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湖北省部分地区高三5月月末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1页
2023届湖北省部分地区高三5月月末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2页
2023届湖北省部分地区高三5月月末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3页
2023届湖北省部分地区高三5月月末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4页
2023届湖北省部分地区高三5月月末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3届湖北省部分地区高三5月月末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解析)文言文阅读

2023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训练测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吴王寿梦有四子,长曰谒;次曰余祭;次曰爽昧;次曰季札,号曰延陵季子,最贤,三兄皆知之。于是王寿梦薨,谒以位让季子,季子终不肯当。谒乃为约曰:“季子贤使围及季子则果可以兴及兄弟相继。”饮食必祝曰:“使吾早死,令国及季子。”谒死,余祭立;余祭死,夷昧立;夷昧死,次及季子。季子时使行,不在。庶兄僚曰:“我亦兄也。”乃自立为吴王。季子使还,复事如故。谒子光曰:“以吾父之意,则国当归季子;以继嗣之法,则我嫡也,当代之君。僚何为也!"于是乃使专诸刺僚,杀之,以位让季子。季子曰:“尔杀吾君,吾受尔国,则吾与尔为共篡也。”卒去之延陵,终身不入吴。君子以其不杀为仁,以其不取国为义。夫不以国私身,捐千乘而不恨,弃尊位而无忿,可以庶几①矣。

秦始皇帝既吞天下,乃召群臣而议曰:“古者五帝禅贤,三王世继,孰是?将为之。”博士七十人未对。鲍白令之对曰:“天下官②,则让贤是也;天下家,则世继是也。故五帝以天下为官,三王以天下为家。”秦始皇帝仰天而叹曰:“吾德出于五帝,吾将官天下,谁可使代我后者?”鲍白令之对曰:“陛下行桀纣之道,欲为五帝之禅,非陛下所能行也。”秦始皇帝大怒曰:“令之前!若何以言我行桀纣之道也?趣说之,不解则死。"令之对曰:“臣请说之。陛下筑台干云,宫殿五里,建千石之钟,立万石之簇。妇女连百,倡优累千。兴作骊山宫室,至雍相继不绝。所以自奉者,殚天下,竭民力。偏较自私,不能以及人。陛下所谓自营仅存之主也,何暇比德五帝,欲官天下哉?”始皇闹然无以应之,面有惭色。遂罢谋,无禅意也。

(节选自《说苑·至公》)

①庶几:差不多,在文中指接近(“至公”的境界)。②官:公有,与“私”相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

黑。(3分)

季A子B贤C使D围E及F季G子H则I果J可K以L兴M及N兄O弟P相Q继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薨”的意思是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去世,古代帝王或皇后之死则称“崩”。

B.“当”的意思是承担,与《种树郭橐驼传》中“名我固当”的“当”意思不相同。

C.“卒”的意思是最终,与《孔雀东南飞》中“供养卒大恩”的“卒”意思相同。

D.“捐”的意思是舍弃,与成语“细大不捐”的“捐”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谒不得已继承王位,他每次饮食都虔诚祷告,祈求自己早日死去以传位贤能的季札。

B.季子一直不愿接受王位。夷昧死时,他借出使逃避继位;光让位给他时,他逃到延陵。

C.饱白令之认为是实行禅让制还是世袭制,取决于君王是以天下为公还是以天下为家。

D.鲍白令之以事实为依据批评秦始皇“行桀纣之道”,令秦始皇哑口无言,面露惭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以继嗣之法,则我嫡也,当代之君。僚何为也!(4分)

(2)若何以言我行桀纣之道也?趣说之,不解则死。(4分)

14.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治国者怎样做才能达到“至公”的境界。(3分)

2023届湖北省天门市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张酺,字孟侯,祖父充与光武同门学,光武即位,求问充,充已死。永平九年,诏为四姓小侯开学。置《五经》师,张酣以明经授于南宫。令入授皇太子,太子家时为奢侈物,未尝不正谏,甚见重焉。显宗以张酺受皇太子业,甚得辅导之体,章帝即位,出拜东郡太守,赐钱三十万。元和二年。东巡狩,幸东郡,引酣及门生并郡掾吏并会庭中。帝先备弟子之仪,使酣讲《尚书》一篇,时使尚书令王鲔与确相难,上甚欣悦,然后修君臣之礼,赏赐殊特。酺为东郡太守,下车擢贤后,击豪强,赏赐分明,郡中肃然。青从此除步兵司马。醐伤青不遂,复举其子孝廉。迁魏郡太守,百姓垂涕送之盈道。和帝初,张下言:“臣闻王者法天荧惑奏事太微故州牧刺史入奏事所以通下问知外事也数十年以来重其道归烦挠故时止勿奏事今因以为故事。臣以为刺史视事满岁,可令奏事如旧典,问州中风俗。事所闻见,考课众职,下章所告及所自举有意者,赏异之。其尤无状,逆诏书,行罪法,冀敕戒其余,令各敬慎所职,于以衰灭贪邪便佞。”张酺拜太尉,章帝诏射声校尉曹褒案汉旧仪制汉礼,酣以为褒制礼非祯祥之特达,有似异端之术,上疏曰:“褒不被刑诛,无以绝毁实乱道之路。”为太尉,父尚在,酣每迁转,乃一到雒。父来,适会正腊,公卿罢朝,俱贺岁,奉酒上父寿,极欣宴,莫不嘉其荣也。

(节选自《东观汉记·卷十六》,有删改)

文本二:郡吏王青者,祖父翁,与前太守翟义起兵攻王莽,及义败,余众悉降,翁独守节力战,莽遂燔烧之。父隆,建武初为都尉功曹,青为小史。与父俱从都尉行县,道遇贼,隆以身卫全都尉,遂死于难;青亦被矢贯咽,音声流喝。酣见之,叹息曰:“岂有一门忠义而爵赏不及乎?”遂擢用极右曹,乃上疏荐青三世死节,宜蒙显异。奏下三公,由此为司空所辟。

(节选自《后汉书·张酺传》)

永平:汉明帝刘庄在位时的年号,刘庄庙号显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闻王者法天荧惑/奏事太微/故州牧刺史入奏事/所以通下/问知外事也/数十年以来/重其道归烦挠/故时止勿奏事/今因以为故事

B.臣闻王者法天/荧惑奏事太微/故州牧刺史入奏事/所以通下问/知外事也/数十年以来/重其道归烦挠/故时止勿奏事/今因以为故事

C.臣闻王者法天/荧惑奏事太微/故州牧刺史入奏事/所以通下/问知外事也/数十年以来/重其道归烦挠/故时止勿奏事/今因以为故事

D.臣闻王者法天荧惑/奏事太微/故州牧刺史入奏事/所以通下问/知外事也/数十年以来/重其道归烦挠/故时止勿奏事/今因以为故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诏为四姓小侯开学,置《五经》师”和“沛公则置车骑”(《鸿门宴》)中的“置”含义不同。

