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分析综合-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高考专用)_第1页
文言文分析综合-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高考专用)_第2页
文言文分析综合-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高考专用)_第3页
文言文分析综合-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高考专用)_第4页
文言文分析综合-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高考专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

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的考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在对文意理解的基础上对所叙述事件或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推理,要求

能说出某个论点的论据、某个事件的起因、某种事件的发展所导致的结果,或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评论。

本考点是多年稳定考察点。这个考点考查的是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本内容进行筛选和分析、概括。

备考过程中要整理归纳选项设误的常见类型,运用好比对法。

重点考向

文言文阅读题型点击之分析综合题

应考锦囊

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类试题,是考查考生全面把握文言文阅读材料内容与主旨的“压轴题”,也是高考

的“必考题”。近些年来,分析综合类试题的考查形式虽稍有变化,但有一个共识没有变,那就是文言文阅

读首先必须读懂文章,对选文有一个全面的把握,然后再进行分析综合。

分析综合类题目有两个特点:一是4个选项基本按行文顺序设置,用现代汉语表述,相对应的内容位

于文章的主要部分。这样安排有利于考生快速找到信息区间进行文、题比对。二是4个选项中只有1项错

误,且该项错误也非全错,而是错一点,或“概括”无错,“分析”有瑕;或“概括”有误,“分析”无瑕。

准确解答古诗文阅读分析综合类试题,考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简单来说,解答这类试题,可

按下列步骤进行:

1.通读全文,整体把握。

正确解答这类题,需要仔细阅读全文,准确、全面地把握文意。如果遇到小的阅读障碍,可暂作疑问

搁置。这种疑问有两种情形:一是冷僻字词或典故,未给注解,通常不会成为出题点,可忽略;二是冷僻的

甚至不曾见过的内容出现在相关题中,这时往往会有提示,可以根据提示和上下文确认正误。

2.细看选项,关注细节。

(1)关注试题信息是否错位,人物、时间、事件的表述是否正确,是否在细节方面有张冠李戴的问题。

(2)关注词语是否错解、分析有无错解,是否存在颠倒是非,选项中的表述是否符合原文意思。

(3)关注选项中的相应关系,确认前因与后果、条件与结果等逻辑关系是否正确。

(4)关注是否添枝加叶、无中生有,是否故意落大或缩小、以偏概全或以全概偏等。

(5)关注转述是否准确,确认对情节、细节的表述有无错漏,是否把不同时空的事糅合起来表述。

3.查找问题,仔细比对。

“概括”侧重对内容的提炼,要准确;“分析”侧重对内容的理解,要正确。特别是事件中的人物角色、

行为程度等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注意与选项的词句间的差别。

高考文言文所选的材料大都是记叙性的,除全文记叙的主要人物外,还

比对会写到另一些相关人物。这类命题陷阱往往将“彼”强接在“此”上,张冠

人物李戴。辨析时应抓住“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等

信息,尤其要看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高考文言文所选材料对事件的叙述有详略之分,对原因的分析有主次之

分,对行事的描述有缓急之分,对人物的评价有轻重之分。命题人在设计

比对

错误选项时常常故意颠倒其详略、主次、缓急和轻重,这就犯了对事情表述

事件

失度的错误。与此同时,命题人往往对原文关键的细节词语故意翻译错来迷

惑考生。这些曲解文意的方式正是设题的主要陷阱。

命题者常把事件发生的时间故意颠倒、搞错。考生作答时,要了解以时

比对

间、地点叙写的文言材料的顺序特点,要善于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注意敏

时间

感的时间顺序,识破“时间错误”的陷阱。

比对比对选项中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地点与原文是否一致,识破命题者所

地点设“地点错误”的陷阱。

解题流程::・

JietiIiucheng**

(经典题》闻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焚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日:“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他日,众质之,纯礼日:“陵寝皆在邑境,

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琦是其对。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

以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沪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礼一以静待之,辨其可具者,不取于民。民图像于庐,

而奉之如神,名曰:“范公庵”。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纯礼日:“草湿则生火,何足怪!”

但使密偿之。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以冻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

株连者。除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前尹以刻深为治,纯礼日:“宽

猛相济,圣人之训。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由是一切以宽处之。中旨鞫享泽村民谋

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日:“与刘先主如何?”遂为匠擒。明

日人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目:“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以不应为杖之,足

矣。”目:“何以戒后人?”目:“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徽宗从之。纯礼沉毅刚正,

曾布惮之,激配马都尉王诜口:“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诜怒。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

辄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五年,复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卒,年七十六。

(节选自《宋史•范纯礼传》)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深度分析

'hendufenxi

思考角度文本对应

A.纯礼敢于抗言,受到韩琦赏识。主管官员纯礼日:“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

分配劳赋不当,他有理有据地提出异议,认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

为永安县负责陵寝日常维护,不应与各县均常时用乎。”琦是其对。

等,得到陵使韩琦认同。

B.纯礼关怀下属,处分重在惩戒。他在遂州纯礼日:“草湿则生火,何足怪!”但

任上对下属宽厚,草场失火,守吏惶恐等候使密偿之。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日:“以

