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04/05/wKhkGWW27oWATYwiAAGfT9jAM6Q628.jpg)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04/05/wKhkGWW27oWATYwiAAGfT9jAM6Q6282.jpg)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04/05/wKhkGWW27oWATYwiAAGfT9jAM6Q6283.jpg)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04/05/wKhkGWW27oWATYwiAAGfT9jAM6Q6284.jpg)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04/05/wKhkGWW27oWATYwiAAGfT9jAM6Q62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进度
二学年
周次起止月日教学内容
19月1日至9月4日时、分、秒
29月7日至月11日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39月14日至9月18日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49月21日至9月25日测量
59月28日至10月2日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610月12日至10月16日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710月19日至10月23日倍的认识
810月26日至10月30日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
911月2日至11月6日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
1011月9日至11月13日长方形的认识
1111月16日至11月20日分数的初步认识
1211月23日至11月27日分数的初步认识
1311月30日至12月4日数学广角
1412月7日至12月11日总复习
1512月14日至12月18S复习
1612月21日至12月25日复习
1712月28日至1月1日复习
181月4日至1月8日期末考试
单元教学计划
数学:三学年
单授课
主要内容教学目的要求单元要点单元难点
兀时数
认识时间单位根据时间探索秒针的计时
“秒”1分钟=60秒,的进率进行简方法,得出1分钟=60
里时.分.秒体验时间的长短,有单的计算,开始秒的过程及学生对秒3
兀关时间的简单计算。时间+经过时的感知的程度。
间=结束时间。
两位数加减两位同过口算、笔算几百几十加
二万以内的数的□算方法,几百笔算和估算复减几百几十,估算三位
里加法和减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习了数和计算数的加减法,体验算法6
元法(一)笔算方法,三位数的的知识。解决实多样化。
加减估算。际问题。
经历测量的过知道长度使学生能估计一
三程,在实践活动中认单位间,质量单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
单
测量识长度单位毫米、分位间的关系,会会选择合适的单位及
元6
米和千米,建立1毫进行简单的单工具进行测量。
米1分米的概念。位换算。
能正确的计算三初步养成理解笔算加减法
四
万以内的位数加减三位数,理检查和验算的的基本方法,掌握三位
单
加法和减解验算的意义,会对习惯,交流中优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
元9
法(二)加减法进行验算。化自己的算法,及根据实际问题灵活
提高估算能力。选择计算策略。
理解一个数是另动手操作,联系生活中的数
五
一个数九倍的含义,培养几何直观,学,建立倍数关系的意
单
倍的认识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培养观察、操思,解决日常生活中的
元3
作、分析能力。问题。
熟练的口算、笔算整明白竖式结合情况选取恰
六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中每一步计算当的策略进行乘法估
单
多位数乘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含义,掌握多算,并说明估算的思
元9
一位玉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位数乘一位数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
的计算过程。的计算方法。力。
认识四边形,进知道周长能根据周长公式
七
一步认识长方形,正的含义,能测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
单
长方形和方形的特征。并能计简单图形的周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
元5
正方形算出周长。长,掌握周长公联系。建立空间观念和
推理能力。
结合具体情境,能比较简单分认识分数,知道一
让学生初步认识几分数的大小,会计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
分数的初之一和几分之几。会算简单的同分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5
步认识读、会写,写简单的母分数的加减用分数表示,能解决有
分数。法。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
题。
让学生经历解决会借助维感受数学与生活
九
问题的过程,了解简恩图,运用集合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
单
数学广角单的集合知识。初步的思想方法来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学
元2
感受它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习的兴趣。
际问题。
实验小学导学案
科目数学年级三年级
课题秒的认识课时1
授课时间2015.主备人
教学学生通过联系观察、体验等活动,认识时间单位,知道秒针
目标的特征,知道1分=60秒。
教学重点探索秒针的计时方法,得出1分=60秒的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出示目标
(一)准备练习
1、观察秒针(出示一个钟面)。
2、认识秒针的走动。
3、比较一下它的运动与时针、分针运动有什么不同?
