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民间美术_第1页
云南民族民间美术_第2页
云南民族民间美术_第3页
云南民族民间美术_第4页
云南民族民间美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历史形成的文化内涵之多样性云南许多民族的服饰反映了农耕文化的特色,因为有了较为兴旺的农业,才有棉、麻,服饰上才可能有各种染织、刺绣……等等具有较高工艺水平的装饰出现,特别是妇女服饰一般都较男子服装更为华美,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显示自己的民族和社会身份,在服装的色彩上也形成了自己的民族传统和阶级意识。德宏州、西双版纳州的傣族在解放前处于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制过渡阶段,由于阶级的存在,在服装上也有了贵贱之分的标志,如在服装上只有最高统治者“召片领〞的血亲贵族才可以穿用绸缎缝制的衣服,女性的筒裙才可以绣上金色的龙凤图案,织三道以上的金色环状条纹。通海县蒙古族自明以后,就以从事农业生产和打鱼为生,几百年来早已脱离了游牧生活,为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男子服装已和汉族服装相同,而妇女服装除了高领长袖仍有些蒙古袍的遗韵而外,已经不穿长袍、上衣长仅及股,其服装更多的有着彝族服装的影响,是一种文化交流变异的典型,成了一种历史变化的纪录。大理白族服饰。〔二〕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丰富多彩的首饰和饰物德昂族妇女竹篾的腰箍,竹制的针线筒也刻上精美的图案予以美化,对图案的含义笔者没有了解到,但是一个共同的词“好看〞,概括了一切。巍山县东山彝族少女盛装时用山花野草装扮自己的帽子又充满了山野的韵味。而哈尼族〔爱尼支系〕少女用绿色的金龟子作为自己的头饰,以显示热爱自己的小伙子,不畏艰难在茂密的亚热带丛林中为心上人捕捉这些小虫的一片热诚和爱心。在云南少数民族的饰物中佤族、僳傈、德昂等民族,除了就地取材,用竹藤等材料制成腰箍、腿箍美化自己而外,他们也普遍的喜欢用海贝、料珠和金银来装饰自己,而这些材料多为外地采购来的,料珠多以成串的挂在项上和缠在腰间为美,海贝那么多作为饰片装饰在头上和衣服上,而用银来制作的饰品那么为云南各民族所普遍喜爱,其制作者多为本民族或其他民族的工匠按照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爱好,制成头饰、耳环、耳塞、项圈、手镯、擘钏、戒指、胸饰、腰带……等等。装饰之盛由景颇族、哈尼族〔爱尼支系〕和新平傣族〔花腰傣〕妇女的服饰可为代表,她们的上半身几乎缀满银泡、银牌,银星,银制芝麻铃……。这些银饰有的是本民族的匠人制作,有的是其他民族的匠人所制作的。在祥云县余芹村调查就发现,这是一个汉族村子,但许多人家几代人都以银匠为副业,由于他们自身是劳动者,熟悉了解本地区各民族群众的生活和审美趣味,因此他们的产品得到群众的喜爱,其产品主要是供给本县、南华、姚安、大姚、楚雄各县山区的彝族、白族和苗族需要的百家锁、纱针、耳环、围腰扣、围腰链〔鸡排链〕,三须、针筒……等等,而其造型图案都是有桔祥含义的佛手、牡丹、石榴、桃子、梅花、兰花、花蓝、龙、凤、麒麟、鱼、蝴蝶……等等,它们明显的有着汉文化的影响,表达着民族间的文化的交流。也反映了各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幢景和对后代的祝福的共同心理。