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5«诗词五首>>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中有关的文学常识。
2、重点词句的背诵与理解。
3、反复朗诵,品味用词的凝炼,理解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养成以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即景抒怀的写作手法.
2、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3、重点词句的音形义/重点词句的背诵与理解
教学方法
诵读法。反复吟诵,让优美的词句引导学生进入词的意境,细细品味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问答法。在梳理词作时,教师相机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在问答中品析词作内容。
讨论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对词蕴含的思想感情,让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导入
师:在我们祖国灿烂的文学史中,唐诗是一串璀璨夺目的明珠。在这串明珠中,杜甫的
诗作以其强烈的时代感,深沉的人民性而独占鳌头,被誉为“诗圣”。他的诗作选入中学语
文教材的有《石壕吏》、《江畔独步寻花》、《月夜》、《春夜喜雨》等九篇作品。
这节课,我们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体味杜甫忧国忧民的感情,鉴赏杜甫诗沉郁
顿挫的风格。现在大家默读这首诗,参看提示、注释,读懂诗句的含义。
生:(阅读课文揭示,边诵读课文,边参看注释,有的查字典,有的翻阅资料,有的互
相询问、讨论;教师在学生行间查看,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
二、杜甫简介: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因任工部校检
郎,而又被称杜工部。河南巩县人,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
志。他的诗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三、写作背景
“茅屋”一公元759年暮冬,杜甫因避安史之乱流亡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
于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建成后,诗人十分喜悦。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
四年,留下诗作240余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
是千古绝唱。“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
首绝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草堂所见的勃一家子春色。《江畔独步寻花》中“留恋戏蝶
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就是茅屋建成后诗人在江边独自散步和雨中凭栏远眺时喜悦心情
的反映。不料,当年深秋,风雨大作,屋破雨漏,长夜沾湿,诗人推己及人而作此诗.
765年,严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忍痛告别成都。
今日的杜甫草堂是经多次修复而成,面积240余亩,是成都游客最集中有观光胜地之一。
草堂内楠木参天,梅竹成林,溪水婉蜒,桥亭相间,花径柴门,曲径通幽,园林格局典雅而
幽美。杜甫草堂至今犹在,诗因秋风破屋而作,茅屋凭诗人高风亮节而传。千百年来,杜甫
草堂是人们瞻仰的圣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众口传颂的诗篇。多少名人大家为此作诗
题联,咏志赞叹,
问:诗人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写这首诗的?
生:在安史之乱的社会动乱中写下的。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学过的杜诗中是怎样描写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的?
生:《石壕吏》写到“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孙有母
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可以看出,战争残酷,死伤惨重,民不聊
生,衣食无着,就连老妇人也被逼上战场。
生:《月夜》中写到“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是诗人在安史之乱时,在逃亡中和在长安
俘虏营中所写的。痛诉上战争给诗人带来妻离子散的痛苦。
师:针对这样的现实,有人为杜甫草堂写了一副楹联,(板书)“十年幕府悲秦日,一卷唐诗
补蜀风”。道出了诗人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个人际遇和目的。“十年幕府悲秦日”概括
了诗人747年到长安,想通过考试进入仕途,实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
负,但皇帝专横,使他的政治抱负破产,安史之乱的暴发,致使他不得不官带着家小,离开
了饥民遍野的关中,经陕西、甘肃逃到四川成都。“十年幕府悲秦日”正是诗人对十年幕府
生活中看到朝廷昏庸,国家混乱,民生疾苦而疾首痛心,哀惋叹息的总结;“一卷唐诗补蜀
风”指出诗人希冀用一卷《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抒发胸臆,企求以“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来实现“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愿望。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自我牺牲的
精神,实现当初赴长安”再使风俗淳”的抱负。
现在我们共同研读诗文,看看诗人是如何表现他的思想愿望的。请同学们诵读1-3遍课文,
用最简炼的词句概括出各段内容,考虑好后回答。
生:(诵读、琢磨、窃窃私议,在笔记上概括各段内容。)
师:(行间巡视、指点、解疑。)
生:第一段,写狂风破屋;第二段,写群童抱茅;第三段写屋破雨漏。
生乙:第一段应概括为秋风破屋,既能点明时令,又能与题目照应。
生丙:第三段应概括为娇儿恶卧.
