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第1课我喜爱的书
一、教材分析〈我喜爱的书》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类型课。把书封设计的学习与装饰学生自己喜爱的
书结合,通过设计自己喜爱书籍的封面《我喜爱的书》,掌握书籍封面设计的基
本技巧,培养其设计意识。编者没有沿袭传统的以具象图形为主的设计形式,而
是强化了借助文字图形这个相对抽象的设计元素进行书籍封面设计的思路,突出
以文字组合、变化、构成为主的设计方式。更多以文字造型、大小变化、位置安
排、色彩搭配及组合图形等方面来考虑设计,试图把文字作为一种独立的视觉图
形进行设计处理,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封面设计的一般性规律及表现要领。这种设
计元素的单纯化、抽象化处理,可以促使学生更易于接受与掌握封面设计的规律
性知识。在学习封面设计的同时,本课侧重于提高学生字体设计的能力。
教材以学生作市场调查的图片导入,让学生到书店选购书籍、观摩书籍封面,
并将自己喜爱的书籍封面介绍给大家。通过调查、交流丰富学生对书籍封面的认
识,在交流不同表现形式的书封设计资料的同时,教材提供了相关图例,使学生
讨论时根据类别有所对照。教材还提供了书籍封面的展开图片,使学生了解到完
整的书封设计是封面、书脊、封底的统一设计,在设计时要认真综合考虑。文字
的主次、疏密、虚实关系,以及文字的其他各种设计处理都直接关系到整个设计
的效果,分析时应加以强调。教材对文字的版式组织布局也给予了重点关注。把
学习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采用对称或均衡的布局形式设计书籍封面,其二
是利用非均衡的布局形式设计具有个性的书籍封面,并提示可设计系列书封,教
材提供了相对应的图例,P3下图还对图例进行了简要分析,使学生获得更多信
息。教材主体部分提供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相关照片,对设计制作时运用的材料、
手法给予一定提示,用作学生参考。
教材设置的“活动一”是一个为其后续活动开展设置的教学准备活动,教师
应当在课前提示学生更为明确的活动要求与方法引导,帮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获
得书籍封面设计优劣与市场销售状况之间某种内在联系的调查结果。让学生亲身
感受到书籍封面对于书籍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
考虑到封面设计均衡与否不宜成为前后两个活动最为重要的区分点,教材
“活动二”与“活动三”的设置在实际教学中或许会遇到一些操作上的困难。因
为两种版式布局都属于同一知识层面,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没有知识侧重
与难度上的明显变化,如果调整为“活动一”侧重封面版式形式美的学习,''活
动二”注重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的封面设计,则更能体现教学的梯度和活动之间
的内在逻辑与知识升华,也更易于明确两个活动的不同教学侧重点。
“评价建议”一栏学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实际状
况灵活设计,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
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资料库”中对“封面设计”给予了解释,同时提供一些印刷字体资料,给
学生设计带来帮助。如果能有一些作为图形处理的字体设计,或许更能体现对教
材主体的支持与呼应。
“学习大空间”中针对封面设计的一些相关知识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书籍
装订的形式。并提供特殊效果的书籍封面设计图片,开阔了学生视野。
在现代设计中,许多的招贴设计比书籍封面设计更多运用了把文字作为图形
设计的表现方法。如果能够在此展示几件此类作品,进行提示,不但可以直接拓
展学生的设计思路,开阔学生学习视野,还可以为课堂教学引入新的教学资源指
明方向。
二、教学目标
*能够在调查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对书籍封面设计重要性的认识。
*能够初步掌握书籍封面版式设计的要求与方法。
*能够把文字图形作为一种独立的设计元素,设计自己喜爱书籍的封面。
三、教学思路
新学年伊始,学生接触到很多新的教学书籍,教师通过对书籍封面作用的提
示,引发学生对书籍封面设计的思考,并安排学生参与课前市场调查,到书店观
摩各具特色的书籍封面,建议学生把喜爱的书籍封面记录下来,以便交流。初
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第1课我喜爱的书
课前布置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一本书,用旧挂历纸背面或较厚的单色纸包好
作为课堂教学的准备。书本可选择新发的教科书,也可选择课外书籍,甚至可选
择主题相册、随笔日记等心爱之物。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
流收集的书封资料及调查结果,讨论书籍封面设计的特性和不同表现形式,分析
怎样的书籍封面更能具有市场吸引力。
通过交流进入学习情境。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对书籍封面设计的相关知
识进行归纳与总结,如书籍封面设计的表现形式通常以文字、绘画、摄影、图案
为主,结合图例讲解,提示学生书籍封面设计是正、侧、底面的统一设计,培养
学生设计时的统一意识和全局观念。
本课重点是利用文字元素进行封面设计一,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文字在此不再
只是作为一种进行识别与交流的语言符号而存在,更多被看成一种可以进行造型
变化与设计的抽象图形。但在教学中可以先不必考虑文字的图形设计处理,而是
强调文字的主次、疏密、虚实关系,以及考虑文字的大小、颜色、位置等因素的
整体设计,让学生基本把握封面设计的一般形式规律与设计要点。为此,教学可
以暂时把不同文字的语言符号差异忽视,先用不同形状、大小、色彩的方形色块
替代,教学过程中可以展示以文字元素设计的不同风格的书籍封面,对应展示以
方块组合概括处理的设计图例。通过欣赏、评价,激发学生兴趣,建议把相同文
字不同布局的书封设计作对比分析,使学生直观感受不同构图处理带来的不同视
觉效果,从而初步理解与把握形式美的一些法则。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第
1课我喜爱的书
教师对文字设计、处理手法要作相应提示,重在文字外形的设计,而不要过
分强调复杂与难辨的装饰。另外,颜色的恰当使用也是设计成功的关键,提示根
据书籍的内容联系色彩的象征意义来把握色彩,引发学生对以前所学的色彩知识
进行回顾,在设计时综合考虑。依据活动设置把文字的组织布局作为学习重点予
以关注,安排图示分析,并把不同布局效果的书封进行比较,重点分析与总结,
在此基础上学生再动手设计Z
接着过渡到下一个教学内容,以不均衡的布局为主,强调形式设计与书籍内
容的有机结合,然后学生尝试设计。在条件允许时可以鼓励学生考虑设计系列书
籍封面。
学生作业可鼓励其尝试多种工具、手法设计制作,如水彩笔、钢笔、水粉颜
料等都能达到好的效果,手绘、剪贴、电脑绘制等形式也都可以。系列书封设计
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出其中最好的一个草图或构想进行讨论修改,然后集体
协作设计制作完成。
评价环节提倡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教师把握评价运用,可将过程评价与