这些饰物的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适用与美观相结合,而前者是首要的,也许,为了适应山区繁重的农业和家务劳动的需要,这些银饰造型都比较浑厚、朴实、饱满,几乎没有纤细之作,显示了一种山野民族的浑朴豪放之情,在制作工艺上多为手工制作,有钻、吹、嵌、镀、编织、掐花、堆垒、珐琅……等加工手法,只要一块小小平整的场地就可进行加工生产,很少机器设备。当然,民间金银工艺品中也有华美的工巧之作,这当以鹤庆县新华行政村南邑自然村为典型,这一带农村在明清时期就有生产加工金、银、铜首饰及生活用品的传统,以前是挑着担子走到那里作到那里,因此群众称手工艺人为“小炉匠〞。现在远到四川甘孜、西藏拉萨、内蒙、宁夏、甘、陕等少数民族地区都有这个村的艺人为当地人民效劳,这些匠人见多识广,可以看图施工,可以仿制也可以按照顾主的意图制作,因为他们熟悉各地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爱好和要求,根本掌握了这些地区不同民族日常生活用品、宗教用品的图案、款式,所以他们的产品得到当地群众的喜爱,成为一支颇有影响的手工艺力量。现在他们的技艺更有开展,能够制造精美的九龙壶、藏传佛教用品,他们制作的少数民族银制佩刀鞘,用手工在刀鞘上雕刻有龙、凤、鹿等等桔祥图案,由于制作精美,与阿昌族打制的“护撒刀〞相匹配,佩戴在藏族汉子的身上更显一种阳刚之美,故深得他们的喜爱,被誉为“民族团结的像征〞。在云南少数民族中普遍喜爱用银制饰品,因为银饰可以与黑色、青色的服装形成鲜明的比照,并且银子自古以来就是财富的象征,有的就是以过去云南地方银币〔半开〕为饰物构件,它寄托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用银制作的各种饰物的图案:仙、佛、龙、凤、花卉……更是一种桔祥、护佑的符号。红河县哈尼族奕车支系的姑娘们胸前和腰部佩着缀有鱼和螺蛳为饰的银链,因为在民族传说中哈尼族最古老的祖先那突德取厄玛是一条神奇的大鱼,它创造了天地万物,因此,鱼和螺蛳又有原始图腾和鱼崇拜之含意〔注:?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辞典?,“那突取厄玛条〞。银饰是不同民族,不同的社会经济文化开展阶段的形象表达:佤族耳塞项圈的粗暴,浑朴与白族的帽饰〔八仙……〕长命锁、三须、耳坠的小巧就成为鲜明的比照,前者更保持了山野的原始气息,后者那么更多展现了农村经济文化的开展与汉族文比的交流。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农村的贫困,群众对银饰的爱好不得不用合金〔华银〕镀银来代替以暂时满足群众的要求,随着经济的开展,银已不限量供给,真银饰品越来越多展现在少数民族身上,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各民族生活的巨大变化。三

向往幸福生活意念的物化——刺绣、挑花挑花刺绣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历史悠久,在?后汉书•西南夷列传?中就说:哀牢人地区“土地沃美,宜五谷蚕桑。知染采文绣〞可见在汉、南北朝时期,云南的原住民族已有了染织,刺绣。其特点是图案饱满,色彩主调鲜明、繁而不乱、美观大方。瑶族挑花:滇南和滇西〔西双版纳〕的瑶族妇女七八岁开始母亲就教他们刺绣,到了十四,五岁就能绣出各种复杂的图案,妇女的服饰多用挑花予以美化,重点是衣襟、裤腿和围腰,一般是在蓝布上挑花,有的裤腿上几乎用挑花布满,色彩大多为红、黄、白、绿等色,整个挑花显得华美堂煌,这可能体观着瑶族先民以五彩斑烂的龙犬盘瓠为图腾有关。