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原之花——藏族gaoyuanzhihuazhangzu书首语:西藏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国度,在那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那是世界上生活得最高的民族——藏族。我们将带你去探访这个民族,带你去体会那的人文风情,带你去了解他们的各种12目录:藏族介绍⑴⑵民族概况
民族历史⑶宗教信仰⑸地区服饰⑤饮食习惯⑹丧葬习俗⑺民族禁忌
⑻⑼民族礼仪⑽藏族节日⑾名胜古迹藏族主要是居住在中国境内的操藏语的民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中国境内有人口约541万余人〔2000年〕,以从事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分布。藏族自称“蕃巴〞〔bod-pa〕,汉语的名称“藏〞来自藏语gtsang“后藏〞,gtsang这个名称的原来意义可能是“雅鲁藏布江yar-klungsgtsang-po流经之地〞。藏族介绍: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及青海海北、黄南、果洛、玉树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木里藏族自治县以及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蕃〞〔音bo〕,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蕃巴〞,意为农业人群。“蕃巴〞又按不同地域分为“堆巴〞〔阿里地区〕,“藏巴〞〔日喀那么地区〕,“卫巴〞〔拉萨地区〕,“康巴〞〔四川西部地区〕,“安多洼〞〔青海、云南、川西北等地区〕。藏医药学是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局部。藏药讲求炮制技术,尤对兽医有独到之处。医药学著作主要有?医方四续?。算学可以预测日、月蚀及地方近期气象。民族概况:
民族历史:民族历史第一页藏族具有悠久的历史,藏族的先民们自远古时就居住在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公元6世纪,山南雅隆部落首领成为部落联盟领袖,号称“赞普〞〔王〕,建成自称为“博〞的奴隶制王朝。7世纪初,雅隆部落首领兼并了达布、工布、娘布、苏毗等诸部,第三十二代赞普松赞干布统一整个西藏地区,定都逻娑〔今拉萨〕,建立了吐蕃王朝。公元641年,赞普松赞干布与唐朝的文成公主联姻,被唐封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公元710年,犀德祖赞又与唐朝的金城公主联姻,由于与东部中原地带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使西藏社会逐步有了很大开展,由此揭开藏、汉文化交流史上的新篇章。但从9世纪末开始,吐蕃内部矛盾逐步加深,藏区陷入长期的分裂割据状态,并形成“阿里王系〞及〔后藏〕“亚泽〞王系、〔山南〕“雅隆觉阿〞王系和〔前藏〕“拉萨王系〞等。它们各自为政,不相统属,有时还常常为各自利益互相侵袭劫掠,大小战争频繁。这一时期,藏传佛教〔也称喇嘛教〕为藏区各阶层所接受,并逐步深入到藏族社会的各个领域,佛教上层人物往往和当地首领紧密结合,互为利用,在藏族历史上形成了政教合一的封建体制。在宋代,藏族各地方政权又加强与内地的联系,有些地方首领受到中央政权的策封。“茶马互市〞等藏、汉贸易有了较大开展。1792年,清朝击退了入侵西藏的廓尔喀军。次年,清政府在西藏颁行了著名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对西藏地区的官制、军制、边防、财政、司法、户口、差役和涉外事宜等,都作了详细具体的规定,确立了驻藏大臣监督办理西藏政务的职权。西北和西南的藏族地区历来与西藏关系密切,这些地方各民族杂居,清朝政府分别命西宁办事大臣和四川总督直接统辖,管理方法仍沿用元、明土司制度,以后又在西南藏族地区推行了改土归流。鸦片战争以后,西藏地区成了英、俄、法、日等国角逐的场所,1888年,英国侵略军发动对西藏隆吐山的武装进攻,西藏地方政府派遣藏军和英军展开激战;1904年,英国军队又侵占了西藏的江孜,西藏人民奋起对抗,由于敌强我弱,江孜保卫战失利,英军长驱直入,一度占领了拉萨。进入19世纪,清朝政府开始腐朽没落,面对帝国主义对我西藏的武装入侵已无力抵抗,取而代之的是同入侵者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如?中英会议藏印条约?、?中英会议藏印续约?、?拉萨条约?、?中英续订藏印条约?等。民族历史第三页民族历史第三页元朝时期,藏族地区正式纳入了祖国幅员,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局部。