(二)出示目标
1.我能知道一秒有多长,1分=60秒。
2.我能通过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尝试学习
(一)自主学习
1、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2、观察主题图,学习1分=60秒。
3、通过动作,声音等多种活动,让学生体验1秒究竟有多长。
4、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
(二)合作学习
1、2时=()分想:一时是60分,2时是()个60分。
2、试一试:一分钟你能做什么,把结果记录下来。
3、另选一项你喜欢的运动,用15秒完成。
(三)适时点拨
钟面上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1分=60秒。
(四)结论
体验一秒有多长,一秒钟能眨一下眼睛,能呼吸一次,脉搏跳动一次,能拍一下手
通过体验后,我们知道了一秒钟的时间很短。
三、巩固拓展
2时=()分180色()分36秒+24秒=()分
1时C100分4时40分120秒。2分
四、课堂检测
1、一节课4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再加上()分,正好是一时。
2、时针走一小时,分针正好走()圈,也就是()分。
3、秒针走一圈正好是()分。
五、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数学书:第3页,做一做
做一项喜欢的运动,记录时间。
板书设计:
秒针的认识
秒针走一小个格是1秒
1分=60秒1时=60分
教学反思:
实验小学导学案
科目数学年级三年级
课题时间单位的换算课时2
授课时间2015.主备人
教学1、用合适的时间单位描述时间的长短,估测较短的时间。
目标2、知道1分=60秒1时=60分。
教学重点探索秒针的计时方法,估测时间的长短。
教学难点通过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出示目标
(一)准备练习
1、60秒=()分3分=()秒
2、1分40秒=()秒
(二)出示目标
1我.能知道一秒有多长,1分=60秒。
2.我能用合适的时间单位描述时间的长短,并能估测时间。
二、尝试学习
(一)自主学习
1、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2、观察主题图,2时=()分。
想:1时是60分,2时是()个60秒。
3、4分=()秒
想:1分是60秒,4分是()个60秒。
(二)合作学习
1、3时=()分想:一时是60分,3时是()个60秒。
2、因为1时=60分,2时就是2个60相加,也就是120分。
3、因为1分=60秒,4分就是4个60相加,也就是240秒。
(三)适时点拨
由时化成分,是求几个60相加,由分化成秒,也是求几个60相加。
(四)结论
时乘进率60等于分,分乘进率60等于秒…
三、巩固拓展
2时=()分180秒=()分36秒+24秒=()分
1时()100分4时()40分120秒()2分
四、课堂检测
1、一节课4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再加上()分,正好是一时。
2、时针走一小时,分针正好走()圈,也就是()分。
3、秒针走一圈正好是()分。
五、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数学书:第4页,做一做
做一项喜欢的运动,记录时间。
板书设计:
时间单位的换算
1时=(60)分1分=(60)秒
时一乘进率60-分一乘进率60--秒
教学反思:
实验小学导学案
科目数学年级三年级
课题解决问题课时3
授课时间2015.主备人
教学1、能通过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的问题。
目标2、结束时间一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教学重点结束时间一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教学难点通过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出示目标
(一)准备练习
1、观察主题图,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2、7时30分离家,7时45到校。小明途中公走了15分。
(二)出示目标
1.我能通过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
2我.能总结结束时间一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二、尝试学习
(一)自主学习
1、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计算时间的长短。
2、观察主题图,研究方法。
3、图中提供的两个时间信息,怎样求出经过时间?
4、建立时间观念。
(二)合作学习
1、妈妈早上8:30分上班,中午11:30下班,妈妈上午工作了()小时。
2、试一试:用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3、另选一项你喜欢的运动,记录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计算经过时间。
4、小明从家到学校要用20分钟,每天8:30开始早读,小明早上最迟()应
该从家里出发。
(三)适时点拨
求经过的时间:1、看钟面数格,2、用结束时间减去开始时间。
(四)总结
三、巩固拓展
分钟从钟面上的3走到6,表示过了()。
在百米短跑比赛中,小明用了18秒,小军用了20秒,()跑得快?
