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必备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_第1页
中考必备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_第2页
中考必备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_第3页
中考必备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_第4页
中考必备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中考必备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诸将效①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②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

背水陈③,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

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④士大夫⑤也此

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

乎!"诸将皆服,日:“善!非臣所及也。"

【注】①效:贡献,呈献,②倍:通"背",背向,背着。③陈:通"阵",布阵摆开阵

势,④拊循:抚慰,安抚,引申为受过训练,听从指挥。⑤士大夫:指一般将士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诸将效首虏,毕贺/一时齐发,众妙空备B.顾诸君不察耳/元方入门不顺

C.置之亡地而后存/且焉置土石D.金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金非昔比

(2)请用三"/〃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

(3)你认为韩信用兵有什么特点?背水之战这一故事对我们有何启示?

【答案】(1)A

(2)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

(3)特点:不拘泥古法,实事求是:通晓士卒心理、善于调动人的积极性。

启示:①遇到艰难处境时,要敢于拼搏、不冒险;②处于逆填时。如果没有"置之死地而

后生的精神,就难以摆脱困境。

【解析】【分析】(1)A项,两个"毕"都解释为:全、都。B项,第一个"顾”:不过、但

是;第二个"顾J回头看。C项,第一个"置":置于;第二个"置":放置。D项,第一个

"今":这次。第二个“今J如今、现在。故选A。

(2)这句话的大意是:况且我所率领的并不是平时训练有素的将士,这即是所谓的‘驱赶

着街市上的平民百姓去作战',势必非把他们置于死地,使他们人人为各自的生存而战不

可!所以应该这样停顿: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

使人人自为战!

(3)韩信带领的不是平时训练有素的将士,因此他根据实际情况,变通战法;并且他把

战士置于死地,让他们为各自的生存而战,可以看出他通晓士兵心理。启示在于,遇到逆

境,耍迎难而上,要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

故答案为:(1)A

⑵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

⑶特点:不拘泥古法,实事求是:通晓士卒心理、善于调动人的积极性。

启示:①遇到艰难处境时,要敢于拼搏、不冒险;②处于逆填时。如果没有"置之死地而

后生的精神,就难以摆脱困境。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

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

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对句子意思的理解,考生要

根据句意进行断句。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回答。

【附参考译文】

将领们献上敌人的首级和俘虏,都向韩信祝贺,并趁势问韩信说:"兵法上提出:‘布军

列阵要右边和背面靠山,前面和左边临水。'而这次您却反而让我们背水布阵,还说什么‘待

打败赵军后再会餐',我们当时都颇不信服,但是竟然取胜了,这是什么战术呀?"韩信

说:"这战术也是兵法上有的,只不过你们没有留意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

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况且我所率领的并不是平时训练有素的将士,这即是所谓的‘驱赶

着街市上的平民百姓去作战,,势必非把他们置于死地,使他们人人为各自的生存而战不

可;倘若给他们留下活路,他们就会逃走了,那样一来,难道还能够用他们去冲锋陷阵

吗!"将领们于是都心悦诚服地说:"对啊!您的谋略的确非我们所能比呀!”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

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

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

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

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

深数尺,足肤皴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

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

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僻然若神人;余则缢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

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钱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

声。母与铃皆弱而多病,钱每病,母即抱铃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

儿低吟之以为戏。先府君②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

力争之,听而后止。先府君在客邸,督铃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

母垂涕扑③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钱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选自蒋世锭《忠雅堂集》)

【注】①铿:作者蒋世锋的自称。②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③扑:打。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实词的含义。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

②援疑质理质:

③同舍生皆被绮绣被:

④吾母垂灌扑之涕:

(2)选出下列划线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烽然若神人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B.幺衾拥覆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C.教之为吟哦声吾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D.令跪读至熟乃己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3)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解说错误的一项是(只填序号)

①加冠,意思是到了成年。古时男子18岁行加冠礼,戴上成人的帽子,表示进入成年。

②经,这里指经书。我们常说的"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4)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运用细节描