B.“其尤无状,逆诏书”和“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中的“逆”含义相同。

C.“甚得辅导之体”和“尔卜尔筮,体无咎言”(《诗经·氓》)中的“体”含义不同,

D.“莽遂燔烧之”和“遂与秦王会渑池”《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遂”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酺先是在南宫给四姓小侯教授明经,后来接受显宗的命令到东宫教授太子,每每看到太子有用度奢侈的地方,张酺就会直言规劝。

B.章帝出巡到东郡后,召集了张酺和他的学生、郡中的掾吏前来会见,以学生身份向张醐行弟子礼,并请张酺讲授《尚书》中的内容。

C.张酺之父在他担任太尉时还健在,有一次他的父亲到他任职之地,正赶上腊日,于是群臣都不上朝,到太尉府庆贺,这些足见张酺的荣光。

D.张酺感叹东郡郡吏王青一家三代忠义但没有得到应有的爵禄和赏赐,于是他上书举荐,陈明其事迹,皇帝奏文下达三公,最终王青被司空征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酺为东郡太守,下车擢贤后,击豪强,赏赐分明,郡中肃然。

(2)臣以为刺史视事满岁,可令奏事如旧典,问州中风俗。

14.张酺为何认为郡吏王青一门忠义?请简要概括。(3分)

2023届湖北省T8联盟高三下学期5月压轴卷(一)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燕王喜使栗腹以百金为赵孝成王寿,酒三日,反报曰:“赵民其壮者皆死于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王乃召昌国君乐间而问曰:“何如"对曰:“赵,四达之国也,其民皆习于兵,不可与战。"王曰:“吾以倍攻之,可乎"曰:“不可。”曰:“以三,可乎”曰:“不可。”王大怒。左右皆以为赵可伐,遽起兵六十万以攻赵。令栗腹以四十万攻部,使庆秦以二十万攻代。赵使廉颇以八万遇栗腹于部,使乐乘以五万遇庆秦于代。燕人大败乐间入赵燕王以书且谢焉曰寡人不佞不能奉顺君意故君捐国而去则寡人之不肖明矣敢端其愿,而君不肯听,故使使者陈愚意,君试论之。语曰:‘仁不轻绝,智不轻怨。’君之于先王也,世之所明知也。寡人望有非则君掩盖之,不虞君之明罪之也;望有过则君教诲之,不虞君之明罪之也。且寡人之罪,国人莫不知,天下莫不闻,君微出明怨以弃寡人,寡人必有罪矣。虽然,恐君之未尽厚也。谚曰:‘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以故掩人之邪者,厚人之行也;救人之过者,仁者之道也。今使寡人任不肖之罪,而君有失厚之累。于为君择之也,无所取之。国之有封疆,犹家之有垣墙,所以合好掩恶也。室不能相和,出语邻家,未为通计也。怨恶未见而明弃之,未为尽厚也。昔者柳下惠吏于鲁,三黜而不去。或谓之曰:‘可以去。’柳下惠曰:‘苟与人之异,恶往而不黜乎犹且黜乎,宁于故国尔。’柳下惠不以三黜自累,故前业不忘;不以去为心,故远近无议。今以寡人无罪,君岂怨之乎愿君捐怨,追惟先王,复以教寡人。此寡人之愚意也。敬以书谒之。”乐间怨不用其计,卒留赵不报。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燕人大败/乐间入赵/燕王以书/且谢焉/曰/寡人不佞/不能奉顺君意/故君捐国而去/则寡人之不肖明矣/

B.燕人大败/乐间入赵/燕王以书且谢焉/曰/寡人不佞/不能奉顺君意/故君捐国而去/则寡人之不肖明矣/

C.燕人大败/乐间入赵/燕王以书/且谢焉/曰/寡人不佞/不能奉顺君意故/君捐国而去/则寡人之不肖明矣/

D.燕人大败/乐间入赵/燕王以书且谢焉/曰/寡人不佞/不能奉顺君意故/君捐国而去/则寡人之不肖明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平指“长平之战”,这是秦、赵之间的一场大规模战争,纸上谈兵的典故就出自此战赵军主将赵括。

B.左右一词在古文中经常出现,是指近臣、侍从等身边人。

C.不虞的"虞”是"料想"的意思,与"后顾之虞"的“虞"意思相同。

D.三黜中的“三”不是实指,“黜”既有贬职也有罢免的意思,这里指罢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燕王喜听闻栗腹报告说赵国年轻力壮者都战死了,而年幼的一代还没长大,就想趁机伐赵,但遭到了乐间的反对,为此他非常生气。

B.乐间反对燕王喜出兵攻打赵国,所提出的理由是赵国是四通八达的国家,赵国人善于作战,但燕王喜不以为然,妄图以兵力取胜,然而最终失败。

C.燕国被打败后,燕王喜写信向乐间谢罪,但在信中燕王喜并没有真诚地反思自己,反而有怪罪乐间的地方,这让乐间感到不满。

D.燕王喜在信中特别提到了柳下惠的言行,他是希望乐间能够抛开怨仇,效仿柳下惠的做法,不舍弃自己的故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敢端其愿,而君不肯听,故使使者陈愚意,君试论之。

(2)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

14.燕王喜在给乐间的信中是怎样表述自己的观点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3分)

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压轴卷语文试题(一)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柳宗元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吾子行厚而辞深,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而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吾子苟自择之,则可矣。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才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

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凡吾所陈,皆自谓近道,而不知道之果近乎,远乎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未尝敢以怠心易之,惧其弛而不严也;未尝敢以昏气出之,惧其昧没而杂也;未尝敢以矜气作之,惧其偃蹇而骄也。抑之欲其奥,扬之欲其明;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节;激而发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凡若此者,果是耶,非耶有取乎,抑其无取乎吾子幸观焉择焉,有余以告焉。

苟亟来以广是道,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又何以师云尔哉取其实而去其名,无招越、蜀吠怪,而为外廷所笑,则幸矣!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3分)

始A吾B幼C且D少E为F文G章H以I辞J为K工L及M长N乃O知P文Q者R以S明T道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见,文中表被动,与“燕国见陵之耻”“君既若见录”中的“见”意思相同。

