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因交流而多彩_第1页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_第2页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_第3页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PAGE1文明因交流而多彩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授课教师:晋江市季延初级中学林辉彬班级:初一12班时间:2022.11.23课程标准解读内容标准:1.内容要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2.认知提示:理解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3.解读:秦汉时期最重要的特征,是统一国家的建立。汉武帝的大一统,顺应了统一国家建立的历史潮流。两汉在强化了统一国家的政权之后,对内加强民族之间的交往,解决了北方匈奴族的威胁,又派张骞出使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对外打通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打破了东西方文明之间的隔绝状态,开创了中外交流的新局面。(二)教学目标1.能通过识读《敦煌壁画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张骞出使西域路线示意图》《丝绸之路示意图》《汉代海上航路示意图》,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辟、西汉对西域的管理的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素养目标: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能通过考古文物“营盘美男”、《丝绸之路示意图》等资料,认识丝绸之路的路线及交流物品。(素养目标:时空观念、史料实证)3.能通过阅读中外史料,对营盘古城乃至丝绸之路在中西交往中的作用进行评价,培养学生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4.通过张骞及班超出西域事迹,强化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增强“爱国”“敬业”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悟“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素养目标: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七上第三单元中的第14课,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在七上整本教材中处于大一统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时期。本课与第三单元的其它内容有密切的逻辑联系。张骞通西域是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中民族方面的体现;开辟丝绸之路也可视为汉武帝发展外交的措施,因而,本课内容上承第12课。同时,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为两汉科技、文艺的繁荣发展奠定基础,因而,本课内容下启第15课。本课重点在“沟通”和“丝绸之路”,内容包括: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三个子目。此三目有其内在逻辑关系,丝绸之路和对西域的管理是张骞通西域的结果,两汉政府对西域的管理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丝绸之路不仅沟通东西经济,而且促成了多个文明的相互渗透。加之当代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一带一路”战略,故而本课的学习也极具现实意义。基于以上分析,本课的教学设计采用大单元主题教学,重构教材内容顺序,以“文明因交流而多彩”为核心主题,分为四个篇章展开教学,即“文明的奠基者——张骞通西域”“文明的守护所——西域都护府”“文明的大动脉——陆海两丝路”“文明的新构想——一带一路”,最后以习近平主席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话作为结语,呼应主题。如此重建后板块更加清晰明显,线索也更加明确。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认知以感性认识为主。在教学中,贯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资料多用图片、地图和视频等直观形式进行呈现,采取探究式教学法、以及历史情境教学法等引领学生深度学习。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的开通的意义。教学难点: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教学资源和教法学法(一)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考古文物、历史教材、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视频片段(二)教学方法讲述法、视频教学法、材料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图片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三)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法、自主阅读法、史料研习法板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考古文物——“营盘美男”。简要介绍营盘美男(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墨山国贵族),其价值在于保存至今鲜艳的丝绸衣物及其图案风格(容纳波斯和罗马风格)。墓主人一身的国际元素是怎么产生的呢?其实就是与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丝绸之路有关。世界各国纵然有地域阻隔,但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却因丝路而延绵不绝,始终生生不息。本课内容我们以“文明因交流而多彩”作为主题,以“文明”为核心概念,将本课三个子目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展开学习,即“文明的奠基者——张骞通西域”“文明的守护所——西域都护府”“文明的大动脉——陆海两丝路”“文明的新构想——一带一路”。仔细观察文物“营盘美男”,获取相关信息,通过聆听教师的讲解,对本节课的知识脉络有初步的了解。通过考古发掘实物的解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快速锁定丝绸之路这一关键知识,使学生迅速进入本课的主要学习内容,由此进入新课学习,便于课堂学习的展开。一、文明的奠基者——张骞通西域1.探秘西域1)由“营盘美男”引出提问:墨山国所在的西域具体指什么地方?通过动图展示西域的区域,着重指出:广义西域、狭义西域的区别;简单介绍西域,并引出诗句及古籍史料,了解西域的恶劣的地理环境。2)多媒体出示地图,了解大月氏、匈奴和汉的地理位置关系。出示文献资料,简析当时的西域社会环境,以及匈奴与各方的关系,探寻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材料一:汉初西域有36国,受匈奴控制和奴役“。至匈奴单于,杀月氏(yuèzhī)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远去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摘编自《后汉书》《史记》材料二:文景时期,继续与匈奴和亲,并厚予馈赠,但匈奴仍然不断侵犯边境,抢走人畜,毁坏庄稼。——摘编自《中国史纲要》迅速在教材中自主寻找西域的概念并配合PPT演示了解西域的地理位置。2)研读PPT中的唐诗及古籍材料及文献史料,了解西域的基本情况,并思考、回答问题。1.联系语文以及地理知识,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思维以及整合的能力,形成大的网络式知识体系。2.研读史料,有助于锻炼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学生从中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时代背景。2.凿空西域1)出示课本上插图《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解读其中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2)播放视频《西行的使节》片段。观看视频了解张骞通西域过程中面对的困难,概述张骞身上的优秀品质。