被诛杀,库吏因盗丝将被处死,他均认为罪梦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听其家趣买

不至死而采用赔偿的惩处。以赎,命释其株连者。

C.纯礼鉴察往事,治事去苛从宽。在开封府对日:“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

任上,有村民被误告谋逆,他发现事实并非罪,恐辜好生之德。以不应为杖之,足矣。”

如此,认为应判杖刑,并以彰显皇上刑罚不日:“何以戒后人?”日:“正欲外间知陛

滥为由,征得皇上认可。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徽宗从之。

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

王诜日:"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

诜怒。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

D.纯礼坚毅刚直,不幸遭人算计。他的正直

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

让曾布恐惧,曾挑唆驸马都尉王诜诬告纯礼,

福宫。

王即借纯礼宴请辽使事构陷纯礼,致使纯礼

分析:本项错在“曾挑唆驸马都尉王诜诬告

蒙冤,最终遭到免职。

纯礼”原文说的“激驸马都尉王诜日……诜

怒”,曾布只是挑拨了王诜,让王诜生范纯

礼的气,并没有挑唆王诜诬告范纯礼。

.∙.

Z答案::」

D

2.(2021新编,3分)以下各组句子中,表明范纯礼受民爱戴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②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

③辨其可具者,不取于民④与刘先主如何

⑤恐辜好生之德⑥上欲除君承旨

A.①③⑤B.②③⑥C.②③⑤D.③④⑤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首先,准确理解题干要求,限制对象“范纯礼”,限制内容“受民爱

戴”。其次,准确理解各选项含意。①句是韩琦所说的话,主语是“韩琦”,且韩琦不是“民”,不符合题

干要求。①句错误。故排除A项。②句主语是“范纯礼”,这是对各县平摊赋役时的回复,范纯礼主张将

摊派的赋役用作平时的用度,体现出他为民着想,可作为他受民爱戴的原因。②句正确。③句,根据上文

语境“泸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礼-以静待之”可知,即使边疆有战事,范纯礼也不向民众索取,主语

是“范纯礼”,符合题意,可作为其受民爱戴的原因。③句正确。④句,根据语境“中旨鞫享泽村民谋逆”

可知,此句是村民谋逆事件中“谋逆”村民所说的话,主语是“村民”,与题意不符。④句错误。故排除D

项。⑤句主语是“范纯礼”,根据语境“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以不应为杖之,

足矣”可知,⑤句是范纯礼回答皇帝如何处置“谋逆”村民的话,希望皇帝有好生之德,也正体现了范纯

礼爱民的一面,符合题意。⑤句正确。⑥句,根据语境“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可知,此句主语是

“曾布”,这是曾布激怒王诜的话,不符合题意。⑥句错误。故排除B项。综上所述,②③⑤句正确,①④⑥

错误。故答案为C项。

3.(2021新编,4分)请简要概括范纯礼受质疑的原因。

答案:在范纯礼担任永安县令时,修建皇家陵寝永昭陵,(1分)京西转运使等官员沿途摊派赋役,(1分)

作为永安县令的范纯礼没有接受摊派,(1分)所以受到了京西转运使等人的质疑。(I分)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文中信息。首先,准确把握题干要求,善于抓住提供的重要信息,注意限定

语“范纯礼”“受质疑”“原因”。其次,根据限定语在文中找到关键信息,找出原文对应语句“他日,众质

之”,由此可知,主要信息在此之前,即“纯礼字彝叟……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独永安不受令。使者

以白陵使韩琦……”之后,根据上下文语境对原文进行概括分析,将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捋顺。起因:

范纯礼任永安县令时,朝廷修建永昭陵。经过:京西转运使等摊派赋役,永安县不接受摊派。结果:京西

转运使等人对范纯礼质疑。最后,梳理语言概括即可。

文言文阅读的语境

语境就是言语环境。它包括句外语境,也包括句内语境;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包括内

容因素,也包括结构因素。

1.句内语境

句内语境,具体要从内容与结构两个语度看。翻译时一定要从内容上真正理解这句话,如是记叙性的,

则要关注人物的身份、人际关系,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看它是在描述物还是在描述人;如是说

理性的,则要关注评述对象、内部逻辑关系。总之,一定要从内容上真正理解这句话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

懂得句子的整体意思后,再翻译就容易多了。从结构上分析主要是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确定句子的主谓

宾等语法成分,尤其要确定好动词,因为动词关涉很多内容,既涉及词类活用,也涉及主动被动;还有句

式特点,如有无排偶句等。

2.句外语境

句外语境,包括文段内的上下文与外部语境(历史背景、社会文化、情理事理)。分析句外上下文语境,

主要是从内容上找到译句与上下文字上的意义关联点,次是看译句与上下文的语句结构上的内在联系,如

存在句式的一致性等。

联系语境的意识,不仅仅是停留在内容、语法阶段,还应推及逻辑事理层面、推及文章的写作目的层

面。

活动一考向分点突破

考点1比对人物

【考点精讲】

1.命题设误

(1)误解形象(1题)

把人物的言行所揭示出来的性格或特点故意说错,造成对人物形象的错误理解。

(2)张冠李戴(2题)

