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2D/2D/wKhkGWW372GAVhjWAAICZ595pBY401.jpg)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2D/2D/wKhkGWW372GAVhjWAAICZ595pBY4012.jpg)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2D/2D/wKhkGWW372GAVhjWAAICZ595pBY4013.jpg)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2D/2D/wKhkGWW372GAVhjWAAICZ595pBY4014.jpg)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2D/2D/wKhkGWW372GAVhjWAAICZ595pBY40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南京市溧水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29分)
1.用诗文原句填上空。
(1)关关雎鸠,__________。(《诗经·周南》)
(2)欲穷千里目,____________。(王之涣《登鹳雀楼》)
(3)池上碧苔三四点,_____________,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4)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5)______________,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6)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___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7)___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8)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9)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诗人慨叹思念家乡和功业未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最近,《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出现频率最高、和覆盖面最广的十大语文差错。
B.为城市留存一家书店;为读书人留一寸净土,这是城市的责任;也是读者的期盼。
C.高仓健主演的《追捕》中有句台词:“多蓝的天!走下去,你就会融化在蓝天里。”
D.不明白双十一购物为什么依旧这么火爆?我还是喜欢在现场感受买卖的人情百味。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汉字热”让我觉得:会不会写好汉字,是衡量我们学生能力强与修养高的关键。
B.新版初中语文教材已送教育部审批,如获通过,这套教材将于今年9月进入课堂。
C.前不久的平安夜,某高校发出禁过圣诞节,再次将中西方文化推进了人们的视野。
D.你知道歌曲《小苹果》与手机“苹果6”引发众多国人购买的原因是因为什么吗?
九年级(1)班开展“千言万语总关‘音’”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4.第一小组同学研究了语言中的同音现象,并写了一段话。请完成下面题目。
汉语的“同音”是指某些字词为同一读音。巧妙地运用“同音”这一形式,可以丰富语言的表述,传递自己的想法。它在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比如,春节里各地“讨口彩”的习俗。那什么是“讨口彩”呢?请看下面信息:
羊年到,祝三阳开泰,喜气洋洋,羊蹄奋进,阳春白雪,杨柳依依,得意洋洋。
当然,因为“同音”,也容易出现字错的现象。我们搜集了两幅图片。
第一幅第二幅
(1)根据文稿内容,解释何为“讨口彩”。
(2)两幅图中各有一个因“同音”而写错的字。请将正确的字用正楷字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
(3)第二幅图中的字体为楷书颜体,它有何特点?
5.同学甲在搜集材料时,发现有一个问题不太明白,他向正在做作业的乙提出了自己的疑惑。请你根据情境补全对话,并给加点字注音。
甲:___________________
乙:没关系!我知道的。因为汉字有很多形声字、多音字,如果“读半边字”、“读一种音”,就容易产生“误读”,如“恃才放旷”的“旷”(),“咬文嚼字”的“嚼”()。
甲:谢谢!我明白“误读”的原因了。
6.下面是语文老师说的一段话。若利用对仗的知识,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填入古诗中,应该选()
对仗让语言更具音韵美。上下句字数相等,且相对字的词性、平仄都要一一相对,这就是对仗。如,下面这首的诗。
溪涨清风(1)面,月(2)繁星满天。
数只船(3)浦口,(4)声笛起山前。
A.(1)拂(2)落(3)横(4)一B.(1)吹(2)圆(3)横(4)有
C.(1)袭(2)圆(3)依(4)一D.(1)拂(2)明(3)来(4)声
二、(41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7—11题。(14分)
7.古诗阅读。
凭阑人·金陵道中
〔元〕乔吉
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
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这首小令中,诗人借“物”来抒情。请在“马、鸟、柳花”三物中任选一种做具体分析。
古文阅读。
《精骑集》序
〔宋〕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者游,旬朔之间①,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②,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③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千条,勒④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解释]①旬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②惩艾:惩戒。③曩:从前。④勒:编。
8.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少时读书B.喜从滑稽/饮者游
C.而/聪明衰耗D.掩卷/茫然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故虽有强记之力
(2)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3)比读《齐史》
(4)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11.认为:因“________”和“_________”“败吾业者”。(用文中的内容回答)后悟出:成年后可用“_____________”的读书、治学方法“补之”。(用自己的话回答)
(二)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一株麦穗的尖锐和辽阔
李良旭
①接到高考录取通知书,我兴奋地向正在田里收割麦子的父亲报喜去了。
②田里的麦子一片金黄,像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一阵风吹来,麦穗笑弯了腰。
③我挥舞着录取通知书,激动地向父亲高声地呼喊着。父亲直起了腰,脸上露出笑眯眯的笑容。他将汗渍渍的双手在身上擦了擦,接过录取通知书,而后,忽然冲我肩膀上打了一拳,说道:“好小子,行啊,有出息啦!”
