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_第1页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_第2页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_第3页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_第4页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第1讲《地球》1、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木土(巨行星)、天海王(远日行星)(,)微观:水金地火(类地行星)(,)宏观: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普通性:从地球的外观、所处的位置、运动特征而言,地球与其他八大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地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地球的特殊性:由于地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所以又是特殊的:?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有液态水;?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使地球能够吸引住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太阳的光照条件稳定。?九大行星绕日运行具有共面、同向性,彼此间不会发生碰撞。故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安全稳定。简而言之,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是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氢核不断聚变为氦核能。(,)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如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生物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太阳辐射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提供能量。如工业主要能源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由里往外:?光球:黑子(标志,变化周期11年))、?色球:耀斑(标志,以称色球爆发,最激烈)?日冕:太阳风(带电粒子流)。(,)对地球的影响:?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射的电磁波扰动电离层,电离层:地面以上80-500千米高度)?对地球磁场的影响:高能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的现象,对地质勘探、行船造成一定影响。?两极地区的夜空出现极光现象。5、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速度:?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快,南北纬60?减为赤道的一半。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线速度计算公式Vф=1670千米/小时×COSф(其中ф为纬度)。?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15?/h)。注意: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角速度一样1(,)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期)注意:同一颗恒星在天空中同一位臵观测的时间,每天提前4分钟,15天提前1小时,一个月提前2小时;亦即每个季度天空同一位臵的星座是不同的。(,)意义:?昼夜更替(周期,,小时,一个太阳日)?地方时(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经度差,?,时间,分钟?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例如:与河流侵蚀岸、堆积岸的关系,与河流建港的关系,与三角洲的发展关系。【注意】:弯曲河道的河流凸岸是堆积岸,缓坡岸;凹岸是侵蚀岸,陡坡岸。右图中的D岸侵蚀最厉害;A岸比B岸侵蚀厉害。?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北极不动,在北半球,北极星与地平面的夹角(仰度),所在纬度。?地球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形状(因赤道离心力较大,向两极递减)6、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00,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007、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晨昏线与经线交角=直射点纬度8.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途中时间9、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区时差,时区差(同区减,异区加)10.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或国际标准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11、日期分割:0:00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或称“新一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或称“旧一天”。若0时经线为西经度,则新一天大于一半;若0时经线为东经度,则新一天小于一半;若0时经线与180?经线重合,则全球处于同一日期;若0时经线为0?,则新旧一天各占一半。12、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即自西向东越过0时经线日期加一天。13、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自然因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于纬度和地势?地形平坦开阔;(,)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实例:?太原:技术力量强;?酒泉:大陆性气候,晴天多;?西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海南文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海运便利。14、地球公转(,)速度: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形成15、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纬度与所求点的纬度差)(,)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为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为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为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为一年中最小值。(,)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两次最大值。(,)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日影越长,楼房间距越大。(,)正午太阳高度(H)因纬度而不同:同一时刻,H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近,H就越大。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地,H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地,H达最小值。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地,H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地,H达最小值。春秋分时:太阳直射在赤道,H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注意:等太阳高度分布规律——以直射点为中心,呈同心圆分布。昼半球的中心点是直射点(7)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确定房屋的朝向。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判断所在的地区,并进而判断该地区的其他地理特征。?计算楼距。为了使楼房底层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大。解题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即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计算影长。?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应该合理设计太阳能热水器的倾斜角度,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太阳光线垂直,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情况下,由于向阳坡正午太阳高度大,得到的光热多,背阳坡得到的太阳光热少,因此在相同高度,阳坡温度较高,阴坡温度较低,从而影响到自然带在阳坡和阴坡的分布高度。?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纬度、气候、地势高低16、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该半球昼长夜短,为夏半年;如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3.21—9.23),北半球的昼长夜短,此时北半球夏半年。