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江苏省高三5月语文模拟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1页
2023届江苏省高三5月语文模拟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2页
2023届江苏省高三5月语文模拟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3页
2023届江苏省高三5月语文模拟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4页
2023届江苏省高三5月语文模拟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3届江苏省高三5月语文模拟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2023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春之声

王蒙

简直是神奇。不仅在慕尼黑的剧院里观看演出的时候,而且在北京,在研究所、部里和宾馆里,岳之峰想不到,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第一个春节即将来临之时,正在梦寐以求地渴望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人们,却还要坐瓦特和史蒂文森时代的闷罐子车。

“给这种车坐,可真缺德!”

“你凑合着吧,过去,还没有铁路哩!”

“运兵都是用闷罐子车,要不,就暴露了。”

“有什么办法呢每逢春节,有一亿多人要坐火车……”

黑暗中听到了这样一些交谈。岳之峰的心平静下来了。是的,这里曾经没有铁路,没有公路,连自行车走的路也没有。阔人骑毛驴,穷人靠两只脚。农民挑着一千五百个鸡蛋,从早晨天不亮出发,越过无数的丘陵和河谷,黄昏时候才能赶到X城。我亲爱的美丽而又贫瘠的土地,你也该富饶起来了吧过往的记忆,已经像烟一样、雾一样地淡薄了,但总不会被彻底地忘却吧历史,历史;现实,现实;理想,理想;哞——哞——咣气咣气……喀郎喀郎……沿着莱茵河的高速公路。山坡上的葡萄。暗绿色的河流。飞速旋转。

这不就是法兰克福的孩子们吗男孩子和女孩子,黄眼睛和蓝眼睛,追逐着的,奔跑着的,跳跃着的,欢呼着的。喂食小鸟的,捧举鲜花的,吹响铜号的,扬起旗帜的。那欢乐的生命的声音。那友爱的动人的呐喊。那红的、粉的和白的玫瑰。那紫罗兰和蓝蓝的毋忘我。

不。那不是法兰克福。那是西北高原的故乡。一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的灰色的瓦瓴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摘下一条碧绿的柳叶,卷成一个小筒,仰望着蓝天白云,吹一声尖厉的哨子,惊得两个小小的黄鹂飞起,挎上小篮,跟着大姐姐,去采撷灰灰菜。去掷石块,去追逐野免,去捡鹌鹑的斑斓彩蛋。连每一条小狗,每一只小猫,每一头牛犊和驴驹都在嬉戏。连每一根小草都在跳舞。

不,那不是西北高原的故乡。那是解放了的、飘扬着五星红旗的首都。那是他青年时代的初恋,是第一次吹动他心扉的和煦的风。春节刚过,忽然,他觉察到了,风已经不那么冰冷,不那么严厉了。二月的风就带来了和暖的希望,带来了早春的消息。

他定了定神,揉了揉眼睛。分明是法兰克福的儿童在歌唱,当然,是德语。在欢快的童声合唱旁边,有一个顽强的、低哑的女声伴随着。

他再定了定神,再揉了揉眼睛,分明是在从X城到N地的闷罐子车上。在昏暗和喧嚣当中,他听到了德语的童声合唱和低哑的、不熟练的、相当吃力的女声伴唱。

什么一台录音机。在这个地方听起了录音。一支歌以后又是一支歌,然后是一支成人的歌。三支歌放完了,是叭啦叭啦的揿动键钮的声音,然后三支歌重新开始。顽强的、低哑的、不熟练的女声也重新开始。这声音盖过了一切喧嚣。

“你在学外国歌吗”岳之峰问。

妇女不好意思地笑了:“不,我在学外国语。”她的笑容既谦逊,又高贵。

“德语吗”

“噢,是的。我还没学好。”

“这都是些什么歌儿呀”一个坐在岳之峰脚下的青年问。岳之峰的提问吸引了更多的人。

“它们是……《小鸟,你回来了》,《五月的轮转舞》和《第一株烟草花》,”女同志说,“欣梅尔——天空,福格尔—鸟儿,布鲁米——花朵……”她低声自语。

“大家注意啦!”一个穿着民警服装的人上了车,手里拿着半导体扬声喇叭,一边喘着气一边宣布道:“刚才,前一节车厢里上去了两个坏蛋,混水摸鱼,流氓扒窃。有少数坏痞,专门到闷罐子车上偷东西。那两个坏蛋我们已经抓住了。希望各位旅客提高警惕,密切配合,向刑事犯罪分子作坚决的斗争。大家听清楚了没有”

“听清楚了!”车上的乘客像小学生一样地齐声回答。

乘务警察满意地、匆匆地跳了下去,手提扩音喇叭,大概又到别的车厢做宣传去了。

岳之峰不由得也摸了摸自己携带的两个旅行包,摸了摸上衣的四个和裤子的三个口袋。一切都健在无恙。

车开了。经过了短暂的混乱之后,人们又已经各得其所,各就其位。各人说着各人的闲话,各人打着各人的瞌睡,各人嗑着各人的瓜子,各人抽着各人的烟。她仍然在学着德语。仍然低声地歌唱着欣梅尔——天空,福格尔qeiwo:uId:qeiwo——鸟儿和布鲁米——花朵。

她是谁她年轻吗抱着的是她的孩子吗她在哪里工作她是搞科学技术的吗是夜大学的新学员吗是“老三届”的毕业生吗她为什么学德语学得这样起劲她在追赶那失去了的时间吗她做到了一分钟也不耽搁了吗她有机会见到德国朋友或者到德国去或者已经到德国去过了吗她是北京人还是本地人呢她常常坐火车吗有许多个问题想问啊。

“您听音乐吧。”她说。好像是在对他说。是的,三支歌曲以后,她没有揿键钮。在《第一株烟草花》后面,是约翰·斯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闷罐子车正随着这春天的旋律而轻轻地摇摆着,醺醺地陶醉着,袅袅地前行着。

(选自《人民文学》1980年第5期,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小说采用意识流手法,主要借助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境、联想,创造出某种典型意境,向人们传递春天的信息。

选文通过岳之峰的内心活动,树立起一个善于思考、心灵自由的主人公形象,作为人们意识转变、思想觉醒的标志。

小说采用放射性的结构,将历史与现实、中国和外国、先进和落后浑然相融,展示出80年代初期粗粝而旺盛的生机。

本文的语言极具诗性。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手法,句式灵活多变,富有节奏感,语言生动形象充满诗情画意。

7.关于文中乘务警察提醒乘客的部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一边喘着气一边宣布”“满意地”“匆匆地”“跳”等通过神态、动作、语言描写,表现出新时期工作人员的热忱。

“车上的乘客像小学生一样地齐声回答”,表明了不同群体都愿意听从指令,反映了当时人们共同的精神面貌。

“摸了摸”两个包、七个口袋的动作,体现了岳之峰的防备心理。“都健在无恙”反映人物当时轻松愉悦的心情。

这部分的描写属于插叙,一个小小的插曲可以说是当时中国社会的缩影,也为下文引发岳之峰一系列的思考作了铺垫。

8.受声音的触发,岳之峰的思绪不间断地流动。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6分)

9.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三认为讲好故事“要把‘道’贯通于故事之中”,本文蕴含了哪些“道”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2023届江苏省决胜新高考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江南的记忆

丽尼

虽然不是从那土地上生长出来的孩子,然而,我是这样深地记忆着那土地。

我底记忆是深沉的。

我记忆着那丰饶的、和平的土地。我记得,从幼小的时候,我就知道那里是丰饶而和平

的土地。人们告诉我:“湖的沿岸,是丰饶而和平的土地,从古以来。那里是出名地出产着

丝、茶、鱼和米;人民是那么和平,有些人,在他们一整生也不曾听见过枪声。”

真的,湖水是那么温柔,永远只是私语着无穷尽的温柔的故事。大地总是静寂,人们耕

作着,从祖父底时代起,在同样的田地。

没有枪声曾经打破过这里的沉寂。

然而,强盗们用火与炮侵略到家园里来了,连湖水也从湖面翻腾着,直到湖底。

屠杀和奸淫!(多少的青年遭了杀害,多少的女人蒙了羞耻啊!)

我记忆着那土地。我记得,在一次夜行车上,我曾经一手搂着发热的孩子,用另一只手

在一个小小的本子上,握着短短的铅笔,兴奋而又惭愧地,借着月光,写下了几个大字:

“江南,美丽的土地,我们底!”

夜是静的,湖是静的,整个的大地,也是静寂着的。

我记得有乳白色的月光映照着湖水,远山则笼罩在乳白色的雾里。

湖是否仍然静着呢?许多的茅舍、许多的竹篱,是否仍然静着呢?是否仍有年轻的姑娘

引导着羊群休息在祖宗的坟园里,或者小孩子们赤裸着身体,站在湖边,望着渔船归自天际?