因此,瑶族男女都要在衣服的袖口、领边、裤腿、胸襟两侧绣上花纹图案以象其祖。挑花图案多为八角花、梨花、桃花、芭蕉花、猫脚花、树纹、太阳纹、龙纹、蝴蝶花,对羊、对马和一些几何纹样……其中太阳纹来自铜鼓中心的太阳纹,这也有着铜鼓崇拜的护佑意义。瑶族妇女的衣服可以说是她们美和才能的展示,瑶族小伙子在选择对象时总要窥视姑娘的裤子和腰带以此了解姑娘是否聪明能干,因此,瑶族姑娘在刺绣上倾注自己的心血、智慧也就是必然的了.苗族的挑花也有自己的特色,如文山州麻栗坡县的花苗的裙子是蜡染与挑花相结合,上衣也布满挑花,色彩以红为主,使得整个服装装绚丽如虹。有的地方苗族服装就很素雅,这和支系不同有关。现在云南少数民族刺绣多用于妇女的服装上,如:衣、裤、帽、围腰〔围裙〕、背被、及鞋上,部位多在肩、胸、袖等突出并引人注目的地方。此外生活用品中的挎包,枕头、帐围等等也有运用。云南各地刺绣多以剪纸为底样贴在需要绣花的黑、青色布面上,图案底样剪纸的繁简,造型的内容与风格,各民族和各地区有一定差异,但多是以花卉为主及龙、凤、马、兽、人物等等有桔祥寓意的形象组成的图案,有的纸样是在街上买的,也有的是自己剪制,这些纸样以传统程式纹样为根底而又随各人的领悟有所变化,故有传统的底蕴而又有所创新开展,并不雷同也并不故作惊世骇俗的新奇,但也不死板地默守成规。在刺绣的色彩上更是各人随心所欲不为具体实物色彩所限制,而以尽情的表现自己心中感受的美为原那么。一般说来,白族刺绣图案作工考究,多为寓意桔祥的图案,以花卉图案为主,色彩艳丽明快,壮族刺绣多为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抽象变形纹样,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具体物象,色彩注重整体之谐调统一,边疆傣族刺绣深受南传上部佛教影响,图案多为宗教题材。在绿春县牛孔乡的彝族纳苏颇支系那么以白、黑、红、绿布剪成图案贴布锁边绣在衣服的肩、袖等处为其刺绣特点,这种刺绣方法在云南各民族中较为少见,而其根底仍是剪纸贴在布上剪成的图案:龙、凤、麒麟、蝴蝶、芭蕉、藤子、牡丹、绣球……其中以龙为主,但每个人的心目中的龙各有不同,因此造型也不雷同。这也反映了农耕民族对水的依赖与崇拜心理,芭蕉、藤子等植物图案那么反映了对与自己生活有关的环境的热爱,而麒麟、牡丹等那么反映了与汉文化的交流影响.云南各地各民族的节日都是民族服饰手工工艺的大展示,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美不胜收,充分地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歌颂与追求。如: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中和乡直苴[chá]地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的赛装节,玉溪地区新平县的傣族〔花腰傣〕每年正月十五、五月初六举行的小、大花街等等.〔四〕独具特色的云南少数民族织锦彝族、傣族、白族、苗族已有了木架织机,这是一大进步。但不管工具原始或进步,在目不识丁的少数民族的聪明心灵和巧手下织出了精美的傣锦、壮锦、佤锦……,不能不令人惊叹他们的聪明才智和所表达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傣锦这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其附近各县傣族的传统民间手工艺品。