9.23---次年3.21为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如北半球:12月22日最短,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3月21日昼夜平分,6月22日昼最长。之后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渐短,12月22日昼最短。(,)南北回归线之外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在同一天出现;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3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不同半球的纬度数相同的两地,昼长=夜长。17、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广州(,)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海口,广州,上海18、昼长计算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24小时—夜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日出时间,12:00,昼长/2(或0: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出时间是6:00(,)日落时间,12:00,昼长/2(或24: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落时间是18:0019、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球体—,出现昼夜现象(,)地球自转—昼夜更替(自转速度周期影响昼夜温差变化)、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地球倾斜着公转—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五带20、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23?26′):(,)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21、太阳直射点(,)地球上每时每刻,只有一个地方得到太阳的直射;(,)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一定是正午12点;(,)太阳直射点出现在当地的天顶时,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H=90?。(,)太阳直射时物体的影子长度为零。(,)太阳直射点以一个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太阳直射点与晨昏圈的关系:直射光线始终与晨昏线(面)垂直。(,)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极昼极夜范围的关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数,与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南、最北界限度数之和互余。例如: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与地轴的夹角=极点的太阳高度=90?,刚好出现极昼的纬度=?×刚好出现极昼的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极昼区域内任纬度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最小值)(,)太阳直射点移动与太阳升落方向的关系:3.21,9.23: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适合于南北半球);9.23,次年3.21: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西南方向落下(适合于南北半球)。??直射在10?S直射在20?N70?90?4(,)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正午太阳在天空的方向关系:?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终年在正南方向;物体影子指向北方。?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终年在正北方向;物体影子指向南方。?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点在某地南侧,正午太阳在其正南方向;太阳直射点在某地北侧,正午太阳在其正北方向。C(,)我国传统划分:以“四立”分别做为相应各季的起点。(,)欧美的划分:以“二分二至”分别做为相应各季的起点。(,)我国气候统计和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划分:3、4、5月—春季;6、7、8月—夏季;9、10、11月—秋季;12、1、2月—冬季。(,)按气候含义划分:候平均温(即连续,天的平均温):?,,?为夏季,?,,?为冬季,,,??,,?为春季,,,??,,?为秋季。23、典型的季节现象5第,讲《地图》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5.地图上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除0?和180?经线外,其余经线都能准确区分是东经度还是西经度。30?,60?把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用0?,不同的纬度地带划分为低纬、中纬、高纬三部分。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即东半球经度小于20?W,小于160?E;西半球经度大于20?W,大于160?E。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二者同为东经,则大值在东;二者同为西经,则大值在西;二者一为东经,一为西经,二者之和小于180?时,东经在东,西经在西;当二者之和大于180?时,东经在西,西经在东。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6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15(等值线凸向规律:凸高则低。16.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航线: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为两点所在大圆的劣弧。大圆是球面上任意两点与球心所确定的平面与球面相交所得的圆。(注:特别大圆有赤道、经线圈、晨昏圈等)。两地处于同一经线圈上,最短航线过北极或南极——最短航线向正北或若:?正南。最短航线向正东或正西。?两地处于赤道上,最短航线在赤道上——?两地处同一纬线上,经度差不等于180?,最短航线趋向极点——在北半球最短航线先偏北再偏南;南半球先偏南再偏北。17.经纬度差计算实际距离:纬度相差1?=实际距离相差111千米;某纬线上的经度相差1?=实际距离相差111千米×cosΦ.(注:Φ为纬度数)。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正午太阳高度相差多少,纬度相差多少18.赤道上:每年有两次直射,正午太阳高度有两次最小值(66?34’)。赤道上无地转偏向力,不能形成台风。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多雨,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赤道经过: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非洲、印度洋、亚洲。赤道经过的国家:印度尼西亚、瑙鲁、厄瓜多尔(基多赤道纪念碑)、哥伦比亚、巴西(亚马孙河河口)、刚果(布)、刚果(金)、肯尼亚、索马里、马尔代夫。(新加坡在赤道附近)第,讲《地球上的大气》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由地核、地慢、地壳组成的内部圈层和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的外部圈层。(,)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点:?地核的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内核为铁镍固体;?地慢为铁镁固体,地慢上部的软流层为岩浆发源地;?地壳厚度不均,陆壳厚洋壳薄,地壳上为硅铝层,下为硅镁层;(,)地球外部各圈层的特点:?大气圈高度愈增大气密度愈降;?水圈由液、固、气三态组成,连续而不均匀分布;?生物圈与地壳、大气圈、水圈交叉分布且相互渗透,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最活跃的圈层。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不连续面;地震波分类及特点7(3)划分:以两个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将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4)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全部由岩石构成,是构成地貌、土壤的物质基础,提供各种矿产资源。岩石圈与其它三个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一起,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3.地球外部的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1)大气圈的作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大气,而且还是生物生存的保护层等,对人类有重大作用。(2)(3)总的说来,自然界干洁空气中各部分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中,但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能够改变大气各种成分的含量(特别是微量气体,如CO2、臭氧的含量的变化)。当前,特别引起人类关注的是全球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和臭氧含量减少的现象,已经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4(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各层的基本特点:(1)大气层虽然有数千千米(一般认为有2000,3000千米),但其质量的3/4以上却分布在离地面十几千米的低层。