不能记忆了!然而,我底记忆是深沉的。

我记忆着那个夜晚,在朦胧的星光之下,有母亲疯狂地撕扯着自己底头发,为着不知失

落到什么地方去了的孩子,她用嘶哑的喉咙大声喊叫,并且哭泣。

老祖母流下眼泪来了:“在竹林掩蔽着的坟园里躺着的一老公公,庇护着儿孙们罢。让

他们一个一个大起来,让他们全都强壮。别教他们无病无灾就给别人杀死,如同可怜的山羊。

他们全走了,可是他们会回来的。他们会回来,从山里,回到故乡的湖边,用这湖里的水,

来祭奠你。”

老祖母底悲哀是深沉的。

几十年,从祖父的时代起,就何曾听见过枪声?只要湖里和山里仍然产着鱼和茶,田里

决胜新高考——2023届高三年级大联考《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

和地里依然产着丝和米,我们总不少一碗饭吃。虽然这一切的财富不全是属于自己,然而—

—“我们不能跟别人争夺,我们靠着老天爷给我们一碗饭吃。“

没有怨恨,也没有妒嫉。“所有这些,算什么呢?”生活原来是卑微的,那么,就卑微

地生活着罢,在地母底怀抱里。

到处都是茅舍和竹篱,河湖港汉,将一切的地方连在一起。这里,连狗子也不会对异乡

人发吠的。

“异乡人么?难道是强盗,是仇敌?”

“怕什么呢?天上一颗星,地下一个人。生死有命!管他是什么罢,完粮纳税,难道还

有不让活着的么?是老百姓啊,是良民,又不是别的什么的。”

然而,就是不让活着!

杀戮和奸淫(年轻的男子和妇人,在整个湖畔是早已绝迹了)。

离别了,遍地的翠绿和金黄,

离别了,故园,家乡;

离别了,竹林里的祖先底坟场,

离别了,水色,湖光。

老祖母底悲哀是深沉的。

“难道就不能再看见了么?难道儿孙们就不能再回来么?难道连一个葬身之处也会没有,永远漂浮着,如同浮萍,在陌生的地方?"

羊群也都垂头悲哀了,风吹过了无人烟的荒场。

湖水说的是什么呢?说的是世世代代的仇恨和悲伤。

我记忆着我那土地,虽然我不是从那土地生长起来的儿子。我底记忆是深沉的。

我永远不能忘记,在那一天,当我拿起了新闻纸,含着眼泪,止不住兴奋和欢喜,读了

这样的消息:

江南,我们底!

丰饶的、和平的土地。自古以来,在那里出产着丝、茶和鱼、米。那里的人民是那么和

平,有的人,有五十年不曾听见过枪声。

但是,现在,为了民族,为了自己。

他们,一个一个地,在他们底手里,拿起了自己的武器。

他们勇敢地参加了战争着的集团。

在每一个江南的角落里,打游击!

一九三八年十二月

(选自《文丛》第二卷合订本,有删节)

文本二:

中国散文最常见的抒情表现方式,是“缘情于景”。西方的抒情文学传统在抒情方式上,

偏于直抒胸臆,敢于表述个人的主观感情和思想。而中国散文在情感表述方式上,则偏重于

情景交融、物我比兴,以期更委婉、曲折、含蓄地传达情思和生命体悟,从而达到“缘情而绮靡”的美学境界。

中国散文的另一个抒情表现手段,是十分重视气韵和音乐性,这一点也是西方的散文所

欠缺的。无论是庄子想象飞扬的“逍遥游”,司马迁的“无韵之离骚”,还是唐宋八大家的山水游记,甚至是韩愈、朱熹一路的说理文,无一例外都写得酣畅淋漓、气韵生动,韵在物

外,情在理中,达到了“文”和“笔”的高度统一。

修辞立其诚。重视修辞、文采、表述的婉曲含蓄,这是汉字的魅力所在,也是中国散文

的一大特色,更是中国散文的一个重要抒情传统。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散文的书写不是一

般的书写,而是凝聚着中国诗性文化的审美情趣,烙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色的书写。

(选自《文艺理论研究》,有删节)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祖母底悲哀是深沉的”一句串联起前后内容,从一个历经沧桑与磨难的老人的

角度描写了侵略者的暴行。

B.“江南,美丽的土地,我们底!”这几个大字朴素刚健,感情激越,直接写出了作

者对故乡江南的热爱之情。

C.四句“离别了”,通过具体化的物象,让人们真切感受到侵略者杀戮和奸淫的暴行

给中国人带来的惨痛伤害。

D.“我们不能跟别人争夺,我们靠着老天爷给我们一碗饭吃”既反映中国人的温顺、

善良,也突出侵略者的凶残。

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湖水是那么温柔,永远只是私语着无穷尽的温柔的故事”运用拟人手法突出记忆

中江南的静寂、和平。

B.文章首尾呼应,以丰饶的、和平的江南开头和结束,结构严谨,结尾升华主题,中

国人在苦难中奋起反抗。

C.本文不重写引起人们感伤的意象,而是转向现实中的母亲、老祖母、祖父等濒临绝

境的人物,现实感强烈。

D.在对江南风景一往情深的赞誉里隐藏着对江南沦陷的深创巨痛,浸透着作家浓

郁的情感体验,意味深长。

8.文本一中画线句“不能记忆了!然而,我底记忆是深沉的”蕴含深意,请简要分析。(6

分)

9.文本二中论述了中国散文的抒情特点,请谈谈文本一是如何体现的。(6分)

2023届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村杂景(节选)

茅盾

让我们再回到农村的风景罢——

这里,绿油油的田野中间又有发亮的铁轨,从东方天边来,笔直地向西去,远得很,远得很;就好像是巨灵神在绿野里画的一条墨线。每天早晚两次,火车头拖着一长列的车厢,像爬虫似的在这里走过。说像爬虫,可一点也不过分冤枉了这家伙。你在大都市车站的月台上,听得“喈”——的一声歇斯底里的口笛,立刻满月台的人像鬼迷了似的乱推乱撞,在隆隆的震响中,“这家伙”喘着大气冲来了,那时你觉得它快得很,又莽撞得很,可不是?然而在辽阔的田野中,开着短窗远远地看去,它就像爬虫,怪妩媚地爬着,爬着,直到天边看不见,消失在绿野中。

晚间,这家伙按着钟点经过时,在夏夜的薄光下,就像是一条身上有磷光的黑虫,爬得更慢了,你会替它心焦。

还有那天空的"铁鸟",一天也有一次飞过。像一个尖嘴姑娘似的,还没见她的身影就听得她那吵闹的噪音,飞得不很高,翅膀和尾巴看去都很分明。它来的时候总在上午,乡下人的蒲屋顶刚刚升起了白色的炊烟。戴着大箬笠,穿了铁甲似的"蒲包衣"(乡下人夏天下田,都穿这特别的皮包衣,犹之雨天穿蓑衣或棕衣),在田里工作的乡下人偶然也翘头望一会儿,一点表情都没有。他们当然不会领受那"铁鸟"的好处,而且他们现在也还没吃过这"铁鸟"的亏。他们对于它淡漠得很,正像他们对于那“爬虫”。

他们憎恨的,倒是那小河里的实在可怜相的小火轮。这应该说是一“伙”了,因为有烧煤的小火轮,也有柴油轮——乡下人叫作"洋油轮船",每天经过这小河,相隔二三小时就听得那小石桥边有吱吱的叫声。这小火轮的一家门(上海话,一家子的意思),放在大都市的码头上,谁也看它们不起。可是在乡下,它们就是恶霸。它们轧轧地经过那条小河的时候总要卷起两道浪头,

泼刺刺地冲打那两岸的泥土。这所谓“浪头”,不过半尺许高而已,可是它们一天几次冲打那泥岸,已经够使岸那边的稻田感受成胁。大水的年头儿,河水快与岸平,小火轮一过,河水就会灌进田里。就在这一点,乡下人和小火轮及其堂兄弟柴油轮成了对头。

小石桥偏西的河道更加窄些,轮船到石桥口就要叫一声,仿佛官府喝道似的。而且你站在那石桥上就会看见小轮屁股后那两道白浪泛到齐岸半寸。要是那小轮是烧煤的,那它沿路还要撒下许多黑屎,把河床一点一点填高淤塞,逢到大水大早年成就要了这一带的乡下人的命。乡下人憎恨小火轮不是盲目而没有理由的。