生丁:第三段就概括为长夜沾湿。
师:第三段这三种概括,各从不同的角度概括的,都简炼、正确;但是如果我们从诗人
“归来倚仗自叹息”的心境,和“床头屋漏无干处”的处境的角度来分析,都是写诗人秋风
破屋后雨夜的痛苦,所以“长夜沾湿”为宜,请同学们概括出前三段内容。
生:前三段,记述秋风破屋,诗人长夜沾湿的痛苦。
师:诗人只为哀惋自己的茅屋为秋风所破,长夜沾湿而写这首诗吗?
生:(齐读前三段)
师:前三段是叙事,写出了诗人在秋风破屋,大雨连绵中的痛苦,后一段是抒情。诗人
的感情浓烈,想象奔放,思想跨越的步子大。诗句由“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跳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其中包含着诗人许多没有说出来的思绪,
你能说出来吗?
生:(默然)
师:诗人从眼前长夜沾湿的痛苦生活想到历经战乱折腾的千千万万的穷苦百姓,从风雨飘摇
中的个人茅屋想到连年战乱中的整个国家,因此彻夜难眠,
生:《春望》里写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由于战乱山河破碎,人烟稀少。
师:很好,和课外阅读得来的材料印证了安史之乱中国家的破败,人民的苦难,充实了这
首诗的蕴含。面对这样的现实,诗人从个人“长液沾湿何由彻”的痛苦,一跃联想到风雨中
千千万万衣食无着落的穷苦百姓,号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
破爱冻死亦足”的壮语,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正如
当代诗人郭沫若题词:(板书)“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生:(齐读全文)
四、教师小结:
诗为事作,屋凭人传,如今成都杜甫草堂依在,而现在草堂的浣花溪畔已是一排排平房
鳞次栉比,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诗人追求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已经在社会主
义改革开放的年代变为现实,如果诗人在天有灵,他定会感到欣慰了。
板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过故人庄》、《游山西村》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文学长河中,有一颗璀璨的星星,那就是唐诗。有成就的诗人更是数
不胜数,孟浩然就是其中的一个。以前,学过几首孟浩然的诗,谁来背一下?今天,我们
就来学习孟浩然的另一首诗《过故人庄》
二、学文。
1、请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古诗。
出示自学要求一,请学生朗读,明确要求。
2、学生自学,师巡视。
3、交流(回到老师的界面)
(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读了此诗,你知道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孟浩然接受一位老朋友的邀请,来到乡村
做客的事。)
(3)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诗人与老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4)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4、交流:点击“邀”——“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一句
(1)指名读诗句,理解字词
故人一一老朋友具鸡黍一一准备丰盛的饭菜
(2)受到老朋友的邀请,看到这一桌丰盛的饭菜,诗人心情怎样?(开心、高兴)
(3)指导读好这句诗句。
5、交流:点击“话”一一“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1)指名读。
(2)把你的体会说说。(打开窗子,面对谷场和菜园,举起酒杯畅饮美酒,闲谈农事。只有
老朋友之间才会谈家常事。)
(3)随机理解“桑麻”
(4)看着插图,发挥你的想象,完成“说一说”一一“想象诗人和老朋友会聊一些什么?)
(5)学生自己完成,并交流。
(真是太感谢你为我准备了这么丰富的菜肴,下次欢迎你到我家去做客。)
(你们这儿真美,真想一直住在这儿啊!)
