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学课件_第1页
旅游经济学课件_第2页
旅游经济学课件_第3页
旅游经济学课件_第4页
旅游经济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旅遊經濟學導論 1、旅遊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2、旅遊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3、旅遊經濟學的體系結構1、旅遊經濟學的研究對象①“是什麼”:旅遊現象的理解經濟現象?心理現象?社會現象?文化現象?旅遊系統隱匿於更大的社會系統,需要多學科的考察(ClaudeKaspar,1986)性質:是帶有濃厚文化性質的經濟工作,帶有濃厚經濟性質的文化工作(於光遠,1986)文化性與經濟性:旅遊者或目的地的角度1、旅遊經濟學的研究對象②研究對象及含義解析A.考察社會化和商品化了的旅遊活動引發的經濟現象、經濟關係、經濟運行以及經濟影響B.

旅遊活動與旅遊經濟:分工與交易的影響社會生產力發展形成的物質基礎社會發展形成的巨大市場需求出現專門服務機構1、旅遊經濟學的研究對象②研究對象及含義解析C.旅遊經濟運行主體旅遊者利益的最大化:成本和預期旅遊供給廠商利益的最大化政府利益的最大化(含當地居民):長白山為例1、旅遊經濟學的研究對象D.旅遊經濟研究的特殊性a.使用價值獲得的特殊性:人的流動而非物流關聯集約束:轉移了的整體消費時空約束:時空粘性及規模經濟的獨特實現資訊傳遞與品牌建設的重要性資訊流代替物的流動分工越是發達、越是資訊不對稱、越是接近最終消費者的產品市場越需要品牌建設生產的本地化剛性:不可貿易性與不可調整性1、旅遊經濟學的研究對象D.旅遊經濟研究的特殊性b.主體對象物使用上的共用性旅遊吸引物的不可轉移性共用使用權共用、評價與市場定位“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1、旅遊經濟學的研究對象E.旅遊經濟學研究的框架基礎Thurot(1980)國際旅遊的空間模式Lundgren(1982)地區間流動模式Leiper(1990)旅遊系統模型標準的啞鈴模型楊新軍等(2000)多種旅遊空間結構Thurot(1980)模式供給需求國家A國家B國家C(發展中國家)內部滿足的需求(國內旅遊)國家A所產生的由國家B和C滿足的需求(國際旅遊)國家B所產生的由國家A和C滿足的需求(國際旅遊)過渡區過渡區資料來源:Pearce(1989)Touristdevelopmentpp3Lundgren(1982)模式中心城市型旅遊目的地周邊小城市型旅遊目的地Lundgren(1982)模式周邊鄉村型旅遊目的地Lundgren(1982)模式遙遠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借助航空交通到達自然公園—借助地面交通到達自然環境旅遊目的地Leiper(1990)模型環境:社會文化、經濟、技術、自然、政治、法律等出發的旅遊者

返回的旅遊者旅遊通道客源地目的地資料來源:Leiper,1990(略有改動)轉自ChrisCooperetc1999標準的啞鈴模型

旅遊通道

目的地客源地楊新軍等(2000)空間結構輔修跳客源地模式五模式一模式二模式四模式三注:模式一是單一目的地旅遊;模式二是線型旅遊;模式三是基營式旅遊;

模式四是環型旅遊;模式五是鏈式旅遊;2、旅遊經濟學的研究方法①實證分析與規範分析相結合的方法②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③結構主義分析方法3、旅遊經濟學的體系結構①旅遊需求基本理論②旅遊消費行為⑦旅遊產業市場結構⑧旅遊產業市場行為⑨旅遊經濟影響與衡量③旅遊供給基本理論④旅遊目的地競爭⑤旅遊供給與需求的均衡⑥旅遊經濟發展中的政府第三章旅遊供給基本理論一、旅遊供給的概念二、旅遊供給的層次分解三、旅遊供給的影響因素第一節旅遊供給的概念一、旅遊供給的概念(一)概念的理解1、旅遊產品A:旅遊者與旅遊相關供給廠商交換物

旅遊產品B:旅遊者作為生產主體產出的經歷

最大範圍的旅遊產品是旅遊目的地2、旅遊供給主要是服務能力,合成意義的生產能力Sa>DaSb=DbSc<DcSa—Da=XSb—Db=0Sc—Dc=YX+Y=0供求平衡+≠S代表供給;D代表需求;a代表供給大於需求的部門;b代表供給等於需求的部門;c代表供給小於需求的部門;X表示供大於求的數量;Y表示求大於供的數量模型3.1系統供求關係第一節旅遊供給的概念一、旅遊供給的概念(二)旅遊供求的主導關係1.短邊原則2.需求“短邊”下是否應該增加供給?3.需求邊界被突破後供給扮演什麼樣的角色?第一節旅遊供給的概念二、旅遊供給的基本組成1、組成部分①旅遊景區(點)②旅遊交通③住宿設施2、基本特點關聯性空間固定性時間固定性①旅遊景區(點)旅遊景區(點)是旅遊者/遊客的概念:專家還是普通評價?解說系統的重要性旅遊景區(點)是發展旅遊的核心旅遊吸引物是景區核心依託

但需要轉化旅遊景區(點)同樣具有不可移動性

空間共用景點(visitorattractions)概念一個為遊客提供遊覽、消遣、娛樂和受教育的,專門指定和專人經營管理的、長久性的地點(Middledon,1988)景點應該是一個獨立的單位、一個專門的場所、或者是一個有明確界限的、範圍不可太大的區域,交通便利,可以吸引大批的遊人閒暇時來到這裏……景點應該是能夠界定、能夠經營的實體(Swarbrooke,1995)景點(visitorattractions)概念景點應該是有特色活動的地點、場所或集中地,其經營目的是為了吸引旅遊者和當地居民來訪;能夠為遊客提供提供輕鬆愉快的經歷和消遣,使他們度過閒暇時間;按照景點的特點進行管理,儘量發揮其潛在能力,以滿足遊客需求;按照遊客的需要和興趣提供相應的設施和服務;收取(或不收取)門票費用。(Walsh-HeronandStevens,1990)