结果评价相结合,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四、教学选择
如果学校硬件条件允许,“活动二”可以设为借助电脑,直接利用已有印刷
字体作为主体设计元素,尝试书籍封面版式的设计。
文字设计中所指的文字应当包括汉字、外文字母及各种数字、字符等语言符
号。教学中可以从汉字设计入手,也可从外文字母设计入手,甚至也可从阿拉伯
数字或者数学、物理、化学等公式符号设计入手。
学生如果附近没有书店进行市场调查,可以新学期发的各种书籍在同学之间
进行调查了解,收集大家对不同教科书封面设计的喜好程度的意见,并通过简单
列表的方式发现大家喜好的缘由。如下表:
色彩版式图形文字其他
五、教学建议
请在以下几个方面填写你认可书籍封面设计的理由。
在此基础上,同学之间可以尝试初步总结大家普遍喜好的书籍封面在设计上
有何特点。思考为何获得大家认可的理由。
教学内容中有字体的多种因素的处理问题,建议利用电脑课件展示一些变化
的效果,会给学生更多信息与视觉冲击。
教学过程可灵活把握,例如:
1.市场调查一一交流讨论一一注重版式形式美的设计一一形式与内容统
一的设计;
2.市场调查一一交流讨论一一字体设计一一书封设计(任选布局形式)
——系列书封设计。
教学情境设置可有多种思考,例如教师可建议学生将自己最喜爱的书送给好
朋友或捐给希望工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建议不必要求学生在书写美术字上面下功夫,通过方块替
代文字在封面设计中的基本变化特点,引导学生更多关注文字在版式设计中的处
理技巧。
第二课时的教学引导及练习要求都务必突出形式与内容的内在联系,因为文
字设计与图形设计一样,同样可以表达书籍的主题与情感。
在整个单元教学的学生作业完成后,教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供一个适当的
展示机会将十分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以小组为学习单位进行作品展示,将是
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竞争意识的有效教学手段。
由于一般常见的封面都是以图形为主的设计,教师在“活动三”的展示介绍
中引导学生对比书籍原有封面设计来介绍自己重新设计后封面的特点,有利于学
生巩固、升华借助文字图形设计封面的方法,深刻理解封面设计中各种设计元素
的运用技巧。
[教案]刘晓军老师教案
课目第1课我喜爱的书年级8年级上册执教刘晓军
教学程序教学活动媒体运用
(第一课时)1.课前一周,布置学生课余到学校附近书店调查一些封
面设计具有特点的书。
学生介绍自己喜爱的书籍封面2.请学生介绍自己收集或者喜爱的书籍
封面设计。(注意及时总结学生从哪些方面介绍书籍封面,积极肯定学生对封面
设计美感朴素的认识与思考。)
教学引入3.教学归纳引入:
书籍封面设计一般从图形、文字、色彩等几个方面进行。常见的方式是以图
形为主,图形与文字的有机结合。其实,单纯以文字为主要的设计元素,把文字
看成一种可以进行设计的图形符号,同样可以产生视觉冲击力,体现与众不同的
设计意味。
文字组合、变化、构成为主的设计方式。
展示分析海报设计作品4.展示两组以文字图形设计的优秀海报并加
以借鉴。分析作品中文字图形设计的大小、位置、形状、色彩变化及设计特点。
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一些实用的文字图形设计技巧,然后教师再升华总结。
更多从文字造型设计、大小变化、位置安排、色彩搭配及组合图形等方面来
考虑设计。
位置变化:
疏密、虚实、藏露、错落、上下、偏正、曲直、纵横、集点成线、集线成面、
对齐方式。
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5.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进行封面布局的版式设计。
(尝试把文字都看成几何方块,注意大小、位置、形状、色彩的变化与设计。)
展示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学生练习尝试6.学生动手练习尝试。
(教师参与各个小组学生的设计探讨过程,引导学生寻找更佳的设计方案,
选择更优化的制作表现手段。教师的引导不要演变成一种包办,激发学生不断完
善设计的欲望及提供努力的方向是教学辅导的核心。)
(第二课时)(课前用适合设计绘制的白纸包装一本自己喜爱的书籍准
备重新设计。)
分析书籍封面1.分析一组以文字元素为主设计的中外书籍封面。(引导
学生运用上课时学习的文字设计知识进行分析。)展示一组中外书籍封面。
总结学生练习2.回顾总结上课时学生练习的情况。
(教师针对版式设计问题提出学生需要改进的建议。)投影仪配合。
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3.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尝试把文字看为主要设计元素,根据自己对书籍内容
的理解,对原有书籍封面进行再设计。
(提倡选择水彩笔、蜡笔等简便、易行的绘制工具,探索剪、贴、镂空、拓
印等省时、实用的表现技巧。
英文及其他文字符号也都属于文字图形设计元素。
提倡先设计几个创意草图,比较后再选择确定其中一个加工完善,完成正稿
设计与制作。)展示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学生分组练习4.学生分组练习,教师辅导。
(教师的引导侧重强化学习活动的要求,激发学生探索封面设计。)
展示与评价5.作业展示与评价。
(学生介绍分组对比原有书籍的设计,介绍本组最佳设计作品的特点,教师
积极引导同学之间探讨各组设计作品的特点与不足所在。)投影仪配合。
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02课苍松翠柏
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02课苍松翠柏
一、教材分析《苍松翠柏》
本课《苍松翠柏》的教学内容是重点学习写意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以树的画
法为媒介切入教学,进入到传统国画艺术中程式化表现方法的学习,《苍松翠柏》
尝试引导学生运用中国画工具进行水墨写意的初步表现,并指向树、石组合的山
水画写意小品练习。
教材从中国画以松、柏表现所传达的情感入手,设置以物寄情的情境氛围,
强调山水画中树木、山石内蕴的人文精神。通过松、柏等绘画作品所传达的不同
精神寓意,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传统绘画以程式化的独特方式追求意境表现的特
点,认识艺术创作与大自然内在统一的关系。
课本呈现具有典型意义的程式画法以及变化组合的作品样式,讲解艺术家通
过对自然景物、社会生活和艺术表现的认识理解,帮助学生了解艺术来自生活的
道理以及传统绘画的表现特点。列举运用双勾、没骨、填色、泼墨和泼彩等多种
表现技法的中国画作品,穿插画树出枝、点叶、组合等技法和步骤,为学生学习
这些程式技法,以及树的组合、画面的构图等方法提供一种学习范本。
两个学习活动的设置都是围绕以树为主题的练习。通过临摹、创作等教学活
动,让学生熟悉和掌握画树的一般程式和方法,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大胆创作。教
学中一般对学生的临摹效果不宜提出过于严格的要求,可以更多着眼于帮助学生
在动手实践中把握国画程式化技巧的一般学习路径及学习要点,提供学生课后继
续尝试学习国画艺术的基本方法。
教材从三个方面提出对练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建议:1.技法掌握的程度;
2.意境的表现;3.个性的发挥。
“资料库”提供了便于学生学习传统绘画的书目、术语和更多的绘画程式参