沿着铁轨来的“爬虫”怎样像蚊子的尖针似的嘴巴吮吸了农村的血,乡下人是理解不到的;天空的“铁鸟”目前对乡村是无害亦无利的;剩下来,只有小火轮一家门直接害了乡下人,就好比横行乡里的土豪劣绅。他们也知道对付那水里的“土劣”的方法是开波河道,但开河要抽捐,纳捐是老百姓的本分,河的开不开却是官府的事。

刚才我不是说小石桥西首的河身特别窄么?在内地,往往隔开一个山头或是一条河就是另一个世界。这里的河身那么一窄,情形也就不同了。那边出产“土强盗”。这也是非常可怜相的“土强盗”,没有枪,只有锄头和菜刀。可是他们却有一个“军师”。这“军师”又不是活人,而是一尊小小的泥菩萨。

这些"土强盗"不过十来人一帮。他们每逢要"开市",大家就围住了这位泥菩萨军师磕头膜拜,嘴里念着他们的“经”,有时还敲“法器”,跟和尚的“法器”一样。末了,“土强盗”伙里的一位——他是那泥菩萨军师的"代言人"——就宣言"今晚上到东南方有利",于是大家就到东南方。“代言人”负了那泥菩萨到一家乡下人的门前,说“是了”,他的同伴们就动手。这份被光顾的人家照例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也不会有的,"土强盗"自然也知道;他们的目的是"绑票"。住在都市里的人一听说“绑票”就会想到那是一辆汽车,车里跳下四五人,都有手枪,疾风似的攫住了目的物就闪电似的走了。可是我们这里所讲的乡下“土绑票”却完全不同,他们从容得很。他们还有“仪式”。他们一进了“泥菩萨军师”所指定的人家,那位负着泥菩萨的“代言人”就站在门角里,脸对着墙,立刻把菩萨解下来供在墙角,一面念佛,一面拜,不敢有半分钟的停顿。直到同伴们已经绑得了人,然后他再把泥菩萨负在背上,仍然一路念佛跟着回去。

第二天,假使被绑的人家筹得了两块钱,就可以把人赎回。

据说这一宗派的“土绑匪”发源于温台(此处所谓“温台”,指浙江省旧温州府和台州府的辖区),可是现在似乎别处也有了。而他们也有他们的“哲学”。他们说,偷一头牛还不如绑一个人便当。牛使牛性的时候,怎地鞭打也不肯走,人却不会那么顽强抵抗。

(发表于1933年,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隆隆的震响中,“这家伙”喘着大气冲来了,火车在城市里跑得快;而在辽阔的田野中,火车跑得慢,像爬虫一样。

B.乡下人对小火轮的憎恨是因为它们会冲打泥岸,威胁到岸边的稻田,烧煤的小火轮还会把河床一点一点填高淤塞。

C.一副可怜相的“土强盗”,没有枪炮,只有锄头和菜刀,他们借助所谓的泥菩萨军师,绑票还有一套所谓的“仪式”。

D.“土绑匪”有他们的“哲学”,他们说偷一头牛还不如绑一个人便当,因为人不会像牛使牛性一样那么顽强抵抗。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喘着大气冲来了”“怪妩媚地爬着”,运用了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火车运行的不同状态。

B.“翘头”描写了在田里工作的乡下人看飞机的动作,“一点表情都没有”表现出他们对飞机的“淡漠”。

C.都市里的“绑票”与乡下的“土绑票”完全不同,文章通过鲜明对比来表明乡下“土绑票”并不是真正的“绑票”。

D.《乡村杂景》运用生动而富有乡土气息的语言,从一个侧面叙写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乡村的情况。

8.茅盾主要描绘了二十世纪初期乡村的哪些景象?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乡村杂景》字里行间蕴含着的情感倾向,请结合文本简要举例分析。

2023届江苏省徐州市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检测(七)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孩子们

李娟

一个年轻的母亲拖着自己满脸鼻涕的小孩子到我们店里,说要买玩具,这使我们非常惊奇。

在山里呆久了,几乎都忘记了世上还有“玩具”这个东西。

我们这里小孩的玩具一般都是空酒瓶子。

更多的小孩子是空着手跑来跑去地玩。

还有的小孩子进森林拾柴禾玩,有的放羊玩,有的挑水玩。总之,在我看来,他们的游戏和劳动好像没什么区别,但还是玩得那么高兴。我把我们有限的商品浏览了一遍,最后向这个母亲推荐浇花用的喷水壶。

从此,我们天天都可以看见她的小孩用那壶在自家毡房子门口的草地上浇水,浇完一壶后,再歪歪扭扭跑到河边,很努力地满满灌一壶,再跑回家津津有味地接着洒。

最有趣的情景是孩子们集体去拾柴禾。一个人推一个独轮车——基本构造是两个木头交叉着绑在一个勉强能够滚动的圆东西上面。通常每推动二十米,那个圆东西就会掉下来一次。

这些孩子一边卖力地干活,一边卖力地修车,一个个汗流浃背的,深为劳动所陶醉。

他们一整天拾回来的柴禾足够晚餐用的了。如果不够用,家长们就顺手把那个独轮车也填炉子里烧。

我们这里的所有孩子都会弹电子琴,他们好像天生对音阶高低的细微变化敏感异常,刚刚听完一首歌,顺手就可以在琴上完整的敲出来。然后保准会被大人逮个正着:“满手都是泥巴,竟敢摸琴!”

而阿依邓不一样,她是一个文静的、神情轻松的女孩子,在所有孩子里年龄最大,都已经上初中了。大人们都很喜欢她,唤她名字的时候,都是很心疼地唤着:“阿依邓?在吗?”

阿依邓很勤快懂事,家里的大大小小的家务活全是她一个人拿下的。她揉面粉的架势特别地道,站在巨大的面盆旁边,小小的身子浑身都鼓动着力量似的,每揉一下,身子就涌动一次。

所有的孩子也都喜欢她,并且很听她的话。常常看到他们围着她,津津有味地听她说着什么,估计是在听她讲故事。他们坐在碧绿的草坡上,花朵怒放一般簇在一起,远远地只让人感觉到入迷的宁静。

对了,要说的是阿依邓弹电子琴的事。总是在黄昏的时候,吃过晚饭了,但又不想去上床睡觉。这时琴声就传过来了。

在寂静深远的沙依横布拉克,有音乐是多么好的一件事呀!

阿依邓手指头细细长长,虽然很粗糙,生着很硬的茧子,但却是那么灵活优雅。而我总是觉得,她弹琴的时候,仍然有着揉面粉的架势。

我见过更多的小孩是那种看起来很没意思的小孩。能够蹲在一个地方半天都不动;或者从河这边跑到河那边,再从河那边跑回来,然后再跑过去——不知道这样跑来跑去到底有什么好玩的。

孩子的心离我们多远呀!当他们喃喃自语地在草丛里寻找什么东西,当他们把一颗完全能够一口就吞下的糖分成无数次耐心地吮完,当他们相互有条有理地谈论着在我们听来乱七八糟的话题……小孩子的幸福多么宽广呀!他们有那么娇嫩,永远一副需要保护的模样,小手软乎乎的,小胳膊捏一捏就碎了似的,那么的脆弱……但他们的想象却那么强大,仿佛他们全都是在依赖这种想象——是吸吮这想象的丰盈汁水而成长的。会有孩子突然对我说:“羊肚子里的虫子一飞,羊也就飞了。”或者很认真地问我:“河还回不回来了?”让我想半天也不知该怎么接这话茬子。

最后说说我们后面那顶毡房子里住着的卡万家的小儿子。秋天牧业转场的时候,这个小家伙居然背着干粮,手持小柳枝,徒步四十多公里,独自一个人赶着三头牛,沿着一般没人会走的森林边上的路,走出深山,把牛送回到山下的家里。

居然让孩子干这样的活!那他父母干什么去了?他的父母当然更忙,得忙着搬家,搬家自然会比赶牛的活劳动量更大。

不管怎么说,更多的让我吃惊的事物,到头来也都想得通的。我所面对的是一种古老的、历经千年都没什么问题的生产生活方式,它与周遭的生存环境和谐共处,息息相关,也就成了一种与自然不可分割的自然了。这其中生长的孩子们,也是自然的。

(节选自《这世间所有的白》)

[注]沙依横布拉克,位于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

6.(3分)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们的游戏和劳动好像没什么区别,但还是玩得那么高兴”这句话写出了山里孩子们游戏形式的单调和简单劳动中的快乐。