旅遊景區(點)動/壓力模型旅遊產業發展市場壯大瓶頸轉移旅遊區(點)機遇/動力市場格局變化出境市場發展低組織程度目的地選擇推進旅遊者滿意度壓力經濟轉型核心競爭力面對競爭塑造核心競爭力介入旅遊經營加強競爭管理市場開拓“推陳出新”品牌維持創新統計/人力資源文化創新解說系統建設視覺空間管理與旅行社關係旅遊者監督②旅遊交通交通本身不能成為出遊動機交通可推動目的地成長:成行前提;刺激需求交通對旅遊的影響因素基礎設施、規模及速度、經營性和法規性因素大交通、小交通、區內交通(遊步道為例)

返回

③住宿設施包括向所有類型遊客提供商業性或准商業性過夜設施的所有機構飯店:以建築物、內在設備設施以及管理和服務人員的集合為依託,主要為離開常住地的消費者提供住宿服務為主的組織蘊涵著價值創新的理論基礎家庭旅館(可以深入研究的課題)住宿設施可以成為當地旅遊經濟發展的推進者

返回返回低高相對水準飲食建築美感大堂房間大小服務員的服務水準房間的設備和舒適度床的品質衛生房間安靜程度價格產品或服務的要素創新線1星線2星線2.旅遊供給特點

飯店為例關聯性:模組化引發的誰來串聯?空間的固定性短邊原則與短缺均衡:數量與結構增加了惡性競爭的可能性區位選擇的重要性是否可以考慮近域交通替代的方法時間固定性:收益管理(yieldmanagement)價格還是數量調整?price第二節旅遊供給的層次分解供給概念與旅遊供給概念現存制度現有技術現有價格現有資源旅遊供給的分解問題無效旅遊供給邊界旅遊供給有效旅遊供給替代旅遊供給滯存旅遊供給非意願滯存旅遊供給意願滯存旅遊供給實現的旅遊供給(銷售)滯存旅遊供給/潛在旅遊供給現實旅遊供給潛在旅遊供給第二節旅遊供給的層次分解供求層次分解的意義供給不等於銷售替代供給實現的非穩定性無效供給退出困難成為削價競爭的根源之一第三節旅遊供給影響因素一、生產函數、供給函數、旅遊供給函數固定比例生產函數Y=F(X1,X2)=min{X1,X2}線性生產函數Y=F(X1,X2)=X1+X2

柯布—道格拉斯函數Y=F(X1,X2)=AX1αX2β

X1表示勞動投入L;X2表示資本投入K;A=1;α+β=1利潤最大化MaxP·Y-R·X(X,Y)≥0S.t.F(X)≥Y第三節旅遊供給影響因素旅遊供給函數的推導短期旅遊生產函數為F(K,L)=CK0.25L0.25Attraction0.50

F(K,L)=(C·Attraction0.50)K0.25L0.25F(K,L)=CA·K0.25L0.25…………式3.1

利潤∏=P·F(K,L)-R1K-R2L-R=P·CA·K0.25L0.25-R1K-R2L-R…………式3.2

第三節旅遊供給影響因素(P·CA·K-0.75L0.25/4)=R1………式3.3(P·CA·K0.25L-0.75/4)=R2………式3.4K/L=R2/R1………………式3.5K*=[(CA·P/4)]2/(R11.50·R20.50)

L*=[(CA·P/4)]2/(R10.50·R21.50

)短期供給函數Y=[(CA)2·P/4]/

簡單旅遊供給函數:Y=K·P第三節旅遊供給影響因素二、旅遊供給規律供給與價格:長期與短期供給曲線移動供給彈性旅遊產品價格旅遊供給量圖3.5旅遊供給曲線短期供給曲線長期供給曲線AB價格數量圖3.6旅遊供給與價格數量價格圖3.7旅遊供給與價格第三節旅遊供給影響因素三、影響旅遊供給的因素旅遊吸引物因素經濟因素政策因素管理和服務因素科技因素預期因素第四章旅遊目的地競爭

第一節旅遊目的地引力模型第二節旅遊目的地生命週期第三節旅遊目的地容量第一節旅遊目的地引力模型一、目的地空間相互關係二、旅遊目的地引力模型引力模型旅遊吸引力三層次說三、景區體制突破的競爭假說(作業分析討論)一、目的地空間相互關係

空間關係主要是指在一定的區域範圍內,該目的地在所在區域的旅遊需求分享格局中之位置補充關係不同類型的旅遊目的地間時間約束預算約束效用最大化和邊際效用遞減競爭關係

同一類型的旅遊目的地間旅遊地空間競爭研究說明:旅遊地空間競爭研究回顧1.張淩雲(1989)從目的地交叉彈性分析空間競爭2.保繼剛、梁飛勇(1991)對濱海沙灘旅遊資源開發進行了空間競爭分析3.保繼剛、彭華(1995)以皖南三大名山為例研究了名山旅遊地間的空間競爭關係4.保繼剛(1995)以雲南路南大小石林與乃古石林為例研究了喀斯特景觀旅遊地空間競爭關係說明:旅遊地空間競爭研究回顧5.王衍用(1993,1999)先後提出“熱影區”、“陰影區”概念6.許春曉(1993)研究旅遊資源非優區時提出“遮罩”概念,並力圖對主要要素和機制做綜合反映7.許春曉(2001)歸納了遮罩類型:要素遮罩、資源遮罩、區位遮罩、條件遮罩、事故遮罩;並構建了絕對和相對遮罩指數模型返回前頁引力模型1.源自牛頓萬有引力定律2.首先被用於零售場所定位引力模型3.Crampon(1966)旅遊地引力模型Tij客源地i與目的地j間旅遊流量Pi客源地i的人口計量(規模等)Ai為目的地j吸引力計量Dij客源地i與目的地j間距離G、b為經驗參數

引力模型

返回4.以Crampon(1966)為基本模型的兩地競爭力比較(1)存在距離衰減規律(distance-decay)(2)假設前提:旅遊者可以獲得足夠的有關可選目的地的相關資訊,不存在競爭目的地之間的資訊差異資訊差異與Middleton(1999)”刺激----反應”模型旅遊吸引力三層次說1.旅遊資源與旅遊吸引物的區別2.旅遊吸引力是消費者指向的動態概念針對性、主體性、變動性3.旅遊吸引力的三層次主體吸引力:旅遊景區(primaryproducts)輔助吸引力:其他設施及服務secondaryproducts整體吸引力:形成幾個推斷(見下頁)說明:旅遊資源問題的研究回顧①國外學術界:touristattraction;tourism

resource;touristresource②國內的研究旅遊資源的概念圍繞旅遊資源展開的研究旅遊資源的概念達16種以上Ⅰ類:凡是對旅遊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因素、社會因素或其他任何因素,都可以構成旅遊資源;Ⅱ類:是指在自然和人類社會中能夠激發旅遊者旅遊動機並進行旅遊活動,為旅遊業所利用並能產生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的客體圍繞旅遊資源展開的研究陳健昌、保繼剛(1988)指出旅遊資源評價是為大眾旅遊服務的,歸納出旅遊資源個體之間正負兩種近鄰效應;王衍用(1993;1999)更是將這種效應發展成為“陰影區理論”;