元初,设立总制院〔后更名为宣政院〕,管理全国佛教僧徒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这是中央在西藏设官建制的开始。在藏区分设三个宣慰史司都元帅府,分别管辖西北、西南各省内的藏区以及西藏地区,还设立了十三万户府统一管理地方军民政教事务。元朝中央屡次派员到卫藏统计土地、清查人口、建立驿站、厘定赋税、重新拟定差役制度。由中央颁发封地文书以确定各地封建领主对所属庄园的占有,封赐印信以确立各级官吏的职权。同时,元朝中央将刑法颁行藏区,并派军队驻扎在各战略要地,由此拉开了中央政权对藏区全面施政的序幕。明朝继承了元朝对藏族地区的管理制度,除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外,对西藏地区佛教各派的首领先后分封三大法王和五个王爵。对西北、西南藏族地区,仍沿用元朝的土司制度进行管理。清朝统一中国后,藏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更为密切,在中央设理藩院,负责西藏和蒙古地方事务。并正式策封了藏传佛教格鲁派两大活佛为达赖喇嘛〔1653年〕和班禅额尔德尼〔1713年〕。此后,历世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都须经中央政府策封方可成认。1717年,蒙古的准噶尔军占领西藏,清政府两次派大军入藏,驱除准噶尔军队,收复拉萨,彻底结束蒙古的诸部汗王长期统治西藏的局面,扶持了以达赖喇嘛为代表的黄教势力,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直接管理。1725年,清朝在西宁设置办事大臣,两年后又在拉萨设置驻藏办事大臣。1751年,清朝中央又在西藏设立了噶厦政府,政府中设四名噶伦,正式授权达赖喇嘛管理西藏地方行政事务,政教合一的制度从此正式确立。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在北京设有管理蒙古、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地方事务的专门行政机构。1929年,国民政府在南京设立蒙藏委员会,是年,建青海省。1934年,国民党政府在拉萨设立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是中央派驻地方的专门机构。1939年,建西康省。至此,西北、西南的藏族地区分属青、甘、川、康、滇五省管辖。1940年,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在拉萨成立,西藏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得到很大改善。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根据西藏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决定采取和平解放的方针。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就西藏和平解放的一系列问题达成协议,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方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1954年,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联袂赴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分别中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和委员。1956年,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达赖喇嘛就任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1965年9月,正式成立了西藏自治区。此外,西南、西北藏族聚居区也相继成立了自治州、自治县和自治乡。民族历史第四页宗教信仰:藏族信仰大乘佛教。大乘佛教吸收了藏族土著信仰本教的某些仪式和内容,形成具有藏族色彩的“藏传佛教〞。藏族对活佛高僧尊为上人,藏语称为喇嘛,故藏传佛教又被称为喇嘛教。公元七世纪佛教从印度传入西藏,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公元13至16世纪中叶,佛教日益盛行,佛事活动频繁,佛教寺庙普及西藏各地。著名的寺庙有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和布达拉宫。藏传佛教主要教派:公元10世纪后,随着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开始,陆续出现了许多教派,早期的有宁瑞派〔俗称“红教〞〕,萨迦派〔俗称“花教〞〕,噶当派,噶举派〔俗称“白教〞〕等。