把甲人物所为说成是乙人物所为,或者把甲事件结果说成是乙事件结果。

2.比对方法

要围绕“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有什么样的品质,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比

对,要着重比对选项在这几方面的表述与原文是否一致。

[即时训练]

1.比对原文与选项,并作出判断和分析。

[原文](刘)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因以讽谏。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敞进读

《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日:“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

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皇太后闻之,亦大喜。

[选项]当皇帝不听其他大臣进谏时,刘敞犯颜直谏,用一身正气折服了皇帝。()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误解形象的角度设误。“刘敞犯颜直谏”对人物性格的概括与原文不符,由原文可知,刘敞

是用典藉和历史故事来“讽谏”,讽谏后“帝竦体改容”,并非“犯颜直谏”。

“以苏武父亲和兄长之死指出汉朝的薄情”说法错误,应是以兄、弟之死指出汉朝的薄情。

答案×

【参考译文】

刘敞侍奉英宗,担任讲读,常常依据经书谈论事情,借此来讽谏。当时两宫正有小人说离间的话,进

谏的人揭发他人有时过于直率。刘敞在皇帝面前讲读《史记》,讲到尧把天下交给舜时,刘敞拱手进言说:

“舜,(出身)极其低微,尧把帝位禅让给了他,天地享有他,百姓爱戴他,不是有别的办法,只是因为舜

有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品德,光耀于天地罢了。”皇帝恭敬地站起身子,表情严肃起来,知道刘敞是用道

理来讽喻。皇太后听说了这件事,也非常高兴。

2.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2020•浙江卷)自三代以来,最喜读太史公、韩退之之文。司马迁奇迈慷慨,自其少时,周游天

下,交结豪杰。其学长于讨论寻绎前世之迹,负气敢言,以蹈于祸。故其文章疏荡明白,简朴而驰骋。惟

其平生之志有所郁于中,故其余章末句,时有感激而不泄者。韩愈之文如先王之衣冠,郊庙之鼎俎,至其

放逸超卓,不可收揽,则极言语之怀巧,有不足以过之者。嗟乎!退之之于唐,盖不遇矣。

[选项]B.作者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评价司马迁和韩愈因触犯君主,遭遇灾祸,一生理想郁结于心,

而文风典雅,如同庙堂礼器。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张冠李戴。“评价司马迁……如同庙堂礼器”错。由原文可知,“因触犯君主……理想郁结于心”

说的是司马迁,“文风典雅,如同庙堂礼器”说的是韩愈。

【参考译文】

从(夏商周)三代以来,我最喜欢读司马迁、韩愈的文章。司马迁超群脱俗,充满正气,从年轻的时候(就

开始)周游天下,结交才能出众之人。他在学问方面擅长探讨推求前代的事迹,凭恃意气,敢说真话,以致

遭受祸患。所以他的文章流畅奔放,明白通达,(文笔)简单朴素但纵横自如。他平生的志向积压在内心,所

以他的一些其他的文章和句子,常常流露出感动奋发之情但又没有(完全)表露出来。韩愈的文章如同先王的

衣服帽子,祭祀先祖宗庙中的礼器,到他豪放不羁、高超卓越而不可收拾的时候,就极尽言语的瑰丽精巧,

(这)不值得拿来当作缺点来指责他。唉!韩愈在唐朝,大概是不被赏识的。

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原文]元帝建武元年。流民张平、樊雅各聚众数千人在谯,为坞主。及-豫州刺史祖逖出屯②芦州,遣

参军殷乂诣③平、雅。乂意@轻⑤平,视其屋,日:”可作马厩久”见大链⑦日:“可铸铁器。”平日:“此

乃帝王镇,天下清平⑥方⑨用之,奈何⑭毁之!”乂日:"卿未能保其头,而爱镇邪!”平大怒,斩乂,勒兵

⑪固守。逖攻之。岁余⑫不下,乃诱邸其部将谢浮使杀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有删改)

[选项]A.祖逖最初派遣殷乂劝降张平未果,又亲率大军攻打张平,最终不能取胜,后来让自己的部

将谢浮杀掉了张平。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让自己的部将谢浮杀掉了张平”错。结合“岁余不下,乃诱其部将谢浮使杀之”分析,是祖

逖引诱张平的部将谢浮杀掉了张平。

【参考译文】

晋元帝司马睿建武元年。流民(首领)张平、樊雅各自在谯城聚集几千人,自称坞主。等到豫州刺史祖逖

带兵驻扎芦州后,派遣参军殷乂去拜访张平、樊雅。殷乂内心看不起张平,看了张平的房子,说:“这屋

可以用来养马。”看见大鼎,他说:“这可以用来铸造铁器。”张平说:“这是帝王用的鼎,天下太平时

就能使用,为何要毁掉呢!”殷乂说:“你的头都保不住了,还爱惜鼎干什么呢!"张平十分愤怒,杀死

了殷乂,率领军队固守城堡。祖逖率军进攻。一年多都未能攻克,后来引诱张平的部将谢浮杀掉张平。

考点2比对时间、地点

【考点精讲】

1.命题设误

(1)时序颠倒(1题)