写,写出了作者谨于求学、渴求知识的情状。

B.【甲】文中作者通过自己求学的亲身经历,勉励马生勤奋求学、谦虚求教。文章情感真

挚,循循善诱。

C.【乙】文通过作者的自述,再现了幼年读书时父母督促自己学习的场景,在温馨回忆的

同时,也包含有对父母过于苛责的不满情绪。

D.两篇选文都阐明“学业有成,必须勤奋”这一道理,但表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

侧重于学习要注重积极求索的内在动力,【乙】文侧重于学习需要鞭策督导等外在因素。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余则缢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②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

【答案】(1)借;询问;同"披",穿着;眼泪

(2)B

(3)①

(4)C

(5)①我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

以快乐的事情。②父亲如果出了错,母亲一定会认真地婉言规劝他。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以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假""涕"属于

古今异义词,"被"属于通假字。

(2)A.......的样子;对。B.用。C.代词,代指钱;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

性,不译。D.才;竟然。

(3)①错,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戴上成人的帽子,表示进入成年•不是18岁。(2)

正确。

(4)ABD叙述正确。C.错在“包含有对父母过于苛责的不满情绪",此文中作者没有表达这

种情绪,而是对父母严格教育的感激。

(5)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

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缢袍敝衣:这里是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略无:一点也没

有。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我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我毫无羡慕的

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①苟:如果。正色:认真地,严肃地。故此句可以翻译

为:父亲如果出了错,母亲一定会认真地婉言规劝他。

故答案为:⑴借:询问;同"披",穿着;眼泪

(2)B:(3)①;⑷C;

⑸①我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

快乐的事情。②父亲如果出了错,母亲一定会认真地婉言规劝他。

【点评】⑴此题考查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文言实词的解释要求准确并符合语言环境,这

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时要注意积累、背诵,尤其注意课下注释中出现的词语,必须重点

记忆,答题时可按记忆回答。课下注释中没有的词语可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还要注意通

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

⑵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对来说较难,要求在平时学

习时一定要认真积累,答题时,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据句意解释词语含

义。

(3)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

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

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⑷此题考查对课文语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首先理解语句本身的意思及写法特点,其次还

要从全篇着眼,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理解全篇的主旨感情,再判断语句的意思及写法即

可。

⑸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

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

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

美。

3.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帝①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

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

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日:"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

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②;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③,不绝粮道,吾不如

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

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注】①帝:指汉高祖刘邦。②子房:指张良,字子房。③饷馈:军饷。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皆言其情________

②此所以为我所禽也________

(2)用"/"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2处)

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

(3)"刘邦论三杰”的话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1)情况;被

(2)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

(3)必须尊重人才,重用人才。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意,注意"为"这里是

被的意思。

(2)这句话的大意是:陛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就把它(指所攻取的城镇、土地)

赐给他们,与天下的利益相同。根据句意及语法结构,这句话应该这样断句:陛下使人攻

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

(3)结合刘邦的话分析,刘邦认为子房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萧何能镇国

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韩信能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这三个人皆人

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由此我

们可以明白一个道理:必须尊重人才,重用人才。

故答案为:⑴情况;被

⑵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

⑶必须尊重人才,重用人才。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

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

断法,结构推断法等。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⑵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诵读语句,通过诵读,力求对语句的

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

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⑶本题考查概括文章所讲道理的能力。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读文言文、多练文言文,

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能力。做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在理解文章内

容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并联系生活实际谈文章所讲的道理。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便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升日以还。①天

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弟之怠。危录毕,走送之,不散耕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

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也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

先达热经叩何。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

理,鬲身俯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发;俟其欣悦,则又请

羯。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皴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

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炸

然若神人;余则缢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

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1)本文作者是代文学家(人名)。

(2)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每假借于殿书之家

②从乡之先达执经叩向

③负箧曳展

④余则缢袍腋衣处其间

(3)选择文中恰当的画线句,将其序号填写到对应横线上。

作者家贫无书,却能"遍观群书",离不开他""的勤奋刻苦精神,离不开他

""的诚信守时品质。

(4)阅读选文结尾句,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5)学完本文后,小强同学想结合文章内容写一副对联,请你使用以下短语帮他将对联补