考资料。
“学习大空间”选择了以树为主体的山水画,提示了树在山水画中的重要意
义,为丰富绘画尝试以及进一步了解山水画提供了一种学习路径。初中美术教
案8年级上:02课苍松翠柏
二、教学目标
*能够初步理会中国传统绘画借助自然景物抒发内心情感的特点。
*能够学习水墨表现松树或者柏树的基本画法与技巧。
*能够运用画树的基本程式技巧尝试水墨国画小品的表现。
三、教学思路
1.根据学生情况把握和调整教学重点和难点。首先要注意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尽量少用或不用空泛、晦涩的词语,技法要求不宜求高。在引导学生理
会国画作品中松、柏所包含的内在情感时,注意引发学生对与之相关的语文、历
史知识进行回忆与联想,贴近他们的审美经验和感受。
2.研究课堂教学所需的特定内容和辅助资料。选择教材中适合教学需要
的中国画作品以及画家并加以重点分析,始终注意强调作品中程式化表现与特定
主题、情感之间存在内在联系的教学线索。
3.设计技法演示的内容和方式。课堂演示务必选择易于模仿的简单造型,
选择适合初学者的常用笔墨技法,强调关键的表现步骤与技法要点,分段演示技
法时,更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演示中所用绘画工具与学生练习工具尽量一致。
如果借助其他演示手段,应注意选择典型、明了,能够说明技法问题的影视或者
挂图资料,教师务必引导学生有意注意其中的关键步骤与技法要点。
4.整体安排教学过程,研究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选择相应的对策。
设置情境,导入新课。选用有关松树的诗词、散文中的描写和比喻,引入对
潘天寿作品《松石图》的欣赏。以提问的方式,组织学生针对松树的造型特点以
及画面意境进行简单的描述,归纳这些感受,从立意、笔墨表现和构图等方面分
析作品。对《松石图》进行分析时,注意将柏树和松树作品进行对比,让学生进
一步强化对画面特定造型及意境的认识、理解和感受。
演示用笔用墨的基本技法,讲解不同笔法和线的表现,展现中锋、侧锋、逆
笔、顺笔和顿挫等用笔方法;诸如遒劲、婉转、流畅等线条表现的效果;以及浓、
淡、干、湿,酣畅凝重、淡雅飘逸的墨色,帮助学生分析作品中笔墨的表现。
“随类赋彩”是中国画设色的基本原则。它既包括了根据客观物象的类型设
色,也包括了根据作者主观表现的类型设色。形式上有“浅绛”和“青绿”等画
法。这一过程的重点是感受作品表现的情感,体会作品中不同题材蕴涵的寓意,
了解中国画的表现方法。
通过对上述作品的分析比较,结合树的生长规律,归纳出树的几个基本部分,
引出传统绘画表现程式的话题。分析画家梅清的作品,用线描方法模仿树的不同
画法。从树的造型特征、中国画用线的表现特点和墨色变化等方面思考传统绘画
表现程式的意义,并发表感想。教师对传统绘画表现程式有关问题作出解答,总
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就此结束这一课时的教学。
第二课时的学习任务是学习画树的表现技法,教师通过演示讲解具体的画
法。画树先画树干,要求表现树木姿态的主要倾向;再向前后左右出枝,注意枝
干发端的相互遮挡。根据树种的不同,前人总结了树叶不同种类的画法,技法上
又有点叶和勾叶之分。点叶需注意疏密关系、虚实对比和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
不可平均对待。教材在资料库中列举了部分方法,供学生参考。
运用多媒体课件或挂图讲解树的组合。列举作品中的布局,分析大小之别、
主次之分,互相顾盼、自然穿插。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形式表现的一般规律。作
业中可安排画一些小的构图,对照理解这些要求。
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后,开始运用所学技法进行创作。可以让个别学生从情感
表现和技法运用等方面谈一谈自己的创作构思,在交流中互相启发,画出简略的
创作草图。鼓励学生大胆想像,用肯定的笔法画出生动的造型。水墨的运用可以
模仿教材中列举的作品,但不要生搬硬套。参照资料库中山石的画法配以环境。
始终强调画面的整体,处理好主体和其他部分的关系。
教学评价围绕学生的创作活动展开。在学习中初步掌握了哪种画树的方法?
对传统绘画的认识和体会,能否生动地表现?作品是否表现出了自己的特点?更
重要的是以相应的用笔用墨方法,表现出不同的树的品格。
四、教学选择
与传统教学选用的生宣比较,毛边纸是基础写意国画教学中一种值得积极尝
试的材料。毛边纸的材料特性大体处于生宣与熟宣之间,具有一定的吸水性,易
于初学者把握水墨的渗透效果。而且,价格也比生宣便宜不少,适应更多地区学
生尝试练习的需要。
如果教师在国画课堂教学中直接示范,可以帮助学生直观感受作画步骤与表
现要领。但应避免陷入表现的误区,须知加大难度的示范反而可能难以对学生形
成有意义的指导,甚至使部分学生因此产生学习厌学情绪。
如果教师缺乏示范能力,也可以回避课堂直接示范这个环节。可以侧重引导
学生自己在良好训练方法的指引下,于实践中探索笔墨的特点与绘制的技巧。如
果教学设备条件允许,教师直接使用教材配套课件中对应的演示影像资料,或许
这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建议
本课教学思路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学习方法。中国传统艺术的教学传统通
常是从程式技法开始的,如书法、戏剧等等。传统的教学有着长期的经验积累,
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启示。其中列举一二供老师们参考:
运用移情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树的造型进行意义的联想。树的造型多姿多彩,
生机勃勃,像特定性格的人物,像优美的舞蹈。如《芥子园画谱》中把一大一小
两棵树比喻成扶老携幼的一对人物,又如《白杨礼赞》中把白杨树比喻作朴实的
农民。用拟人的手法去描述树的造型,记忆树的姿态,感受树所体现的精神气质,
启发学生的想像,丰富他们的情感。
在技法教学过程中,直接从书法入手,让学生从“写”的过程中体会用笔的
方法和情绪的表现。借用书法体现的力度、形状与绘画作品进行比较,找出相似
的感受。这样做既便于理解,又利于思维的扩展。同样,把写字的感受直接过渡
到画树的用笔上,更利于对笔墨运用的理解和对笔墨效果的体会。
实际教学中,不一定都遵循从欣赏松石作品情感内涵入手的教学流程设计。
如果先让学生在临摹动手实践中体会一些程式化的技巧,然后对比感受不同程式
化表现对应的情感差异,再引入特定作品欣赏的环节,或许更能提高学生对传统
国画程式化艺术的认识水平。
教材的图片资料中,不仅仅包含了松树,还有其他各种类型的树木。从教材
的完整性与选择性来看,这样的呈现是不无道理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如果
各种类型的树木教师都要学生逐个尝试练习,势必导致教学的无序。
选择松树不但适合初步笔墨表现练习的难度水平,更易于集中体现教材中的
精神内涵。
“以点带面”的策略或许是本课更为科学与合理的教学设计思路。在课堂教
学中,从作品欣赏、教学演示到学生动手实践,都可紧紧抓住松树这个点来重点
突破,这样在单位课堂教学时间里,学生学习任务达成的可能性将会更大。当学
生大体掌握了一种树木表现的学习方法与途径,相信有兴趣的学生在课后可以独
立尝试学习更多类型树木的表现技巧。
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03课缤纷家用电器
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03课缤纷家用电器
一、教材分析《缤纷家用电器》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类型课,以日常家用电器的造型设计作为教材的主
