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5一、单选题(10个)知识点:中国文化常识1、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C)活动,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之中。A私人B官方C社会D公开2、由朝廷设立的中央官学正式创始于(D)。A西周B夏商C春秋D汉朝3、(A)时,中央官学繁盛、制度完备,发展到顶峰。A唐朝B宋代C元代D明朝4、(A)是中国设立专门教育管理机构之始,是中国隋代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一直延续到清代。A国子监B太学C四门学D书学5、(C)时期,官学衰落,私学兴盛。A西周B夏商C春秋战国D汉代6、(B)是科举制度的改革期,无论在考试科目上,还是在考试内容和方法上,都有许多变化。A唐朝B宋代C元代D明朝7、(B)不重科举,科举考试时行时废,每次录取名额亦很少。A宋代B元朝C明朝D清朝8、《颜氏家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D)撰写的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A刘勰B沈约C颜延之D颜之推9、《岳麓书院学规》是乾隆年间(A)在担任岳麓书院山长(即校长)时,继承并发展了数百年来前人的教育教学经验而制订的。A王文清B杨锡绂C李文炤D朱熹10、(C)创作的用时文写西厢的作品,顺治帝对之大加称赏,并御笔亲加批点。A黄周星B王广心C尤侗D钱酉山多选题10个,或判断题(10个)知识点:中国文化常识1、中国古代的地方官学自西汉文帝时文翁在蜀郡设学宫开始。(错)2、宋代地方官学较为繁盛,元代地方官学制度比较完备。(错)3、汉代私学在组织形式上可分为“蒙学”和“精舍”(精庐)两种。(对)4、汉代武帝以后,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实行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对)5、中国古代教育,从教育内容与形式看,有着明显的功利化特色。(错)6、隋文帝进士制度的实行,是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的开始。(错)7、宋代的科举制度较之唐代更趋完善,无论在考试科目上,还是在考试内容和方法上,都有许多变化。(对)8、元朝重视科举取士,每次录取的人数很多。(错)9、科举制度的出现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个进步,它可以为封建统治者选拔一些有用人才。(对)10、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以八股文为主要文体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知识分子的个性思想和创造精神。(对)填空题(10个)知识点:中国文化常识1、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之中。2、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3、中国古代的教育主要有官学、私学两种形式,4、两宋时期中国书院蓬勃发展起来,其中著名的有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应天书院、嵩阳书院。5、中国古代教育,从教育内容看,有着鲜明的伦理本位化特色。6、科举制度创始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鼎盛于明,随后走向衰落,至清光绪年间被废除,7、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比之唐、宋、元诸朝更为严密,分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四、解释加点的词(10个)知识点:古代汉语1、苟不教,性乃迁。迁:改变、变迁,这里是指向不好的地步改变。2、子不学,断机杼。机杼:织布机上形状象梳子、用来确定经纱密度、保持经纱位置的机件。3、人不学,不知义。义:理义,做人做事的道理。4、弟于长,宜先知。弟:同“悌”,动词,指尊敬兄长。5、气习各矫偏处。气习:气质,习性。6、通晓时务物理。时务:时事要务。物理:事物的道理。7、更可恋者,衬玉趾于残红,一步渐远,而今香尘灭矣。趾:踪迹、芳踪。8、所云含睇宜笑,转正有转于笑之中者。含睇:含情微视。9、虽使觏修胪于觌面,不若此际之销魂矣。觏:遇见。觌面:见面或当面。
10、吾即欲流睐相迎,其如一转之不易受何!睐:看,向旁边看。名词解释(5个)知识点:中国文化常识1、教育:广义地说,凡是有目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2、书院:是在唐代时兴起的一种新的私学形式,鼎盛于宋元,普及于明清,经历了千年之久的办学历史,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办学形式、管理制度、教授方法,使源远流长的传统私学趋于成熟和完善。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集教育、学术、藏书为一体的文化教育机构,是中国古代教育史、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教育组织形式。3、科举制度:是在汉魏以来察举制度基础上经漫长演变发展而来的,是在以德取人、以能取人基础上突出以文取人的一种全新的选官制度,是一种公开考试、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人才选拔制度。它创始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鼎盛于明,随后走向衰落,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被废除。4、八股取士:明清时把八股文定位科举考试的文体,八股文成为文人仕进的唯一途径。但八股文要求以四书、五经中的文句做题目,且只能依照题义阐述其中的义理。在结构和字数上都有一定的严格要求。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5、《三字经》:是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编撰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经典读物。虽共一千多字,却内容广泛,包括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三字一句的韵文,平易浅近,以简洁明快的方式凝聚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经典启蒙读物和小百科;即使在今天,也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功用。六、简答题5个,或翻译题(5个)1、古代教育思想的特点。知识点:中国文化常识主要有整体性、和谐性、重道德培养三个方面。2、简述中国古代私学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知识点:中国文化常识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落,私学兴盛,秦禁私学,否定教育的作用,私学处于低谷。