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曼昆经济学原理_第1页
(美)曼昆经济学原理_第2页
(美)曼昆经济学原理_第3页
(美)曼昆经济学原理_第4页
(美)曼昆经济学原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宏观经济学

主讲教师:杨爱君GuizhouCollegeofFinance&Economics(美)曼昆《经济学原理》(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宏观经济学》(第十六版)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指定教材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四版(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教材及参考书目主要参考书主要内容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第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与实践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第七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主要内容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三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西方经济学的演变及特点凯恩斯革命—宏观经济理论的诞生新的流派和理论西方经济学的演变及特点对经济学发展的简略回顾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是经济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他对以前各种经济观点和主张进行了清算,批判了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西方经济学的演变及特点亚当·斯密体系的三大支柱

分工和专业化促进市场扩大、经济增长(针对重商主义贸易带来财富的观点)

劳动价值论:农业、工业和商业的劳动都创造价值(针对重商主义价值产生于交换和重农主义只有农业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

经济自由主义——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针对重商主义政府管制进出口贸易政策)西方经济学的演变及特点对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

——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

大卫·李嘉图、西尼尔、詹姆斯·穆勒、马尔萨斯、让·巴蒂斯特·萨伊等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生产成本中的要素价格问题。其中,李嘉图继承了劳动价值论,其他人则提出了决定价值的其他因素。

约翰·穆勒综合了各家观点,在1848年出版了第一本流行的经济学教科书《政治经济学原理》。西方经济学的演变及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古典理论的挑战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西方经济学的演变及特点西方经济学的演变及特点劳动量决定价值先进机器设备应用边际报酬递减经济持续增长“工资铁律”工资水平稳步提高古典理论危机——边际革命古典理论对新经济现实的解释力下降,使其理论地位日落千丈新理论以全盘否定古典理论的姿态出现,以新的视角提出新的体系——边际效用价值论基本假定:资源稀缺性、经济人、完全竞争资源稀缺性边际效用需求支付价格需求首次成为决定价值的主要因素西方经济学的演变及特点马歇尔综合——新古典体系

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是经济思想第二次伟大整合,同时又开辟了经济理论分析的新高度。均衡价值论:将古典理论的供给分析和边际效用论的需求分析结合起来,两者的均衡决定价格首创现代微观经济理论分析框架基本原理:在价格信号指引下,市场机制使经济自动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西方经济学的演变及特点始于1929年的大萧条对新古典理论的挑战

大萧条的一组数据:股市:1929年9月至1932年6月,暴跌85%

GDP:1929年至1933年,下降近30%失业率:上升至25%

投资:1931年至1935年,净投资为负数西方经济学的演变及特点西方经济学的演变及特点均衡非均衡充分就业大量失业价格灵活变动价格刚性市场自发调节持续的萧条新古典理论危机——凯恩斯革命新古典理论对新经济现实的解释力下降,使其理论地位日落千丈凯恩斯理论以全盘否定新古典理论的姿态出现,以新的视角提出新的体系——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的演变及特点1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被誉为亚当·斯密以后最伟大经济理论巨著。从基本假定、分析方法和政策主张等方面对新古典理论进行了全方位的革命:总量分析——非充分就业均衡有效需求不足——三大心理规律价格刚性——总需求决定总产出国家干预——宏观经济政策西方经济学的演变及特点萨缪尔森——新古典综合1948年出版的《经济学》成为第三本最流行的经济学教科书,直到今天仍然是最受欢迎的入门教材之一。

萨缪尔森将凯恩斯理论与新古典理论视为适用不同经济条件的理论:在经济萧条时期,适用凯恩斯理论;当经济恢复到充分就业时,适用新古典理论。西方经济学的演变及特点他将两种对立的理论综合在同一教科书中,将凯恩斯理论命名为宏观经济学,新古典理论命名为微观经济学。经济学第一次成为截然不同的两部分组合。但宏观经济学被作为主要讲授内容。直到上世纪70年代,凯恩斯理论一直占据主流经济理论的地位。西方经济学的演变及特点20世纪70年代,“滞胀”现象