体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设计产品,《缤纷家用电器》形成面对
生活实际需要的设计意识,通过探究性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
力。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03课缤纷家用电器
本课提及的家用电器基本上包括了一切需要耗用生活用电或电池进行工作
的家用物品。
教材试图以展示造型各异的常用家电图片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感受设计与生活的联系,并让其了解设计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作用。教材提供了
一张学生课外进行家电市场调查活动的情景图片,使学生产生共鸣,帮助进入第
一个学习活动及参与社会调查,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
习合作交流的水平。教材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相关图文资料,给调查方法必
要指导。整理资料的学习活动能有益地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改良方案,相对降低了学习难度,为后面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准备。
教材p11以家用理疗仪的设计草图作为教学范例或许还不够典型,教师可
以尝试选择学生更为熟悉与更加实用的家电产品,展示效果将会更好。
“活动一”是与“活动二”直接相关的一个课前准备活动。主要引导学生尝
试有目的地进行市场调查,为“活动二”的设计改造提供信息与依据。
“活动二”的设置根本意图侧重于培养学生面对生活需要的设计意识。因此,
如果能够更加积极明确地提示借鉴“活动一”市场产品调查的学习成果,或许比
对自己家里一件电器进行设计改造,更能促进此种意识的提高与强化。
“活动三”在“活动二”的基础上,突出了把设计稿进行视觉美化,绘制产
品设计效果图的意图。
“评价建议”中对前两个学习活动的评价重在学生学习态度,对后一学习活
动在知识的理解运用方面提出了一定指标。
“资料库”关于工业产品设计程序的说明,有利于学生对产品设计过程的了
解,从而提高对工业造型设计的整体认识。
“学习大空间”中提供了设计效果图的绘制步骤,鼓励学生在表现技法上有
所追求。
二、教学目标
*能够参与有意识的市场调查、信息收集和处理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
问题的习惯。
*能够根据整理的调查信息,提出改良产品设计的方案,并画出大胆创新的
创意稿。
*能够掌握家用电器设计效果表现的基本技巧,绘制具有一定美感的创意效
果图。
*能够培养学生面对生活需要的设计意识,体验设计对人们生活品质提高及
社会进步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三、教学思路
整个基本教学过程由“信息调查一一设计创意一一效果表现”三部分组成,
先是学生分组自行进行市场产品调查,收集相关信息,然后整理资料,提出设计
方案,进行创意设计构思,再绘制设计创意稿,尝试独立创意设计,最后绘制产
品设计效果图。
针对本课社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突出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动与交流,是本课
教学组织的关键所在。教师在课堂教学前积极布置学生认真完成好相关准备活
动,是保证课堂教学互动深入展开的前提。
首先发动学生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分工协作调查了解与一件家用电器相关的
产品信息,并整理成文字资料。这件家用电器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家中认为设计不
够满意的产品,也可以直接调查学生自己喜爱的家电产品,比如MP3播放器、
随身听等电子产品,目的是为“活动二”的设计改良活动顺利展开做准备。教师
在活动前对调查过程中的有关注意事宜应作必要指导,帮助学生根据“活动二”
的需要,有目的、有方法地完成产品市场调查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对家用电器的市场信息调查包括产品使用者的情况调查,市场销售的情况调
查,国内外同行业的产品情况调查等。例如学生针对产品使用群体分类调查时,
可分别记载长辈与同学对此产品的意见反馈。在调查过程中可以用表格形式记
录,可根据产品特点设计表格,例如可以视其功能、形状、颜色、材料、质感等
予以记录,再给予等级印象评定。
另外,调查中可以用多种方式收集资料,例如可以收集宣传图片资料,也可
以用速写方式画出产品,对特别的细节设计处理可画详图,还可以用摄影的方式
记录。
然后整理资料,写出调查总结,将要改造的家用电器的图片资料连同改造方
案一起在课堂教学中与同学交流意见,画出“活动二”要求的设计创意稿。学生
作业可通过自由联想与大胆构思画出设计草图。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介绍自己的
设计,引导学生从消费者的角度对同学的设计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学过程在以学
生互动为主体,教师适当引导的方式中进行。
“活动二”的另外一种教学组织方式或许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
性。尝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外进行“活动一”的资料整理,写出调查总
结的同时,画出通过小组充分酝酿的家用电器改造方案创意稿,并写上设计说明
后,再进入到“活动二”的课堂教学中来。教师让各个学习小组之间交换创意稿。
每组学生从消费者的角度对其他小组同学的设计创意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每组
同学也可以积极阐明自己原有的设计创意主张,补充、完善本组的改良设计。教
学过程始终在学生互动促进中推进,在教师适当观念引导中深入,最终帮助每组
学生获得一种更为合理的设计改良创意。
接下来进入“活动三”的学习。教师适当强调工业造型设计创意效果表现的
要求,在作品分析过程中,突出在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下,体现产品的形、色、
质等诸多要素的最佳组合,通过经典图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来加强学生对表现
技巧的认识。提示学生注意把握产品效果图绘制的一些表现方法与技巧要点。然
后,布置学生独立设计一种家用电器,画出具有一定美感的创意效果图。最后可
以让每组学生自己集体评出本组的最佳设计创意表现图,并与其他小组同学进行
学习交流及展示。
四、教学选择
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域,学生对家用电器的日常认识或许只是停留在老式
台灯、电扇、电话机的阶段。学校附近也不会有可以支持进行市场调查的电器市
场,现代都市涌现的许多新型电器难以进入学生的视野。对此,教师可以直接从
台灯等最常见的电器设计入手,甚至就是泛指照明用具设计等更加普遍的电器产
品也可,省去市场调查的活动环节。
即使在此种教学条件下,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面对生活需要的设计意识还是可
行的。课前布置学生分组,每组学生直接对自己家里使用的电器进行绘制后,征
求家长对电器使用的看法,根据教材P10提供的表格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再参