秦亡汉兴,各种类型的私学几乎遍布全国各地。汉代私学在组织形式上可分为“蒙学”和“精舍”(精庐)两种。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迭起,统治者无暇顾及学校教育,官学的发展时兴时废,私学却相沿不衰,呈现繁荣局面。唐代兴起了一种新的私学形式——书院。书院鼎盛于宋元,普及于明清。3、如何看待《西厢记》与八股文的结合?知识点:元明戏曲、中国文化常识戏曲《西厢记》与八股文的结合,是清代初期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这种用八股文写西厢记的文学样式,将八股文的固定形式和《西厢记》描述爱情的内容相融合,从《西厢记》唱词中选取题目,用八股文体式代《西厢记》人物立言,既有八股文的严紧工整,又不荒废文藻辞章。此种文学形式的出现,表明清代文人希望通过此途径,以解决自明代以来诗词歌赋的创作和科举文章之间存在的矛盾。4、《岳麓书院学规》的内容及其特色。知识点:中国文化常识此学规文字不多,但寓意深刻。文笔通俗质朴,且富含哲理,条条切中时弊,针对性极强。学规采用六字排比句,基本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强调道德修养,另一部分阐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既以传统美德作为书院教育的宗旨,又要求以儒家道德规范来塑造学子的品格,进行道德修养,把传统道德教育与治学教育融合在一起。5、科举制度的利弊。知识点:中国文化常识科举制度打破了门第、地域、民族的界限,通过考试选用人才,具有公开、公平竞争精神,扩大选才用人的范围,在防止任人唯亲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同时,科举也造成了恶劣影响,这主要表现在考核内容与考试形式的固定化、程式化。由明代开始,科举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大部分读书人为应科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至此,科举成为桎梏知识分子思想的枷锁与牢笼。七、论述题(2个)1、阐述科举制度的发生发展及其体制建设。知识点:中国文化常识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下令开设进士科的考试,进士制度的实行,史学界一般以此作为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至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唐朝的科举取士方式主要有“常科”和“制科”两种。“常科”开设的科目主要有十二种,其中明经、进士两科是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制科”主要是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置的,是朝廷为选拔有特殊才能之士而采取的一种措施,官民均可应选。宋代的科举考试,大体沿袭唐制,主要有常科、制科和武科。但宋代的科举制度更趋完善,无论在考试科目上,还是在考试内容和方法上,都有许多变化。宋代的科举考试十分严格,杜绝弄虚作假的舞弊行为,推行“别试”制度,试卷实行糊名和誊录制度,禁止考生与主考官结成座住、恩师、门生之类的关系,禁止及第进士与知贡举官结为派系。较之唐代,宋代的科举考试更为严格,招生规模扩大,文人的待遇也空前地提高。
元朝不重科举,科举考试时行时废,每次录取名额亦很少。明清时期,恢复唐宋时的科举制度,其制度比之唐、宋、元诸朝更为严密,分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考生只有考试合格,才能取得下一次考试的参加资格。明清科举考试,把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的文体,八股文要求以四书、五经中的文句做题目,且只能依照题义阐述其中的义理。在结构和字数上都有一定的严格要求。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2、阐述书院的性质及其发展。知识点:中国文化常识唐代,兴起了一种新的私学形式——书院。书院鼎盛于宋元,普及于明清,经历了千年之久的办学历史,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办学形式,管理制度、教授方法,使源远流长的传统私学趋于成熟和完善。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集教育、学术、藏书为一体的文化教育机构,是中国古代教育史、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教育组织形式。唐时创立的书院仅为收藏、校勘、整理典籍的处所,不是学子习业的地方。至五代时,书院始具有学校的性质。两宋时期中国书院蓬勃发展起来,其中著名的有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应天书院、嵩阳书院。至南宋,书院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其作为一种制度化的私学终于成熟和完善起来。元统一后,很多儒者退居山林,建立书院,自由讲学,私办书院增多。元朝政府为了达到控制书院的目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样,不仅使得大量官办书院成为官学体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亦使得大量私办书院朝着官学化方向转化。明代虽然重视文化教育,但却将重点放在发展完善各级官学上。明初书院处于沉寂状态。直至明成化年间以后,不仅那些具有久远讲学传统的著名书院相继复兴,还创办了大批新的书院,更重要的是他们恢复了书院自由讲学的精神,使书院成为最重要的学术基地。清初,统治者虽然采取崇儒重教的政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买卖种子合同范本
- 农业委托种植合同范本
- 体育新城租房合同范本
- 剩余瓷砖售卖合同范本
- 人工包给劳务公司合同范本
- 协助出口退税合同范本
- 农资经营聘用合同范本
- 3人共同合作合同范本
- lng承运合同范本
- 医保专员劳动合同范本
- 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教师培训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上册1月期末考试数学检测试题(附解析)
- 征信入校园教育课件
-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书分享读书分享笔记
- 电玩城培训课件
- 2025年全年日历-含农历、国家法定假日-带周数竖版
- 《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课件-电子商务系统规划
- 2024年重大事项内部会审制度(3篇)
- 飞机乘务人员培训课件
- 2025年山东铁投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解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