概括人物的典型事件时,命题者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

(2)空间错位(2题)

把不同空间、地点的事件糅合起来表述,故意在地点方面颠倒位置关系。

2.比对方法

分析时要特别注意选项中表述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的词语,并与原文比对,理清人物在

何时、何地做了何事。

[即时训I练]

1.比对原文与选项,并作出判断和分析。

[原文]后岁余,贾生(贾谊)征见。孝文帝方受釐①,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

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日:“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

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注]①釐:神的赐福。

[选项]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

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时序颠倒的角度设误。由原文可知,文帝先向贾谊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非常满意,

且感慨自己比不上贾谊,没过多久,又任命贾谊做了梁怀王的太傅,选项表述颠倒了时间顺序。

答案X

【参考译文】

一年多以后,贾谊被文帝召见。文帝正在接受神的赐福,坐在宣室接见贾谊。文帝因为对鬼神的事有

所感触,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原本。贾谊因此详细说明了其中的道理。一直谈到深夜,文帝(听得很入神),

在座席上不知不觉往贾谊身边移动。问完之后,文帝说:“我很久没有见到贾谊了,自以为超过了他,现

在看来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任命贾谊为梁怀王的太傅。梁怀王,是文帝的小儿子,很受宠爱,又喜

欢读书,所以(文帝)让贾谊做他的老师。

2.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2018∙全国卷I)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骡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

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

书,乞留芝。

[选项]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

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空间错位。由“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可知,被侵占掠夺的是天水郡,不是蜀地。

【参考译文】

曹真去世后,宣帝接替曹真的职位,便任命鲁芝为参骤骑军事,调任天水太守。天水郡和蜀地相邻,

多次被蜀军侵犯掠夺,人口减少,盗贼四起,鲁芝竭力镇守防卫,改造城市,几年时间恢复了旧时边境。

升任广平太守。天水各族百姓都非常仰慕他的美德,老幼到皇宫上书,请求留下鲁芝。

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原文]马光祖,字华父,婺州金华人。……加①宝章阁直学士、沿江制置使、江东安抚使、知建康府

兼行宫留守。始至官,即以②常例③公用器皿钱二十万缗④支犒⑤军民,减租税,养鳏寡孤疾⑥无告⑦之人,招

兵置若⑥,给钱助诸军昏嫁久兴学校,礼盛贤才,辟召僚属,皆极一时之选。拜端明殿学士、知江陵府,去

而建康之民思之不已。帝闻,命以资政殿学士再知建康,士女相庆。

(节选自《宋史・马光祖传》,有删改)

[选项]B.马光祖广施仁政,深受爱戴。他第二次担任建康知府时,兴修废坏,免除前任拖欠钱款,

减免鱼利赋税,以至于离任后建康百姓对他思念不止。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他第二次担任建康知府时……以至于离任后建康百姓对他思念不止”分析错误,“百姓对他

思念不止”是在马光祖第一次担任建康知府的时候,时间错误。

【参考译文】

马光祖,字华父,婺州金华人。……加封宝章阁直学士、沿江制置使、江东安抚使、建康府知府兼行

宫留守。刚到任上,就按照通常定的公用器皿钱二十万支付犒赏军民,减少租税,赡养鳏夫寡妇孤儿患病

没有依靠的人,招兵设寨,提供钱财帮助众位士兵娶亲。兴建学校,礼待贤才,征召下属官员,都是当时

最出色的人选。拜授端明殿学士、江陵府知府,离任以后建康的百姓思念不止。皇帝听后,命他凭借资政

殿学士的身份再任建康知府,男男女女互相庆贺。

考点3比对关键词语

【考点精讲】

1.命题设误

(1)曲解文意(1题)

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义,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学生,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陷阱。

(2)概括不全(2题)

概括主要信息不完整,故意遗漏关于人物、事件、观点等方面的内容。

2.比对方法

要细心辨析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道理的阐述等有无夸大、歪曲或偷换概念的现象,要注意比对选项

转述时是否漏掉了某个起关键作用的词语。

[即时训练]

1.比对原文与选项,并作出判断和分析。

[原文](2020•全国卷∏)金人来归燕,谋帅臣,安中请行。王躺赞于上,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

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

[选项]王安中外放任职,仕途屡遭坎坷。金人前来归顺,他自请燕山府任职,与辽降将郭药师共事;

靖康初,因此前的行事备受指责,仕途随之沉浮不定。()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曲解文意的角度设误。原文“归燕”意思是“归还燕地”,而选项表述为“归顺”。

答案X

【参考译文】

金人来朝归还燕地,朝廷谋求师臣(去守卫燕地),王安中请求前往。王常甫在皇上面前称赘他,皇上授任

他为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燕山府知府,王安中与辽国投降的将领郭药师共同主持府

事。

2.比对原文与选项,并作出判断和分析。

[原文](朱筠)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去而人爱思之。

[选项]朱筠致力文教,奖掖后进。他督学地方,尊崇先贤,引领学风;对寒门才俊极口称善,待门下

学子亲若同辈.()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归纳不全的角度设误。原文是“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并非只有选项中的“门下学