B.说,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爱莲说》《马说》《捕蛇者说》均属这一文体。

C.矜,文中为骄傲自满,与《陈情表》中“不矜名节”的“矜”意思不同。

D.亟,文中为屡次,与“亟不可待”的“亟”意思不同,读音也不同。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晋以来,世风日下,人们耻于言师。而韩愈却不顾流俗,收召后学,抗颜为师,结果招致众人笑骂,被当做狂人。

B.柳宗元亲见庸、蜀之犬吠日,以此为喻,既讽刺那些聚骂并反对从师的流俗之辈,也表述了自己的苦衷和怕连累后学的心情。

C.柳宗元向韦中立讲述了自己的为文之道,强调要去除“轻心”“怠心”“昏气”“矜气”,使文章含蓄而明快,流畅而凝练,清雅而庄重。

D.文章围绕“取其实而去其名”的论点,分两部分展开论述,前部分论尊师重道,后部分谈写作理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4分)

(2)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凡若此者,果是耶,非耶(4分)

14.面对韦中立“欲相师”的请求,柳宗元表明了怎样的态度并提出了怎样的做法(3分)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5月压轴卷(一)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王喜使栗腹以百金为赵孝成王寿,酒三日,反报曰:“赵民其壮者皆死于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王乃召昌国君乐间而问曰:“何如?”对曰:“赵,四达之国也,其民皆习于兵,不可与战。”王曰:“吾以倍攻之,可乎?”曰:“不可。”曰:“以三,可乎?”曰:“不可。”王大怒。左右皆以为赵可伐,遽起兵六十万以攻赵。令栗腹以四十万攻部,使庆秦以二十万攻代。赵使廉颇以八万遇栗腹于部,使乐乘以五万遇庆秦于代。燕人大败乐间入赵燕王以书且谢焉曰寡人不佞不能奉顺君意故君捐国而去则寡人之不肖明矣敢端其愿,而君不肯听,故使使者陈愚意,君试论之。语曰:‘仁不轻绝,智不轻怨。’君之于先王也,世之所明知也。寡人望有非则君掩盖之,不虞君之明罪之也;望有过则君教诲之,不虞君之明罪之也。且寡人之罪,国人莫不知,天下莫不闻,君微出明怨以弃寡人,寡人必有罪矣。虽然,恐君之未尽厚也。谚曰:‘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以故掩人之邪者,厚人之行也;救人之过者,仁者之道也。今使寡人任不肖之罪,而君有失厚之累。于为君择之也,无所取之。国之有封疆,犹家之有垣墙,所以合好掩恶也。室不能相和,出语邻家,未为通计也。怨恶未见而明弃之,未为尽厚也。昔者柳下惠吏于鲁,三黜而不去。或谓之曰:‘可以去。’柳下惠曰:‘苟与人之异,恶往而不黜乎?犹且黜乎,宁于故国尔。’柳下惠不以三黜自累,故前业不忘;不以去为心,故远近无议。今以寡人无罪,君岂怨之乎?愿君捐怨,追惟先王,复以教寡人。此寡人之愚意也。敬以书谒之。”乐间怨不用其计,卒留赵不报。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燕人大败/乐间入赵/燕王以书/且谢焉/曰/寡人不佞/不能奉顺君意/故君捐国而去/则寡人之不肖明矣/

B.燕人大败/乐间入赵/燕王以书且谢焉/曰/寡人不佞/不能奉顺君意/故君捐国而去/则寡人之不肖明矣/

C.燕人大败/乐间入赵/燕王以书/且谢焉/曰/寡人不佞/不能奉顺君意故/君捐国而去/则寡人之不肖明矣/

D.燕人大败/乐间入赵/燕王以书且谢焉/曰/寡人不佞/不能奉顺君意故/君捐国而去/则寡人之不肖明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平指“长平之战”,这是秦、赵之间的一场大规模战争,纸上谈兵的典故就出自此战赵军主将赵括。

B.左右一词在古文中经常出现,是指近臣、侍从等身边人。

C.不虞的“虞”是“料想”的意思,与“后顾之虞”的“虞”意思相同。

D.三黜中的“三”不是实指,“黜”既有贬职也有罢免的意思,这里指罢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王喜听闻栗腹报告说赵国年轻力壮者都战死了,而年幼的一代还没长大,就想趁机伐赵,但遭到了乐间的反对,为此他非常生气。

B.乐间反对燕王喜出兵攻打赵国,所提出的理由是赵国是四通八达的国家,赵国人善于作战,但燕王喜不以为然,妄图以兵力取胜,然而最终失败。

C.燕国被打败后,燕王喜写信向乐间谢罪,但在信中燕王喜并没有真诚地反思自己,反而有怪罪乐间的地方,这让乐间感到不满。

D.燕王喜在信中特别提到了柳下惠的言行,他是希望乐间能够抛开怨仇,效仿柳下惠的做法,不舍弃自己的故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敢端其愿,而君不肯听,故使使者陈愚意,君试论之。

(2)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

14.燕王喜在给乐间的信中是怎样表述自己的观点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文言文阅读

2023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训练测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吴王寿梦有四子,长曰谒;次曰余祭;次曰爽昧;次曰季札,号曰延陵季子,最贤,三兄皆知之。于是王寿梦薨,谒以位让季子,季子终不肯当。谒乃为约曰:“季子贤使围及季子则果可以兴及兄弟相继。”饮食必祝曰:“使吾早死,令国及季子。”谒死,余祭立;余祭死,夷昧立;夷昧死,次及季子。季子时使行,不在。庶兄僚曰:“我亦兄也。”乃自立为吴王。季子使还,复事如故。谒子光曰:“以吾父之意,则国当归季子;以继嗣之法,则我嫡也,当代之君。僚何为也!"于是乃使专诸刺僚,杀之,以位让季子。季子曰:“尔杀吾君,吾受尔国,则吾与尔为共篡也。”卒去之延陵,终身不入吴。君子以其不杀为仁,以其不取国为义。夫不以国私身,捐千乘而不恨,弃尊位而无忿,可以庶几①矣。

秦始皇帝既吞天下,乃召群臣而议曰:“古者五帝禅贤,三王世继,孰是?将为之。”博士七十人未对。鲍白令之对曰:“天下官②,则让贤是也;天下家,则世继是也。故五帝以天下为官,三王以天下为家。”秦始皇帝仰天而叹曰:“吾德出于五帝,吾将官天下,谁可使代我后者?”鲍白令之对曰:“陛下行桀纣之道,欲为五帝之禅,非陛下所能行也。”秦始皇帝大怒曰:“令之前!若何以言我行桀纣之道也?趣说之,不解则死。"令之对曰:“臣请说之。陛下筑台干云,宫殿五里,建千石之钟,立万石之簇。妇女连百,倡优累千。兴作骊山宫室,至雍相继不绝。所以自奉者,殚天下,竭民力。偏较自私,不能以及人。陛下所谓自营仅存之主也,何暇比德五帝,欲官天下哉?”始皇闹然无以应之,面有惭色。遂罢谋,无禅意也。