厲新建、張蕾(1999)提出從自身優勢、綜合優勢、比較優勢三方面認識旅遊資源優勢;保繼剛、唐新民(1988)指出根據旅遊資源、區位條件和區域經濟發展背景來擬定區域旅遊發展戰略;陳傳康、劉振禮(1990)指出旅遊資源概念中不應強調須產生經濟價值或產生經濟和社會效益;

圍繞旅遊資源展開的研究保繼剛(1992)指出轉向賣方市場時,資源開發要考慮旅遊者需求,避免“專家”、“領導”決策失誤;李濤(1993)認為旅遊資源不可移動性觀點是以偏概全;劉振禮(1994)重申了資源不可移動的觀點,並指出資源可移動觀點對實踐無意;許春曉(1995;1996)探討了旅遊資源非優區突變與適度開發的問題;尹澤生、宋關福(1995)指出旅遊資源開發環境評價與旅遊資源評價、旅遊資源個體與旅遊資源系統間的差別

圍繞旅遊資源展開的研究楊振之(1997)認為“旅遊資源”是旅遊地資源、旅遊服務及其設施、旅遊客源市場三大要素構成有機系統;林紅(1998)從系統論角度進行了反駁;張淩雲(1999)強調兩個旅遊地的競爭實質是旅遊產品而不是旅遊資源之間的競爭;葉伯平(1999)指出旅遊資源除吸引物(核心)外還應含保障旅遊活動正常運行的各種條件和因素;張輝、厲新建、秦宇(2000)認為發展旅遊經濟需要重視“旅遊地資源”概念。

圍繞旅遊資源展開的研究李海瑞(1995)、宋家增(1995)、申葆嘉(1995)等人提出旅遊資源不等於旅遊產品的觀念;孟鴻雁(1995)提出“地域原生旅遊資源”的概念;盧雲亭(1995)提出“旅遊產業資源”的概念;劉德謙(1995)提出“地理資源(或原有的目的物資源)”的概念

返回上頁資源優勢與經濟優勢的轉換(廣度數量型)新資源的角度資源開發產品開發品牌化角度(深度品質型)資源優勢產品優勢經濟優勢層次三層次二層次一管理服務組合市場關聯配套基礎條件等吸引力三層次說形成的推斷1.主體吸引力與輔助吸引力相互影響構成整體吸引力:過分強調主體吸引力的表現和危害2.旅遊經濟發展應該從“六要素”向目的地整體意義上的“路徑回歸”:大旅遊3.目的地發展創新三階段論:景區(點)創新、

配套設施及服務創新、組織管理制度創新

跳轉配套創新開發創新主要創新率流動階段轉換階段轉換階段圖4.2目的地創新動態模型組織管理制度創新三、旅遊景區體制突破的競爭假說(一)體制突破現象的典型……兩權分離(二)原因旅遊景區構築目的地發展基礎動力旅遊者地域非線型選擇導致的競爭廣域性經濟轉軌過程中改革導致的競爭激烈性激勵不足問題:景區區位特點與傳統選拔方式第二節旅遊目的地生命週期一、旅遊目的地生命週期理論的發展1.爭論與發展Gilbert(1939)、ChristallerW(1963)、Stansfield(1978)、Plog(1973)、Doxey(1975)—憤怒指數關鍵是找到影響這種變化的內因;生命週期可以用於不同的境況:產品或旅遊地involvmentexploration·······旅遊者人數developmentconsolidationstagnationrejuvenationdecline旅遊地生命週期的一種解析1.驗證旅遊地生命週期Hovinen(1981,1982)對賓西法尼亞Lancaster的研究指出,旅遊地的生命週期與其區位、資源多樣性和規劃有效性密切相關;Meyer-Arendt(1985)對路易斯安那的研究則把旅遊地生命週期與自然環境作用、休憩開發密度聯繫起來;CooperandJackson(1989)對男人島(IsleofMan)的研究表明旅遊地生命週期理論為旅遊地發展和市場開拓提供了良好的描述工具,並指出旅遊地生命週期與旅遊地經營者的決策以及旅遊地的環境因素有關;Getz(1992)對尼亞加拉瀑布的研究則指出旅遊地生命週期與旅遊規劃之間的潛在關係;Smith(1992)對帕塔雅[泰國]生命週期作了研究,並提出了一個當代海濱度假地的八階段模型,該模型主要強調了度假地的結構,也考慮的旅遊者特徵、當地居民態度、產業和投資特徵、環境影響以及政府干預的因素。Butler(1980)模型還被用於評估目的地發展對當地企業家能力(entrepreneurship)的影響(Dinn,1992)以及對當地的正式部門(formalsector)和非正式部門(informalsector)的結構性和空間性差異方面的影響(KermathandThomas,1992),作為一個概念性框架,該模型還被用於分析公司戰略(Debbage,1990)、外部事件(diBenedettoandBojanic,1993)、政府機構行為及其與跨國公司間相互關係(Ioannides,1992)對目的地發展的影響。2.質疑旅遊地生命週期對旅遊地生命週期理論的質疑主要包括五個方面:旅遊地發展的單一模型的可行性問題、承載力和產品生命週期的概念局限性、當用於旅遊目的地時生命週期模型的概念性局限、旅遊地生命週期概念缺乏經驗支持、生命週期概念在規劃實踐應用中的局限性。承載力的限制受自然、社會、經濟等多種因素影響,而且每個人對目的地承載力的感知是不同的,同一個旅遊者在不同時間裏對同一目的地承載力感知亦不同。旅遊者與當地居民、旅遊經營者與資源保護管理論者對承載力的感知亦有差異。Haywood(1986,1992)認為旅遊地生命週期模型沒有考慮漸進的、持續的變化,也不能反映目的地間的競爭、社團或當地社區的戰略、導致經濟輕微衰退的條件、境況性因素等的影響。Choy(1992)指出模型沒有考慮產品特性變化的影響。Pearce、MoscardoandRoss(1991)指出Butler(1980)模型無法區分各個階段;CooperandJackson(1989)認為對這些階段的事後認定遠比預測更容易Haywood(1986)指出了六個主要問題:分析的區域究竟是旅遊點還是城鎮或者地區、相關的細分市場(這些細分市場可能有不同的生命週期)、週期曲線的形狀、具體階段的確認、衡量的標準是旅遊者人數還是床夜數或者花費水準還是利潤、分析的時段如何確定。