充完整。

圣贤之道德隆望尊色恭礼至君子之名

上联:先达传

上联:弟子成

【答案】(1)明;宋濂

(2)借,求借;拿;背着;破旧

⑶①;②

(4)作者通过自谦,来表达自己经过刻苦努力终有所成的经历,来勉励那些真正有才干的

人,必更会得到人们的厚爱,目的在告诫人们学习要像自己一样不畏惧艰苦,最终都会有

所成就。

(5)德隆望尊;圣贤之道;色恭礼至;君子之名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学常识的积累填空即可。注意"宋濂"的"濂"字不要写错。

(2)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语意思,其中"假"和"借"两个词都是借的意

思。"执",拿着。

(3)①意思是天气非常寒冷了,砚池里的墨冻成了坚硬的冰,手指也冻僵了,但我还是

不放松抄书,因此这句话表现宋濂刻苦学习的精神。②句意思是我抄好之后,跑着去给人

家送书,一点也不敢超过约定的时间。这句话表现宋濂的诚实守信。据此理解答题即可。

(4)结合全文内容分析,选文前两段主要写自己刻苦学习的经历,第三段里面虽有自谦

的意思,但我们能看出宋濂如今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其实就是自己努力学习的结果。由

此看出其目的是告诫人们学习要像自己一样不畏惧艰苦,最终都会有所成就。

(5)解答本题,注意拟写对联的要求,再根据题中提示拟写即可。由文章内容可知,“德

隆望尊""色恭礼至"是形容弟子的,先达向弟子传的是“圣贤之道",弟子最后成就君子之

名。据此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1)明;宋濂;

⑵借,求借;拿;背着;破旧

⑶①;②

(4)作者通过自谦,来表达自己经过刻苦努力终有所成的经历,来勉励那些真正有才干的

人,必更会得到人们的厚爱,目的在告诫人们学习要像自己一样不畏惧艰苦,最终都会有

所成就。

⑸德隆望尊:圣贤之道;色恭礼至;君子之名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本题涉及中国古代和当代作家作品,既要注

意积累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又要知道一些细

节,做到积少成多,逐步深化印象。

⑵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

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3)本题考查理解句意的能力。本题非常简单,答题时要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蕴含的意思,

然后再根据题意选择合适的语句即可。

⑷首先要多角度解读文本内容,把握文本的丰富内容;然后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注重理

解文本的深层含义,不能停留在表面,就事论事,最后再用简洁、恰当的语言概括作答。

⑸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要求是: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②平仄相

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③位置相同,词性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

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

但又不能重复。

5.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盖①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②,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

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③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

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

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④

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⑤故旧耶?

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⑥尔所生⑦!”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朱熹《与长子受之》)

【注释】①盖:如果。②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③汩:扰乱。④伎俩:

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⑤乡党:乡里、家乡的人。⑥忝,辱。⑦

所生:生身父母。

(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含义。

①千里丛师()②夙兴夜寐()

(2)翻译文中画线句。

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

(3)朱熹在给儿子的家书中流露出的感情十分复杂。结合全文,你能从"父子之间,不欲

昼夜督责”一句中读出这位父亲心中哪些复杂的心理活动呢?

【答案】(1)跟随、跟从;早晨

(2)但是现在让你出外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

(3)对儿子的不好学充满了失望之情,但是又担心情急之下的昼夜督责影响父子感情。

【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从"是"跟随、跟从";"夙"是指"早晨"的意思。

(2)在此题中,要注意"然(表转折)、遣(派遣)、汝(你)、汩(扰乱)、专意(专

心读书)”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3)"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一句,结合上文“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

望之理”可知,表达了对儿子的不好学充满了失望;结合下文希望儿子改掉旧习,发奋学

习,有所作为,"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既表达了对儿子的不好学充满了失望,又担心

日夜监督影响父子之间的感情。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⑴跟随、跟从;早晨;

⑵但是现在让你出外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

⑶对儿子的不好学充满了失望之情,但是又担心情急之下的昼夜督责影响父子感情。

【点评】⑴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

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

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

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⑵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

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

用法的词语;