15世纪初,宗喀巴实施宗教改革,创立格鲁派〔俗称“黄教〞〕。此外藏传佛教还有一些独立的教派:息学派,希解派,觉宇派,觉囊派,廓扎派,夏鲁派等。饮食习惯:藏族有自已的语言和文字。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卫藏、康方、安多三种方言。现行藏文是7世纪初根据古梵文和西域文字制定的拼音文字。藏文的使用,加强了藏族与祖国中原地区经济的联系。10世纪到16世纪,是藏族文化兴盛时期。几百年间,藏族文化大放异彩。结构宏伟、卷帙浩繁的世界最长史诗?格萨尔王传?,多少世纪以来,就一直在西藏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的藏族地区广为流传。还有举世闻名的?甘珠尔?、?丹珠尔?两大佛学丛书,以及有关于韵律、文学、哲理、史地、天文、历算、医药等专著。青藏地区服饰——藏袍藏族服饰的特色:藏族服装的根本特点是肥大、长袖、宽腰、右襟,是一种无需量体裁衣的直线服装。袖长等身,袍长过体,无需钮扣。藏袍最讲究的是边饰、衣袖、衣襟,衣底往往镶上贵重的毛皮和丝绸滚边,内衣一般为白缎衬衫。藏袍无口袋。腰间系上腰带,胸前凸突成大行囊,里面可以装随身用品,如木碗、糌粑袋、酥油盒;藏袍的穿法有的特别之处:藏袍通常只穿左手,右肩露在外面好干活,天气热时,他们也把双肩露在外面,而且还将衣领局部拉到上半身,这时的藏族男子就显得更加的英俊潇洒。女袍的穿法与男式大都相同,不过它们的下摆总要放在脚背上。藏族人民居住在青藏高原,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就在一天里,也经常有风雨雪晴的变化.藏区人民常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来形容气候变化。藏袍的衣料好,有较强的防寒作用。袍袖宽敞,在气温升高时,可以方便地褪去一只袖子,调节气温,同时有利于起居旅行。藏袍腰襟大,白天当衣穿,保温防寒,晚上当铺盖,和衣而眠。另外,它也有利于劳动生产。藏人放牧、干活、耕作、遇天气多变,需要调温时,褪下袖子就行了。把袖子褪下系在腰间,弯腰干活也十分方便。由此慢慢形成了习惯,即在气温正常时,藏族人穿藏袍一般也只穿一只袖。藏袍作用:
藏族的服饰,可分为牧区和农区两式。牧区服饰以皮袍为主,羊皮藏袍分为山羊与绵羊皮袍,农区妇女多穿山羊皮袍,具有轻巧柔软和易裁剪等特点。而绵羊皮因季节不同而皮质有所差异,所以按冬、夏和秋季分为三种。羊皮藏袍是藏区普遍穿用的皮制品,制作皮袍时方式各异,对皮质加工程序也很讲究,生挖成的皮质最具柔韧和耐磨性,可充当雨衣,属皮袍中的上品。农区妇衣多穿一件色彩艳丽的内衫,外罩宽大的氆氇长坎肩,腰间束带。内衫一般是无领短衣,但袖子特长,劳动时卷起,歌舞时舞动双袖,飘洒自如,平添魅力;最有特色的要数腰下的花围裙,藏语叫“邦单〞,一般用氆氇制成,厚重而色彩鲜艳。以红蓝色横条为主调,加上其它色条,交错组合成十分美丽的图案,特点十分突出。藏袍的分类饮食习惯:大局部藏族日食三餐,但在农忙或劳动强度较大时有日食四餐、五餐、六餐的习惯。绝大局部藏族以糌粑为主食,即把青稞炒熟磨成细粉。特别是在牧区,除糌粑外,很少食用其他粮食制品。食用糌粑时,要拌上浓茶或奶茶、酥油、奶渣、糖等一起食用;糌粑既便于储藏又便于携带,食用时也很方便。在藏族地区,随时可见身上带有羊皮糌粑口袋的人,饿了随时皆可食用。藏族过去很少食用蔬菜,副食以牛、羊肉为主,猪肉次之。藏族食用牛、羊肉讲究新鲜,在牛羊宰杀之后,立即将大块带骨肉入锅,用猛火炖煮,开锅后即可捞出食用,以鲜嫩可口为最正确。民间吃肉时不用筷子,而是将大块肉盛入盘中,用刀子割食。牛、羊血那么加碎牛羊肉灌入牛、羊的小肠中制成血肠,四川、云南等地的藏族多将猪肉用来制成猪膘,便于保存。肉类的储存多用风干法。一般在入冬后宰杀的牛、羊肉一时食用不了,多切成条块,挂在通风之处,使其风干。冬季制作风干肉既可防腐,又可使肉中的血水冻附,能保持风干肉的新鲜色味。最常见的是从牛、羊奶中提炼的酥油,除饭菜都用酥油外,还大量用于制作酥油茶。酸奶、奶酪、奶疙瘩和奶渣等也是经常制作的奶制品,作为小吃或其他食品搭配食用。在藏族民间,无论男女老幼,都把酥油茶当作必须的饮料,此外也饮奶。酥油茶和奶茶都用茯茶熬制。茯茶巾含有维生素和茶碱,可以补充由于食蔬菜少而引起的维生素缺乏,帮助消化。藏族普遍喜欢饮用青稞制成的青稞酒。在节日或喜庆的日子尤甚。藏族的炊餐灶具自成一体。在藏族地区,家家都备有酥油茶筒、奶茶壶。大局部地区的藏族都以干牛粪为燃料,以铁三角架为灶。云南藏族茶具、酒具、餐具喜用铜制。其他地区的藏族喜用木碗并漆上红、黄、橙色的油漆。比较讲究的还要在碗上包银。牧区的藏族都要随身配带一把精制的藏刀,主要用来切割食物,还用于宰羊、剥皮、削帐房厥子等劳动,藏刀的制作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典型食品:藏族的典型食品除糌粑、青稞酒、酥油茶外,还有很多,例如:足玛米饭,藏族传统宴席食品,用足玛、大米、酥油等煮制而成。血肠,藏族传统菜肴,用牛〔羊〕血为主要原料制成。奶酪,藏族传统菜肴,用牛、羊奶发酵后制成。