子”。

答案×

【参考译文】

(朱筠)当学政时,遇到贤能的老师和学生,对待他们好像同辈人一样,劝别人做学问要先从识字开始,

语气神情诚恳殷切,离开之后别人喜欢回想他说的话。

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原文]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①朝宫渭南上林苑②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

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④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⑤南山。表⑥南山之颠⑦以为阙⑥。

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⑪汉抵营室也。隐宫⑫、徒刑⑬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

房宫或作骊山。发⑪北山石椁,写⑮蜀、荆地材皆至。关中⑯计宫三百,关外⑰四百余。于是立石东海上的界

中,以为秦东门。因徙⑱三万家⑲骊邑,五万家云阳,皆复不事⑳十岁。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豪杰亡秦》,有删改)

[选项]C.秦始皇在上林苑中修建阿房宫,在东海边上竖巨石,迁大量百姓到骊邑和云阳,加重了他

们十年的赋税。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加重了他们十年的赋税”错误。原文是免除了他们十年的赋税和徭役。选项的说法曲解文意。

【参考译文】

始皇认为咸阳城里人口太多,而先王的宫廷又窄小,便令人在渭水以南的上林苑中建造宫殿,先建前

殿阿房宫,东西长五百步,南北宽五十丈,殿上可容纳一万人,殿下可竖立五丈高的大旗。周围架起阁道

通行车马,从阿房宫的前殿直达南山。以南山的顶峰作为宫阙的标志。又建筑复道,从阿房宫渡过渭水河

连接咸阳,以此象征天上的北极星与阁道星相连,横穿银河抵达营室星。征发判处宫刑和因犯罪服刑罚劳

役的罪犯七十多万人,分别建造阿房宫和骊山秦始皇陵墓。并开凿挖掘用作棺椁的北山石料,砍伐蜀地与

楚她的木材,全部运到这里。在关中共计兴建三百座宫殿,在关外建造四百座。于是在东海边的上胸界内

竖巨石,作为秦国的东方大门。又迁三万家民户到骊邑,迁移五万家民户到云阳,他们全都被免除十年的

赋税和徭役。

考点4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

【考点精讲】

1.命题设误

(1)无中生有(1题)

故意添加原文中未涉及的人物、事件或观点等内容,致使选项的概括分析于文无据。

(2)以偏概全(扩大或缩小范围)(2题)

将原文对某一方面的判断通过增加或删减表范围或程度及其他类的词语,故意扩大或缩小判断对象的

范围。

2.比对方法

辨析时应将选项的内容与原文仔细比对,检查是否有故意添加的而原文中未涉及的内容或词语,或者

筛查选项中有无漏掉原文关键词(尤其是表范围或程度的副词)的情况。

[即时训I练]

1.比对原文与选项,并作出判断和分析。

[原文]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日:“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日:“主少国疑,大臣未

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日:”属之子矣。”文日:“此乃

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

遂去,即之楚。

[选项]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对

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无中生有的角度设误。选项中“而对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错,从原文可知,田

文死后,公叔任相国,娶了魏国公主,忌恨吴起,吴起害怕获罪,逃到楚国,并没有“深表不满”。

答案X

【参考译文】

魏国设相国,任命田文为相。吴起不高兴,对田文说:“请让我与你比一比功劳,可以吗?”田文说:

“国君年轻,国人疑虑不安,大臣不顺服,百姓不信任,在这个时候,是把政务交给你呢,还是交给我呢?”

吴起沉默了许久,说:“应该交给你。”田文说:“这就是我的地位在你之上的原因啊。”吴起这才自知比不

上田文。田文死后,公叔任相国,娶了魏国公主,忌恨吴起。吴起害怕获罪,于是离开(魏国),去了楚国。

2.比对原文与选项,并作出判断和分析。

[原文]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惟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破,妄

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

得教授。常以李月召集之,亲临策试。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者,升堂设馔,其余并坐廊下。有好铮讼、

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设以草具。于是人皆克励,风俗大改。

[选项]梁彦光重视教育。梁彦光创立学堂,招纳名儒授课;在厅堂设宴款待特别优异的学生,让其余

成绩差的学生都坐在走廊下。()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以偏概全的角度设误。由文中“有好管•讼、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可知,梁彦光让喜欢争

辩是非、懒惰、学业无成的学生坐到庭院中,并不是“让其余成绩差的学生都坐在走廊下”。

答案X

【参考译文】

当初,北齐灭亡后,土绅大多迁往函谷关内,只有手工业者、商人以及从事音乐的人家,移居在州府

内外。因此人们都很阴险狡诈,无端散布谣言,到官吏那儿告状的,名目繁多。梁彦光想要革除弊病,于

是用俸禄招纳太行山以东有名气的儒生,在每一个乡设立学堂,不是圣哲的书籍不能教授。经常在每季最

后一个月召集学生,(梁彦光)亲自出题考试。特别勤奋好学、聪明有美名的学子,在厅堂设置宴席招待他

们,其他人一起坐在走廊下。有喜欢争辩是非、懒惰、学业无成的学子,让他们坐到庭院中,摆上粗劣的

饭食。于是人们都克制私欲,力求上进,风俗有了很大改变。

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原文]癸未,元张弘范乃四分其军,自将®一军,相去②里许③。令诸将日:“宋舟西奴④崖山,潮至必