依据各大气层温度(如图5-1)、密度和运动状况,我们可以将大气层分成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85(大气受热过程(,)“大气”是指低层大气,其高度不超过对流层顶。(,)了解大气受热,需要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即导致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是大气根本的热源,地面(包括陆面和海面)是大气直接的热源。(,)大气受热过程,实际上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其中,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是需要重点阐述的基本原理。(,)学习大气受热过程,是为理解大气运动打基础,所以,大气热力环流是需要阐述的另一个基本原理。大气热力环流是大气不均匀受热的结果。大气不均匀受热主要是由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和下垫面热性质差异引起的。大气不均匀受热是大气运动的主要原因,大气热力环流则是理解许多大气运动类型的理论基础。小到城市热岛环流,大到全球性大气环流,都可以用大气热力环流的原理来解释。(,)学习和说明大气受热过程,需要借用一些原理示意图,如大气温室效应示意图、大气热力环流形成示意图等。6.大气热力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太阳辐射在穿过大气层时,高层大气中的氧原子、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因此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是有选择性的。又由于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部分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因此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是很少的。(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9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使地面增温;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却是隔热层,把地面辐射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截留在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又将热量还给地面。人们把大气的这种作用,称为大气的保温作用。据计算,如果没有大气,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为—18?,实际为15?。大气的保温作用,使地面温度提高了33?多。(3)太阳辐射透过地球大气到达地球表面,在地面和大气之间进行一系列能量转换。如上图,其过程包括:?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一部分能量被大气吸收、反射和散射而削弱,只有一半左右的太阳辐射能量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向外放出地面辐射。?大气吸收了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同时向外释放出大气辐射,大气辐射除极小部分射向宇宙空间,绝大部分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而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应用:?阴天的白天气温比较低的原因,这主要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引起的,厚厚的云层阻挡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所以气温低。?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这是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引起的,蓝色光最容易被小的空气分子散射。?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为什么是明亮的,这是由于散射作用造成的,散射作用将太阳辐射的一部分能量射向四面八方,所以在黎明和黄昏虽然看不见太阳,但天空仍很明亮。?霜冻为什么出现在晴朗的早晨(晴朗的夜晚气温低),这是由于晴朗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弱,地面热量迅速散失,气温随之降低。?沙漠地区(晴天)为什么气温日较差大,沙漠地区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青藏高原为什么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太阳辐射强。(,)全球的热量平衡?多年平均来看,地球(地面和大气)热量收支平衡。?全球热量平衡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第一、全球每年平均气温比较稳定,有利于人类的生存与活动。第二、人类通过改变大气的组成或改变地面的热力状况,可以影响大气的热力作用过程,从而改变局部地区甚至是全球的气候。例如:人类向大气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使得大气热量的收支失去平衡,10导致热量平衡失调,全球变暖;人类改变地面状况(植被覆盖状况、水域面积等)可以影响地面获得热量的多少和改变地面辐射,而使局部小气候发生改变。(,)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8、气温的时间分布:(,)气温年变化:(北半球为例,南半球相反)9、气温的空间分布:(,)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气温的水平分布:?纬度分布:气温都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在南北半球上,无论7月或1月,这低纬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气温就高;高纬地区获得太阳辐是一般规律,?射能量少,气温就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说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气温变化不大。?南半球海洋比北半球广阔得多。?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北半球同一纬度上,一月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气温比海洋低,夏季大陆气温比海洋高。【记法】:一陆南凸;高高低低。?7月世界最热在北纬20?-30?的沙漠地区。1月北半球最冷在西伯利亚。世界最低温在南极洲大陆11上。10、气温年较差:(,)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气温年较差低纬小,高纬大(?低纬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小;高纬相反)(,)注意: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纬度(纬度低气温高,纬度高气温低);?地形、地势(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6?。);?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植被状况);?天气状况(白天晴天比阴雨天气温高,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气温高)。11.热力环流(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2)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3)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质量,因此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通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比较气压的高低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进行比较,垂直方向气压下面高于上面。?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等压面突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一般呈水平状态,地面受热不均匀,则往往因其等压面的上凸或下凹。?判断气压高低,既要考虑高度因素又要结合等压面的凹凸状况。)大气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燃12料,释放大量的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当大气环流微弱时,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研究城市风对于搞好城市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外,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13、水平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14.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叫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15、风向:(1)风向,—风的来向;(2)风向与等压线关系:?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13?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3)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以右图为例画A点的风向及其受力?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16(等压线图的判读(1)等压线图:同一海拔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情况。