B.文中描写的最有趣也最触动的劳动场景,就是孩子们集体去拾柴火,在这一劳动过程中,孩子们是劳累的,却也乐在其中。

C.“大人们都很喜欢她”“心疼”她,“所有的孩子也都喜欢她”“很听她的话”,这些表明阿依邓在山里孩子中的“不一样”。

D.文章结尾三次出现“自然”,并通过“和谐共处”“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等字眼,真实地反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情状。

7.(3分)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反映了山里物质的贫乏,暗示边疆生活的简单质朴,与下文以喷水壶作玩具相呼应,也为下文写孩子们的游戏做铺垫。

B.文章中“如果不够用,家长们就顺手把那个独轮车也填炉子里烧”,闲笔不闲,简单的一笔,写出了山里人率性、朴实的性格。

C.“羊肚子里的虫子一飞,羊也就飞了”“河还回不回来了?”引用孩子们的这些话,主要是为了表现他们的天真可爱。

D.文章点面结合,表述对孩子们的喜爱。卡万家的小儿子徒步四十多公里独自把三头牛送回到山下的家里一事,就是一个“点”。

8.(6分)简要概括阿依邓的形象特征。

9.(6分)请探究本文的丰富意蕴。

2023届江苏省常州市省前中高三下学期二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远行

何士光

这辆长途客车看起来遍体鳞伤,车身不止一处磕碰,车窗也缺了玻璃。人们像火燎一样地,从车门里挤进去,从车窗里翻进去。

“不要翻窗子好不好!”驾驶员吴老八大声喊道,“麻袋都放车顶上!还有背篼……”尽管他急得快哭出来,人们却再也听不见……

正是上午九点,梨花屯到处映着春天的阳光,远处的望乡岩无比青翠,场头的核桃树闪闪发亮。到

梨花屯之前,吴老八就嘱咐售票员小芳,在车窗售好票再打开车门。一开始还算顺利,蜂涌而来的人们有些愕然,但还是老实地挤在车窗前。

不一会,吴老八听见有人敲响另一面的车窗。“撕一张票下来,老八!”

刘书记虽已退休,语气依旧不容商量。吴老八到汽车运输学校去学习,组织意见那一栏曾有刘书记粗大的笔迹。

吴老八只得让小芳把票给刘书记递过去。小芳动作麻利,又把另一张票递到她舅舅晋麻子的手中。“哎哟,你们搞哪样名堂”

“不行!不行!”

车厢四周顿时吵成一片。没有人会认为自己不要紧,人人都有说不出的忿忿。“老子不跟他们说这些!”

张裁缝家的老幺扒住车窗,一飞身便进了车厢,又一下子把车门拉开。

冯家老三一横身子就把住车门,一夫当关便万夫莫开,大哥、二哥不由分说地把麻袋往车厢里抬。其他人也蜂拥而上。

于是,便发生开头的一幕。

“不要忙!”吴老八继续声嘶力竭地吼道。但人们各自为战,没有人愿意收回已经伸出去的胳膊,还窥探着把腿也横过去。

“哞——”,不远的草岗上的牛恰到好处地叫起来了,仿佛在嘲弄吴老八,又仿佛在嘲弄全体男女……车呢,也就长久地停下来了。车上越来越热,上了车的人们又陆续下了车,衣服放在座位上占着座,麻袋和背篓依旧占了大半个的车厢。

供销社的杜主任站在路边狠狠地抽着烟。他当然知道那些麻袋是冯氏三兄弟的,上车时就吆喝他们赶快搬开。过去数十年的岁月里,在梨花屯这个大家庭中,杜主任就像一位掌管分配大权的父辈,烟酒糖茶,大小日杂,哪一样不经他的手才到众人手上?但万万没想到,日子来到眼下,这事竟变成了做生意,而且还要和冯家这样的个体户挤在一起。冯家老大冯有富也完全不把杜主任放在眼里,只顾与旁人豪爽地说着话。

太阳洒下令人目眩的白光,众人的脊背隐隐发烫。不大有人走动,也没有人说话。大家都有些泄气,剩下的只有漫长的相持和等待。

如果以为这辆车就会没法开走,这就有些失算了。这就没有弄清楚我们梨花屯这一片土地上的日子,也没有弄清楚这一片土地上人们的脾骨。

清早人们等车时可是喜气洋洋的。梨花屯所有要远行的人,都指望着这辆长途客车。要知道,从梨花屯伸延出去的这条大路,在之前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没有客车的。

远远地,在那些长满枞树的土丘之间,出现了一个会动的光点。这光点仿佛搔爬在人们的心上,让人又惊又喜,一时还有些说不出的怀疑,怕它到头来并没有变成一辆车,又怕它从哪儿斜逸出去消失不见。渐渐地,那一点光亮庞大起来,连轮子和喷出来的油烟也清晰可见。那一刻虽没有红旗招展,却是人欢马叫,热火朝天。

对于这一辆车,大家一直是情切切而意绵绵的。一个个心里都十分清楚,到头来,这辆车还是会开来的,当然也要继续开下去。

孟铁匠忽然站起身来,朝着冯家兄弟走过去。村里的铁工厂早已东歪西倒,去年孟铁匠把厂子承包了,收益还不少。孟铁匠一起身,冯有富就看在眼里,差不多同时站起来了。天下英雄唯有使君与操,他冯有富不能不领孟铁匠的情,英雄总要惜英雄。

“几位兄弟,”孟铁匠略略侧了身子,对着冯家兄弟,“来,帮我一把,把麻袋抬下来。”站着的人们,蹲着的人们,全都动起来了,一齐向车厢那儿撵过去。

“不要乱来!车上那些背篼,也都要拿下来!”一个宏亮的声音吼道。这是刘书记,这边那边地指挥着。这一回,人们似乎也不打算乱来了。

“听我的!”张裁缝家的老幺立在车顶上调兵遣将,说不出的雄姿英发。“麻袋先上!背篼!背篼拿上来!”转瞬间,原来空荡荡的车顶上,一张旧篷布鼓胀起来,牢牢地用绳子系好。

阳光依旧明亮,车厢内依旧拥挤,却又让人全然感觉不到拥挤。坐的坐,站的站,人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也注意着不去侵犯别人的立足之地。仿佛曾有的那些荡倚冲冒从未发生过。

牛叫声还是拖长着,却好像在说“好啊——,好啊——”

“请大家坐好了!”吴老八终于这样说,连自己也有些好笑,又对大家笑了笑。大家当然坐得很好,一致对吴老八报以成功的微笑,当然,也是带歉意的。

啊!远行!

毗连的水田和青葱的土丘开始旋转,电线起伏地在一旁追逐,大片大片的菜花,朝着人们的面庞迎上来,跟着又退下去……路上有人下车,也有人上车,希望不会有什么跌宕。吴老八脸上浮起一丝微笑。也不会怎么的,车还会开下去的,等看见屹立的烟囱,县城就快到了……

(原载《人民文学》1985年第8期,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退休的刘书记向吴老八拿票时不容商量,后来又出面维护好秩序,表明他在群众中很有威信。

B.冯家三兄弟前后两次抬麻袋,反映他们既有着冲动、蛮横的一面,但也有着通情达理的一面。

C.孟铁匠敢承包旧铁工厂并获得收益,说明他有魄力、有能力,为下文他带头解决问题做好铺垫。D.小说真实反映转型时期的社会面貌,既有过去年代遗留的不良风气,也有新政策带来的新气象。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配合人物的活动,不时穿插对乡野风光的描写,既能增添田园的气息,又能舒缓叙事的节奏。B.“一夫当关便万夫莫开”“天下英雄唯有使君与操”等句子化用古代诗文,意在营造古朴典雅的

诗意美。

C.小说两次写到田野里拖着长音的牛叫,与情节发展相呼应,又带有诙谐意味,增添了小说的趣味性。

D.小说既表现同一人物在不同年代的心态,也描写不同人物在同一场景中的表现,丰富了形象,深化了主题。

8.小说在写争着上车和等待车来这两个场景时,两次打乱了情节的先后顺序,这样叙述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请结合小说相关部分简要分析。(6分)

9.小说中长途客车开始遍体鳞伤,混乱不堪,后来秩序井然,最终成功远行,这具有象征意味。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2023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春之声

王蒙

简直是神奇。不仅在慕尼黑的剧院里观看演出的时候,而且在北京,在研究所、部里和宾馆里,岳之峰想不到,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第一个春节即将来临之时,正在梦寐以求地渴望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人们,却还要坐瓦特和史蒂文森时代的闷罐子车。

“给这种车坐,可真缺德!”

“你凑合着吧,过去,还没有铁路哩!”

