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应明确子女为探望权的权利主体兼评我国探望权制度的立法宗旨
01一、问题的提出三、我国探望权制度的立法宗旨二、探望权主体的范围及性质参考内容目录030204一、问题的提出一、问题的提出探望权,是指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依法享有的与其子女见面交流的权利。它是亲权的延伸和重要保障,用以弥补家庭解体给子女带来的情感缺失。然而,尽管探望权制度在国外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且在我国《婚姻法》中也已明确规定,但在实践中这一制度并未得到很好的执行。一、问题的提出许多法院在处理离婚案件时,对探望权往往只字不提,导致判决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无法实现探望权,子女也往往因不能与父母双方同时生活而产生情感缺失和心理障碍。一、问题的提出究其原因,除了立法和司法解释的不完善之外,学界对探望权主体问题的研究也未深入。虽然新《婚姻法》将探望权主体规定为“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但有学者在探讨探望权的性质、特征等问题时已将其主体范围扩展到子女,并认为“子女是探望权的主要权利主体”。对于此观点,有必要予以分析。二、探望权主体的范围及性质(一)探望权的主体范围(一)探望权的主体范围根据我国新《婚姻法》第48条的规定,“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因此,可以确定在我国探望权的主体范围为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一)探望权的主体范围然而,有学者认为,应将探望权的主体范围扩大到子女。其依据有二:一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26条的规定;二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相关规定。对此观点,不敢苟同。(一)探望权的主体范围首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26条的内容是对行使探望权时子女反对情形下的处理方式的规定,而非对子女成为探望权主体的认可。该条内容可以理解为:当出现子女反对父或母行使探望权的情形时,法院应当依据该反对情形判断是否中止父或母的探望权。这并非是对子女行使探望权的肯定。(一)探望权的主体范围其次,《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作为国际公约,其内容并未明确规定子女享有探望权。而在国内立法中,即使在某些国家或地区如英国、澳大利亚等国规定子女可以请求法院授予其探望权的情况下,也仍需考虑子女的年龄、意愿以及父母的意愿和是否有不利于子女的情形等诸多因素。在我国现有立法中,并未将子女规定为探望权的主体。因此,不能将子女的地位确定为探望权的主体。(二)探望权的主体性质(二)探望权的主体性质关于探望权的主体性质问题,学界大致存在两种观点:一是认为探望权为一种亲权;二是认为探望权是一种独立的权利。赞同第一种观点。(二)探望权的主体性质首先,从历史沿革来看,探望权制度源于英美法系国家。在这些国家早期立法中,由于离婚率较低且家庭观念浓厚,父母离异后通常会对子女产生愧疚感且亲职难以被取代,所以规定非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一方有亲吻子女的权利以弥补家庭解体给子女带来的情感缺失。因此,探望权是亲权的延伸和重要保障。(二)探望权的主体性质其次,从我国立法来看,《婚姻法》在规定探望权时使用了“父或母探望子女”的表述方式。这种表述方式本身就包含了对子女作为独立个体被保护的需求。“在当代法律制度中,子女人格独立被父母共同确认及维护;通过法定权利的确认及保障以及相应义务的设定及履行来实现。”(二)探望权的主体性质因此,从这种表述方式中可以推断出立法者将子女视为独立于父母之外的个体并赋予其法律地位。如果将子女视为探望权的权利主体则会造成逻辑上的混乱:一方面承认子女的独立地位;另一方面却不赋予其相应的权利主体地位。这显然不符合法律逻辑。因此,可以将探望权的主体性质理解为亲权的延伸和重要保障。三、我国探望权制度的立法宗旨(一)我国现行《婚姻法》对探望权的规定及其立法宗旨(一)我国现行《婚姻法》对探望权的规定及其立法宗旨我国现行《婚姻法》第38条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该条是关于探望权的原则性规定。参考内容一、引言一、引言在当代社会,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则是家庭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父母与子女之间有时会面临分离的情况。此时,探望权应运而生,为维护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纽带提供了法律保障。然而,在实践中,探望权往往忽视了未成年子女的权利保障。本次演示将探讨探望权中未成年子女的权利保障问题。二、探望权的定义和重要性二、探望权的定义和重要性探望权是指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享有的探望子女的权利。它是家庭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保障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亲子关系的持续。然而,在实践中,探望权的行使往往忽视了未成年子女的权利保障。三、未成年子女在探望权中的权利三、未成年子女在探望权中的权利1、知情权:未成年子女有权知道其父母的探望计划和时间表,并提前得到通知。2、参与权:未成年子女有权参与与其父母的探望活动,包括与父母见面、交流、共同生活等。三、未成年子女在探望权中的权利3、拒绝权:未成年子女有权拒绝不适当的探望要求或安排,例如时间不合理、地点不安全等。三、未成年子女在探望权中的权利4、表达权:未成年子女有权表达其对探望的意见和感受,包括对探望的期望、需求等。