④我猝不及防,往后倒退了几步。父亲见状,大笑起来,说道:“嗯,身子骨还弱了些,还经不起摔打。”
⑤说罢,父亲捡起一株麦穗,轻轻地抚摸着这根麦穗,眼睛里泊满了深情。只听到他缓缓地说道:“孩子,你考上了大学,我就送给你这根麦穗做礼物,希望你的人生舞台能像麦穗一样尖锐和辽阔。”
⑥我听了,不禁哑然失笑道:“爸,它只是这么一株细细、软软的麦穗,还耷拉着脑袋,一点也不尖锐和辽阔啊!”
⑦父亲听了,脸色变得严峻起来,说道:“不,别小看了一株麦穗,它有着别样的尖锐和辽阔的。它立在广袤的田野里,坚强地托起了一片天空。无论狂风和暴雨,它都坚守着自己的阵地,从不好高骛远。它的目光是尖锐的、它的舞台是辽阔的,尖锐的傲然屹立,辽阔成一片天空。”
⑧我接过父亲递过来的麦穗,放在掌心,好像生平第一次认识了麦穗。瞬间,我对这株麦穗充满了敬畏和感动。我要像它一样,要有这么大的力量和生存的空间。
⑨我带着父亲送给我的这株麦穗,走进了大学,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但我的心渐渐地有了一种深深的失落感。与同学相比,我没有背景、没有金钱、没有关系……没有什么有特别的地方。
⑩我在写给父亲的信中,有了隐隐的怨言和情绪。
父亲看了信,风尘仆仆地赶到城里来看我,见了我,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是从包里拿出一株麦穗,深情地说道:“孩子,你还记得我给你说过的一株麦穗么?”
我疑惑地看着父亲。父亲说道:“一株麦穗,无依无靠,它在田野里,却总是那么地喜悦、那么地自信,它的舞台是那么地尖锐和辽阔,它用它的坚韧和努力,结出沉甸甸地麦穗。孩子,不要有什么怨言和情绪,就学一株麦穗吧。”
我接过父亲手中那株麦穗,倍感振奋,突然觉得,只要拥有自信、坚韧和努力,我的舞台就会宽大。
大学毕业后,我很快找到了一份工作。又是几年过去了,当父亲得知我就要结婚了,兴奋地连夜赶到城里来。他从包里拿出一个镜框,说是送给我的礼物。
我接过一看,只见镜框里镶嵌着一株沉甸甸地麦穗。父亲在镜框里写上这么一行字:一株麦穗的尖锐和辽阔。
瞬间,我仿佛读懂了什么,我心灵溢满了感动。我走上前,伸出双手,生平第一次轻轻地拥抱着父亲,喃喃地说道:“谢谢爸爸,我会将这种精神和力量传递下去,一株麦穗的尖锐和辽阔,它永远是我人生的基石。”
听了我一番话,父亲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突然伸出拳头,在我肩膀上重重地击了一拳。我站在那,一点反应也没有,父亲却往后踉跄了几步。
多熟悉又让人向往的情景啊!眼前展开:田野里,父亲伸出拳头,对着一个青涩小青年的肩膀上重重地击打了一拳……这一刻,我的目光变得一片朦胧。
(选自《宁夏日报》,有删改)
12.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填上空。
内容“我”的心理“我”的感悟
第一次接过麦穗敬畏和感动(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接过麦穗(2)_____只要拥有自信、坚韧和努力,我的舞台就会宽大。
第三次接过麦穗感动(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的父亲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中具体情节做简要分析。
14.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1)第二段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说罢,父亲捡起一株麦穗,轻轻地抚摸着这根麦穗,眼睛里泊满了深情。”这里的“泊”能换成“充”吗?为什么?
15.文章结尾“眼前展开”的情景和鲁迅《故乡》的结尾“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有相同作用,请做简单阐述。
(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微笑之花
蔡多文
①笑,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微笑,是一种心态的展示。生活中,几乎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微笑,即便是刚刚涉世的幼儿,也希望看到大人的笑脸。
②微笑是上天赋予人类的专利,是一种表相简单、内涵丰富、令人愉悦的身体语言。微笑之花既绽开在人们的脸颊上,也绽开在人们的内心里。
③面对微笑,人们往往会远离寂寞与哀怨,从而获得心灵上的慰藉和舒展。当你处于生疏的环境,遇到陌生的人时,一个亲切而友善的微笑向你绽开,你便会顿感心情开朗,一见如故,无需言语便沟通了彼此的心灵,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当你为误会、为相互间摩擦而苦恼时,对方一个宽和真诚的微笑,便会重新建立起你们的友谊……微笑与得到微笑的人都如温柔的精神阳光,互相温暖,互相收获快乐。所以,微笑带来的温暖、快乐于人于己。
④的确如此,微笑的魅力还因为可以化干戈为玉帛,甚至可以制止犯罪。《生活潮》杂志曾刊登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位女士打开家门时,发现一个持刀的歹徒正恶狠狠地看着自己。这位女士灵机一动,微笑着说:“朋友,您是推销菜刀吧?我喜欢,我要一把。”她边说边把这个歹徒让进屋,并问他是喜欢喝茶还是喜欢喝咖啡。本来脸带杀气的歹徒渐渐腼腆起来,他有点结巴地说:“谢谢,哦,谢谢!”最后,女士真的“买”下了那把明晃晃的菜刀,陌生男人拿着钱迟疑一下就走了。在转身离去的时候,他说:“你的微笑将改变我的一生!”细细品味这个故事,微笑之所以有魅力还缘于它是一种修养,一种理性,一种气度。