(节选自《说苑·至公》)

①庶几:差不多,在文中指接近(“至公”的境界)。②官:公有,与“私”相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

黑。(3分)

季A子B贤C使D围E及F季G子H则I果J可K以L兴M及N兄O弟P相Q继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薨”的意思是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去世,古代帝王或皇后之死则称“崩”。

B.“当”的意思是承担,与《种树郭橐驼传》中“名我固当”的“当”意思不相同。

C.“卒”的意思是最终,与《孔雀东南飞》中“供养卒大恩”的“卒”意思相同。

D.“捐”的意思是舍弃,与成语“细大不捐”的“捐”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谒不得已继承王位,他每次饮食都虔诚祷告,祈求自己早日死去以传位贤能的季札。

B.季子一直不愿接受王位。夷昧死时,他借出使逃避继位;光让位给他时,他逃到延陵。

C.饱白令之认为是实行禅让制还是世袭制,取决于君王是以天下为公还是以天下为家。

D.鲍白令之以事实为依据批评秦始皇“行桀纣之道”,令秦始皇哑口无言,面露惭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以继嗣之法,则我嫡也,当代之君。僚何为也!(4分)

(2)若何以言我行桀纣之道也?趣说之,不解则死。(4分)

14.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治国者怎样做才能达到“至公”的境界。(3分)

10.CHM(译:季子贤能,如果君位传给季子,那么吴国就能兴盛。我们就按照兄弟次序继承王位。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两处及以下或四处及以上均不得分。)

11.C(《孔雀东南飞》中“供养卒大恩”的“卒”是“完成、尽”的意思。)

12.B(“借出使逃避继位”于文无据。)

13.(1)按照继承王位的礼法,我是嫡子,应当代替他继承君位。僚凭什么做吴王!

(继嗣,继承王位。当代,应该代替。“继嗣”“当代”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你凭什么说我做的是桀纣那样的事?赶快说清楚,说不出道理就处死你。

(何以,凭什么。趣,cù音,赶快,急促。“何以”“趣”各1分,句子大意2分。)

14.①不恋权位。季札拒绝吴国王位接近“至公”的境界。②爱惜民力。鲍白令之批评秦始皇“殚天下,竭民力”不是天下为公。③博爱无私。鲍白令之批评秦始皇自私,不顾百姓,不能做到天下为公。(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解析,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叫谒;次子叫余祭;三子叫夷昧;少子叫季札,被称为延陵季子,在兄弟中数他最贤能,三个兄长都知道这一点。于是吴王寿梦死后,长子谒要将王位让给季子,季子始终不肯接受。谒便作誓约说:“季子贤能,如果君位传给季子,那么吴国就能兴盛。我们就按照兄弟次序继承王位。”(他)每当吃饭时便祈祷说:“但愿我能早死,把君位传给季子。”谒死后,余祭继位;余祭死后,夷昧继位;夷昧死后,轮到季子继位。这时季子出使在外,不在国内。他的庶兄僚说:“我也是兄长。”就自立为吴王。季子出使回国,侍奉吴王僚跟侍奉从前的吴王一样。谒的儿子公子光说:“按照我父亲的意愿,君位应当归于季子;按照继承王位的礼法,我是嫡子,应当代替他继承君位。僚凭什么做吴王!”于是派专诸刺杀吴王僚,行刺成功后,将王位让给季子。季子说:“你杀死我的国君,我再接受你的国家,那么我就是和你一同篡位的人了。”(他)最终离开吴国去到延陵,终身不再进入吴国。君子认为他不行杀戮是仁慈,不要王位是道义。不将国家作为自身的私产,抛弃诸侯之位不觉得遗憾,放弃尊贵地位没有愤恨,可以说接近“至公”的境界了。

秦始皇吞并了天下之后,便召集群臣商议说:“古代五帝传位让贤,夏、商、周三代之君世袭,哪一种作法对?我将采用对的作法。”七十个博士官没有一人回答。鲍白令之回答说:“天下公有,那么禅让贤人就对;天下私有,那么世袭就对。所以五帝是以天下为公有,三王是以天下为私有。”秦始皇仰天长叹说:“我的国运出自五帝(秦统一中国之后,依照‘五德终始说’,宣扬秦代周是‘水德’代替‘火德’),我将以天下为公有,谁可以在我之后接替君位呢?”鲍白令之回答说:“陛下做的是桀纣那样的事,却想模仿五帝禅让王位,这不是陛下所能做到的。”秦始皇大怒说:“令之上前来!你凭什么说我做的是桀纣那样的事?赶快说清楚,说不出道理就处死你。”鲍白令之回答说:“请允许我说一说。陛下修筑楼台上接云霄,建造宫殿连亘五里,造重达千石的大钟,铸重达万石的钟鼓架(‘簴’音jù,本指挂钟磬的架子上的立柱)。嫔妃数百,艺人上千。兴建骊山宫室,到(咸阳的)雍门接连不断。为了一己的享乐,耗尽天下的资财,竭尽全国的民力。这样自私自利,而不顾及他人。陛下是所谓的只为自己谋利的君主,怎能与五帝的德行相比,竟然想要以天下为公有呢?”秦始皇默不作声,无言以对,脸上有羞惭的神色。于是放弃了这个打算,再也没有禅让天下的意思了。

2023届湖北省天门市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张酺,字孟侯,祖父充与光武同门学,光武即位,求问充,充已死。永平九年,诏为四姓小侯开学。置《五经》师,张酣以明经授于南宫。令入授皇太子,太子家时为奢侈物,未尝不正谏,甚见重焉。显宗以张酺受皇太子业,甚得辅导之体,章帝即位,出拜东郡太守,赐钱三十万。元和二年。东巡狩,幸东郡,引酣及门生并郡掾吏并会庭中。帝先备弟子之仪,使酣讲《尚书》一篇,时使尚书令王鲔与确相难,上甚欣悦,然后修君臣之礼,赏赐殊特。酺为东郡太守,下车擢贤后,击豪强,赏赐分明,郡中肃然。青从此除步兵司马。醐伤青不遂,复举其子孝廉。迁魏郡太守,百姓垂涕送之盈道。和帝初,张下言:“臣闻王者法天荧惑奏事太微故州牧刺史入奏事所以通下问知外事也数十年以来重其道归烦挠故时止勿奏事今因以为故事。臣以为刺史视事满岁,可令奏事如旧典,问州中风俗。事所闻见,考课众职,下章所告及所自举有意者,赏异之。其尤无状,逆诏书,行罪法,冀敕戒其余,令各敬慎所职,于以衰灭贪邪便佞。”张酺拜太尉,章帝诏射声校尉曹褒案汉旧仪制汉礼,酣以为褒制礼非祯祥之特达,有似异端之术,上疏曰:“褒不被刑诛,无以绝毁实乱道之路。”为太尉,父尚在,酣每迁转,乃一到雒。父来,适会正腊,公卿罢朝,俱贺岁,奉酒上父寿,极欣宴,莫不嘉其荣也。