丧葬习俗:西藏人死后有五种葬法,最隆重的是塔葬,只有圆寂的达赖喇嘛死后,在布达拉宫里把他的遗体修放在一座塔里,装饰这座塔就用去14万两黄金。然而只有活佛和一些领主死后,即享受火葬。小孩死了,或因其它病疾死亡的人,那么把尸体丢进河里喂鱼,这叫水葬。生前作过坏事的人,即用土葬。藏族认为,被埋的人是永远不会转世的。天葬寄托一种升上“天堂〞的梦想。天葬仪式一般都是在清晨举行的。死者家属在天亮前,要把尸体送到拉萨北郊的天葬台,太阳徐徐升起,天葬仪式开始。一般是不欢送不被允许的人去观看的。因为这是藏族的秘密,应该保持尊重。美丽的西藏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藏族的葬礼,目前仍沿袭着传统的习俗。外界人不知“天葬〞是怎么回事,觉得很神秘。其实,每个民族有自己特定的风俗,嫁娶婚丧,各自都有独特性。这正是世界丰富奇妙之处,没有什么可疑惑的。过去清政府派到西藏的官员就向西藏宣传土葬,甚至下令禁止天葬。这其实是企图利用行政手段干预民族风俗习惯的拙劣做法,结果必然是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人的心理起着很大作用,已经形成的观念是无法随着一纸公文得以改变的,更何况这是当地人民的精神寄托。尤其是信仰宗教的人认为,天葬寄托一种灵魂升上“天堂〞的愿望。民族禁忌主人客人其他主人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行走还是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并使用敬语,如在名字后面加个“啦〞字,以示尊敬和亲切,忌讳直呼其名;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带笑容、室内就座,要盘腿端坐,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不能东张西望;敬茶,酒,烟时,要双手奉上,手指不能放进碗口;接受礼品,要双手去接;赠送礼品,要躬腰双手高举过头。客人进门时绝对不要踩踏门坎!!这是藏族为数不多的忌讳之一;根本礼貌:吃饭时要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出响;藏族人绝对禁吃驴,马肉和狗肉,有些地区也不吃鱼肉;接受敬酒时,客人须先用无名指蘸一点酒弹向空中,连续三次,以示祭天,地和祖先,接着轻轻呷一口,主人会及时添满,再喝一口再添满,连喝三口,至第四口时,必须一饮而尽;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切勿随便触摸藏民的衣服!!这是藏族为数不多的忌讳之一。其他1.禁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2.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3.不得跨越法器,火盆。4.经筒,经轮不得逆转。5.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6.忌讳触摸藏服。民族礼仪:藏族在迎接客人时除用手蘸酒弹三下外,还要在五谷斗里抓一点青稞,向空中抛撒三次。酒席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饮一口,然后一饮而尽,主人饮完头杯酒后,大家才能自由饮用。饮茶时,客人必须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能伸手接过饮用,否那么认为失礼。吃饭时讲究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作响,拣食不越盘。用羊肉待客,以羊脊骨下部带尾巴的一块肉为贵,要敬给最尊敬的客人。制作时还要在尾巴肉上留一绺白毛,表示桔祥。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表示对客人热烈的欢送和诚挚的敬意。哈达是藏语,即纱巾或绸巾。它以白色为主,亦有浅蓝色或淡黄色的,一般长约1.5米至2米,宽约20厘米。最好的是蓝、黄、白、绿、红五彩哈达。五彩哈达用于最高最隆重的仪式如佛事等。礼仪一:礼仪二:民族节日转山会采花节望果节传统藏历农家新年转山会:转山会是藏族传统节日,又称沐佛节、敬山神。流行于甘孜、阿坝藏族地区。每年农历四月八日诞辰时,有九龙叶水为其沐浴,故又称沐佛节。每年这一天,甘孜藏区远近群众身着民族服装,聚集到跑马山上和折多河畔。人们先到寺庙里燃香祈祷,燃烧纸钱。然后转山祭神,祈求神灵保佑。转山后,支起帐篷进行野餐,演藏戏。唱民间歌谣,跳锅庄舞、弦子舞,骑手们还进行跑马射箭比赛。在此期间,人们还要举行物资交流活动和其他文化体育活动。采花节:采花节是南坪县博峪一带藏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举行,节期两天。传说,很久以前博峪是一个荒僻的山沟,人们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以树叶和兽皮做衣服。