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

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参考译文】

如果你努力学习,在家里也可以读书写文章,弄明白言论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用不

着远离父母,千里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你既然不能这样,就是自己不好学,也不能指

望你懂得这个道理。但是现在让你出外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缠身,不能

专心读书学习。同时,父子之间,我也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你。在家里也没有朋友和你一

起探讨,增长见识,所以要让你出去走一走。你要到了那里,能奋发努力有所作为,用心

改去以前的不好的习惯,一心勤奋谨慎,那么我对你还有希望。若不是这样,则是徒劳费

力,和在家里没有两样,以后回来,又仅仅是以前那样的小人物,不知道你准备用什么样

的面目来见你的父母亲戚同乡和老朋友呢?

记住!记住!"勤奋学习,不要愧对了父母"这一次行程,要千万努力呀!

6.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橘

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

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

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姓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滕子京负①大才,为众忌嫉。自庆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

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②之,子京忽以书抵

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其意盖有在矣。

(节选自范公俑《过庭录》,有删改)

【注】①负:凭仗。②规:劝诫。

(1)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国:则有去国怀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处: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略无阙处(《三峡》)

C.乐:然则何时而乐耶钟鼓乐之(《关雎》))

D.斯:微斯人即是陋室(《陋室铭》)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愤郁颇见辞色。

(3)语段【甲】中第一,二段文字所写的景和所抒的情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述。

(4)从范仲淹、滕子京身上我们能获得哪些启示?

【答案】(1)D

(2)①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2)(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言语和

神态上。

(3)第一段写的是阴雨天气,描绘了萧条阴冷的景象,抒发了凄凉悲伤的情感;第二段写

的是晴朗天气,描绘了春光明媚的景象,抒发了喜悦的情感。

(4)①我们要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②做人要有宽阔的胸襟;③对朋友要

真诚帮助;④要善于接受他人意见;⑤做人要谦虚。

【解析】【分析】(1)A项,国都/国家;B项,处在/地方;C项,喜悦,愉快/使......快

乐;D项,均是指示代词,"此;这”的意思。

(2)注意抓住关键词语进行翻译。

(3)抓住关键句分别进行概括即可。第一段,从“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等可知其描

绘的是萧条阴冷的景象;从"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可体会其抒

发的是凄凉悲伤的情感。第二段,从"秦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等可知

其描绘的是春光明媚的景象;根据“此乐何极”"心旷神怡""宠辱借忘""喜洋洋"等可体会其喜

悦的情感。

(4)根据两文的内容和主旨谈启示即可。

故答案为:(1)D

⑵①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2)(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言语和神

态上。

⑶第一段写的是阴雨天气,描绘了萧条阴冷的景象,抒发了凄凉悲伤的情感;第二段写的

是晴朗天气,描绘了春光明媚的景象,抒发了喜悦的情感。

⑷①我们要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②做人要有宽阔的胸襟;③对朋友要真

诚帮助;④要善于接受他人意见;⑤做人要谦虚。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

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

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

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

理解。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文段的内容进行比

较,得出结论。

⑷本题考查的是问题的探究能力。考生要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主旨,进

行分析。

【附参考译文】

【乙】滕子京很有才华,造到许多人的嫉妒。从庆州知州(的位置)被贬到巴陵郡,

(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言语和神态上。范仲淹和他年龄相仿,关系很好,也很

爱惜他的才华,害怕以后他遭到迫答。但是滕子京很骄傲自负,很少听人劝。范仲淹担心

没有机会规劝他的时候,滕子京忽然写信给范仲淹,请他写一篇《岳阳楼记》•所以(范

仲淹在)文中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的意思

大概就在规劝好友了。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珊也。山行六七里,渐

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

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

富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

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

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低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

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歉,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

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跳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

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己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

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名之者谁

②得之心而害之酒也

③跳筹交错

④树林阴翳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文中的"环滁皆山也",在作者初稿中表述为下面链接材料的内容。请联系第①段,