东⑤,急攻之,闻吾乐作⑥乃战,违令者斩。”时黑气出山西。李恒乘⑦早潮退攻其北,张世杰以®淮兵殊死©

战。至午,潮上,元军乐作,世杰以为口且⑪懈,不设备⑫。弘范以舟攻其南,世杰南北受敌⑬,兵士皆疲,

不能复战。俄⑭有一舟橘旗仆⑮,诸舟之橘旗皆仆。世杰知事去,乃抽精兵入中军。诸军大溃⑯,翟国秀、凌

震等皆解甲⑰降元。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二王之立》,有删改)

[选项]B.张世杰腹背受敌,军士疲惫,不能够再战斗。等到所有船上的橘旗接二连三倒下之后,宋

军大败,许多人放下武器投降元军。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橘旗接二连三倒下之后,宋军大败”错误,以偏概全。根据原文“兵士皆疲,不能复战”可

知,张世杰知大势已去,抽调精兵进入中军,才导致失败的。

【参考译文】

癸未年,元朝的张弘范于是把他的军队四等分,自己率领一军,相互之间保持一里左右的距离。命令

各位将领说:“宋军的船停靠在屋山西面,潮水到达必定往东面走,这时疾速攻打他们,听到我的乐声响

起便战斗,违令者斩。”当时黑气从山的西面出现。李恒趁着早潮退去攻打宋军北面,张世杰率领淮兵拼

死作战。到了正午,潮水上涨,元军乐声响起,张世杰认为元军将要懈怠,没有设置防备。张弘范率领船

队攻打宋军南面,张世杰南北遭受敌方的攻击,士兵都疲惫,不能再战斗。不久有一条船的橘旗倒下,所

有船的橘旗都跟着倒下。张世杰知道大势已去,于是抽调精兵进入中军。宋军全军大败,翟国秀、凌震等

都放下武器投降元军。

考点5比对关系

【考点精讲】

1.命题设误

(1)改变因果(1题)

命题人将原因说成结果,或将结果说成原因,或给句子强加因果关系,或将因果关系改变成了其他关

系。

(2)事件杂糅(2题)

将文段叙述的几件事情或事情的细节进行杂糅混编,或把多个人做的事说成一个人做的,故意制造事

实的混乱状态,使学生难以理清头绪。

2.比对方法

辨析时理清人物与事件的关系,事件产生的原因、结果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将选项与原文仔细比对,

检查关系是否恰当。

I即时训练I

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1.[原文]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日:“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於士澄捕之,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

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斩之。大理丞张元济怪其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竟不敢执奏,尽

杀之。”上日:“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选项](2021年全国乙卷第12题D项)魏征说,隋炀帝滥杀无辜,张元济不敢谏i争;唐太宗认为正是

因为臣不尽忠,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因此告诫群臣一定要吸取教训I。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误。原文说唐太宗认为隋朝灭亡有“君无道”与“臣不尽忠”两个原因。而选项只说其中一

个,属于一果多因,只说一因.

【参考译文】

太宗曾跟近侍大臣讨论诉讼案件,魏征说:“隋炀帝时曾发生盗窃案,隋炀帝命令於士澄逮捕窃贼,

稍微牵连是非难断的,全都拷打审讯迫使服罪,总共两千多人,隋炀帝下令全部处斩。大理寺丞张元济奇

怪窃贼如此之多,试着查究他们的罪状,(得知)其中五人曾是盗贼,其余都是平民百姓;(可是)(张元济)

最终没敢坚持(公道)奏报(真相),把所有人都杀掉了。”皇上说:“这岂只是隋炀帝无道,那些大臣也没有

尽忠。君臣全都这样,(朝廷)怎么能够不灭亡?你们应该以此为鉴戒。”

2.[原文]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

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

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六国论》)

[选项]文段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道理。如燕国起初全力反抗

秦国进扰,但后来由于派遣刺客,杀了良将李牧,于是终至灭亡。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但后来由于派遣刺客,杀了良将李牧”不正确,由原文“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可知,

燕派刺客是去刺杀秦王,而不是刺杀李牧:由原文“洎牧以谗诛”可知,李牧是因为谗言被诛杀的

【参考译文】

燕国和赵国的君主,起初有远大的谋略,能够守住自己的土地,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国虽然

是个小国,却灭亡在后,这是用兵抵抗的效果啊。到了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

才招致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与秦国多次作战,败少胜多。后来秦国又两次攻打赵国,李牧接连打退了它。

等到李牧因受谗言被赵王杀害,都城邯郸就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它用兵抵抗却没能坚持到底啊。

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原文]八月,庚申Q(裴)度赴②淮西,上御®通化门送之。右神武将军张茂和,尝④以胆略自街⑤于度。