照前面提示的教学思路展开教学活动。
对于绘画工具严重缺乏的地域,教学中只需要求绘制产品设计创意铅笔稿的
阶段,教师可以针对铅笔效果,适当提出些画面美化的技法,比如:把产品草图
的外轮廓线加粗强调,运用侧锋线条在体块转折处加强两个块面的明暗对比等。
五、教学建议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03课缤纷家用电器
本课两个课时的课堂教学时间应该主要是教学总结与交流时间,把大量的学
习活动内容安排在课前布置完成。把握这点是教师赢得教学主动的关键。
“活动二”的相关课堂教学如果建立在学生已经课外完成了“活动一”的市
场调查活动,并已分小组画出了改良设计稿的基础上,那么,课堂教学就可以变
成教师引导学习小组之间更有意义的教学讨论了,教师将拥有更多教学引导与评
价的空间,根据小组市场的调查分析介绍与创意稿的绘制情况,总结各个学习小
组“活动一”的活动开展情况,而且在此讨论的基础上通过大家的共同讨论,势
必会更加完善各个小组原有的改良设计构想,学生还会有较充裕的时间再去加
工、完善原有的创意稿,这个过程将极大地强化学生根据生活实际需要进行设计
的意识。如果把学生的家电市场调查分析带到课堂教学中来,再去绘制改良设计
的创意稿,那么45分钟内学生很有可能就仅仅只能完成这些初始状态的学习任
务,严重缺乏教学双边的反馈与交流。这样,教学就基本上失去了活动设计本身
的价值,退化为简单的自由绘制一个产品构想了。
学生作业练习形式在原则上可自由多样化。但是,面对单位课时的教学目标
而言,“活动三”的设置是试图在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上能有所突破,因此,”活动
三”的产品设计效果稿比“活动二”的产品设计创意草稿应当适当考虑一些表现
技法要求上的梯度递进。
教学过程中,教材上运用马克笔工具(或者水彩笔替代)绘制的方式最为简
单易行,适合作为一种基本的表现技法向全体学生推荐。教师通过对比分析几张
马克笔绘制的家电产品效果图,注重总结此种方法绘制的基本技巧要点,可以在
单位时间内迅速提高整个班级教学的技法表现水平。尤其在“活动三”的动手练
习展开前,先以马克笔工具为例,强化一种工具绘制产品设计效果图的基本技法
是很有必要的。
“活动二”的改造设计作业是在“活动一”的主动学习探究过程中产生的,
可以看成是一种尝试性的设计,应重在学习的过程评价。而“活动三”的设计作
业是在相关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完成的,所以作业的评价应有一定技术评价指标要
求。评价可以将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相关评价结合
起来。
[教案]刘晓军老师的教案
课目第3课缤纷家用电器年级8年级上册执教刘晓军
教学程序教学活动媒体运用
(第一课时)
课前布置学生调查活动1.课前布置学生分组进行市场电器的调查活
动。
主要调查内容:
a.产品造型、色彩、人性化设计等方面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b.不同设计的同类产品在市场价格、销售等方面的情况有何差异。多
种家电实物
大家一起分析调查的信息2.教师与大家一起分析调查总结的信息,初
步归纳产品设计与市场之间的内在联系。
(调动每个调查小组参与到调查信息整理的竞赛活动中。)投影仪配
合展示。
优化原有设计的举例3.引导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对本小组调查产品再
设计。
(教师先自己对一组学生调查的产品,参照调查得出的信息,建设性地提出
一些改进建议,并先对优化原有产品设计进行教学举例。)
展示产品设计效果草图4.展示一组马克笔绘制的产品设计效果草图,
引导学生注意产品创意稿绘制的技巧。展示产品设计效果草图。
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5.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根据调查的结果,对本学习小组调查的产品进行再设计,并画出创意稿。
注意与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协作、交流。
产品的改进必须明确改进的理由,体现优化设计的价值。切忌脱离实际的盲
目设计。
创意稿力求表达明确,力图展现产品的设计特点。
提倡使用马克笔或水彩笔等结合黑色水性笔进行绘制。
提倡用简短的文字标注配合产品造型,提示设计的特点,提倡写出设计说明。
展示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学生练习6.学生动手练习及教师辅导。
(第二课时)
分析产品造型、色彩、功能人性化设计等方面特点1.出示一组优秀
设计作品,分析产品造型、色彩、功能等方面有机结合的特点。展示一组
设计作品。
2.出示一组优秀设计作品,分析作品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及创意特点。
展示一组设计作品。
引导学生分析产品特点3.出示一组优秀设计作品,引导学生自己独
立分析产品造型、色彩、功能及人性化设计的特点。展示一组设计作品。
引导学生总结绘制效果图的简易技巧4.出示一组马克笔绘制的产品设
计效果草图,引导学生总结绘制效果图的简易技巧。
a.选择更能体现产品主要特点的角度绘制产品。
b.用黑色水性笔勾画产品造型结构线。
c.使用浅灰色的马克笔在体块转折处入手,强化立体感与质感。
d.使用黑色马克笔勾画产品的外轮廓及装饰投影。展示一组设计效果
草图。
回顾学生练习5.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学生练习中值得进一步注意的设计
构思问题及绘制技巧的差距。
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6.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尝试设计一种家用电器,画出创意稿。
自己独立设计或者与学习小组的同学协作进行。
设计的电器产品应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又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
创意稿力求表达明确,能够充分展现产品的设计特点。
注意选择更能体现产品设计特点的角度绘制创意稿。
尝试运用简易技巧绘制创意稿。
提倡用简短的文字标注配合产品造型,提示设计的特点,提倡写出设计说明。
展示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学生练习7.学生动手练习及教师辅导。
展示及小结8.学生作业展示及单元教学小结。展示学生作业。
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04课触摸美丽
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04课触摸美丽
一、教材分析《触摸美丽》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类型课,在整套教材中与八年级下册《五角星》知
识的内在联系最为密切,两课共同组成了一个关于材料及形式美探究的教学单元
《触摸美丽》,但是又有各自的教学侧重。如果说《五角星》定位重点更多在画
出肌理与质感,那么,《触摸美丽》的定位重点更多在于直接利用材质本身的肌
理与质感进行造型,探索适合材质形式美感表现的技巧。把握这个基本定位是处
理好这两课教学的关键,也更有利于教师自觉建立单元教学的整体观念。初中
美术教案8年级上:04课触摸美丽
本课选择''触摸美丽”这个与生活、自然紧密相关的课目,指导学生制作装
饰作品,帮助学生认识材料的肌理、质感特性,感受材质的形式美感,探索不同
材质在装饰作品中的运用技巧。从而进一步理解:材料作为造型艺术的基本要素