(今年的收成怎么样?还好,有可能是个大丰收。)
是啊,深情厚意只在淡淡的几句询问农事中,就在这悠然地举杯饮酒,闲谈农事中。
(6)齐读“话”句
6、交流:点击“别”一一“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指名读
(2)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依依不舍)
(3)即将分别了,孟浩然会和友人说写什么?和旁边的同学说说。
(4)交流。
7、是啊,真挚的友情让诗人依恋,农家的生活让他向往,那还有什么让诗人要相约重阳日
在来赏菊花呢?(优美、淳朴的田园风光。)
(1)出示“景"一一“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放眼望去绿树围绕着村边,青山在村外横卧(把你看到的说
出来。)
(2)读好此句。
(3)讲述对仗句。
师范读“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句诗读上去朗朗上口,你知道它永乐什么修辞
手法吗?(对仗)
师讲述什么是对仗句。
师生对对子:“绿树”对:“村边”对;“合”对
“绿树村边合,”对
这首诗中还有一句对仗句找出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J)
三、练习背诵。
《游山西村》
一、导入。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当时诗人罢官闲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
镜糊的三山乡。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诗中记叙了当地的风俗,饶有兴
味。
作者是爱国诗人陆游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
张,始终不渝。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俊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居山阴
(今绍兴)镜湖之三山村。这道诗作于次年春。诗中生动地描写了农村淳朴的习俗和美丽的
自然风光,表现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真挚的情感。
二、读读讲讲问问。
问:这首诗跟《钱塘湖春行》一样,也是记游的。诵读全诗两遍后,说说它在记游上跟《钱
塘湖春行》有何异同。(异:诗人在村民家做客;游踪用了概括的写法。同:也写了游中可
见;也用抒情作结。)
问:第一、二句的大意是什么?(山西村民家给客人备办了丰盛的饭食)表现什么?(农家的热
情和朴实)客人是谁?(诗人;也许还有他的游伴,以及主人请来的陪客。)
讲:起势突兀,乍看似与游览无关,须读到最后才能懂得诗人的用意所在。上句是抑,言
酒不甚美;下句突然扬起,说菜之丰盛。
问:第三、四句跟前两句接得上吗?先说这两句的内容。(写行路人的感觉,迷茫中突然发
现了美好的去处。)这“又一村”指什么说的?(指山西村,即诗人此刻所在的村庄。)由此可
见,这是诗人回忆来村的经历,跟前两句接得很好,这也可以说是倒叙。由此可深入一步,
继续问:这个村子美不美?(美得很,它在重山复水的保护之下,在柳树花草的掩映之中。)
讲:“山重水复疑无跑,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联描绘了山水复杂纤曲的美丽风光,表现
了游者的惊喜和豪兴。这两句写的是眼前景,述的是真实感受。重重叠叠的山岭,弯弯曲曲
的流水,远远望去好象前面已经无路可通了,可是,走到近前,在垂柳掩映、山花烂漫的地
方,突然又出现了一带村庄。两句后来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它给
人以坚持不懈、生意不绝的启示,引导人们从一个狭小的圈子奔向一个开阔、明朗、优美的
崭新天地,所以被人们传诵不衰。
问:第五、六句写游山西村所见。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复述。(略)这是写村中的习俗。
问:第七、八句是抒情语,请先说大意。(今后如果有可能趁着月夜出来闲游,说不定什
么时候我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门的。)按:诗人当时虽在家赋闲,但他有志报效国家,说不
定什么时候仍会外出的,所以说“若许”,意思是“如果有机会”。
再问:这歼结尾方式跟《过故人庄》的结尾相似吗?(相似之处是,都是诗人对招待自己的
主人说的,“就菊花”“闲乘月”“夜叩门”等都是美好韵意境。不相似的是,《过故人庄)把
重来拜访说得很肯定,而这一首说得不甚肯定,仅是一种愿望而已。)
补充问:这个结尾跟开头是怎样呼应的?(这次游山西村得到主人的盛情款待,又看到了上
古的遗风,深受感动,故有重游之念。)
三、总结。
这首诗描写了山西村古朴的民风,也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之情,这是容易看出来的。但陆游
是爱国诗人,虽是写记游的诗,未必与政治无关,因为当时世风衰颓,跟山西村这种古朴的
风尚确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诗中“山重”一联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其意义不止于表现行路人的感受,在许多别的
事情上也同样适用。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渔家傲(秋思)、《浣溪沙》
一、导入
让学生欣赏激昂豪壮和婉转阴柔不同的两首古典音乐,用合适的词形容它们的风格
师:古曲可婉约如小桥流水,和风细雨,…也可.豪放如大江东去,暴风骤雨令人品尝回味,
词也拥有与古曲同样的艺术特色,让我们通过学习《渔家傲秋思》来进一步体味板书课题。
背景简介: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
伏。宝元元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声讨,但事出仓促,每战辄败。1038
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陕
西经略安副使兼知延州[延安],抗击西夏,范仲淹担任起组织西北战线,力完狂澜的重任。
他到任后,改革军制,团结上下,生产戍边,渐收失地而威震西夏,他在任四年,西夏不但
不敢侵犯,而且称他为“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这首诗就作于此时。
—:新课
(-)读听听
1.注意听范读:点评好在哪里?节奏感情意境试试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自由读一遍提出有质疑的地方,大家一起解决:(看看注释处理好字音节奏感情)
个人表现读(生品评:…..)
理解性的齐读一遍(带着感情读出气势)
(二)品读
3..同学们读的时候抓住了“情”,找找,上阕里我们看见了哪些“景”?完善
雁去长烟
落日边声
千嶂城闭
我看见了一幅-----------------图(落日归雁,长烟落日边声四起古城落日归雁孤
城戍边图)
4.这些景是扣着一个“异”而写的?异在何处呢?