3.進一步研究的主題模型的主要潛力不在預測而在於其對發展過程的描述和分析。還指出了進一步研究的主題。Haywood(1992)認為應該對競爭性目的地間企業進入和存在模式進行長期研究;Debbage(1992)認為應該對企業的競爭戰略進行分析;Bianchi(1994)、KermathandThomas(1992)認為應該研究目的地企業反應的變化;King(1994)指出應該對目的地的界定、發展模式和類型進行研究involvmentexploration·······旅遊者人數developmentconsolidationstagnationrejuvenationdecline圖4.4旅遊地生命週期六階段說(Butler,1980)一、旅遊目的地生命週期理論的發展2.Butler的六階段說(1)探索階段沒什麼銷售管道,少量旅遊者,naturelover,喜冒險被自然、文化或歷史所自然吸引,沒專門的設施,旅遊相關供給廠商很少,基本無競爭,旅遊者更喜貼近自然和原始風味,多為非正式部門一、旅遊目的地生命週期理論的發展2.Butler的六階段說(1)探索階段非正式部門是指那些為遊客服務的飲食或紀念品銷售活動,分散經營、缺乏組織,並且經常處於當地有關部門的有效管理之外的數量眾多的小商販;正式部門是指在有關部門有效管理下的旅遊服務行業,這些部門多處在大都市、經濟中心或一些度假地;兩者有互相重疊部分,主要與遊客分佈有關:正式多國外遊客;非正式多國內遊客;重疊則多國外漫遊者及國內高收入階層一、旅遊目的地生命週期理論的發展2.Butler的六階段說(2)參與階段近冒險型旅遊者、希望保持自然,並享受好的飯店等設施;飯店、餐館、娛樂設施等開始出現,市場範圍基本確定,季節性開始出現;政府改善交通,強化了促銷、拓展其分銷管道、使潛在旅遊者獲得目的地資訊。一、旅遊目的地生命週期理論的發展2.Butler的六階段說(3)發展階段消費能力下降,人數仍上升;旺季超過當地居民,中間型旅遊者成主流可進入性顯著改善,迎合旅遊者的商業氣息越來越濃,出現粗製濫造的紀念品;外來資本控制了供給一、旅遊目的地生命週期理論的發展2.Butler的六階段說(4)鞏固階段旅遊者增長速度下降但仍在增長外來資本進一步控制供給,目的地對旅遊依賴度很高(5)停滯階段到訪者多為低階層,重訪率高,停留時間短,花費少,目的地成本壓力很大幾乎無新商機,供給廠商數量穩定,競爭非常激烈一、旅遊目的地生命週期理論的發展2.Butler的六階段說(6)後停滯階段維持復興衰敗遊客的需要、期望和價格敏感度交通供給廠商、旅行社等影響新目的地開發旅遊地生命週期旅遊替代品發展政府干預和立法機構影響反對旅遊開發的團體(如環境保護主義者)異議圖4.8旅遊地生命週期影響因素(Haywood,1986)現有目的地競爭第二節旅遊目的地生命週期二、生命週期與形象時滯表現與實踐指導意義遊客性質:冒險型、近冒險型、中間型、近依賴型、依賴型富民到富地方的過程近冒險型中間型近依賴型資料來源:普洛格研究中心(轉引自張廣瑞等[譯],2001)依賴型冒險型圖4.9心理細分類型正態分佈遊客花費經歷品質遊客數量成長穩定衰退特徵值時間推移圖4.10

遊客密度與形象時滯(Plog,1998)第三節旅遊目的地容量一、旅遊容量體系影響目的地可持續發展重要因素:旅遊容量旅遊發展需要一定的合意條件合意程度會隨著時間、規劃、管理方式而變化合意條件可通過戰略管理來保證旅遊容量應該滿足的條件至少有三自然生態、旅遊者、當地社區第三節旅遊目的地容量一、旅遊容量體系自然生態:不過度利用以保證自我更替能力旅遊者:考慮旅遊經歷品質,保證滿意度當地社區:所得利益與所付出代價保持恰當旅遊容量體系的基本構成旅遊生態容量旅遊物質容量旅遊社會容量第三節旅遊目的地容量旅遊容量體系的基本構成旅遊生態容量:一定時間內旅遊地域自然生態環

境不致退化前提下可容納的最大旅遊活動量與使用方式、使用時空分佈、環境意識等相關旅遊物質容量:每個遊人的空間要求與特定資源

或旅遊設施之間的比例關係旅遊社會容量:可從旅遊者和當地居民兩個角度

進行分析第三節旅遊目的地容量旅遊社會容量基於旅遊者的特徵空間利用度增大、人均佔有減少,滿意度降低不同的旅遊活動方式和遊憩地空間佈局的影響與旅遊地發展階段、功能、遊客技能有關與遊客的經濟文化背景和心理類型有關第三節旅遊目的地容量旅遊社會容量基於當地居民的特徵(Doxey,1975)興奮階段淡漠階段惱怒階段敵意階段妥協階段第三節旅遊目的地容量二、旅遊容量管理基本原則(Pigram,1990)建築特色和風格與目的地區域文化遺產和環境協調要致力於維護和提升當地資源的品質遊客服務設施開發應宏揚當地文化遺產和環境資源旅遊發展應以提高當地社區生活品質為前提和歸宿

(宏村為例)第三節旅遊目的地容量二、旅遊容量管理基本原則的引申旅遊發展目標應與當地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協調需根據環境變化而對優先考慮群體和目標進行修正相關概念:可替代旅遊/生態旅遊/可持續旅遊要避免走極端,即“可持續旅遊好”“大眾旅遊不好”“可持續的發展是在滿足現代人需求的同時,又不妨礙下一代人滿足他們需求的發展”