一天,从远方来了一位叫莲芝的姑娘,她美丽善良,心灵手巧,教会了当地人们开荒种地和织布缝衣,还采来百合花为人们治病。有一年五月初五这天,莲芝上山采花,被镍风卷下悬崖摔死了。人们很悲伤,便在这一天上山采花纪念她。久而久之,形成了采花节。藏历农家新年:由于在藏历的元月,后藏〔西藏主要的产粮区,指日喀那么一带〕农民就要开始春耕,所以后藏一带的藏族祖先很早以前就把每年的藏历12月1日定为藏历农家新年。过藏历农家年的习俗一般只在西藏日喀那么一带,其中包括西藏拉萨的尼木县,而西藏的大局部地区,都是在藏历每年的1月1日过新年的。藏族节日本就繁多,而藏历农家新年是后藏一带最为隆重、最具有民族意义的节日。从藏历11月中旬开始,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时吃、穿、用的节日用品。虽然真正的农家新年是藏历12月1日,但过节的喜庆活动那么从藏历11月29日就开始了。从这天晚上的“古突〞合家团聚开始,藏历农家新年的一系列欢乐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藏历农家新年的欢庆活动与西藏其他地区过藏历新年的活动根本相同,其欢乐活动将一直持续到藏历正月十五。望果节:“望果节〞〔意为转田间〕是西藏藏族传统节日之一。节期为一至三天不等。每年七月,粮食收成在望,藏民们便背着经卷转绕田间,预祝丰收。同时举行赛马、射箭、文艺表演等活动。藏族名布达拉宫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式建筑,巍然傍立于拉萨市西北的红山〔红山藏语称“玛布日〞〕。“布达拉〞是梵语“普陀罗〞之译音,意为“佛教圣地〞。据?新唐书·吐蕃传?记载,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的宫室。后毁于雷电、兵乱,成为一般寺庙。经累世重修扩建,至清顺治二年〔1654年〕,五世达赖令第巴索南饶丹主持扩建工程,历时8年竣工,建成白宫局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第巴桑杰嘉措又建红宫局部,始具今日规模。布达拉宫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曾成为西藏地方的政治中心,而现已成为享誉世界的游览胜地。布达拉宫不仅建筑宏伟独特,而且也是精湛的藏文化和稀世文物的结晶所在。除珍藏有明、清两代帝王封赐的封诏、诏敕、印鉴、金册、玉册外,还有众多的经文、贝叶经以及医药、历史、文学等典籍和大量佛像、法器、唐卡、壁画等。所以当然地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0月,国家拨巨款〔5300万元人民币〕维修布达拉宫,历时5年完成〔属当时中国维修文物耗资最大的工程〕。1994年月12月,布达拉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布达拉宫:感想:红白相间的布达拉宫,宏伟壮观,在西藏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落在拉萨市的中心区域,是西藏佛教信徒们心中的金色圣殿,同时也是藏汉民族友好交往的历史印证。大昭寺始建于公元7世纪中叶,是西藏最早的木构建筑,当时是两层船形神庙。后经屡次修缮增建,形成今天这样占地25,100平方米的庞大建筑群。大昭寺释迦神殿是大昭寺的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拉萨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保障性合同范本
- 区域总经理合同范本
- 医疗就业合同范本
- 包食堂合同范本
- 促销活动场地出租合同范本
- 农村电商合同范本
- 利用合同范本
- 前厅接待劳务合同范本
- 5人合作合同范本
- 2025届新高考生物精准复习+提高农作物产量
- 第6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下学期高教版(2023)世界历史
- 2024年云南省昆明市选调生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综合能力题库必考题
- 2024年时政试题库(夺分金卷)
- 2024年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
- 工程项目移交方案
- 2024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参考答案
- 肾性高血压的护理
- 《带电作业用绝缘工具试验导则》
- 2024年时事政治热点题库200道附完整答案【必刷】
- 中国历史地理概况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复旦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