两地织锦各有特色,前者多为棉织品,常以红、黑色纱线为纬线织造图案,构图多为横向带状平行排列,图案纹样疏密得当,虚实相衬,造型质朴粗放,有一种纯真之美。整个织锦质地较为松软。后者那么色彩绚丽,织造精美,多以棉纱或苎[zhù]麻为经,大量使用大红、玫瑰、橙、翠绿、嫩绿、蓝、橘黄、中黄等等色彩浓艳,比照强烈的丝线、绒线甚至用少量的金银线作为纬线织造图案,其特点是图案显色出织物外表,整个织锦质地紧密厚实。由于这两个自治州以及附近各县的傣族全民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因此傣锦除了生活日用品的床单、床垫、门帘……图案多为几何纹样、菱形花草纹……之外,傣锦图案多与佛教有关——特别是献给佛寺的幡幢上的织锦,作工更是精美,常常织有一些有桔祥含意的图案如:神兽、神鸟、孔雀、象、马、佛、菩萨、供养人、佛寺、佛塔、树木、花草等等。壮锦主要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壮族织锦为代表,它用棉或麻的股纱作经线,以不加捻或微捻的采色丝为纬织入起花,在织物正面和反面形成对称花纹将织物完全复盖,故壮锦显得厚重,图案除了大量使用菱形几何纹样并用浅色织出界线外,有的织入金银丝,传统的纹样有附图字纹、水纹、云纹、蝴蝶花、双龙戏珠、狮子滚绣球……二十余种,佤锦云南佤族民间织绵,用古老原始的腰机织作,以红、黑二色为基调组成有节奏的色条,配以黑、白色构成的几何纹样。佤锦幅面不宽,多为裙子用料.景颇锦这是景颇族妇女筒裙和挎包的主要面料,是景颇族妇女用原始的腰机织造的,一般以黑棉纱为经,以自纺的红、黑二色毛线和少量的丝线为纬起花构成织锦红褐色的主色调,并缀以少量跳跃的黄、绿、蓝、紫等色,使得整个织锦色调沉着、朴实。扎染又称之为“绞缬[xié]〞或“撮[cuō]缬〞、“撮晕缬〞,大理白族通称为“扎花市〞,这是一种在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就有的古老的纺织品“防染法〞染花工艺,大约在明初随着军屯、民屯大量湖广、江浙、河南的移民传入云南的,因其制作简易,仅根据花纹要求,将待染的布用折叠,扎、缝等方法结扎,然后在蓝靛[diàn]染缸中浸染数次,再经过折线、漂洗、凉干、整理等工序制成成品。因为结扎部份未能浸入染料而形成一簇簇白色的花纹,而且因为扎结时的松紧不同,所以形成的花纹轮廓也呈现出浓淡不同的色晕,每一幅都有一种机器印的花布图案的千篇一律所无法取代的自然纯朴之美,表达了一种健康朴实农村民间情趣。由于其制作简易花纹美观而深得白族群众的喜爱和普及。〔六〕云南民族民间木雕、石刻与泥塑佤族的木依吉景颇族坟墓上的祭魂木雕“顾布绒〞一般高约一公尺,大致象个人形以代表死者形象,但并不追求象死者,仅仅作为一个亡灵的符号树立在坟上而已,它上面有用红、白、黑三色绘制的几何花纹图案,象征统裙和说明死者男、女性别,木偶头上有一条长木片绘有弯曲的线条象征古代祖先向南迁徒和灵魂回归故土的路线。西双版纳哈尼族〔爱尼支系〕的寨门是人鬼的分界线,门外的裸体男女木雕人象、牛、鸟、兽和木制刀枪,是子孙繁衍、兴盛的象征〔也有人说是向鬼的供献〕和丰收,驱邪的象征物。随着社会的开展,程式化放置的木制大刀长矛演变成了木制的冲锋枪。哈尼族的寨门傣族的木雕白族的木雕是云南各地风景名胜建筑和寺观庙宇的门窗,柱枋的主要装饰物,因此民谚有:“丽江粑粑、鹤庆酒、剑川木匠到处有〞之说。