明确:异寒异声异势
5.品读上阕说说:通过以上景致的描写渲染出怎样的气氛?
明确:荒凉萧瑟肃杀
5.此景会让人产生什么样的感觉?
悲凉寂寞孤独思乡
6.让我们一起踏着文字,小组合作试着在下片中寻觅深藏词人内心的那份情愫
我从-----------中感受到---------
(浊酒一杯思乡思亲)
(燕然未勒使命责任爱国忧国)
(悠悠羌曲无奈凄凉别愁)
(人不寐焦虑苦闷悲愤担忧)
(白发夫泪悲怆苍凉壮志难酬痛心)
教师小结:.在寥寥几十字间,描写了景融入了情,将宏达广博浓缩在咫尺之间,真可谓是:
古诗词哪!想让我不爱你可不容易!
(三)(三)赏析:词的上阕,展现的是一幅边塞风光图:[写景]
塞下秋来风景异:[诗人的家乡在江南水乡,其感受定有不同]首句“塞下”点明环境,“秋
来”点明时令,秋天到了,北方边塞的风光与江南风光迥然不同,别具特色:[突出“异”:
总写]
并从三处来体现:[分写]
衡阳雁去无留意:[特写]
①大雁南飞:边塞己自荒凉,秋来更加萧瑟,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丝毫的留恋之意。[极
言边地荒凉,连鸟也不愿久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将士们条件艰苦。][视觉上悲凉]“塞
上燕脂凝夜紫”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风掣红旗冻不翻”
四面边声连角起:[单调孤苦的生活]
②边声四起:塞上四周响起了特有的边声:西风呼啸,驼马嘶明,兵士吟唱,草木萧萧,衬
上悲凉的军中号角声,使得边塞的秋天更显萧杀。
[听觉上的震撼]“角声满天秋色里”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想象陕北黄土高原的地势,体会战士的感受]
③孤城落日:在斜阳西沉,烟雾缭绕中的千山万壑,犹如屏障,重重叠叠,前句描绘出一幅
雄浑壮阔的画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但是“孤城闭”三字顿然情势突变,显示出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的景象。“闭”字
写出戒备森严,透出紧张气氛,可见战事紧张,战士们在傍晚就提高警惕,守卫孤城,防止
来犯。[又一次写出战士身处荒凉边塞,但责任重大,不容懈怠,那壮阔的景象恐怕无心欣
赏]
从视觉上把整个塞上偏僻的情景生动形象地描画出来,使人如临其境,同时感受边塞将士的
慷慨悲壮的情怀。
赏析:下阕抒写征人思乡之情:[抒情]
浊酒一杯家万里:[“一杯”与“家万里”形成对比]
此句为诗人自抒情怀的句子,他身负重任,戍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萌发乡关之思,然而
浊酒一杯,又怎能消去浓重的万里之愁?。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们如今怎样啊?难以知道。
也许家中的妻儿老小也正思念着他,可是,回去一趟,何等的不易呀![由生活细节进入人
的内心刻画]
燕然未勒归无计:
边疆未清,燕然未勒[功业未就]还家之计无从谈起。[运用典故:东汉大将窦宪在燕然刻石记
功而还。诗人运用典故,表明自己戍边报国的一腔热情。但是在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时代,
要想保家卫国,抗击侵略,谈何容易?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使他充满苦闷与悲愤。
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在浓霜满地的夜晚,[由白天一黄昏--夜晚],一片萧寒景象,而悠怨的羌笛哀婉悲越,使人
倍感凄凉。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在这样的夜晚,钩起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愁,白发苍苍的将军,远离家乡的士卒泪水盈眶,久
久难以入眠,都流下了忧国思家的泪水。
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之愁,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悲
壮情怀,慷慨而又惆怅的情绪。
(四)拓展
根据你对词的理解领悟,用你能想到的句子将《渔家傲》
(1)赏析本首词中的任何句子,赏析时要首先注意:
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
例如:
''无留意''虽然是北雁南飞的具体表现,但更重要的是这三个字来自戍边将士的内心,它衬托
出雁去而人却不得去的情感。
''边声\'、''角起''和''千嶂\'、\‘孤城''等景物把边地的荒凉景象描绘得有声有色,征人见之闻之,
又怎能不百感交集?首句中的''异''字通过这十七个宇得到了具体的发挥。
''浊酒一杯''扑不灭思乡情切;长期戍边而破敌无功;所以产生'也无计V的慨叹。