(2)等压线图判读:首先识别气压场的基本形式,其次判断风力大小和风向;最后分析天气变化。(3)判读规律:?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低压中心——(中心为上升气流);高压中心——(中心为下沉气流);高压脊(线)——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脊线);低压槽(线)——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槽线)?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决定风力大小)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任意点)和天气形势:,.在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风向的画法如下: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做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用来表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右或向左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过该点的风向。以北半球为例如下图:,.天气状况:包括气温高低、湿度大小、风向、气压等指示。a(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b(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c(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控制下,天气晴朗17.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作用: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调整全球的水份和热量分布,直接控制各地气候类型的形成。(2)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影响因素: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情况:低纬环流(0?,30?),中纬环流(30?,60?),高纬环流(60?,90?);14?地面表现: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赤道低压为轴南北对称,高、低压相间分布,中间为风带;?三圈环流(垂直分布)画出右面三圈环流循环图?气压带、风带(水平分布)画出右面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北撇南捺”)?长城考察站红旗向西北飘,窗口要避开东南方向;黄河考察站红旗向西南飘,窗口要避开东北方向。(,)由于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起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18(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5(1)海陆分布下气压带、风带特点:?南半球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2)季风环流?.概念:风向在一年A--温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北季风区;冬干冷;夏湿热B--亚热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南季风区;冬温和少雨;夏湿热C--东亚两种季风气候的冬夏季风风向相同,成因相同“南亚撇东亚捺”D--注意季风区城市工业布局中大气污染企业的分布(盛行风的垂直郊外)。E--季风区是世界上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地区19、我国的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雨带的移动:?春末(5月),雨带在华南(珠江流域)(华北春旱,东北春汛)?夏---7月),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准静止锋)?7--8初(6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进入“伏旱”(反气旋)?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雨季。16(,)雨季: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旱涝灾害:?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风强),造成北涝南旱?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风弱),造成北旱南涝.?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早晚。20(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1)概念:两种性质不同气团之间的交界面(2)锋面的特点:?狭窄倾斜的过渡地带;?两侧温度、湿度差别大;?附近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3)锋面系统的分类及天气注意:?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21(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天气系统的特点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由于低压(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形成云雨天气,而高压(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形成晴朗天气。(,)低压(气旋)系统17气旋的气流在水平方向上从四周流向中心,使气旋中心的空气在垂直方向上被迫上升。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其中所含水汽容易成云致雨。所以每当气旋过境时,云量就会增多,常常出现阴雨天气。夏秋季节,在我国东南沿海经常出现的台风,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锋面气旋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称为锋面气旋。锋面气旋是我国中高纬度地区常见的天气系统,冬半年在我国东部地区十分常见,除整体自西向东移动外,还应注意比较冷锋与暖锋的移动速度。如果冷锋移速较快,则冷锋附近形成较窄的雨区,并伴有大风降温;暖锋雨区较宽,持续时间也较长。若冷空气势力很强,冷锋便追赶暖锋,直至暖空气完全被抬升,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被冷气团占据,气温明显下降,云和降水逐渐消失,天气以冷、晴、干为主。一般气旋是辐合上升系统,特别是锋面上气流上升更为强烈,常常产生云、雨,甚至有暴雨、雷雨、大风天气。一个成熟的锋面气旋的天气模式是,气旋的前方是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的后方是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的降水天气,气旋的中部(两锋之间)是暖锋控制下的晴朗天气。(3)高压(反气旋)系统反气旋的气流在水平方向上由中心向四外流出后,垂直方向上高层的空气就自上而下来补充,形成下沉气流。空气在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其中所含水汽不易凝结。所以反气旋控制的地区,天气晴朗。例如,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秋季经常在高压系统的控制下,出现“秋高气爽”的好天气。(,):存在锋面的低压系统,主要活动在中高纬度,多见于温带地区,人们习惯称之为锋面气旋。在我国北方中高纬度地区,一般气旋和锋面联系在一起。是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22、影响气候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23、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判断南北半球?判断热量带?判断雨型。(,)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各月均温在10?(或15?,有分亚热带沙漠划分时)以上,降水不同,气候类型差异较大:?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压影响,终年高温多雨。18?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或来自陆地的信风影响,终年高温少雨。?热带季风气候: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移动影响形成。主要分布--9月为雨季。在南亚地区,冬季盛行东北风,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风,6?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压和信风交替控制。赤道低压移来时,是湿季,信风移来时为旱季,农业活动在雨季播种,旱季收割。重点区别: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前者年雨量1500-2000mm而后者750-100mm;?前者的雨季是突变的,而后者的雨季是渐变的;?前者月降水量超过,个月,而后者的月降水量不超过,个月。(,)亚热带气候类型:冬季最冷月均温在0,10?,全球只有两种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除南极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纬30º—40º大陆的西岸,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º--35º大陆东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偏北风--低温少雨,夏季—偏南风--高温多雨。响形成。冬季--重点区别:亚热带季风气候是雨热同期而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温带与亚寒带、寒带气候类型: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冬季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在0,10?