⑤一位哲人说过:“生活中可以没有金钱,但不能没有微笑,因为人们在生活中需要微笑。”微笑作为情感交流的一把钥匙,其丰富的内涵和迷人的魅力任何时候也改变不了。微笑是冥冥夜空中黎明的曙光,特别是当情绪低沉时,你用微笑来作一下自我调节,这样,你将会在软弱中再一次腾起刚毅,也将照亮内心,会驱散心灵中的阴霾,催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催动人与自然的灵魂相通。
⑥让我们一生的时光都用微笑来串织,把微笑作为为人处世的习惯。做到,爱微笑,恨也微笑;乐微笑,痛也微笑……让微笑挂在每个人灿烂的脸上,让微笑洒满每个角落。这样,那朵朵微笑之花便会沉淤成一幅最凝重、最美丽、最隽永、最温馨的五彩云锦。
(选自蔡多文《人生悟语》,有删改)
16.表述的主要主张是()
A.生活中,几乎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微笑,即便是刚刚涉世的幼儿都希望看到笑脸。
B.微笑是上天赋予人类的专利,是一种表相简单、内涵丰富、令人愉悦的身体语言。
C.微笑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是一种心态的展示。微笑既在人们的脸颊上,也在心里。
D.把微笑作为我们为人处世的习惯,让微笑挂在每人的脸上,让微笑洒满每个角落。
17.第三段是如何得出“微笑带来的温暖、快乐于人于己”这一结论的?请简述论证过程。
18.为什么说“微笑是有魅力”的?请简要概括。
19.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文章内容,完成题目。
啊!我们应为这微笑感动。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它照亮真理,正义,仁慈和诚实;它把迷信的内部照得透亮,这样的丑恶看看是有好处的,它让丑恶显示出来。它有光,有催生的能力。
(节选自雨果《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郑屠道:“着人与提辖拿了,送将府里去?”鲁达道:“再要十斤寸金软骨,也要细细地剁做臊子,不要见些肉在上面。”郑屠笑道:“却不是特地来消遣我?”鲁达听得,跳起身来,拿着那两包臊子在手,睁着眼,看着郑屠道:“洒家特地要消遣你!”把两包臊子劈面打将去,却似下了一阵的“肉雨”。郑屠大怒,两条忿气从脚底下直冲到顶门,心头那一把无明业火焰腾腾的按捺不住,从肉案上抢了一把剔骨尖刀,托地跳将下来。
(节选自施耐庵《水浒》)
(1)文中“黎明的曙光”和“材料一”中“黎明的曙光”在含义上有何相同点?
(2)“材料二”中“鲁达”绰号是什么?“材料二”出自什么故事?文中说“笑,是一种情绪的宣泄”,请结合这一故事,揣摩“郑屠笑道:‘却不是特地来消遣我?’”中郑屠“笑”的情绪是什么。
三、(50分)
20.请以“被温暖照亮”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解析与解答
一、(29分)
1.用诗文原句填上空。
(1)关关雎鸠,__________。(《诗经·周南》)
(2)欲穷千里目,____________。(王之涣《登鹳雀楼》)
(3)池上碧苔三四点,_____________,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4)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5)______________,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6)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___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7)___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8)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9)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诗人慨叹思念家乡和功业未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河之洲②.更上一层楼③.叶底黄鹂一两声④.会挽雕弓如满月⑤.物是人非事事休⑥.不尽长江滚滚流⑦.一鼓作气⑧.奉命于危难之间⑨.浊酒一杯家万里⑩.燕然未勒归无计
课文原句填上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洲、鹂、雕、满、浊酒、燕然未勒”等字词的书写。
2.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最近,《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出现频率最高、和覆盖面最广的十大语文差错。
B.为城市留存一家书店;为读书人留一寸净土,这是城市的责任;也是读者的期盼。
C.高仓健主演的《追捕》中有句台词:“多蓝的天!走下去,你就会融化在蓝天里。”
D.不明白双十一购物为什么依旧这么火爆?我还是喜欢在现场感受买卖的人情百味。
C
A.顿号不能与“和”连用;
B.“为城市留存一家书店”与“为读书人留一寸净土,这是城市的责任”“也是读者的期盼”,三个句子结构不同,不构成并列分句,所以把句子的分号改为逗号;
D.“不明白双十一购物为什么依旧这么火爆”是陈述句,不用问号,把问号改为逗号。
故选C。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汉字热”让我觉得:会不会写好汉字,是衡量我们学生能力强与修养高的关键。
B.新版初中语文教材已送教育部审批,如获通过,这套教材将于今年9月进入课堂。
C.前不久的平安夜,某高校发出禁过圣诞节,再次将中西方文化推进了人们的视野。
D.你知道歌曲《小苹果》与手机“苹果6”引发众多国人购买的原因是因为什么吗?