一节课40分钟可见休息10分钟,再加上()分,正好是1时。
四、课堂检测
1、一列火车本应该9:15到达,现在要晚点25分钟,什么时候能到达?
2、上午第一节课用多上时间?
3、从你家到学校要走10分钟,你最晚什么时候从家里出发?说说你的理由。
4、你能发现上课时间的规律吗?
五、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数学书:第7页,第八题。
做一项喜欢的运动,记录时间。
板书设计:解决问题
结束时间一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开始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
结束时间一经过时间=开始时间
教学反思:
实验小学导学案
科目数学年级三年级
课题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课时4
授课时间2015.主备人
教学1、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目标2、灵活运用口算方法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口算方法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出示目标
(一)准备练习
口算:34+56=15+28=24+76=
42+32=23+89=43+18=
(二)出示目标
1我.能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我能灵活运用口算方法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
二、尝试学习
(一)自主学习
1、同学们要去参观世博会,一年一班35人,一年二班34人,
2、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票?
3、列式计算:35+34=
4、你是怎么样口算的?跟同学交流一下。
(二)合作学习
1、同学们要去参观世博会,二年一班39人,二年二班44人,
2、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票?
3、列式计算:39+44=
4、还可以怎么样笔算?
(三)适时点拨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可以拆开相加,十位和十位相加,个位和个位相加。
(四)结论
口算时一定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三、巩固拓展
1、一个加数是52,另一个加数是9,和是多少?
2、38与29的和是多少?
3、一个数减去32等于49,这个数是多少?
4、两个加数都是55,和是多少?
四、课堂检测
1、我比29多38o
2、我比63少36。
3、我比最大两位数少63。
4、我是多少?
五、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数学书:第10页,做一做
板书设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同学们要去参观世博会,一年一班35人,
一年二班34人,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票?
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票?
35+34=6939+44=83注意:相同数位对齐。
教学反思:
实验小学导学案
科目数学年级三年级
课题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课时5
授课时间2015.主备人
教学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目标体验口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出示目标
(一)准备练习
口算:8+16=28+17=80-40=
68+6=77-6=67+19=
说说口算时你是怎么想的(说计算方法)。
(二)出示目标
1.我能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方法。
2我.体验到了口算方法的多样性
二、尝试学习
(一)自主学习
1、乘坐世博专线大巴最便宜票价是48元,普通快车的票价是65元,动车的票价是
54元。
2、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钱?
3、列式计算:65-54=
(二)合作学习
1、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车便宜多少钱?
2、列式计算:65-48=
3、你是怎么样想的?把你的想法和同学说一说。
(三)适时点拨
掌握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四)结论
通过练习,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方法,正确的进行计算,提高能力。
三、巩固拓展
83-16=34-28=71-16=
100-79=46-25=68-15=
四、课堂检测
()+57=8160-()=2663-()=26
()+52=7548-()=17()-53=38
()-51=1277-()=1749-()二36
五、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数学书:第11页,做一做
板书设计: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乘坐世博专线大巴最便宜票价是48元,普通
快车的票价是65元,动车的票价是54元,普
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钱?
列式计算:65-54二
教学反思:
实验小学导学案
科目数学年级三年级
课题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笔算)课时6
授课时间2015.主备人
教学理解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算理,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目标掌握三位数加法的估算方法,能够合理的进行。
教学重点理解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算理,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三位数加法的估算方法,能够合理的进行。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出示目标
(一)准备练习
计算并说计算方法。
54+28=76+23=48+29=
14+73=14+37=33+25=
(二)出示目标
1.我能理解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算理,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我.能掌握三位数加法的估算方法,能够合理的进行。
二、尝试学习
(一)自主学习
1、世博园里的一个纪念品商店,上午卖出380个海宝,下午卖出550个海宝。上午
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
2、观察主题图,列式计算:380+550=
3、为什么百位上不是8?
(二)合作学习
1、同学们去航空博物馆参观,三年级去了240人,二年级去了180人,两个年级一
共去了多少人?
