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劳动教育“1+6”新样态_第1页
打造劳动教育“1+6”新样态_第2页
打造劳动教育“1+6”新样态_第3页
打造劳动教育“1+6”新样态_第4页
打造劳动教育“1+6”新样态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打造劳动教育“1+6”新样态

课程是教育活动的主要载体,教育活动是课程的生动演绎。近年来,山东省枣庄市实验小学从“幸福+”教育理念出发,以校本课程为依托,创新形式开辟出多元“节仪育人”活动,深入开展劳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基本技能。学校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基础,不断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与形式,实现“五育”在新时代的有机融合。一、依托课程整合,在课程中学习劳动技能学校构建劳动教育“1+6”新样态,形成以日常劳动、生活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融合“种植体验”“魔法厨房”“生活技能”“家务劳动”“劳动习惯”“公益服务”六大劳动教育的校本课程体系,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具身性树德。学校依托特有的校园布局,开辟出七彩“实”光思政大课堂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各班级根据专业实践需求兴建共享基地,合理规划地形和班级建设特色基地;家校社联动,梳理现有资源,用好现有场地。学校邀请枣庄市蔬菜站站长给学生普及果蔬种植常识,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件和声情并茂的介绍、讲解,让“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八字要诀牢牢印在学生脑海里,落实在行动上;学生在班主任指导下,平整土地、播种、浇水、搭架……一起共建自己的田地。在劳动实践基地中,学生认识了种子,知道了不同植物应如何播种,了解了植物的生长周期及护理方法;在观察日记中,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体会到劳动的艰辛,自觉树立尊重劳动、珍惜劳动的价值观。2021年5月,学校在首届“收获节”专设一个项目--种植小农手比赛,内容包括平整土地、播种、浇水、施肥、除害、除草等环节,学生在热火朝天的竞赛中了解了蔬菜生长的过程,在欢笑中品读幸福和快乐。2.生成性增智。“生成性”强调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意义建构,重视劳动体验。如学校的“魔法厨房”课程,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在魔法厨房里初步识“味”,先认识食醋、酱油、老抽、食盐、糖等不同调料的原味,然后用不同的调料进行混合并品尝混合后的口感,接着学习不同菜肴的烹饪方法。在引领学生探究饮食文化的同时,充分发挥其眼耳、手、脑的协同作用,促成劳动直接经验与学生已有间接经验的整合,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学生在尝试中不断增加已有经验,在探索中不断获得新知。厨房变得“有魔法”,学生在劳动中也激发了探究的欲望,获得了创造的快乐。再如“十字绣坊”社团课程,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十字绣花方法之后,再延伸到毛线绣、绸带绣,渐渐地,他们可以根据图样自由编织,甚至可以自己设计图样。在学习过程中,从接受教师的课程讲授,到独立进行编织,再升级到创造性设计作品,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得到培养,也给他们带来体验成功的幸福感。3.延展性育心。劳动教育不能仅局限在校园,而应该延展到家庭、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学校开设了家育课程,包括“日常技能”“整理系列”“工具使用”“厨艺系列”四大课程,培养学生叠拾衣物、整理房间、扫地擦地、清理垃圾等基本劳动技能。教师会组织学生学习一项做家务的本领,利用班会课、少先队活动等进行技能比拼,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他们对劳动的兴趣和主动做家务的意识,锻炼一定的劳动技能,最终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此外,学校以“构建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真实场域,充分实现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功能”为理念融合“服务紫”党建品牌引领,形成劳动教育“三色”课程,即校内岗位劳动的“底色”,家庭亲子劳动的“彩色”,校外志愿服务的“紫色”,三者互相联系,逐层递进,引导学生爱劳动、会劳动、巧劳动,提升劳动认识,培养劳动精神,激发学校劳动教育活力。二、依托“节仪育人”,在体验中涵养劳动精神学校结合办学特色,将劳动教育课程与各学科进行整合,以主题活动为实施载体,各学科在教学做合一思想方法下,选择适宜的方式在校园节日中渗透劳动教育,增进劳动体认,深植劳动情怀,锤炼劳动品质,养成劳动习惯,培育学生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价值取向。1.整全性强能。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不仅指向“完整的人”的培养,更是“五育”之间的深度融合与协调发展。劳动技能的掌握也不是在每一天的机械重复中获得,而是以校园节日中的展示来促进学生劳动技能的掌握。劳动技能是体脑结合的产物,因而既要在体力劳动中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又要在抽象的脑力劳动中磨练意志。以学校的科技节为例。无论是神舟飞船、量子科学实验,还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嫦娥五号探月之旅,这些科学实验背后都有无数科研工作者的艰辛付出,是劳动者为国家发展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学生通过观看科技影片、开展科技知识竞赛、撰写科学小论文、亲手制作小发明等活动,不仅充实了对科技的原有认识,还了解到更加丰富的文化知识,学到很多制作技能。结合日常的课程学习,再通过参观科学馆、展览馆、自然博物馆等,不断推动学生深刻理解科学的劳动过程、较高的劳动素养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价值,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的劳动品质。2.情境性育美。劳动教育课程建设要摆脱单纯的“知识世界”,拥抱真实的“生活世界”,以唤醒学生内部经验,促进新旧经验之间的联结,实现人与环境间信息的动态交互。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我们深信,只有通过有汗水、有老茧和疲乏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学校每学年的“收获节”,既是各班级收获农作物的时节,也是学生展示、分享、再创造自己劳动成果的节日。学生依据不同劳动主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展览,制作成手工作品、书画作品、科技作品等劳动成果。学生的劳动实践、劳动创造成为感受美、欣赏美、表达美的过程,深植了劳动情怀,懂得了劳动最美的道理,形成了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价值取向。3.生活化育人。学校劳动教育“1+6”的新样态,让学生更喜欢学校,他们认为这是一所充满“文化味和教育力”的学校。“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劳动带来了体验、成就、价值等诸多感受以及融合在一起的幸福感。当劳动与幸福产生关系的时候,人才会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学校践行的“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