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合成氨工艺简介一、制棒工艺二、造气工艺三、脱硫工艺四、变换工艺五、变压吸附工艺目录六、精炼工艺七、合成工艺八、水溶液法尿素工艺九、气提法尿素工艺静电除焦:除去煤焦油、杂质脱硫工段:除去大部分H2S变换工段:将CO“变成”H2变脱:除去H2S变压吸附:除去CO2精炼:除去微量O2、CO、CO2、H2S等合成:H2与N2合成氨;放掉CH4氨库:储存氨股份2#系统工艺流程总体方框图尿素:CO2与NH3合成尿素造气生产半水煤气:H2、CO、CO2、CH4、H2S、N2、O2、煤焦油、杂质CO2H2+N2一、制棒工艺1、岗位任务2、工作原理3、腐植酸钠溶液配制4、流程示意图制棒工艺——1、岗位任务1、粉碎岗位任务
原料粉煤在笼式粉碎机内经过碰撞和摩擦,达到公司规定粒度,供制液岗位使用。2、制液岗位任务
配制合格的腐植酸钠溶液,按一定的比例,均匀加入粉碎岗位送来的粉煤中,通过卧式搅拌器搅拌均匀,然后输送到沤化室内沤化。3、制棒岗位任务
将沤化室经沤化合格的粉煤运至煤棒机进料口,通过对煤棒机物料的控制,按工艺指标,生产合格的煤棒供造气系统使用。4、上料拉渣岗位任务
将合格的成品煤棒通过皮带机输送到造气岗位各个系统的小立斗存放,及时、足额地保证造气炉的生产需要,同时将造气炉排放的物料、煤渣、烟道灰及时地按规定要求拖到指定地点,保证造气生产正常运行。制棒工艺——2、工作原理a1、粉碎机工作原理
经过筛分后的籽煤、粉煤除铁后进入粉碎机鼠笼内,依靠两个互为反方向高速旋转的鼠笼使其不断受到剪切、撞击,将其粒度粉碎至3mm以下后排出来。2、制、配液工作原理
褐煤中的腐植酸经碱液抽提后生成具有粘性作用的腐植酸钠溶液,以一定比例与粉碎岗位提供的粉煤一起加入搅拌器,经搅拌均匀后,送沤化室进行渗透沤化。提取过程的化学反应式是:制棒工艺——工作原理b3、棒机工作原理
转动的叶轮从加料口夹入原煤,并将原煤向前推进。在前进过程中,原煤一方面逐渐被压缩,颗粒紧密靠拢,另一方面又产生相当大的搅动和混合。此时,颗粒与颗粒之间,颗粒与叶片和筒体之间会产生强烈的摩擦和剪切。在摩擦和剪切产生的热量作用下,原煤的温度上升,水份分布的更加均匀,原煤的可塑性也大为增加,再通过模具锥形体的节制作用,颗粒就被压缩得更加紧密,压入模具前端的平直部分,出料而成型。制棒工艺——3、腐植酸钠溶液配制褐煤3.63t/罐液碱0.4t/罐水2.2t/罐制液罐9.5m34小时≥90℃腐植酸钠溶液蒸汽加热26kg/吨棒制棒工艺——4、流程示意图煤筛分除铁粉碎褐煤碱水制液罐腐植酸钠溶液蒸汽加热搅拌器褐煤6.5%北煤93.5%沤化库40小时棒机煤棒风干4.5小时造气炉二、制气工艺1、岗位任务2、工作原理3、工艺流程图4、平衡方框图5、消耗控制点制气工艺——1、岗位任务以煤棒为原料,采用YH连续气化法,在高温条件下,交替或同时通空气和蒸汽进行气化反应,制得合格、充足的半水煤气供后工段使用。制气工艺——2、工作原理以煤棒为原料,采用间歇式固定层气化法,在高温条件下,交替同空气和蒸汽进行气化反应,制得合格的、充足的半水煤气。
基本原理:
以空气为气化剂时发生下列反应:C+O2=CO2+Q2C+O2=2CO+Q2CO+O2=2CO2+QCO2+C
2CO-Q以蒸汽为气化剂时发生下列反应:C+H2O
CO+H2-QC+2H2O
CO2+2H2-QCO+H2O
CO2+H2+QC+2H2
CH4+Q制气工艺——3、工艺流程图a单系统工艺流程图制气工艺——工艺流程图b单炉工艺流程图(不含蒸汽过热器)制气工艺——工艺流程图c单炉工艺流程图(含蒸汽过热器)制气工艺——4、方框平衡图造气炉空气1770m3/t燃料蒸汽2.05t/t氨半水煤气2095.34m3/t燃料吹风气1864.4m3/t燃料煤棒1.408t燃料/t氨残渣(损失C)25.706kg/t燃料飞灰(损失C)10.35kg/t燃料三气锅炉1511.7m3/t燃料352.7m3/t燃料制气工艺—5、消耗控制点1、吹风时间减1s,
消耗下降0.028t燃料/t氨2、固定碳增加1%,制气量49.132m3/t燃料3、灰分增加1%,实际消耗增加0.005kg/t氨4、降低水分1%,实际消耗下降0.027kg/t氨5、吹出细灰量平均上涨1%,消耗增加0.026kg/t氨6、灰渣中含碳上涨1%,消耗增加0.01kg/t氨三、脱硫工艺1、岗位任务2、工作原理3、工艺流程图4、平衡方框图5、消耗控制点脱硫工艺——1、岗位任务运用栲胶脱硫法,将半水煤气中的硫化氢含量降至0.075g/m3以下,供后工序使用。栲胶脱硫基本原理:(1)、半水煤气中的酸性气体H2S被碱性溶液吸收。
Na2CO3+H2S→NaHS+NaHCO3(2)、溶液中的NaHS被偏钒酸钠氧化,生成焦钒酸钠并析出S。2
NaVO3+NaHS+NaHCO3→Na2CO3+Na2V2O5+H2O+S(3)、氧化态的栲胶,将焦钒酸钠氧化为偏钒酸钠而氧化态栲胶变成还原态栲胶。Na2V2O5+2TEoS+H2O→2