B
A.两面对一面,删去“会不会”;
C.宾语残缺,“发出”后面缺少宾语,可在“圣诞节”后加“的倡议”;
D.语义重复,可删去“是因为”;
故选B。
九年级(1)班开展“千言万语总关‘音’”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4.第一小组同学研究了语言中的同音现象,并写了一段话。请完成下面题目。
汉语的“同音”是指某些字词为同一读音。巧妙地运用“同音”这一形式,可以丰富语言的表述,传递自己的想法。它在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比如,春节里各地“讨口彩”的习俗。那什么是“讨口彩”呢?请看下面信息:
羊年到,祝三阳开泰,喜气洋洋,羊蹄奋进,阳春白雪,杨柳依依,得意洋洋。
当然,因为“同音”,也容易出现字错的现象。我们搜集了两幅图片。
第一幅第二幅
(1)根据文稿内容,解释何为“讨口彩”。
(2)两幅图中各有一个因“同音”而写错的字。请将正确的字用正楷字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
(3)第二幅图中的字体为楷书颜体,它有何特点?
5.同学甲在搜集材料时,发现有一个问题不太明白,他向正在做作业的乙提出了自己的疑惑。请你根据情境补全对话,并给加点字注音。
甲:___________________
乙:没关系!我知道的。因为汉字有很多形声字、多音字,如果“读半边字”、“读一种音”,就容易产生“误读”,如“恃才放旷”的“旷”(),“咬文嚼字”的“嚼”()。
甲:谢谢!我明白“误读”的原因了。
6.下面是语文老师说的一段话。若利用对仗的知识,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填入古诗中,应该选()
对仗让语言更具音韵美。上下句字数相等,且相对字的词性、平仄都要一一相对,这就是对仗。如,下面这首的诗。
溪涨清风(1)面,月(2)繁星满天。
数只船(3)浦口,(4)声笛起山前。
A.(1)拂(2)落(3)横(4)一B.(1)吹(2)圆(3)横(4)有
C.(1)袭(2)圆(3)依(4)一D.(1)拂(2)明(3)来(4)声
4.(1)“讨口彩”是运用“同音”的语言形式来表述美好的祝愿。
(2)疵栈
(3)示例: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整体上显得大气磅礴,雄壮刚强,庄严肃穆。
5.①.你好!打扰了,你知道为什么会有“误读”的现象么?②.kuàng③.jiáo6.A
(1)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结合“羊年到,祝三阳开泰,喜气洋洋,羊蹄奋进,阳春白雪,杨柳依依,得意洋洋”可知,这个信息利用“羊”与“洋”同音,表述美好的祝福。故可概括出解析:“讨口彩”是运用“同音”的语言形式来表述美好的祝愿。
(2)本题考查字形。
吃毛求玼——吹毛求疵,站桥——栈桥。
(3)本题考查书法的赏析。“颜体”是针对颜真卿的楷书而言的,其楷书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
本题考查口语交际和注音。
结合“没关系!我知道的。因为汉字有很多形声字、多音字,如果‘读半边字’、‘读一种音’,就容易产生‘误读’”分析可知,乙同学主要回答的是误读的原因。故甲同学的可以问:你好!打扰了,你知道为什么会有“误读”的现象么?
恃才放旷(shìcáifàngkuàng):意思是倚仗着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以约束。
咬文嚼字(yǎowénjiáozì):意思是在词句上斟酌推敲,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也讽刺那些讲话时爱卖弄自己学识的人。
本题考查对仗。
根据“繁星满天”和“清风”可知(1)处应用动词“拂”;根据“溪涨”和“繁星满天”可知,(2)处应为“落”;根据“起山前”和“数只船”可知,(3)处应为“横”;根据“数只船”和(4)处应为“一”;
故选A。
二、(41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7—11题。(14分)
7.古诗阅读。
凭阑人·金陵道中
〔元〕乔吉
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
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这首小令中,诗人借“物”来抒情。请在“马、鸟、柳花”三物中任选一种做具体分析。
示例一:用“瘦”状马,用马“驮”诗,写出了诗人在落泊困顿中的孤寂愁苦之情;
示例二:以“倦”绘鸟,愁由鸟“呼”,通过“鸟”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倦于漂泊,抒发了诗人乡思愁绪。
本题考查意象的赏析。
这个小令以三个主要自然意象作线,这三个自然意象是瘦马、倦鸟、柳花。它们依次引出相关人文意象:瘦马引出的意象有诗、天涯;倦鸟引出的意象有愁、村;柳花引出的意象有人、鬓华。
示例1:前两句写瘦马驮诗的悲苦以及人不如鸟的羁旅情怀。“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瘦马驮诗”四字就足以想见其悲苦,何况此刻又在远离故土的旅途之中。第二句与上句相对,通过“倦”“愁”二字。移情入景,巧妙地抒发了人不如鸟的羁旅愁怀。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鸟倦飞而知还”一句,可视为此曲之典所出。再说,不管此鸟是不是归鸟,在浪子心目中,依然可能把它视为一只归鸟。所以倦鸟之愁,无疑代表了浪子之愁,这是一种间接抒情的手法。
示例2:后两句言匆匆春去,岁月蹉跎,游子恋乡,身世凄凉。“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远方浪子进而看到不远处的人家,这必定更勾起了他“吾乡似此乡,此乡非吾乡”的羁旅思乡之怀。至此已百感交集,不料更有那不懂事的柳花,竟然飞上的头发,使得头上的白发显得更多了。此处不直言头发之白,而借柳絮言之,可谓妙笔。白发从何而来,当然是羁旅之情和思乡之念所致。全曲从瘦马入笔,至柳絮收笔,不直接写人,而已将人的羁旅之愁写得入木三分,刻骨铭心。
古文阅读。
《精骑集》序