之间,分布在南北纬40º--60º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高纬一侧),终年受西风控制,终年温和多雨?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35º--55º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的高纬一侧),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寒冷干燥;夏季受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受大陆性气团控制,日较差大、年较差大,降水稀少,降水主要在夏季。?针叶林气候:最热月均温在10,20?之间,分布在北纬50?,70?,,受极地大陆(海洋)气团控制,冬寒长夏短暖?苔原气候:最热月均温在0,10?之间,分布北半球极地附近临海,极地气团控制,全年严寒。?冰原气候:最热月均温在0?以下,分布在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极地气团控制,全年酷寒。重点区别: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前者有明显雨季(,,,个月),后者没有。(4)注意区别下列气候:?“热草”与“热季”:“热季”年降水量,1500mm,月降水也多于“热草”;?“亚季”与“温季”:“亚季”最冷月,0?,“温季”最冷月,0?,只能在1月。?“温季”与“温大”:用月降水量区别,“温季”有2个月降水量,100mm。?“温海”与“地中海”:“温海”最冷月,0?,最热月,20?,降水分配较均匀,冬雨较多。?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与北半球的“亚季”:降水柱状图特点相似(七月多雨),气温曲线不同。24、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是形成气候的最基本因素。?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地面状况不同直接影响大气中的水热状况,表现在:?海洋与陆地:大陆性气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气温最高月在7月,最低气温在1月。年降水量19少,且比较集中。海洋性气候日较差、年较差小,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较多,分配较均匀。?地形:A对气温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山地比附近平原温度低,温度变化小(日较差)。B对降水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山脉往往是气候的分界线。?植被:裸地和植被覆盖地不同。?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大气环流——具有双重性质:?大气环流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之间发生热量交换和水分交换,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显著影响各地气候。大气环流通过气压带和风带以及季风环流导致各地的降水时空分布,与纬度因素(太阳辐射因素)共同形成了各种气候类型(水热组全类型)。?大气环流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人类活动:?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如CO2等增多,温度升高),向大气释放热量(如热岛效应)。?改变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兴修水库、植树造林)影响气候:A良性的:a.修水库,使库区附近的大气湿度、云量和降水量有所增加,缓和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调节气候。b,人工造林,使风速减小,气温降低,湿度增大;防风固沙,保持水土。B恶性的:?围湖造田、排干沼泽,使生态平衡破坏,气候恶化;?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导致尘暴盛行,水土流失,水旱灾害增多,气候恶化。?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25、降水的类型(,)对流雨:特点: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伴有暴风、雷雨。典型分布地:赤道地区,我国夏季午后。实例:东南亚的对流雨。(,)地形雨:特点:迎风坡,降水强度较大,降水丰富。例子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是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年降水量可达10000毫米;北侧的背风地区,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我国的雨极:是台湾的火烧寮,位于台湾东北部的山地,主要是地形雨。背风坡典型区:大分水岭西侧;南美安第斯山东侧;台湾山脉西侧的台湾海峡。(,)锋面雨:特点:强度小、历时长、范围大锋面雨是我国主要的降水类型。实例:我国夏季主要的降水类型,(,)台风雨:特点:强度很大,多为暴雨,且伴有狂风、雷电。典型分布地区:夏秋季,我国东南沿海地区。26、降水的时间变化。(1)全年多雨型:“热雨”——2000毫米;“温海”——700,1000毫米。(2)冬季多雨型:地中海气候——300,1000毫米。(3)夏季多雨型:“热草--,1500mm;“热季”--,1500mm;“亚季”—1000mm,“温季”—500,1000mm,“温大”--300mm。(4)全年少雨型:“热沙”——,200毫米;“苔原、冰原气候”——,250毫米。27、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20?赤道多雨带:年降水量2000毫米左右,分布在赤道及两侧,全球降水最多地带,对流雨为主;因为气温高,海面广,形成赤道低气压带,以上升气流为主。?副热带少雨带: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下,分布在副热带大陆西岸和内陆(也可说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因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空气,以下沉气流为主,所以降水少,加上气温高,使其蒸发旺盛,因而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形成干旱、半干旱区的沙漠地区。此地带的大陆东岸,受夏季风、台风等影响,降水丰富。?温带多雨带: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降水较多,以锋面雨、气旋雨为主;分布于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受西风带控制,东岸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极地少雨带:年降水量300毫米以下,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下沉气流,降水少。可以说是地球绝对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但因气温低,蒸发量小于降水量,所以仍是湿润地带。28、主要的气象灾害:台风灾害防御措施:加强台风监测,及时发布台风预报或警报,及时组织大家做好抗台风工作。暴雨涝灾防御措施: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提高预报正确率,减轻洪涝灾害损失。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或滞洪、蓄洪区等)。非工程措施:洪泛区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警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旱灾防御措施:?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的生态环境;?种植耐旱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寒潮防御措施: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提醒有关部门做好防寒准备。29、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温室效应CO2)、臭氧层破坏(氟氯烃消耗臭氧)、酸雨(SO2、氮氧化物)30、温室效应(,)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大气中CO2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滥砍滥伐森林——光合作用减弱——CO2相对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温室效应——气温升高——全球热量带分布发生变化——经济结构发生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纬受损,高纬受益,使适宜种植业生产地域缩小,粮食减产。)21(,)极地冰山融化,沿海地区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变坏。31、绿化的环境效益:(,)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O,和CO2的平衡,净化空气;(,)绿化植物和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城市绿地的作用是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第,讲《地球上的水》考点一、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水循环:(1)动力:太阳辐射、重力、水的三相变化等。(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下渗。(3)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4)水循环的重要意义:a、维持全球水量平衡;b、更新陆地淡水资源;c、调节全球热量平衡;d、塑造地表形态(5)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对地表径流,及对小范围的蒸发、降水环节进行影响,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和人工降雨等是常见的形式。