(展開理解)第五章旅遊供給與需求的均衡第一節旅遊供求矛盾的市場均衡第二節旅遊供求矛盾的制度均衡

供求矛盾

供求相等旅遊需要意願性潛在旅遊需求非意願潛在旅遊需求強制替代旅遊需求符合意願的旅遊需求現實旅遊需求總潛在旅遊需求實現旅遊需求(購買)無效旅遊需求無效旅遊供給邊界旅遊供給有效旅遊供給替代旅遊供給滯存旅遊供給現實旅遊供給非意願滯存旅遊供給意願滯存旅遊供給實現的旅遊供給(銷售)滯存旅遊供給/潛在旅遊供給潛在旅遊供給第一節旅遊供求矛盾的市場均衡一、旅遊供求矛盾的表現1.數量矛盾:接待能力與旅遊總人次數2.時間矛盾:供給常年性與需求時間性3.空間矛盾:不可貿易性與冷熱點分佈不均4.結構矛盾:類型、檔次、品質等方面第一節旅遊供求矛盾的市場均衡二、旅遊供求矛盾的價格調節供給過剩供給短缺第一節旅遊供求矛盾的市場均衡二、旅遊供求矛盾的價格調節供給過剩供給短缺圖5.2旅遊供求均衡過程第一節旅遊供求矛盾的市場均衡二、旅遊供求矛盾的價格調節數量價格需求D2供給需求D1P2P1第一節旅遊供求矛盾的市場均衡二、旅遊供求矛盾的價格調節需求D1數量價格供給1P2P1供給2需求D2P3第二節旅遊供求矛盾的制度均衡一、旅遊供求矛盾的制度性成因

張輝、厲新建(2000)技術性成因:所有不同國家、不同社會制度、不同社會生產力水準下所共有的一般性矛盾價格調節制度性成因:由於不同國家的文化、體制、政策、轉軌方式、發展戰略等因素導致的矛盾解釋如下:發展道路決定了旅遊供給因波動而存在“需求空隙”轉軌導致中央與地方的博弈及產權扭曲下的“個人需求產業化”特殊閒暇時間安排下的“同步性震盪”“排浪式消費”第二節旅遊供求矛盾的制度均衡二、制度性供求矛盾的基本對策改善閒暇時間總量和分配touristauthority加快產權制度改革,形成有效供求均衡機制降低供求不相遇導致的配額機制效率,著力目的地整體形象促銷稅收政策的調節增加高峰時期彈性旅遊供給數量換品質現象第二節旅遊供求矛盾的制度均衡二、制度性供求矛盾的基本對策關於家庭旅館國外很流行,且被提升到可持續發展高度認SmithVL(1998)指出要注意:家庭旅館主人多有殷實豐厚家底,旅遊經營為補充性收入主人與客人沒有語言、文化方面障礙利用自己所在組織或某個預定網路促銷都有一套建築規範和衛生標準第二節旅遊供求矛盾的制度均衡三、政府價格控制與旅遊供求基本原理最高限價對供求均衡的影響注意:供求自然均衡時總剩餘最大

(詳細請參照相關的經濟學教材)最低限價對供求均衡的影響最低限價的可行性分析詳見下頁第二節旅遊供求矛盾的制度均衡三、政府價格控制與旅遊供求基本原理最低限價的可行性分析理論基礎是社會平均成本;限制了成本優勢價格競爭是對重複建設的自我調整;“優生比優育更重要”(鄒統釺,2002)與“尋租”的內在激勵激烈競爭與份額改變的機會主義行為降價是否有益:降價導致結果的變動(數學)分析假設原價格為P,銷售量為Q,企業的成本C不變,降價率為α,由降價引起的需求變動率為β,降價後的利潤為π’,利潤增量以Δπ表示,則π’=[P(1-α)-C]×Q(1+β)

=Q[P(1-α)(1+β)-C(1+β)]Δπ=π-π’=Q[P(β-α-α·β)-C·β]。若1-(α/β)-α>C/P,則Δπ>0;利潤增加若1-(α/β)-α=C/P,則Δπ=0;利潤不變若1-(α/β)-α<C/P,則Δπ<0;利潤減少

結果:利潤變動趨勢不確定假設成本下降為C’=C-ΔC,若需求不變,則

π’=[P-ΔC)-(C-ΔC)]×Q=π;若需求變動率為β,則利潤增加π’=[P-ΔC)-(C-ΔC)]×Q(1+β)

=π(1+β)

結果:利潤不變或增加如果成本不變,降價率為α,由降價引起的需求變動率為β,原總收益V=P·Q,變動後總收益V’=P(1-α)×Q(1+β)ΔV=V’-V=P(1-α)×Q(1+β)-P·Q

=P·Q(β-α-α·β)若β/α>(1+β),則ΔV>0;總收益增加若β/α=(1+β),則ΔV=0;總收益不變若β/α<(1+β),則ΔV<0;總收益減少

結果:總收益變動趨勢不確定如果成本下降為C’=C-ΔC,若需求不變,則V’=(P-ΔC)×Q=V-ΔC·Q若需求變動率為β,則V’=(P-ΔC)×Q(1+β)

ΔV=Q(P·β-ΔC-ΔC·β)若β>ΔC/(P-ΔC),總收益增加若β=ΔC/(P-ΔC),總收益不變若β<ΔC/(P-ΔC),總收益減少

結果:總收益變動趨勢不確定第二節旅遊供求矛盾的制度均衡政府治理削價競爭的重點加大對價格競爭導致的壟斷的規制深化產權改革,促使企業成為理性市場主體

兩權分離後的經理控制了企業卻不必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產權約束可弱化消費者行為約束,卻不能弱化技術約束

進一步的瞭解可以參閱張維迎、馬捷(1999)《經濟研究》(1999.6)第六章旅遊經濟發展中的政府

第一節旅遊經濟發展模式與戰略第二節產業規制與政府主導第一節旅遊經濟發展模式與戰略一、旅遊經濟發展模式(一)模式的界定和特點1.是對不同經濟發展類型的整體把握2.是對多因素影響的運行機制的系統把握3.是理論加工後的範式而非直白描述第一節旅遊經濟發展模式與戰略(一)模式的界定和特點特點:

1.概括性

2.階段性

3.相對穩定性

4.可借鑒性第一節旅遊經濟發展模式與戰略(二)旅遊經濟發展模式1.旅遊經濟與國民經濟的總體關係超前型與滯後型2.旅遊經濟演進進程推進型與延伸型3.旅遊產業成長的協調機制市場型與政府型第一節旅遊經濟發展模式與戰略二、旅遊經濟發展戰略(一)概念與特徵以分析旅遊經濟發展的各種因素與條件為基礎,從關係全局各方面出發,制定在較長時期旅遊經濟發展所要達到的目標、重點及措施的總稱

1.發展新基礎上的新要求

2.實現世界旅遊強國目標的要求

3.旅遊經濟活動的內在要求第一節旅遊經濟發展模式與戰略(二)制定旅遊經濟發展戰略的原則1.階段性原則非常規、過渡、常規競爭性階段2.城市中心原則原因和注意點3.可持續發展原則4.中國特色原則第一節旅遊經濟發展模式與戰略(三)旅遊經濟發展戰略的主要內容1.戰略目標增長速度、規模、地位、效益目標2.戰略重點交通特別航空港建設、區域佈局等3.戰略佈局生產要素空間分佈等4.戰略措施中心內容是旅遊產業政策第一節旅遊經濟發展模式與戰略(四)未來20年中國旅遊經濟發展戰略

1.基礎階段(2000-2005)

2.提升階段(2006-2010)

3.強化階段(2011-2015)

4.完善階段(2016-2020)基礎階段(2000-2005)目標

到2005年接待海外旅遊者11200-12000萬人次,年均增長6%-8%,其中入境過夜旅遊者4380-4800萬人次,年均增長7%-9%,國際旅遊業創匯240-260億美元,年均增長8%-10%,國內旅遊者11-11.5億人次,年均增長8%-9%,國內旅遊收入5350-5850億元,年均增長11%-13%,旅遊業總體產出為7340—8000億元,相當於全國GDP的5.5-6.0%。

提升階段(2006-2010)目標

到2010年,接待入境旅遊者14300-17200萬人次,年均增長5%-7%,其中入境過夜旅遊者5860-7000萬人次,年均增長6%-8%,國際旅遊業創匯320-380億美元,年均增長6%-8%,國內旅遊者15-17億人次,年均增長7%-8%,國內旅遊收入8600-10300億元,年均增長10%-12%,旅遊業總產出為11250-13450億元,相當於全國GDP的6.1-7.3%。強化階段(2011-2015)目標

到2015年,接待入境旅遊這17400­-23000萬人次,年均增長4%-6%;其中入境過夜旅遊者7500-9900萬人次,年均增長5%­-7%。國際旅遊創匯430-560億美元,年均增長6%-8%。國內旅遊者21-25億人次,年均增長7%-8%。國內旅遊收入13900-18300億元,年均增長10%-12%。旅遊業總產出為17500-23000億元,相當於全國GDP的6.6%-8.9%。完善階段(2016-2020)目標

到2020年,接待海外旅遊者21000-30000萬人次,年均增長4%-6%;其中入境過夜旅遊者9500-13900萬人次,年均增長5%-7%,國際旅遊業創匯580-820億美元,年均增長6%-8%,國內旅遊者29-36億人次,年均增長7%-8%,國內旅遊收入20400-29300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長8%-10%,旅遊業總產出為25000-36000億元,相當於全國GDP的7.9%-11.4%。第二節產業規制與政府主導一、旅遊產業的界定與產業規制(一)旅遊產業的界定1.TomasLeaDavison:“旅遊真是產業嗎?”不符合傳統的產業界定標準;贏得更廣泛影響方面更加困難;應用傳統測算方法而導致低估了旅遊現象的規模、影響和好處2.判斷:旅遊產業是構成旅遊經濟的供給主體第二節產業規制與政府主導(二)政府規制1.市場不是萬能的2.政府規制:針對產業的約束和干預;3.詳細定義:政府或社會為實現某些社會經濟目標而對市場經濟中的經濟主體作出的各種直接和間接的具有法律或准法律約束力的限制、約束、規範,及由此引發的政府或社會為督促產業經濟主體獲得符合這些限制、約束和規範而採取的行動和措施。第二節產業規制與政府主導(二)政府規制4.政府規制的分類:法律規制、行政規制5.法律規範:缺《旅遊法》;現實選擇是充分利用現有政策規範作為管理依據;先制定一些行業性法規6.行政規制:是重要方面;建立市場規則和維持市場秩序所必須的;關鍵是改變行政資源的運用方式第二節產業規制與政府主導(三)旅遊行業管理1.旅遊行業管理:簡言之,管理旅遊市場,培育旅遊市場機制,建立旅遊市場規則,維護旅遊市場秩序。詳細而言:運用規劃、法律、政策,引導市場趨勢,建立市場規則,進而協調、監督、維護市場秩序,規範企業行為,維護旅遊者利益,為旅遊經濟快速、健康、持續發展樹立良好形象,創造良好的經營環境。第二節產業規制與政府主導(三)旅遊行業管理2.理想主體:政府行業管理機關,法規和政策為主,調控和干預性管理;行業管理組織,協調服務為主,自主協調的行業管理,下分半官方(推動性管理)和純民間(自律性管理)。3.我國旅遊行業協會具有濃厚的“行政”“官辦”色彩4.管理基礎的脆弱性:權威、體系、“全求人”5.政府以行政手段為主,行業組織以服務為主第二節產業規制與政府主導(三)旅遊行業管理6.主要工作內容:

引導市場和維持市場秩序(基礎性、主體性的)

行業服務(外延性的)

行業協調(發展性的)

跳轉引導市場和維持市場秩序

返回通過產業政策和可能的經濟杠杆調節市場供求如1995年開始的旅行社品質保證金制度運用國家法規和行業性法規建立市場規則國家性法規只有《旅行社管理條例》,其他多行業性法規,如《旅遊規劃通則》行業服務

返回組織行業性的市場促銷,提高競爭力中心職能的階段性轉變:建設發展、管理規範、宣傳促銷增設海外辦事處和地方的促銷會、說明會行業協調

返回加強行業的國際關係,建立國際合作體系企業與企業間、國家與國家間的競爭經濟一體化和區域化下的旅遊區域聯合歐洲旅遊合作委員會、東盟旅遊年瑪雅文化、絲綢之路等專案第二節產業規制與政府主導二、政府主導(一)政府主導的關鍵領域

