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应用语文教程(第二版)教案 3管晏列传_第1页
高职应用语文教程(第二版)教案 3管晏列传_第2页
高职应用语文教程(第二版)教案 3管晏列传_第3页
高职应用语文教程(第二版)教案 3管晏列传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职应用语文教程》教案授课内容管晏列传课时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1.疏通文意,把握重点字义词义;2.了解司马迁、管仲、晏婴的主要生平经历。1.能通过具体事例,分析管仲、鲍叔牙、晏婴等人的人物形象;2.能结合人物生平经历,深入解析文本,探讨文章“知贤荐贤”的主题思想。1.体悟管仲与鲍叔牙之间的深厚情谊,感受友谊的美好与珍贵,树立正确的交友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通过具体事例,分析管仲、鲍叔牙、晏婴等人的人物形象。1.结合人物生平经历,深入解析文本,探讨文章“知贤荐贤”的主题思想。教学环节导入(5分钟)→讲授新知识(60分钟)→训练巩固、知识拓展、检验(15分钟)→课堂总结(5分钟)→布置作业(5分钟)授课方式讲授研讨练习教学资源教学大纲、教材、教案、教学PPT教学过程【导入】出示两幅对联,请学生讨论与哪位中国古代人物有关。1.相桓公一匡天下,交叔牙万古高风。2.淮橘为枳或因水土有异,齐民盗楚只为国风不同。引导学生积极发言,明确:分别是春秋时期齐国杰出的政治家管仲和晏婴。引出课题——《管晏列传》。【讲授新课】一、了解作者和管仲、晏婴(一)了解作者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了解管仲播放管仲生平简介视频,请同学们观看,了解管仲生平和政治成就。(视频源自《中华十大名相治国理政》系列微课之《千古第一相——管仲》(温州广播电视大学沈进兵)原网址:/video/BV1684y1z7DH/)(三)了解晏婴请同学分享课前所了解的晏婴的生平经历和政治成就,教师总结概括。晏婴:晏子(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名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夷维(今山东省莱州市)人,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50余年。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晏婴聪颖机智,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候。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学生初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疏通字句,了解文意。组织小组活动:简述课文内容。教师走动指导。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教师提出问题:司马迁为何要将管仲和晏婴合为一传?引导学生结合对管仲和晏婴的了解思考以上问题,教师点评、补充相关资料:司马迁曾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写到:“晏子俭矣,夷吾(管仲名)则奢,齐桓以霸,景公以治,作《管晏列传》第二。”文中指出,虽然晏子和管仲的生活作风截然不同,一个节俭,一个奢华,但二人都是齐国杰出的政治家,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了霸业,而晏婴则协助齐景公成就了治世,两人都是齐国人,都对齐国的强盛做出了卓越贡献,政治功绩突出,所以将二人合为一传。以上是司马迁自述创作《管晏列传》的原因。教师布置任务:请找出描述管仲和晏婴政治功绩的句子。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分享自己的答案,教师点评总结:管仲:(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2)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3)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晏婴:(1)事齐灵公、庄公、景公(2)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由此可见,作者并未全面系统地写两人的生平政绩,而是一笔带过。作者自己也写到:“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那么司马迁着重描写的“轶事”又有哪些呢?教师布置任务:请同学们找一找与管仲和晏婴有关的几件“轶事”,并通过具体事例概括二人的形象特点。管仲:重点描述了管仲与好朋友鲍叔牙交往的情况。管仲年轻时和鲍叔牙一起经商,在分财利时,管仲常常多占便宜,但是鲍叔牙不以为意,始终对管仲很好。后来二人分事二主,鲍叔牙辅佐齐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管仲辅佐齐公子纠。小白即位后,公子纠被鲁国杀死,管仲作了齐桓公的囚犯。这时鲍叔牙因辅佐齐桓公有功已居高位,但他却不计个人得失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最终管仲作了齐国的国相,辅佐齐桓公成就了霸业。管仲人物形象:表面上看起来爱占便宜、贪生怕死、没有才干,但背后有着自己的苦衷。同时很珍视与鲍叔牙之间的友情。晏婴:叙述了他与两个人之间的事件。一个是越石父,晏婴外出路遇身陷囹圄的越石父,解下自己的马为其赎身。回到家中未与岳石父行礼便进入内室,越石父要求与他断绝关系。晏婴在听了越石父一番自尊自负的言辞后,备受感动,将其尊为上宾。另一个人是为晏婴驾车的车夫,因为他知错能改,晏婴就推荐他做了大夫。晏婴人物形象:善良、心胸宽广、知人善任。教师提问:管仲和晏婴的这几件“轶事”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点评、总结:这几件事实际上都围绕着一个主题,那就是“知贤荐贤”。鲍叔牙深知并理解管仲的难处,信任他、举荐他。所以管仲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将鲍叔牙引为知己。而晏婴对待越石父与御夫同样有着知人用人的能力与情怀。所以,这几个事例的中心可以概括为一个字——知。引导学生结合管仲与晏婴的轶事,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与知己,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四、探讨作者思想情感教师提问:(1)作者为管仲立传,却用了大量篇幅描写鲍叔牙,特别是“鲍叔牙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牙能知人也。”为什么这样写?(2)在论赞部分,作者饱含深情地写到“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为什么司马迁对晏子如此尊敬和钦慕,以至于做一个身份低微的马车夫也心甘情愿?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司马迁生平经历,探讨文章中所蕴含的作者的个人情感表达。在司马迁的人生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那就是“李陵之祸”。司马迁因同情李陵而挺身为之辩护,引得汉武帝震怒。最后只得遭受残忍的腐刑。这与管仲和越石父有相似之处。管仲也曾“幽囚受辱”,越石父也曾有“在缧绁中”的遭遇,但他们幸运地遇到了鲍叔牙和晏婴。而司马迁遭遇牢狱之灾时,有没有鲍叔牙和晏婴这样的知己朋友帮助自己呢?没有,当司马迁身陷囹圄时,“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因此,在《管晏列传》中,司马迁极力赞美鲍叔牙和晏婴,正是对自己未遇知己的慨叹,寄托了他深沉的身世之感。这也正是他将管仲与晏婴合传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课堂总结】《管晏列传》选自西汉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卷六十二、列传第二,是春秋中后期齐国政治家管仲和晏婴的合传。司马迁略去了二人的主要事迹,而“论其轶事”。文章着重选取了管鲍之交、晏婴推荐越石父和作者的故事,娓娓动人,天然成趣,于细微处见精神,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爱憎。作者惨遭李陵之祸身受腐刑,平生所交不为一言,故写管鲍之交,写晏婴赎越石父,无不是借以抒发自己的胸怀。【课后作业】以下是两段对于《管晏列传》的评论:1.现代文学家李景星:“《管晏列传》以逸胜。惊天事业,只以轻描淡写之笔出之,如神龙,然露一鳞一爪,而全神皆见,岂非绝大本领!传赞‘是以不论,论其轶事’二句,是全篇用意。”2.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梁启超:“但替两位大政治家作传,用这种走遍锋的观察法,无论如何,我总说是不应该的。因为所选之点太不关痛痒,总不成为正当的好文章。”你同意哪一种看法,为什么?请写一写你的思考,不少于500字。【板书设计】管晏列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