剑川木雕民居的门窗雕饰题材多为梅兰竹菊,渔樵耕读,象报平安,龙凤呈祥,吉庆有余,牡丹荷花、喜上梅稍……有桔祥含义装饰,而花鸟题材的常见于木雕中反映了大理、丽江地区白族、纳西族对自然、生命的热爱;寺庙的门窗装饰题材那么多为:龙、凤、麒麟、鳌鱼、佛、仙故事等等,有着明显的汉文化影响和表现的程式化。由于材料本身保存不易和历史的原因,现在保存的作品多为清代到现代的作品,大理、丽江民居和寺庙的木门,又叫木格门,一般由六扇组成,多在正房正中,所占面积大而且突出,每一扇分为上下两段,上段多为透空浮雕,一般为两层,有的多至三、四层,下段多为浮雕图案,头部、腰部、下部用长方形的小块木制浮雕板将上、下两段隔开,使整个严整的建筑有了令人神思遐想的地方。总体看来剑川木雕的程式化更为系统成熟,这形成其特色也带来了束缚,因此由容到形式上如何更有民族特点和浙江黄杨木雕区别更突出,仍是今后应该进一步探索的问题。石雕云南民族民间石雕除了有名的剑川石钟山石窟〔南诏〕,安宁法华寺石窟〔大理国〕而外,明清历史遗迹较多保存在风景名胜区的寺庙建筑和各地墓地上,有的题材汉族文化影响很深,如:龙、凤、狮子、麒麟等等。在一些边疆地区,汉文化相对较弱,当地民族特点就强一些。如景谷县傣族官缅寺树包塔的石刻。现在民族民间石刻除了银行企业单位门前的大石狮子和不值得提倡的土葬地区的坟墓石雕而外在当前新的形式下如何创新,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大问题。由已石雕一开始想学西洋写实的狮子,试雕了两头,显得不伦不类,因此很快回头,仍然向民族民间传统学习雕中国式的石狮,结果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可是这并不是传统程式的抄袭和翻版,它突破了传统的蹲狮姿态的框框,根据具体地势环境,因地制宜的设计石狮的动态:有的回头回眸凝视惕听,有的带着幼狮池边饮水,有的在林间嬉戏,有的在悬崖上戏耍巨大的绣球。这一庞大的石雕群表达了改革开放时代的特色和群众对传统形式的热爱与开展。这也是传统的庙门、府衙、墓道石狮所表达的威严和守护之责所不可比较的。可以说这是剑川白族一次大胆的尝试和创举,反映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群众审美情趣的开展变化。当然它也反映了剑川县群众较高的文化水平,对本乡外乡文物古迹的重视和县领导的高瞻远瞩。〔七〕吞口、瓦猫——绘画面具和雕塑中的云南民宅的守护者从前在昆明的街头巷尾,往往可以见到民宅的大门上悬挂着色彩斑斓绘着虎头的木瓢——特别是门迎街巷或某种不吉的方位的大门以避邪崇。这种木瓢画通称为“吞口〞。其造型是怒目圆睁,大张其口,口中衔有宝剑或八卦。由于在民间艺人手上这陶虎的造型往往与筒瓦结合,有的虎身就是用筒瓦来加工的,并且造型夸张变型——是民间艺人意象中之“猛虎〞,而不是真实之虎的模写,因此造型上“塑虎不成反类猫〞,故民间一般称之为“瓦猫〞。在艺人和群众的意象中它是招财进宝的神兽,对危害主人家宅的一切精灵鬼怪是凶猛无比的神虎,而对主人却是忠实、温顺、可爱而略带稚气的“猫〞。云南各地的瓦猫造型根本大同小异差异不大:一般头部是一圆型平面,在上面粘上用小泥球作的怒目圆睁的眼睛,小三角形泥柱作成的鼻子,再在鼻下开一条缝、按上两棵獠牙就成了咆哮的虎口,上面安上两支尖耳,背后竖立一条泥条是为高翘的虎尾,造型有些像古代中原地区的镇墓兽,但更稚拙简练、朴实,这可以说是云南一般瓦猫的一种根本程式吧,〔八〕云南民族民间的面具这三个面具的造型比较威严,狞厉和夸张,孟获〔嘎英波〕为黑脸,耳朵为两个小脸,三支眼,他们认为中间的眼可以看出人的好坏,两支人面耳可以听数百里外之声音,冠上的太极图象征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诸葛亮〔艾五灵〕为白脸——实为粉红色,圆瞪的双眼表示“足智多谋,洞察一切〞。