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第一单元光实验一:红苹果实验实验材料:红苹果、黑暗的房间等。实验要求:在桌子上放一个红苹果,把门、窗户都关上,并把所有的灯都关掉,房间里完全黑暗了。房间没有窗,门也没有缝隙,没有光能够进入这个房间。想一想在黑暗中你能看到这个红苹果吗?实验注意点:本次实验的难点在于创造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在这个房间中没有光能够进入,才能达到比较好的实验效果。预测实验结果:预测1:我们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待多长时间。预测2:当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呆了一段时间,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可以看见这个红苹果。预测3:当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呆了一段时间,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可以看到这个红苹果模糊的影子。实验现象:我们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待多长时间。实验结论:这个实验说明了没有光线,人是无法看到东西的。人的眼睛是通过接收物体反射回来的光线来判断物体的。而在红苹果实验中,房间是完全黑暗的,没有任何光线进入房间,因此我们不能在这个房间里看到红苹果。实验二:光的传播实验实验材料:4张矩形卡纸、手电筒、4个能直立的凤尾夹等等。实验方法:①在三张矩形卡纸的同一位置分别打一个小孔,直径约一厘米。②用夹子分别固定卡纸,并直立在桌子上,卡纸之间的间隔约15厘米,保持所有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③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15厘米处直立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作为屏。④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是唯一的光源。⑤把手电筒放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保持一定距离,使手电筒的光能够直接穿过这些小孔。观察纸屏并在表格的图中标出光行进的路线。⑥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者向右移动大约5厘米,再观察纸屏,并在表格的图中标出光行进的路线。实验注意点:4张卡纸直立在桌面上,卡纸之间的间隔都是15厘米,并且保持前三张卡纸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这个实验要在黑暗的环境中完成,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实验效果会更好。这个实验是一个对比实验,先把4张卡纸放在同一条直线上,让手电筒的光能够直接穿过卡纸上的小孔,观察光的行进路线。再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大约5厘米,观察光的行进路线。实验现象:把4张卡纸放在同一条直线上,让手电筒的光能够直接穿过卡纸上的小孔,发现手电筒的光能够直接穿过前3张卡纸上的小孔,照射在第4张卡纸上。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大约5厘米,观察到手电筒的光只能够直接穿过第1张卡纸上的小孔,不能穿过第2张卡纸上的小孔,在第2张卡纸上留下光斑,第3、4张卡纸上没有光斑。实验结论: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实验三:光照射玻璃、纸和书的探索实验材料:手电筒、杯子、玻璃、纸张、书本等等。实验方法:①用干净的透明玻璃片遮住手电筒并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观察手电筒的光能否照到杯子上。②把玻璃片换成一张薄薄的纸,再观察手电筒的光能否照到前方的杯子上。③把纸张换成一本书,观察手电筒的光能否透过这本书照到前方的杯子上。实验注意点:本次实验要在黑暗的环境中完成,要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实验效果才会更好。本次实验是一个对比实验,在这三个小实验中唯一的变化是遮挡在手电筒前面的玻璃、纸张、书本不同,其他的条件不会发生变化。实验现象:①用干净透明的玻璃杯遮住手电筒时,发现手电筒的光能够透过透明的玻璃杯照射前方的杯子上,并且看得非常清楚。②用薄薄的纸片遮住手电筒,发现手电筒的光只能部分通过这张纸片并照射到前方的杯子上,而前方的物体看的不太清楚。③用书本遮住手电筒的光,发现手电筒的光完全被厚厚的书本遮挡住了,书本前方的杯子完全看不见。实验结论:光的传播是会遇到阻碍的。光在遇到透明的介质时,是不会遇到阻碍的,而遇到半透明以及不透明的物体,光的传播就会被部分遮挡或者完全遮挡。实验四:光照射烟雾的探索实验材料:水槽、激光笔、线香等等。实验方法:在水槽中放入点燃的线香,让线香的烟气充满水槽。用激光笔照射充满烟气的水槽,观察水槽中发生的变化并解释自己看到的现象。实验注意点:这是一个过程实验,线香的烟气慢慢充满水槽,浓度越来越高,在这一过程中,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光在照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这次实验使用的是激光笔,在实验中不能用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眼睛,防止眼睛受伤。