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美育(第二版) 课件 第一单元:诗意的栖居_第1页
大学美育(第二版) 课件 第一单元:诗意的栖居_第2页
大学美育(第二版) 课件 第一单元:诗意的栖居_第3页
大学美育(第二版) 课件 第一单元:诗意的栖居_第4页
大学美育(第二版) 课件 第一单元:诗意的栖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弘扬传统文化传统国学经典传统文化大学美育美的印象《人,诗意地栖居》壹美的历程美学研究的基本脉络贰美的视窗审美教育的基本特性叁美的欣赏艺术作品的审美肆目录content美的体验伍美的印象——(德)荷尔德林《人,诗意地栖居》壹如果人生纯属辛劳/人就会/仰天而问/难道我所求太多以至无法生存/是的/只要良善和纯真/尚与人心相伴/他就会欣喜地拿神性来度测自己/神莫测而不可知/神湛若青天/我宁愿相信后者/这是人的尺规/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这片大地之上。——(德)荷尔德林《人,诗意地栖居》这首诗是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荷尔德林创作的。作者以一个诗人的直觉与敏锐,意识到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文明将使人性日渐异化。为了避免异化,他呼唤人们在“诗意地栖居”中寻找回家之路,在内心的纯真与善良中追寻生命的意义。荷尔德林的仰天诘问,在哲学家海德格尔看来,道出了生命的深邃与优雅,于是,他从哲学的层面阐释说,荷尔德林的全部诗作都是还乡,而诗人的天职就是引导我们回到精神的故乡。美的印象壹美的历程——美学研究的基本脉络贰一、西方美学概况二、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三、中国古典美学审美崇尚美的历程美学研究的基本脉络贰一、西方美学概况考察西方美学发展史,美学的一个基本特点在于,它始终被当作哲学的一个分支或者组成部分来看待,并与哲学史一起经历了从“本体论阶段”到“认识论阶段”再到“语言学阶段”的转换。“本体论阶段”指的是以“本体”或“存在”为思考中心的思想发展阶段,起止时间大约从古希腊早期到16世纪。本体论阶段的西方美学,主旨是透过具体个别的美的事物,追求一种独立的、终极的、普遍的美,也就是一切事物成为美的共同本质。这一阶段的美学思想家,主要有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朗加纳斯等。美的历程美学研究的基本脉络贰文艺复兴后,西方美学进入“认识论阶段”。西方美学的主旨是探求审美的起因与构成,追寻人的审美能力。经验主义认为一切只是来源于感官知觉和经验,肯定各种感性素质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思想界采用全新的语言来叙述世界与人生,开启了语言学的转向,西方美学走向语言学阶段。语言学阶段的西方美学的宗旨是探寻人是如何生存于世界及谈论人对世界的认识。人本主义美学将语言置于美学思考的中心地位,赋予语言以本体论的崇高地位,以人为核心、起点和归宿来探究审美现象,其先导是以叔本华、尼采为代表的唯意志主义美学。美的历程美学研究的基本脉络贰

在西方美学发展史上出现了众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美学大师,其中具有较大影响的主要有:苏格拉底(约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古希腊早期美学家。苏格拉底一生没留下什么美学著述。他的美学思想主要保存在他的门徒克塞纳芬的《回忆录》之中。苏格拉底把美学研究由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和德谟克利特的从自然科学的观点考查美,转向从社会科学的观点去考查美。他把美与善相提并论,认为美的东西就是善的东西。苏格拉底的美与善统一的看法,标志着早期希腊美学向后期的转进和深化。苏格拉底雕像美的历程美学研究的基本脉络贰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西方著名美学家。他一生对美学做了深入、广泛的研究,留下了《大希庇阿斯篇》《理想国》等著述。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在西方美学史中是一个新的开始。柏拉图认为,美一方面是具体的、特殊的,又是普遍的、一般的;既是外在的、物质的,又是内在的、精神的。由此他提出了“美在理式”的看法:感觉只能认识事物美,理性才能达到“理式”美。在艺术研究领域,柏拉图提出了别具一格的摹仿论。柏拉图美的历程美学研究的基本脉络贰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西方著名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评价说,“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以独立体系阐明美学概念的人”。批判柏拉图的“理式”说是亚里士多德美学的起点。在他看来,脱离个别甚至先于个别的“理式”是不存在的。他指出,美与善实际上是统一的,它们都是现实的、具体的,而且都蕴含在事物本性之中。