〔宋〕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者游,旬朔之间①,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②,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③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千条,勒④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解释]①旬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②惩艾:惩戒。③曩:从前。④勒:编。
8.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少时读书B.喜从滑稽/饮者游
C.而/聪明衰耗D.掩卷/茫然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故虽有强记之力
(2)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3)比读《齐史》
(4)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11.认为:因“________”和“_________”“败吾业者”。(用文中的内容回答)后悟出:成年后可用“_____________”的读书、治学方法“补之”。(用自己的话回答)
8.B9.(1)所以(2)大概(3)等到(4)于是
10.我用三千精锐的骑兵,足以对抗你众多疲弱的士兵。
11.①.不勤②.善忘(废于不勤废于善忘);③.摘录可以用到的语句即可
本题考查朗读节奏辨析。
B.句意:喜欢和巧言善辩、喝酒的人交往。“喜”是谓语,“从滑稽饮者游”是宾语,故正确的停顿应为:喜/从滑稽饮者游;
故选B。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所以,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故:所以。
(2)句意:大概比不上从前的十分之一二。殆:大概。
(3)句意:等到读《齐史》。比:等到。
(4)句意:于是摘取了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经”“传”“子”“史”中的语句。因:于是。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
“精骑三千”,定语后置,正确语序为“三千精骑”,三千精锐的骑兵;敌,对抗;羸,疲弱。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由“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可知,认为年轻时不勤奋、善忘而导致“败吾业”。
由“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千条,勒为若干卷”可知,采用了一些读书、治学的方法,如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经”“传”“子”“史”中的语句,摘录几千条,编为几卷。
参考译文:
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默写它,也不会有多大的错误。然而我依仗这样的本事就放任自流,喜欢和巧言善辩、喝酒的人交往,一个月,没有几天在看书。所以,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
近几年来,非常勤奋,以来惩戒自己,后悔以前的所作所为;然而听觉和视力都已经衰退,大概比不上从前的十分之一二。每阅读一件事,一定会在心中反复推求几遍,(但)合上书后就感到茫然不知,(这样)反复多次仍然记不住。所以虽然有勤奋刻苦的辛劳,却常常因荒废在善忘。
唉!损害我的学业的,常常是这两种情况。等到读《齐史》,看到孙搴答邢词中有这样的句子:“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中赞同喜欢这个说法,于是摘取了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经”“传”“子”“史”中的语句,摘录几千条,编为几卷,取名为《精骑集》。
唉!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年后善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
(二)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一株麦穗的尖锐和辽阔
李良旭
①接到高考录取通知书,我兴奋地向正在田里收割麦子的父亲报喜去了。
②田里的麦子一片金黄,像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一阵风吹来,麦穗笑弯了腰。
③我挥舞着录取通知书,激动地向父亲高声地呼喊着。父亲直起了腰,脸上露出笑眯眯的笑容。他将汗渍渍的双手在身上擦了擦,接过录取通知书,而后,忽然冲我肩膀上打了一拳,说道:“好小子,行啊,有出息啦!”
④我猝不及防,往后倒退了几步。父亲见状,大笑起来,说道:“嗯,身子骨还弱了些,还经不起摔打。”
⑤说罢,父亲捡起一株麦穗,轻轻地抚摸着这根麦穗,眼睛里泊满了深情。只听到他缓缓地说道:“孩子,你考上了大学,我就送给你这根麦穗做礼物,希望你的人生舞台能像麦穗一样尖锐和辽阔。”
⑥我听了,不禁哑然失笑道:“爸,它只是这么一株细细、软软的麦穗,还耷拉着脑袋,一点也不尖锐和辽阔啊!”
⑦父亲听了,脸色变得严峻起来,说道:“不,别小看了一株麦穗,它有着别样的尖锐和辽阔的。它立在广袤的田野里,坚强地托起了一片天空。无论狂风和暴雨,它都坚守着自己的阵地,从不好高骛远。它的目光是尖锐的、它的舞台是辽阔的,尖锐的傲然屹立,辽阔成一片天空。”
⑧我接过父亲递过来的麦穗,放在掌心,好像生平第一次认识了麦穗。瞬间,我对这株麦穗充满了敬畏和感动。我要像它一样,要有这么大的力量和生存的空间。
⑨我带着父亲送给我的这株麦穗,走进了大学,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但我的心渐渐地有了一种深深的失落感。与同学相比,我没有背景、没有金钱、没有关系……没有什么有特别的地方。
⑩我在写给父亲的信中,有了隐隐的怨言和情绪。
父亲看了信,风尘仆仆地赶到城里来看我,见了我,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是从包里拿出一株麦穗,深情地说道:“孩子,你还记得我给你说过的一株麦穗么?”