“运兵都是用闷罐子车,要不,就暴露了。”

“有什么办法呢每逢春节,有一亿多人要坐火车……”

黑暗中听到了这样一些交谈。岳之峰的心平静下来了。是的,这里曾经没有铁路,没有公路,连自行车走的路也没有。阔人骑毛驴,穷人靠两只脚。农民挑着一千五百个鸡蛋,从早晨天不亮出发,越过无数的丘陵和河谷,黄昏时候才能赶到X城。我亲爱的美丽而又贫瘠的土地,你也该富饶起来了吧过往的记忆,已经像烟一样、雾一样地淡薄了,但总不会被彻底地忘却吧历史,历史;现实,现实;理想,理想;哞——哞——咣气咣气……喀郎喀郎……沿着莱茵河的高速公路。山坡上的葡萄。暗绿色的河流。飞速旋转。

这不就是法兰克福的孩子们吗男孩子和女孩子,黄眼睛和蓝眼睛,追逐着的,奔跑着的,跳跃着的,欢呼着的。喂食小鸟的,捧举鲜花的,吹响铜号的,扬起旗帜的。那欢乐的生命的声音。那友爱的动人的呐喊。那红的、粉的和白的玫瑰。那紫罗兰和蓝蓝的毋忘我。

不。那不是法兰克福。那是西北高原的故乡。一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的灰色的瓦瓴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摘下一条碧绿的柳叶,卷成一个小筒,仰望着蓝天白云,吹一声尖厉的哨子,惊得两个小小的黄鹂飞起,挎上小篮,跟着大姐姐,去采撷灰灰菜。去掷石块,去追逐野免,去捡鹌鹑的斑斓彩蛋。连每一条小狗,每一只小猫,每一头牛犊和驴驹都在嬉戏。连每一根小草都在跳舞。

不,那不是西北高原的故乡。那是解放了的、飘扬着五星红旗的首都。那是他青年时代的初恋,是第一次吹动他心扉的和煦的风。春节刚过,忽然,他觉察到了,风已经不那么冰冷,不那么严厉了。二月的风就带来了和暖的希望,带来了早春的消息。

他定了定神,揉了揉眼睛。分明是法兰克福的儿童在歌唱,当然,是德语。在欢快的童声合唱旁边,有一个顽强的、低哑的女声伴随着。

他再定了定神,再揉了揉眼睛,分明是在从X城到N地的闷罐子车上。在昏暗和喧嚣当中,他听到了德语的童声合唱和低哑的、不熟练的、相当吃力的女声伴唱。

什么一台录音机。在这个地方听起了录音。一支歌以后又是一支歌,然后是一支成人的歌。三支歌放完了,是叭啦叭啦的揿动键钮的声音,然后三支歌重新开始。顽强的、低哑的、不熟练的女声也重新开始。这声音盖过了一切喧嚣。

“你在学外国歌吗”岳之峰问。

妇女不好意思地笑了:“不,我在学外国语。”她的笑容既谦逊,又高贵。

“德语吗”

“噢,是的。我还没学好。”

“这都是些什么歌儿呀”一个坐在岳之峰脚下的青年问。岳之峰的提问吸引了更多的人。

“它们是……《小鸟,你回来了》,《五月的轮转舞》和《第一株烟草花》,”女同志说,“欣梅尔——天空,福格尔—鸟儿,布鲁米——花朵……”她低声自语。

“大家注意啦!”一个穿着民警服装的人上了车,手里拿着半导体扬声喇叭,一边喘着气一边宣布道:“刚才,前一节车厢里上去了两个坏蛋,混水摸鱼,流氓扒窃。有少数坏痞,专门到闷罐子车上偷东西。那两个坏蛋我们已经抓住了。希望各位旅客提高警惕,密切配合,向刑事犯罪分子作坚决的斗争。大家听清楚了没有”

“听清楚了!”车上的乘客像小学生一样地齐声回答。

乘务警察满意地、匆匆地跳了下去,手提扩音喇叭,大概又到别的车厢做宣传去了。

岳之峰不由得也摸了摸自己携带的两个旅行包,摸了摸上衣的四个和裤子的三个口袋。一切都健在无恙。

车开了。经过了短暂的混乱之后,人们又已经各得其所,各就其位。各人说着各人的闲话,各人打着各人的瞌睡,各人嗑着各人的瓜子,各人抽着各人的烟。她仍然在学着德语。仍然低声地歌唱着欣梅尔——天空,福格尔qeiwo:uId:qeiwo——鸟儿和布鲁米——花朵。

她是谁她年轻吗抱着的是她的孩子吗她在哪里工作她是搞科学技术的吗是夜大学的新学员吗是“老三届”的毕业生吗她为什么学德语学得这样起劲她在追赶那失去了的时间吗她做到了一分钟也不耽搁了吗她有机会见到德国朋友或者到德国去或者已经到德国去过了吗她是北京人还是本地人呢她常常坐火车吗有许多个问题想问啊。

“您听音乐吧。”她说。好像是在对他说。是的,三支歌曲以后,她没有揿键钮。在《第一株烟草花》后面,是约翰·斯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闷罐子车正随着这春天的旋律而轻轻地摇摆着,醺醺地陶醉着,袅袅地前行着。

(选自《人民文学》1980年第5期,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小说采用意识流手法,主要借助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境、联想,创造出某种典型意境,向人们传递春天的信息。

选文通过岳之峰的内心活动,树立起一个善于思考、心灵自由的主人公形象,作为人们意识转变、思想觉醒的标志。

小说采用放射性的结构,将历史与现实、中国和外国、先进和落后浑然相融,展示出80年代初期粗粝而旺盛的生机。

本文的语言极具诗性。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手法,句式灵活多变,富有节奏感,语言生动形象充满诗情画意。

7.关于文中乘务警察提醒乘客的部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一边喘着气一边宣布”“满意地”“匆匆地”“跳”等通过神态、动作、语言描写,表现出新时期工作人员的热忱。

“车上的乘客像小学生一样地齐声回答”,表明了不同群体都愿意听从指令,反映了当时人们共同的精神面貌。

“摸了摸”两个包、七个口袋的动作,体现了岳之峰的防备心理。“都健在无恙”反映人物当时轻松愉悦的心情。

这部分的描写属于插叙,一个小小的插曲可以说是当时中国社会的缩影,也为下文引发岳之峰一系列的思考作了铺垫。

8.受声音的触发,岳之峰的思绪不间断地流动。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6分)

9.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三认为讲好故事“要把‘道’贯通于故事之中”,本文蕴含了哪些“道”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6.B

7.D

8.①旅客的交谈声引发了岳之峰对祖国落后的忧虑和繁荣的渴望;②火车的响声、音乐的旋律触发了岳之峰对美好过往的回忆;③妇女学习德语的声音勾起了岳之峰的好奇;④《春之声圆舞曲》等德语歌让岳之峰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内心充满希望。(共6分。每点2分,答到3点即可)

9.①面对变革,要调整心态,积极投身时代洪流;②面对世界,要打开视野,兼收并蓄;③面对困境,要积极乐观,求得突破;④面对不足,要勤于学习,获得发展。(共6分。每点2分,答到3点即可)

2023届江苏省决胜新高考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江南的记忆

丽尼

虽然不是从那土地上生长出来的孩子,然而,我是这样深地记忆着那土地。

我底记忆是深沉的。

我记忆着那丰饶的、和平的土地。我记得,从幼小的时候,我就知道那里是丰饶而和平

的土地。人们告诉我:“湖的沿岸,是丰饶而和平的土地,从古以来。那里是出名地出产着

丝、茶、鱼和米;人民是那么和平,有些人,在他们一整生也不曾听见过枪声。”

真的,湖水是那么温柔,永远只是私语着无穷尽的温柔的故事。大地总是静寂,人们耕

作着,从祖父底时代起,在同样的田地。

没有枪声曾经打破过这里的沉寂。

然而,强盗们用火与炮侵略到家园里来了,连湖水也从湖面翻腾着,直到湖底。

屠杀和奸淫!(多少的青年遭了杀害,多少的女人蒙了羞耻啊!)

我记忆着那土地。我记得,在一次夜行车上,我曾经一手搂着发热的孩子,用另一只手

在一个小小的本子上,握着短短的铅笔,兴奋而又惭愧地,借着月光,写下了几个大字:

“江南,美丽的土地,我们底!”

夜是静的,湖是静的,整个的大地,也是静寂着的。

我记得有乳白色的月光映照着湖水,远山则笼罩在乳白色的雾里。

湖是否仍然静着呢?许多的茅舍、许多的竹篱,是否仍然静着呢?是否仍有年轻的姑娘

引导着羊群休息在祖宗的坟园里,或者小孩子们赤裸着身体,站在湖边,望着渔船归自天际?