“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为它是善。”在亚里士多德看来,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与明确”,简而言之是“整一”。“整一”是亚里士多德美学的核心范畴。亚里士多德美的历程美学研究的基本脉络贰康德(1724—1804),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人。康德在近代西方美学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黑格尔评价他的思想既是近代哲学的“转折点”,又是近代美学的“出发点”。美的历程美学研究的基本脉络贰康德黑格尔(1770—1831),德国古典美学的完成者,在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产生以前,其美学思想居于西方美学史上的一个高峰。他认为美学研究的范围就是艺术,这门科学的正当名称应是“艺术哲学”,或者更确切一点,叫作“美的艺术的哲学”。黑格尔朗加纳斯(约213—273),古罗马后期美学家。其主要美学著作是《论崇高》。顺应古罗马的审美理想,朗加纳斯提出了“崇高”这一美学范畴。朗加纳斯关于崇高的美学探索,为后世的美学探索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美的历程美学研究的基本脉络贰朗加纳斯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俄国哲学家、文艺批评家。在美学上,车尔尼雪夫斯基继承发扬别林斯基的传统,坚持文学的现实主义与人民性原则,批判当时风行的黑格尔派唯心主义美学观和文艺观,肯定美和文艺的客观性与现实性。车尔尼雪夫斯基二、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1.美的本质和起源2.美的规律3.异化劳动与审美活动的相互关系4.艺术本质美的历程美学研究的基本脉络贰美的本质和起源:劳动创造美,这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一个重大美学命题。“劳动创造了美”,其基本含义是美根源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美是人类直观自身的对象,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感性确证。美的历程美学研究的基本脉络贰美的规律:所谓美的规律,存在于人的目的的自我实现和客观事物本身规律的统一之中,并感性地现实地表现在对事物形式的塑造上。异化劳动与审美活动的相互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劳动作过详细的研究,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分析,一方面尖锐批判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罪行,另一方面又具体分析了异化劳动对于审美活动的两重性在美学上所具有的两种意义:既制造丑,又创造美。艺术本质: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观点。美的历程美学研究的基本脉络贰三、中国古典美学审美崇尚1.先秦两汉美学思想2.魏晋隋唐美学思想3.宋元明清美学思想4.近现代中国美学研究美的历程美学研究的基本脉络贰1.先秦两汉美学思想孔子,从仁出发,联系伦理道德的善来解释美,认为外在形式必须与内在道德的善相统一才具有审美价值。孟子“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认为从善到美呈现为逐步递升的状态。董仲舒把“仁”置于“天人感应”的宇宙论框架中,认为天地的美表现在天地无私地长育万物。美的历程美学研究的基本脉络贰孔子2.魏晋隋唐美学思想魏晋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也是中国美学真正起步的时代。文学艺术不再是朝廷进行伦理教化的工具,而被看作是个体人生意义价值、个人生命生存境遇的审美表达。曹丕《典论·论文》首倡“文以气为主”,强调作家个性、气质、天赋与文艺创作风格的内在联系。钟嵘《诗品序》以“摇荡性情”说诗,强调诗对个体心理感受的表达。陆机《文赋》高标“诗缘情”,确立了情感在文艺中的本体地位。嵇康、宗炳分别论证音乐和绘画的审美特征。刘勰的《文心雕龙》不仅提出了“神思”“风骨”等重大审美话题,还构建了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个完整系统的文论、美学体系。美的历程美学研究的基本脉络贰唐代美学的最高成就在道家美学与禅宗美学,集中体现为意境理论的创立。王昌龄的《诗格》明确提出“诗有三境”,即物境、情境、意境;皎然的《诗式》将佛教思想融入诗歌理论,提出“取境”之说,分析了意境创造的审美心理特征;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以审美意象为核心,“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思与境偕”“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等既刻画了意境的审美构成和审美品格,又创建了一套完整的意境美学理论。