''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再次用声色加以点染并略加顿挫,此时心情,较黄昏落日之时更加
令人难堪
V人不寐'三字绢上结下,其中既有白发''将军\',又有泪落V征夫\'。''不寐''又紧密地把上景下
情联系在i起。''羌管悠悠''是''不寐'时之所闻;''霜满地''是''不寐''时之所见。内情外景达到
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
“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销不了浓重的乡愁,
造语雄浑有力。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产生
(2)用白话文改写,拓写上片或下片内容
例如:
1)一入秋季边塞风光多么奇异,雁行阵阵南飞衡阳不肯停息。
军号和着四面边声一齐响起,丛山峻岭之间,落照将尽烟雾飘动孤城紧刚。
一杯浊酒暂且慰我故土之思,功业未建男儿无颜回归故里。
悠悠笛声在严霜的夜空回荡,谁能安然入睡,将军白了头发士卒泪流不尽。
2)一队人马在边塞的戈壁滩上缓缓前行,满身铠甲的将军猛地勒住枣红色的坐骑,马仰头长
啸,嘶鸣声在狭长的山谷中激荡回响。众人抬头,疲惫的眼神中顿时闪过熠熠的光彩。将军古
铜色的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震颤的肌肉似乎要抖落满面黄沙。“就地休息!”将军一扬手中
的长鞭,雄浑的声音震荡着两面山上的碎石。黄黄的斜阳,染黄了将军灰白的胡须,也给整个队
伍洒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仿佛突降在这荒漠边缘的一队天兵天将。站在秋天包裹着的西北
边塞,天地仿佛在此相接。边塞的苍穹似分外开阔空旷,寂寥深邃,没有浮云的嫌碍,只有荒凉而
不透明的成熟。南飞的大
(五)背诵这首诗。
《浣溪沙》
一、导入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
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那么,苏轼又是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来面
对生活中的变故呢?让我们随着苏轼的笔触一起走进《浣溪沙》去寻找答案。
二、走进作者,感受其创作冲动
1、作者(详见《记承天寺夜游》)
2、创作背景.元丰五年(1082)三月,词人谪居黄州期间作的一首游记词。“乌台诗
案”后,苏轼被贬黄州,在城东一个叫东坡的地方垦荒耕种,自号东坡居士,物质
生活也比较艰苦。但他能抱着“但令人饱我愁无”的态度,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这
首《浣溪沙》就表现出了他对人生抱着乐观的态度,没有因为仕途受挫而消极沉沦。
3、解题
“浣溪沙”,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或作“纱”。相传是由西施浣纱
的故事而得名,此调有平仄两体,分上下两阕。
三、难解词句补充:浸溪:浸在溪水中。子规:布谷鸟,又称“杜鹃”。
四、鉴赏上阕: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这两句既点出游清泉寺的时令,也点明
了兰溪之名的由来。“萧萧暮雨子规啼”既照应了前面对溪水、沙路的描写,又烘托
了一种凄冷的环境。
提问:上阕写景,描绘了哪三幅画面?这些画面渲染出一派怎样的春景?
明确:描绘了溪边兰草、松间沙路、雨中杜鹃三幅画面。兰花发出了短短的嫩芽,
浸在涨满了水的小溪里,松林间一尘不染的沙路,黄昏时潇潇细雨声中杜鹃在啼叫,
渲染出一派爽人耳目、沁人心脾、优美洁净的春景,又带有作者当时丝丝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银行总部消防给排水工程承包协议
- 商业广场联合投资协议规定
- 网球场馆压路机租赁协议样本
- 跨国家庭保姆聘用合同范本
- 郑州二手房家电配置合同模板
- 旅游景点塔吊司机招聘合同
- 2024家庭装饰装修施工合同范文
- 咨询公司文化墙施工合同
- 消防工程合作合同
- 医院病房吊顶安装合同
- 【教学课件】少年正是读书时示范课件
- 我是节电小能手课件
- Module 5 Unit 1教案 初中英语 外研版 八年级上册 (2022学年)
- 2022年泰安技师学院教师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 建筑工程勘察项目-技术标
- 道路运输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台帐(全版通用)参考模板范本
- 大马大马告诉我
- TSG 81-2022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技术规程
-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课件:牙源性肿瘤
- 通用模板-封条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