不能记忆了!然而,我底记忆是深沉的。

我记忆着那个夜晚,在朦胧的星光之下,有母亲疯狂地撕扯着自己底头发,为着不知失

落到什么地方去了的孩子,她用嘶哑的喉咙大声喊叫,并且哭泣。

老祖母流下眼泪来了:“在竹林掩蔽着的坟园里躺着的一老公公,庇护着儿孙们罢。让

他们一个一个大起来,让他们全都强壮。别教他们无病无灾就给别人杀死,如同可怜的山羊。

他们全走了,可是他们会回来的。他们会回来,从山里,回到故乡的湖边,用这湖里的水,

来祭奠你。”

老祖母底悲哀是深沉的。

几十年,从祖父的时代起,就何曾听见过枪声?只要湖里和山里仍然产着鱼和茶,田里

决胜新高考——2023届高三年级大联考《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

和地里依然产着丝和米,我们总不少一碗饭吃。虽然这一切的财富不全是属于自己,然而—

—“我们不能跟别人争夺,我们靠着老天爷给我们一碗饭吃。“

没有怨恨,也没有妒嫉。“所有这些,算什么呢?”生活原来是卑微的,那么,就卑微

地生活着罢,在地母底怀抱里。

到处都是茅舍和竹篱,河湖港汉,将一切的地方连在一起。这里,连狗子也不会对异乡

人发吠的。

“异乡人么?难道是强盗,是仇敌?”

“怕什么呢?天上一颗星,地下一个人。生死有命!管他是什么罢,完粮纳税,难道还

有不让活着的么?是老百姓啊,是良民,又不是别的什么的。”

然而,就是不让活着!

杀戮和奸淫(年轻的男子和妇人,在整个湖畔是早已绝迹了)。

离别了,遍地的翠绿和金黄,

离别了,故园,家乡;

离别了,竹林里的祖先底坟场,

离别了,水色,湖光。

老祖母底悲哀是深沉的。

“难道就不能再看见了么?难道儿孙们就不能再回来么?难道连一个葬身之处也会没有,永远漂浮着,如同浮萍,在陌生的地方?"

羊群也都垂头悲哀了,风吹过了无人烟的荒场。

湖水说的是什么呢?说的是世世代代的仇恨和悲伤。

我记忆着我那土地,虽然我不是从那土地生长起来的儿子。我底记忆是深沉的。

我永远不能忘记,在那一天,当我拿起了新闻纸,含着眼泪,止不住兴奋和欢喜,读了

这样的消息:

江南,我们底!

丰饶的、和平的土地。自古以来,在那里出产着丝、茶和鱼、米。那里的人民是那么和

平,有的人,有五十年不曾听见过枪声。

但是,现在,为了民族,为了自己。

他们,一个一个地,在他们底手里,拿起了自己的武器。

他们勇敢地参加了战争着的集团。

在每一个江南的角落里,打游击!

一九三八年十二月

(选自《文丛》第二卷合订本,有删节)

文本二:

中国散文最常见的抒情表现方式,是“缘情于景”。西方的抒情文学传统在抒情方式上,

偏于直抒胸臆,敢于表述个人的主观感情和思想。而中国散文在情感表述方式上,则偏重于

情景交融、物我比兴,以期更委婉、曲折、含蓄地传达情思和生命体悟,从而达到“缘情而绮靡”的美学境界。

中国散文的另一个抒情表现手段,是十分重视气韵和音乐性,这一点也是西方的散文所

欠缺的。无论是庄子想象飞扬的“逍遥游”,司马迁的“无韵之离骚”,还是唐宋八大家的山水游记,甚至是韩愈、朱熹一路的说理文,无一例外都写得酣畅淋漓、气韵生动,韵在物

决胜新高考——2023届高三年级大联考《语文试卷》第4页(共8页)

外,情在理中,达到了“文”和“笔”的高度统一。

修辞立其诚。重视修辞、文采、表述的婉曲含蓄,这是汉字的魅力所在,也是中国散文

的一大特色,更是中国散文的一个重要抒情传统。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散文的书写不是一

般的书写,而是凝聚着中国诗性文化的审美情趣,烙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色的书写。

(选自《文艺理论研究》,有删节)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祖母底悲哀是深沉的”一句串联起前后内容,从一个历经沧桑与磨难的老人的

角度描写了侵略者的暴行。

B.“江南,美丽的土地,我们底!”这几个大字朴素刚健,感情激越,直接写出了作

者对故乡江南的热爱之情。

C.四句“离别了”,通过具体化的物象,让人们真切感受到侵略者杀戮和奸淫的暴行

给中国人带来的惨痛伤害。

D.“我们不能跟别人争夺,我们靠着老天爷给我们一碗饭吃”既反映中国人的温顺、

善良,也突出侵略者的凶残。

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湖水是那么温柔,永远只是私语着无穷尽的温柔的故事”运用拟人手法突出记忆

中江南的静寂、和平。

B.文章首尾呼应,以丰饶的、和平的江南开头和结束,结构严谨,结尾升华主题,中

国人在苦难中奋起反抗。

C.本文不重写引起人们感伤的意象,而是转向现实中的母亲、老祖母、祖父等濒临绝

境的人物,现实感强烈。

D.在对江南风景一往情深的赞誉里隐藏着对江南沦陷的深创巨痛,浸透着作家浓

郁的情感体验,意味深长。

8.文本一中画线句“不能记忆了!然而,我底记忆是深沉的”蕴含深意,请简要分析。(6

分)

9.文本二中论述了中国散文的抒情特点,请谈谈文本一是如何体现的。(6分)

6.(3分)B(“直接写出了对故乡江南的热爱”错,江南不是的故乡。)

7.(3分)C(“不重写引起人们感伤的意象”错误,文中描写了许多意象;“祖父”也不是

现实中的人物。)

8.(6分)①“不能记忆了”是因为江南美好的家园、和平的生活因侵略者的残暴而毁灭;

②“我底记忆是深沉”是因为侵略者使无辜中国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暴行永远铭记

在心中;③通过矛盾的手法表述对侵略者的愤怒、痛恨,从而激发内心的反抗斗志。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解析,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9.(6分)①文本一通过描写记忆中江南的富饶、和平与侵略后江南的破碎、绝望,委婉含

蓄地表述了对侵略者的痛恨,体现中国散文偏重于情景交融,委婉、曲折、含蓄地传达

情思和生命体悟的特性;②文本一以短句为主,按句分行,重复强调某些词语、句子或

段落,节奏鲜明,一唱三叹,体现中国散文重视气韵和音乐性的特点;③文本一中运用

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手法,委婉含蓄地表述了守卫美丽国土、赶走侵略者的信念以及对和平的向往,体现中国散文重视修辞、文采、表述的婉曲含蓄。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解析,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2023届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村杂景(节选)

茅盾

让我们再回到农村的风景罢——

这里,绿油油的田野中间又有发亮的铁轨,从东方天边来,笔直地向西去,远得很,远得很;就好像是巨灵神在绿野里画的一条墨线。每天早晚两次,火车头拖着一长列的车厢,像爬虫似的在这里走过。说像爬虫,可一点也不过分冤枉了这家伙。你在大都市车站的月台上,听得“喈”——的一声歇斯底里的口笛,立刻满月台的人像鬼迷了似的乱推乱撞,在隆隆的震响中,“这家伙”喘着大气冲来了,那时你觉得它快得很,又莽撞得很,可不是?然而在辽阔的田野中,开着短窗远远地看去,它就像爬虫,怪妩媚地爬着,爬着,直到天边看不见,消失在绿野中。

晚间,这家伙按着钟点经过时,在夏夜的薄光下,就像是一条身上有磷光的黑虫,爬得更慢了,你会替它心焦。

还有那天空的"铁鸟",一天也有一次飞过。像一个尖嘴姑娘似的,还没见她的身影就听得她那吵闹的噪音,飞得不很高,翅膀和尾巴看去都很分明。它来的时候总在上午,乡下人的蒲屋顶刚刚升起了白色的炊烟。戴着大箬笠,穿了铁甲似的"蒲包衣"(乡下人夏天下田,都穿这特别的皮包衣,犹之雨天穿蓑衣或棕衣),在田里工作的乡下人偶然也翘头望一会儿,一点表情都没有。他们当然不会领受那"铁鸟"的好处,而且他们现在也还没吃过这"铁鸟"的亏。他们对于它淡漠得很,正像他们对于那“爬虫”。