并结合课本68-69页第一段,完成表格内容(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和结果)。教师总结:短片中有一个细节,每当出现张骞的镜头,他的手里总是拿着一个符节,那是汉代天子派遣使者或调兵时用作凭证的信物,代表的是授权、托付和使命。在他出使西域的十三年间,符节于他,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信物,而是一种精神的力量和支撑。从他身上我们所能感受的正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展示史料,归纳张骞通西域的历史影响。材料三: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皇朝和西域各国的联系逐渐密切起来。汉武帝每年派往西域的使者,多则十几次少则五六次,每次多达百余人甚至数百人。——摘编自《大国崛起:把握中国四大王朝的历史脉象材料四:没有张骞出使西域,就不会有丝绸之路的开辟。没有丝绸之路的开辟,也就不会有汉朝和西域以及和欧洲文化的交流,所以,通西域的意义十分重大。——摘编自张岂之(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材料五:P68《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和P69《丝绸之路路线图》材料六:秦朝疆域图与西汉疆域图。引导学生逐一研读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得出结论,渗透解题指导。(参考答案:①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②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基础。③为西域归属中央管辖奠定基础。)3.过渡:汉朝政府在西域行使管辖权的标志是西域都护的设立。1)观察壁画,在教师的提示下,挖掘历史信息。2)观看短片,了解张骞此行的艰难,感悟其精神。3)结合课本内容完成“张骞出使西域”表格的编写。4)研读史料,得出自己的结论。1.利用敦煌壁画经典的历史资料和教学资源,可引导学生从图中发现更多的历史细节,充分获取有效信息。2.通过观看影视片段谈感悟,重墨施于张骞身上所表现出的“持汉节不失的民族气节”,强化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思想,浸润家国情怀。3.研读文字史料和地图,引导学生从时空的角度理解张骞通西域的作用,从中提升获取有效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渗透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的培育。二、文明的守护所——西域都护府1.多媒体展示西汉疆域图,演示西汉疆域的变化,着重突出西域都护府的设立。2.阅读教材,完成相关知识梳理。1)设置时间:前60年(汉宣帝时)2)管辖范围:西域36国(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3)历史意义: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新疆地区从此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以时间轴的形式,展示东汉时期班超等人对西域的经营。4.过渡:两汉政府对西域的治理(西域都护的设立)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1.观看通过地图演示,了解西域都护府管辖的区域。阅读教材,通过圈画梳理知识要点。3.通过时间轴演示及教材,了解两汉时期对西域的治理。通过地图及时间轴,梳理清两汉政府对西域的管理线索,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也感受到班超、甘英等人对丝路发展作出的贡献。三、文明的大动脉——陆海两丝路1.多媒体动态展示《丝绸之路路线图》示意图,让学生在课本地图上标出“丝绸之路”主要经过的地方。(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今新疆境内)—中亚—西亚——欧洲)2.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把这条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因为在这条商路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那么这条古商道东西方交流的还有什么呢?3.多媒体动态展示丝绸之路上流通的物品,并引导学生进行归属和分类,进而分析得出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作用:丝绸之路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4.研读文献史料,加深对丝路作用的理解,进一步解释“营盘美男”容纳波斯、罗马风格的现象。材料七: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摘编自《史记·大宛列传》材料八:丝绸之路让中国的丝绸和文明风靡全球,罗马和波斯在路边缔造了各自的帝国……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最大的影响,并不在于商品的流通,而在于丝路上穿行的人们将他们各自的文化像种子一样沿途撒播……因此,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全球史。——摘编自英国牛津大学历史教授PeterFrankopan《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材料九:在世界上延续时间长,没有中断过,真正形成独立体系的文化只有四个——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和从希腊、罗马开始的西欧文化体系。而这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这就是中国的新疆地区。其之所以能够在这里汇流,则需归功于贯穿全境的丝绸之路。——摘编自季羡林:《我心中的新疆》5.教师总结: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文化之路,文明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中国文明、印度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6.出示两道选择题,当堂训练巩固。7.除了陆上丝绸之路外,你还知道哪条丝绸之路?能说出它的路线吗?多媒体动态演示:《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航线一:山东沿岸—黄海—朝鲜、日本航线二:东南沿海—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和锡兰8.简要介绍陆海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汉朝:陆路为主,海路为辅;唐朝:陆海并举,全面繁荣;宋元:海路为主;明清:由开放到闭关,走向衰弱。9.过渡:古丝绸之路因时间的推移、政权的变化及交通方式的改变等原因,丝绸之路一度没落。如今由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赋予了古代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古老的丝绸之路再次被唤醒并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1.阅读课本P69,在地图上标注“丝绸之路”主要经过的地区,并绘制路线简图。2.结合课本P69,对多媒体展示的丝绸之路上东西方交易的物品进行归属和分类。3.结合《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中的材料,得出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4.当堂训练。5.学生在课本上标出海上丝绸之路的两条主要航线。6.感知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1.通过直观的示意图让学生知道丝绸之路的基本路线,提高学生读图和识图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2.通过东西方交易的物品的多元,认识其交流的丰富性与双向性。3.补充材料有助于提升实物、史料实证素养;特别是结合近来较火热的著作《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从外国人的角度,进一步探讨丝绸之路的意义。将丝绸之路上升到“全球史”的高度。4.讲练结合,提升应试能力。四、文明的新构想——“一带一路”1.展示《一带一路示意图》,并引用习近平主席的评论: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进而得出两者之间的关系:“一带一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传承,更是创新与发展!2.多媒体播放有关“一带一路”的短片,感悟“一带一路”的精神内涵。3.以习近平主席的话作为结语:“文明因交流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