(节选自《东观汉记·卷十六》,有删改)

文本二:郡吏王青者,祖父翁,与前太守翟义起兵攻王莽,及义败,余众悉降,翁独守节力战,莽遂燔烧之。父隆,建武初为都尉功曹,青为小史。与父俱从都尉行县,道遇贼,隆以身卫全都尉,遂死于难;青亦被矢贯咽,音声流喝。酣见之,叹息曰:“岂有一门忠义而爵赏不及乎?”遂擢用极右曹,乃上疏荐青三世死节,宜蒙显异。奏下三公,由此为司空所辟。

(节选自《后汉书·张酺传》)

永平:汉明帝刘庄在位时的年号,刘庄庙号显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闻王者法天荧惑/奏事太微/故州牧刺史入奏事/所以通下/问知外事也/数十年以来/重其道归烦挠/故时止勿奏事/今因以为故事

B.臣闻王者法天/荧惑奏事太微/故州牧刺史入奏事/所以通下问/知外事也/数十年以来/重其道归烦挠/故时止勿奏事/今因以为故事

C.臣闻王者法天/荧惑奏事太微/故州牧刺史入奏事/所以通下/问知外事也/数十年以来/重其道归烦挠/故时止勿奏事/今因以为故事

D.臣闻王者法天荧惑/奏事太微/故州牧刺史入奏事/所以通下问/知外事也/数十年以来/重其道归烦挠/故时止勿奏事/今因以为故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诏为四姓小侯开学,置《五经》师”和“沛公则置车骑”(《鸿门宴》)中的“置”含义不同。

B.“其尤无状,逆诏书”和“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中的“逆”含义相同。

C.“甚得辅导之体”和“尔卜尔筮,体无咎言”(《诗经·氓》)中的“体”含义不同,

D.“莽遂燔烧之”和“遂与秦王会渑池”《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遂”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酺先是在南宫给四姓小侯教授明经,后来接受显宗的命令到东宫教授太子,每每看到太子有用度奢侈的地方,张酺就会直言规劝。

B.章帝出巡到东郡后,召集了张酺和他的学生、郡中的掾吏前来会见,以学生身份向张醐行弟子礼,并请张酺讲授《尚书》中的内容。

C.张酺之父在他担任太尉时还健在,有一次他的父亲到他任职之地,正赶上腊日,于是群臣都不上朝,到太尉府庆贺,这些足见张酺的荣光。

D.张酺感叹东郡郡吏王青一家三代忠义但没有得到应有的爵禄和赏赐,于是他上书举荐,陈明其事迹,皇帝奏文下达三公,最终王青被司空征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酺为东郡太守,下车擢贤后,击豪强,赏赐分明,郡中肃然。

(2)臣以为刺史视事满岁,可令奏事如旧典,问州中风俗。

14.张酺为何认为郡吏王青一门忠义?请简要概括。(3分)

10.B文言断句。

从语意来看,“王者法天”意为皇帝应该效法自然与天道,语意完整,“荧惑”是“奏事太微”的主语,故“荧惑”前应断开,据此排除A.D两项;从结构来看“通下问”“知外事”的结构相对应,“知”前是断点,据此排除C项。

11.B理解文言实词。

A项,前者意为设置,后者意为放弃、丢下。B项,前者意为违逆,后者意为预料,含义不同,选项表述不正确。C项,前者意为规则,后者意为卜筮的卦象。D项,两者都是于是、就的意思。

12.C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C项对应文本一中的“为太尉,父尚在,酺每迁转,乃一到雒。父来,适会正腊,公卿罢朝,俱贺岁,奉酒上酺父寿”。“于是群臣都不上朝”曲解文意。文中的“罢朝”应是指退朝后,不是不去上朝。

13.(1)张酺担任东郡太守,刚到任就提拔贤能之人的后代,打击强横有权的人,赏赐清楚,东郡上下严肃谨慎。(2)我认为刺史就职满一年,可以让他按照旧例奏事,询问州中的风俗。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1)关键词“下车”“贤后”“肃然”各1分,句子大意1分;(2)关键词“视事”“岁”“如”各1分,句子大意1分。

翻译题要译对关键词

翻译第(1)题时,需要注意的是对“贤后”的理解,考生容易将之误认为“有贤能的后辈”,实则不然。根据后文中的“青从此除步兵司马。酬伤青不遂,复举其子孝廉”和文本二中关于王青一家三代的故事,可以推断出这里的“贤后”指的应是“贤能之人的后代”。

14.①祖父王翁起兵攻打王莽,失败后守节不降,被王莽用火焚烧;②父亲王隆在陪同都尉巡视时遇到贼人,为护卫都尉而死;③王青在护卫都尉战斗时,被箭射中喉咙。(每点1分)

理解文章内容,概括中心意思。

根据题干可知,此题要求分析张酺认为“王青一门忠义”的原因,由此可锁定答题区间为文本二。分析文本二内容可知,应从王青的祖父王翁、父亲王隆和他自己三个人的角度回答,然后对三人的忠义行为进行归纳概括即可得出解析。

文本一:

张酺,字孟侯,祖父张充与光武帝是同学,光武帝即位后,(派人)探访张充,张充已经去世。永平九年,朝廷下诏为樊、郭、阴、马四姓子弟开办学堂,设置教授《五经》的学官,张酺在洛阳南宫教授明经。皇帝命张酺入东宫教授皇太子,太子居室中时常使用奢侈物品,张酺没有不直言规劝的,(于是)特别被看重。显宗认为张酺教授皇太子学业,特别符合辅佐引导的规则。章帝即位,张酺出任东郡太守,皇帝赏赐他三十万钱。元和二年,皇帝到东面巡视,亲临东郡,请张酺和他的学生以及郡中的辅助官吏一起在官署中会见。皇帝先向张酺行了弟子之礼,请张酺讲授《尚书》中的一个篇章,有时让尚书令王鲔与张酺相互辩驳,皇帝非常高兴,然后张酺行君臣之礼,(得到的)赏赐特别丰厚。张酺担任东郡太守,刚到任就提拔贤能之人的后代,打击强横有权的人,赏赐清楚,东郡上下严肃谨慎。王青从这时候被授任步兵司马一职。张酺为王青的不顺遂感到难过,又举荐王青的儿子为孝廉。张酺调任魏郡太守时,百姓流着眼泪站满道路为他送行。和帝初年,张酺进言说:“我听说皇帝应该效法自然与天道,荧惑星向太微星奏事,所以州牧刺史要入朝向皇帝奏事,这样皇帝才能通晓下面的情况,知道外面的事情。几十年来,深感这种方法特别繁杂,所以当时就停下来不让奏事,现在于是把这作为旧例。我认为刺史就职满一年,可以让他按照旧例奏事,询问州中的风俗。事情能够听说看到,对所有职务都按照标准考核政绩,有意上奏告发以及自我检举的人,特别奖赏他们。那些行为特别无礼,违逆诏书的,施行罪罚,希望警诫其余的,命令他们各自恭敬谨慎地对待自己的职位,如此才能消灭贪婪邪恶、阿谀逢迎之人。”张酺担任太尉,章帝下诏让射声校尉曹褒依照汉朝旧有的礼仪制定汉礼,张酺认为曹褒制定礼仪没有突出吉祥的征兆,有些类似异常的征兆的礼制,就上书说:“曹褒不被按律诛杀,就没有办法杜绝毁坏事实、扰乱道义的途径。”张酺担任太尉时,他的父亲还健在,张酺多次调任后,才到了一次雒地。他的父亲来到雒地,恰逢腊日祭祀,王公大臣退朝后,都来庆贺岁末,捧着酒送上,祝张酺的父亲长寿,(众人都)特别欢乐,没有不称赞张酺的荣光的。

文本二:

东郡郡守属官王青,他的祖父王翁曾与前太守翟义起兵攻打王莽,等到翟义失败,剩下的人全部)投降,只有王翁独自坚守气节努力奋战,王莽就用火焚烧他。他的父亲王隆,建武初年担任都尉功曹,(当时)王青是小史。他与父亲都跟随都尉巡行县里,路上遇到贼人,王隆用身体护卫保全都尉,于是自己遇难;王青也被箭射中咽喉,声音嘶哑。张酺见到王青,叹息道:“怎么能一家忠义却得不到爵位奖赏呢?”张酺就提拔任用王青为极右曹,然后上疏举荐王青一家三代以死守节之事,应该使王青受到特别的赏赐。奏文(由皇帝)下达给三公,王青因此被司空征召授予官职。

2023届湖北省T8联盟高三下学期5月压轴卷(一)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燕王喜使栗腹以百金为赵孝成王寿,酒三日,反报曰:“赵民其壮者皆死于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王乃召昌国君乐间而问曰:“何如"对曰:“赵,四达之国也,其民皆习于兵,不可与战。"王曰:“吾以倍攻之,可乎"曰:“不可。”曰:“以三,可乎”曰:“不可。”王大怒。左右皆以为赵可伐,遽起兵六十万以攻赵。令栗腹以四十万攻部,使庆秦以二十万攻代。赵使廉颇以八万遇栗腹于部,使乐乘以五万遇庆秦于代。燕人大败乐间入赵燕王以书且谢焉曰寡人不佞不能奉顺君意故君捐国而去则寡人之不肖明矣敢端其愿,而君不肯听,故使使者陈愚意,君试论之。语曰:‘仁不轻绝,智不轻怨。’君之于先王也,世之所明知也。寡人望有非则君掩盖之,不虞君之明罪之也;望有过则君教诲之,不虞君之明罪之也。且寡人之罪,国人莫不知,天下莫不闻,君微出明怨以弃寡人,寡人必有罪矣。虽然,恐君之未尽厚也。谚曰:‘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以故掩人之邪者,厚人之行也;救人之过者,仁者之道也。今使寡人任不肖之罪,而君有失厚之累。于为君择之也,无所取之。国之有封疆,犹家之有垣墙,所以合好掩恶也。室不能相和,出语邻家,未为通计也。怨恶未见而明弃之,未为尽厚也。昔者柳下惠吏于鲁,三黜而不去。或谓之曰:‘可以去。’柳下惠曰:‘苟与人之异,恶往而不黜乎犹且黜乎,宁于故国尔。’柳下惠不以三黜自累,故前业不忘;不以去为心,故远近无议。今以寡人无罪,君岂怨之乎愿君捐怨,追惟先王,复以教寡人。此寡人之愚意也。敬以书谒之。”乐间怨不用其计,卒留赵不报。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燕人大败/乐间入赵/燕王以书/且谢焉/曰/寡人不佞/不能奉顺君意/故君捐国而去/则寡人之不肖明矣/

B.燕人大败/乐间入赵/燕王以书且谢焉/曰/寡人不佞/不能奉顺君意/故君捐国而去/则寡人之不肖明矣/

C.燕人大败/乐间入赵/燕王以书/且谢焉/曰/寡人不佞/不能奉顺君意故/君捐国而去/则寡人之不肖明矣/

D.燕人大败/乐间入赵/燕王以书且谢焉/曰/寡人不佞/不能奉顺君意故/君捐国而去/则寡人之不肖明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平指“长平之战”,这是秦、赵之间的一场大规模战争,纸上谈兵的典故就出自此战赵军主将赵括。

B.左右一词在古文中经常出现,是指近臣、侍从等身边人。

C.不虞的"虞”是"料想"的意思,与"后顾之虞"的“虞"意思相同。

D.三黜中的“三”不是实指,“黜”既有贬职也有罢免的意思,这里指罢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燕王喜听闻栗腹报告说赵国年轻力壮者都战死了,而年幼的一代还没长大,就想趁机伐赵,但遭到了乐间的反对,为此他非常生气。

B.乐间反对燕王喜出兵攻打赵国,所提出的理由是赵国是四通八达的国家,赵国人善于作战,但燕王喜不以为然,妄图以兵力取胜,然而最终失败。

C.燕国被打败后,燕王喜写信向乐间谢罪,但在信中燕王喜并没有真诚地反思自己,反而有怪罪乐间的地方,这让乐间感到不满。

D.燕王喜在信中特别提到了柳下惠的言行,他是希望乐间能够抛开怨仇,效仿柳下惠的做法,不舍弃自己的故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敢端其愿,而君不肯听,故使使者陈愚意,君试论之。

(2)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

14.燕王喜在给乐间的信中是怎样表述自己的观点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3分)