我疑惑地看着父亲。父亲说道:“一株麦穗,无依无靠,它在田野里,却总是那么地喜悦、那么地自信,它的舞台是那么地尖锐和辽阔,它用它的坚韧和努力,结出沉甸甸地麦穗。孩子,不要有什么怨言和情绪,就学一株麦穗吧。”
我接过父亲手中那株麦穗,倍感振奋,突然觉得,只要拥有自信、坚韧和努力,我的舞台就会宽大。
大学毕业后,我很快找到了一份工作。又是几年过去了,当父亲得知我就要结婚了,兴奋地连夜赶到城里来。他从包里拿出一个镜框,说是送给我的礼物。
我接过一看,只见镜框里镶嵌着一株沉甸甸地麦穗。父亲在镜框里写上这么一行字:一株麦穗的尖锐和辽阔。
瞬间,我仿佛读懂了什么,我心灵溢满了感动。我走上前,伸出双手,生平第一次轻轻地拥抱着父亲,喃喃地说道:“谢谢爸爸,我会将这种精神和力量传递下去,一株麦穗的尖锐和辽阔,它永远是我人生的基石。”
听了我一番话,父亲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突然伸出拳头,在我肩膀上重重地击了一拳。我站在那,一点反应也没有,父亲却往后踉跄了几步。
多熟悉又让人向往的情景啊!眼前展开:田野里,父亲伸出拳头,对着一个青涩小青年的肩膀上重重地击打了一拳……这一刻,我的目光变得一片朦胧。
(选自《宁夏日报》,有删改)
12.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填上空。
内容“我”的心理“我”的感悟
第一次接过麦穗敬畏和感动(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接过麦穗(2)_____只要拥有自信、坚韧和努力,我的舞台就会宽大。
第三次接过麦穗感动(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的父亲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中具体情节做简要分析。
14.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1)第二段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说罢,父亲捡起一株麦穗,轻轻地抚摸着这根麦穗,眼睛里泊满了深情。”这里的“泊”能换成“充”吗?为什么?
15.文章结尾“眼前展开”的情景和鲁迅《故乡》的结尾“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有相同作用,请做简单阐述。
12.①.我要像它一样,要有这么大的力量和生存的空间②.振奋③.我会将这种精神和力量传递下去,它永远是我人生的基石。
13.父亲是一个善于引导的人。我进入大学后很失落,父亲用“麦穗”引导我要自信,要付出努力。(或“父亲是一个对生活有感悟的人”)
14.(1)把“一片金黄的麦子”比作“金色的地毯”,形象地写出了麦子的颜色和麦田的宽阔;把“成熟的麦穗”当作人来写,生动地写出了麦穗的饱满,也表述了当时愉快的心情(或“渲染了一种欢快的气氛”)。
(2)不能。“泊”有停留的意思,比“充”更能体现父亲对这根麦穗的深情。
15.前后呼应,表述了美好的向往,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概括。
根据第⑧自然段“瞬间,我对这株麦穗充满了敬畏和感动。我要像它一样,要有这么大的力量和生存的空间”可概括得出“我”的感悟是:我要像它一样,要有这么大的力量和生存的空间;
根据第自然段“我接过父亲手中那株麦穗,倍感振奋,突然觉得,只要拥有自信、坚韧和努力,我的舞台就会宽大”可得出“我”的心理:振奋;
根据第自然段“谢谢爸爸,我会将这种精神和力量传递下去,一株麦穗的尖锐和辽阔,它永远是我人生的基石”可概括得出“我”的感悟是:我会将这种精神和力量传递下去,它永远是我人生的基石。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赏析。
根据第⑦自然段“不,别小看了一株麦穗,它有着别样的尖锐和辽阔的。它立在广袤的田野里,坚强地托起了一片天空。无论狂风和暴雨,它都坚守着自己的阵地,从不好高骛远。它的目光是尖锐的、它的舞台是辽阔的,尖锐的傲然屹立,辽阔成一片天空”可知,父亲从麦穗中得到很多启发,是一个对生活有感悟的人;
根据第自然段“一株麦穗,无依无靠,它在田野里,却总是那么地喜悦、那么地自信,它的舞台是那么地尖锐和辽阔,它用它的坚韧和努力,结出沉甸甸地麦穗。孩子,不要有什么怨言和情绪,就学一株麦穗吧”可知,当“我”在大学感到失落时,父亲用“麦穗”给予引导,据此可知,父亲是一个善于引导的人。
(1)本题考查修辞的赏析。
“田里的麦子一片金黄,像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麦子一片金黄”比喻成“金色的地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麦子颜色的美丽和辽阔。“一阵风吹来,麦穗笑弯了腰”,“笑弯了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麦穗以人的特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麦穗因饱满而垂下来的特点,表述了看到麦穗长势良好的喜悦心情。