維護旅遊市場交易秩序提供包括目的地形象建設為主的公共產品解決外部性以對旅遊相關供給廠商提供創新保護改善資訊不對稱以保護旅遊者權益維護旅遊市場交易秩序

返回轉軌時期特點:市場機制不完善下的秩序混亂進入資格和程式、動機、競爭規則缺乏、競爭不公平天然的市場派與市場化的旅遊企業“全球化的進展使孤立於重視市場作用潮流的經濟運行變得困難起來”(一柳良雄、細穀祐二,2002)“國家及其代理人是唯一可以可以合法地強制他人做什麼的組織”(斯蒂格利茨,2002)提供公共產品

返回公共產品具有消費非排他性和供給的非選擇性個別企業很難對公共產品生產起決定性作用除非個別企業生產規模可達到寡占地位或者公共產品自身生產規模很小從而供給成本很低所以個別廠商無法獨立完成“做蛋糕”的任務而且即便做了也無法獲得“切蛋糕”的優先權存在小企業“剝削”大企業現象提供創新保護

返回突出表現在旅行社行業壟斷利潤以保護為前提“先鋒企業”與“跟進企業”供給同類產品的時滯資訊化縮短了這個時滯“跟進企業”可以輕鬆獲得“生產、銷售、經營什麼可以獲得成功”、“改善哪里可以生產更好的產品”等方面的資訊獲得更多的後進成本優勢和品質優勢“裝配型產品”的模組化生產特徵:材料的公共性解決案例:PATA湄公河旅遊產品創新評獎等改善資訊不對稱保護旅遊者資訊不對稱可能導致市場中的“逆淘汰”買者對賣者資訊發佈中的欺騙性資訊缺乏完備的判斷能力即便在形成中形成判定但不具有改變合同的能力高素質旅遊企業與低素質旅遊企業同時存在風險中性旅遊者會降低對市場品質的判斷只願意支付平均價格從而使優質產品退出市場,降低整個旅遊市場的品質,導致市場需求萎縮第二節產業規制與政府主導二、政府主導(二)政府失靈與公私合作夥伴關係政府失靈源自資訊的極大豐富,政府可能“需要處理無論資訊技術如何發展都處理不過來的資訊”政府管制客觀上存在產生“尋租行為”的可能性政府規制決策過程的秘密主義也可能形成“租金”特殊利益集團可支付有競爭力的“租金”獲得合宜的規制(包括“寧要傻兒子,不要俊女婿”)第二節產業規制與政府主導二、政府主導(二)政府失靈與公私合作夥伴關係特殊利益集團可支付有競爭力的“租金”獲得合宜的規制(包括“寧要傻兒子,不要俊女婿”)解決方法包括:採取招投標制度、委託政府部分活動以提升政府公共成果(如行銷活動、如大型活動的市場化運作)第七章旅遊產業市場結構第一節旅遊產業組織研究對象第二節旅遊產業的市場結構第一節旅遊產業組織研究對象一、產業組織理論發展進程亞當·斯密提出市場自發調節自由競爭以及該條件下廠商的市場行為1890年馬歇爾《經濟學原理》中提出的組織概念以解釋收益規模遞增現象;“馬歇爾衝突”1933年羅賓遜夫人和張伯倫提出了壟斷競爭理論,尤其張伯倫提出了壟斷競爭和寡頭壟斷,為現代產業組織理論的市場結構分析奠定了基礎第一節旅遊產業組織研究對象一、產業組織理論發展進程後出現了哈佛學派和芝加哥學派哈佛學派最主要的貢獻是建立了完整的產業組織理論體系——SCP範式:市場結構決定企業市場行為,市場行為又決定市場運行績效;為獲得理想績效,最重要的是通過產業組織政策調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場結構所以又被稱為“結構主義學派”第一節旅遊產業組織研究對象一、產業組織理論發展進程20世紀60年代發展起了芝加哥學派該學派認為,只要不存在政府的進入規制,即使市場中存在壟斷勢力也能實現競爭均衡高利潤率不一定是壟斷定價的結果,完全可能是高效率的結果因此,不應該分拆大企業第一節旅遊產業組織研究對象一、產業組織理論發展進程鮑莫爾等發展出可競爭理論,特定的市場結構不一定產生特定的市場績效只要保持市場進入的自由、不存在特別的進出市場成本,就無須在市場上存在眾多競爭企業,潛在的競爭壓力會迫使任何市場結構條件下的企業採取競爭行為超額利潤會吸引進入;低效率同樣導致進入行為第一節旅遊產業組織研究對象一、產業組織理論發展進程JosephBowring1986年創二元競爭市場結構理論認為企業可以劃分為核心廠商和週邊廠商競爭二元,核心廠商所獲得的利潤高於週邊廠商的利潤,利潤率不是同一;這一點與飯店地域自然分割特性下的利潤率非平均化過程非常巧合劃分為二元結構與旅行社“大型旅遊批發商主導、小型旅遊零售商依附,大中小共生”吻合第一節旅遊產業組織研究對象二、旅遊產業組織研究所謂產業組織通常是同一產業內的組織或市場關係,產業指一組具有較高替代率的產品的企業的集合。常將旅遊產品視為整體來看待,但相關供給廠商所提供的產品與服務之間不存在高度替代關係第一節旅遊產業組織研究對象二、旅遊產業組織研究分析旅遊產業結構及高度化的意義值得懷疑,但旅遊經濟有高度化問題;需要對旅遊經濟各個組成部分分別加以研究還需要重視政府在其中的作用(見下圖)市場績效市場結構市場行為行政力量圖7.1SCP分析框架的改良資料來源:根據孫天琦(2001)修改第二節旅遊產業的市場結構一、市場集中度(一)市場集中度的衡量1.市場集中度表示的是特定產業或市場中,買者或賣者所具有的相對規模結構的指標2.分買方集中度和賣方集中度3.決定集中度的因素有:企業規模和市場容量4.容量既定則規模大集中度高;容量縮小或不變,集中度會提高,容量擴大也可能提高集中度第二節旅遊產業的市場結構一、市場集中度(二)旅行社的市場集中度一般通過旅行社組團量或經營收入來衡量:德、意我國則以旅行社在整個入境接待中所占份額分析:以“老三家”為例“產業產權”的邏輯思路:我國旅行社集中度因遊說而降低第二節旅遊產業的市場結構一、市場集中度(二)旅行社的市場集中度需要注意的是:從行業集中度中反映不出其餘企業的規模分佈情況;如果用於國際比較,則n取值不同可能導致市場集中度高低判斷的不穩定第二節旅遊產業的市場結構(三)飯店的市場集中度飯店的固有特點使得有意義的集中度是地域性的而非行業性的但這種集中度又與旅遊經濟發展的內在規律和投資風險分散原則沒有形成壟斷利潤,反而深受其苦;正通過資產置換的方式達到網路化展布和發展第二節旅遊產業的市場結構二、產品差異化(一)產品差異化對市場結構的影響差別化是有效的非價格競爭;前提是旅遊者必須能感受到差異產品差異化通過市場集中度影響市場結構產品差異化通過進入壁壘影響市場結構創造產品差異的途徑與品牌化發展思路第二節旅遊產業的市場結構(二)旅行社產品的差異化目的地模組化、非處理介面的基礎產品越來越豐富這些基礎產品具有非排他性的特點解決途徑:政府的創新保護資訊差異化(資訊捕捉與資訊處理)旅行社產品的企業品牌依託化發展(以大米為例)第二節旅遊產業的市場結構(三)飯店產品的差異化宏觀意義的差異化:特色化、主題化發展飯店:主要服務功能是提供住宿服務主體是離開常住地的消費者以住宿服務為主的整體解決方案飯店價值創新(見第3章)返回低高相對水準飲食建築美感大堂房間大小服務員的服務水準房間的設備和舒適度床的品質衛生房間安靜程度價格產品或服務的要素創新線1星線2星線第二節旅遊產業的市場結構三、進入壁壘和退出壁壘(一)進入壁壘和退出壁壘的類別考察在位企業與新進入企業之間的競爭關係及反映的市場結構調整與變化進入壁壘:在位旅遊企業對準備進入或正在進入的新企業的比較優勢新企業進入旅遊產業所遇到的障礙因素第二節旅遊產業的市場結構(一)進入壁壘和退出壁壘的類別進入壁壘形成原因由規模經濟形成的進入壁壘產品差異化形成的進入壁壘政策和制度形成的進入壁壘策略性阻止進入形成的進入壁壘(可置信威脅?)第二節旅遊產業的市場結構(一)進入壁壘和退出壁壘的類別退出壁壘同樣會影響進入:高則進入動機則弱,地則容易“打了就跑”退出壁壘的形成:資產專用性與沉沒成本法律和政策的限制違約成本和信譽損失成本第二節旅遊產業的市場結構(一)旅行社的進入壁壘和退出壁壘旅行社自身的資本、技術特點非集團化、非網路化、非品牌化發展的現實模組化的基礎產品競爭升級所以進入壁壘主要是政府規制:法律和政策壁壘民營原野旅行社、中旅國際、新疆德隆等案例第二節旅遊產業的市場結構(二)飯店業的進入壁壘和退出壁壘管理技術壁壘:可以通過市場實現壁壘失效規模經濟壁壘:飯店競爭的地域分割性、價值實現的時間粘性、生產能力的固定性以及外包形式的出現壁壘失效差異化壁壘:總體差異化程度較低壁壘失效策略性壁壘:價格戰激烈壁壘失效第二節旅遊產業的市場結構(二)飯店業的進入壁壘和退出壁壘“活不好、死不了、跑不掉”的高退出壁壘原因分析:勞動密集性行業、高資產專用性產品改變後毫無他用的資產經過有成本的調整可適應新產品生產的資產不需調整即可適應但生產成本太高的資產廣泛適應性,不許任何額外成本的資產第二節旅遊產業的市場結構(二)飯店業的進入壁壘和退出壁壘過度競爭:低利潤率甚至負利潤率狀態下生產要素和企業仍不能從行業退出。原因分析:投資主體不是贏利動機產業贏利能力與企業贏利能力基於對市場的正確判斷和對市場駕馭能力的自信對市場需求預期的失誤終極退出和經營領域/細分市場退出第八章旅遊產業市場行為

