,则用之;骨吏贱吏而贤,则用之。(节选自苏洵《广士》)10.材料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写上断句处字母,每写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夫材A之用B国C之栋梁也D得之E则安F以荣G失之且则亡工以辱。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患,意为担忧,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的“患”字含义相同。B.苟,意为如果,与《赤壁赋》中“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中的“苟”字含义相同。C.铢,本是古代重量单位,重量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铢量,这里形容极精细地衡量、推究。D.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主要以祝祷、占卜为业,也为人治病。与《师说》中的“巫医”含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安石认为人才和一般人的区别在于,人才遇到事情时能够把事情治理好,出谋划策时能够分清利害关系,治理国家能使国家安定。B.王安石认为在马棚里很难辨别出良马和劣马,而在二者一起拉车赶路时,则能够看出劣马即使拉断缰绳,昼夜不停,也追赶不上良马。C.王安石用刘邦、项羽、唐太宗等人的例子,说明如果国君真正渴求人才,会激励人才的出现,提醒当时的统治者应该广泛地寻求人才。D.苏洵认为古人常从盗贼、夷狄中选拔人才,循规蹈矩、言辞堂皇、服饰华美的人,往往舍弃不用,因此提倡应多从身份卑贱的人中选拔人才。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2)是以盗贼、夷狄,虽奴隶之所耻,而往往登之朝廷;14.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选文中王安石和苏洵在任用人才方面的观点?(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木兰花慢·江行晚过北固山①蒋春霖②泊秦淮雨霁,又镫火,送归船。正树拥云昏,星垂野阔,暝色浮天。芦边,夜潮骤起,晕波心、月影荡江圆。梦醒谁入楚些③?泠泠霜激哀弦。婵娟,不语对愁眠,往事恨难捐。看莽莽南徐,苍苍北固,如此山川!钩连,更无铁锁④,任排空、樯橹自回旋。寂寞鱼龙睡稳,伤心付与秋烟。[注]①《晚清史词》谓此词作于鸦片战争中镇江为英军攻破后。②蒋春霖(1818年一1868年),晚清词人。③些(suò):楚辞中常用的语助词。④铁锁:晋王潜伐吴,吴人以铁锁链横江,王潜作大木筏沿江而下,烧断铁链。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阙写江上晚行所见所闻,下阙抒发词人面对北固山时感事伤时、忧国如焚的情怀。B.“正”字领起江上之景,把进入视野的远景与近景、动景与静景全部收入词篇之中。C.“婵娟,不语对愁眠”,写出词人难以成眠并与月亮相对的景象,抒发词人的忧愁。D.“钩连,更无铁锁”句用典,赞美王潜的赫赫战功,反衬清军无法固守的腐朽无能。16.朱庸斋《分春馆词话》评说此词“合豪放、婉约为一手”,请结合此评论,从写景角度具体赏析此词。(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1)!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洵美且异。(《静女》)(4)极天云一线异色,。(《登泰山记》)(5)《琵琶行》中诗人形容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声是:“,”。(6)《赤壁赋》中,苏轼运用比喻的手法,表示人之渺小与生命短暂的句子是:“,”。三、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18分)(一)语文基础知识(本题共4小题,8分)1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心悸(jì)归怩(ní)熨帖(yùn)锉刀(cuò)B.愈窣(su)敛裾(jù)磨磨噌噌(cèng)气势凶凶(xiōng)C.婉拒(wǎn)撩倒(liáo)蹩脚(biě)峥嵘岁月(zhēng)D.罅隙(xià)浮躁(zào)焦灼(zhuó)挥斥方遒(qiú)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天姥连天向天横(遮蔽)却坐促弦弦转急(退回)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识)君子不齿(耻辱)B.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世皆谓之天门云(云朵)绕树三匝(周,圈)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养息)C.而皆若偻(脊背弯曲的样子)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广泛学习)唤渠朝餐歇半霎(他)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同“凭”,乘)D.圣人无常师(平常)迷花倚石忽已暝(昏暗)非能水也(游泳)暮去朝来颜色故(容貌)20.