对凯恩斯理论的挑战在凯恩斯主义大行其道的30年中,世界经济随着战争结束获得了高速增长。60年代后期,美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根据凯恩斯理论对于通货膨胀的政府干预政策没有成效,反而使经济增长停滞不前。政府失灵使凯恩斯理论的解释力大为下降,主流经济学又遭遇危机。西方经济学的演变及特点新经济理论学派的兴起新古典学派:批评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将经济波动的根源归咎于政府对市场的破坏,主张古典理论的市场自发调节作用。新凯恩斯学派:修正了凯恩斯理论的缺陷,吸收新古典学派的部分理论假定,但坚持非充分就业均衡和国家干预政策。西方经济学的演变及特点经济学理论演变的特点西方经济学的演变及特点挑战危机革命综合经济学发展演化图示西方经济学的演变及特点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经济理论奠基发展18c中—19c初第一次工业革命约翰·穆勒综合古典体系19c中第二次工业革命边际革命19c70’s马歇尔综合新古典体系19c70’s—20c30’s30’s大萧条凯恩斯革命宏观经济理论奠基20c30’s萨缪尔森新古典综合主流经济理论20c40’s—20c70’s70’s—80’s滞胀新古典学派20c70’s—新凯恩斯学派20c80’s—凯恩斯革命—宏观经济理论的诞生凯恩斯理论与新古典理论的区别新古典理论:在经济人、完全信息、市场出清三个基本假定下,价格传递着市场供求信息,引导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个人调整自己的经济决策,最终达到市场均衡——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万能,不需要国家干预。凯恩斯革命—宏观经济理论的诞生约翰·梅纳德·凯恩凯恩斯理论:在有效需求不足、非充分就业、价格刚性的基本假定下,个体的分散决策不能使总量供求自动相等。因此充分就业的均衡只是偶然达到,不是常态。一般情况下市场自发调节达到的均衡是非充分就业均衡。因此需要外力——国家干预。凯恩斯革命—宏观经济理论的诞生凯恩斯革命—宏观经济理论的诞生新古典理论的均衡凯恩斯理论的均衡自动达到并保持稳定不能自动达到且不稳定凯恩斯革命—宏观经济理论的诞生新古典的均衡非均衡均衡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供求力量作用必然偶然凯恩斯革命—宏观经济理论的诞生凯恩斯的均衡非均衡均衡国家干预(看得见的手)市场外的力量作用必然偶然凯恩斯基本假定的理论前提

三大心理规律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不足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投资不足流动性偏好规律——资金闲置

结论:经济体中总是存在闲置资源,市场不能出清,价格信号失灵。凯恩斯革命—宏观经济理论的诞生凯恩斯的研究方法凯恩斯研究的目的是要解释为什么会出现经济萧条和存在大量失业,因此他的著作名称中第一个词是“就业”。就业或失业是整体经济现象,不能通过单个市场进行解释。并且,因为经济中存在闲置资源,资源最优配置的研究就不再是有意义的。凯恩斯革命—宏观经济理论的诞生因此,凯恩斯抛弃了新古典体系的个体分析、局部均衡的研究方法,以及古典、新古典理论的基本假定,而采用对国民经济进行整体研究的总量分析方法,研究的主题不再是均衡价格的决定,而是如何达到充分就业的产出均衡。

因为有大量失业和闲置资源,要增加供给很容易,关键是有没有需求。因此,凯恩斯认为均衡产出水平的高低取决于需求的大小,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凯恩斯革命—宏观经济理论的诞生在凯恩斯理论中,主要是研究总需求是如何决定的,他的理论又被称为“需求决定论”。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状态的需求称为有效需求。在非充分就业条件下,也可以达到国民经济均衡,即生产的与人们愿意购买的产品总量相等。这被称为“有效需求不足”的均衡或“非充分就业均衡”凯恩斯革命—宏观经济理论的诞生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市场力量不能自发达到充分就业的产出均衡,需要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减少失业。政府主要应采用财政政策来增加总需求,特别是采用增加政府购买的手段。增加政府购买的支出主要依靠发行政府债券解决。凯恩斯革命—宏观经济理论的诞生新的流派和理论(一)新古典学派