分析作者这样修改的原因。

【链接材料】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

(4)本文中欧阳修的"乐”和《岳阳楼记》中"后天下之乐"的"乐",有何异同?请简要分

析。

【答案】(1)取名,命名;寄托;酒杯;遮盖

(2)①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②游人知

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3)文中的"环滁皆山也”一句言简意丰,已经写尽了滁州群山环抱的地理形势;【链接材

料】中所写的另外几座山与文中所写的琅哪山无关,可以省去。

(4)两个"乐",都体现了作者心系天下,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的思想。二者的不

同在于欧阳修的"乐",还包含有山水之乐、宴酣之乐。

【解析】【分析】(1)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

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的①名:取名、命名;

(2)①句中"芳"(花),秀(枝叶茂盛),阴(绿荫)是得分点;②句中的"从"(跟

随),乐(乐趣)后一个乐(以......快乐)是得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3)文中的"环滁皆山也”一句言简意丰,已经写尽了滁州群山环抱的地理形势;而链接

材料中的内容与本文所记"琅珊山"无关。

(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比较理解。两篇文章中的“乐”都体现作者心系天下,以民为

乐。不同点在本文中“乐”还包含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

故答案为:⑴取名,命名;寄托;酒杯;遮盖

⑵①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②游人知道

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3)文中的"环滁皆山也"一句言简意丰,已经写尽了滁州群山环抱的地理形势;【链接材

料】中所写的另外几座山与文中所写的琅哪山无关,可以省去。

(4)两个"乐”,都体现了作者心系天下,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的思想。二者的不同

在于欧阳修的"乐”,还包含有山水之乐、宴酣之乐。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

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

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

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

理解。

(3)本题考查文章的语言运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对文章进行对比,注意从语言的简练角度

进行回答。

⑷本题考查的是问题的探究能力。考生要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主旨,进

行分析。

8.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

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①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

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②。王举正③懦默④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

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

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

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参知政事。会王伦寇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

之。

仲淹日:"平时讳言武备⑤,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守令皆得不诛。

(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乙】

渔家傲・秋思

(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①羌:中国古代西部游牧民族泛称。②枢密副使:官职名。③王举正:北宋人,

时任参知政事。④懦默:懦弱,不出声。⑤讳言武备:不提养兵蓄锐的事。

(1)解释下列划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召赴枢密副使

②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________

③守令置得不诛

④人不然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划线文言虚词的用法与例句形同的一项是()

例句:朝廷欲按诛左

A.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B.何陋之有(《陋室铭》)

C.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D.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3)用"/"划出下面句子的停顿。(限断两处)

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参知政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

②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

(5)【乙】是范仲淹的一首词,词的上片重在写景,描写一幅图;词的下片重在

抒情,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之情。

(6)请结合【甲】文,分析【乙】词中"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句词的表达效果。

【答案】(1)授给官职;同"才",才能;全,都;睡着

(2)D

(3)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参知政事

(4)①执政大臣(的职位)可以有谏官的儿句话就能得到吗?②平时不听养兵蓄锐的

事,敌人来了却专门责令州县官吏以死殉职,这样做合适吗?

(5)塞下秋景;征人思乡

(6)夜己深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表达了他们的思乡之情,"将军白发征夫泪”使用了互

文的修辞,白发既指将军,也指士兵,"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他们有家难归,功业难成

的哀伤之情。结合【甲】文中,范仲淹感慨"平时讳言武备",还可以看出作者对朝廷不修

五倍、不重边功的无奈悲愤之情。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语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拜"这里是授给

官职的意思,"材"是通假字,通"才",才能。

(2)“朝廷欲按诛之"中的"之"属于代词,A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B

宾语前置的标志;C助词;D代词。

(3)这句话的意思是:后被任命为陕西宣抚使,没有成行,又被除去参知政事一职。据

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为: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参知政事。

(4)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

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执政:这里是执政大臣的意思;谏官:这里指谏官的话.故

此句可以翻译为:执政大臣(的职位)可以有谏官的几句话就能得到吗?②武备:指养

兵蓄锐的事;死事:以死殉职。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平时不听养兵蓄锐的事,敌人来了

却专门责令州县官吏以死殉职,这样做合适吗?