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翻译:何况我与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翻译:君子生下来没有特异之处,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翻译:以地位低者为师,就感到十分耻辱;以官职高者为师,就觉得是近乎谄媚。D.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翻译:等到已经登上山顶,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21.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我与地坛》在景物描写和往事追忆中穿插了许多富有哲理的语句,体现了作者对人的生存状态和意义,包括对生与死,都有深邃的思考。B.《沁园春·长沙》中诗人通过对湘江秋天景色的描写,由眼前之景想到革命的道路无比曲折,由此抒发了自己对革命未来之路的担忧之情。C.《反对党八股》中列举了党八股的多条罪状,重点批判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并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和文风。D.《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李白以浪漫瑰丽的想象,描绘了一个迷离恂恍的梦境,并在这奇特的梦境之中寄寓着诗人深沉的慨叹。(二)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题。词义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认识而不断演变。例如:①“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②“官”,原本表示官府,后代表示官职、官员。③“声”,原指乐音,后可指一切声音。④“菜”,本指蔬菜,后泛指菜肴,包括鱼肉等食品。⑤“子”,原本包括儿子和女儿,现在只能指儿子。⑥“金”,本来是各类金属的通称,现在只指黄金。⑦“爪牙”,古代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现在表示坏人的帮凶,贬义词。⑧“党”,本指为私利而结成的集团,贬义词;现代汉语中的“党”指一种组织,中性词。22.以上材料中,“声”“菜”“子”“金”“爪牙”“党”这六个词的词义演变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对它们进行归纳。(3分)示例:“涕”和“官”属于“词义的转移”(三)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植物与人的关系非常贴切,它们不仅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而且为人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为它们留下了优美诗文,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了更多美好:有“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惬意,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清幽,①②。在文人的笔下,植物被赋予了各种意义,成了文人们表达内心的媒介。23.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3分)2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与画波浪线的句子结构一致,内容相关。(4分)四、写作(60分)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柳宗元与小石潭,李白与天姥山,苏轼与赤壁,朱自清与荷塘,史铁生与地坛……人的精神世界常常与景物发生深刻的关联,景物成为人们感知自然、认识世界的重要媒介和表达情感、倾诉心声的重要载体。是否有一处景物与你的精神世界发生了深刻的关联?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可写景抒情,可讲述经历,也可阐述观点。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宁德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3分)C(根据原文“若据庄氏此说,以为汴京一般市民燃料以石炭为主,甚至称为燃料革命,认为是中国近古文明进步的推动力”可知,“是中国近古文明进步的推动力”是根据庄季裕的记载推出的结论,并非庄季裕的观点。)2.(3分)A(“只要找到了史料”不正确,“史料”一词范围太宽,原文的表述是“可信的史料”;“就可以”太绝对,原文表述为“有时也可以”。)3.(3分)D(D选项论证的是文本第二部分的观点——不要忽略反面证据。)4.(4分)①提纲挈领,提示主要观点,便于读者把握作者所提倡的治史原则。②省去过渡性文字,使行文简洁,便于突出论述的重点。③便于分门别类地组织材料,使论述条理清楚,脉络分明。(每点2分,答到两点可得满分。)5.(4分)①“没有驿传之记载”的错误在于,因自己未见到驿传的记载,就轻易否定驿传记载的存在,极其武断、草率。