(2)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
首先表明观点:不能。“泊”是“停留”的意思,“眼睛里泊满了深情”,写出了父亲对麦穗的深情是持续的停留状态,“充”是“塞满”的意思,不能突出时间上的持续性,“泊”比“充”更能体现父亲对这根麦穗的深情。
本题考查结尾段的作用。
结尾段的描写“田野里,父亲伸出拳头,对着一个青涩小青年的肩膀上重重地击打了一拳……”与前文第③自然段“他将汗渍渍的双手在身上擦了擦,接过录取通知书,而后,忽然冲我肩膀上打了一拳”相呼应,表述了对父爱的感恩,对过往生活的回忆和美好的向往,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微笑之花
蔡多文
①笑,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微笑,是一种心态的展示。生活中,几乎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微笑,即便是刚刚涉世的幼儿,也希望看到大人的笑脸。
②微笑是上天赋予人类的专利,是一种表相简单、内涵丰富、令人愉悦的身体语言。微笑之花既绽开在人们的脸颊上,也绽开在人们的内心里。
③面对微笑,人们往往会远离寂寞与哀怨,从而获得心灵上的慰藉和舒展。当你处于生疏的环境,遇到陌生的人时,一个亲切而友善的微笑向你绽开,你便会顿感心情开朗,一见如故,无需言语便沟通了彼此的心灵,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当你为误会、为相互间摩擦而苦恼时,对方一个宽和真诚的微笑,便会重新建立起你们的友谊……微笑与得到微笑的人都如温柔的精神阳光,互相温暖,互相收获快乐。所以,微笑带来的温暖、快乐于人于己。
④的确如此,微笑的魅力还因为可以化干戈为玉帛,甚至可以制止犯罪。《生活潮》杂志曾刊登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位女士打开家门时,发现一个持刀的歹徒正恶狠狠地看着自己。这位女士灵机一动,微笑着说:“朋友,您是推销菜刀吧?我喜欢,我要一把。”她边说边把这个歹徒让进屋,并问他是喜欢喝茶还是喜欢喝咖啡。本来脸带杀气的歹徒渐渐腼腆起来,他有点结巴地说:“谢谢,哦,谢谢!”最后,女士真的“买”下了那把明晃晃的菜刀,陌生男人拿着钱迟疑一下就走了。在转身离去的时候,他说:“你的微笑将改变我的一生!”细细品味这个故事,微笑之所以有魅力还缘于它是一种修养,一种理性,一种气度。
⑤一位哲人说过:“生活中可以没有金钱,但不能没有微笑,因为人们在生活中需要微笑。”微笑作为情感交流的一把钥匙,其丰富的内涵和迷人的魅力任何时候也改变不了。微笑是冥冥夜空中黎明的曙光,特别是当情绪低沉时,你用微笑来作一下自我调节,这样,你将会在软弱中再一次腾起刚毅,也将照亮内心,会驱散心灵中的阴霾,催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催动人与自然的灵魂相通。
⑥让我们一生的时光都用微笑来串织,把微笑作为为人处世的习惯。做到,爱微笑,恨也微笑;乐微笑,痛也微笑……让微笑挂在每个人灿烂的脸上,让微笑洒满每个角落。这样,那朵朵微笑之花便会沉淤成一幅最凝重、最美丽、最隽永、最温馨的五彩云锦。
(选自蔡多文《人生悟语》,有删改)
16.表述的主要主张是()
A.生活中,几乎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微笑,即便是刚刚涉世的幼儿都希望看到笑脸。
B.微笑是上天赋予人类的专利,是一种表相简单、内涵丰富、令人愉悦的身体语言。
C.微笑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是一种心态的展示。微笑既在人们的脸颊上,也在心里。
D.把微笑作为我们为人处世的习惯,让微笑挂在每人的脸上,让微笑洒满每个角落。
17.第三段是如何得出“微笑带来的温暖、快乐于人于己”这一结论的?请简述论证过程。
18.为什么说“微笑是有魅力”的?请简要概括。
19.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文章内容,完成题目。
啊!我们应为这微笑感动。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它照亮真理,正义,仁慈和诚实;它把迷信的内部照得透亮,这样的丑恶看看是有好处的,它让丑恶显示出来。它有光,有催生的能力。
(节选自雨果《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郑屠道:“着人与提辖拿了,送将府里去?”鲁达道:“再要十斤寸金软骨,也要细细地剁做臊子,不要见些肉在上面。”郑屠笑道:“却不是特地来消遣我?”鲁达听得,跳起身来,拿着那两包臊子在手,睁着眼,看着郑屠道:“洒家特地要消遣你!”把两包臊子劈面打将去,却似下了一阵的“肉雨”。郑屠大怒,两条忿气从脚底下直冲到顶门,心头那一把无明业火焰腾腾的按捺不住,从肉案上抢了一把剔骨尖刀,托地跳将下来。
(节选自施耐庵《水浒》)
(1)文中“黎明的曙光”和“材料一”中“黎明的曙光”在含义上有何相同点?