实验现象:随着水槽中烟气浓度的增加,我们会发现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受到的阻碍越来越大,透过烟气的光越来越弱。实验结论:这个实验进一步说明光在行进的过程中会遇到不透明物体的阻碍。为什么在大雾弥漫的天气中我们看不到阳光,看不到周围的物体?因为大雾弥漫,太阳光、周围物体发出的光等都被弥漫的浓雾遮挡,因此我们很难看到阳光和周围的物体。实验五:将一束激光笔射出的光透过空气射进水中探究的问题:将激光笔射出的光透过空气射进这一杯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会发生变化吗?实验预测:预测1:光的传播路线会发生变化。预测2:光的传播路线不会发生变化。实验材料:一杯水、实验记录表、激光笔等等。实验方法:关好门窗,保持实验室的黑暗,让激光成为实验室的唯一光源。将一束激光笔射出的光透过空气射进水中,观察光线的传播路线是否会发生变化。如果发生变化,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实验注意点:本次实验要保持实验室的黑暗,让激光成为实验室的唯一光源,才能够更好的体现实验效果。不要用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眼睛。实验现象:激光笔射出的光透过空气射进水中,其传播路线会发生了变化。实验结论:光透过空气斜射进水中,其传播路线会发生变化。实验六:把铅笔斜和垂直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探究的问题:将铅笔分别倾斜和垂直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看看铅笔会有怎样的变化?实验方法:将铅笔分别倾斜和垂直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实验现象:将铅笔倾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铅笔看上去好像在水面上折断了一样。将铅笔垂直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铅笔看上去没有变化。实验结论:光透过空气斜射进水中,其传播路线会发生变化。实验七:观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的变化实验材料:三棱镜、强光(白光)。实验方法:关闭教室中所有的灯,拉上窗帘,让教室尽可能的变黑暗。让一束强光(白光)通过三棱镜,仔细观察看到的现象。实验现象:当一束强光(白光)透过三棱镜之后照射在墙上,白光变成了色光。实验结论:白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的,三棱镜能够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将白光分解成色光。实验八:制作一个彩色轮,将色光混合成白光实验材料:硬纸板、水彩笔、火柴头、棉线等等。实验方法:①用硬纸板剪一个直径5厘米的圆,在圆上画出三个大小相同的扇形,用水彩笔将三个扇形分别涂上红、绿、蓝三种颜色。②圆纸片中间扎一个小孔将火柴头插在圆纸片中间小孔中。③快速旋转彩色轮,观察彩色轮快速旋转时发生的变化。或者用棉线穿过彩色轮,高速旋转彩色轮,观察彩色轮旋转时发生的变化。制作彩色轮的注意点:三个扇形大小相同,火柴头要插在圆盘的中间,高速旋转彩色轮,仔细观察彩色轮发生的变化,特别是颜色方面的变化。实验现象:彩色轮旋转时,红、蓝、绿三种颜色已经看不清,当旋转速度越来越快时,会看到彩色轮慢慢接近白色。实验结论:色光经过高速旋转会混合成白光。实验九:光的反射实验实验材料:手电筒、黑色卡纸、胶带、白色的纸屏。实验方法:①将卡纸剪成比手电筒光圈直径略大一点的圆,在剪好的卡纸中间划开一道缝隙,并用透明胶带将卡纸固定在手电筒光圈上,打开手电筒,会有一道狭窄的光束射出来。②关闭教室中所有的灯,拉上窗帘,先用手电筒照射白板或纸屏,调整手电筒距白板或纸屏的距离,以确保能看清楚一道光斑。③在白板或纸屏的某处做一个记号,再通过调试平面镜,使光反射到标记的位置。④不断重复上面的实验,直到你能预测平面镜会将光反射到什么位置。实验注意点:本次实验要在黑暗的环境下完成,实验时要关闭教室中所有的灯,拉上窗帘,使手电筒的光成为教室唯一光源。在做这个实验时,要不断反复的重复实验,直到自己能够了解光的反射路线,能够预测平面镜会将光反射到什么位置。实验现象:利用镜面进行光反射的时候,当镜面呈一个固定的角度时,镜面会将光反射到同一个位置。实验十:调整镜子的位置,使反射光到达某一指定地点实验要求:通过调整镜子的位置,使反射光达到某一指定地点。实验方法:在教室黑板上划出一个区域,要求学生利用镜子反射阳光,使反射的阳光反射到黑板中的规定区域。不断重复上面的实验,知道你能够利用平面镜使阳光反射到黑板上的规定位置。观察阳光是怎样从镜子反射回来的,光的反射有怎样的规律。实验结论:光的反射规律:光在反射过程中,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实验一:了解地震的成因实验预测:猜测1:地壳的运动。猜测2:地球板块的挤压。猜测3:地球板块的拉伸。猜测4:海水的运动。猜测5:岩浆的运动。实验材料:分成两半的小盒子、塑料薄膜、水、土、小铲子等等。实验方法:①将小盒的两半拼接起来,在上面铺一层塑料薄膜。②将土、水和成泥,并将它铺在有塑料薄膜的小盒中。③等泥变干之后,将这个小盒的两半迅速拉开或者挤压。④观察发生的现象。实验注意点:泥土变干之后,将小盒的两半拉开或者挤压的动作要迅速,不能缓慢,不能拖泥带水,这样才能更好的展现实验效果。