2、列式计算:240+180=
3、小组写出笔算过程,交流经验,纠正错误。
(三)适时点拨
计算进位加法时,十位相加满十要向百位进一。
(四)结论
三、巩固拓展
1、一个加数是460,另一个加数是540,和是多少?
2、比最小的三位数多1000的数是多少?
3、360+329的和大约是多少?
4、两个加数都是249,和是多少?
四、课堂检测
1、一年级有318人,可以看作大约()人,二年级有294人,可以看作大约()
人,两个年级一共大约有()人。
2、750+460=240+670=820+90=370+580=290+310=220+690=
五、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数学书:第19页,第二题。
一分钟速算,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
板书设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笔算)
世博园里的一个纪念品商店,上午卖出380个海宝,
下午卖出550个海宝。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
海宝?
列式计算:380+550=
教学反思:
实验小学导学案
科目数学年级三年级
课题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笔算)课时7
授课时间2015.主备人
教学理解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算理,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目标掌握三位数减法的估算方法,能够合理的进行。
教学重点理解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算理,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三位数减法的估算方法,能够合理的进行。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出示目标
(一)准备练习
计算并说计算方法。
54+28=76+23=46+29=
14+73=74+16=33+25=
(二)出示目标
1.我能理解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算理,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我.能掌握三位数减法的估算方法,能够合理的进行。
二、尝试学习
(一)自主学习
1、世博园里的一个纪念品商店,上午卖出380个海宝,下午卖出550个海宝。下午
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
2、观察主题图,列式计算:550-380=
3、为什么百威上的4减3?
(二)合作学习
1、970-480=800-150=450-260=
2、试一试:写出笔算过程。
3、交流经验,相互检验,纠正。
4、说说退位减法的笔算过程。
(三)适时点拨
强化训练退位减法的计算
(四)结论
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一当十。
三、巩固拓展
840-460=9000-5800=600-340=
826-383=680-247=840-321=
7000-54000=960-380=900-230=
四、课堂检测
260-190()80380-190()190
800-150()650380-260()147
五、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数学书:第14页,做一做。
板书设计: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笔算)
世博园里的一个纪念品商店,上午卖出380个海
宝,下午卖出550个海宝。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
少个海宝?
列式计算:550-380=
教学反思:
实验小学导学案
科目数学年级三年级
课题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课时8
授课时间2015.主备人
教学掌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目标能够正确的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掌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的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出示目标
(一)准备练习
1、口算:(先说计算方法,然后口算)。
25+66=54+12=78+19=
31+100=100-57=100+89=
(二)出示目标
1我.能掌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我能能够正确的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二、尝试学习
(一)自主学习
1、玩具车190元,电动飞车230元,带410元够吗?
2、列式计算190+230=
3、这么大的数相加怎么计算?你能想办法解决吗?
4、最后的结果与410元相比较,填够与不够。
(二)合作学习
1、玩具车190元,电动飞车230元,电动飞车比玩具车贵多少钱?
2、列式计算:230-190=(方法解读)
3、可选择笔算或者口算,并说出计算方法。
4、小组活动,交流经验。
(三)适时点拨
笔算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进位和退位要注意,向前进一或退一。
(四)结论
掌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的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三、巩固拓展
230+540=320+180=490-130=
240-160=360+240=420+390=
570-380=920-860=456+158=
四、课堂检测
1、726+257()762+275o
2、863-526()863-562
3、428+562()462+528
五、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数学书:第16页,第1题。
第16页第3题。
板书设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300+600=800-150=
20000-15000=340+370=
教学反思:
实验小学导学案
科目数学年级三年级
课题用估算解决问题课时9
授课时间2015.主备人
教学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够合理地进行估算。
目标能够正确的进行估算。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简单三位数加减法估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出示目标
(一)准备练习
1、□算训练:(说说估算方法)。
60+40=80+70=90-30=
89+31*91+89=58+39=
(二)出示目标
1我.能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够合理地进行估算。
2.我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简单三位数加减法估算。
二、尝试学习
(一)自主学习
1、四。五年级同学去秋游,五年级有204人,四年级有173人,大约有多少人去秋
游?