(5)结合上片所描写的景物分析概括,上片写的季节是"秋景"从"毫无留意的大雁""边

声""号角""连绵的群山”可以看出写的是边塞的秋景,据此可知上片描绘的是一幅塞下秋景

图,从"浊酒一杯家万里"及"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可以体会出词的下片抒发了身处边

塞的征人思乡之情。

(6)结合这两句词的内容和词的主旨分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意思是夜深

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白了鬓发,泪满衣襟。因此这里使用了

互文的修辞手法,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思乡之情。结合【甲】文内容分析,

故答案为:⑴授给官职:同"才",才能;全,者,;睡着

⑵D

⑶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参知政事

(4)①执政大臣(的职位)可以有谏官的几句话就能得到吗?②平时不听养兵蓄锐的事,

敌人来了却专门责令州县官吏以死殉职,这样做合适吗?

⑸塞下秋景征人思乡

(6)夜已深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表达了他们的思乡之情,"将军白发征夫泪”使用了互文

的修辞,白发既指将军,也指士兵,"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他们有家难归,功业难成的

哀伤之情。结合【甲】文分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原因,这篇文章中范仲淹感慨"平时讳言

武备",还可以看出作者对朝廷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无奈悲愤之情。

【点评】⑴此题考查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文言实词的解释要求准确并符合语言环境,这

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时要注意积累、背诵,尤其注意课下注释中出现的词语,必须重点

记忆,答题时可按记忆回答。课下注释中没有的词语可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还要注意通

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

⑵本题考查对文言词"之"的积累。"之”在文言文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语,既作实词用,

也做虚词用。它的用法和意义有:A代词;B助词,的;C动词,往,到......去;D作宾语

前置的标志,不译;E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F调整音节,无实义;G用在主谓结构

中,表示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H代词,这,止匕。复习时一定要加强记忆,答题时要

结合语境判断其用法和意义。

(3)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掌握文言断句的一般方法:从特

殊标志词切入:1.句首标志词:①发语词或叹词:夫、盖、若夫、嗟夫等;②时间词:

是时、昔者、既而等;③谦词:下官、窃、寡人等;④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吾、余、

予、尔等;⑤疑问词:何、孰、安、胡等;⑥复音虚词:然则、是故等。2.句中标志词:

以、于、为、而、则等连词。3.句尾标志词:①语气词:者、也、矣、哉、耳、乎等;(2)

复音虚词:而已、奈何、也夫、矣哉等。4.对话标志词:曰、云、语等。

⑷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

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册!I、

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

到完美。

⑸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及思想感情的能力。理解诗句内容,首先要抓住诗句中的人、

物、景、事进行分析,然后再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考虑。而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

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

物、意象来体会。

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作者情感和重点语句的分析能力。熟读原诗,结合写作背景,把

握诗歌主要内容,揣摩作者情感。

【参考译文】

范仲淹做将军时,赏罚分明,爱护部属。羌人各部有来归降的,都能推心置腹的接待,

所以金人不敢轻易扰乱边境。西夏元昊请求与宋朝交好后,范仲淹被升为枢密副使。王安

石怯懦不能成事,谏官欧阳修等便进言说范仲淹有将相之才,请求罢免王安石任用范仲

淹,于是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副宰相)。范仲淹说:怎能因为谏官的言论就做宰相呢?于是

坚决推辞,表示愿意与韩琦同去戍边。后被任命为陕西宣抚使,没有成行,又被除去参知

政事一职。赶上王伦在淮南造反,州县官吏不能坚守城池的朝廷就要处死他们。范仲淹

说:无人造反的时候不提养兵蓄锐的事,有人造反了又要杀守城之臣,能这样做吗?于是

州县官吏才保全了性命。

9.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当交横,盖竹柏影

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乌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

拥香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松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

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

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相与步于中庭

②星日更定矣

G)雾淞沆物________

④及下船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乙】文画线句子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西湖空旷简约、洁白静谧的雪夜之景。请自

选角度赏析【甲】文画线句子的写景之妙。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

(4)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

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为上下联,请从两文中分别选

取一个字,两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副对联的横批,并阐释一下理由。

【答案】(1)共同,一起;这;白汽弥漫的样子;等到

(2)①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

闲的人罢了。②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湖中想不到还有这样的人!)