他们憎恨的,倒是那小河里的实在可怜相的小火轮。这应该说是一“伙”了,因为有烧煤的小火轮,也有柴油轮——乡下人叫作"洋油轮船",每天经过这小河,相隔二三小时就听得那小石桥边有吱吱的叫声。这小火轮的一家门(上海话,一家子的意思),放在大都市的码头上,谁也看它们不起。可是在乡下,它们就是恶霸。它们轧轧地经过那条小河的时候总要卷起两道浪头,

泼刺刺地冲打那两岸的泥土。这所谓“浪头”,不过半尺许高而已,可是它们一天几次冲打那泥岸,已经够使岸那边的稻田感受成胁。大水的年头儿,河水快与岸平,小火轮一过,河水就会灌进田里。就在这一点,乡下人和小火轮及其堂兄弟柴油轮成了对头。

小石桥偏西的河道更加窄些,轮船到石桥口就要叫一声,仿佛官府喝道似的。而且你站在那石桥上就会看见小轮屁股后那两道白浪泛到齐岸半寸。要是那小轮是烧煤的,那它沿路还要撒下许多黑屎,把河床一点一点填高淤塞,逢到大水大早年成就要了这一带的乡下人的命。乡下人憎恨小火轮不是盲目而没有理由的。

沿着铁轨来的“爬虫”怎样像蚊子的尖针似的嘴巴吮吸了农村的血,乡下人是理解不到的;天空的“铁鸟”目前对乡村是无害亦无利的;剩下来,只有小火轮一家门直接害了乡下人,就好比横行乡里的土豪劣绅。他们也知道对付那水里的“土劣”的方法是开波河道,但开河要抽捐,纳捐是老百姓的本分,河的开不开却是官府的事。

刚才我不是说小石桥西首的河身特别窄么?在内地,往往隔开一个山头或是一条河就是另一个世界。这里的河身那么一窄,情形也就不同了。那边出产“土强盗”。这也是非常可怜相的“土强盗”,没有枪,只有锄头和菜刀。可是他们却有一个“军师”。这“军师”又不是活人,而是一尊小小的泥菩萨。

这些"土强盗"不过十来人一帮。他们每逢要"开市",大家就围住了这位泥菩萨军师磕头膜拜,嘴里念着他们的“经”,有时还敲“法器”,跟和尚的“法器”一样。末了,“土强盗”伙里的一位——他是那泥菩萨军师的"代言人"——就宣言"今晚上到东南方有利",于是大家就到东南方。“代言人”负了那泥菩萨到一家乡下人的门前,说“是了”,他的同伴们就动手。这份被光顾的人家照例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也不会有的,"土强盗"自然也知道;他们的目的是"绑票"。住在都市里的人一听说“绑票”就会想到那是一辆汽车,车里跳下四五人,都有手枪,疾风似的攫住了目的物就闪电似的走了。可是我们这里所讲的乡下“土绑票”却完全不同,他们从容得很。他们还有“仪式”。他们一进了“泥菩萨军师”所指定的人家,那位负着泥菩萨的“代言人”就站在门角里,脸对着墙,立刻把菩萨解下来供在墙角,一面念佛,一面拜,不敢有半分钟的停顿。直到同伴们已经绑得了人,然后他再把泥菩萨负在背上,仍然一路念佛跟着回去。

第二天,假使被绑的人家筹得了两块钱,就可以把人赎回。

据说这一宗派的“土绑匪”发源于温台(此处所谓“温台”,指浙江省旧温州府和台州府的辖区),可是现在似乎别处也有了。而他们也有他们的“哲学”。他们说,偷一头牛还不如绑一个人便当。牛使牛性的时候,怎地鞭打也不肯走,人却不会那么顽强抵抗。

(发表于1933年,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隆隆的震响中,“这家伙”喘着大气冲来了,火车在城市里跑得快;而在辽阔的田野中,火车跑得慢,像爬虫一样。

B.乡下人对小火轮的憎恨是因为它们会冲打泥岸,威胁到岸边的稻田,烧煤的小火轮还会把河床一点一点填高淤塞。

C.一副可怜相的“土强盗”,没有枪炮,只有锄头和菜刀,他们借助所谓的泥菩萨军师,绑票还有一套所谓的“仪式”。

D.“土绑匪”有他们的“哲学”,他们说偷一头牛还不如绑一个人便当,因为人不会像牛使牛性一样那么顽强抵抗。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喘着大气冲来了”“怪妩媚地爬着”,运用了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火车运行的不同状态。

B.“翘头”描写了在田里工作的乡下人看飞机的动作,“一点表情都没有”表现出他们对飞机的“淡漠”。

C.都市里的“绑票”与乡下的“土绑票”完全不同,文章通过鲜明对比来表明乡下“土绑票”并不是真正的“绑票”。

D.《乡村杂景》运用生动而富有乡土气息的语言,从一个侧面叙写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乡村的情况。

8.茅盾主要描绘了二十世纪初期乡村的哪些景象?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乡村杂景》字里行间蕴含着的情感倾向,请结合文本简要举例分析。

6.解析:A

解答:A项理解错误,“火车在城市里跑得快;而在辽阔的田野中,火车跑得慢”不是事实,这是人们的感受。

7.解析:C

解答:“通过鲜明对比来表明乡下‘土绑票’并不是真正的‘绑票^”分析不当,原文通过对比写出了乡下“土绑票”的特点。

8.解析:①文章描绘了发亮的铁轨进入田野、天空中“铁鸟”飞过、小火轮在小河中横冲直撞的景象。反映了现代工业文明对乡村的渗透以及乡下人的不适应。②文章还描绘了乡下“士强盗”对村民任意绑票勒索的景象,反映了乡村治安的混乱和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1)景象:依据原文“每天早晚两次,火车头拖着一长列的车厢,像爬虫似的在这里走过”可知,文章首先描绘了发亮的铁轨进入田野,火车从这里经过;再依据“还有那天空的‘铁鸟’,一天也有一次飞过。像一个尖嘴姑娘似的,还没见她的身影就听得她那吵闹的噪音”可知,文章又写到了天空中“铁鸟”;依据原文“他们憎恨的,倒是那小河里的实在可怜相的小火轮。这应该说是一‘伙’了,因为有烧煤的小火轮,也有柴油轮——乡下人叫作‘洋油轮船’,每天经过这小河,相隔二三小时就听得那小石桥边有吱吱的叫声”可知,文章又写到了小火轮在小河中横冲直撞的景象。反映的社会现实:依据原文“沿着铁轨来的‘爬虫’怎样像蚊子的尖针似的嘴巴吮吸了农村的血,乡下人是理解不到的;天空的‘铁鸟’目前对乡村是无害亦无利的;剩下来,只有小火轮一家门直接害了乡下人,就好比横行乡里的土豪劣绅”可知,这些新事物的出现,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代表,反映了现代工业文明对乡村的渗透以及乡下人的各种不适应,他们是不理解的。(2)景象:依据原文“那边出产‘土强盗’。这也是非常可怜相的‘土强盗’,没有枪,只有锄头和菜刀。可是他们却有一个‘军师’”可知,文章最后还写到了乡下“土强盗”对村民任意绑票勒索的景象。反映的社会现实:依据原文“直到同伴们已经绑得了人,然后他再把泥菩萨负在背上,仍然一路念佛跟着回去。第二天,假使被绑的人家筹得了两块钱,就可以把人赎回”可知,反映了乡村治安的混乱和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9.解析:①如“只有小火轮一家门直接害了乡下人,就好比横行乡里的土豪劣绅”等比喻句,表述了对现代工业文明危害乡村的担忧。②如“纳捐是老百姓的本分,河的开不开却是官府的事”等议论句,表现了对乡下人深受压榨的同情,对官府压榨百姓的批判。③如“代言人”“仪式”“哲学”等“大词小用”,表述了对这些“土强盗”的嘲讽。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思想情感的能力。(1)如“还有那天空的‘铁鸟’,一天也有一次飞过。像一个尖嘴姑娘似的,还没见她的身影就听得她那吵闹的噪音”和“只有小火轮一家门直接害了乡下人,就好比横行乡里的土豪劣绅”等比喻句,表述了对现代工业文明危害乡村的担忧。(2)如“乡下人憎恨小火轮不是盲目而没有理由的”“天空的‘铁鸟’目前对乡村是无害亦无利的”等议论句,表述了人们对现代工业文明的不适应;还比如“纳捐是老百姓的本分,河的开不开却是官府的事”,表现了对乡下人深受压榨的同情,对官府压榨百姓的批判意味。(3)词语的使用上,如“开市”“代言人”“仪式”“哲学”“经”等“大词小用”,表述了对这些任意绑票勒索村民的“土强盗”的嘲讽以及反映了乡村治安的混乱和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2023届江苏省徐州市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检测(七)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孩子们