20世纪50-60年代,米尔顿·弗里德曼通过对100多年来的美国货币史进行研究,发现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是美联储的货币供应量不当造成的。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新的流派和理论1、货币主义——米尔顿·弗里德曼米尔顿·弗里德曼他认为政府的干预破坏了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功能,使经济发展得比没有政府干预时更糟糕。即使必须由政府控制货币供应,也只应该进行货币量的调节,而反对对利率、信贷、准备金的控制和干预。

60年代,他提出“自然失业率”假说,认为经济中存在一定的失业现象是正常的,国家没有必要也做不到使用政策手段使失业率完全消失。存在“自然失业率”时就是达到了充分就业。新的流派和理论著名美国经济学家、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2006年11月16日在美国旧金山逝世,享年94岁。他的赞赏者与批评者均指出,他的世界观本质上颇为简单:坚定信仰个人自由,深信自由市场是协调个人活动、实现共同富裕的最佳途径。他是最后一位既家喻户晓又拥有最高专业成就的伟大经济学家。世界主要新闻媒体纷纷发表报道,悼念这位二战后至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新的流派和理论米尔顿·弗里德曼理性预期,是指经济当事人为了避免损失和谋取最大利益,设法利用一切可以取得的信息,来对所关心的经济变量在未来的变动状况作出尽可能准确的预计。在弗里德曼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基础上,理性预期学派提出了更为彻底的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学说。新的流派和理论2、理性预期——罗伯特·卢卡斯罗伯特·卢卡斯凯恩斯理论中资源闲置的假定前提已不存在。70年代后,全世界都产生了资源短缺和能源紧张的问题。资源的有限性和供给已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个人决策对总体经济活动的变化有决定的影响作用,总量分析方法所建立的宏观经济模型没有考虑微观因素,理论缺乏微观基础,与传统理论没有逻辑一致性。新的流派和理论理性预期学派的主要观点个人决策的作出与人们对经济形势的预期有关。凯恩斯理论不考虑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公众对经济政策的反应。依据这种分析方法制定的经济政策也就不一定正确,并且不能发生应有的效力。

为此,理性预期学派认为,要用微观分析补充一般宏观分析的不足,并建立一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新的流派和理论基本假定:经济人、理性预期、市场出清由于回到新古典体系的主要假定前提,因此该学派被称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该理论使宏观经济分析与微观经济分析具有了统一的基本假定,保持了经济分析的逻辑一致性。新的流派和理论(二)新凯恩斯学派在70年代后期,斯坦利·费希尔、埃德蒙·费尔普斯、约翰·泰勒吸收了理性预期假说,并在信息不完全的假定下,对工资刚性或粘性进行解释,强调失业的存在和政策干预的必要性,为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建立了基础。新的流派和理论

80年代,以格里高利·曼昆、戴维·罗默为代表的一批美国中青年经济学者,致力于为凯恩斯理论提供严密的微观理论基础。他们试图建立工资和价格粘性的微观分析,以解释价格刚性和失业。他们的理论形成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新的流派和理论新凯恩斯学派由很多不同的理论构成,从不同角度解释工资粘性的理论就有好几种,给人的印象是显得凌乱。但核心的一点是,他们都试图证明现实经济中存在需要解决的失业,需要政府政策对经济加以干预,以达到充分就业均衡。对政府干预的方式和程度,则存在不同的主张。“宏观经济学已处于另一次革命之中,这次革命等于凯恩斯主义的再现,但是具有更加严密的理论风格。”新的流派和理论格里高利·曼昆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哈佛大学的经济学教授。29岁成为哈佛历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他在普林斯顿大学开始自己的经济学学习。1980年以全优的成绩获得学士学位。在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之后,他于1985年开始在哈佛大学任教,并在1987年晋升为正教授,并定期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宏观经济课程。新的流派和理论新凯恩斯学派的杰出代表:格里高利·曼昆