美的历程美学研究的基本脉络贰3.宋元明清美学思想随着宋代市民阶层及以市民审美趣味为核心的世俗审美心态的兴起,宋代美学呈现出追求平淡境界和“以禅喻诗”的特点。欧阳修主张诗文“古淡而有真味”,苏轼以平淡为“文”,认为“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明代李贽主张一切诗文应自然地表现人的性情。清代美学延续明代“主情说”,黄宗羲“诗以道性情”,王夫之提出“情之所至,诗无不至”,对“情”与“景”的关系作了深刻的阐述。美的历程美学研究的基本脉络贰欧阳修李贽4.近现代中国美学研究《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构建的以“境界说”为核心范畴的美学体系,是中国现当代美学的第一个理论模式。蔡元培的美学思想是以美育实践为轴心展开的,他认为美育的意义在于用美的事物来陶冶人的情感和行为,提出了“美育代替宗教说”,成为中国现当代美育思想的最早开拓者。美的历程美学研究的基本脉络贰美的视窗叁——审美教育的基本特性一、美与美育二、美育的基本特征美的视窗审美教育的基本特性叁一、美与美育先秦时代,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十分重视教化,他认为,对于人的教化,要有三个步骤,即“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在教育实践中,十分重视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教育,他将美育看成贯穿教育过程的重要手段。人格教育发端于诗教、完成于乐教。诗教是人格教育的基础,乐教则使人格臻于最高境界,诗教与乐教在人格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即通过艺术的审美功能,使人受到感染,在潜移默化中把外在的社会伦理规范(礼)变成个体自觉的内在要求。孔子讲学美的视窗审美教育的基本特性叁二、美育的基本特征1.情感性情感性是美育的首要特性。所谓情感性不仅是指美育主要是以情感为中介,通过诉诸人的情感领域来进行的,而且也是指美育具有激发情感、以情动人、陶情养性的重要作用。2.审美性审美是人类生命意识的自觉和完满人性的展现。美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的一个重要特点,即施教者必须积极引导受教者参与并投入审美活动中。在直觉、情感、理性等元素的充分作用下,融入作者的心灵,触摸作品的灵魂,领悟作品的境界,并升华自己的情感与内心世界,最终达成美育的目标。3.全面性美育的全面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德、智、体等教育方式可借助美育的手段、方法来增进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美育又是其他各种教育方式发展的基础。美的视窗审美教育的基本特性叁美的欣赏肆——艺术作品的审美一、表演艺术的审美二、造型艺术的审美三、语言艺术的审美四、综合艺术的审美美的欣赏艺术作品的审美肆一、表演艺术的审美江苏民歌《茉莉花》,其婉转的旋律、优美的曲调、含蓄的意境,仿佛让我们从芬芳的茉莉花中嗅到了爱情的甜美,看到了少女的娇羞,感受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国学概念中国之学中华之学壹舞蹈《茉莉花》剧照二、造型艺术审美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采用鸟瞰式全景构图法,真实而集中概括地描绘了当时汴京的生活情境。作者用传统的手卷形式,采取“散点透视法”组织画面。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一气呵成。画中所摄取的景物,大至寂静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小到舟车里的人物、摊贩上的陈设货物、市招上的文字,细腻工整,丝毫不失。在多达五百余人物的画面中,穿插着各种情节,既组织严谨又别具情趣。美的历程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贰《清明上河图》(局部)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规模空前,气势磅礴,六千余件陶俑陶马组成了威武雄壮的军阵。秦代工匠艺术家们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与充分的艺术想象,运用贴塑、刻、划等多种技法,赋予每一个武士俑鲜明的个性与生动的形象。国学概念中国之学中华之学壹秦始皇陵兵马俑三、语言艺术的审美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这首诗宛如一幅寂寥而朦胧的枫桥夜泊图:残月、秋霜、渔火、乌啼,寒山寺寂静的钟声,漂泊的孤舟与无眠的愁绪。情与景,舟中人与舟外景形成无言的默契。而化用这首诗意境的流行歌曲《涛声依旧》则表现了现代人的落寞心境与缠绵情怀。古典诗歌与现代流行歌曲的文字部分两相对照,不难发现抽象文字中蕴含的审美意象,正是借助读者想象力带来的丰富的情感体验,才彰显了语言艺术的审美魅力。国学概念中国之学中华之学壹四、综合艺术的审美在艺术分类中,戏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