(2)“材料二”中“鲁达”绰号是什么?“材料二”出自什么故事?文中说“笑,是一种情绪的宣泄”,请结合这一故事,揣摩“郑屠笑道:‘却不是特地来消遣我?’”中郑屠“笑”的情绪是什么。
16.D17.先摆出观点,再举例论证“微笑往往能使人远离寂寞与哀怨,让人获得心灵上的慰藉和舒展”,然后运用比喻论证“微笑,可以互相温暖,互相收获快乐”,最后得出结论。
18.微笑往往能使人远离寂寞与哀怨,让人获得心灵上的慰藉和舒展;微笑带来的温暖、快乐于人于己;微笑可以化干戈为玉帛,甚至可以制止犯罪;微笑是一种修养,一种理性,一种气度。(答出三点即可)
19.(1)照亮内心;有催生的能力
(2)花和尚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不满、烦躁、愤怒。
本题考查论点的提炼。
本文围绕题目“微笑之花”展开论述,先后论述了微笑的意义:微笑往往能使人远离寂寞与哀怨,让人获得心灵上的慰藉和舒展;微笑带来的温暖、快乐于人于己;微笑可以化干戈为玉帛,甚至可以制止犯罪;微笑是一种修养,一种理性,一种气度。最后呼吁“让我们一生的时光都用微笑来串织,把微笑作为为人处世的习惯。做到,爱微笑,恨也微笑;乐微笑,痛也微笑……让微笑挂在每个人灿烂的脸上,让微笑洒满每个角落”。据此概括中心论点:把微笑作为我们为人处世的习惯,让微笑挂在每人的脸上,让微笑洒满每个角落。
故选D。
本题考查论证思路的分析。
第③自然段首先提出观点:面对微笑,人们往往会远离寂寞与哀怨,从而获得心灵上的慰藉和舒展。然后通过举例论证“当你处于生疏的环境,遇到陌生的人时,一个亲切而友善的微笑向你绽开,你便会顿感心情开朗,一见如故,无需言语便沟通了彼此的心灵,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当你为误会、为相互间摩擦而苦恼时,对方一个宽和真诚的微笑,便会重新建立起你们的友谊……”来证明“微笑往往能使人远离寂寞与哀怨,让人获得心灵上的慰藉和舒展”,最后通过比喻论证“微笑与得到微笑的人都如温柔的精神阳光,互相温暖,互相收获快乐”来证明“微笑带来的温暖、快乐于人于己”,最后得出结论。
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概括。
根据第③自然段“面对微笑,人们往往会远离寂寞与哀怨,从而获得心灵上的慰藉和舒展”可概括出解析:微笑往往能使人远离寂寞与哀怨,让人获得心灵上的慰藉和舒展;
根据第③自然段“微笑与得到微笑的人都如温柔的精神阳光,互相温暖,互相收获快乐。所以,微笑带来的温暖、快乐于人于己”可以概括出解析:微笑带来的温暖、快乐于人于己;
根据第④自然段“的确如此,微笑的魅力还因为可以化干戈为玉帛,甚至可以制止犯罪”可以概括出解析:微笑可以化干戈为玉帛,甚至可以制止犯罪;
根据第④自然段“细细品味这个故事,微笑之所以有魅力还缘于它是一种修养,一种理性,一种气度”可以概括得出解析:微笑是一种修养,一种理性,一种气度。
(1)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
根据第⑤自然段“微笑是冥冥夜空中黎明的曙光,特别是当情绪低沉时,你用微笑来作一下自我调节,这样,你将会在软弱中再一次腾起刚毅,也将照亮内心,会驱散心灵中的阴霾,催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催动人与自然的灵魂相通”可知,“黎明的曙光”指的是:照亮内心,催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催动人与自然的灵魂相通;
根据材料“它照亮真理,正义,仁慈和诚实;它把迷信的内部照得透亮,这样的丑恶看看是有好处的,它让丑恶显示出来。它有光,有催生的能力”可知,“黎明的曙光”指的是:它照亮真理,正义,仁慈和诚实;它把迷信的内部照得透亮,有催生的能力。
综上分析,二者共同点是:照亮内心;有催生的能力。
(2)鲁达一般指鲁智深。鲁智深,本名鲁达,绰号花和尚,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角色。
材料二根据“郑屠”“鲁达”两个人物可知,这个故事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故事梗概:鲁智深为金翠莲的遭遇而感到悲愤,于是专门去找镇关西——郑屠的茬,反复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租房合同的(31篇)
- 2024-2025学年北京市房山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2025年公共设施配套建设项目房屋征收合同
- 2025年住宅销售策划合同模板规定
- 2025年官方离婚协议范本策划(双方同意版)
- 2025年全球贸易合同制定原则及合规要求解析
- 2025年债权转让与贷款合作协议
- 2025年车辆所有权变更策划协议书模板
- 2025年农村土地利用合作协议
- 2025年人事档案授权委托协议
- 信息科技重大版 七年级上册 互联网应用与创新 第1单元 单元教学设计 互联网时代
- CR200J动力集中动车组拖车制动系统讲解
- 2024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参考答案
- 肾性高血压的护理
- 国际货物运输委托代理合同(中英文对照)全套
- 全面新编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解读分析
- 《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 教学能力大赛-教学实施报告《大学英语2c》
-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VDA6.3 2023过程审核教材
- 高职应用语文教程(第二版)教案 3管晏列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