关羽〔萨昔波〕为红脸,圆瞪双眼,冠上以兽头为饰,表示勇武有力、赤胆忠心。由这些造型上看不出汉族三国人物的影子,所谓三国人物当为汉文化影响下的附会之词,而嘎英波〔孟获〕是否有着藏传佛教大黑天神的影响也值得研究。我们认为这三个形象主要表达了彝族对自己英雄祖先嘎英波等等的思念与崇敬之情,以及这三个英雄人物在彝族心目中的意象,可能也有着山神、猎神——狩猎民族生活的影子。〔九〕云南民间木刻——甲马因为神是人所创造的,其形象也是人所付予的,所以它所反映的也是人所生活和认知的世界,并且是人给它付予了神圣的光环——虽然经过了人为的神化加工和歪曲变形。如:在少数民族生活的山区,从前狩猎是获得肉食的重要途径之一,以至成了群众喜爱的一项活动,为了在进山打猎这一危险的活动中得到平安和获得丰收,他们创造了猎神、山神、草甲、岩神、树神……等众多与山林狩猎有关之神和有他们形象的甲马,使用时将它们挂在祭祀猎神的场地附近的树枝上;这种甲马版画往往呈现出一种粗暴而绝不矫柔造作的美,充满木刻的木味,它也体出了汉族和少数民族普通劳动者自己的精神需求,对事物的理解和自己质朴的情感.〔十〕布扎与儿童玩具玩具是人们儿童时代亲密的生活伙伴,是幼儿的生活“教科书〞,也是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的有力工具,因此鲁迅说“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是很有道理的。云南民族民间玩具以前由于经济条件和物质条件的限制,多为就地取材,用最普通的材料〔竹、木、泥、布片等等〕,再用简单的工具和用简单的手工方法加工制作出来的,有的是长辈用自己的爱心和巧手为子女、儿孙们制作的,有的作为商品在集市上贩卖,以添补家用,而其价格一般都很低廉以和广阔劳动群众的经济条件相适应。为其制作的简单巧妙而折服。大理州白族节日在偏僻的乡间的集市上尚可看到用木片削制的刀枪,将木片削制成略似马形,并用胶粘上几根猪鬃作为尾巴再加上四个树棍锯成的轮子就成了孩子们喜爱可以拖着走的小马,纸糊略具鸡形再加上两根鸡毛的小公鸡、纸制的小龙……这些玩具造型夸张、稚拙、写意,设色大胆,多以黄色作底,点以红、黑、绿、白等比照强烈的色彩,装饰性很强,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五月端午汉族、白族用麦杆染色后编制成闪闪发光的彩色三角形,再用之组合成亭台、楼阁、飞禽走兽,俗称为“菱角〞,成了节日的特有点缀而深得大人和孩子的喜爱。十一

云南民族民间剪纸与金水漏印在云南的汉、彝、白、纳西、苗、傣等民族中都有剪纸,或刻纸,呈贡农村妇女称之为“戳花〞——刻数张。现在除了美展中的创新之作外,传统的剪纸主要是在山区、坝区的乡镇中作为服饰〔围裙、儿童的背被、衣服、鞋面……〕绣花的底样而存在着,其图案多为象征桔祥如意、福寿延绵的花草鱼虫和鸟兽组成。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子女的祝福。一般的说,在城乡结合部的汉族、彝族的剪纸较为细致、精巧,而山区的那么较为粗暴。这和民族文化传统,经济开展、文化的交流等等因素有关,都有着深厚的群众根底,表达着各族农民的单纯而真挚的审美意识和自己民族的传统模式及一定的历史文化内涵。如:昆明郊区的鞋头花作新月状构图的适合纹样,构图注重均衡,突破了对称的单调,以适应刺绣的需要;绿春县牛孔乡的彝族剪纸带有明显的图腾色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