度表⑥为都押牙,茂和辞⑦以疾,度奏请斩之。上日:“此忠顺之门,为⑥卿远贬。”辛酉,贬茂和永州司马

⑨O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宪宗平淮蔡》,有删改)

[选项]B.右神武将军张茂和因为裴度不忘旧日恩怨,对自己挟私报复,所以借口有病而不接受随行

出征的任命,为此皇上将他贬为永州司马。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裴度不忘旧日恩怨,对自己挟私报复,所以……”错误,无中生有。原文信息是“右神武将

军张茂和,尝以胆略自衙于度。度表为都押牙,茂和辞以疾,度奏请斩之”,大意是说“右神武将军张茂

和,曾经在裴度面前炫耀自己的胆量韬略。裴度上表推荐他为都押牙,张茂和声称有病在身推却不受,裴

度上表要求斩了张茂和”。

【参考译文】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八月庚申(初三日),裴度出发前往淮西战场,唐宪宗登通化门亲自送行。右

神武将军张茂和,曾经在裴度面前炫耀自己的胆量韬略。裴度上表推荐他为都押牙,张茂和声称有病在身

推却不受,裴度上表要求斩了张茂和。唐宪宗说:“张家一门忠贞,我一定为了你将他贬到荒远的边疆。”

八月辛酉(初四日),贬张茂和为永州司马。

文言概括分析题的答题策略

文言概括分析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言文阅读材料的理解。选项的内容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人物

品质、形象、特征的概括,一是对概括的内容的具体分析。

命题者一般会选择最具传主性格特征的内容设题,从传主的人物特点出发。错误选项的设置往往会采

用曲解词义,改变事件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以及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等方面。解答此类题目时,要

认真阅读选项内容,然后把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一一对应,看选项的内容与原文有无区别。

明确常见的设错类型,可以事半功倍。从错因上,可以把题归为五类十种,其中最多见的是曲解文意,

而曲解方式又可分为错补省略词、错解关键词、删除关键词和误解情境四种。

概括分析(概述)题答题“3步骤”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

宪尝语人日:“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

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久之,陆光祖为文选,擢瑞户部主事。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

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日:“趣

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目:“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

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留中者数月。遂

逮瑞下诏狱,究主使者。帝初崩,外庭多未知。提牢主事闻状,以瑞且见用,设酒馔款之。瑞自疑当赴西

市,恣饮啖,不顾。主事因附耳语:“宫车适晏驾,先生今即出大用矣。”即大恸,陨绝于地。跌释,复故

官。帝屡欲召用瑞,执政国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有御史偶陈戏乐,欲

遵太祖法予之杖。百司惴恐,多患苦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搪,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

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瑞无子。卒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入视,葛帏敝嬴,有

寒士所不堪者。因泣下,醵金为敛。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匿者百里不绝。瑞生平

为学,以刚为主,因自号刚峰,天下称刚峰先生。故所至力行清丈,颁一条鞭法。意主于利民,而行事不

能无偏云。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

参考译文: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乡试中举。(海瑞)代理南平县教谕,(后海瑞)升任淳安县知县。(在任上)穿布

衣,吃粗米,让家中的老仆人种菜自给。总督胡宗宪曾经告诉别人说:“昨天我听说海县令为母亲祝寿,

只买了二斤肉。”都御史鄢懋卿巡行所部,路过淳安,县里用来招待的东西很少,(海瑞)高声地说本县太小

容纳不下都御史的车马。鄢懋卿非常愤怒,但因为一向听说过海瑞的名声,为此只得收敛威风,离开淳安。

过了很久,陆光祖担任吏部文选司郎中,提拔海瑞为户部主事。当时世宗在位时日已久,不再上朝听政,

深居西苑不出,专心一意斋戒祀神。总督巡抚之类的大官争着呈献或报告各种祥瑞,主管礼仪的官员就上

表庆贺,唯独海瑞上疏(批评世宗斋醮误国)。世宗看了奏章,非常生气,把它扔到地上,回头对身边的宦官

说:“赶快把他抓起来,别让他逃跑了!”宦官黄锦在一旁说:“此人一向有痴名。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

冒犯皇上难免一死,就买了一口棺材,告别妻子儿女,在朝廷等待定罪,家中僮仆也都遣散,并无挽留,

这表明他并不打算逃走。”世宗沉默不语。过了一会儿,(世宗)又拿出奏章来看,(就这样)一天之中又看了多

次,终于被奏章的内容感动而叹息,(就这样奏章)被搁置在宫中几个月。终于下令逮捕海瑞,把他投入关押

钦犯的监狱,并追查鼓动海瑞上疏的人。世宗刚驾崩,外朝大多都不知道。提牢主事听说了这个情况,认

为海瑞将要被任用,就摆了酒菜来款待海瑞。海瑞自己怀疑应当是要被押赴西市斩首了,于是恣情吃喝,

不管别的。主事就附在他耳边悄悄说:“皇帝刚刚驾崩,先生现在即将出狱受重用了。”(海瑞)随即悲痛大哭,

晕倒在地。(他)被释放后,官复原职。皇帝屡次想要召用海瑞,当政大臣都暗中阻止了,于是任命海瑞为南

京右都御史。众多官吏一向偷懒怠惰,海瑞以自己的行动加以纠正。有御史偶尔陈设戏曲演出为乐,海瑞

要遵照太祖之法规对他杖责。百官震恐不安,都憎恨海瑞。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自己被揭发,想要先发制人,