10.B(句子大意是:燕军大败,乐间投奔了赵国。燕王写信给乐间并且道歉,说:“我无能,没有遵从您的意见,所以您才抛弃燕国投奔赵国,那么我无能就很明白了。”)

11.C(“后顾之虞”的“虞”是忧虑的意思。)

12.C(乐间不满的是燕王不采纳自己的意见,对于燕王喜在信中怪罪自己,文中没有提到他的反应。)

13.(1)我向您表明心愿,而您不肯听,所以派使者陈述我的心意,请您考察抉择。(得分点有:“端”,表明;"试",考察;“论”,抉择、选择;各1分。句意1分)

(2)忠厚的人不诽谤别人来使自己获利,仁德的人不伤害别人来求取名声。

(得分点有:“毁”,诽谤;"自益",使自己获利;“要”,求取;各1分。句意1分)

14.①借助俗语、谚语,燕王喜试图借助俗语、谚语中关于仁者、智者、厚者的论述说服乐间;②直陈过失、罪过,燕王喜在信中承认自己的罪过,直接向乐间道歉;③举例、树立典范,燕王喜以柳下惠为例说明道理,希望乐间以柳下惠为榜样。(每点1分,共3分。如有其他解析,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燕王喜派栗腹带着百金向赵孝成王献礼祝福,栗腹在赵国宴饮三天,返回燕国报告说:“赵国年轻力壮的人都在长平之战中死了,年幼的一代还没有长大成人,您可以去攻打赵国。”燕王喜召来昌国君乐间问道:“攻打赵国怎么样”乐间答道:“赵国是四通八达的国家,赵国人都善于作战,不能和它开战。”燕王喜说:“我用两倍的兵力攻打它,可以吗”乐间说:“不行。”燕王喜问:“用三倍的兵力攻打它,可以吗"乐间说:“不行。”燕王喜很生气。身边的大臣们都认为可以攻打赵国,于是立即出动六十万军队去攻打赵国。派栗腹带领四十万人攻打部城,派庆秦带领二十万人去攻打代郡。赵国派廉颇率领八万军队在部城迎战栗腹,派乐乘率领五万军队在代郡迎战庆秦。燕军大败,乐间投奔了赵国。燕王写信给乐间并且道歉,说:“我无能,没有遵从您的意见,所以您才抛弃燕国投奔赵国,那么我无能就很明白了。我向您表明心愿,而您不肯听,所以派使者陈述我的心意,请您考察抉择。常言道:‘仁者不轻易与人绝交,智者不轻易怨恨别人。'您对待先王的态度,世人都很清楚。我如果有错误希望您能包涵,没料到您公开怪罪我;我如果有过失希望您教诲我,没想到您公开背弃我。况且我的过失,国内没有不知道的,天下人没有不听说的。您暗中出奔公开怨恨我,抛弃我,我一定是有罪了。虽然如此,恐怕您还是没有尽到忠心吧。谚语说:‘忠厚的人不诽谤别人来使自己获利,仁德的人不伤害别人来求取名声。'所以掩盖别人的过失,是忠厚人的行为;纠正别人的错误,是仁德人的行径。现在即使我背负了无能的罪名,可您也要承受有失忠厚的谴责。如果替您来选择,这样做就没有可取之处。国家有边界就如同家庭有院墙,是用来加强内部团结,掩盖内部矛盾的。家人不和睦,出去告诉别人,这不是周全的做法。怨恨还没有表露就公开背弃我,这不能说是尽到了忠心。从前,柳下惠在鲁国做官,多次被罢免却不离开鲁国。有人对他说:‘你应该离开鲁国了。'柳下惠说:‘如果行事和别人不同,到哪里去不被罢免呢同样是被罢免,我宁肯留在本国。'柳下惠不因为多次被罢免而自暴自弃,所以人们不会忘记他以前的功业;因为他不愿意离开本国,所以远近的人们没有非议他的。如果认为我没有过错,您怎么会怨恨我呢希望您抛弃怨仇,追念先王,再来继续指教我!这是我的一点想法,恭敬地以写书信的形式向您说明。”乐间怨恨燕王不采纳他的意见,最终还是留在赵国,没有回复。

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压轴卷语文试题(一)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柳宗元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吾子行厚而辞深,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而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吾子苟自择之,则可矣。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才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

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凡吾所陈,皆自谓近道,而不知道之果近乎,远乎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未尝敢以怠心易之,惧其弛而不严也;未尝敢以昏气出之,惧其昧没而杂也;未尝敢以矜气作之,惧其偃蹇而骄也。抑之欲其奥,扬之欲其明;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节;激而发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凡若此者,果是耶,非耶有取乎,抑其无取乎吾子幸观焉择焉,有余以告焉。

苟亟来以广是道,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又何以师云尔哉取其实而去其名,无招越、蜀吠怪,而为外廷所笑,则幸矣!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3分)

始A吾B幼C且D少E为F文G章H以I辞J为K工L及M长N乃O知P文Q者R以S明T道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见,文中表被动,与“燕国见陵之耻”“君既若见录”中的“见”意思相同。

B.说,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爱莲说》《马说》《捕蛇者说》均属这一文体。

C.矜,文中为骄傲自满,与《陈情表》中“不矜名节”的“矜”意思不同。

D.亟,文中为屡次,与“亟不可待”的“亟”意思不同,读音也不同。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晋以来,世风日下,人们耻于言师。而韩愈却不顾流俗,收召后学,抗颜为师,结果招致众人笑骂,被当做狂人。

B.柳宗元亲见庸、蜀之犬吠日,以此为喻,既讽刺那些聚骂并反对从师的流俗之辈,也表述了自己的苦衷和怕连累后学的心情。

C.柳宗元向韦中立讲述了自己的为文之道,强调要去除“轻心”“怠心”“昏气”“矜气”,使文章含蓄而明快,流畅而凝练,清雅而庄重。

D.文章围绕“取其实而去其名”的论点,分两部分展开论述,前部分论尊师重道,后部分谈写作理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4分)

(2)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凡若此者,果是耶,非耶(4分)

14.面对韦中立“欲相师”的请求,柳宗元表明了怎样的态度并提出了怎样的做法(3分)

10.ELN

11.A(“君既若见录”的“见”不表被动,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12.B(亲见的是南越之犬吠雪。)

13.(1)住在长安,饭都来不及煮熟,又(因为被外放)匆忙地向东奔去。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不暇:没时间,来不及。1分挈挈:匆忙,急切地。1分大意2分)

(2)这就是我用(文章)来辅佐道的方法。凡是类似上面所说的这些作法,到底是对呢,还是不对呢?(羽翼:辅佐。1分果:到底,究竟。1分大意2分)

14.态度:委婉拒绝,不敢为人师(1分)

做法:取其实而去其名。不拘泥老师的称呼,而就老师的实质;把心中知道的都讲出来,供对方选择、采纳。(2分)

参考译文:

承蒙您来信说,想要认我做老师。我的道德修养不深,学识非常浅薄,从各方面审察自己,看不出有值得学习的东西。虽然经常喜欢发些议论,写点文章,但我自己很不以为都是正确的。没有想到您从京城来到偏远的永州,竟幸运地被您取法。我自估量本来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东西;即使有可取的,也不敢做别人的老师。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更何况敢做您的老师呢?