格里高利·曼昆由于相互吸取对方理论上的长处,两个学派正在向对方趋近。双方都接受的假定:经济人、理性预期、自然失业率双方都达到的分析结论:工资粘性、产出水平短期随价格波动,长期稳定在潜在产出水平(即总供给曲线短期向右上方倾斜,长期垂直于潜在产出水平)。双方分歧:市场是否出清、是否存在高于自然失业率的失业、是否需要政府干预。两个学派的趋同第二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定义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一国或一个地区国民整体的经济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国政府主要关注的宏观经济运行目标产出水平(GDP):短期波动与长期增长价格水平: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就业水平:就业率或失业率国际收支:盈余、赤字或平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力图解释的问题

产出水平:

波动的原因——在不同的年份产出水平为什么会有高低不同?增长的速度和途径——为什么不同国家、同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经济增长速度会有很大差别?产出水平对其他经济变量的影响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价格水平:不同时期价格水平为什么会不同?不同程度的价格水平波动将产生什么不同的影响?价格水平波动与其它经济变量的关系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业水平:就业对整体经济福利的影响?就业率或失业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如何理解失业现象?就业水平与其它经济变量的关系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进出口贸易)的平衡:影响顺差或逆差的原因资本项目(资金的流动)的平衡:影响资金流进或流出的因素国际收支平衡:经常项目盈余和资本项目盈余加总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政府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作用(政府购买)政府作为再分配决策者的作用(税收与转移支付)政府作为货币流通量控制者的作用政府作为国际经济关系决策者的作用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政策政府根据经济运行状况决定运用上述作用影响产出水平、价格水平、失业率和国际收支时,所采取的相应措施称为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的工具、作用、目标以及政策选择、组合,是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政府是否应该和在什么程度上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干预经济,是一直存在争论的问题。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总量和个量的关系任何一个社会的经济状况,都是由许许多多在市场上活动的经济主体的行为造成的,因此宏观经济现象与微观经济活动是紧密相连的。宏观经济分析中也必然要涉及对相关的微观经济行为的分析。但并不是所有的宏观经济总量数据都可以由个量直接加总而得。也不是对微观个体有利的就对宏观总体也有利。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比如:将人们的消费支出或企业的投资支出加总,可以得到消费支出总量或投资支出总量(但是看不出消费结构和投资结构的变化)。而在总体价格水平中,不同商品的价格就不能直接加总。单个企业加工资,对该企业的职工是好事,但全部企业都增加工资,却有可能造成通货膨胀,使每个人的实际收入不变或减少,并增加失业。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宏观分析变量与微观分析变量的关系由于宏观分析的对象系统包容了微观个体,因此微观分析中的外生变量在宏观分析中成为内生变量。比如,微观经济学中分析个人和企业决策时,常常假定其他条件不变,这些条件包括货币供给、利率水平、经济周期阶段、社会资源禀赋和市场中其他个体的行为等。在宏观经济分析中,上述条件可能全部作为内生变量,不能再同时假定不变。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角度比较微观经济学在资源给定的前提下,研究资源配置达到最优时的人们的行为。也就是资源组合如何沿着生产可能性线移动的问题。宏观经济学在资源给定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达到最大利用的问题,也就是资源组合如何从生产可能性线内部向线上移动的问题;或者是如何增加可用资源,使生产可能性线向外移动的问题。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产出水平的三大模型类别一国的产出水平对价格水平、就业水平都有着决定性影响。因此,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模型是关于产出水平的模型。三大类模型分别对应经济运行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状况,并且是在宏观经济学发展过程中依次建立的,反映了宏观分析理论的进步。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凯恩斯理论模型需求决定模型非价格模型(短期)简单凯恩斯模型