(2分)②“未见驿传之记载”表达的意思是没有看到相关记载,但没有轻易否定驿传记载的存在。这种表述更为客观、谨慎。(2分)6.(3分)A(曲解情节,我是特意去采访李松,李松不在家,采访李松的爱人秋菊属于巧合。)7.(3分)B(“足见其自私与冷漠”属于过度解读。)8.(6分)①“差序格局”是发生在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中,以“己”为中心,向外一圈圈推出去而形成的具有伸缩能力和差等次序的社会结构格局。(“差序格局”指的是由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所决定的有差等的次序关系。)②按照这个原理,孤寡老人李火是李松的叔叔,属于关系亲密的自家人,因此,李松认为照顾李火没啥好讲的。③当差序格局的圈层再往外延伸,五保户老人李东是同村老人,李东也可以把他视为自家人。因此,李松也认为照顾李东是应该的。④“差序格局”对最重要的亲属的道德要素是孝悌,当李松视李火、李东为“自家人”时,李松认为孝老爱亲是应该的,因此诧异自己被推荐为“江城好人”。(答对1点得2分,答对3点即可满分。)9.(6分)①土地与农民的关系根本改变。从“土地束缚人”到“土地已经不再能束缚人”,也就是说,中国乡村社会的人们不再只靠种地为生,或向城市进军,或留乡兴业,农民的身份也随之发生变化,或变成市民,或变成农民工,或变成经理等。②农村社区的“熟悉”转向“陌生”。中国乡村社会的人们往往是互相熟悉的,因熟悉而信任,关系亲密。比如,李松夫妇与村民们情同一家。但随着走出乡土的人越来越多,原来的同村人也从熟人关系转变为半熟人关系,甚至陌生人关系。(变化要点概括1分,结合文本一、文本二分析2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10.(3分)BDG11.(3分)A(“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的“患”是祸患的意思,与加点的“患”含义不同。)12.(3分)D(“多任用身份卑贱者”有误。苏洵认为任用人才以贤能为标准,没有提倡多任用身份卑贱者。)13.(8分)(1)有才能的人,他的外表凭什么和一般人区别开呢?(得分点:译出大意得1分,①“人之有材能者”译出定语后置句得1分,②“何以”译为“凭什么”、“根据什么”得1分,③“异于人”译出状语后置句得1分)(2)因此盗贼小偷、外族人,即使是奴隶也认为他们可耻,可是(他们)往往能够进入朝廷;(得分点:译出大意得1分,①“是以”译为“因此”“所以”得1分,②“耻”译为“认为可耻”、“鄙视”1分③“而”表转折,译为“但是”“可是”1分)14.(3分)①王安石认为应该仔细考察人才并审慎任用人才,让其承担符合他能力的职务;②苏洵认为应该不看身份,而看能力(贤能)。(答对一点2分,两点可得3分。)【参考译文】文本一:国家所担忧的,不是担心人才不多,而是担忧在上层的人不希望人才太多;不是担心才士们不想有所作为,而是担忧在上层的人不让他们去干事。人才的作用就好像是国家的栋梁,得到人才,国家就会安定而繁荣;失去人才,国家就会灭亡而遭受耻辱。有才能的人,他的外表凭什么与一般人区别开呢?只有当他办事,事情就能处理得好,出谋划策就能趋利避害,治理国家就能使国家安定富强,这才是他不同凡人的地方。在上层的人如果不能仔细地考察他,慎重地使用他,那么,即使有皋、夔、稷、契那样的才智,尚且不能使自己有别于一般人,何况那些才智比他低下的呢?马在马棚里,劣马和好马混杂在一起,寻找两者不同的地方确实很少。等到好马拉重车,不必多次鞭打,只要一拉缰绳,千里的路程就跑到了。在这个时候,让劣马和好马并驾齐驱,那么即使车轮歪斜了,缰绳拉断了,昼夜不停地追赶,劣马还是远远地落在后面而赶不上。在这之后骏马与劣马就能区别开了。古代的君王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并不认为天下没有人才,而是用尽一切方法去寻找人才、考察人才。考察人才的方法,就在于给他才能相当的工作罢了,特别仔细地衡量人才的本领而慎重地任用。像这样,即使愚昧浅陋的人也都能发挥他们的智能去干好小事,何况那些品德高尚、智慧超群的英杰呢?唉!后世的君王,未曾考虑这个道理并且在实际中加以运用,却空说天下真的没有人才,也是没有很好地考虑原因何在罢了。唉!现在国家还常常担心没有人才。我听说战国时期六国合纵,辩论游说的人才就出现了;刘邦项羽并起相争,出谋画策、能征惯战的人才就涌现了;唐太宗想天下大治,而出谋献策、直言规劝的辅佐大臣就来到朝廷。这些人才,当那几位君王还没有出来时,他们也不曾被发现;而当君王盼望人才时,这些人才就来到了。天下那么广大,人物那么众多,却说的确没有人才可用,我是不相信的。文本二:古代选择人才,从盗贼小偷当中选择,从外族人当中获得。古代的人并不认为盗贼小偷、外族人那样的事是可以做的,只是因为小偷强盗、外族人里面也有人才罢了。贤士在高贵的人中间,那么就从高贵的人中间选拔;若卑贱的人中有贤士,那么贤士就在卑贱的人中间选择。因此盗贼小偷、外族人,即使是奴隶也认为他们可耻,可是(他们)往往能够进入朝廷;相反,那些举手迈步,循规蹈矩,言辞堂皇,服饰华美的人,常常被弃而不用。这是什么缘故呢?天下那些举手迈步,循规蹈矩,言辞堂皇,服饰华美的人太多了,朝廷的政务、州郡的事务,并非这样就能处理好的。那些人虽不能循规蹈矩,说堂皇的言辞,穿华美的服饰,但如果他们的才能在这里果真能得到发挥,那么在这个职位上就是合适的。普通百姓、贫寒士者如果贤能,就任用他们;公卿大臣于子弟如果贤能,就任用他们;巫师、医生、打卦的、相面的如果贤能,就任用他们;职位卑微的官吏如果贤能,就任用他们。15.(3分)D(“赞美王濬的赫赫战功”有误,运用“铁索钩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