NaVO3+2TErS(4)、还原态栲胶经过空气氧化后变成氧化态栲胶。脱硫工艺——2、工作原理脱硫工艺——3、工艺流程图脱硫工艺——4、平衡方框图半水煤气H2S:1.1~1.4mg/m3脱硫脱硫液800m3/h煤气T:25~35℃H2S:≤0.075mg/m3静电除焦4.8万方/h脱硫液再生制液400kg/天焦油压滤S:3.4kg/吨氨脱硫工艺——5、消耗控制点1、出口温度每降低3度,提高压缩机1%打气量(循环水三级冷却,冬天出口控制25度);2、制液3元/t氨(T90-2与栲胶交替),消耗控制要加强回收;3、电耗120度/吨氨,主要是降低脱硫塔阻力,降低水的温度。四、变换工艺1、岗位任务2、工作原理3、工艺流程图4、平衡方框图5、消耗控制点将来自压缩二段的半水煤气,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借助于催化剂的作用,使蒸汽与CO反应,在尽可能节约蒸汽的情况下,生成CO2和H2,制出合格的变换气。变换工艺——1、岗位任务变换工艺——2、工作原理催化剂
CO+H2OCO2+H2+QP·T副反应:
2CO+2H2O→CH4+CO2+Q2CO=CO2+CCO+3H2=CH4+H2O+QCO2+4H2=CH4+2H2O+Q变换工艺——3、工艺流程图变换工艺——4、平衡方框图变换变换气H2S:0.2~0.6mg/m3CO:≤1.5%脱硫后煤气H2S:≤0.075mg/m3CO:24~27%变脱栲胶液300m3/h混合气H2S:0.01mg/m3脱硫液再生压滤S:1.2kg/吨氨变换工艺——5、消耗控制点1、CO下降0.1%,氨产提高0.8~1.4%3、变脱制液1.9元/t氨,加强回收;4、蒸汽消耗0.28~0.3t/t氨五、变压吸附工艺1、岗位任务2、工作原理3、工艺流程图4、平衡方框图5、消耗控制点变压吸附工艺——1、岗位任务将变换气中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既净化变换气,又提纯二氧化碳供生产尿素用。变压吸附工艺——2、工作原理变压吸附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吸附剂对吸附介质所在不同分压下有不同吸附容量,并且在一定的吸附压力下对被分离的气体混合物的各组份又有选择吸附特性,加压吸附除去原料气的杂质组份,减压脱除这些杂质而使吸附剂获得再生,因此,采用多个吸附床,循环地变动所组合的各吸附床压力,就可以达到连续分离气体混合物的目的。变压吸附工艺——3、工艺流程图PSA提纯工艺流程图吸附→一均降→二均降→三均降→四均降→置换→逆放→抽真空→隔离→四均升→三均升→二均升→一均升→终升→吸附。变压吸附工艺——工艺流程图PSA净化工艺流程图吸附→一均降→二均降→三均降→四均降→逆放→抽真空→四均升→隔离→三均升→隔离→二均升→隔离→一均升→终升。变压吸附工艺——4、平衡方框图提纯净化放空1500-2000标方/h变换气7万标方/hCO21.08万标方/h真空泵放空1500标方/h精炼5万标方/h气柜5700标方/h三气变压吸附工艺——5、消耗控制点1、减少置换气放空损失;2、提高吸附压力,降低出口尾气含量;3、延长步时,降低消耗。4、以氢气收率98.5计(逆放已回收)则吨氨增加氢气:1976.471*0.015=29.64m3六、精炼工艺1、岗位任务2、工作原理3、工艺流程图4、平衡方框图5、消耗控制点精炼工艺——1、岗位任务在高压、低温的条件下,用醋酸铜氨液(以下简称铜液)吸收来自粗醇大变压吸附岗位原料气中CO、CO2、O2及H2S等等有害气体,制得合格的精炼气体送合成岗位合成氨,吸收后的铜液经减压、加热,使其再生后恢复原有吸收能力,循环使用,解析出来再生气及带出来气氨均回收利用。精炼工艺——2、工作原理铜氨液吸收变换气中微量的CO、CO2、O2、H2S等微量杂质气体,反应方程试有:Cu(NH3)2Ac+CO+NH3
=Cu(NH3)3Ac∙CO+Q2NH3+CO2+H2O=(NH4)2CO3+Q(NH4)2CO3+CO2+H2O=2NH4HCO3+Q4Cu(NH3)2Ac+8NH3+4HAc+O2=4Cu(NH3)4Ac2+2H2O+Q2NH3∙H2O+H2S=(NH4)2S+2H2O+Q2Cu(NH3)2Ac+H2S=Cu2S↓+2NH4Ac+(NH4)2S精炼工艺——3、工艺流程图精炼工艺——4、平衡方框图精炼铜氨液40m3/h精炼气CO:≤15ppmCO2:≤15ppmH2:70%N2:23%CH4:2%净化气CO:≤2%CO2:≤0.7%铜氨液再生补液氨:7kg/t氨酸:0.022kg/t氨铜:0.022kg/t氨再生气60m3/氨萝茨机进口精炼工艺——5、消耗控制点1、蒸汽0.17t/t氨,降低铜液循环量和提高有机热水及尿素热水利用率;2、铜液:酸消耗0.022t/t氨,铜消耗0.022t/t氨,防止跑冒滴漏,加强回收;3、电耗20度/吨氨,控制循环量。七、合成工艺1、岗位任务2、工作原理3、工艺流程图4、平衡方框图5、消耗控制点合成工艺——1、岗位任务将经过精制的氢、氮气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借助于催化剂的作用合成为氨,经冷凝分离得液氨,未合成氨的气体进行循环合成为氨。合成工艺——2、工作原理