22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1)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2)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3)(4)【技能扩展】等潜水位线的判读:?等潜水位线是指某地潜水面的海拔高度。?潜水面是一个自由水面,随地势起伏,略有起伏。同一地区,天气晴朗、气温高时,潜水位低,阴雨天、气温低时,潜水位高。?判断潜水埋藏深度:一地海拔高度与该地的等潜水位线的海拔高度之差为该地潜水的埋藏探度。?判读潜水与河流水的互补关系:数值大,潜水位高,对应地的地势也高;数值小,潜水位低,对应地的地势也低。右图中的河水自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河流都是自北向南流。a图中河流两岸的潜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潜水补给河流。b图中河流两岸的潜水位低于河流水位,河流补给潜水((箭头表示潜水流向,垂直等潜水线,从高处流向低处)3、我国河流补给的差别:(1)我国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东北春季有积雪融水)(2)我国西北地区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冬季断流)我国河流的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西欧地区和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小。,(世界和我国的河流、湖泊23(2)湖泊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湖一里海;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一苏必利尔湖;世界上最深的湖一贝加尔湖;非洲面积最大的湖一维多利亚湖;非洲最深的湖一坦噶尼喀湖;世界最低的湖一死海;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一鄱阳湖;我国最大的湖泊和咸水湖一青海湖;我国著名的火口湖一白头山天池。,(人类对水循环原理的应用(1)水循环主要有四个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输送。目前人类活动对全球大气的水汽输送几乎没有影响(而对地表径流输送在局部地区可以施加某些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水循环的规律,恰当地改变水的时间和空问分布,化害为利。例如,一个地区修建水库、引水灌慨;修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如引滦入津工程)等都属于这种化害为利、造福人类的例子。(2)不合理利用:人类活动如果忽视了该地区水循环的规律,不恰当地改变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如大面积地滥伐森林,大面积地排干湖泊和沼泽,过度抽取地下水,都会给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例如、l998年24夏长江流域出现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其主要原因,一是气候异常变化,二是人类活动大面积毁坏森林和大面积围湖造田(如洞庭湖、鄱阳湖等湖泊)所造成的。我们要接受这个教训,大面积植树造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地下水的问题与保护科学灌溉。?过量开采及时人工回灌淡水。考点二、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7、海水等温线的判读:?判断南北半球(往北温度降低是北半球)?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高温流向低温是暖流,反之是寒流。8影响海水温度因素——太阳辐射(收入)、蒸发(支出)、洋流9、洋流成:定向风(地球上的风带)是形成洋流(1)形最基本的动力,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2)分布(画一画右面洋流分布模式图):?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反气旋型洋流),?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形成逆时针方向大洋环流(气旋型);??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中、低纬度大陆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中高纬度大陆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3)理环境的影响:25??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暖流(比流经地区温度高)增温增湿作用,如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寒流(比流经地区温度低)有降温、减湿作用,澳大利亚西海岸和秘鲁沿岸荒漠的形成?影响海洋生物—,渔场寒暖流交汇:北海道、纽芬兰、北海渔场等渔场分布与上升流有关:秘鲁渔场等注意:中在大陆架的原因:,这里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影响航海:顺流增速节能。但海雾影响能见度,影响航行安全。?影响海洋污染:加快了净化速度,扩大了污染范围10、海洋资源类型:海水可直接作工业冷却水源,也是取之不尽的淡化水源。?海洋化学资源:海盐、?海洋生物资源:有鱼、虾、贝、藻等,捕捞活动从近海扩展到世界各个海域。除了直接捕捞外,通过养殖、增殖等还可实现可持续利用。?海底矿产资源:?大陆架海底:石油、天然气、煤、硫、磷等。?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海盆:深海锰结核,是未来可利用的潜力最大的金属矿产资源。?海洋能源:可再生、无污染;但能量密度小。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潮沙发电和波浪发电,但也投资较大,效益不高11、海洋环境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多变的海洋气象状况和海水运动;深海的黑暗、高压、低温、缺氧环境;海水的腐蚀性强,海冰的破坏力大,对工程材料和结构有严格要求。?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科学技术和资金投入依赖性大(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大)。12、海洋资源利用方式:凡是在陆地上进行的产业活动,都有可能在海洋中进行。?交通运输:海港码头、海底隧道、海上桥梁、海上机场、海底管道。?生产空间:海上电站、工业人工岛、海上石油城、围海造地、海洋牧场。?通信和电力储藏空间:海底仓库、海上油库、海洋废物处理场。输送空间:海底电缆。?13、20世纪初开辟通往南北极的航线,巴拿马、苏伊士运河相继开通,人类能够驶入任何海域14、中国濒临的海洋:东临“四海一洋”:渤海、黄海、东海(包括台湾海峡)、南海;太平洋(台湾东海岸直临)。两个内海:渤海(山东、辽东半岛环抱)和琼州海峡(雷州半岛与海南岛之间)。还临北部湾。15、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6500多个。9/10在东海、南海。2616、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成因:海域广阔,自北而南我国海域跨越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沿海大陆架面积宽而浅,阳光直射海底,海水温度适中,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17、舟山渔场最大。成因:处于大陆海岸的中间位臵,位臵适中,有长江、钱塘江等河流注入,带来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盐类,浮游生物大量生长,为鱼类提供充足铒料;有寒暖流交汇,是多种经济鱼类回游必经之路。18、海洋养殖业:在浅海滩涂上,“种植”海带,“放牧”虾群,19、长芦盐场最著名,是中国最大盐场(成因:有平坦的海滩和利于蒸发的天气);南方有海南岛的莺歌海盐场,台湾的布袋盐场等(因为处于背风地带,降水相对较少,晴天多,蒸发旺盛)。20、石油污染:形成的油膜,会减弱太阳光透入海水的能力,影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干扰浮游生物的摄食、繁殖和生长。我国海洋污染以石油污染危害最大。21、赤潮:指海水中某些微小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短时间发生突发性的增殖和聚集,引起水体变色和水质恶化的现象。有自然因素作用,现在人类无节制地向海洋排放、倾倒废弃物是目前赤潮时有发生的主要原因。22、海洋生态破坏破坏原因:由人类生产活动(工程建设和渔业生产的围垦、滥捕)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引起。23、海洋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恢复和改善近岸海域的水质和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加强法制,依靠科技,强化海洋环境监测。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和海水养殖污染。严格控制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止海上倾废和海上石油污染。24、海洋生态保护的主要措施:建设海洋生态保护区,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防止海洋生态环境全面恶化。建设沿海防护林。第5讲《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一、地壳物质循环1、岩石的分类: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2、地质作用表现:27??外力作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重力能?使大气、水和生物生变化,形成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考点二、地表形态变化的(,)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地垒(地貌上为断块山)--华山、庐山、泰山;?