之一,对于体现视觉艺术的形式美感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教材从感受、了解不同材质的特性入手,展现了各种材料的图片,如金属、
木材、毛绒、石头、牛仔布等,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其特性与美感(如纤维材料
柔软温馨,木质材料自然质朴,石质材料坚硬冷漠等等)。并呈现了不同材质运
用于装饰画中的美术作品,通过欣赏装饰作品中的材料美,感受不同材料表现的
不同视觉美感。通过运用不同材质改画与制作装饰作品的活动,帮助学生关注材
质本身具有的形式美感,懂得利用生活中的边角余料“变废为宝”,制作成精美
的装饰艺术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在列举的图片中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各种材质的图片、各种材质制作的装
饰作品、材料加工与处理的图示,以及制作加工的工具材料等等。并且选择具象
绘画与依此改制成的装饰作品进行对比呈现,启迪学生的思维。
作业的设定范围较为宽泛,只强调以某种材料为主并辅以其他材料合作完成
装饰作品,表现形式、加工方法等均不限。教材中呈现了各种技巧与形式的装饰
作品作为练习参照。
“活动一”通过把一幅绘画作品改造成为一件装饰作品的活动,依托一定的
视觉形象为造型基础,加深学生对材质的认识,提高学生利用材质加工处理,进
行视觉表现的能力。
“活动二”在相对限制材料种类的前提下,提倡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合作完成
一件装饰作品的造型设计与加工制作。
“评价建议”一栏中,提出了是否关注材质、感受材质美感的评价要求,并
且提出了以表格打的形式,从作品的选材、色彩、构图、风格等诸方面对
学习绩效测评的评价建议,作为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检测知识、能力水
平的参考。另外,将能否与他人友好交流并合作完成练习也作为一项评价指标。
“资料库”中以文字的形式介绍了各种材质的物理特性以及给人不同的心理
感受,介绍了装饰画的特点。
“学习大空间”一栏提供了有关材质在生活用品中运用,在建筑物与室内装
饰中运用的介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拓展美的视野。
二、教学目标
*能初步体验材料的肌理与质感特性,加强对形式美感的基本认识。
*能选择运用自己喜好的自然材质制作较为简单的装饰作品。
*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
三、教学思路
课前可以要求学生收集身边一些不同肌理与质感的材料和制作装饰作品的
主要工具,具体参见教材P15制作工具提示图。
课堂教学以创设情景导入,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几件学生自己制作的悬挂在
家里的装饰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其形式美感与生活情趣,并判断其是用什么材料
做的?怎样制成的?着重分析制作材质的形式美感,引发学生探求形式美的学习
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接着进入对三种以上材质的对比感受与体验环节,可以观察材质图片,可以
观赏生活中各种材质用品,可以自己动手通过触摸、撕扯、敲击、搓揉等手段,
感受体验各种材质的肌理或者质感特性,在此基础上展示讨论活动。讨论内容包
括:①不同材料各有什么特性,如软与硬、轻与重、粗与细、韧与脆、粗糙与光
滑等等。②它们各适合表现什么内容或形象。围绕讨论作好有关准备:如了解相
关材料知识,同时也要考虑小组的分配、座位的安排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针对学生的讨论发言,教师适当归纳,并展示自己制作的各种装饰作品实物
或运用多媒体展示优秀的装饰作品,引导学生欣赏,看看作品是怎样利用材质肌
理、质感的对比与统一来表现形式美感的。在学生获得初步美感启示的基础上,
就如何进行作品的构思、构图与表现制作方法展开师生间的讨论交流活动,并且
教师演示对不同材料的一些加工处理方法,有效地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材质
选择与处理、构图、色彩等内容的具体创意上,为练习做准备。
作业的形式可以多样化,第一课时参照绘画作品,运用不同材料将其改造为
装饰作品,注重其材质处理、加工技巧与造型表现的关系,提倡简洁、夸张的手
法,注重体现其装饰性与趣味性。
第二课时以某种容易收集的材质为主,辅以其他几种材质,更加强调小组合
作完成一幅装饰作品。在学生动手设计与制作前,教师可以抓住两个环节来促进
教学:一是对比展示一种材质的两种不同的设计处理,主要让学生直观感受材质
变化的空间与趣味;二是教师直接演示利用一种材质为主进行一件装饰作品的设
计与制作的过程,主要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反复推敲与动态设计调整的工作方法。
在此基础上安排的学生独立设计与制作练习,才有达到更高形式美感的可能。
提示学生在动手制作前务必就作品的构思、构图与表现制作步骤、工艺、方
法等展开小组讨论交流活动,从而明确设计与制作的大体方向。初中美术教案
8年级上:04课触摸美丽
本课时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要求人人积极参与,在
具体制作前提倡有集体设计讨论过程,也可以边制作、边讨论、边修改。教师在
适当的时候可以直接参与学生的制作,帮助学生一起完善创意,提出一些制作改
进的建议,调动学生不断完善设计,不断优化制作工艺的兴趣。不宜深度介入某
个小组的制作过程,防止学生养成一种学习惰性。
四、教学选择
本课教学应能体现不同地域特点的教学特色,因为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经
济条件等等的差别,可能导致学生材质收集出现较大差异。在一些相对贫困的地
域,可能学生收集来的就是一些山坡上的岩片,河滩上的鹅卵石,树上的绿叶,
田间的稻草等,教师对于学生这种敏锐的收集都应当予以积极鼓励。
对于缺乏影视媒体设备辅助教学的学校,教师或许需要自己课前多花时间制
作几件装饰作品作为教学欣赏作品来替代媒体的展示。因为这是教师亲手设计制
作的装饰作品,学生会感到特别亲切,教师也会在设计制作过程中获得更多展现
材质形式美感的技巧与体会,这样更加易于获得影视媒体展示难以获得的教学效
果。
如果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很大,在完成教材两个主体学习活动后,应当积极引
导学生课外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创造性地利用身边的边角余料,
通过挖掘其中材质的形式美感,运用一些展现材质形式美感的对比技巧,变废为
宝,精心设计制作成一件装饰艺术品来装饰自己的家。
五、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可以灵活选择:如①情境导入一一作品欣赏一一感受体验材质一一
处理材料一一制作活动。②情境导入一一感受体验材质一一改画活动一一加工材
料一一作品欣赏一一制作装饰作品。
建议课前教师自己制作装饰作品,并收集其他班级学生制作的作品供教学欣
赏和作业参考,并主动准备一些材料供学生制作时选择调剂使用。
教学不宜把练习只停留在设计制作装饰画上,提倡延伸到平面与立体或半立
体形态作品皆可的现代装饰造型作品范畴。
在''活动二”的作品设计中,教师务必提醒学生不必囿于一定要像什么这样
一个思维定式,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利用材质进行构图组织、搭配、对比、协
调等形式要点上来。教材P16的《红黄黑构图布贴》就是能够较好反映此种