2、学生汇报各种方法。
3、用估算方法算一算204+173n
4、为什么不能把173看成160或180?
(二)合作学习
1、列式:381-104«
2、试一试:用估算的方法算一算。
3、小组互动,所以说你的估算方法。
(三)适时点拨
估算除了便捷,适当时候也要考虑它的的合理性
(四)结论
根据数字的特点和实际需要,进行估算,灵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交流合作探索
正确的合理的进行估算。
三、巩固拓展
估算并说出估算方法:
327-187*535-327=
723+189=294+214=
四、课堂检测
请你用估算的方法,判断下列各题的估算是否合理。
213+322=625()496-112=304()
662+58=720()532+133=665()
632-402=230()543-217=372()
五、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数学书:第17页,第7题8题。
估算家里的家用电器有多少钱。
板书设计:用估算解决问题
221+239-
你的估算合理吗?
教学反思:
实验小学导学案
科目数学年级三年级
课题毫米、分米的认识课时10
授课时间2015.主备人
教学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
目标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出示目标
(一)准备练习
1、说说你知道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你的书桌高80();你的身高是1()35()。
3、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厘米。
4、同学们估得准确吗?用尺子量一量。
(二)出示目标
1.我能知道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
2我.能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二、尝试学习
(一)自主学习
1、观察直尺找到1分米。
2、学生借助直尺测量验证,填表,交流。
3、感知1毫米的长度。
4、得出长度单位的换算。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
(二)合作学习
1、分米与厘米的关系。
2、测量课桌的长度。
3、同桌合作,测量验证。
(三)适时点拨
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是“分米”。
(四)结论
我们要知道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才能更好的解决换算的问题。
三、巩固拓展
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一支铅笔的长度约18()3、一支粉笔长约75()
2、一份硬币的厚度约1()4、小方家到学校的距离100()
四、课堂检测
1、课桌的高度约6()黑板的长度约4()
2、2分米=()厘米250厘米=()分米
3、50分米=()米100厘米=()米
4、5分米=()厘米20厘米=()分米
五、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数学书:第22页,做一做
测量家里床的长度。
板书设计:毫米、分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
10毫米=1厘米1米=10分米
教学反思:
实验小学导学案
科目数学年级三年级
课题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课时11
授课时间2015.主备人
教学知道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进率。
目标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换算。
教学重点知道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换算。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出示目标
(一)准备练习
1、1厘米=()毫米1米=()分米
2、10厘米=()分米1分米=()厘米
(二)出示目标
1.我能知道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进率。
2.我能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换算。
二、尝试学习
(一)自主学习
1、10毫米+40毫米=()厘米
2、要求结果的单位是厘米,而算式中的单位是毫米,如何换算?
(二)合作学习
1、王明的铅笔长14厘米8毫米,张伟的铅笔毕王明的长10毫米,李欣的铅笔是
17厘米,张伟和李欣的铅笔谁的长一些?
2、23厘米+47厘米=()分米
3、23厘米+5分米6厘米=()分米()厘米
4、2分米=()厘米70厘米=()分米
5、22厘米+38厘米=()厘米=()分米
(三)适时点拨
比较长度单位的大小要先统一单位,相同的长度单位才可以比较大小。
(四)结论
知道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进率,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换算。
三、巩固拓展
2分米=()厘米70厘米=()分米
25厘米+35厘米=()厘米()分米
2米-8分米=()米()分米
37分米-17分米=()分米=()米=()厘米
四、课堂检测
1、23厘米+5分米6厘米=()分米()厘米
2、2分米=()厘米70厘米=()分米
3、22厘米+38厘米=()厘米=()分米
五、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数学书:第24页,第四题。
第25页,第八题。
板书设计: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
米分米厘米毫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
教学反思:
实验小学导学案
科目数学年级三年级
课题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课时12
授课时间2015.主备人
教学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目标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出示目标
(一)准备练习
1、我们己经学习过的长度单位有()()()()。
2、1米=()厘米300厘米=()米
(二)出示目标
1.我能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2.我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二、尝试学习
(一)自主学习
1、一千米有多长?