5、保护权:未成年子女有权在探望过程中得到法律保护,防止任何形式的侵犯和伤害。四、保障未成年子女权利的措施四、保障未成年子女权利的措施1、法律制度完善:立法机关应完善探望权的法律规定,明确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保障措施。四、保障未成年子女权利的措施2、司法公正保障:法院在处理涉及探望权的案件时,应充分考虑未成年子女的权益,确保公正裁判。四、保障未成年子女权利的措施3、社会教育宣传:社会各界应加强探望权及未成年子女权利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此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四、保障未成年子女权利的措施4、家庭辅导和支持:家庭辅导和专业机构可以提供支持,帮助父母与子女在探望过程中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关系。四、保障未成年子女权利的措施5、监督与反馈机制:建立监督机制,确保探望权的行使符合法律规定和社会公义;同时建立反馈渠道,让社会各界能及时反映和处理涉及探望权的问题。五、结论五、结论探望权是维护父母与子女之间情感纽带的重要法律制度。然而,在实践中,未成年子女的权利保障往往被忽视。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司法公正保障、社会教育宣传、家庭辅导和支持以及监督与反馈机制等措施来保障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探望权的行使既满足父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需求,又保障未成年子女的权益不受侵犯。参考内容二一、引言一、引言探望权,作为一项法律制度,是维护亲权的一种方式。它保障了父母和子女在分离状态下,能够保持情感交流,使得亲子关系得以维持和发展。我国在《婚姻法》中明确规定了探望权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探讨。本次演示将从我国探望权制度的法律基础、存在的问题和完善建议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二、我国探望权制度的法律基础二、我国探望权制度的法律基础我国《婚姻法》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这为探望权提供了法律基础。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也对探望权进行了进一步的规定和解释。二、我国探望权制度的法律基础然而,尽管法律规定了探望权,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诸多问题。三、我国探望权制度存在的问题三、我国探望权制度存在的问题1、探望权的行使困难。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协商不成或其他原因,探望权的行使往往受到阻碍。有些父母一方可能不愿意或不配合另一方行使探望权,导致探望权的行使成为一种“纸上权利”。三、我国探望权制度存在的问题2、探望权的实现缺乏保障。有些父母一方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实现探望权,例如工作、生活等原因,或者由于居住地与子女距离过远等原因,导致无法实现探望权。三、我国探望权制度存在的问题3、探望权的法律保障不足。由于法律规定较为笼统,对于如何保障探望权的实现缺乏具体规定,使得探望权的保障成为一个难题。四、完善我国探望权制度的建议四、完善我国探望权制度的建议1、完善法律规定。对于探望权的行使方式和时间等细节问题,应做出更加明确的规定,以便于实际操作。同时,应明确规定不履行探望权的法律后果,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四、完善我国探望权制度的建议2、建立保障机制。应建立一套完善的保障机制,包括监督机制、执行机制和救济机制等,以确保探望权的实现。对于不履行探望义务的一方,应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四、完善我国探望权制度的建议3、加强宣传教育。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探望权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引导人们正确行使和保护自己的探望权。同时,对于父母一方长期不履行探望义务的,应进行教育和惩戒。四、完善我国探望权制度的建议4、强化司法干预。在必要的情况下,法院应积极介入探望权的执行过程,保障探望权的实现。对于拒不履行探望义务的一方,应采取强制措施予以惩戒。四、完善我国探望权制度的建议5、建立社会支持体系。社会应建立一个支持体系来协助探望权的实现,例如为无法行使探望权的父母提供咨询、代理等服务,以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四、完善我国探望权制度的建议6、考虑子女意愿。在确定探望时间和方式时,应充分考虑并尊重子女的意愿和感受。子女是探望权的直接受益人,他们的意见和感受应当得到重视。四、完善我国探望权制度的建议7、建立探望权执行评估制度。可以建立一套评估制度来定期评估探望权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评估可以由法院或相关机构进行,以确保探望权的顺利执行。四、完善我国探望权制度的建议8、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我国在完善探望权制度时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找出我国探望权制度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五、结论五、结论我国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