教学思想的作品,值得借此与学生进行教学分析与交流。
教师务必始终把教学重点落实在材质形式美的学习上,在材质肌理与质感的
合理运用及搭配技巧方面予以重点突破,通过对作品的比较、分析,帮助学生加
深体验不同材质大小、疏密、形状等多种对比手法的合理运用。
对材质肌理特性的感受可以通过一些对比实验方式展开,对于材质质感的把
握则可以通过影视媒体(如实物投影仪)进行局部放大后再分析的方式展开。
在学生完成装饰作品设计制作练习后,建议安排一段时间进行集中的教学展
示与评价活动来提升教学效果与品质。教师可以先就班级中最优秀的一组作业进
行展示评价,在积极肯定的同时,也提供给了每组学生一种评价的基本模式与指
标,然后请每组推选一位同学简单介绍本组的设计意图与构思过程,请其他组的
同学提出对作品中肯的看法,及时总结与归纳。一个值得注意的评价要点是提倡
教师在评价中关注每个小组学生的合作情况。比如:某个小组一起完成了较为复
杂的装饰作品,这就值得肯定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较强。
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05课与米罗游戏
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05课与米罗游戏
一、教材分析(与米罗游戏〉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类型课。立足于借助抽象绘画及雕塑,《与米罗游戏》
初步培养学生对立体造型的审美感受及造型表现能力。《与米罗游戏》与8年级
下册《清晨》中具象雕塑的学习内容构成直接的教学链接。初中美术教案8年
级上:05课与米罗游戏
教材以抽象雕塑的学习为主,突出造型与表现的内容。利用米罗抽象绘画及
雕塑的表现技巧对应展开相关教学活动,并把教学与学生的趣味游戏活动有机结
合起来。
通过对米罗的艺术创作进行学习与借鉴,学生应当掌握塑造立体造型的一些
基本方法,能够初步认识与体验雕塑的审美特征;通过提供一些抽象雕塑作品,
学生应当在分析雕塑构成特点后能够进行较为简单的抽象雕塑设计与制作;在制
作过程中,学生积极尝试创新表现,拓展艺术的表现视野及方法。教材特意安排
结合作业制作展开集体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对艺术表现的兴趣和与人协作的精
神,同时加深对艺术创作活动的理解。
教材编写中,借助米罗从平面到立体的抽象艺术,体现了“绘画一一浮雕一
一圆雕”的知识线索。
教材从米罗具有抽象意味的绘画作品入手,配合练习图例作为教材主体内
容。从情意的角度考虑,米罗的作品从平面到立体,都具有富于童趣、色彩鲜艳、
对比强烈、形式自由等特点,比较适合学生特定心理发展阶段的审美需要,易于
使学生对雕塑的造型与表现产生学习的兴趣;从形式风格的角度考虑,米罗的艺
术具有浪漫气质与游戏精神,在教材中没有类似这样的艺术风格,可以借此开阔
学生的审美视野;从学生作业的难度考虑,抽象雕塑对于形象要求的确定性明显
低于具象雕塑,造型表现的空间与自由度相对较大,再结合对应的练习图例,易
于学生进行模仿及表现;从教材体系安排的角度考虑,从接触抽象雕塑入手,再
安排具象雕塑的内容,较好体现了教材知识安排的梯度。
教材的三个活动提供了学习相互关联的几个不同角度与层次。
“活动一”立足于借助米罗的抽象绘画,实现平面向浮雕的转化。
“活动二”在借助米罗的雕塑作品向浮雕进行转化的同时,更加立足于让学
生尝试借鉴米罗的雕塑作品,直接进行抽象雕塑的塑造。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
上:05课与米罗游戏
“活动三”则充分运用前面活动中的雕塑制作,强调学生情感的参与,进行
富于表现性的表演活动,升华本课的教学内容。
,,资料库”中关于米罗抽象雕塑作品的欣赏及相关介绍,可以帮助学生加深
对米罗艺术的了解,丰富抽象雕塑造型的表现语言。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
05课与米罗游戏
“学习大空间”中,安排实物组拼成立体形态的练习并尝试命名,可以提高
学生抽象雕塑的创作能力。另外,针对现代城市的发展方向,提示学生重点关注
城市公共环境中那些抽象意味的雕塑。
二、教学目标
*能利用适当的材料制作成简单的抽象浮雕。
*能选择适当的材料制作成简单的抽象雕塑。
*能利用自己的雕塑作品作为道具参与游戏或表演。
三、教学思路
教师首先可以设置一个游戏情境,比如说:教师可以扮演成米罗先生派出的
一位艺术使者,(还可以选择让学生扮演使者,老师扮演米罗等方式)专门带着
艺术家米罗先生在狂欢节上进行的游戏活动来到中国,想让中国小朋友一起体验
狂欢节的快乐,教师可以充当米罗艺术的代言人。
可以大概地提出狂欢游戏的整体计•划,强调所有的作品设计与制作都是为狂
欢游戏准备的。首先从制作美丽的浮雕作品,装饰狂欢现场开始。使者给学生展
现米罗的抽象绘画作品和米罗先生带给大家的示范作品。在大体分析米罗抽象绘
画中点、线、面、形的组织与变化特点后,对比提出浮雕与绘画的基本造型差异,
让学生分成几个制作小组,(一般4-6人为一组较为适合)根据米罗先生的抽
象画,分组进行大胆的设计与制作。
在制作前,使者应该提醒大家:米罗先生特别喜爱强烈的色彩变化与对比,
希望大家能结合美丽的色彩对比来装饰我们制作的浮雕,体现节日狂欢的气氛。
评价的重点是看谁的雕塑形象更有趣、色彩更好看,谁的浮雕形象更有体积感。
在材料的选择上,教师可以课前布置学生带来一些简单易行的装饰材料,比
如报纸、包装盒、挂历纸等轻质材料,注意材料一般不宜太重,以免影响在教室
墙面的张贴装饰。
接下来,教师可以动员学生自己设计,将作业贴在教室四面适当的位置进行
装饰,进一步制造大家参与的氛围来强化欢快的气氛。也是对学生学习阶段性成
功的一种积极肯定。
然后,教师重点对比分析绘画与圆雕的基本造型差异,结合教材P19的四
张图例,借助多个视角的观察,体验圆雕在各个角度的造型变化与审美趣味。然
后再布置各个制作小组,参照米罗先生的抽象雕塑或者绘画的造型特点,选择适
当的材料来设计与制作抽象圆雕。
在分析圆雕作品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造型中轮廓的收放变化、造型
的曲直变化、大小变化及朝向变化等形式美的知识,使抽象雕塑造型也具有相对
明确的审美倾向。
在制作前,使者应该提醒大家:大家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一定要更多考虑
利用作品进行表演与游戏的问题,琢磨怎样才能够更加适应特定角色表演的特
点。米罗先生特别喜爱寻找生活中各种有趣的材料,希望大家能直接借助一些生
活中的物品组合加工,来装饰我们制作的圆雕。评价的重点是看谁的雕塑形象更
有趣,更善于利用实物材料造型,谁的浮雕形象更有体积感、更有空间变化。对
于一些更加热衷于具象造型的同学,教师不必阻止,可以引导他们进行大胆的夸
张与变形,更加自由地进行造型的设计与制作。
然后,使者告诉大家:狂欢节上,最好玩的是人们都手拿着自己制作的各种
动物、植物、神怪、面具等雕塑作品进行尽情的表演或者游戏,米罗先生要使者
一定要把这个好玩的活动带给中国的小朋友。教师可以先鼓励一个制作小组的学
生以制作的雕塑作品为主人公,进行自己编写的短剧表演。然后,再让更多小组
的同学参与表演,教师在评价中积极肯定各个小组表现的特点,尤其注重评价各
个小组的协作精神,同时及时给同学的表演提出一些改进或者拓展的意见,整个
单元教学在全体学生的积极游戏参与中结束。
四、教学选择
本课教学较为适合在两课时至三课时之间灵活选择。
教材中的图片提示中,提到了利用废旧材料的制作。实际教学中,只有学生
能从日常生活中找到可以利用的工具、材料,教学才能真正具有可操作性。教师
应强调学生在材料的寻找与利用上下功夫,引导学生以新的眼光发现身边具有立
体形态美感的废旧材料,并能积极加以利用、组合,加工成教学中的作业。
如果教师选择三个课时进行教学,那么,第一课时的重点就是绘画向浮雕的
转化,第二课时的重点是把握圆雕的审美特点及设计与制作圆雕作品,第三课时
的主体应该是利用雕塑作品进行游戏与表演。
“学习大空间”中利用常见器物组合设计及作品命名的活动,可以考虑直接