地堑--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286、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1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见下图(2)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如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法如煤、铁矿等(订计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时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搬运掉了。(3)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有断层的地烈度会变大(4)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5)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地下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是雨水汇集区,在向斜部位开凿隧道可能变为水道。(6)利用背斜找油: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见下图297(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1)流水作用:侵蚀—冲刷:沟谷、峡谷、瀑布等,如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港口宜建在凹溶蚀:溶洞等喀斯特地貌,弯曲的河道--岸)堆积—山麓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2)风力作用: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如戈壁堆积—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等(3)冰川作用:侵蚀—角峰、冰斗、U形谷堆积—冰碛丘(4)波浪作用:侵蚀—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洞等)堆积—海滩(泥质海滩、沙质海滩)8、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一直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9、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1)板块: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被一些断裂构造带(海岭、海沟)分为六大板块:(右图写名称)亚欧、非洲、美洲、太平洋、印度洋和南极洲板块。大板块又可以划分为若干小板块。(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多火山、地震、矿产分布。(3)板块边界与地貌30若大陆板块(如亚欧板块)与大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碰撞,大洋板块向下俯冲;由于拖拽,常有地震发生,在地形上则形成海沟、岛弧或海岸山脉;若大陆板块(如亚欧板块)与大陆板块(如印度洋板块)相撞,则形成高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在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或海洋(如红海、大西洋)。(4)板块学说的应用解释地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形成、矿产的分布和各地貌的形成等。第6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点一、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1、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土壤等。2、五大要素的表述要点:大气:气温、降水、光照、昼夜温差等;水:水资源的丰歉程度;岩石:地质情况;地貌:地形、地貌等生物:植被类型、疏密等。土壤:是否深厚肥沃、有无冻土等;3、以某自然地理要素为例说明其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生物循环对三大圈层的改造作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大气圈:改变大气成分(使原始大气成为现代大气)原始大气:CO2、甲烷、氢、氨和水汽;现在大气:氮气(78%)、氧气(21%)。?对水圈:改变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陆地的水分状况。?对岩石圈:加快岩石的风化;参与沉积岩的形成(煤、石油);促进土壤的形成?生物循环促使物质迁移、能量流动,联系无机界和有机界。?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绿色植物在改造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起巨大作用。?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氧和CO2的平衡,净化大气;?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从而对农业起到改善生态条件,保护农田、牧场,保障农牧业高产稳产的作用。?城市绿地具有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声及美化环境等作用。31考点二: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4、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例题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从物质交换的一般情况看,图中各代号表示的物质分别是:?,?,?,?,?,?,?,?,?,?。(2)?和?的交换是通过作用进行的。【答案】(1)?N、P、K等营养元素和水?植物残体和排泄物?动物残体?游离氧?水分?氧气(02)?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02)?氧气(02)?二氧化碳(CO2)、重碳酸盐、腐殖质等(2)光合【解析】这是一道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如大气、水、岩石、地貌、植物、微生物以及土壤间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关系的题目,突出揭示了有机物质的合成与分解的生物循环过程。解题必须紧紧把握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的条件、原料、能源以及产物和作用,理解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作用、生物呼吸作用、微生物分解作用等生理过程中与岩石圈(包括土壤)、大气圈、水圈所发生的物质交换关系。5、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生产功能,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储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的产物,则又合成为动物的食物。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这种有机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平衡功能:平衡功能表现在地理环境要素的性质的相对稳定,且此平衡是动态平衡。如藏羚羊数量32[例题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这是一幅(2)(3)每合成1克C6H12O6要消耗2821焦能量,所消耗的能量来源是(4)该作用造成以下哪些结果?()A(将分散的无机物合成有机质B(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在有机体(2)6CO2,6H2OD(5)分解生物物质【解析】本题考查了对绿色植物及其作用的理解程度,因此充分理解光合作用的(3)太阳辐射(4)ABC图10-26、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如黄土高原水文、地貌、土壤、生物的变化和人类影响的过程。(,)内因: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多垂直节理。(,)外因:人类破坏植被和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过程:水土流失。(,)结果:地貌的变化、植被的退化、地方气候的变化。33(,)结论: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各个要素统一的变化过程,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7、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地理要素的变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概念: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表现: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举例说明:例如:我国西北地区各环境要素都体现出干旱特征。深居()A(地理环境要素由大气、水、地形、植物和土壤等组成B(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总体特征相统一C(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D(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地域差异34【答案】B【解析】所谓整体性,就是指地理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地貌和土壤)的,?,?,?,?,?,?,?,?,?。(2)反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的陆地自然带在低纬度的排序是(可填数码)在高纬度的排序是(可填数码)。(3)自然带?、?、?的分布属于的影响的地域分异,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为基础的,由于受程度不同,图10-4从,所以自然景观呈现出带、带、带的有规律的变化。在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4)?