实验现象:盒子的两半迅速拉开时,泥土分裂开来;盒子的两半迅速挤压时,盒子中的泥土被挤成一团。实验结论: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实验二:了解火山喷发的成因实验预测:猜测1:地壳的不停运动。猜测2:地球内部的岩浆不停的涌动。猜测3:地球陆地板块之间的挤压。实验材料:土豆泥、番茄酱、罐头盒、铁架台、酒精灯、护目镜等等。实验方法:①在罐头盒内放入一些土豆泥,堆成小山的形状,并在山的顶部向下挖一个小洞。②向小洞内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番茄酱适当的稀释一下),然后用一层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③将罐头盒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火山喷发的现象。实验注意点:①倒入小洞内的番茄酱要进行适当的稀释,这样实验效果会更好。②用来封住洞口的一层土豆泥要薄一些,这样有助于番茄酱的喷发。③在做本次实验时,小组成员需要佩戴好护目镜,距离实验材料要稍微远一些,以免番茄酱飞溅出来。④使用酒精灯加热时要注意按照步骤操作,时刻注意安全。实验现象:通过加热,密封在“火山”内部的“岩浆”不断上涌,最后冒着热气,并伴随着大量气泡,从薄弱的火山口喷涌而出。实验结论:火山喷发的成因是由于地壳的不停运动。地球内部充满炽热的岩浆,在极大的压力之下,岩浆便会从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喷涌而出,从而造成火山喷发。实验三:模拟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实验方法:①用放大镜观察打磨前的岩石;②用砂纸打磨岩石;③再次用放大镜观察打磨后的岩石。实验报告:我的观察记录我的预测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会产生影响。观察结果利用砂纸打磨岩石,发现有白色粉末,岩石表面被砂纸打磨掉了。我的解释当大风卷起沙石从岩石上刮过时,岩石的表面会被沙石慢慢打磨了。实验四:认识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实验材料:泥土、有颜色的沙子、报纸、小桶、喷壶、塑料盒等等。实验方法:①动手制作一个小山丘模型,为了便于观察现象,可以在土壤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②用喷壶中的水喷洒小山丘的顶部,仔细观察雨水对小山丘的影响。③比较降雨前后小山丘发生的变化。实验要求:①在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雨水对小山丘的影响,看一看土壤和带颜色的沙子分别是怎样移动的。②要比较降雨前后小山丘发生的变化,用图画描绘出实验前后土壤的样子,或者用文字描述,然后填写在实验记录表中。实验现象:降雨前后的小山丘有着明显的变化,小山丘顶部的泥土和沙子被雨水冲到了山下。实验结论:雨水降落的力量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就被带走了,这就是雨水对土壤的侵蚀。实验五: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实验材料:两个塑料盒子、泥土、喷壶、植被模拟的材料等等。实验方法:①动手制作两个小山丘模型,一个有植物覆盖,一个没有植物覆盖。②用喷壶分别对两个小山丘从顶部喷水,观察雨水对小山丘的影响。③比较两个小山丘降水后的变化。在实验,要注意控制哪些量一样,哪些量不一样呢?相同之处:两个小山丘的模型布置的要一模一样,特别是地形要一样。用喷壶喷水时,要从同样的高度降雨,降雨的量也要相同。不同之处:两个小山丘的模型,一个有植物覆盖,一个没有植物覆盖。实验现象:两个小山丘降雨后的变化是不一样的,没有植物覆盖的小山丘上的泥土和细沙被雨水冲刷到了山脚下。而有植物覆盖的小山丘上的泥沙没有什么变化。实验结论:现植物对侵蚀是有影响的。没有植被覆盖的裸露的山地容易发生水土流失,使土地沙漠化。而有植被的土地被雨水侵蚀的影响较小。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第三单元计量时间实验一:观察研究“一炷香”的时间实验材料:一根香、插香的盘子、打火机、秒表等等。实验要求以及方法:①取一支香分别在香的1/4、1/2、3/4处做标记。②点燃这根香并记录香燃烧到每个标记的时间。③填写燃香时间记录表。实验现象:一根香平均分成了4部分,每一部分燃烧所花的时间基本相同。实验结论:一炷香燃烧的时间为半个小时。通常情况下,一炷香燃烧的时间都是均匀的,因此在古时候没有钟表的时代里,大多数时候人们都可以用香燃烧的时间长短来大概计量时间。除了可以用香燃烧的时间来记录时间,我们还可以用蜡烛燃烧的时间来记录时间。实验二:测量水流速度的变化实验材料:铁架台、烧杯、量桶、塑料瓶(去掉底部,在瓶盖上扎一个小孔)、铁圈(用来固定塑料瓶)、计时器、自来水等等。实验方法:①按照图中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②用刚才的瓶子装200毫升的水,同样让水从瓶盖的小孔中流出,并用量杯接住从瓶中流出的水。③用计时器测量量杯里的水集聚到50毫升时用了多长时间?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④利用同样的方法测一测积聚到100毫升、150毫升的水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实验现象:杯子中的水每增加50毫升,需要的时间基本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杯子中集聚50毫升的水,所需的时间都是基本相同的。