(3)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澄澈的月光比喻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

柏的影子,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的皎洁空灵、清亮无比,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

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示例二: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先正面写月色之透明皎洁,后侧面写"水草"交横可见,衬

托"水"之清澈,即月色清亮无比,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表现了苏轼醉情

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示例三:动静结合,“积水空明"给人一种静谧之感,"藻、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

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

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4)横批:闲痴

理由:"闲"字,表现苏轼安闲自适、乐观旷达的心境;"痴"字,点明张岱钟情山水、淡泊

孤寂的独特个性。"闲""痴"二字为两文的点睛之笔,是二人闲情逸致、天人合一境界的高

度概括。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以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相与""是"都

是古今异义词,这里分别是"共同、一起""这"的意思。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

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但:只是;耳:罢了。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哪一个夜晚没有

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②焉:哪

里;更:还。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湖中想不到还有这样的

人!)

(3)此题可以从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及写作手法等某一方面进行赏析。从修辞角度进行

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澄澈的月光比喻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

子,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的皎洁空灵、清亮无比,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

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从描写角度赏析,正面

侧面描写相结合,先正面写月色之透明皎洁,后侧面写"水草"交横可见,衬托"水"之清

澈,即月色清亮无比,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

脱俗的"闲人"雅趣。

(4)结合这两篇表达的感情分析,《记承天寺夜游》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

当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任职。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的记录了

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文章表达苏轼壮志难酬的苦闷,自解、自慰、自我排遣,同时

表现苏轼的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湖心亭看雪》文章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

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

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

渺茫的慨叹。两文中"闲""痴"二字为两文的点睛之笔,是二人闲情逸致、天人合一境界的

高度概括。据此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⑴共同,一起;这;白汽弥漫的样子;等到

⑵①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

的人罢了。②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湖中想不到还有这样的人!)

⑶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澄澈的月光比喻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

的影子,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的皎洁空灵、清亮无比,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

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示例二: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先正面写月色之透明皎洁,后侧面写"水草"交横可见,衬

托"水"之清澈,即月色清亮无比,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表现了苏轼醉情

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示例三:动静结合,"积水空明"给人一种静谧之感,"藻、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

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

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⑷横批:闲痴

理由:"闲”字,表现苏轼安闲自适、乐观旷达的心境;"痴"字,点明张岱钟情山水、淡泊

孤寂的独特个性。"闲""痴"二字为两文的点睛之笔,是二人闲情逸致、天人合一境界的高

度概括。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

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

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

⑵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

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

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

美。

⑶此题考查赏析语言的能力。赏析语言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词语(动词、形容

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表达方式、手法(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

物寄情、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比手法、象征等)、内容、情感等。赏析的

答题模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修辞、词语、写作手法、句式等),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⑷本题考查拟写对联横批的能力,对联的横批要与对联的内容相关,但用词又不能重复,

要把对联的要旨用精炼的语言表现出来。此题要在理解两文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出

题眼组合成横批即可。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

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

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

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橘

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

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

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越明年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古仁人和迁客骚人有什么不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作者怎样

的政治情怀?

【答案】(1)到了;景象

(2)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3)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

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和苦己为人的奉献精

神。

【解析】【分析】(1)本题需要注意: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大观,雄伟景象。

(2)本题需要落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

句为互文)。以,因为。

(3)细读文章三,四,五段,可知"古仁人"与"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不同:"古仁人"不以

物喜,不以己悲;"迁客骚人"因物而喜,因己而悲。本题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和百姓命运的情怀。这句话与前面的"居庙堂

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交相呼应,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

胸怀和忠君报国、心系苍生的政治抱负,更是范仲淹一生奔波驰骋、精忠报国的真实写

照。

故答案为:⑴到了、景象

⑵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⑶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和苦己为人的奉献精神。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

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

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

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

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

文章的内容注意关键语句的理解,要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人生际遇等进行分析。

【附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

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家和今

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

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

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

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

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

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

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

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

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

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

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

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

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

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

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

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

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

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1L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