第一節旅遊產業的市場行為第二節旅遊產業的市場績效第一節旅遊產業的市場行為一、旅遊企業定價行為兩個層面意義:企業與消費者間的關係及企業相互間的價格行為限制性定價:掠奪性定價和協調性定價掠奪性定價是暫時的,目的是縮減供給量而非擴大需求量;現實經濟中不常發生,而以兼併為主協調性定價的前提:面臨價格需求彈性較小的需求曲線;支付大量的組織、協調和監督成本第一節旅遊產業的市場行為一、旅遊企業定價行為價格競爭的原因供大於求,差異化程度低和價值實現時空固定性體制原因;改革產權制度源自對競爭對手價格行動的錯誤判斷需要考慮競爭對手的反擊可能性避免對競爭形勢和市場發展的錯誤理解致力於瞭解競爭對手價格後促成因素,有效傳遞資訊第一節旅遊產業的市場行為二、旅遊企業促銷行為廣告將成為品質判斷的替代指標可以突出企業產品的關鍵屬性及旅遊者的評價標準有助於形成旅遊者的主觀偏好,構築有效進入壁壘現狀不太理想:2000年712.66億廣告中旅遊業為12.91億第一節旅遊產業的市場行為二、旅遊企業一體化行為獲取特定的規模經濟與橫向一體化;“購買”還是“生產”決策與縱向一體化;風險分散與混合一體化兩種成長途徑選擇:內部成長與外部成長外部成長可避免價格戰,降低進入壁壘外部成長可增強企業的市場控制力與影響力是我們需要詳細討論的成長方式第一節旅遊產業的市場行為二、旅遊企業一體化行為(一)橫向一體化行為在原有經營範圍內通過兼併、聯合等方式形成“多工廠”企業的行為旅行社業的橫向一體化現象中青旅、中旅總社、廣東中旅集團、國旅總社、中旅國際等的橫向一體化行為國際的橫向一體化行為:運通為例

美國運通旅行社1993年收購瑞典的Nyman&Schults旅行社、1995年收購德國WestLB旅行社、1995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