催化剂3H2+N2NH3+Q
高温、高压特点:可逆、放热、体积缩小,要有触媒。合成工艺——3、工艺流程图合成工艺——4、平衡方框图合成驰放气H2:35%N2:11%CH4:9%NH3:45%精炼气CO:≤15ppmCO2:≤15ppmH2:70%N2:23%CH4:2%氨提H24050m3/h精炼三气中压氨洗蒸汽0.68t/t氨合成工艺——5、消耗控制点1、电耗77度/吨氨,合理开机。2、产蒸汽0.68t/t氨;3、驰放量,140m3/t氨,控制好合成气体成分及触媒层温度在指标范围内,利用塔后放空调节系统甲烷。4、合成弛放气(未回收至系统)以吨氨130m3氢55%计,则吨氨增加氢130*0.55=71.5m3八、尿素工艺(水溶液法)1、岗位任务2、工作原理3、工艺流程图4、平衡方框图5、消耗控制点1、岗位任务将液氨与CO2气体及循环回收的氨基甲酸铵溶液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合成,并对未反应物进行两段分解、两段吸收,使之循环回收至合成塔,重新参与合成。2、工作原理由液氨与二氧化碳气体直接合成尿素的总反应式为:2NH3(液)+CO2(气)
CO(NH2)2(液)+H2O(液)+Q这是一个可逆的放热反应。合成尿素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由氨与二氧化碳生成中间产物甲铵,其反应式为:2NH3(液)+CO2(气)
NH2COONH4(液)+100kJ/mol第二步由甲铵脱水生成尿素,其反应式为:(合成尿素过程中的控制反应)NH2COONH4(液)
CO(NH2)2(液)+H2O(液)-27.5kJ/mol使甲铵液处于液相状态的条件:·温度必须高于其熔点154℃;·压力必须高于其平衡压力80kgf/cm2。3、工艺流程图
4、平衡方框图5、消耗控制点1、CO2转化率≥57﹪:转化率下降,系统放空量加大,水量增加,每下降1﹪气提塔甲铵分解量增加4.3﹪。2、CO2纯度≥95﹪:惰性气含量每增加1﹪CO2转化率将下降0.3-0.6﹪。3、氨耗每增加0.01吨,增加0.012吨标准煤。九、尿素工艺(气提法)1、气提原理2、工艺流程图3、平衡方框图4、消耗控制点
气提原理:所谓气提就是一种气体通过反应物,从而降低气相中氨和(或)二氧化碳的分压,使甲铵分解。其基本原理如下:
甲铵分解反应式为:NH2COONH4(液)=2NH3(液)+CO2(液)1、气提原理
溶液中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计算机基础考试知识扩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美容师固定客户群体管理策略的优化分析试题及答案
- 合规经理面试题及答案
- 小学六年级语文全覆盖试题及答案
- 小学一年级语文试题蓝图与答案
- 药理学复习的信息获取途径及试题答案
- 做人的准则面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汽车维修工考试核心知识题目及答案
- 互联网对二手车评估的影响研究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行政管理考试知识回顾试题及答案
- 急性心房颤动中国急诊管理指南(2024)解读
- 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体系解读
- 护理不良事件之管路脱出
- 小学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口算题(共300题)
- 区域医学检测中心的建设与管理V3
-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培训
- 林下中药材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岩棉行业发展现状、市场前景、投资方向分析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经销商管理制度(15篇)
- 高温熔融金属企业安全知识培训
- 技能竞赛(电工电气设备赛项)备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