进入第三课时的教学活动中,丰富与提升教学效果,作为教学活动自然的拓展与
延伸。
对于一些拥有地域民间造型艺术传统的学校,教师可以积极借鉴当地民间造
型艺术的营养。尤其许多民间艺术本来就具有抽象艺术的一些特性,而且大都色
彩对比强烈、鲜艳,造型夸张、有趣,材料选择与制作过程也简单易行,与米罗
的抽象艺术“貌离神合”,是一种极好的教学资源。
五、教学建议
教学中,通过米罗先生要使者带来的几件具体抽象雕塑作品,展现制作美丽
有趣的抽象雕塑应当注意的基本方面。可以安排一个教学尝试:把雕塑作品置于
教室中间,让学生围着作品在不同角度进行观看,请学生谈谈自己认为哪个角度
看作品最好看,哪个角度看作品最不好看,为什么?再大家讨论、交流一下,使
者在学生发表看法的过程中及时强化雕塑的基本审美特征及造型要点。
然后,根据米罗先生的抽象雕塑,学生按照前面的分组进行大胆的设计与制
作。使者可以引导各组学生设计与制作。
在设计制作前,“使者”应该强调每组学生尽量根据自己的表演来设计对应
的雕塑,积极鼓励每组学生协作进行表演。
在注重学生展现雕塑形态美感的同时.,教师可以继续提倡学生在雕塑设计与
制作、装饰中大胆运用适当的色彩来加强表现效果。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色彩象
征意义的认识与体验,强化学生运用色彩表达艺术情感的能力,丰富雕塑的表现
语言,加强作业的形式美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游戏的方式展示学生作业是“活动三”比较特别的形式,这是整个教学
过程的高潮与升华。让学生在游戏中享受自己的创作成果,这是最好的教学选择。
让学生进入一种“游戏”状态,是本课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本课的教学适应性较强,没有对教学媒体的特别需求。对于即使没有任何电
化教学条件的学校,也不会影响到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教材在图片选择及资料
库准备上也已经提供了对教学活动开展应有的支持。
本课教学中积极提倡学生尝试利用自己的雕塑作品与大家一起进行游戏或
表演。教师在此应担负起组织者的工作。首先,如果没有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的
小组探讨及协作,学生之间在最后的展示活动中很难做到积极而且自然的表演协
作;然后,如果粗放地让学生自由组合进入游戏过程,势必导致教学中一部分同
学脱离教学中心,成为课堂上的看客,使课堂组织陷入无序,教师也难于在游戏
过程中积极施加教学影响,在游戏中提高学生的审美与表现能力。
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06课光影的交响
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06课光影的交响
一、教材分析《光影的交响》
《光影的交响》是素描教学中的一个核心内容,一切物体在光源照射下都会
产生特定的光影效果。明暗表现技巧是表现空间光影效果的一种《光影的交响》
绘画技巧。
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结合作品欣赏的综合课型。
本课《光影的交响》的重点落实在引导学生初步把握借助明暗处理的技巧,
表现景物空间立体与前后虚实关系。本课所指的明暗效果是特定光源照射在景物
上的光影变化,与小学阶段利用黑白灰制造一定的立体效果具有本质的区别。初
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06课光影的交响
传统明暗表现的教学以简单石膏几何体的绘制入手,这种方式对于立志学习
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讲是积极有效的一种训练手段,但是对于大多数没有美术专业
发展兴趣的学生来讲,就会容易导致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初中美术教案8年
级上:06课光影的交响
教材试图通过强调风景画中明暗运用与艺术表现之间的内在关系,提高学生
对绘画明暗技巧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明暗造型审美价值的本质认识;通过借助较
为简化的明暗技巧练习方式,在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简单的明暗造型技巧的同时,
进行情感表现的尝试。
“利用摄影作品尝试明暗造型的简化处理”一一“利用绘画作品理解明暗处
理与情感表现的内在联系”一一“利用临摹图片或写生练习加深对明暗技巧运用
的体会”是本课编写的一条基本逻辑线索。
教材试图以优秀摄影作品导入,再过渡到绘画作品,配合教学图例解析作为
教材主体内容。从情意的角度考虑,结合学生喜爱的摄影、绘画作品进行明暗造
型技巧的教学,相比传统素描教学中常用的那些简单但却显得有些枯燥无味的几
何形体,直接从作品入手更易于使初二的学生对明暗造型与表现产生学习兴趣;
从教学操作的流程考虑,先从对生活的视觉直观感受起,再进入明暗造型技巧的
认知及艺术表现的学习,更符合教材知识学习的梯度安排;从学生练习难度的角
度考虑,结合作品解析图例的学习,易于引导学生从直观感受作品迅速进入到观
察、分析及模仿表现阶段;从教材体系安排的角度考虑,安排明暗造型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木材加工厂租赁合同范本:林业资源综合利用合作示范3篇
- 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数学建模基础及案例选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散打专项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成都艺术职业大学《技术及其工程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项目合作担保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局综合楼害虫防治与公共安全合同3篇
- 2025版老旧小区栏杆扶手改造工程合同规范3篇
- 2025版白酒企业线上线下融合销售合作协议范本3篇
- 2024年适用餐饮服务承包协议:餐厅经营专用版
- 2024版倒板施工合同
- 2025年1月山西、陕西、宁夏、青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八省联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 ISO 56001-2024《创新管理体系-要求》专业解读与应用实践指导材料之6:“4组织环境-4.4创新管理体系”(雷泽佳编制-2025B0)
- 2024-2030年撰写:中国汽车半轴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调研分析报告
- 北疆文化全媒体传播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2025届福建省厦门市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 OpenCV计算机视觉基础教程(Python版)教学教案
- 2024年度二人合伙光伏发电项目投资合同3篇
- 《涉江采芙蓉》 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 管道护理小组工作总结
-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 幼儿园绘本故事《三只小猪盖房子》教学课件全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