2、1千米=()米
3、千米用字母表示是()
4、出示视频中实地测量操场长度的资料。
5、操场的长度这么长,如果还是用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作单位合适吗?
(二)合作学习
1、计量比较长的路程时,通常用()做单位。
2、运动场的跑到一圈400米,跑()圈是一千米。
3、1千米=()米
(三)适时点拨
千米也叫(公里)是测量较长距离常用的单位,通过上面的实际测验,我们已经知
道一千米里面有一千个一米,所以1千米=1000米。
(五)结论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在选择长度单位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根据实际测量
的情况来确定用什么长度单位。
三、巩固拓展
1千米=()米1000米=()千米
四、课堂检测
1、火车每小时行驶120()0
2、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5()o
3、中国第一大长河长江长约6300(
4、小明走十步的距离大概是9()。
五、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数学书:第26页,做一做。
做一项喜欢的运动,记录多少千米。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1千米=1000米
1000米=1千米
教学反思:
实验小学导学案
科目数学年级三年级
课题千米与米的单位换算及估测课时13
授课时间2015.主备人
教学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目标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出示目标
(一)准备练习
1、1千米=()米
2、1000米=()千米
(二)出示目标
1.我能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2.我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二、尝试学习
(一)自主学习
1、3千米=()米
5000米=()千米
2、想:1千米=1000米,3千米就是3个1000米,也就是3000米。3千米=3000米
3、想:1000米是1千米。5000米中有5个1000米,即5000米=5千米
(二)合作学习
1、2千米=()米
2、4000米=()千米
3、6千米=()米
(三)适时点拨
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由千米化成米则乘1000;
由米化成千米则除以进率WOOo
(四)结论
在进行单位换算的时候,我们必须牢牢的掌握单位之间的进率,然后在仔细的看好
是什么单位换算成什么单位。
三、巩固拓展
1千米()100米1千米300米()1300分米
7000米=()米
四、课堂检测
1、我们学过的程度单位有()()()()()。
2、抚顺到沈阳约有50()。
3、一座5层楼高20()。
五、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数学书:第27页,做一做。
估计一下卧室的长、宽。
板书设计:
千米与米的单位换算及估测
3千米=()米
5000米=()千米
你是怎么想这两道题的计算过程的。
教学反思:
实验小学导学案
科目数学年级三年级
课题吨的认识课时14
授课时间2015.主备人
教学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目标2、根据1吨=1000千克,进行吨与千克间的换算。
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教学难点根据1吨=1000千克,进行吨与千克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出示目标
(一)准备练习
1、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哪些?
2、估一估:一个苹果大约有250();一头猪重约250(
(二)出示目标
1、我能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2、我能根据1吨=1000千克,进行吨与千克间的换算。
二、尝试学习
(一)自主学习
1、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猜想1吨=()千克。
2、观察主题图,研究方法。
3、图中提供的信息,怎样求1吨的重量?
4、知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用吨(t)做单位。
(二)合作学习
1、一辆汽车能载4()重的货物。
2、试一试:什么情况下用吨做单位。
3、一名同学的体重是25千克,这样10名同学有多重?这样40名同学有多重?