给事中钟宇淳又在一旁怂恿,房寰两次上疏用坏话诋毁海瑞。海瑞也屡次上疏请求辞去官职,(但皇帝都)

以好言挽留,不准许(海瑞退休)。万历十五年,(海瑞)死在任上。海瑞没有儿子。死的时候,佥都御史王用

汲上门处理后事,(见海端家里只有)葛布做的幔帐和破旧的竹箱,有些是贫穷的读书人都难以忍受的。(王

用汲)因此而流泪,(大家)凑钱为海瑞办了丧事。商贩停止营业(来悼念他)。灵柩经过江面时,民众穿着吊丧

冠服在两岸送丧,洒酒祭奠而哭的人一百里没有断绝。海端生前做学问,以刚为主,因此自号“刚峰”,天

下人称他为“刚峰先生”。所以他所到之处极力执行仔细丈量土地,颁行一条鞭法。(他)一心为民谋利,但

做事却难免有失偏颇。

1.筛选文中信息

(2)(2023改编,3分)下列句子全部表现海瑞为官刚正的一组是()

①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②礼官辄表贺,瑞独上疏

③瑞自疑当赴西市,恣饮啖,不顾

④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

⑤即大恸,陨绝于地

⑥有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

A.①②④B.②④⑥C.②⑤⑥D.③④⑥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首先看题干,题干要求选择“全部”表现“海瑞为官刚正”的一组句

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后,再结合语境分析句子。①句讲的是海瑞母亲过寿时,海瑞只买了两斤肉。这

句话体现了海瑞生活节俭,不符合题干要求,据此可排除A项。②句讲的是皇帝怠于朝政,深居西苑,专

心一意斋戒祀神。总督巡抚之类的大官争着呈献或报告各种祥瑞,主管礼仪的官员上表庆贺,唯独海瑞一

人上疏(批评世宗斋醮误国)。这件事是海瑞为官刚正的表现。③句讲的是提牢主事听说世宗驾崩,认为海瑞

将会被任用,就置办酒菜来款待海瑞,海瑞怀疑自己要被押赴西市斩首,恣情吃喝,不管别的。此句与题

干要求的表现海瑞''为官刚正”无关,据此可排除D项。④句讲的是海瑞担任南京右都御史时,当地的官

吏一向偷懒怠惰,海瑞以自己的行动加以纠正。符合题干要求。⑤句讲的是海瑞得知世宗驾崩后十分悲痛,

与题干要求无关,据此可排除C项。⑥句讲的是有御史偶尔招戏班子演戏奏乐,海瑞要遵照太祖时期的法

规对他实行杖刑,体现了海瑞为官刚正。故答案为B项。

2.分析概括内容要点

(3)(2020新高考∏,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瑞生活俭朴,时时关心国事。他担任淳安知县时,布衣粗食,老仆种菜;任职户部时,见皇上深

居西苑,不亲理朝政,又独自上奏劝谏。

B.海瑞劝谏皇上,不惧以死报国。皇上得疏大怒,命令火速捉拿,不要让他逃遁,但得知海瑞待罪于

朝不会逃跑后,又细读疏文,并感动叹息。

C.海瑞严厉执法,受到小人诋毁。他任南京右都御史时,因要求严明,部下怨恨,部属房寰惧遭揭发,

又受怂恿,上疏诋毁,致使海瑞被迫退休。

D.海瑞为人刚直,身后穷困窘迫。他生平以刚为主,虽然一心为民,但行事却有偏颇;他一生清廉自

律,家境贫寒,死后竟至靠人凑钱殓葬。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A项,根据原文“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及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瑞独上疏”可知,海瑞生活俭朴,关心国事,A项正确。B项,

对应原文“帝得疏,大怒,抵之地,……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留中者数月”,

由此可知海瑞劝谏皇上,不惧死罪,B项正确。C项,由原文“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多患苦之。

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施,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可知,

尽管海瑞遭到提学御史房寰上疏诋毁,并自行请求退休,但皇帝都是好言挽留,不准他退休,故“致使海

瑞被迫退休”的说法错误。C项错误。D项,对应原文“卒时,……葛帏敝篇,有寒土所不堪者。因泣下,

醵金为敛。……意主于利民,而行事不能无偏云”,由此可知海瑞为官为民,但行事却有偏颇,其一生清

廉,死后仍穷困窘迫,D项正确。故答案为C项。

(4)(2020新高考II,3分)海瑞在向明世宗上疏前,为什么要事先“市一棺,诀妻子”?请简要说明。

答案:自知触怒皇帝将死,抱定必死的决心.(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首先要根据题干要求找到文中对应的内容。题干问海瑞为什么要

“市一棺,诀妻子”,答题区间是宦官黄锦的话:“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

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结合前文可知,皇帝不理朝政,深居西苑,专心一

意斋戒祀神。在其他官员阿谀谄媚的情况下,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