实验结论:这说明水的流动速度是均匀的,不存在忽快忽慢的现象。实验三:自制一个摆,观察摆运动的特点实验材料:一根细绳、一个小重物、铁架台等等。实验方法及活动要求:①拿一根细绳,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挂一个小重物,做成一个简单的摆。②让我们的摆自由摆动,幅度不要太大,测量并记录他一分钟摆动的次数。③重复多次活动,测量并记录我们的摆一分钟摆动的次数。实验现象:自制摆一分钟摆动次数是一样的。实验结论:单摆具有等时性特点。实验四:探究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的关系实验要求:探究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的关系。实验材料:铁架台、摆锤质量不等的摆、计时器等等产。实验方法:①把细绳固定在挂钩上,下端挂一个摆锤,让摆小幅度的自由改动,观察摆30秒摆动的次数。②保持摆绳长度不变,依次增加摆锤的质量,测量不同质量的摆30秒摆动的次数。实验注意点:本次实验中,会改变的条件:摆锤的质量分别是原来的质量两倍质量、三倍质量。不会改变的条件:摆长度不变、30秒时间不变、摆动幅度不变。实验现象:不管摆锤的质量是多少,30秒时间内摆支动次数是一样的。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发现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没有关系。实验五:探究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的关系实验要求:探究摆的快慢与摆锤长短的关系。实验材料:铁架台、摆绳长短不同的摆、计时器、实验记录表等等产。实验方法:①利用最长摆绳的摆,测量30秒摆动的次数,测量三次。②利用中等长度摆绳的摆,测量30秒摆动的次数,测量三次。③利用最短摆绳的摆,测量30秒摆动的次数,测量三次。实验注意点:本次实验中,不会改变的条件:摆锤的质量、摆幅的大小。会改变的条件:摆绳的长短。实验现象:摆绳长,摆动得慢,摆绳短,摆动得快。实验结论: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摆绳越长,摆的越慢;摆绳越短,摆的越快。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第四单元健康生活实验一:制作前臂抬起的运动模型制作材料:筷子或者短木棍、橡皮筋、线绳等。在这个运动模型中,哪一部分相当于骨、关节和肌肉呢?筷子(或短木棍)模拟骨;橡皮筋模拟肌肉;线绳用于固定“肌肉”和“木棒”,使“肌肉”附着在“骨”上。线绳连接的部分相当于关节。实验二:心脏运动模拟实验活动材料:烧杯、管子、吸耳球等。活动方法:像图片上那样用吸耳球反复将水吸进,又挤出。活动要求:这样的活动持续一分钟,数一数一分钟之内我们挤压了多少次。感受一下一分钟之后我们的手有什么感觉。活动交流连续挤压了一分钟之后,我们的手有什么感觉?感觉手比较酸。在这个活动中,我们的手和吸耳球以及塑料管的作用各相当于什么器官?我们的手相当于心脏挤压的力量,吸耳球相当于我们的心脏,塑料管相当于我们全身的血管。这个活动与心脏输送血液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都是通过挤压把液体输送到其他地方。不同之处:模拟活动输送的是水,心脏挤压输送的是血液。模拟活动只需要活动一分钟,心脏输送血液一天24时一下子都不停。模拟活动只是把水输送到水杯中,心脏输送血液需要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活动结论:通过这次模拟活动,我们发现心脏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是一项非常大的工程,需要很强大的力量,而且一刻也不停息。实验三:做接乒乓球游戏游戏材料:乒乓球、纸杯等等。游戏方法:两人一组,一名同学扔乒乓球,另一名同学想办法用纸杯接住乒乓球。游戏规则:每组接球10次,将球一次性接入纸杯中,并且不弹出来的算有效接球。游戏过程:①各小组先进行反复的练习,然后展开比赛。②画好投球线和接球线,根据练习情况确定统一的接球距离。③学生两人一组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游戏,数一数接到球的次数。讨论交流经过反复练习接球之后,我们的命中率是不是有所提高呢?是的,经过反复练习之后,我们接球的命中率有所提高。在游戏的时候,增大两人之间的距离,命中率有变化吗?会有什么变化?缩小两人之间的距离呢?会有变化。如果增大两人之间的距离,命中率会降低,缩小两人之间的距离,命中率会提高。2.2地球的结构【教材简析】本课在本单元的定位是桥梁与纽带,主要承载着两个任务:一是对第1课学习内容的延续,进一步对地球的内部构造进行学习,包括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组成、地壳的运动等,丰富和完善对地球整体认识。二是为第3、4两课学习地震、火山喷发形成原因奠定知识基础,知道地球内部是运动的。最后安排一个制作地球模型的活动,增强学生对地球结构的感知,进一步激发兴趣与培养实践能力。【学生分析】学生对于地球内部结构并不是一无所知,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有时会冲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但对于组成地球结构的三个圈层缺乏深入的了解,更没有认识到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会引起地形地貌的变化。学生对地壳由岩石组成有所了解,但具体到岩石的分类就不是很清楚。本节课将带领学生一起探索未知的学习内容。