收入—支出模型

产品市场修正的凯恩斯模型IS-LM模型加入货币市场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凯恩斯模型IS-LM-BP模型加入国际市场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价格模型加入劳动市场(短、中期)古典模型充分就业模型工资、价格灵活变动凯恩斯主义模型非充分就业模型工资、价格刚性新古典模型非充分信息、理性预期模型短期工资、价格粘性新凯恩斯主义模型非充分就业模型短、中期工资、价格粘性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经济增长模型(长期)哈罗德—多马模型非技术进步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技术、资本为外生变量内生增长模型技术、资本为内生变量经济变量关系的主要理论

消费理论:消费支出-收入

投资理论:

投资支出-利率

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需求-利率-产出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凯恩斯理论生命周期—永久收入理论凯恩斯理论新凯恩斯理论、新古典理论凯恩斯理论新凯恩斯理论、新古典理论国际收支理论:产出-利率-汇率工资粘性理论:工资-就业-产出-价格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货币需求-利率-产出

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波动的原因——宏观经济理论前沿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购买力平价理论芒戴尔-弗莱明模型新凯恩斯理论新古典理论奥肯定律菲利普斯曲线第三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总量分析均衡分析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总量分析总量的含义总量分析字面意思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Microeconomics大小总体个体

总量是指反映一个经济体整体经济运行的数据变量。总量是相对于微观经济中的个量而言。例如:总量分析总量总产出(GDP)价格水平就业水平消费支出净出口个量单个厂商产量单个产品价格单个企业雇用量单个消费品购买单个产品的国际市场总量分析中的流量和存量

流量是指一个计算周期中的统计量,是时期量,有计算的起点和终点。

存量是指到某一个时间为止的累计量,是时点量,只有计算终点没有起点。存量是由流量累积而得,流量是存量的增量。总量分析例如:企业每年的投资是流量,资本存量是历年投资的累计量。个人收入是流量,财产是存量,由历年的收入节余累积而得。总量分析流量GDP投资收入每年新增人口税收流通货币增量个量资源总量资本存量储蓄余额人口总数国库余额货币供给量总量分析方法的演变凯恩斯首创了总量分析方法。他完全抛弃了当时主流体系的市场分析、局部均衡方法,认为个量分析不能解释宏观经济波动。他用整体经济运行的总量数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解释经济萧条和失业,直接建立总需求关系模型,认为是总产出决定了总收入,总收入又决定了总需求,总需求反过来又影响总产出。在凯恩斯模型中,没有单个市场,没有价格。总量分析新古典和新凯恩斯学派的经济学家,批评或者修正了这种方法。他们认为市场上经济个体的微观行为是形成宏观经济状况的根源。在坚持总量分析的前提下,更多地重视用微观行为后果来解释总量波动。他们在分析中加入了单个厂商和消费者的市场行为,并且用以解释经济波动和失业的存在。新古典供给理论和工资粘性理论是这种方法的典型运用。对价格刚性进行微观解释的天才之作是曼昆的《小菜单成本和大的经济周期:垄断的宏观经济模型》。总量分析均衡分析均衡是借用物理学的概念,指作用于一个物体的两种相反的力量大小相等时,其作用相互抵消,物体保持惯有的运动状态不变。与微观经济学一样,宏观经济分析也运用均衡分析方法,考察整体经济运行中各种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以及达到经济稳定(总量均衡)所需要的条件。均衡分析静态分析——经济中所有变量不再变化的均衡状态分析。

比较静态分析——当变量发生变化,经济从一种静态均衡变化到另一种静态均衡的过程分析。

动态分析——对连续变化的经济变量进行的动态均衡分析。如以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等作为变量分析其增长速度不变的稳定状态。均衡分析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实证分析这里的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与微观经济学里的含义是一样的。实证分析是回答一个事物或现象“是什么”的问题,是一种不涉及个人好恶和价值观的客观描述。在宏观经济学中,与均衡分析有关的内容都是实证分析。前面说过的三大类模型、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经济增长的源泉等都属于实证分析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