自然带在大陆东部可以延伸到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原因是。(5)?自然带在赤道以南呈南北狭长分布,是由于沿岸的影响。35【答案】(1)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2)?????(3)从沿海向水分海洋水汽从沿海向森林草原荒漠中(4)大陆东部受暖流的影响,且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寒流【解析】变式图是“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较直观的反映了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是重点和难点知识。联系世界气候等知识,记住陆地自然带的名称、分布,再结合变式图,分析成因、综合分布规律,形成较系统的知识结构。(,)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高山地区,随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差异很大,形成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呈现垂直分布。案例: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珠穆朗玛峰。垂直带谱规律:?垂直自然带同赤道向两极出现的水平自然带类似。?其带谱的多少与山地海拔高度及所处的纬度有关。?垂直带谱基带与水平地带性规律决定的自然带一致。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山地所处的纬度;?山地的海拔;?阳坡、阴坡;?迎风、背风坡。[例题,]读下图“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l)图中?自然带是带,在50?N的高山上该自然带开始出现的高度约为米。(2)图中?自然带是带,该自然带。(3)?自然带在全球最大的分布区是。(4)从水平方向看,该图表现的是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是以为基础而形成的。答案:(1)寒带苔原;3000米(2)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3)亚马孙平原(4)由赤道到两极;热量3610、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阳坡、阴坡);(,)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风、背风坡)11、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判读:(1)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的规律:从山麓向山顶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种变化类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2)基带的判断:垂直自然带的基带与同纬度的地带性自然带相同。(3)自然带数量多少的判断:山体所在纬度、山体高度以及山体的相对高度是自然带谱复杂的主要影响因素。同一纬度,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数量越多;同一高度,纬度越低,自然带数量可能就越多。(4)自然带的海拔高度:影响自然带海拔高度的因素是山体所在纬度和坡向。纬度低,则同一种自然带的海拔高度就高;纬度高,同一种自然带的海拔高度就低。同一山体,阳坡上同一种自然带的海拔高度就高,阴坡上同一种自然带的海拔高度就低。(5)雪线高低的判断:影响因素有山体所在纬度、坡向、季节等。5000米以上的高山山顶一般会出现终年积雪,形成积雪冰川带。积雪冰川带下限高度:副热带地区最高;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向阳坡。并且同一坡面,夏季雪线下界高于冬季。12、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例如我国西北地区的绿洲。案例分析:?热带雨林带在大陆东岸向南北延伸原因:暖流的影响?南半球没有针叶林带和苔原带原因:海陆因素。因为南半球分布针叶林和苔原带地方没有大陆)?安第斯山的西岸是温带阔叶林带,东岸是温带荒漠带原因:地形因素。安第斯山的西岸是迎风坡,东岸是背风坡)。第7讲《关于季节的知识专题》37,、首要知识:(1)北半球与南半球季节相反,即北半球与南半球在同一时间处于不同的季节。(2)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方向;晨昏线与经线和昼夜的位置关系;昼夜长短的变化;(3)北半球的四个重要节气:3月21日春分,6月22日夏至,9月23日秋分,12月22日冬至2、四季的判断(1)天文方面:从光照图上判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晨昏线与经线和昼夜的位置关系;昼夜长短的变化;(2)从天文现象上判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极昼、极夜、极光的出现的半球。(3)气候方面:气团活动;锋面活动;特殊天气的产生;气温中心的变化;气压中心的盛衰;季风(东亚、东南亚、南亚、澳大利亚北部等)方向的变化;干湿季节;等温线的弯曲;气压带的断裂等。(4)河海方面:河流汛期;河流补给;河流封冻、解冻的时期及冰期、凌汛的出现;季风洋流等。(5)生物方面:草木枯荣,开花结实,动物迁徙、繁殖等(6)农业方面:作物生长、黄熟、收摘;植树;渔汛;山地牧场的放牧;黄淮海平原的水盐运动特征;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事活动等。(7)其他方面:雪线升降;登山佳期;极地考察;海岸晒盐3、常考的季节现象(1)北半球春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东北地区河流的春汛(季节性积雪融水)?黄河在一年中第一次出现凌讯;?江南姑娘采茶正忙(雨前茶最好)?华北平原出现春旱,长城以北种春小麦;?我国北方出现大风或沙暴天气?长芦盐场忙于晒盐(雨季未到,气温高,蒸发大)(2)北半球夏季天文方面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北极考察最佳时期(极昼现象)?南部沿海地区物体影子有时朝南?地球公转速度最小时期(七月初,远日点)(3)北半球夏季气候方面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长江中下游一带出现伏旱天气?我国低温中心在青藏高原?亚洲低压势力强盛?南亚、东南亚、我国西南地区吹西南风?东亚季风区盛行东南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有台风、暴雨袭击38?地中海沿岸国家炎热干燥?好望角、开普敦沿海风浪大(4)北半球夏季水文方面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尼罗河处丰水期?塔里木河水位最高的时期(冰川融化)?北印度洋的洋流顺时针流动(沿岸海水向东流)?喜马拉雅山的雪线升高?我国南方赛龙舟(5)北半球夏季生物方面的地理事物或现象:?驯鹿自针叶林带迁向苔原带?天山牧民在森林带以上的草场放牧(夏季牧场)?北半球热带草原区(草木茂盛)和季风区正值雨季?潘帕斯草原一片枯黄(南半球热带草原)(6)北半球秋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地球公转速度居中?华北平原种冬小麦,棉花收摘?一场秋雨一场寒?我国秋高气爽,北雁南飞?香山红叶,北半球温带森林(东岸35?N、西岸40?N以北)开始落叶(7)北半球冬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一月初)?北半球大陆高压强盛,大洋低压强盛?南极考察最佳时期?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极夜、极光?途径北印度洋西行的船只顺风顺水?澳大利亚袋鼠繁殖旺盛?我国常遭寒潮影响?好望角、开普敦一带炎热干燥?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我国秦淮以北河流有结冰现象(冰期、冰层)第8讲《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39,、自然资源分类: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自然资源按利用分为:?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矿产资源。(,)根据自然资源的性质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根据自然资源空间分布可分为:?气候资源、?海洋资源、?陆地自然资源。,、气候资源及利用(1)气候资源的特点?气候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气候资源的普遍存在性;?气候资源的数值;?气候资源有较大变率。(2)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与农业:,、气候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地气候资源往往决定该地区的作物种类和种植制度。?气候资源与建筑,、日照与街道方位:城镇街道宜采取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中间方位,即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的夹角,以使街道两侧较好地、公平地获得光照。,、风与城市规划。盛行一种主导风向:工业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盛行季风区:工业布局在垂直于季风风向的市郊。已知最小风频:工业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气候资源与交通,、公路、铁路设计要考虑暴雨及其引发的泥石流、大风出现的频率及冻土积雪的深度;,、桥涵、路基高低要考虑暴雨强度;,、机场选址,宜选少云雾和暴雨频率较少、风速较小、距城较远的地方。?气候资源与旅游不同气候区域的气候景观的独特非凡性,如冰雕、雾凇、日光等。,、海洋资源及利用(1)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化学资源:海水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开发达到工业规模的有食?盐、镁、溴、淡水等。我国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生物资源:鱼、虾、贝、藻等,捕捞活动从近海扩展到世界各个海域。?矿产资源:大陆架海底——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硫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