【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在不断运动着。2.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类了解地壳运动如何引起地形变化。2.能够制作地球结构的模型,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科学态度目标1.保持对探究地球内部构造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2.乐于参与地球结构模型的制作活动,能够与他人合作、克服困难、积极地完成制作任务。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感受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探索自然、认识自然带来了可能与便利。【教学重难点】重点: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在不断地运动着;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难点:制作地球模型的活动,增强学生对地球结构的感知。【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橡皮泥(红、黄、蓝三种颜色)、地球内部结构的相关资料、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课件、视频资料、班级记录单。【教学过程】一、聚焦1.谈话: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了解了地球表面的特点,我们现在看到的地球表面和地球的构造有关。2.课件展示本课聚焦环节的“火山口”图片,提问:“这是一个火山口的图片。看到这张图片,你们对地球内部的样子有什么猜测?”3.提问:地球的内部到底是什么样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地球的结构。(板书课题:地球的结构)设计意图:聚焦本节课探究的主题,并与前一课的学习内容建立联系。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内部结构奥秘的强烈好奇心。二、探索(一)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1.提问:地球的表面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地球的内部是怎样一番景象呢?2.(课件展示地球内部结构的图片)教师: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1)地壳,是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由岩石组成。厚度各处不一样,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35千米,大洋地壳平均厚度为7千米。(2)地幔,位于地壳以下地核之上,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顶部和地壳一起合称为岩石圈。岩石圈以下是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发源地。(3)地核,是地球内部构造的中心圈层,是地幔以下到地球中心的部分。3.学生完成活动手册第一项,标出地球的内部结构。设计意图:通过对地球内部结构的图片的观察,让学生对地球内部的三个圈层形成清晰、直观的认知,为后面进一步探究“地壳的组成”“地壳的运动”奠定了知识基础。(二)了解地壳的组成1.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还知道了最外层的地壳部分是由岩石组成。组成地壳的岩石分为哪几类呢?我们前面研究过的岩石又属于哪一类呢?2.学生阅读教科书24页至25页“了解地壳的组成”部分,自学后完成活动手册中第二项:填写组成地壳的岩石种类及典型岩石。3.交流研讨。设计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家具定制分期付款合同
- 二零二四年智能化工厂建设设备采购合同
- 合同纠纷起诉流程和费用
- 二零二四年度互联网企业股权转让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电梯设备采购与安装工程合同
- 2024年度年会场地租赁合同范本规范本
- 二零二四年度建筑陶瓷供应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旅游服务合同及责任保险条款
- 《BQ新能源汽车对欧洲出口问题研究》
- 二零二四年度新能源汽车买卖合同
- 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技术规范课件
- 高考化学三轮冲刺易错题易错点25 盐类水解(解析版)
- 日间照料中心制度模板(四篇)
- 手卫生调查表
- 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申报书
- 友善(课件) 小学生主题班会通用版(共45张PPT)
- 细胞通过分化产生不同类型的细胞课件【知识精讲+高效课堂】高一上学期生物浙科版必修1
- 七星电子流量计CS200产品使用手册(A,C,D)(+profibus+0-20ma)(su)
- 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实施方案
- 人民医院肿瘤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