4、小组体会一吨的重量,知道1吨=(1000)千克。
(三)适时点拨
克、千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质量单位,这些质量单位一般用来计量质量较小的物品,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时,通常用更大的质量单位吨。
(四)总结
三、巩固拓展
填上适合的单位。
1、一条鱼重500()o
2、一头牛重350()0
3、一辆卡车载重约4()»
四、课堂检测
1、一只鸡重3吨()o
2、1吨铁比1000千克的棉花重()。
3、称汽车的重量要用吨作单位()。
4、一头牛重35吨()o
五、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数学书:第32页,做一做1、2题。
估算一下家里能有一吨重的物品。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1吨=1000千克1000千克=1吨
7吨=()千克5000千克=()吨
教学反思:
实验小学导学案
科目数学年级三年级
课题吨与千克的换算课时15
授课时间2015.主备人
教学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目标根据1吨=1000千克,进行吨与千克间的换算。
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教学难点根据1吨=1000千克,进行吨与千克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出示目标
(一)准备练习
1吨=()千克1000千克=()吨4吨=()千克
(二)出示目标
1.我能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2.我能根据1吨=1000千克,进行吨与千克间的换算。。
二、尝试学习
(一)自主学习
1、4吨=()千克
2、1吨=1000千克,4吨就是4个1000千克,也是4000千克。
3、3000千克=()吨
4、3000千克里有3个1000千克,所以3000千克=3吨。
(二)合作学习
1、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o
2、2000千克=()吨
3、一只大象重6000千克,也就是()吨。
4、一辆卡车的载质量5吨,也就是()千克。
(三)适时点拨
换算时,吨化成千克,乘以进率1000,千克化成吨,除以进率1000»
(四)结论
通过观察学习我们知道了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运用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可以
进行换算。
三、巩固拓展
1、3吨=()千克
2、2000千克=()吨
3、1吨-600千克=()千克
4、300千克+700千克=()吨
四、课堂检测
1、500千克+700千()1吨
2、300千克+800千克()1吨
3、4吨+3000克()7吨
4、5吨-80千克()420千克
五、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数学书:第32页,做一做。
观察一件比较重的物体,调查一下,它大约有多重。
板书设计:
吨与千克的换算
1吨=1000千克1000千克=1吨
3000千克=()吨
教学反思:
实验小学导学案
科目数学年级三年级
课题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的加法课时16
授课时间2015.主备人
教学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能够合理地进行计算。
目标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能够合理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出示目标
(一)准备练习
1、□算训练:(先说方法,然后进行口算)。
60+40=80+70=90-30=
89+31=91+89=58+39=
(二)出示目标
1.我能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能够合理地进行计算。
2.我能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
二、尝试学习
(一)自主学习
1、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2、列式计算,想一想竖式应该怎样写?
3、列式计算:271+122=
4、分组计算,交流计算方法。
(二)合作学习
1、实验小学一年级有235人,二年级有241人,一二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列式计算:235+241=
3、你是怎么样想的?把你的想法和同学说一说。
4、总结一下我们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三)适时点拨
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低位加起。
(四)结论
我们在用竖式进行计算,首先要想到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这个
计算法则也适用于口算。
三、巩固拓展
估算并说出估算方法:
327-187=535-327=
723+189=294+214=
四、课堂检测
请你用估算的方法,判断下列各题的估算是否合理。
213+322=625()496-112=304()
662+58=720()532+133=665()
632-402=230()543-217=372()
五、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数学书:第37页,做一做。
观察你身边还有那些数学问题可以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解决。
板书设计: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的加法
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列式计算:271+122=
想一想竖式应该怎样写?
教学反思:
实验小学导学案
科目数学年级三年级
课题课时17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加法
授课时间2015.主备人
教学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加法的算理。
目标掌握笔算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教学重点会用交换位置的方法进行验算。
教学难点运用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出示目标
(一)准备练习
口算:28+16=68+17=80-40=
68+26=77-66=67+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商业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站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固态硬盘SSD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抗氧化水果干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2025-2030年商用烤箱清洁与维护设备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安全监控在航空领域的安全防护措施考核试卷
- 仪器仪表制造业中的市场份额分析考核试卷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员工培训委托合同规范范本8篇
- 乳品生产过程监控考核试卷
- 办公室助理临时工2025年度兼职服务合同
- 法制教育心得15篇
- 烟气管道阻力计算
- 城乡环卫一体化保洁服务迎接重大节日、活动的保障措施
- 医院-9S管理共88张课件
- 设立登记通知书
- 高考作文复习:议论文论证方法课件15张
- 2022医学课件前列腺炎指南模板
- MySQL数据库项目式教程完整版课件全书电子教案教材课件(完整)
-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程完整版课件
- 《网络服务器搭建、配置与管理-Linux(RHEL8、CentOS8)(微课版)(第4版)》全册电子教案
- 职业卫生教学课件生物性有害因素所致职业性损害
- 降“四高”健康教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