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在当今的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就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来。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韩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声,住在长安,煮饭都来不及煮熟,又被外放而匆匆忙忙地向东奔去,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

屈原的赋里说:“城镇中的狗成群地乱叫,叫的是它们感到奇怪的东西。”我过去听说庸、蜀的南边,经常下雨,很少出太阳,太阳一出来就会引起狗叫。我以为这是过分夸大的话。六七年前,我来到南方。元和二年的冬天,幸好下大雪,越过了五岭,覆盖了南越的几个州。这几个州的狗,都惊慌地叫着咬着,疯狂奔跑了好几天,直到没有雪了才静止下来,这以后我才相信过去所听说的话。如今韩愈已经把自己当作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我岂不要因此受到辱骂吗?不仅我会被辱骂,人们也会因此辱骂您。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罪过吗?只不过感到惊怪而狂叫的是狗罢了。试想当今天下见到奇异的事情不像狗那样乱叫的能有几个人,因而谁又敢在众人眼前显出自己与众不同,来招惹人们的喧闹和恼怒呢?

您的品行敦厚,文辞高深,即使我敢做您的老师,对您又有什么帮助呢?假如是因为我的年纪比您大,闻道著书的时间不比你晚,果真想彼此往来谈谈所了解的学问,那我当然愿意把我心中所知道的全都讲出来。您自己随便加以选择,就可以了。如果要我判定是非来教您,我的才能不够,而且又顾忌前面所说的那些情况,我不敢做您的老师是肯定的。

当初我年轻又不懂事,写文章时把文辞漂亮当作工巧。到了年纪大一些,才知道文章是用来阐明道的。凡是我所呈给您看的文章,都自认为接近于道,但不晓得果真离道近呢,还是远呢?所以,我每当写文章的时候,从来不敢漫不经心地随便写作,恐怕文章浮滑而不深刻;从来不敢偷懒取巧地写作,恐怕文章松散而不严谨;从来不敢用糊涂不清的态度去写作,恐怕文章晦涩而又杂乱;从来不敢用骄傲的心理去写作,恐怕文章盛气凌人而又狂妄。加以抑制是希望文章含蓄,进行发挥是希望文章明快;加以疏导是希望文气流畅,进行精简是希望文辞凝炼;剔除污浊是希望语言清雅不俗,凝聚保存文气是希望风格庄重不浮。这就是我用文章来辅佐道的方法。凡是上面所说的这些,到底是对,还是不对呢?有可取的地方呢,还是没有可取的地方呢?希望您看看,进行选择,有空就来信告诉我。

如果我们经常往来交谈,以扩充发挥作文之道,即使您不因我的帮助有什么收获,我却因为您的帮助而有所收获,又何必以老师来称呼这种关系呢?采取老师的实质,去掉老师的义,不要招致越地和蜀地的狗的惊怪狂叫,或者(像孙昌胤举行冠礼那样)被朝臣嘲笑,那就万幸了。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5月压轴卷(一)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王喜使栗腹以百金为赵孝成王寿,酒三日,反报曰:“赵民其壮者皆死于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王乃召昌国君乐间而问曰:“何如?”对曰:“赵,四达之国也,其民皆习于兵,不可与战。”王曰:“吾以倍攻之,可乎?”曰:“不可。”曰:“以三,可乎?”曰:“不可。”王大怒。左右皆以为赵可伐,遽起兵六十万以攻赵。令栗腹以四十万攻部,使庆秦以二十万攻代。赵使廉颇以八万遇栗腹于部,使乐乘以五万遇庆秦于代。燕人大败乐间入赵燕王以书且谢焉曰寡人不佞不能奉顺君意故君捐国而去则寡人之不肖明矣敢端其愿,而君不肯听,故使使者陈愚意,君试论之。语曰:‘仁不轻绝,智不轻怨。’君之于先王也,世之所明知也。寡人望有非则君掩盖之,不虞君之明罪之也;望有过则君教诲之,不虞君之明罪之也。且寡人之罪,国人莫不知,天下莫不闻,君微出明怨以弃寡人,寡人必有罪矣。虽然,恐君之未尽厚也。谚曰:‘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以故掩人之邪者,厚人之行也;救人之过者,仁者之道也。今使寡人任不肖之罪,而君有失厚之累。于为君择之也,无所取之。国之有封疆,犹家之有垣墙,所以合好掩恶也。室不能相和,出语邻家,未为通计也。怨恶未见而明弃之,未为尽厚也。昔者柳下惠吏于鲁,三黜而不去。或谓之曰:‘可以去。’柳下惠曰:‘苟与人之异,恶往而不黜乎?犹且黜乎,宁于故国尔。’柳下惠不以三黜自累,故前业不忘;不以去为心,故远近无议。今以寡人无罪,君岂怨之乎?愿君捐怨,追惟先王,复以教寡人。此寡人之愚意也。敬以书谒之。”乐间怨不用其计,卒留赵不报。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燕人大败/乐间入赵/燕王以书/且谢焉/曰/寡人不佞/不能奉顺君意/故君捐国而去/则寡人之不肖明矣/

B.燕人大败/乐间入赵/燕王以书且谢焉/曰/寡人不佞/不能奉顺君意/故君捐国而去/则寡人之不肖明矣/

C.燕人大败/乐间入赵/燕王以书/且谢焉/曰/寡人不佞/不能奉顺君意故/君捐国而去/则寡人之不肖明矣/

D.燕人大败/乐间入赵/燕王以书且谢焉/曰/寡人不佞/不能奉顺君意故/君捐国而去/则寡人之不肖明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平指“长平之战”,这是秦、赵之间的一场大规模战争,纸上谈兵的典故就出自此战赵军主将赵括。

B.左右一词在古文中经常出现,是指近臣、侍从等身边人。

C.不虞的“虞”是“料想”的意思,与“后顾之虞”的“虞”意思相同。

D.三黜中的“三”不是实指,“黜”既有贬职也有罢免的意思,这里指罢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王喜听闻栗腹报告说赵国年轻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