李娟

一个年轻的母亲拖着自己满脸鼻涕的小孩子到我们店里,说要买玩具,这使我们非常惊奇。

在山里呆久了,几乎都忘记了世上还有“玩具”这个东西。

我们这里小孩的玩具一般都是空酒瓶子。

更多的小孩子是空着手跑来跑去地玩。

还有的小孩子进森林拾柴禾玩,有的放羊玩,有的挑水玩。总之,在我看来,他们的游戏和劳动好像没什么区别,但还是玩得那么高兴。我把我们有限的商品浏览了一遍,最后向这个母亲推荐浇花用的喷水壶。

从此,我们天天都可以看见她的小孩用那壶在自家毡房子门口的草地上浇水,浇完一壶后,再歪歪扭扭跑到河边,很努力地满满灌一壶,再跑回家津津有味地接着洒。

最有趣的情景是孩子们集体去拾柴禾。一个人推一个独轮车——基本构造是两个木头交叉着绑在一个勉强能够滚动的圆东西上面。通常每推动二十米,那个圆东西就会掉下来一次。

这些孩子一边卖力地干活,一边卖力地修车,一个个汗流浃背的,深为劳动所陶醉。

他们一整天拾回来的柴禾足够晚餐用的了。如果不够用,家长们就顺手把那个独轮车也填炉子里烧。

我们这里的所有孩子都会弹电子琴,他们好像天生对音阶高低的细微变化敏感异常,刚刚听完一首歌,顺手就可以在琴上完整的敲出来。然后保准会被大人逮个正着:“满手都是泥巴,竟敢摸琴!”

而阿依邓不一样,她是一个文静的、神情轻松的女孩子,在所有孩子里年龄最大,都已经上初中了。大人们都很喜欢她,唤她名字的时候,都是很心疼地唤着:“阿依邓?在吗?”

阿依邓很勤快懂事,家里的大大小小的家务活全是她一个人拿下的。她揉面粉的架势特别地道,站在巨大的面盆旁边,小小的身子浑身都鼓动着力量似的,每揉一下,身子就涌动一次。

所有的孩子也都喜欢她,并且很听她的话。常常看到他们围着她,津津有味地听她说着什么,估计是在听她讲故事。他们坐在碧绿的草坡上,花朵怒放一般簇在一起,远远地只让人感觉到入迷的宁静。

对了,要说的是阿依邓弹电子琴的事。总是在黄昏的时候,吃过晚饭了,但又不想去上床睡觉。这时琴声就传过来了。

在寂静深远的沙依横布拉克,有音乐是多么好的一件事呀!

阿依邓手指头细细长长,虽然很粗糙,生着很硬的茧子,但却是那么灵活优雅。而我总是觉得,她弹琴的时候,仍然有着揉面粉的架势。

我见过更多的小孩是那种看起来很没意思的小孩。能够蹲在一个地方半天都不动;或者从河这边跑到河那边,再从河那边跑回来,然后再跑过去——不知道这样跑来跑去到底有什么好玩的。

孩子的心离我们多远呀!当他们喃喃自语地在草丛里寻找什么东西,当他们把一颗完全能够一口就吞下的糖分成无数次耐心地吮完,当他们相互有条有理地谈论着在我们听来乱七八糟的话题……小孩子的幸福多么宽广呀!他们有那么娇嫩,永远一副需要保护的模样,小手软乎乎的,小胳膊捏一捏就碎了似的,那么的脆弱……但他们的想象却那么强大,仿佛他们全都是在依赖这种想象——是吸吮这想象的丰盈汁水而成长的。会有孩子突然对我说:“羊肚子里的虫子一飞,羊也就飞了。”或者很认真地问我:“河还回不回来了?”让我想半天也不知该怎么接这话茬子。

最后说说我们后面那顶毡房子里住着的卡万家的小儿子。秋天牧业转场的时候,这个小家伙居然背着干粮,手持小柳枝,徒步四十多公里,独自一个人赶着三头牛,沿着一般没人会走的森林边上的路,走出深山,把牛送回到山下的家里。

居然让孩子干这样的活!那他父母干什么去了?他的父母当然更忙,得忙着搬家,搬家自然会比赶牛的活劳动量更大。

不管怎么说,更多的让我吃惊的事物,到头来也都想得通的。我所面对的是一种古老的、历经千年都没什么问题的生产生活方式,它与周遭的生存环境和谐共处,息息相关,也就成了一种与自然不可分割的自然了。这其中生长的孩子们,也是自然的。

(节选自《这世间所有的白》)

[注]沙依横布拉克,位于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

6.(3分)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们的游戏和劳动好像没什么区别,但还是玩得那么高兴”这句话写出了山里孩子们游戏形式的单调和简单劳动中的快乐。

B.文中描写的最有趣也最触动的劳动场景,就是孩子们集体去拾柴火,在这一劳动过程中,孩子们是劳累的,却也乐在其中。

C.“大人们都很喜欢她”“心疼”她,“所有的孩子也都喜欢她”“很听她的话”,这些表明阿依邓在山里孩子中的“不一样”。

D.文章结尾三次出现“自然”,并通过“和谐共处”“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等字眼,真实地反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情状。

7.(3分)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反映了山里物质的贫乏,暗示边疆生活的简单质朴,与下文以喷水壶作玩具相呼应,也为下文写孩子们的游戏做铺垫。

B.文章中“如果不够用,家长们就顺手把那个独轮车也填炉子里烧”,闲笔不闲,简单的一笔,写出了山里人率性、朴实的性格。

C.“羊肚子里的虫子一飞,羊也就飞了”“河还回不回来了?”引用孩子们的这些话,主要是为了表现他们的天真可爱。

D.文章点面结合,表述对孩子们的喜爱。卡万家的小儿子徒步四十多公里独自把三头牛送回到山下的家里一事,就是一个“点”。

8.(6分)简要概括阿依邓的形象特征。

9.(6分)请探究本文的丰富意蕴。

6.解析:B

解答:本题考查理解文本相关内容的能力。选项说孩子们集体去拾柴火是“最触动的劳动场景”于文无据,文中只是说这一场景是“最有趣的”。

7.解析:C

解答: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从“会有孩子突然对我说”前面的内容来看,文章引用孩子们的这些话主要是为了表现他们想象力的强大。

8.解析:①性格文静;②勤快懂事;③做事认真;④受人喜爱;⑤颇懂音乐。

解答:本题考查鉴赏作品形象的能力。“她是一个文静的、神情轻松的女孩子”说明阿依邓性格文静;“阿依邓很勤快懂事”说明她勤快懂事;由“大人们都很喜欢她”“所有的孩子也都喜欢她”可以看出她受人喜爱;根据“她揉面粉的架势特别地道”可概括她做事认真;“那么灵活优雅”“她弹琴的时候,仍然有着揉面粉的架势”说明她颇懂音乐。

9.解析:①对天真质朴、勤劳能干、热情坚强的孩子们的喜爱;②对边疆居民艰辛而俭朴、和谐而自然的生活方式的肯定;③对劳作中蕴含的美的欣赏。

解答: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意蕴的能力。散文的结尾,往往起升华文章主旨的作用,无疑是答题的重点区域,如“我所面对的是一种古老的……不可分割的自然了”表述了对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的肯定,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赞美;“这其中生长的孩子们,也是自然的”表现了对想象力丰富、天真质朴、勤劳能干、热情坚强的孩子们的喜爱。另外,前文提及“这些孩子一边卖力地干活……深为劳动所陶醉”“她弹琴的时候,仍然有着揉面粉的架势”,这凸显了对劳作中蕴含的美的欣赏。

2023届江苏省常州市省前中高三下学期二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远行

何士光

这辆长途客车看起来遍体鳞伤,车身不止一处磕碰,车窗也缺了玻璃。人们像火燎一样地,从车门里挤进去,从车窗里翻进去。

“不要翻窗子好不好!”驾驶员吴老八大声喊道,“麻袋都放车顶上!还有背篼……”尽管他急得快哭出来,人们却再也听不见……

正是上午九点,梨花屯到处映着春天的阳光,远处的望乡岩无比青翠,场头的核桃树闪闪发亮。到

梨花屯之前,吴老八就嘱咐售票员小芳,在车窗售好票再打开车门。一开始还算顺利,蜂涌而来的人们有些愕然,但还是老实地挤在车窗前。

不一会,吴老八听见有人敲响另一面的车窗。“撕一张票下来,老八!”

刘书记虽已退休,语气依旧不容商量。吴老八到汽车运输学校去学习,组织意见那一栏曾有刘书记粗大的笔迹。

吴老八只得让小芳把票给刘书记递过去。小芳动作麻利,又把另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